八十年代初中篇小说繁盛探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十年代初中篇小说繁盛探因
本文分析了八十年代初以中篇小说为主体的小说繁盛的原因:第一,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是中篇小说繁荣的必然;第二,思想解放运动和开放的政策,为小说繁盛提供了直接动力和良好的政治环境;第三,小说家们获得新生,成为这次小说繁盛的生产力;第四,中篇小说的自身形式的独特优势,使其繁荣的内
在因素。
标签:
小说;当代;蘩盛探因
中国当代小说继五十年代末的长篇小说繁盛之后,经过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的衰落与荒芜、七十年代末期的复苏和新生,于八十年代初又出现了第二次繁盛局面——中篇小说的繁盛。一大批优秀的中篇小说迅速崛起,如同狂飙天落,一发而不可收拾,紧密呼应时代的旋律,及时而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的变革和历史前进的脚步,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使得中篇小说园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异彩纷呈。作家们冲破禁区,扩展题材领域,笔墨触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提出了尖锐的为读者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创造出了丰姿各异,能给人以独特的哲理启迪与艺术享受的众多艺术典型,一大批新人形象跃入文学画廊。展示了这一
时期小说创作上艺术表现手段的大胆革新与多样化趋向,成果斐然。
八十年代中篇小說的崛起,乃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新的文学现象。探究其繁
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是中篇小说繁荣的必然
十年浩劫,文苑荒芜,人民的文学生活处于极端空与贫乏的境地,如旱苗思雨般渴盼文学食粮的供养。十七年令人困惑的生活,人们需要沉思;亿万个人及家庭的累累伤痕,需要抚慰;拨乱反正与改革浪潮,需要鼓吹与呐喊。总之,人们被长期压抑的审美需要的解放与爆发,呼唤文学创作的勃兴。文学是时代的潮汐。别林斯基说过:“如果仅仅局限于‘鸟一般的歌唱’,给自己创造出跟当代的历史与哲学的现实毫无任何共通之处的一片世界,如果设想艺术不是尘世间的事情,艺术应该悬空在虚无飘渺的云端里,世间的苦难和希望都不烦扰艺术的神秘灼见和诗意观察。由这种创作力量创作出来的作品,不管多么规模宏大,也不会走进生活中去,不会唤起现代人或者后代人的喜悦和共鸣。”当历史向纵深发展的时候,人民已不满足于文学创作的现有成果,而要求看到具有深刻的思想洞察力,高度的生活概括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作者和读者把注意力转向到中篇小说。新时期以中篇小说为主体的小说创作从众多的角度,反映丰富的生活现实,以不同的审美个性满足读者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小说家与时代、与现实生活的声息相通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
二、思想解放运动和开放的政策,为小说繁盛提供了直接动力和良好的政治
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思想解放运动,除却作家身上的枷锁,从根本上宣布文学创作禁区的取消,帮助小说作者步出“左”的狭窄胡同,来到广阔无垠的生活海洋,艺术视野得到了扩展。强大而蓬勃的思想影响,满足时代的迫切要求的艺术实践,促成了中篇小说的长足发展。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小说创作繁荣的直接的主要的动力;同时小说创作也有力地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政治昌明,艺术民主,是小说创作兴旺勃发的阳光、雨露与土壤。党和国家开始实行的开放政策,使得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封闭体系被打破,经济、政治、思想与文化艺术出现了勃勃生机。小说各系列走向开放,促进了小说艺术发展的速度。视野的开拓,使新时期小说艺术家有了赖以借鉴的艺术参照天地。更重要的是,开放的政策活跃了小说家的政治见解与艺术才思,使小说尤其是中篇小说得以迅猛发展。
三、小说家们获得新生,成为这次小说繁盛的生产力
与五十年代末的长篇小说繁盛相比,投身于这次小说高潮的小说家数量成倍增长。这支小说家队伍,从年龄看,有老、中、青;从写作时的职业看,有工、农、学、商、兵,当然更有专业作家,而主体是中青年小说家。这些中青年小说家的骨干是:1957年遭到不公正对待而“文革”后复出、获得了政治生命与人格尊严的中青年作家,“文革”期间经历过下乡插队的青年作家,其他有着坎坷遭际与丰富经历的中青年作家。这一代作家有着可贵的历史使命感。张贤亮在致李国文的信《当代中国作家首先应该是社会主义改革者》中说:“我是这样想的,对你我这样历经坎坷,命运多蹇的人来说,即使你在贵州的‘群专队’里,我在宁夏的劳教农场里,也都在思虑着祖国的命运。痛苦的生活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我们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的”。他们对个人、对人生、对祖国命运的深沉思索、锐意探究,增强了作品厚重的历史感和哲理色彩。这一代作家的遭际,使得他们不再是去体验工人、农民的生活,而他们自己就直接成为工人、农民的一员。高晓声这位被错划为右派而当过二十一年农民的中青年作家在他的《生活、目的和技巧》中写道:“我和……《“漏斗户”主》陈奂生,休戚相关,患难与共。我写他们,是写我心”。作家的灵魂和人物的灵魂“合二为一”,必然真实感人,也实现了艺术典型创造的成功。这一代作家的遭际,使得他们有着新的执着的艺术追求。著名当代作家王蒙在《我在寻找什么?》里说:“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我如今的起点在这里”。“复活了的我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寻找我自己。在茫茫的生活海洋、时间与空间的海洋、文化与艺术的海洋之中,寻找我的位置、我的支持点、我的主题、我的题材、我的形式和风格”。由于生活流变并非单线的因果关系,而是复杂的多元的、多趋向的相关运动,因此一批中青年在逆境中成才,造就了艺术才具;在不正常的生活中形成了正常的、强劲
有力的艺术创造能力。这是这一时期中篇小说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中篇小说的自身形式的独特优势,使其繁荣的内在因素
中篇小说介乎于长篇和短篇之间,兼有长、短篇小说之长。短篇小说作为先
锋官,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便以偏师之位协同中篇小说上阵。十七年林林总总的往事,新时期变化万千的现实,人们内心世界的饱和状态的思想浓缩与精神冲撞,这巨大的生活容量,短篇小说已难于承纳。而长篇巨制的设计、施工、修饰,又需要更多的生活积累,需要有一个沉淀的过程,需要充分的准备时间和写作时间,也需要有稳定的、和谐的氛围。因之,相对说来,容量较大,创作周期较短的兼有短、长篇小说之长的中介环节即中篇小说便应运而起,蔚然成林。故
而,中篇小说在这一时期的文苑里独居花冠,璀璨夺目。
诚然,八十年代初步形成的以中篇小说为主体的小说繁盛,是历史的必然,有着诸多方面的因缘。但时代的变迁与读者的渴求、政策的开放与思想的解放、作家的新生与创造力的勃发以及中篇小说独具的特殊优势等,无疑是新时期中篇
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叶鹏.中国现代文学,河南教育出版社.
[3]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