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作为一名新生儿护士,我深刻意识到新生儿黄疸的严重性。
在观察和护理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
1. 观察孩子的黄疸程度,包括黄疸的颜色、分布范围和程度。
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食欲不佳、睡眠不佳等。
2. 每天检查孩子的体重和尿量,了解孩子的水分摄入和排泄情况,以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3.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含有乳糖的母乳,可以帮助促进黄疸的排泄。
同时,保持孩子的通气畅顺,避免窒息和缺氧。
4. 如果孩子黄疸程度较重,可以采取光疗治疗。
在光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眼睛和皮肤,避免光疗对其造成伤害。
总之,在观察和护理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保护,尽可能降低其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孩子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 1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首先,在查房时需要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要检查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和硬腭,评估黄疸的程度和范围。
一般来说,全身性黄疸或者出现在眼球和躯干的黄疸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引起警惕。
同时,还要注意新生儿的黄疸是否逐渐加重、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厌食、腹泻、反复咳嗽等。
这些观察都是为了及时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其次,在查房时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情况。
黄疸大部分是由于胆红素的代谢紊乱所致,而胆红素主要来自于红细胞的分解。
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中,要了解新生儿是否有贫血、溶血等情况,同时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是否足够。
如果新生儿的饮食摄入不足,就可能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进而加重黄疸。
因此,在评估饮食摄入时,要特别关注新生儿的吮吸能力、吸允情况、吮乳困难程度等。
第三,在查房时要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
血清胆红素测定是确诊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测定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可以判断黄疸的程度,并能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护理查房时,要尽可能地收集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测定的结果,对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最后,还要查房时评估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除了上述的黄疸相关的观察和评估外,还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呼吸、体温、心率、体重等一般情况的变化。
新生儿黄疸可能伴随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呼吸急促等,这些都是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的。
此外,还要评估新生儿的一般生活习惯,如睡眠、排尿、排便等,以及家庭环境和母亲的护理情况等。
总的来说,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中,需要综合考虑黄疸的程度和发展趋势、饮食摄入情况、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以及一般情况的变化,全面评估新生儿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还要加强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和处理新生儿黄疸,提高他们的护理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在新生儿中常见的现象,它通常在出生后的前几天内出现。
黄疸是指皮肤和眼睛变黄的情况,这是由于胆红素沉积在体内组织中引起的。
作为一名护士,我在观察和护理新生儿黄疸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观察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指标是皮肤和巩膜的黄疸程度。
在日常观察中,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和眼睛是否有黄疸的迹象。
黄疸的程度可以通过观察黄疸的颜色和范围来判断。
轻度黄疸可能只在面部和胸部出现,而严重黄疸可能会波及全身。
此外,我们还应该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以及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
我们需要关注黄疸的发展趋势。
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二天开始出现,并在出生后的第三到第七天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退。
因此,我们需要每天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并记录下来。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黄疸的发展趋势,以及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在观察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风险因素。
早产儿、母亲患有糖尿病或血型不合适等情况会增加新生儿黄疸的风险。
对于这些高风险儿童,我们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他们的黄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一些药物和疾病也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有所了解,并在观察时予以考虑。
在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提供适当的护理。
黄疸主要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过多导致的,因此,保持新生儿排便通畅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儿的肠蠕动功能较弱,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腹部、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等方法来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沉积。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光疗等方法来降低胆红素的水平。
光疗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新生儿皮肤的方法,可以帮助分解体内的胆红素,从而减轻黄疸的程度。
观察和护理新生儿黄疸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我们需要仔细观察黄疸的程度和发展趋势,关注高风险儿童,并提供适当的护理,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
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护理能力,为新生儿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一.定义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二.症状、体征(一)主要症状1.生理性黄疸:足月儿 2-3 天出现,4-5 天高峰,5-7 天消褪,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 3-5天出现,5-7 天高峰,7-9 天消褪,最长可延迟到 3-4 周。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 5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
(二)体征:皮肤及巩膜黄染。
三.护理问题(一)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黄疸护理知识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光疗:光疗过程中至少 2 小时翻身 1 次,保证光疗效果。
(二)喂养:黄疸期间患儿常表现为吸吮无力、食欲减退,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排出。
(三)密切观察病情1.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评价进展情况。
2.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
3.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4.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给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
(四)治疗实施光照疗法: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 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
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使用光疗时应注意:(1)光疗箱温度应保持 30°~34℃左右,湿度 50%~60% (2)婴儿应全身赤裸,保护好双眼,会阴。
(3)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
(4)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引言病理性小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疸症状。
该疾病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恢复患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帮助护理人员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如何照顾黄疸的小儿患者。
1. 监测黄疸指标黄疸程度的准确监测对于评估患儿的病情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记录患儿的总胆红素值,并观察黄疸是否有加重的趋势。
另外,注意观察黄疸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2. 提供足够的营养新生儿期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之一,足够的营养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和家长应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母乳喂养或人工配方奶粉喂养。
母乳喂养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同时还能促进排便,降低总胆红素水平。
3. 促进排便排便是新生儿排出体内多余胆红素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促进患儿排便的措施。
可以通过按摩腹部、适量饮水、规律喂养等方式促进排便。
如果患儿长时间无排便,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4. 照明治疗照明治疗是治疗病理性小儿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患儿的皮肤,可以帮助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的浓度。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确保照明治疗的持续进行。
5. 防止感染患儿因为黄疸而出现皮肤瘙痒、干燥等症状,容易引起搔抓而导致感染。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儿的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物品。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勤洗手,佩戴洁净的护士服,减少感染的风险。
6. 温暖保护黄疸的患儿由于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
为了维持患儿的体温正常,护理人员应提供足够的温暖保护措施,例如给患儿穿上适合的衣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等。
7. 安抚和激励患儿因为黄疸导致不适和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安抚和激励。
可以通过亲近和抚摸患儿、与患儿进行眼神交流等方式来缓解患儿的焦虑和恐惧。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高燕 (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和白眼珠微微发黄,1周后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大约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等各个地方呈现金黄色或橘黄色,则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通常还会出现体温异常、精神异常、嗜睡、食欲不振、进食异常、呕吐、尖叫哭泣等异常行为,伴有贫血、大便颜色异常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接受检查和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黄疸胆红素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
在胎儿时期,母体的肝脏会处理掉大部分胆红素,因此胎儿的血液中胆红素水平相对较低。
但出生后,新生儿的肝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肝脏机能相对较弱,肝脏需要适应处理更高水平的胆红素,可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而病理性黄疸的症状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有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的排泄障碍等。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在自然光线下,父母可以对新生儿的皮肤颜色进行观察。
如果仅仅是面部微黄,其他部位无异常现象,为轻度黄疸;如果躯干部分也呈微黄色,则为中度黄疸;如果发黄程度较重,四肢和手足心均出现了黄色,则为重度黄疸,需及时去医院治疗。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便颜色判断黄疸类型。
如果大便仅仅是微黄,且不染尿布,1周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大便呈陶土色,考虑胆道出现问题,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黄疸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通过大量排尿促进胆红素的排出,降低黄疸。
同时,还需要根据黄疸程度补充糖分和热力,如在新生儿喝水时加入一些葡萄糖;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带出去晒晒太阳,尽可能大面积晒到新生儿皮肤(要保护好眼睛),以补充热力。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危害,在喂水、补充葡萄糖、晒太阳等方法不起作用时,可尝试停止母乳喂养,因为黄疸的来源有可能是母乳。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
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在护理新生儿黄疸时,需要采取
以下措施:
1.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黄疸程度、范围、持续时间,以及有无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胀等。
如发现患
儿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 合理喂养:保证患儿充足的奶量,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同时,避免过度喂养,以免加重患儿的胃肠负担。
3. 适当晒太阳: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适当晒太阳可
以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和排出。
但是,应注意避免晒伤或过度
照射,以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4. 保持皮肤清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和摩擦。
在洗澡时,应注意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患儿造
成不良影响。
5. 观察大便颜色:注意观察患儿的大便颜色,如呈白色
陶土样,提示胆道阻塞,应立即报告医生。
6.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降
低胆红素水平,如肝酶诱导剂、中药等。
但是,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避免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7. 心理支持:新生儿黄疸可能会引起家长的不安和焦虑。
因此,医护人员应向家长解释病情,提供心理支持,以帮助
他们更好地照顾患儿。
总之,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需要细心、耐心、专业和个性化。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家长可以更好地照顾患儿,促进其早日康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
观察新生儿精神 状态:精神状态 不佳,反应迟钝, 病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食欲: 食欲下降,拒奶, 病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体温: 体温异常,如发 热或低体温,病 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呼吸: 呼吸急促,呼吸 困难,病情较重
2
护理措施
光照疗法
01
光照时间:每天至少8小时
02
光照强度:根据病情调整,一般不超
过20μW/cm²
0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 质,如辐射、化学物 质等
05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 感染病原体
0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4
预防感染:避免感染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预防感冒、流感等疾 病
产后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 热或过冷
5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饮食调整
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促进胆红素排出 01
避免摄入过多甜 食和油腻食物
03
保持饮食卫生, 05 防止感染
适当添加辅食,如 02 蔬菜泥、水果泥等
04
适量补充水分, 预防脱水
3
家庭护理
保持环境舒适
01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
03
光照方式:采用蓝光或绿光,照射新 04
护理要点: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
生儿皮肤
免晒伤,注意保暖,观察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茵栀黄、熊去氧胆酸等
2
药物剂量:根据新生儿体重和病情,确定药物剂量
3
药物用法: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给药
4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腹泻、皮疹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护士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护士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护士在护理新生儿黄疸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视觉观察:护士应经常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和黄疸的程度,特别注意黄疸的发展和变化。
2. 血清胆红素监测:护士可以通过测量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来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并监测其血清胆红素的变化趋势。
3. 寻找原因:护士需要确定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如新生儿溶血病、乳房淤积、感染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鼓励频繁喂养:护士可以建议母亲频繁喂养新生儿,以帮助提高胆红素的排泄,促进肠道蠕动。
5. 光疗治疗:如果新生儿黄疸的程度较严重,护士可以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光疗治疗。
在照射时,护士需要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和生殖器官,并经常观察新生儿的情况。
6. 保持皮肤清洁:护士需要帮助新生儿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皮肤刺激和感染。
7. 与家庭沟通:护士需要与新生儿家庭进行有效沟通,向他们解释黄疸的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程度的新生儿黄疸,护士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指导,并及时报告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简答题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简答题
新生儿黄疸护理的要点包括:
1. 观察黄疸程度: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包括黄疸的颜色、发展速度和范围等,及时与医生沟通。
2. 维持良好的喂养:新生儿黄疸可以通过排便排出胆红素,因此要保证新生儿充足的喂奶,帮助排出胆红素。
3. 避免过度紧缩:过度紧缩可能会导致新生儿黄疸加重,因此应避免过度紧领带、包裹和绑带等。
4. 确保适当的暴露阳光:暴露在适当的自然阳光下可以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暴露和超过午后阳光。
5. 加强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黄疸监测,包括测量胆红素水平、观察黄疸的变化和评估新生儿的一般健康状况。
6. 确保充足的休息:休息和睡眠对新生儿黄疸的恢复非常重要,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刺激和提供良好的环境。
7.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治疗和护理,并定期复诊或随访。
注意:以上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和指导,如有需要,请及时咨询医生。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概述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的症状。
黄疸在新生儿中非常常见,大多数情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的表现。
对于新生儿黄疸,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1. 观察黄疸程度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可以用肤色变化来衡量。
家长和护理人员应该经常观察新生儿皮肤的变化,特别是脸、颈部、胸部和下肢的黄疸情况。
对于轻度黄疸,可以通过日间暴露在阳光下,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然而,对于中度或重度黄疸,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虚拟光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2. 合理喂养充足的喂养有助于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治疗。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因为母乳中含有能够促进胆红素代谢的成分。
因此,鼓励母亲在新生儿黄疸出现时坚持母乳喂养。
如果母乳不够或没有条件进行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适量的配方奶粉喂养。
导管喂养时应注意避免压迫新生儿的腹部,以免影响排便和排气。
3. 维持通畅的排便和排气黄疸新生儿容易出现便秘和腹胀,影响胆红素的排泄。
因此,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经常观察新生儿的排便和排气情况。
如果新生儿出现便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排便: - 母乳喂养:增加喂养次数,鼓励新生儿充分吮吸,有助排便。
- 按摩腹部:用温水或橄榄油轻轻按摩新生儿的腹部,促进肠胃蠕动和排气。
4. 定期检查胆红素水平对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需要密切关注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定期测量血清胆红素水平是评估黄疸严重程度的关键步骤。
医生会根据胆红素的水平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对于病理性黄疸,可能需要住院观察和治疗。
5. 室内保持适宜温度新生儿黄疸时,适宜的室内温度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的健康。
保持室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并避免让新生儿暴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
此外,注意孩子的衣着,避免过多或过少,保持适宜的温度。
6. 避免过度刺激新生儿黄疸时,皮肤更为敏感,对外界刺激更容易产生不适。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一、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
根据黄疸的程度和原因,可以做出以下护理诊断:1.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需要监测黄疸的程度和变化。
2. 营养不良: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母乳喂养不足或吸收障碍有关,需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情况。
3. 感染风险: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感染有关,需要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以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二、新生儿黄疸护理目标针对以上护理诊断,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护理目标:1. 控制胆红素水平:通过护理措施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黄疸加重。
2. 提供足够的营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黄疸的消退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3. 预防感染:采取措施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保障其身体健康。
三、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1. 控制胆红素水平:(1)监测黄疸程度:及时记录新生儿的皮肤黄疸程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护理措施。
(2)增加排便:通过增加喂养次数和喂养量,促进新生儿排便,有助于排出胆红素。
(3)光疗治疗:对于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可进行光疗治疗。
确保光疗设备的正确使用,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和生殖器官,同时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散热。
2. 提供足够的营养:(1)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监测母乳喂养的频率和乳量,保证新生儿的饮食摄入量符合需求。
(2)辅助喂养:对于母乳喂养不足的新生儿,可进行辅助喂养,包括配方奶喂养或静脉输液等,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3. 预防感染:(1)保持清洁:保持新生儿的周围环境清洁,勤换尿布、洗澡,保持皮肤干燥。
(2)洗手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务必洗手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3)控制访客: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新生儿,控制访客数量,减少感染的传播。
(4)预防接触性感染:尽量避免新生儿与有感染的人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5)定期体温测量: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作为一名护士,我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新生儿黄疸的情况。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观察和护理新生儿黄疸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宝宝的黄疸程度。
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的前两天不会出现黄疸,但之后会逐渐出现黄色的皮肤和眼白。
我们需要记录宝宝的黄疸程度,以便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宝宝的体温、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指标。
黄疸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状况,因此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生命体征,确保宝宝的身体状况良好。
此外,我们还需要帮助宝宝维持良好的喂养习惯。
母乳喂养有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但需要注意及时将宝宝排空,避免乳房堵塞。
如果宝宝出现黄疸,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宝宝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最后,我们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果宝宝的黄疸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需要进行光疗等治疗。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宝宝能够尽快康复。
总之,观察和护理新生儿黄疸是我们作为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
只有通过及时的观察和护理,才能确保宝宝能够健康成长。
- 1 -。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症状。
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数日内可自然消退,预后较好。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可引起病理性黄疸,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一.主要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知识缺乏(家长)缺乏黄疸护理的有关知识。
二.观察要点1.观察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
2.观察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
3.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除。
三.护理措施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护理①.耐心喂养提早喂哺可刺激胃肠蠕动,促使胎粪排出,又可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有助于减轻黄疸。
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食欲缺乏,应给予少量多次喂哺、间歇喂养、鼻饲、滴管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必要时实施静脉营养。
②.加强保暖置患儿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应予散包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③.病情监测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精神反应、肌张力、前囟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如皮肤、巩膜的色泽变化,大小便次数、量、性质及色泽的变化;观察贫血的进展情况,监测患儿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观察有否水肿、肝脾大等情况,判断有无心力衰竭。
④.心理护理鼓励父母尽早与婴儿接触,让他们探视、喂哺、拥抱婴儿,增强父母与婴儿的情感联结,有利于婴儿早日康复。
3.症状护理①.预防胆红素脑病,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
②.按医嘱进行蓝光疗法,采用波长420~470nm的蓝光照射皮肤,使未结合胆红素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从胆汁、尿液中排除,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③.按医嘱输入血浆和清蛋白,以增加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结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给予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或尼可刹米),诱导肝细胞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加速结合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摘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溶血、代谢障碍、感染等有关。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巩膜发黄,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
护理要点和观察要点尤为重要,护理措施包括光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提高警惕,及时干预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护理措施、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加强观察、积极干预、警惕、及时干预1. 引言1.1 病理性黄疸概述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明显的黄疸色泽。
病理性黄疸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能完全发育成熟,造成胆红素代谢、转运及排泄功能受到影响而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的结果。
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出生后头几天内发生的概率较高。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尿色深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潮红、呼吸急促、昏迷等症状。
病理性黄疸不仅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诱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损伤、脑瘫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我们需要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能够顺利康复并健康成长。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以及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提高警惕的重要性。
1.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过多积聚而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生黄染的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核黄疸,严重时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抽搐、智力低下等情况,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要说新生儿黄疸啊,这可是新手爸妈们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咱们今儿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先给大家讲讲我遇到的一个真实例子。
有一次,我去查房,看到一对年轻的父母,满脸的焦虑。
他们的小宝宝小脸黄澄澄的,就像个小金人儿。
妈妈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一个劲儿地问我:“护士,这可咋办呀?”爸爸也是在旁边手足无措。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新生儿黄疸。
简单来讲,就是宝宝出生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
这胆红素啊,就像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在宝宝身体里捣乱。
那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黄疸呢?这就得靠咱们护士的“火眼金睛”啦。
首先就是看皮肤颜色,黄得厉害不厉害。
还有啊,要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是不是爱睡觉、不爱吃奶。
有时候还得借助一些仪器来测量胆红素的数值。
再来说说护理方面。
宝宝的房间光线得合适,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
为啥呢?太暗了看不清宝宝的黄疸情况,太亮了又会刺激宝宝的眼睛。
就像给宝宝营造一个刚刚好的小世界。
给宝宝喂奶也很重要。
要让宝宝多吃多拉,这样胆红素才能排出去。
有时候宝宝吃得少,咱们还得想办法哄着多吃点。
还有宝宝的皮肤护理,那可得精心。
每天都要用温水轻轻擦洗,特别是脖子、腋窝这些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
尿布也要及时更换,不然小屁屁捂出疹子来,宝宝更难受。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新手爸爸给宝宝换尿布,那手忙脚乱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
尿布都差点穿反了,还一个劲儿地跟宝宝说对不起。
对于黄疸比较严重的宝宝,可能还得照蓝光。
这时候,宝宝就得戴上眼罩,穿上特制的尿不湿。
照蓝光的时候,护士得时刻在旁边观察,看看宝宝有没有不舒服。
总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可不能马虎。
咱们护士就得像守护小天使的卫士一样,时刻关注着宝宝的情况。
最后,再回到开头那对年轻的父母。
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宝宝的黄疸慢慢退了,小脸变得白白嫩嫩的。
爸爸妈妈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那一刻,我心里真是满满的成就感。
希望每一个小宝宝都能健健康康地长大,远离黄疸的困扰!。
新生儿黄疸的表现及护理
辅助检查
血清胆红素浓度 总胆红素 足月儿>205.2µmol/L 早产儿>257µmol/L 血常规
血型测定
【护理评估】
控制感染、注意保暖、供给营养
保护肝脏
适当用酶诱导剂、输血浆和白蛋白,降低游离胆红素
找出病因,治疗基础疾病
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降低血清胆红素,给予蓝光疗法;减少肠肝循环;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再吸收
黄疸退而复现
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分类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 生后2-3d 生后<1d 早
消退时间 生后< 2-4w 生后>2-4w长
【护理评估】
1.黄疸表现特点
①黄疸出现早 ②黄疸程度重 ③黄疸进展快 ④不退或退而复现 ⑤血清胆红素过高
(二)身体状况
【护理评估】
胆红素脑病
(二)身体状况
2.严重表现
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µmol/L时,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主要介绍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Hale Waihona Puke 01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 一般情况良好 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02
生理性黄疸
02
04
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μmol/L(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
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的常见原因、如何观察黄疸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介绍黄疸的预防知识。并发胆红素脑病留有后遗症的患儿,及时给予正确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的程度、部位、胆红素值的结果。
2、评估黄疸的原因。
3、评估患儿精神反应、生命体征,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二、护理措施(一)观察病情,做好相关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保证奶量的摄入。
若实施光照治疗,应多喂水。
(二)针对病因进行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1、实施光照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
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速度,切勿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取得家长配合。
2、若为母乳性黄疸,嘱继续母乳喂养,若吃母乳后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
若黄疸严重、一般情况差的患儿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再恢复母乳喂养。
3、指导家长保持皮肤清洁。
四、注意事项1、注意观察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及时干预。
2、及时明确黄疸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4、注意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便于诊断:(1)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umol/升(12-15毫克/分升),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升(5毫克/分升);(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升(1.5毫克/分升)。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3-01-23T16:54:17.2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李苏梅
[导读]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特别是生理性黄疸。
李苏梅(江苏省铜山区何桥乡卫生院江苏徐州 221146)
【摘要】目的新生儿皮肤和巩膜黄染观察及护理。
方法对438名新生儿观察护理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对438例新生儿观察,可见2-3天出现黄疸的有186例,第4天出现的轻微黄染19例,有2例第1天开始出现(1例体重2400克属低体重儿,有1例体重正常的新生儿在第3天黄染明显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231例均无明显皮肤黄染。
样本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80-02 约半数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2-3天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皮肤表面所致称新生儿黄疸。
1 资料与表现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份至12月份出生的438例新生儿,观察可见2-3天出现黄疸的有186例,第4天出现的轻微黄染19例,有2例第1天开始出现(1例体重2400克属低体重儿,有1例体重正常的新生儿在第3天黄染明显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
其余231例均无明显皮肤黄染。
出院时黄疸减轻,低体重儿稍重,但较前明显减轻。
1.2表现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出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持续2-3周不退,甚至持续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出生2周后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2mg/dl,早产儿超过15mg/dl称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
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几率较高,损坏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2 预防及护理
2.1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
2.2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2.3便后洗净臀部保持干燥。
2.4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2.5加强脐部护理,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擦洗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3 密切观察病情
3.1观察皮肤颜色。
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
当血清胆红素达到5-7mg/dl,在自然光线下可观察到面部皮肤黄染,随着胆红素浓度增高黄疸加重逐渐由躯干向四肢发展,当血清胆红素达到8mg/dl躯干呈橘红色,当手足呈橘红色时血清胆红素往往高达20mg/dl以上,此时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3.2观察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3观察排泄情况。
大小便次数及量,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
4 护理
4.1注意保暖,体温维持在36-37℃。
(低体温影响胆红素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不利黄疸消除)
4.2尽早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使胎粪排出,同时有利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肝脏负担。
耐心细致喂养患儿,少量多次,保证患儿营养及热量摄入的需要。
4.3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损伤及感染灶,脐部若有脓性分泌物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局部再用2%碘酊涂擦,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5
孕产妇若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24小时内应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乳汁经化验后方可决定是否母乳喂养。
6
及时对患儿家人做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发展的程度。
7 出院指导
7.1指导家长给予新生儿合理喂养,防止感染。
7.2红细胞G-6-pD缺陷者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存勿用樟脑丸。
7.3母乳性黄疸应暂停母乳喂养。
7.4若有黄疸退而复现及时到院就诊。
7.5胆红素脑病者应给予康复治疗和指导。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特别是生理性黄疸。
对所有的新生儿无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泄,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应及早在产后监测其血清胆红素,必要时给予光疗。
在临床护理中,应做好产后健康宣传教育,对家庭看护人员提出配合护理的措施,缩短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时间,及时发现、治疗病理性黄疸,为新生儿提供健康成长人生旅程。
参考文献
[1] 王秀芹,王永秀,刘晓方.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9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A):638.
[2] 李秋平,封志纯.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8-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