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精编16篇)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精编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精编16篇)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1)在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的内容要求有体现出“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初中化学_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化学的难度大。
效果分析导入情境创设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紧凑,一气呵成,实验——合作——探究——讨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性很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很好。
该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解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料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生活中的燃料的燃烧。
介绍了燃烧,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形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注意通过活动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作业1、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原因是( )A.氧气不足 B.没达到着火点C. 火柴的着火点高 D.空气不足2、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
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C. 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3、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4、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5、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么?第一节燃烧与灭火评价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要点燃 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3.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 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初中化学_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图片展示】常见的几种物质燃烧的现象【归纳】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我会生火【问题情境】 如果你和朋友去户外野炊,你要怎样利用周围的物品快速、安全地生火呢?【提问】1.要使用什么物品来生火?它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性质?(可燃性)2.为什么用干草比直接用木块更易点着火?(干草的着火点较低,温度更易达到其着火点) 3.对点火的炉灶有什么要求吗?(通风良好,空气较易流通) 【归纳】物质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板书】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充足的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提示: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 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讲授】燃烧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
【视频】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思考] 1、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白磷,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铜片上的白磷铜片上的 红磷 水中的 白磷 ①都发光 ②都放热 ③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氧化反应)。
学生小组讨论并思考认真思考,整理归纳。
认真观看教学录像。
回答: ①铜片上白磷燃烧②红磷未燃烧③水中白磷未燃烧以实际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性。
通过设计生火方案对比总结出燃烧需要的条件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中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通过表中实验条件的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并且从中得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提示: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40℃[小结]由此证明,燃烧的条件必须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提问】此实验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你可否对它进行改进?【实验演示】【图片展示】“水火相容”再次验证只要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物质就可以燃烧。
我会“旺”火【问题情境】负责野炊烧饭的同学引燃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木柴,结果燃烧不旺,还产生了很多浓烟,产生的气体也让人感觉身体不适,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视频】新闻报道:一氧化碳中毒【微观探秘】不完全燃烧产物生成的微观模拟【图片展示】进一步对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产热值等,体现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提问】如何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方法归纳】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挑战自我】下列事实运用了什么原理使燃烧充分?1.家庭燃煤制成蜂窝煤2.用化油器将油喷成雾状燃烧3.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鼓入空气4.铁在空气不燃烧在氧气剧烈燃烧我会灭火【过渡】野炊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要及时把火熄灭,以防安全事故。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所处单元安排在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制法之后进行学习。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肯定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了解了一些灭火的方法。
本课题从燃烧条件的探究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再依据燃烧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拟顺利进入化学世界探究物质的神秘。
2.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精确的描述,也是需要老师逐渐引导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了解燃烧所需要的三要素,了解灭火常用的方法和原理。
2、过程和方法:能运用燃烧所需条件和灭火采取的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通过实验设计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感情和价值观:通过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带来灾难。
使学生能体会到科学利用燃烧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书本上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虽然现象精彩,但如果给学生分组实验,又有肯定的危险性:白磷有剧毒、极易燃烧,操作不慎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肯定的损害;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假设分组演示,则整个实验室乌烟瘴气。
但直接在讲台上演示,可能学生观察得不明显,而且参与程度不高,于是本课采取了三个改动:1、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不过实验内容调整为学生易于操作的简单比照实验。
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来探求影响燃烧的因素。
A、B组殊途同归,酒精可燃而水不可燃,归纳出燃烧需要X这一条件。
C 组通过两支蜡烛的明灭,得出燃烧需要空气〔氧气〕的结论。
D组通过加热两不同的X,一燃一不燃,得出燃烧需要到达肯定的温度〔着火点〕的条件。
2、增加一个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的探究环节,以提高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进行探究的能力。
初中化学_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防火及自救的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学习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体验探究的乐趣。
3.通过逃生方法的学习,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过程【知识竞猜】1.人人争当消防员:面对酒精灯中酒精着火、炒菜时油锅着火、纸箱着火、森林大火等,我们应如何灭火?2.小小成语大道理:“釜底抽薪”“杯水车薪”等蕴含着哪些化学原理?【交流讨论】根据创设的情景思考并回答灭火方法及成语中的化学原理。
巩固对灭火的原理的认识,了解有效的灭火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括整合【结束】引导学生结合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的主要内容。
总结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板书设计《燃烧与灭火》学情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
这次备课,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燃烧与灭火背后的思考:本节课怎样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样一种观念——控制反应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我想,燃烧与灭火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更没有从微观的层面审视过变化的本质。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
具体的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并能借助微粒观洞察万变之宗,从而树立“控制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变化使之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燃烧与灭火》效果分析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课题一)》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
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
教学过程 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问: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
发生需要条件吗?
4、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
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 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引导小组讨论,汇报。 6、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7、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 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 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 燃烧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8、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 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那么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 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行思考。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2、演示实验 7-1 3、小结:灭火的原理
验。
教学目标 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
证关系。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
学生获得成就感。
1、本课题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化学知识
和生活经验,有自学这一块知识的基础。。
2、本课题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要
求下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 学生学习能
来主动学习为好。重点是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
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
初中化学_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的能力。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
这次备课,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燃烧与灭火背后的思考:本节课怎样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样一种化学观念——控制反应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我想,燃烧与灭火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更没有从微观的层面审视过变化的本质。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
具体的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并能借助微粒观洞察万变之宗,从而树立“控制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变化使之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燃烧与灭火》效果分析本节课开始引入小魔术,大量图片信息,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认识了什么是燃烧,调动起来了积极性。
通过自主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效果良好,并达到了思考-动手-认知的目的。
通过阅读课本,学生知道了实验改进的必要性,知道了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的知识,知道了有关易燃易爆的知识。
通过歌曲,认识到了燃烧与环境的联系,并自觉做低碳贝贝,保护环境。
《燃烧与灭火》教材分析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入手,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关于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而直观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安全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关于氧气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了解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有关系;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理论上的升华的能力和条件。
初中化学_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部分。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内容探讨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生活中常见的几幅图画入手,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的说明了燃烧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本课题内容位于本册教材最后,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科技、生活、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验7-1,得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2.结合生活实例和燃烧的条件,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4.通过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通过燃烧条件推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精选10篇)《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指导思想,并且在课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生活实际和知识应用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
我也尽量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探究实验、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交互式讨论等教法也使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
总的说来,实验探究课,目标通过探究达到同时得到探究问题的方法。
对教材的处理上,与生活体验相联系,让学生感悟知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如:浴室里的资料分析等。
单单就教学过程而言,我的感受还是很深的,把主动权放手给学生,给学习成绩中差的学生带来了机会、点燃了希望、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
比如说: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给我们提供可探究的问题。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能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点连线成网,再给学生一个张扬自己个性的空间,那么,我们的课就不缺乏亮点,不缺乏继续探究知识的兴趣,感谢这些学生也感谢教材编写者及教研员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使我们的教学相长。
这是我这节课最深的感受,也是我今后将要努力的方向。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2在某位教师在上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的复习课教学公开课中,当说到灭火的原理时,听到有学生把第三条说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学生为什么把“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说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一种物质的着火点是固有的,是一成不变的',是不可能降低的。
可为什么会有学生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呢?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教师在教学时这么说而学生跟着学的话,学生是不可能懂得这么说的。
初中化学_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燃烧与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燃烧与灭⽕授课⼈:时间:课题:燃烧与灭⽕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
2.教材中的内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
本课题共包含三⼤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的原理和⽅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课时。
⼆、教学对象分析学⽣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学⽣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从⽣产.⽣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亲⾃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的⽅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学习的意识和能⼒。
四、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灭⽕的原理;②认识燃烧的条件及促进燃烧的⽅法2.过程与⽅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类,⼜会给⼈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原理,懂得⼀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定的⽅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的⽅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原理的应⽤(2)探究⽅案的设计与实施六、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学⽣已经学习了⽔和氧⽓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并学习了微观粒⼦理论和相应的化学书写规范。
本节秉承这样的思路,学⽣对燃烧现象的直观认识⽐较充分,对于灭⽕的常识也有⼀定的了解,这有利于创设情境,融⼊学习氛围。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课后反思
《燃烧和灭火》的课后反思11月25日,我有幸参加第五师化学优质课大赛,授课内容是第七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修改、再设计、再修改直到上课,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上一堂真正能让没有个孩子都有收获的课时那么的不容易。
下面就对本课的得与失反思如下:一、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起到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观察体验、动手操作等能力的培养。
通过“爱的鼓励”(1、1、123、1234、12)这种鼓掌方式,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通过掌声的整齐与否来检查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还在课堂,一举两得。
(二)运用实验突破重点与难点。
我通过一组演示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一个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探究熄灭蜡烛的方法及原理,一个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灭火器,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较轻松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实例,并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出灭火的原理。
接下来的“探究熄灭蜡烛的方法及原理”,使学生对灭火的原理有了更准确、深刻的认识。
家庭小实验更是恰到好处的满足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三)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本课我制作的幻灯片中包括图片、影片、声音等资料。
多媒体资料的运用,直观、形象、生动,能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多媒体的运用有效的避免了老师大量的板书所浪费的时间,提高的课堂的效率。
(四)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引入时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煮饭、炒菜时往往要与火打交道,但如果控制不当,火又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灾难,造成经济财产的损失和生命的危害,说明燃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通过讨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实例,并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出灭火的原理。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和反思
《燃烧及灭火》教学设计和反思秦皇岛市抚宁县大新寨中学李志刚一、设计背景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及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及社会发展》中的化学及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案设计、动手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二、设计描述【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过程及方法:通过对磷燃烧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通过对燃烧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它,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探究。
难点:激发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用具】:纸杯两个(一个装水,一个干燥),酒精灯个,木条个,小煤块个,短蜡烛个,烧杯个,火柴个,白磷,红磷,热水,铜片,氧气【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好!(师):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希望认真学习,积极探索,踊跃发言,展现自我风采,好吗?(师):同学们,2009年举行60周年大庆活动,这是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设的成果,相信同学们都见证了这个盛况。
你们知道吗?10月1日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焰火晚会,是的,焰火晚会营造了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焰火点燃了激情,激励大家奋勇拼搏。
现在,看着绚丽的焰火,激动之余,大家可想过,焰火燃烧是怎样的一种现象?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怎样控制燃烧呢?请进入今天的课题:(板书):7-1 燃烧及灭火(师):其实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同学们都见过燃烧,说说你以前接触过的燃烧。
初中化学_初三化学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对燃烧和灭火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积累了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探究性课题,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
这部分内容既是对氧气相关知识的巩固,又是对这部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教材通过创设燃烧和灭火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探究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命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经历过程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重点;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和活动探究。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活动与实验必备的药品和器材。
六、教学过程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典例剖析“水中生火”【问题】白磷为什么可以在水中燃烧?1、白磷具有可燃性2、白磷的着火点低,40度,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3、空试管里有空气,为白磷燃烧提供了氧气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中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重要章节之一。
本课不仅介绍了燃烧的基本概念、条件及过程,还深入探讨了灭火原理与实际应用,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安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学物质性质与变化的深化,又为后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燃烧与灭火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 难点:理解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掌握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变化等,对化学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然而,他们对于燃烧这一复杂化学过程的深入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尤其是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奥秘。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火灾视频或讲述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_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
3、了解常见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动手探究、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改进教材中的有关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真爱生命。
【教学重点】1、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与实验改进 2、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的疑问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解决的问题【展示课题】课题1燃烧和灭火【展示学习目标】【引入】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实验步骤,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边实验边记录实验现象【问】同学们都完成了,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问】根据燃烧的条件,你能总结出燃烧的定义吗?【引入】同学们对燃烧的条件掌握的还不错,现在来检测一下【迁移应用】尝试推断下列实验的现象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在右图所示的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呢?学生认真阅读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并做好记录小组展示,总结燃烧的条件学生尝试发言认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并对答案进行解释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通过实验现象获取有效信息,对问题的归纳整合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请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回答【反思盘点】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燃烧知识、灭火原理和逃生技能?试一试:为你的家或学校设计逃生路线图,以备不时之需回顾总结,畅所欲言盘点所学,将知识点构建成网络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1)知道燃烧(2)熟悉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了解了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基本常识(4)了解了常用来灭火的物质水和二氧化碳(5)初步具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6)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形成2、学生知识欠缺:(1)不能理解燃烧的本质(2)对可燃物、着火点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比较模糊(3)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4)学生实验能力不足,基本操作练习较少针对上述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创设情境、对比分析、引导探究、小组交流、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_6.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_化学_初中_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1、燃烧的定义二燃烧条件的探究1、对比试验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引入: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量的源泉,火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食物。
人类从钻木取火到航空航天,从远古到现代,每一次文明的前进步伐,都与火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PPT1】本节学习目标【PPT2】温故知新:前面我们做过几个燃烧实验,描述出燃烧现象。
【PPT3】燃烧:通常我们所说的燃烧就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PPT4】对比实验现象分析与推断火柴可燃吗?小石块呢?阅读学习目标完成学案上燃烧现象对照表格结合课前的预习和燃烧现象对照表格得出燃烧定义1.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燃烧和灭火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可燃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结论3、燃烧的条件:火三角4、设计实验,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室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在空气中,已点燃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用烧杯倒罩住呢?分析: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人们燃烧通常所说的火三角。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如下图所示,小组内讨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温度、着火点和与空气接触三个方面比较:a、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的是_________;不同的是_______。
b、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相同的是______,不同的是______。
2、实验时可观察到哪些现象?___________。
3、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 ____________。
4、如果用导气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试说明原因。
分析:借助【视频1】增强学习效果过渡:火给人们带来光明,有时也会带来灾难,火从天使学生活动一:结合经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小组内讨论分析后完成学案加强记忆学生活动二:小组内讨论分析后完成学案二、灭火的原理1.灭火的方法和灭火的原理2.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归纳对照3、学以致用4、火灾安全自救常识变成恶魔,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看【视频2】火灾的危害如果发生了火灾,你知道怎样灭火吗?这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用提供的器材,你能想到哪些灭火的方法吗?灭火的方法采取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降低温度隔绝氧气移走可燃物练习:1、油锅着火如何处理?煤气着火如何处理?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3、假若我们遇到火情时,你都能采取哪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成功的自救呢?借助漫画口诀,加深火灾自救教育分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深对火灾的认识,知道大伙无情,注意用火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具体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4、课时安排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二、教法分析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
具体模式为: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归纳总结→ 联系生活。
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
三、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逃生的方向,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的情况:1、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五、教学过程(一)分享名言,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投影展示】: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萧伯纳(二)情景激趣,导入新课师:观察这6张照片,看一下照片上的内容。
【投影展示】人类利用燃烧的相关图片:①远古时代:取暖、获得熟食;②古代:冶金、烧制陶瓷、制造火药;③近代:内燃机、蒸汽机广泛的应用;④当代:飞船升空、火炬燃烧等。
⑤火灾(意图:让学生理解燃烧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本节课将要讨论的话题产生较高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望)师:火对于人类很重要,但也会带来灾难。
学生活动: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及定义师:那么,如何使可燃物燃烧起来,又如何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投影展示】课题:燃烧和灭火(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师:首先我们来探究课题一:燃烧的条件。
学生活动一: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学生对“燃烧条件”做出猜想2、【投影展示】:探究活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安全提示。
3、小组探究4、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全班总结“燃烧条件”5、认识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时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师:提问: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既可呢?燃烧条件再探究:演示128页实验白磷、红磷燃烧的对比实验结论: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正在燃烧的雄雄大火突然被破坏了一个或几个条件,会怎么样呢?学生活动二:小组探究如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下面我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探究如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1、小组探究2、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全班总结“灭火方法和原理”师:通过探究分析和讨论,我们知道破坏燃烧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既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也可以采取三种方法。
【板书】燃烧的条件:1、要有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原理: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3、移走可燃物【投影展示】灭火方法和灭火原理,由二氧化碳灭火引出灭火器灭火【投影展示】视频: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注意事项。
【投影展示】课堂检测1、课堂反馈,回顾历史《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领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的条件回答问题:(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跑,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更旺。
2、课堂反馈,走进生活情景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利用了什么原理?情景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利用了什么原理?情景3: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怎么办?利用了什么原理?学生活动三:考考你如图,哪只蜡烛先灭?据此,你认为若房屋着火,该如何逃生?1、学生猜想2、小组探究3、交流逃生方向视频二:火灾逃生自救常识学生活动四:小试身手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装置11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1)改进后的图12装置与图1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2)小林同学指出图1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1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学生活动五: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投影展示】青春承诺【投影展示】承诺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板书设计】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二、灭火的方法:三、灭火原理:1、可燃物; 1、剪灯芯 1、隔离可燃物;2、氧气; 2、扣灭、盖灭 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达到着火点。
3、扇、吹、浇、湿抹布∕ 3、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的情况:1、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树立绿色环保的意识,知道火灾发生时该如何自救,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和不足: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自然地归纳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效果令人满意。
2、上课时,对“着火点”概念的教学略有欠缺,只是让学生自学,没有加以拓展和详解,学生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
3、实验的改进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多加以引导,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创新。
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的内容,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2课时,此设计为第1课时。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蜡烛、木炭、硫、磷、镁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实战演习场1、入夏以来,消防官兵扑灭了黑龙江、内蒙古三起特大森林火灾。
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A. 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B. 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 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3、下列场所发生火灾,应用什么灭火器?A、加油站干粉灭火器B、图书馆二氧化碳灭火器C、存棉布的仓库泡沫或干粉灭火器D、精密仪器室二氧化碳灭火器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D、纸比煤的密度小5、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6、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7、火灾时,引起身上衣服着火了。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往身上浇水,使火焰熄灭B、迅速奔跑,找水源,用水熄灭C、躺在地上打滚,把火焰压灭D、别人用湿衣服或毛巾等帮助他扑灭火8、1995年12月8日,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为此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的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移;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课后反思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
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
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
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
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
如对“燃烧的条件”探究中,加入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