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越南关系始末
近代中越关系历史演变过程
近代中越关系历史演变过程近代中越关系的演变就像一幅色彩斑斓又不断变幻的画卷,充满了故事。
中越两国呀,那可是山水相连的邻居呢。
在近代之前,中越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交流就像涓涓细流,不断地在两国之间流淌。
中国的文化像是一颗种子,在越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从汉字的使用到儒家思想的传播,这都让越南有着深深的中国文化印记。
到了近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法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越南,这时候的越南就像一只无助的小羊羔,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中国呢,当时自己也在列强的压迫下艰难喘息,可还是尽力伸出援手。
为啥呢?就好比你家邻居被坏人欺负了,你能眼睁睁看着不管吗?中国在越南抗击法国侵略的过程中给予了支持,这种支持是一种邻里间的情谊,也是一种基于历史渊源的责任感。
不过法国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发走的,他们强行殖民了越南。
这就像一片乌云,笼罩在中越关系的上空。
殖民统治下的越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而中国也在为摆脱列强的控制而奋斗。
这时候中越两国的命运就像是两根在暴风雨中飘摇的稻草,都渴望着独立和自由。
后来呀,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
日本这个侵略者就像一个贪婪的恶魔,不仅侵略中国,还把手伸向了越南。
这使得中越两国在抵抗日本侵略上有了共同的目标。
中越的革命者和爱国人士就像是并肩作战的兄弟,互相支持,互相鼓励。
他们在丛林里,在山地间,开展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这种关系就像是患难中的朋友,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对抗强大的敌人。
再后来,越南战争爆发了。
这时候的中国对越南的援助那可是不遗余力的。
物资、人力,能给的都给了。
中国就像是一个慷慨的大哥,看着弟弟有难,把自己的家底都拿出来帮忙。
中国的援助对越南在战争中的坚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啊,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越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波折。
就像两个人在漫长的旅途中,偶尔也会因为一些小事产生分歧。
但这些分歧并不能掩盖中越两国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和共同的历史记忆。
在近现代的历程中,中越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
中法瓜分越南协议背后的大国博弈
中法瓜分越南协议背后的大国博弈不可思议的瓜分协议光绪八年十月十七日(1882年11月28日),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签署的“李宝协议”,可以说是整个中国近代外交史中最神奇,也最缺乏国人深入研究的一个外交协议。
根据这个协议,越南将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南方西贡等业已被法国控制的地区,中国承认为法国的殖民地。
剩下的地区再分为南北两部分,中国在北部地区享有经济特权和驻兵权,法国则在南部地区享有同等权限。
这个协议,可以说是整个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唯一一次,中国官方企图运用现代外交手段,和一个欧洲大国分割势力范围。
也可以说,这是晚清尝试学会19世纪强权外交的第一次努力。
要知道,李鸿章提出的原始建议更加惊人。
该建议主张把越南分为三部分,北部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南部为法国的势力范围,中间部分则留给越南小朝廷自主,扮演中法之间的缓冲地带。
对今天的读者而言,相对于瓜分本身的刺激,或许更多的还是深深的困惑。
当时的中国被视为东亚病夫,北部与俄罗斯的边境纠纷不断,仅仅两年前,还发生了俄国铁甲舰来华示威,京津戒严的大骚动。
在东部,同为后发国家的日本一门心思战胜中国,实现大国崛起。
影响所及,台湾遭袭,琉球被占,朝鲜又连续遭到渗透、恐吓。
整个大清国可谓四处漏风,焦头烂额。
同时期的法国虽然在12年前惨败给新崛起的普鲁士,却能做到知耻后勇,全民奋起,迅速还清巨额赔款,并开始重整军备,迅速成为世界第二陆军大国兼世界第二海军大国。
本着失之欧洲、取偿于海外的原则,法国进行了疯狂的殖民扩张,从北非到东南亚,一路气吞万里如虎,打的越南小朝廷抬不起头。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实在想象不出,法国有什么理由居然要和清政府协商瓜分越南。
更想不清楚,李鸿章早就意识到“洋人论势不论理,彼以兵势相压,我弟欲以笔舌胜之,此必不得之数也”。
何以事到临头,他居然敢向法国提出三分越南的建议。
正是因为看不清动机,颇有一些国人从结果反推,居然得出了宝海是一个亲华派,至少是一个对华鸽派的结论。
1886年到1979年中越关系
1886年到1897年,中国清朝政府同当时统治越南的法国政府划定了全长一千三百四十七公里的中越边界,并在1887年签订《中法续议界务专条》,在1895年签订了《中法续议界务专条附章》等界约。
双方在边界上树立了三百一十块界碑。
79年反击战打响时,中越间的这条边界,是经过正式的签约划定和会勘立碑的。
一、友好时期(50年1月18日-197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到1974年之前的24年间,两国之间基本上没有发生边界争端。
“尽管双方对边界某些地段的位置认识不一致”,但争议面积不是很大(有资料显示当时争议面积72平方公里)。
1957年和1958年,中越两党中央曾经交换了信件,表示尊重根据中法界约划定的中越边界,确认了维持边界现状、边界问题应由两国政府解决、地方无权解决领土归属问题的原则。
24年间,“两国边民和边防人员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双方边境地方当局多次通过友好协商,就边境治安、管理、贸易、经济建设、边民往来等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还解决了边民之间的一些纠纷。
当时,两国边境地区之间的关系,同整个国家关系一样,是亲密合作的。
”笔者手上的资料中,这个阶段两国边界争端仅有一个记载,还是在73年:73年9月,越方人员深入我境浦营丁地区挖矿井4口,并进行探矿活动,我方提出抗议。
二、争端初起、越方挑衅(1974年-1977年)“一九七三年越南停战后,特别是一九七四年以来,中越边境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按清朝政府和法国划的边界属于中国一侧多个地方,越南当局都先后提出了领土要求。
此后,越南就开始在中越边界上不断制造挑衅事件。
按后来我方的统计,74年到77年,越方在中国边境制造挑衅事件的次数:一九七四年一百二十一起一九七五年四百三十九起一九七六年九百八十六起一九七七年七百五十二起这个阶段,越方挑衅的主要形式是:武装人员和边民“越界到中国一侧巡逻、修路、开荒、植树等,干扰中国边防部队的正常巡逻,窜扰中国村寨,干涉中国边民生产,破坏中国边境的生产设施”等。
盛世狼烟之中越关系
•
援助越南 抗击法国
越南——中国救得“羊”Fra bibliotek• 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打败法国侵 略者的战役。清光绪十一年(1885)初,法军侵占镇南关, 后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而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 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 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 • 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振奋了民族精 神。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
20多年的时间里,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两 国在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合作取 得重大突破
援越抗法
• 1945年2月,越南共和国宣告成立。9月23日,法 国殖民地主义者对越南南方发动侵略战争。1946 年12月,进而发动了对越南的全面武装进攻。越 南劳动党和胡志明主席领导越南人民进行了抗法 斗争。 • 1950年初,越南的抗法战争正处在困难之际,胡 志明主席到北京同我国党政府领导人交换意见, 毛泽东主席决定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 • 陈赓、韦国清及军事顾问团先后帮助组织指挥实 施的边界战役、奠边府战役等,取得了重大军事 胜利。中国还向越南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和粮食、 被服等物资。
在尘封的历史看中越
建国后的中越关系
亲密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对峙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 恢复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亲密时期: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1950年1月中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在越南抗法战争中给予越南无私的帮助 越南抗美战争时期,中国无偿提供给越南武器 装备及武装力量,声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对峙时期: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
7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的转变,中美,中苏关系的 变化发展,给中越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1975年4月,越南占领中国南沙的六个岛屿
中国画一条线,法国说中国把法国的越南一大半领土都划走了
中国画一条线,法国说中国把法国的越南一大半领土都划走了越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附属国,尤其是在汉唐时期,越南北部作为中国的领土,直接纳入中国政府的管辖。
而至于现在越南现在与中国越走越远,这可以看成是越南的自尊心在不断地膨胀了,急于想要摆脱中国的影响力,和中国划清界限,也想和千年的历史撇清关系。
点击输入图片描清政府在统治末期不断的丧失领土,但是在面对法国军队时,清军竟然还能取得不错的战绩,这不是清政府太强,而是法军太弱导致的,所以,用毛主席的一句话形容法军是在正确不过的了“法军就是纸老虎”。
在1887年,也就是光绪皇帝还在位的时候,中国和法国在北京签订了一项条约《中法越南续议界务专条》,此条约规定,海上的边界按照两国勘界大臣所划横线确定,此线从北向南延伸,红线以东所有岛屿属于中国,红线以西所有岛屿属于越南。
这个结论是两国政府所承认的。
然而到了民国时期即1933年,法国政府觊觎中国领土的野心越来越大,法国对中国的南海岛屿提出了要求,此举遭到了中国政府的拒绝。
中国政府援引当年签订的《中法越南续议界务专条》,驳斥了法国的要求,认为根据条约,法国要求的岛屿位于红线以东,属于中国领土是毋庸置疑的。
让人感到可笑的是,法国政府提出了反驳,法国人认为,根据当年签订的条约,如果红线向南延伸,那么越往南这条红线就越靠近越南的本土,首先越南近海的众多岛屿都归中国所有,而这条线再往南延伸,那么将横穿越南本土,至此,越南南部大部分领土都在这条红线以东,那么这些越南本土的土地是否也应归中国所有呢?可以说,法国的这种谬论是十分可笑的,因为当年签订的条约上明确的写着,“红线以东的海中各岛”,不知道法国人为何连海岛和大陆所指代的具体事物都分不清楚了,这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吗?如果真如法国所言,那么中国将红线无限延伸,那么红线以东的所有海岛岂不是都成为了中国的吗?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几内亚、甚至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岂不是都成为了中国的固有领土了。
(1885-06-09)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法和约)doc
中法和约【条约简介】中国与越南有宗藩关系,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国用武力侵入越南南部,接着就开始探测从越南通中国云南的航路。
80年代初,法国向北越扩张,于1882年侵占河内等地。
1884年5月,李鸿章与法国海军舰长福禄诺在天津谈判,签订了一个《简明条款》,清政府同意对法越间“所有已定及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
1885年6月9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特纳在天津正式签订《中法和约》。
《中法和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或《越南条款》,共10款,主要内容有:1.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2.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一在保胜以上,一在谅山以北,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3.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
4.以后中国如修筑铁路,“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
5.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中法和约》的签订,使法国打开了中国的“后门”。
此后,中法之间又相继签订了《越南边界通商章程》、《续议界务专条》、《续议商务专条》等条约,具体确立了法国的侵略权益,使中国西南逐渐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影响】1、条约签订后,法国侵略势力开始伸入云南和广西。
2、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
6月17日,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
李鸿章没有肯定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
中法战争的历史故事
中法战争的历史故事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由於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後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当时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侵略越南与觊觎中国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脣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
19世纪以前法国天主教势力已侵入越南。
英法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称为交阯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
接著就由西贡出发探测沿湄公河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不适於航行後﹐即转向越南北部(北圻﹐西方人称为东京)﹐企图利用红河作为入侵中国云南的通道。
1873年11月(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国派安邺率军百馀人侵袭并攻陷河内及其附近各地。
越南国王阮福时请求当时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地方(今老街)的中国人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侵略。
同年12月﹐黑旗军在河内城郊大败法国﹐击毙安邺﹐法军被迫退回越南南部。
1874年3月15日﹐越南在法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讹诈下﹐在西贡签订了《越法和平同盟条约》﹐即第二次《西贡条约》﹐越南向法国开放红河﹐并给予法国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种权益。
1875年5月25日﹐法国照会清政府﹐通告该约内容﹐意在争取清政府的承认﹐从而排除在历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国在越南的影响。
6月15日清政府复照﹐对该条约不予承认。
1882年3月﹐法国政府命交阯支那海军司令李维业指挥侵略军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4月﹐侵占河内城砦﹐进而以兵船溯红河进行侦察﹐直到河内西北的山西附近。
次年3月﹐又攻占产煤基地鸿基和军事要地南定。
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军应援。
清政府鉴於形势变化﹐命令滇桂两省当局督饬边外防军扼要进扎﹐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
5月19日﹐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怀德府纸桥进行决战﹐李维业及副司令卢眉以下三十馀名军官﹑两百馀名士兵被击毙。
中法战争历史背景
中法战争历史背景国际环境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
19世纪以前法国天主教势力已侵入越南。
英法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称为交址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
接着就由西贡出发探测沿湄公河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不适于航行后,即转向越南北部(北圻,西方人称为东京),企图利用红河作为入侵中国云南的通道。
1873年11月(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国派安邺率军百余人侵袭并攻陷河内及其附近各地。
越南国王阮福时请求当时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地方(今老街)的中国人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侵略。
同年12月,黑旗军在河内城郊大败法军,击毙安邺,法军被迫退回越南南部。
1874年3月15日,越南在法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讹诈下,在西贡签订了《越法和平同盟条约》,即第二次《西贡条约》,越南向法国开放红河,并给予法国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种权益。
1875年5月25日,法国照会清政府,通告该约内容,意在争取清政府的承认,从而排除在历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国在越南的影响。
6月15日清政府复照,对该条约不予承认。
1881年7月,由法国总理茹费理主导的法国议会通过了二百四十万法郎的军费用于越南。
1882年3月,法国政府命交趾支那海军司令利维耶(李维业)指挥侵略军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4月,侵占河内城砦,进而以兵船溯红河进行侦察,直到河内西北的山西附近。
次年3月,又攻占产煤基地鸿基和军事要地南定。
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军应援。
清政府鉴于形势变化,命令滇桂两省当局督饬边外防军扼要进扎,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
1881年5月19日,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怀德府纸桥进行决战,李维业及副司令卢眉以下三十余名军官、两百余名士兵被击毙。
法军被迫退回河内。
法国利用李维业之死,随即宣布要“为她的光荣的孩子复仇”,拨给东京法军350万法郎,竭力煽动全面的侵越战争,除增援陆军外,成立北越舰队,调兵遣将,积极部署。
中越陆地边界谈判始末,227平方公里分歧最大地区对半分
中越陆地边界谈判始末,227平方公里分歧最大地区对半分从1977年第一次中越陆地边界谈判开始,一直到1999年《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和2009年《中越陆地边界议定书》签订,中越解决陆地边界的外交谈判持续30余年,过程曲折复杂。
中越最终以历史条约为基本依据,在互谅互让、公平合理的原则下,正式划定1347公里长的陆地边界。
其中双方分歧最大的227平方公里争议区的问题,以大体对半分的方式解决。
中越双边陆地边界问题之争新中国成立时,中越两国间存在一条由清朝和越南宗主国法国通过签订条约而划定的陆地边界线,以及一条与此略有出入的实际控制线。
新中国对于这条中越陆地边界线予以承认,唯一需要中越进行协商或谈判加以解决的是双边条约线和实际控制线间有争议的部分。
建国之初,中国希望中越陆地边界维持现状,越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表示理解。
越方之所以能长时期不持异议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国对越南抗击法国和美国的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斗争始终鼎力支持,从经济、军事等方面给予全面援助。
1976年越南实现全国统一,越方开始谋求地区霸权。
而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国成为它实现这一目标的障碍。
越南开始在边界地区不断挑起冲突,中越边境地区局势日趋紧张。
第一次中越陆地边界谈判对于越南的挑衅,中国坚持克制的态度并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
1977年6月,中国方面和越南总理在北京举行会谈的过程中提出举行双边谈判的建议,得到越方响应,直接促成1977~1978年的第一次中越陆地边界谈判。
1977年10月至1978年8月,第一次中越陆地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
中方首先提出五点原则建议,主要内容是:“中越边界是已定界,双方应以中法界约为依据,核定边界线的全部走向,解决领土争议;任何一方超越边界线管辖的地区,原则上应无条件归还给对方;如果双方对某些地段边界线走向有不同认识,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签订中越边界条约代替中法界约,并重新标定国界。
但是,越方对中方的建议并不赞同,而是坚持把划分北部湾问题和陆地边界问题搅在一起,硬说中法界约已划出一条贯穿越南和中国陆地和北部湾的边界线,这给谈判设置了巨大障碍。
中越边界关系始末
中越边境问题解决始末与最新情况当代越南的主要民族称“越人”或“京人”,旧称“安南人”。
而据文献资料,其属古代生活在中国东南部的百越(同粤)族的一支──雒越人之后。
与古越人相关的记载有:“俗本裸,文身被发,不制衣裳。
”“禹之裸国,裸入衣出。
”“禹之裸国,解衣而入。
”“越人跣行(不履)。
”“俗无丝纩,跣履荆棘,不苦也。
”等等。
古代越南进入文明时代,始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出兵平岭南“百越人”居地,设南海、桂林、象三郡,其中象郡在今越南中部与北部。
秦末,秦将赵佗割据岭南,建“南越国”。
其中,越南中部与北部地区属“南越国”境。
赵佗治理越人的重要方法是实行“和绥百越”的政策,即一方面自称“蛮夷大长”,以示尊重越人风俗,另一方面接受汉朝册封“南越王”的名号,鼓励汉族与越族通婚。
越南风俗渐改。
总之,古代越南文明的产生,与古代中华文明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
越南最早出现独立的国家政权,始于939年(后晋天福四年)交趾人吴权趁中国处于五代乱世,割据交趾自立,称“交趾王”。
吴死后,交趾出现“十二使君”的割据混战政权。
963年,丁部平定“十二使君”之乱,称“万胜王”。
968年(宋太祖开宝元年),丁部称帝,建“大瞿越”政权。
973年,丁部遣使向北宋王朝请封,被封“交趾郡王”。
此后直至清光绪年间中法战争爆发(1884─1885年)、中国与法国在天津签约(1885年6月9日),承认越南属法国掌控之前,越南一直维持与中国的藩属关系。
以上为历史上中越关系的大致情况。
从法理上说,中越两国间原无领土争端,这一争端产生于1885年《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签订,改变了历史上形成的中越主藩国关系之后。
越南与中国存在的领土争端包括陆疆问题、北部湾划界问题、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一、中越陆疆争议历史上中越两国间,曾有过两次陆界勘查活动。
第一次是宋元丰六年(1083年),宋与交趾联合勘界,次年定界,这一边界线是历史上越南维持对于中国藩国地位地理基础。
1949年以来的中越关系
<div class="article_tit"> 1949年以来的中越关系 </div> <span>作者 : 于向东</span> <p>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时越南人民正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与法国侵略者进行艰苦的斗争。
1950年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成为全世界最早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
此后的60多年来,中越两国关系大起大落:20世纪50~60年代是“同志加兄弟”的亲密时期,70年代后期进入非正常化状态,以至于两国在边界地区兵戎相见。
1991年中越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近20年来中越关系又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91~1998年的恢复重建阶段、1998~2007年的全面合作阶段、2008年以来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阶段。
<br/> <br/> 同志加兄弟――激烈对抗――睦邻友好 <br/> <br/> 这种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与战略选择,首先是以各自国家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内在需要为根本依据的,其次也是世界格局变动影响下的地缘政治关系促成的。
<br/>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越两国国家利益在不同时期和具体历史条件下,各有其不同的表现。
中国在50至7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开展国内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努力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的遏制、封锁,逐步消解苏联集团的巨大的军事压力,为改善周边和国际环境争取条件和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实现和平崛起和现代化。
<br/> 对越南而言,在抗法、抗美战争时期,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其根本利益所在。
抗美战争胜利后,则主要表现为恢复经济建设,同时通过控制柬埔寨和老挝,在印度支那地区争取有利的地缘战略位置。
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研究
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干系探究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干系探究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干系探究引言:中越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和友好干系,中越联合反抗外敌成为两国干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法关于中越关系之协定
【法规名称】中法关于中越关系之协定【颁布部门】【颁布时间】 1946-02-28【正文】中法关于中越关系之协定1中国政府与法国政府为增进固有之友谊,同时为依照民国三十四年 (一九四五年) 三月十三日中法换文之规定恢复并发展越南与中国之经济关系,决定缔结本协定,并各派全权代表如左: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特派: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王世杰博士;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特派:法兰西驻中华民国特命全权大使梅理霭先生;两全权代表各将所奉全权证书互相校阅,均属妥善,议订条款如左:第一部居留条件第一条中国人民应继续享有其历来在越南享有之各种权利特权及豁免;主要者如关于出入境纳税制度,取得与置有城乡不动产,采用商业簿记之文字,设立小学及中学,从事农业渔业,内河与沿海航行及其他自由职业。
第二条关于旅行居住及经营商工矿企业及取得与置有不动产,中国人民在越南应享有不得逊于最惠国人民所享有之待遇。
第三条依照第一条对于居留越南之中国人民所征之税,尤以身份税,不得重于越南人民所纳之税。
第四条在越南之中国人民,关于法律手续及司法事件之处理,应享有与法国人民同样之待遇。
第二部国际通运第一条法国政府在海防港保留一特定区域,包括必要之仓库场所,如有可能并包括码头以备来自或输入中国领土货物之自由通运,此项特定区域内之有关税关事项,由中国税关管理,其他事项尤其有关公共安全与卫生,仍归法国行政管辖。
第二条来自或输入中国领土之货物取道东京铁路者,自中越边界至为中国国际通运在海防港保留之特定区域,应免纳关税通过。
该项货物用列车载运,于起运时,由中国税关当局予以铅封。
第三条来自或输入中国领土之货物通过越南铁路者应免除一切过境税捐。
第三部中越商业中国与越南之贸易,将来根据最惠国待遇,另以商约规定之。
第四部滇越铁路第一条一九零三年十月二十九日所订中法关于滇越铁路之协定,自本协定签字之日起废止之。
第二条滇越铁路在中国境内昆明至河口一段之所有权及其材料暨设备,照其现状移交于中国政府,由其提前赎回。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这是指1883年至1885年(光绪九年至十一年),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进攻越南。
1862年6月,强迫越南顺化封建王朝签定第一次《西贡条约》,割断越南与清政府的联系,使越南南部成为它的殖民地,并进一步阴谋占领越南北方。
1873年11月(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军百余人侵袭并攻陷河内。
越南国王请求驻扎在中越边境的中国人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
同年12月,法军退回越南南部。
1882年3月,法军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
越军再次要求清政府派军应援。
清政府命令滇桂两省派兵出境,互为声援,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
1883年5月19日,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怀德府纸桥进行决战,法军被迫退回河内。
8月间,法军一面在北越加紧攻击黑旗军,一面以军舰进攻越南中部,直逼越南都城顺化。
8月25日,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
《顺化条约》签订后,法国立即禁绝了越南与中国的一切关系,造成了与中国直接对峙的形势。
这时,清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李鸿章却一意主和。
清政府最高决策机构举棋不定,便利了法国进行军事部署。
10月25日,法国东京海域分舰队司令孤拔受命为北越法军统帅,决定向红河三角洲中国军队防地发动攻击。
1883年12月11日,法军对协守越南山西的清军和黑旗军发起攻击,中法战争开始。
驻守山西的清军统帅唐炯弃军而逃。
黑旗军与法军激战五天,因寡不敌众,被迫撤离。
法军占领山西。
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侵犯北宁,清军不战而逃,北宁、太原相继失陷,法军进驻兴化。
法国利用节节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
6月,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
清廷被迫接受法国提出的要挟性谈判。
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
主要内容是: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
中国和越南关系的发展史
中国和越南关系的发展史一、古代时期咱得说,中国和越南在古代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时候越南还受到中国文化的很大影响呢。
就像越南的文字,有段时间都是用汉字的,这就好比一个小老弟跟着老大哥学习写字一样。
而且越南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方面,都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比如说越南的一些古建筑,和咱们中国南方的建筑有很多相似之处。
那时候的越南和中国之间,就像是邻里之间互相串门,文化交流特别频繁。
你想啊,大家互相分享好的东西,越南从中国这儿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中国呢,也从越南那儿得到了一些独特的物产,像一些香料啥的,这就像是好朋友之间的分享,充满了温馨和和谐。
二、近现代时期可是到了近现代,情况就变得有点复杂啦。
越南被法国殖民了,这时候中国自己也在经历着各种磨难。
但是咱中国人还是很有同情心的,在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时候,中国给了越南不少帮助呢。
中国就像是一个仗义的大哥,看到小弟被欺负了,就伸出援手。
中国给越南提供物资啊,还派了军事顾问啥的。
后来越南又经历了美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也是毫不犹豫地支援越南。
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也要帮助越南人民,这就是一种深厚的情谊啊。
那时候,两国人民就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一起对抗外来的侵略者。
三、关系的曲折不过后来呢,两国之间也出现了一些小摩擦。
就像两个好朋友偶尔也会闹别扭一样。
这中间有领土争端啦,还有一些国际形势影响下的矛盾。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哦。
毕竟两国有着这么久的友好历史,就像一对老相识,吵了几句嘴,冷静下来之后还是觉得彼此很重要。
四、如今的关系现在啊,中国和越南又重新走上了友好发展的道路。
两国在经济上互相合作,中国很多企业到越南去投资,给越南带来了就业机会和发展的机遇。
越南呢,也有很多产品出口到中国,像水果啥的,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呢。
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更加热络了,很多越南的年轻人开始学习中文,想要到中国来旅游、学习或者工作。
中国游客也很喜欢到越南去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中法越南条约
中法越南条约
中法越南条约(也称《胡志明-戴高乐协定》)是在1973年1月27
日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和南越与法国共和国签署的一份条约。
该条约结束了越南战争的法国参与,并承认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权。
该条约的签署包括以下几点:
一、根据日内瓦协定与巴黎协定的规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共和
国均得到承认,并成为主权独立国家。
二、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共和国要遵守自己的领土完整、互相尊重
和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
三、国际公认的1973年1月27日起,巴黎协定生效,所有外国军队必须在60天内撤出越南。
四、放逐自越南境内的政治犯和陆战队员必须在60天内从法国之外的国家送回自己的国家。
五、两个越南政府之间应进行谈判,以建立越南的国家统一,以及让
越南人民自由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
这份条约的签署被视为结束了近20年的越南战争,但是随着美国在1975年的撤军,南越也逐渐崩溃,最终成为了一个受北越控制的社会主义一体化国家。
尽管如此,中法越南条约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也为美国和越南之间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中法越南条约是1973年1月27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该条约标志着越南战争的结束,并承认了北越的主权。
虽然这份协议并没有导致越南的统一,但是它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基础,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全面恢复的中越关系中再谈中越关系
从全面恢复的中越关系中再谈中越关系[原创]一、三个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从地理上看,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两国有着密切的往来;从参与主体来看,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有良好的交流。
联系近代,两国人民共同抗击外来殖民统治,互相支持,共同奋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越于1950年元月18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建交后,两国的关系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关系密切期(1950—1974年)建交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正值越南抗法战争时期。
尽管自身存在着诸多困难,中国政府仍从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越南人民无私的帮助。
越南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积极声援越南人民,无偿提供给越南武器装备和武装力量。
中国政府还明确表示:“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
这段时期,中越关系一直发展良好,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双方在政治、经贸、外交、文化等领域里的合作也非常频繁。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历史上中越两国关系最为密切的时期。
2、敌对阶段(1975—80年代末)7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骤变,中苏、中美关系的变化,给中越关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越南战争以后,中越关系日趋冷淡。
1978年越共四届四中全会把中国确定为越南“最直接最危险的敌人”,中越关系正式走向对抗。
越南当局在中越边境制造的事端和纠纷,致使中越关系日益恶化。
直至1979年2月,中越边境爆发战争。
从此,两国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对峙时期。
3、恢复发展时期(9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越南也对其内外政策做了调整,改变了过去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越南当局开始积极主动地谋求改善中越关系,推行“全方位,多元化”的外交政策。
此后,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中越关系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1991年6月,越共“七大”把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列为重要的议题。
随后,两国领导人进行了多次高级会晤,发表了联合公报,中越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中法越南关系始末
《中法越南关系始末》总结一、内容提要本文以《中法越南关系始末》为主要资料,通过分析中、法、越在中法越南战争中的表现以及前后的关系变化,力争客观的看待这段历史。
同时希望能给今人以启示。
二、《中法越南关系始末》作者简介《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的作者邵循正先生是我们清华大学的史学者。
邵循正(1909―1973),字心恒,福建福州人。
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近代史。
1934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德国柏林大学研究蒙古史。
1936年回国,曾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5年,应聘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教授。
194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1949年后,先后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持编辑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著作主要有《中法越南关系始末》、《邵循正历史论文集》等。
三、《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简介《中法越南关系始末》是邵循正先生的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历史系时的毕业论文。
邵循正先生能够熟练掌握法文的优势在编写此书时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中法越南关系始末》广泛的引用中法史料,深刻的分析了中法越三国在越南的博弈。
同时,《中法越南关系始末》也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写出的中外关系史,它的写成也结束了自19世纪以来中外关系史为西方学者所垄断的局面。
四、正文第一部分中法越南战争之前的中法越近代欧洲人与越南的最早接触是欧洲传教士赴远东传教。
当中葡萄牙最早派传教士赴安南传教,法人最早于万历年间传教至此。
后远东贸易被葡萄牙、荷兰、英国三国把持。
法国作为后起之国,一面与三国避免正面冲突,一面谋求向越南传教通商。
越南对传教极其反感,而对通商尚可;葡英荷三国对通商高度警觉,传教尚可。
法国势力在其中苦苦挣扎,缓慢维系,艰苦自不必说。
最终法国势力在越南终趋稳定,为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打下了基础。
1787年,法国利用越南内战,以助广南王复国之名,武力协助越南复国,双方签订草约,法独得在越通商权等,收获丰硕。
中法战争(一)
中法战争(一)中法战争一、法国侵略越南和中国西南19世纪后半叶,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极力对外扩张,侵略的矛头开始指向了越南,并进而妄图侵略中国。
越南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世纪以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国的郡县,此后为中国的属邦。
17世纪,法国人开始到越南南部(南圻)传教、通商,18世纪中期,法国人加强了在越南的势力。
法国大革命后,越南政府对法态度改变,双方关系恶化。
1858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法国又乘机联合西班牙侵犯越南,占领西贡等地。
1862年,越南被迫同法国议和,签订《西贡条约》,法国建立以西贡为中心的交趾支那殖民地。
1867年,南圻全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法国吞并南圻后,越南北部(北圻)成为法国下一步侵略的主要目标。
法国殖民者企图溯湄公河进入中国云南。
后来发现该河上游澜沧江不能通航,于是改而企图由红河侵入中国。
1873年11月,法国交趾支那总督擅自派安邺率军大举进犯北圻,并迅速占领河内等地,还把战火推向中国边界。
活动在中越边境、红河中游的中国农民起义军旧部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越南国王阮福时的邀请下,与越南军民一道抗法。
黑旗军原是太平天国时期活动于广东、广西边境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因战旗为七星黑旗而得名。
太平天国失败后,刘永福率领部众进入越南,以保胜为据点,逐渐扩展势力达2000余人。
1873年12月,黑旗军在红河两岸屡挫法军,打死安邺,并击毙敌军数百人,缴枪数百支,包围河内,迫使法军退出红河。
刘永福因此被越南国王封为三宣副提督,管辖越南的宣光、兴化和山西三省。
1880年,茹费理出任法国内阁总理。
当时,法国已经从普法战争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又开始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这一年,宝海携带“趁中俄两国之间有事时(指伊犁交涉),占领红河流域”的计划,来华任法国驻华公使。
1881年7月,法国国会通过240万法郎的拨款,作为远征军费。
1882年3月,法国政府命海军上校李维业率军再次进犯北圻。
4月,法军攻陷河内,次年3月占领南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法越南关系始末》总结一、内容提要本文以《中法越南关系始末》为主要资料,通过分析中、法、越在中法越南战争中的表现以及前后的关系变化,力争客观的看待这段历史。
同时希望能给今人以启示。
二、《中法越南关系始末》作者简介《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的作者邵循正先生是我们清华大学的史学者。
邵循正(1909―1973),字心恒,福建福州人。
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近代史。
1934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德国柏林大学研究蒙古史。
1936年回国,曾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5年,应聘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教授。
194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1949年后,先后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持编辑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著作主要有《中法越南关系始末》、《邵循正历史论文集》等。
三、《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简介《中法越南关系始末》是邵循正先生的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历史系时的毕业论文。
邵循正先生能够熟练掌握法文的优势在编写此书时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中法越南关系始末》广泛的引用中法史料,深刻的分析了中法越三国在越南的博弈。
同时,《中法越南关系始末》也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写出的中外关系史,它的写成也结束了自19世纪以来中外关系史为西方学者所垄断的局面。
四、正文第一部分中法越南战争之前的中法越近代欧洲人与越南的最早接触是欧洲传教士赴远东传教。
当中葡萄牙最早派传教士赴安南传教,法人最早于万历年间传教至此。
后远东贸易被葡萄牙、荷兰、英国三国把持。
法国作为后起之国,一面与三国避免正面冲突,一面谋求向越南传教通商。
越南对传教极其反感,而对通商尚可;葡英荷三国对通商高度警觉,传教尚可。
法国势力在其中苦苦挣扎,缓慢维系,艰苦自不必说。
最终法国势力在越南终趋稳定,为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打下了基础。
1787年,法国利用越南内战,以助广南王复国之名,武力协助越南复国,双方签订草约,法独得在越通商权等,收获丰硕。
然而法国大革命起,法国无暇顾及远东。
拿破仑政府在欧洲战事不断,对越南态度也颇为冷淡,法越交往陷入冷淡。
法国路易十八世复辟之后,意图重振法越贸易,然而因为越南新王排法,以失败告终。
法越陷入僵局。
1859年法国、西班牙以越南屠杀教士为名,武力进攻广南。
武力攻取了广南港以及柴棍。
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国军队进赴越南,武力攻取了南圻大部。
越南与法签订条约。
要点如下:越许法西两国人民在越传教(第二条);越南割南圻之边和、嘉定、定祥三省地及昆仑岛予法,法国人民有自由航行湄公河之权(第三条);越南如割地予他国,必先得法之同意(第四条);越于北圻开港口三处许法西人民通商(第五条);赔款四百万元,分十年交清(第八条);永隆、安江、河倦三省人民可在法属三省自由贸易,惟军火军队等之输送,须全由海道(第十条);法驻军永隆城砦,俟盗匪平靖后仍归还越南(第十一条)。
法国在越南的特权至此有了正式条约作为基础。
中国作为越南宗主国,期间无甚作为,静观藩属沦丧,可悲可叹。
之后法国意图进一步向北前进,谋求与中国内地通商。
1866年法国成立探测团,意图为通商探路。
结果为澜沧江不适宜通航,红江为中越要道。
法国商人堵布益,见此良机,各方周旋,意图作为法国在红江通商的先行者。
最终堵布益虽少有获利,但却激化了法国和中国、越南之间的矛盾,局势一度紧张。
法柴棍总督杜白蕾趁此机会意图武力开放红江。
1873年11月法军武力攻取河内城,后又取海阳、宁平、南定等。
越南王遂招安黑旗军意图与法抗衡。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原本为中国人,后到越南成为流寇,长期在保胜一带活动。
12月22日黑旗军突袭河内,大胜。
1874年3月15日,法越在柴棍签订柴棍条约。
主要内容为法军放弃北圻,越南宣布自主,红江开放通航。
条约签订,法国国内褒贬不一,但法国从中获益确实匪浅。
当时法德关系紧张,法无力也不敢要求更多权益,只求息事宁人。
条约中多有含糊不明之语,为日后矛盾埋下了祸根。
中国对此条约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但对中国对越之宗主权与保护责任,则再三声明。
条约签订前后中国屡次出兵帮助越南剿匪,法国以此条约要求中国驻越军队撤还。
而法公使馆译官竟将华照会中“越南自昔为(法文应作“elleestdepuislongtemps")中国藩属”一语,译为“昔之外藩”(“elle a ététributairede la Chine’’)。
这使得法大使以为中国放弃在越宗主权,其实大误。
越南视柴棍条约亦仅为一极普通的通商亲善条约,依然对华相当依赖。
法国杜白蕾虽知中越交好,但却认为那只是纯粹礼节,不知内情。
法外部较了解情况,但与中国屡次交涉均不得要领,法又无在远东发展的实力,故持观望态度。
1880年,法国休养生息已十年,而中国又与俄国交恶。
法遂谋求在越进一步扩张,但法又忌惮中国势力,视之为大障碍。
法驻华代办巴诺德请求采取武力行动,以便确立法国在越南之地位。
虽未立即出兵,但法之态度变为积极。
法开始逐渐含糊的否认中国宗主权,并试探中国虚实。
法误解中方负责人曾纪泽对法回复,误以为中方承认法国保护权,大喜。
于是法国野心全部暴露,在越南增兵以备军事冲突。
曾纪泽1881年8月正式宣言,否认柴棍条约,并提议中法协商解决问题。
法以“昔之外藩”回应,并称不愿再议条约内容。
之后中法多次交涉,中方态度为否认柴棍条约,唯李鸿章洞察详细,另求解决方法。
多次交涉无果,法将李维业便率兵攻占河内、南定。
中方表示严重抗议,而法不愿与中方讨论原则问题,又意图进一步谋取红江。
双方意见分歧甚大,巴黎交涉破裂。
1882年法外交部得宝海急电,称与李鸿章定一草约,承认法国保护权,但北圻于中国接壤地带除外。
十月,拟定草案如下:一、中国将滇桂军队自现在屯扎之地撤退回境,或离边境若干里之遥驻扎。
法国即照会总署,切实申明其无侵占土地之意,亦无损碍越南国王主权之谋。
二、法国切愿设法自海口以达滇境通一河路。
为商务起见,须使此河路直达华境,以便设立行栈埠头等事。
前有在蒙自(法原文作蛮耗)设立口岸之说,今愿改保胜,中国当在保胜立关。
洋货入关后,照已开各1:7洋货运入内地章程办理。
中国设法使云南境内土物运往保胜畅行无阻,如驱除盗贼,撤去保胜境上已有关卡之类。
三、中法在滇桂界外与红江中间之地划界,界北归中国巡查保护,界南归法国巡查保护。
中法约明北圻现有全境永远保全,以拒日后外来侵犯之事。
此条约中,法国既得越南大部,又能通商,获利颇丰。
中方虽多有反对,但最终同意此草案。
但法国外长与茹费理首相商讨,认为宝海前后电文多有不符,遂否认了宝海的外交权力,不接受条约,后召回宝海。
法国突变,中方亦警觉起来,派李鸿章督办越南事宜,增军驻防,海军巡逻。
法国亦增兵4000人。
局势瞬间紧张起来。
法派脱利古代替宝海交涉,并侦查中国实情,同时排开中国,减少法越交涉困难,使法可以快速取胜。
此时已经为开战做准备。
法要求中国完全不干涉越南事务,即完全放弃;中方态度突变,不承认柴棍条约。
又经数次交涉,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达成一致。
后法国沙相又提议一中立地带,然而此中立地带与之前草约之中的地带相比,中国之地更少,中国断然拒绝。
后又有谈判,但分歧严重,不能达成一致。
中国不能承认法在北圻之权利,中分越南又不能使双方都认可。
李鸿章态度最为有远见,深知战争不能解决中法问题,最终仍会走上谈判桌,故坚称先敷衍了事,日后有变时再图解决。
第二部分中法越南战争的历程纸桥之战后,黑旗军攻势更猛。
波滑、孤拔至越南后,两人及法在越行政最高长官何罗芒意见不和,互有独立行事权。
光绪九年七月十四日,孤拔开始封锁越南沿岸,猛攻顺安;同时波滑大举进攻山西。
之后法越就顺安之事签订合约停战;法陆军则大败。
后因洪水暴发,刘永福军退至丹凤,怀德失守。
同月法军东路攻取海阳。
七月末,法军大举攻打丹凤。
黑旗军大败,退守山西,实力大减。
滇、粤两军联系也断绝。
十月末,法援军至。
十一月初,法军在北圻总数达9000人。
十二日,孤拔率队出发攻取山西。
山西有刘永福部及滇军粤军共7营驻守。
黑旗英勇抵抗,但无奈法军人多器利,于16日夜撤离山西。
期间华军攻海阳,与法军互有胜负。
听闻山西失守,进攻未成。
孤拔在攻下山西之前,因为军衔低微被法政府革职。
商定后数日,法政府听闻攻陷山西。
但当时革职的决议已定,孤拔便离去,由米乐继任海军统帅。
孤拔心中忿忿不平。
山西陷落,北宁危机。
北宁防务由桂抚徐延旭委托赵沃、黄桂兰二人。
徐延旭不懂战事,粉饰太平。
北宁防守军队虽多,但无组织无纪律,一触即溃。
光绪十年二月初,法军攻北宁。
北宁守军望风披靡。
北宁陷落。
米乐攻下北宁后,追击华军,势如破竹。
法军趁势又攻下太原,占领兴化。
至此桂军全败,滇军亦撤,越南之战第一阶段结束。
第一阶段之中,世界其他国家大多不愿参与战争,坐看中法互耗国力。
光绪十年初,法水师舰长福禄诺委托德国人德璀琳捎密函与李鸿章讲和。
经历反复磋商讨论,达成《李福天津简约》。
《李福天津简约》内容共五款。
大意为第一款:法国约定尊重保护中国南省毗连北圻之疆界,以防阻一切之侵略。
第二款:中国既得法国正式保障其南境之安全,当自北圻将其所有军队撤退,并尊重法越间已订未订各约。
第三款:因感中国和商之意,及办理此约李大臣热烈之忱,法国不向中国要求赔款,中国亦应于其与北圻接壤之边地许法越与华自由贸易无阻,并约定将来订立通商专约,中国方面须格外通融,使法国得到可能内最大之利益。
第四款:法国政府约定与越再议新约不插入伤碍体面字样,该约将以前法越所立关于北圻各约一律取消。
第五款:规定此约签押后三月,两国各派全权臣照以上各点,会议专约;并言照外交惯例,此约以法文为主。
《李福天津简约》除维护了大清体面外,越南尽失,边境通商,法国目的皆已达到。
清廷虽有反对声,然条约已定,清廷亦厌战,遂成。
之后,福禄诺催促李鸿章退兵。
李鸿章一面含糊应答法方,请求延长退兵时限,不敢违背条约;一面又没有对当地守军潘鼎新的调度权力。
李鸿章的不作为,以及背后的清廷落后制度,为中法战事再埋起下了伏笔。
《天津条约》既成,米乐不日决定进兵驻扎越南全境。
部队至北黎,遇中国守军。
法军与中国守军沟通未果,强行前进,与中国守军发生冲突,互有死伤,此即北黎冲突。
冲突之后,双方皆不愿毁约再战,但又都认为责任不在我。
法方误解中方尤深。
北黎冲突,李鸿章负最大责任。
李为弥饰自己责任,竟然于北黎事件后一个月托《伦敦日报》刊载了一份文件称是福禄诺自行将所写的撤兵日期抹去,并加以签字。
福大怒,调原件公布,证明李所弄的这些法文材料都是伪造的。
舆论哗然,李的伪造行为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法方对华误会更深,认为北黎之冲突系华方预谋。
法方以武力威胁清廷撤兵,同时索要赔款,以及抵押品以保障《天津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