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硖洲中学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全册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案

九年级历史全册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案

九年级历史全册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历史全册下册的基本内容,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现代史: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为主线,了解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2. 世界现代史:关注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了解冷战、多极化、全球化等国际关系的演变。

3. 历史人物: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杰出历史人物,分析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4. 历史现象: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变革和发展,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世界格局的演变,历史人物的贡献。

2.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史料教学:运用史料,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历史小论文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history知识、技能和素质,占总评的30%。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overview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分析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之间的联系。

掌握古代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2 教学内容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宗教信仰等。

古代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城市建筑等。

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等。

古代中国文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等。

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哲学家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

分组讨论,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

第二章:封建社会的形成2.1 教学目标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分析封建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结构。

掌握封建社会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2 教学内容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查理曼帝国、封建等级制度等。

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土地制度等。

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大化改新、武士阶级等。

2.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分组讨论,分析封建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结构。

学生进行历史剧表演,展示封建社会的重要历史事件。

第三章:工业革命的影响3.1 教学目标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分析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

掌握工业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2 教学内容英国工业革命:纺织业、铁路交通等。

欧洲和美国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工人阶级的形成等。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城市化、环境污染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影响。

分组讨论,分析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

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工业革命时期的博物馆或遗址。

第四章:两次世界大战4.1 教学目标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4.2 教学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凡尔登战役等。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7篇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7篇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7篇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篇1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距今年代。

知道北京人制造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知道山顶洞人的磨制石器技术和人工取火技术。

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理想像原始人一天的生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丰富、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祖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从而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出土化石和遗迹,进而合理推断远古人类生活,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通过学习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感悟人类进步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要点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难点: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篇2一、课程目标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计划3篇

九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计划3篇

九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方案九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方案精选3篇〔一〕标题:九年级历史课程教学工作方案1.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促进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的进步。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能和历史分析才能。

4.使学生可以熟悉和掌握历史知识,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和悠久历史。

5.进步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第一单元人口迁移和社会变迁授课时间:2周教学内容:人口迁移的起因、过程与影响;中国历史时期内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对于社会变革的影响;人口问题的现实困境。

第二单元创新思维和文化创新授课时间:2周教学内容:创新意识及其价值;创新思维的内涵和方法;文化创新的内涵和方法;文化创新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单元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授课时间:2周教学内容: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和经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单元历史变革与社会进步授课时间:2周教学内容:历史变革的必然性;历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历史变革的影响力和深远意义。

采用“教高、学活、制导、启发”等教学方法,强调问答式教学、思维导图、小组讨论、课外延伸、互动传播、情境模拟等课堂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手段差异化,包括PPT课件、多媒体教学、互动授课、课外拓展活动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

采用定期考试、课堂练习、作业报告、班级活动参与度等多种方法,全面考评学生的历史素养、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1.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历史学习,进步鉴赏历史文化的才能。

2.鼓励学生在课堂外独立考虑、独立阅读历史相关资料、参加历史竞赛或学科研究活动等。

3.增强学生的学科意识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加强人文素养和社会公民意识。

九年级历史课程教学工作方案的制定,旨在实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历史课学习中获取真知,继而赋予考虑历史问题、反思社会开展的才能。

教学工作方案的施行是有方案有步骤的,可以很好地协调教与学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意识,进步历史素养,也必将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开展打下坚实的根底。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篇)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隋唐盛世的主要成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隋唐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的内在联系。

2. 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相关文献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隋唐时期的初步了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隋唐时期的主要成就。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a.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有哪些?b. 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a. 政治方面: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

b. 经济方面: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等都有较大发展。

c. 文化方面:唐诗、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达到鼎盛;儒、道、佛三教融合。

d. 科技方面: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在隋唐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2. 教师讲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隋唐盛世的重要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小论文。

九年级历史教研活动方案(3篇)

九年级历史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九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制定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九年级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分享。

3. 探索适合九年级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四、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历史教室、教师办公室等五、活动内容1. 教学理论学习(1)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

(2)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历史教学的新趋势、新方法。

(3)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

2. 教学观摩与研讨(1)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针对观摩课进行评课、议课,提出改进意见。

(3)鼓励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分享教学心得。

3. 教学技能培训(1)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能力。

(2)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3)邀请专家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1)组织教师开发历史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试题等。

(2)建立历史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3)定期举办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学生历史素养提升(1)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增强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活动组织与实施1. 成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 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3. 邀请专家、优秀教师参与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历史: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的振兴》教学设计(岳麓版九年级下)

历史: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的振兴》教学设计(岳麓版九年级下)
然后教师强调:中国、朝鲜、越南等国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新加坡和韩国的工业化
三、西亚经济的发展
四、中国经济的腾飞
五、本课小结:
讨论作结:有人说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地区。你能否结合历史说明这个观点?
六、板书设计:按以上逐条板书。
七、布置作业:完成本课三维优化之练习
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
台湾地区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亚洲"四小龙"是指哪四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与新加坡、韩国并称亚洲“四小龙”)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便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分组探究,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情况,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做到言之有据地分析说明问题
简要介绍本课的导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走上独立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以及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重点理清印度历史发展的以下线索:
(1)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1858年英王派总督管辖印度,直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
(4)印巴之争的历史根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曾在南亚次大陆共同生活了十几个世纪,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使这一地区分裂并由此开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冲突。
(5)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各国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70年代的新加坡和韩国,实现了经济起飞,经济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高速发展,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70年代的奇迹"。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

一、指导思想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况本期我任教初三年级4—8班共5个班历史课。

各班学习基础不平衡,有些同学基础差,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利他们能够顺利毕业。

由于以前部分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应大大加快,以便世界历史下册授完后有充裕时间复习。

三、教材分析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

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余下内容。

1945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形成—演变—解体,随之向多极化过渡。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

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也促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

这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四、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措施: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第17课 美苏“冷战”

第17课 美苏“冷战”

硖洲中学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第17课美苏“冷战”年级:九年级主备贺方良参入备课曾庆华谢文才蒋伟利杨小清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征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五、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师生点评六、教具准备教材、相关图片及影视资料教师活动(教案)学生活动(学案)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讲授新课:(一)、杜鲁门主义1、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原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什么是"冷战"政策?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

九年级集体备课历史学科第五周资料

九年级集体备课历史学科第五周资料

九年级集体备课历史学科第五周资料一、本周重点内容本周的历史学科备课将集中于以下重点内容:1. 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2.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战争;3. 兵马俑的发现与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周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农业和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 了解秦朝兴起的历史背景、统一战争的过程,并掌握秦朝的基本制度特点;3. 了解兵马俑的发现过程、文化价值和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内容概述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包括以下方面:- 农业的演变过程和重要农业技术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起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场景;-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认识与观点。

2.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战争内容概述本节课将重点介绍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战争。

包括以下方面:- 秦朝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 秦始皇统一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教学方法- 结合历史地图和时间线,让学生理解秦朝兴起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配合秦始皇统一战争相关的图片和文献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3. 兵马俑的发现与意义内容概述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兵马俑的发现与意义。

包括以下方面:- 兵马俑的发现历史背景和发现过程;- 兵马俑对历史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兵马俑的发现历史和发现过程;-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兵马俑的发现和意义的思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本周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2. 写作作业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周研究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兵马俑的文章。

五、课后复建议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课后复,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 阅读相关课本章节,复本周研究的内容;2. 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整理重点知识点;3. 与同学进行研究小组互动,相互讨论、解答疑惑;4. 利用网上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本周重点内容。

九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集体备课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突破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1. 优化备课环节,提高备课质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效率。

2. 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法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教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成长。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一)加强备课组建设,明确备课任务和分工。

1. 制定备课计划: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科特点,提前一周制定详细的备课计划,明确每个人的备课任务和时间节点。

2. 集体备课: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讨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问题,集思广益,形成最佳教学方案。

3. 分工合作:根据备课计划和个人特长,合理分配教学任务,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1. 精讲多练:以精讲为主线,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加强针对性;同时注重多练,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掌握技能。

2. 学法指导: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优化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 听课评课:每周组织一次听课评课活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课题研究:针对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3. 培训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 作业布置与批改: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注重作业质量和批改时效;同时做好作业反馈和辅导工作。

2. 考试与评价:认真组织考试和评价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同时做好试卷分析和教学反思工作。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成长和新贵族的出现。

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年议会斗争。

纳西比战役。

查理一世被处死和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1688年政变。

《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引导学生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从而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通过分析克伦威尔在历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是人类历的又一重大进步。

教学建议重点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中的典型事件,对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爆发的原因之所以是本节的重点,因为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有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济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当权,要发展资本主义.这就和专制的封建王权产生了根本的矛盾.也由于这个矛盾而使革命爆发.了解它爆发的原因,可以使学生明确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二者的关系,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形成一定的认识。

难点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出现过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证明资产阶级革命并非一帆风顺,中间也会出现波折。

初三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因素,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状况缺乏总体把握,对英国阶级力量的对比认识不清,因此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17和18世纪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初三历史教案(优秀7篇)

初三历史教案(优秀7篇)

初三历史教案(优秀7篇)初三历史教案篇1初三的历史面临中考,可以说初三历史是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

我们初三历史备课组,今年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好初三历史中考这场攻坚战,争取在中考时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备战历史中考。

为了能给明年的。

历史中考打好基础,特制定初三历史备课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一、深入研究中考考纲与教材,注重中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全体备课组老师仔细研读讨论教材,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逐一研究考纲与苏州市历年中考试题,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归纳。

我们还要关注跟踪当前热点,设计新颖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对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努力提高中考备考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利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构造和谐团队。

在平时的教学中,备课组内的老师要经常沟通,资源共享,相互听课,互通情况,共通商讨,出谋划策。

开学初,备课组老师共同商讨制定详细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及初三年级历史备课组教育教学计划,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工作指导方案来贯彻实施。

坚持单周一集体备课制度,做好分工合作和交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坚持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各种大型的教学活动,都表现出强烈的团队意识,集众人智慧,展个人才华,大家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

在今后共同工作的日子里,大家毫无保留,彼此取长补短,要让丰富的教学经验、超前的创新意识、扎实稳妥的教学作风以及好学上进精神在组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融合。

三、教学常规规范,不断追求教学创新教学上我们要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工作,大到每一节上课,小到一分钟到位,时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及中考的要求,在作业批改上,我们要认真及时,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本学期要进行三次月考,每次考试后,我们都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统计,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改进,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初中历史九年级教案5篇

初中历史九年级教案5篇

初中历史九年级教案5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九年级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历史九年级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历史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以年级为单位认真组织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努力提高初三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圆满完成初三升学考试任务。

三、方法措施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三学生学得好,以确保中考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学生学习积极较高,但对书本内容不熟,基本知识掌握较差。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

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进度1、完成9年级下册新课所学内容;2、迎接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3、完成第二轮复习;4、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迎接中考。

初中历史九年级教案(精选篇2)本学期根据学较工作安排,本人担任九年级一班,二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每周6学时,共计12学时。

现将本学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一、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上,通过世界古代史的学习,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和历史现象。

在能力目标上,通过世界古代史的学习,辩证的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方面,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完整word版)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完整word版)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初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时间的起止。

(2)说出“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3)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4)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4.常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

5.学生的弱点:(1)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为何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2)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跟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有关。

6.易混点: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区别。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德国是核心国家;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英国是核心国家。

处理方法:结合教材指出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有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尤其是英国和德国是主要矛盾。

7.疑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的主战场。

处理方法:结合教材利用《一战欧洲形势图》给学生讲解。

8.易错点: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和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自然过渡到本课上来)2)导入新课:战争并不是人类历史的主流,但一说起战争就让人记忆犹新,深恶痛绝。

因为它有巨大的破坏性,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板书)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板书)1、教师给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的日趋激烈。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历史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古代文明的起源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2. 第二章: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学重点:秦朝的建立、汉朝的兴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3. 第三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宋朝的科技文化、元朝的统一。

4. 第四章:农耕文明的衰落与近代化的探索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衰落、鸦片战争与近代化的开端。

5. 第五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学重点: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历史事件为例,深入剖析历史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历史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讨论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在历史课程考试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历史教材。

2. 辅助资料:历史地图、图片、视频、文献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归纳小结:
作业:基础训
先指导学生看书,制表来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如下)
时期
表现(特点)
原因
五六十年代
持续发展,
西部和南部繁荣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
的国家,占据了广阔
的国际市场;大力发
展科技教育,发展新
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改善人民生活,创造
经济发展环境
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危机,
经济地位下降;
80年代调整,
经济发展受限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
受到危机严重打击
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90年代
持续稳定发展,
进入新经济时代
改革社会经济;
加大发展教育
科技事业的力度,
促进以信息产业为
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指导学生阅读P50页图片,思考图片所说明的问题
“互联网”显示了美国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更能说明美国高科技的发达、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强以及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等。
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组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或“基本特点”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情况,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例如“特点”,从发展过程上看,五六十年代出现繁荣,七八十年代遭遇危机与通货膨胀,90年代稳定发展,21世纪初又发生经济衰退,这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从实力地位上看,尽管发展出现波折,但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从主导产业上看,经过了传统工业到新兴工业再到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
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五、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六、教具准备
教材、相关图片及影视资料
教师活动(教案)
学生活动(学案)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把“硅谷”并作简单介绍,以景触情,激发学生学习“美国经济的发展”的兴趣,提问“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由此导入新课。
硖洲中学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9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年级:九年级
主备
贺方良
参入备课
曾庆华 谢文才 蒋伟利 杨小清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一、战后的繁荣
原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二、危机和经济调整
原因: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三、新经济的出现
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
学生归纳发言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情况,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做到言之有据地分析说明问题
教学反思及感悟:
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要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