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题库
附件3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题库(如有错误,请以最新内容为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种。
其中,甲型H1N1流感新列入乙类传染病,新增的丙类传染病为手足口病。
2. 传染病流行过程包括传染病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3. 病原携带者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分为三类,即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
4. 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某种疾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常用散发、暴发、流行等表示。
5.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前的这一段时间,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6.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 级)四级。
7. 对传染病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四早”)。
其中,隔离病人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8. 医学观察和留验的时间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医学观察适用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
9. 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10.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11.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12.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1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教材【精选文档】
第一章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一、概述(一)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名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7种。
甲类传染病2种,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1.传染过程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结局,如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甚至死亡等。
2.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经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以及医源性传播等.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根据流行性感冒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题库及答案
根据流行性感冒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题库及答案一、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知识1. 流行性感冒的病因是什么?答: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2. 流行性感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答: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3. 获得流感病毒免疫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答: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
二、肺结核的防治知识1. 肺结核的病因是什么?答: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 如何预防肺结核的传播?答:预防肺结核的传播,可采取以下措施:- 接种卡介苗;- 避免与结核患者长时间密切接触;-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三、HIV/AIDS的防治知识1. HIV/AIDS是什么?答:HIV/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受损,进而导致艾滋病的发展。
2. HIV/AIDS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HIV/AIDS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3. 如何预防HIV/AIDS的传播?答:预防HIV/AIDS的传播,可采取以下措施:- 安全性行为;- 避免共用注射器和针头;- 孕期防治措施,如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计划。
四、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知识1.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是什么?答: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疾病。
2.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3.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的传播?答:预防病毒性肝炎的传播,可采取以下措施:- 注射疫苗;- 避免注射器和针头的共用;- 安全性行为。
五、肺炎的防治知识1. 肺炎的病因是什么?答: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
2. 肺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 如何预防肺炎的传播?答:预防肺炎的传播,可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疫苗接种;-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避免与患有肺炎的人长时间密切接触。
三级预防传染病知识点总结
三级预防传染病知识点总结一、概念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导致健康问题的疾病。
传染病的预防分为一、二、三级预防,以三级预防最为重要。
二、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通过预防病原体侵入人体,阻断疾病发生的措施。
一级预防措施包括:1. 提高卫生素质,保持个人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2. 进行疫苗接种,增强免疫力;3. 饮食健康,营养均衡,增强身体抵抗能力;4. 避免接触感染源,减少感染机会。
三、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感染的人群进行隔离、治疗,预防病情扩散的措施。
二级预防措施包括:1. 及时发现感染者,对其进行隔离和治疗;2. 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3.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加重;4. 加强对病原体的监测和溯源,找出感染源,减少传播链条的延长。
四、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在治愈后,对病人或者患者进行康复、再教育,预防复发和后遗症的措施。
三级预防措施包括:1. 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2. 对康复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强预防意识,减少二次感染的几率;3. 对康复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防止疾病复发;4. 对有后遗症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五、重点传染病的三级预防措施1. 流感一级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流感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级预防: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接触者,加强流感监测和预警。
三级预防:流感康复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
2. 结核病一级预防:接种卡介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呼吸道卫生。
二级预防:对结核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接触者,加强结核病监测和控制。
三级预防:对康复后的结核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3. 艾滋病一级预防:避免性行为传播,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不接触感染源。
二级预防:对艾滋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接触者,加强艾滋病病毒的监测和控制。
三级预防:对康复后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传染病防控知识现场培训秋冬季重点防控
详细描述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 褥;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和垃圾分 类处理;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尽量减 少不必要的聚会和聚餐;加强锻炼,提高身 体免疫力。
THANKபைடு நூலகம்.
保持社交距离
01
在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至 少1米的安全距离。
02
在无法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 应佩戴口罩并减少交流。
健康饮食与锻炼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蔬菜、水 果、全谷类食物和蛋白质来源。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 免疫力。
现场培训与应急处
04
理
现场培训内容与方法
培训内容
传染病基础知识、防控措施、个人防护、病例发现与报告、 消毒技术等。
传染病防控知识现场培 训秋冬季重点防控
目 录
• 传染病基础知识 • 秋冬季传染病防控重点 • 个人防护与健康生活习惯 • 现场培训与应急处理 • 常见问题与解答
传染病基础知识
01
传染病定义与特点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 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
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流 行性,且传播方式多样,可在人
等。
传染病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及 时接种相应疫苗,提高自身免
疫力。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 洗手、戴口罩、不随地吐痰等
。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 和消毒生活环境,避免前往人
群密集场所。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 和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抵抗
传染性疾病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染性疾病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传染病四大类。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痢疾等;病毒性传染病包括流感、艾滋病等;真菌性传染病包括念珠菌病、白喉等;寄生虫传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等。
二、传染病的症状不同的传染病具有不同的症状,但一般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呕吐、腹痛等。
病毒性传染病常常伴有皮疹、咽部充血、咽痛等。
细菌性传染病常常伴有化脓性分泌物、脓肿等。
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水传播和粪口传播等。
空气传播主要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传播,主要包括肺结核、麻疹等。
飞沫传播是指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把病原体传播到他人,主要包括流感、麻疹等。
接触传播是指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包括沙门氏菌病、腮腺炎等。
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水传播,主要包括霍乱、痢疾等。
粪口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水、手指等受污染物传播,主要包括痢疾、传染性肝炎等。
四、传染病的预防预防是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接种疫苗,及时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锻炼,避免接触病原体。
五、传染病的控制传染病的控制主要包括隔离患者,消毒环境,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监测和报告,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对于已经发生的传染病,要尽快隔离患者,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监测和报告,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了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寻求医疗帮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
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传染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包括流感、麻疹、水痘、痢疾等。
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食物、接触动物或外出后,要用肥皂和水洗手,彻底清洁。
在没有水和肥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清洁。
另外,要养成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的习惯,避免直接用手触摸口鼻,以减少病菌传播。
其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方法。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排除室内的病菌和病毒。
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要多注意室内空气的清新,避免病菌滋生。
此外,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染疾病。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另外,要避免接触传染源,减少感染的机会。
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
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最后,要及时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根据个人疫苗接种情况和医生建议,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总之,预防传染病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及时接种疫苗,才能更好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传染病预防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冬季是一些传染病高发季节,因此进行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应包含在培训内容中的重点知识:
1.流感预防:介绍流感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
重点强调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口鼻等,还包括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
2.呼吸道感染的防控:涵盖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感冒鼻病毒感染、咳嗽等。
介绍正确认识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提醒员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避免接触患者或病源。
同时,也应介绍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识别和就医原则。
3.腹泻病预防:传授腹泻病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重点强调饮食安全和
卫生习惯,如生熟食品分开储存、生水煮沸消毒等,同时也加强员工对旅行期间或进餐时避免食用不洁食物的意识。
4.传染病的个人和环境防护:包括教育员工正确佩戴口罩、正确的手卫生方式、
避免接触患者体液等个人防护要点。
同时也强调了相关环境卫生管理,如定期清洁空气和物品表面、保持良好的通风等。
5.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提醒员工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以增强免
疫力并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此外,培训中还可以介绍应急预案和报告机制,以及与公共卫生部门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出现疫情时能够及时应对和报告。
培训过程中可以使用案例分析、互动讨论、视频演示等多种形式,激发员工的参与和学习兴趣。
同时,要确保培训信息准确、易于理解,并提供相关宣传资料或手册,供员工参考和巩固学习内容。
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防控能力,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工作安全。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引言概述:作为重点传染病防治的第二部分,本文将着重关注几种重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登革热、艾滋病和霍乱。
这些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其病因、传播途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一、流感1.流感病毒的类型和变异2.流感的传播途径和高风险人群3.流感的典型症状和并发症4.流感的诊断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5.流感的预防策略和疫苗接种二、肺结核1.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2.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肺结核的症状和并发症4.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射线检查5.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和治疗方案三、登革热1.登革病毒的不同血清型和传播途径2.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和症状3.登革热的严重并发症和预防策略4.登革热的病原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5.登革热的治疗方法和疫苗研发现状四、艾滋病1.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途径和传播风险2.艾滋病的初期感染症状和潜伏期3.艾滋病的免疫学诊断和病毒载量监测4.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5.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和性教育普及五、霍乱1.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病2.霍乱的水源传播和食物传播3.霍乱的典型症状和严重并发症4.霍乱的实验室诊断和病原学调查5.霍乱的急性期治疗和流行病学防控总结:重点传染病防治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任务。
流感、肺结核、登革热、艾滋病和霍乱等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但通过认真掌握其病因、传播途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传播。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与政府和卫生部门共同努力,以保障我们的社会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传染病知识点重点内容总结
传染病知识点重点内容总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其传播过程涉及到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重要因素。
精通传染病知识是重要的,能援助我们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障个人和大众的健康。
以下是传染病知识的重点内容总结。
一、传染源:1. 人类:人与人之间是最常见的传染源,包括患病者、隐匿感染者和带菌者等。
2. 动物:某些传染病的传播源可以是某些动物,如狂犬病的病原体常来源于犬类、禽流感的病原体来源于禽类等。
3. 环境:环境中的土壤、水源和空气中可能存在某些病原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存在于水源中。
二、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如流感病毒、肺结核杆菌等。
2. 食物和水源传播:通过食物或水源中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如霍乱的弧菌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海鲜感染。
3. 接触传播:通过与感染者或者带菌者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污染物品,如腹泻病毒通过接触粪便污染的物品传播。
4. 虫媒传播:通过媒介昆虫传播的传染病,如疟疾通过感染的蚊子传播。
三、易感人群:1. 年龄易感人群:婴幼儿和老年人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病毒,如水痘和流行性感冒。
2. 免疫系统受损人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者等容易感染传染病。
3.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会降低人体的反抗力,易感染传染病。
四、预防和控制措施:1.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接触脏物,尤其是粪便、呕吐物等。
2. 预防接种:依据国家的免疫程序,准时接种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3. 公共卫生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使用口罩等。
4. 饮食卫生:确保食物煮熟煮透,保持饮食清洁和新颖。
综上所述,传染病知识的进修对于个人和大众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重点内容,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接种和公共卫生措施,我们可以保卫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共同建设一个健康的社会综上所述,传染病是由感染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其传播途径有多种,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虫媒传播等。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共性知识(一)基本概念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
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
1.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
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
变态反应属于后者。
(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
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
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
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
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
(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而。
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
(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发生无数次感染,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以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及应对措施
疥疮: 病因和传播途径 疥螨又称疥虫,分为人疥螨和动物疥螨,人患的疥疮主要由人疥螨引起。 临床表现: 疥螨常侵犯皮肤薄嫩部位,皮疹为小米粒大丘疹或丘疱疹,多见于指缝、腕部、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腰部、下腹部、股内侧、等处。成人头、面、常跖等处不易受累,但婴幼儿例外。有时可见遂道,自觉剧痒,尤以夜间为甚。可继发染而发生脓疱疮、毛囊炎、疖、淋巴节炎甚至发展为肾炎等。对有感觉神经病变或严重体残的患者,因对瘙痒不能起反应或不能搔抓,容易发生结痂性疥疮(又称“挪威疥疮”),表现为大量鳞屑、结痂、红皮病或疣状斑块,有传染性。 传染源:患者之间进行传播。 传播途径:接触被有疥螨污染的衣服、用具等可能被传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临床表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同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但其毒素对全身器官有广泛的毒性作用,临床上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与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少数情况下,病毒也可能进入血液累及全身而引起呼吸道以外的病理改变和临床征候。 传染源: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型的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流感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公共集会,室内注意通风。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患者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精选文档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传染源传播途径自然因素D、传染源传播途径社会因素2、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C )A、经水传播B、经食物传播C、经空气传播D、经土壤传播3、某些传染病患者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潜伏在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原症状再度出现,这种现象称为(A )A、复发B、重复感染C、再燃D、后遗症4、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用途的时期为(B )A、症状明显期B、潜伏期C、出疹期D、发热期5、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B )A、传染期B、潜伏期C、前驱期D、无症状期6、传染源及其排除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C )A、疫点B、疫区C、疫源地D、传染区7、传染病的共同表现为( A)A、发热B、发疹C、毒血症D、以上都是8、当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多例症状相同的病人时称为(B )A、散发B、暴发流行C、流行D、大流行9、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应包括(A )A、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B、病原体致病力C、人群易感性D、人群免疫力10、传染源一般包括(D )A、病人B、病原携带者C、受感染的动物D、以上都是1、引起霍乱的主要原因是(A )。
A、霍乱肠毒素B、血凝素C、霍乱内毒素D、神经氨酶2、霍乱患者大便形状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米泔水样B、泥浆样C、黄水样D、脓血便3、下列哪项有利于霍乱诊断(D )。
A、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者B、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C、在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D、以上均是4、霍乱并发症不包括( D)。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传染病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通过病原体传播的疾病的科学。
以下是传染病学的重点知识点:1.病原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
了解病原体的类型、结构和生命周期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非常重要。
2.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经口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垂直传播等。
了解不同传播途径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3.感染过程:感染过程包括暴露、易感期、潜伏期、发病和康复等阶段。
理解感染过程可以帮助确定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4.免疫学:免疫系统是抵抗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理解疫苗和免疫治疗的原理。
5.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方法。
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
6.预防和控制策略: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隔离、消毒、疫苗接种、健康宣教、环境改善等。
了解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方式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7.全球传染病:了解全球传染病的情况对于应对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流感、麻疹、登革热等,掌握其传播途径和防治策略可以帮助应对全球传染病的挑战。
8.公共卫生:传染病学是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公共卫生的原理和实践有助于推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9.新兴传染病:新兴传染病是指近年来出现或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如SARS、新型冠状病毒等。
了解新兴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有助于及时应对新的公共卫生威胁。
以上是传染病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传染病学的发展是响应公共卫生挑战的重要一环,了解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学校及托幼机构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通用ppt
、月 报 2
(Yue)
• 1)监测学校每月2日(Ri)前将上月《学校月 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汇总表》报区疾控中 心/乡镇防保站;乡镇防保站汇总后于每 月5日前转报县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汇 总后于每月8日前将汇总表报市疾控中心。
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九页。
学生因病缺(Que)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
第四页,共七十九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Bao)告 工作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
1、报告内容和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 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Huan)病,并有 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 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 内报出相关信息。
李晨
因病缺课主要症 状人天数
发热、 腹痛、 咳嗽、 腹泻、 头痛、 呕吐 咽痛
男女 男 女
√
学生因病缺课疾病名称 确诊疾病 可疑疾病
男女男女
感冒
未定疾 病
男女
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九页。
传染病的(De)种类
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九页。
传 染病的种类 (Chuan)
• 1、法定传染病(共39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He)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种)
• 总体要求: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制度完善,工作流 程简洁明了,资料建档(Dang)规范。
• 核心内容:快捷、准确、完整。
第十一页,共七十九页。
学校及托幼机(Ji)构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管理
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 各学校及托幼机构应成立由校领导和各系主任、校医务室
及疫情报告管理等人员组成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Jian)报告管理领导小组。 职责: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一)传染病防治总则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为此,要做到:1、养成讲卫生的好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春季: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等。
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
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防治方法:食物采购严把关;餐具消毒双保险;小我卫生要注意;生蔬凉拌莫多餐;瓜果食前先去皮;大型家宴要消减;室内清洁灭蚊蝇;保证营养足睡眠。
推荐食品: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
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春季:春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春季发生。
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春季发生。
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
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
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总1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传染源传播途径自然因素D、传染源传播途径社会因素2、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C )A、经水传播B、经食物传播C、经空气传播D、经土壤传播3、某些传染病患者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潜伏在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原症状再度出现,这种现象称为(A )A、复发B、重复感染C、再燃D、后遗症4、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用途的时期为(B )A、症状明显期B、潜伏期C、出疹期D、发热期5、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B )A、传染期B、潜伏期C、前驱期D、无症状期6、传染源及其排除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C )A、疫点B、疫区C、疫源地D、传染区7、传染病的共同表现为( A)A、发热B、发疹C、毒血症D、以上都是8、当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多例症状相同的病人时称为(B )A、散发B、暴发流行C、流行D、大流行9、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应包括(A )A、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B、病原体致病力C、人群易感性D、人群免疫力10、传染源一般包括(D )A、病人B、病原携带者C、受感染的动物D、以上都是1、引起霍乱的主要原因是(A )。
A、霍乱肠毒素B、血凝素C、霍乱内毒素D、神经氨酶2、霍乱患者大便形状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米泔水样B、泥浆样C、黄水样D、脓血便3、下列哪项有利于霍乱诊断(D )。
A、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者B、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C、在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D、以上均是4、霍乱并发症不包括( D)。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1. 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重点传染病的详细信息,包括预防、控制和处理方法。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
2. 常见重点传染病概述在此章节中,将一些常见的重要传染性疾病,并简要描述其特征、感染途径以及主要危害等内容。
其中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3. 预防与控制策略这部分将深入讨论如何预防和控制各类重大傳播性疫情的发生扩散。
a) 接种程序与注意事项:- 制定接种计划并推广普遍免费或低价接种;- 提高公众意识并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监管;b) 卫生习惯培养:- 定期洁手消毒;- 注意饮食安全;4. 应急响应机制建设a)指挥体系构建:- 建立传染病应急指挥体系;- 制定预案和流程,确保快速响应。
b)资源准备:- 确保足够的医护人员、药品及设备等物资储备;5. 重点传染病处理方法在此章节中,将介绍如何正确处理各类重要感染性疾病。
包括但不限于:隔离措施、治愈方案以及相关危害防范。
6. 相关附件a) 流行地区分布图表:提供有关常见重大传播性防控情况的统计数据与可视化工具;b) 应急处置手册:包含了针对特定突发事件所需采取的紧急操作步骤和建议事项;7. 法律名词及注释a) 感染源:可能导致他人或动植物受到感触并引起相同或者类似临床效果的微生物,寄生虫,真菌等;b)暴露风险评估:对个体在接触可能造成损害因素时候遭受影响大小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c)传播途径:疾病从一个人或动物到另一个人或者动物之间的方式,包括直接和间接传播;8. 结束语本文档提供了关于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详细信息。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并采取相应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控制和处理各类重要感染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共性知识(一)基本概念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二)感染过程三因素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1.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变态反应属于后者.(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而.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发生无数次感染,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以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等,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仅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及生化改变.3.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已消失,病理损伤得到恢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4.潜伏性感染: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体的某些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而不发病,但又不足以将其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5.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因而引起病理改变,并具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四)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2.有传染性:是此类疾病的最主要特征.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3.具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地区性,季节性,周期性,外来性,地方性.4.免疫性:感染后(包括隐性或显性感染)可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属于自动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次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种感染现象.(1)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2)重复感染: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次侵袭而感染.以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3)复发: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原症状再度出现.以伤寒最为常见.(4)再燃: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常见于伤寒.(五)传染病的临床特征1.病程发展呈阶段性: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分为四期: (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问,称潜伏期.不问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各异,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乃至数年;同一种传染病,各病人的潜伏期长短也可不同.通常细菌潜伏期短于蠕虫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短至数小时;狂犬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可达数年.推算潜伏期对传染病的诊断与检疫有重要意义.(2)前驱期: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短暂时间,一般1至2天,可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极期):是各传染病之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程进展陆续出现的时期.症状由轻到重,由少到多,逐渐或迅速达到高峰. (4)恢复期:是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期.其终局多数为痊愈,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以上患病阶段最终结局:1)临床痊愈;2)后遗症:如脊髓灰质炎可引起下肢残疾;3)复发:如疟疾,伤寒,痢疾;4)再燃:如伤寒等疾病;5)转为慢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等.2.常见的临床表现:(1)发热;发热为传染病之共同表现,然而不同传染病其热度与热型又不尽相同.(2)皮疹: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疹型,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红斑疹,玫瑰疹,瘀点,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等.各种传染病皮疹出现的时间,部位,出疹顺序,皮疹的数目等不完全相同.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有猩红热,麻疹,水痘,天花,斑疹伤寒,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3)全身表现: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循环乃至扩散全身,可出现四种形式的中毒症状.1)毒血症:是指病原体在局部繁殖,所产生的内毒素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2)菌血症:是指病原菌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不断入血只作短暂停留,并不出现明显中毒症状.3)败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断侵入血液循环并继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其它组织器官明显损伤的临床症状等.4)脓毒败血症:病原体由血流扩散,到达某一或几个组织器官内繁殖,使之损害,形成迁徙性化脓性病灶.(六)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_一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发生,不可能造成流行.1.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媒介,性途径和血液途径等.3.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七)传染病的诊断对传染病必须在早期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正确诊断是及时隔离和采取有效治疗的基础,从而防止其扩散.1.临床资料: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的体格检查,加以综合分析.2.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既往传染病情况,接触史,预防接种生;还包括年龄,籍贯,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3.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便常规.(2)病原体检查:直接检查,病原体分离.(3)免疫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可用已知抗原检查未知抗体,也可用已知抗体检查未知抗原.(4)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查病原体的核酸.(八)传染病的治疗原则1.一般及支持疗法:指不是针对病原而是对机体具有支持与保护的治疗.(1)隔离:根据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传播途径的不同和传染期的长短收住相应隔离病室.隔离分为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及昆虫隔离等.隔离的同时要作好消毒工作(2)护理: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流通新鲜,使病人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良好的基础与临床护理是治疗的基础,加强体克,出血,昏迷,抽风,窒息,呼吸衰竭,循环障碍等专项特殊护理,对降低病死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3)饮食:保证一定热量的供应,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等,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对进食困难的病人需喂食,鼻饲或静脉补给必要的营养素.2.病原或特效疗法:使用化学制剂,抗生素,抗病毒药,免疫血清等进行相应治疗,更快地控制病情及彻底治愈病人.3.对症治疗:(1)降温:对高热病人可用头部放置冰袋,酒精擦浴,温水灌肠等物理疗法,亦可针刺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超高热病人可用亚冬眠疗法,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高热,呕吐,腹泻,大汗,多尿等所致失水,失盐,酸中毒等,通过口服及静脉输注液体及时补充纠正.(3)镇静,止惊:因高热,脑缺氧,脑水肿,脑疝等发生的惊厥或抽风,应立即采用降温,给予镇静药物或脱水剂等处理.(4)心功能不全:应给予强心药,改善血循环,纠正与解除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诸因素.(5)微循环障碍: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6)呼吸衰竭: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呼吸兴奋药,人工呼吸器.4.中西医结合治疗.5.心理治疗.(九)传染病的预防原则针对三环节l.管理传染源:我国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和乙类,强调必须报告,转诊和随访.(1)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病):霍乱,鼠疫(强制管理);(2)乙类传染病:麻疹等(严格管理,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监测管理).2.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3.保护易感人群:进行特异性主动免疫及特异性被动免疫.(十)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防患于未然.2.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强调早报告,早隔离.3.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