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提取、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与技术5
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三)
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
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
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二、填空: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 多糖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四、多选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五、简述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第二章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方法和技术
2、设备选型与材料质量试验:
在小试阶段,大部分实验是在小型玻璃仪器中进行, 但在工业生产中,物料要接触到各种设备材料,如微 生物发酵罐、细胞培养罐、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多种 层析材料以及产品后处理的过滤浓缩、结晶、干燥设 备等。有时某种材质对某一反应有极大影响,甚至使 整个反应无法进行。故在中试时,要对设备材料的质
含强心苷的药材,用发酵法将低效的多糖苷转化为单 糖苷;需要从原料中提取某种苷的苷元时,用发酵法 或水解法把苷转化为相应的苷元后,再提取。
5、脱脂处理:
油质、蜡、树脂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丙 酮、苯及热乙醇中。
脱脂处理的方法:①先用乙醚或苯等亲脂性溶剂单独 或依次加热提取,并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脂的目的。 ②对于树脂,可在乙醚提取液浓缩后,再经氯仿提取 即可以溶出树脂成分。
工厂化生产原料的质量控制方法
(1)形态与性状相结合的鉴别方法 (2)显微粉末鉴定:在显微镜下观察原料粉
末的组织或细微的形态,做出鉴定结论。 (3)化学鉴别法:用薄层层析法或传统的化
学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鉴定,并做出鉴定结论。 (4)紫外光谱法:用原料的甲醇或乙醇浸出
液在紫外光谱仪测定其紫外光谱,做出鉴定结 论。
主要是检查生产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并 为中试和正式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如果放大实验的结 果较好,可以不再做中间生产实验,如果结果不理想, 可以为中间生产试验创造条件。
著名的化学工业学家L.H.裴克赖(L.H.Baekeland)的名 言:“小试验多摸索,大生产多收获” 。
在小型实验中要对所有工序的物料进行化学分析,并 在每个工序中计算被提取物质的收率和损失,并计算 各种物料的变化和废水、废液和废渣的数量。每次实 验都要总结经验、分析数据、找出问题、提出解决问 题的办法。
《提取分离鉴定》PPT课件
精选ppt
22
5、其他提取方法
➢ 超声波提取法 ➢ 微波提取法 ➢ 半仿生提取法 ➢ 压榨法
精选ppt
23
第二节 分离(isolation ,separation)
➢ 分离:将提取物中所含的各种成分一一分 开,并将得到的单体加以精制的过程。
一、溶剂法
超滤
除颗粒,除菌,澄清;除病菌,热原,胶体, 10-100nm 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用于分离提纯和浓缩。
纳滤 反渗透
1-10nm ≤1nm
去除分子量为 3000-1000 的小分子物质,集 浓缩与透析于一体。
仅透过小分子溶剂,截留无机盐,金属离子, 和低分子量的物质。制备医用水,注射用水, 医用透析水;水的脱盐纯化
精选ppt
26
结晶操作方法:
选用合适的溶剂将混合物加热溶解,趁热滤去 不溶性杂质,滤液低温放置或蒸去部分溶剂后再 低温放置,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析出结晶。可重复 操作多次。
精选ppt
27
结晶纯度的判断:
➢ ①颜色、晶形一致; ➢ ②熔点、熔距<2℃;
➢ ③层析,三种不同层析条件下均为单一斑点。
精选ppt
➢ 装置:挥发油测定器
精选pptபைடு நூலகம்
4
挥 发 油 测 定 器
精选ppt
5
★ 3、溶剂提取法
➢ (1)溶剂 (solvent)
常用溶剂分类及极性由弱到强如下:
Petroleum ether(PE)<CCl4<Ben<CHCl3<Et2O <EtOAc<n-BuOH<Me2CO<EtOH<MeOH<H2O
提取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水溶液(HA1、HA2、B) 调 pH3,有机溶剂萃取
水层(BH+) 调 pH10,有机溶剂萃取
有机层(HA1、HA2) 调 pH9,缓冲溶液萃取
水层
有机层 (B)
水层
pH ≥12 B A≤3 BH+ HA
水层(A1-)
有机层(HA2)
调 pH3,有机溶剂萃取 调 pH13,
缓冲溶液萃取
有机层
(HA1) 水层(A2-) 有机层 调 pH6,有机溶剂萃取
第26页/共30页
• 适用范围:皂苷类化学成分的分离。 • 特点:使用溶剂较少,可定量回收试样,分离
效果比CCD法好。 • 提示:广泛用于分离纯化多种天然药物化学成
分,如:皂苷、生物碱、蛋白质、多肽、酸性 成分及糖类等。分离效果好!
第27页/共30页
复习思考题
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分配系数? 2.分次萃取如产生乳化,应如何“破乳”?
• ⑥中量萃取可使用下口瓶,工业生产上大量萃取可在 密闭的萃取罐内进行。
第18页/共30页
• (2) 逆流连续萃取法
• 逆流连续萃取法是一种连续的两相溶剂萃取法。是 利用两相溶剂密度不同,即相对密度小的作为分散 相(流动相)逆流连续穿过相对密度大的固定相, 在相对运动中,使提取液中的不同成分因分配系数差 异分溶于两相溶剂中而达到分离。
第28页/共30页
The End
第29页/共3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0页/共30页
• 提示:混合物各成分的分配系数很接近时,一般方法不 易分离时可用此法。但操作繁琐,消耗溶剂多,含量微 小的成分易损失于大体积的溶液中,易乳化等,极性过 大或过小的成分,或分配系数受温度或浓度影响过大及 易乳化的溶剂系统均不宜采用此法。
第二章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和技术5
是在一定强度的磁场作用下,以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照射分子,引起分子中具有磁矩的原子核的能级跃迁,产生强弱不同的共振信号,记录吸收信号的强度,对应其吸收频率所得的波谱。
可分为:
1、氢核磁共振谱
(1)化学位移
(2)偶合常数
(3)峰面积
2、碳核磁共振谱
(1)13C信号的化学位移
(2)偶合常数
(3)常见13C-NMR谱类型及其特征
综上所述,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谱通称四大故光谱,是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手段,具有所需试样量少、速度快、结果准确的特点。综合分析化合物的这些波谱信息,并进行推断,可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教案末页
教学
小结
通过教学,让学生熟悉了天然药物化学有限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步骤,并且对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专业班级
06药学
授课教师
顾晓燕
授课类型
讲授
学时
2
章节题目
第三节天然药物化学有效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步骤
目的
与
要求
熟悉天然药物化学有限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步骤
重点
与
难点
无
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手段
讲授+实例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天然药物化学》主编:吴剑锋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天然药物化学学习指导》主编:吴剑锋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通常采用2.5~15微米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谱为光源,依次照射试样,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和转动,将在此区域内引起吸收吸收,记录试样的吸收曲线所得的吸收光谱。
第二章提取、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与技术9
– 含CMC-Na的薄层板机械性能强,可用铅笔写字,但不耐 腐蚀。
2020/9/23
• (2)薄层板的活化 • 将涂铺完成后的薄层板置水平台上室温凉干后:
– 硅胶板于100~110℃活化30~60分钟,置干燥器中备用 。也有的不用活化,铺好阴干后即可使用。
• ②饱和10~15min
• ③展开方式:近水平展开、上行法、下行法,单向展开、双 向展开、单向二次展开等。
– 单向展开:将点好样品的薄板放入盛有展开剂的色谱槽或色谱缸中, 展开剂的用量要适中,以浸没薄层板下端0.5cm为宜。将饱和完毕后 的薄层板下端浸入展开剂中进行展开。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10 ~12cm),取出薄板划出溶剂前沿线。
2020/9/23
• (6)特点 – 具有价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展开迅速、所 得斑点扩散小、分离过程受温度影响较小、可使 用腐蚀性试剂、试样负荷量大、分辨率高等优点 。
• (7)适用范围 – ①分离鉴定、定量分析、微量制备等;②配合柱 色谱作跟踪分离,了解分离效果,指导溶剂系统 的选择。
2020/9/23
2020/9/23
– (3)氧化铝CMC-Na板:除另有规定外,取1份氧化铝,加 3份0.5%~1% CMC-Na水溶液,在研钵中研磨均匀,除 去表面的气泡,迅速铺于玻璃板上,振荡均匀,置水平 台上室温晾干后,活化,备用。
• G表示黏合剂煅石膏,含G的薄层板特点:
– 耐腐蚀性试剂,但不耐磨,易脱落。
• 5 操作技术*** • (1)制板(铺板)
– 方法:有干法辅板(软板)和湿法辅板(硬板)。 – (1)硅胶G板:除另有规定外,取一份硅胶G,加3份纯化
水,在研体中研磨均匀成糊状,除去表面的气泡,迅速 倾于玻璃板上,振荡均匀,置水平台上室温凉干后,活 化,备用。 – (2)硅胶G-CMC-Na板:除另有规定外,取1份硅胶G,加 3份0.1~0.5%的CMC-Na的水溶液,在研钵中研磨均匀 使成糊状,除去表面的气泡,迅速倾于玻璃上,振荡均 匀,置水平台上室温晾干后,活化,备用。
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和技术
3.聚酰胺:属于氢键吸附,不但适用极性物质也适用于非极性物质的分离。
特别适合酚类、醌类、黄酮类、鞣质的分离。
4.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分为非极性与中等极性两类。
(1)吸附原理:
硅醇基与水形成氢键
硅胶吸附的水分愈多,吸附其他化合物的能力愈弱。吸水量超过17%,不能作为吸附剂了。
在100~110℃加热30min时即可除去水,恢复吸附活力,这一过程称为硅胶的活化。
(2)吸附规律:
①对强极性物质的亲和力强于弱极性物质。
②溶剂极性弱,吸附剂对溶质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增强,吸附剂对溶质吸附力弱。
吸附性与分子筛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2)影响因素:
大孔吸附树脂的特性、被分离物质
及溶剂的性质均影响着分离结果。
①分子极性
极性大成分——易被极性树脂吸附,被分离成分与大孔树脂形成氢键的基团越多,吸附力越强,极性大的有机溶剂合适。
极性小的成分——易被非极性树脂附,极性小洗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洗脱能力强。
②分子体积
对非极性大孔树脂而言,化合物体积越大,吸附力越强,这与大体积分子的疏水性有关。
应用:分离具有解离能力的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如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酚类、肽类等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四)凝胶色谱法(也称分子筛滤过法、凝胶渗透色谱法)
利用凝胶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分子筛滤过作用使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得以分离。
型号: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
8第二章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和技术(总7页)
第二章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和技术2
后记
及时用实验巩固课堂知识
3、铅盐沉淀法
酸性或碱性化合物还可通过加入某种沉淀试剂使之生成水不溶性的盐类沉淀等析出。如加入铅盐、雷氏铵盐等。
四、结晶与重结晶法
1、基本原理
利用不同温度可引起物质溶解度的改变的性质以分离物质。将不是结晶状态的固体物质处理成结晶状态的操作称结晶;将不纯的结晶进一步精制成较纯的结晶的过程称重结晶。
2、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
4、结晶操作
实际是进一步分离纯化过程,一般是应用适量的溶剂在加热至沸点的情况下将化合物溶解,制成过饱和溶液,趁热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放置冷处,以析晶。可分为以下一个过程
1)、制备结晶溶液
2)、趁热过滤
3)、将滤液放冷,使析出结晶
4)、抽气滤过,将结晶从母液中分出
5、结晶纯度的判断
教案末页
教学
小结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对两相溶剂萃取法(简单萃取法、逆流连续萃取法、逆流分溶法、液滴逆流分配法)的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结晶法中溶剂的选择和操作;沉淀法(酸碱沉淀、试剂沉淀、铅盐沉淀)的应用等内容予以掌握。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专业班级
06药学
授课教师
顾晓燕
授课类型
讲授
学时
2
章节题目
第二节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精制、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目的
与
要求
1、掌握两相溶剂萃取法(简单萃取法、逆流连续萃取法、逆流分溶法、液滴逆流分配法)的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
2、掌握结晶法中溶剂的选择和操作
3、熟悉沉淀法(酸碱沉淀、试剂沉淀、铅盐沉淀)的应用范围
实际工作中,尽量选择分离因子β值大的溶剂系统,以求简化分离过程,提高分离效率。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4、回流提取法
(1)适用范围:有效成分对热稳定,易溶于 低沸点有机溶剂的天然药材
(2)优点:提取效率高 (3)缺点:溶剂消耗量大,对热不稳定的药
材不适用
5、连续回流提取法
(1)用少量溶剂进行连续循环回流提取,充 分将有效成分浸出;
二、水蒸气蒸馏法
(1)基本原理:水和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成 分共存时,其总的蒸气压升高,但沸点降 低(低于水的沸点),使有效成分在较低 的温度下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2)适用范围:具有挥发性,沸点高能随水 蒸气馏出而不被破坏,不溶或难溶于水, 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如挥发油、麻黄碱、丹皮酚等。
2、渗漉法(动态浸提方法)
(1)适用范围:遇热不稳定的成分或含大量 多糖类药材的提取
(2)提取温度:常温 (3)提取时间:较长 (4)优点:保持较好的浓度差,提取效率高 (5)缺点:操作不方便,提取溶剂用量大,
时间长。 (6)连续渗漉装置
3、煎煮法
(1)适用范围: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不易被 水、热破坏的天然药材,不宜用于含挥发 性成分、遇热不稳定及含多糖类的药材
2、基本原理(渗透扩散原理)
粉碎后的药材,加入适宜的溶剂 → 溶 剂渗透、进入药材,溶解可溶性成分 → 药 材细胞内外,可溶性成分形成浓度差,产 生渗透压 → 扩散 → 再不断地渗透、扩散 → 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3、影响因素
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
(1)溶剂的选择:相似相溶的原理,根据溶剂
的极性,被提取成分及共存的其他成分的性质来 决定,同时兼顾考虑溶剂是否使用安全、易得、 价廉、浓缩方便等问题;
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与技术32页PPT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标准(草稿)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教学课程标准供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使用。
2、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发挥临床功效是其中某些化学成分起作用。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
它是实践技能很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为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及从事药物生产、制备、检识和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是培养中药专业同学具有基本科研意识和初步科研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中药化学》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根据高专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检识(鉴定)和结构测定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涉及化学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和中药成分预试验等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中药的性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并力求反映中药化学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技术。
具体要求是:1、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2、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检识(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对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并能提出合理的提取方法。
4、熟悉部分常有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用途。
5、了解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般途径和方法.6、了解光谱解析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7、具有初步的中药化学成分的科研能力。
《中药化学》也是中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好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将对学习中药专业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提取分离和纯化ppt
正丁醇
亲水性 强亲水性
极性很大的苷、糖类、氨基酸、某些生物碱 丙酮、乙醇、甲醇 盐
蛋白质、黏液质、果胶、糖类、无机盐类 水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1.简单萃取法 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分离天然药
物化学成分的常用方法。少量样品的萃取用分液 漏斗操作;
萃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 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达到分离 的目的。分配系数(K)可以下式表示:
中性醋酸铅可与酸性或酚性物质结合成不溶 性铅盐。如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黏液质、 鞣质、树脂、酸性皂苷、部分黄酮等;
碱性醋酸铅除与上述物质产生铅盐沉淀外,还 可沉淀中性皂苷、异黄酮、糖类及一些生物碱等 成分。
得到的铅盐沉淀悬浮于水或含水乙醇中,通 入H2S气体进行复分解反应,即可得到纯化的 有效成分。本法也可用来沉淀杂质。
2. 提取方法
(1)浸渍法
(2)渗漉法
(3)煎煮法
(4)回流提取法
(5)连续回流提取法
(6)超声提取法
(1)浸渍法
又称冷浸法,适用于 遇热易破坏成分以及含大 量淀粉、树胶、果胶、黏 液质等多糖成分的药材, 多用水、乙醇作溶剂。
但本法提取时间长, 效率不高,特别是在用水 作溶剂浸渍时,提取液易 发霉变质,必要时可加适 量防腐剂。
临界流体萃取的优点
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物质具有无毒 无味,不易燃易爆,无残留,安全、价廉, 对大多数物质不反应,可循环使用的优点,故 最常用于天然药物的提取。
(八) 结晶和重结晶
结晶法是分离和精制固体成分的重要方法之 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达到分离的方法。对天然药物成分纯化精制的过 程常常就是反复结晶与重结晶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结晶的形成标志着化合物的纯度 达到了相当程度,故获得结晶并制备成单体纯品, 就成为鉴定天然药物成分、研究其分子结构的重 要一步。
第二章提取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PPT
▪ 常用得超临界流体:
➢ 二氧化碳、乙烷、乙烯、甲醇、乙醇与水等多种物质均 可用做超临界流体得溶剂。
➢ 二氧化碳因其无毒、无臭、无味、不燃烧、化学性质稳 定、不易与被分离成分反应、临界点低(Tc=31、 26℃,Pc=7、2MPa)、临界条件容易达到、纯度高、价廉、 易制成高纯度气体、易与溶质分离与使用安全等优点,就 是目前最常用、研究较多与普遍使用得。
▪ 操作技术:将药材粗粉置于蒸馏烧瓶中,加水使药材充分浸
润,体积不超过容器容积得2/3,然后通入水蒸气进行蒸馏。 药材中得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被蒸馏带出,经冷凝后,收集 于接收瓶中,至馏出液由浑浊变澄清透明即蒸馏完全。
▪ 适用范围:即适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不被
破坏,不溶或难溶于水,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成分得提取。 天然药物中主要用于挥发油、某些挥发性生物碱、少数挥 发性蒽醌苷元、香豆素苷元得提取。
水蒸气蒸馏法(watersteam distillation )
提取具有挥发性,能随 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得 成分,如挥发油。
挥发油测定
冷凝 药材+水
▪ 2 升华法
▪ 原理:利用化合物得升华性进行提取。
▪ 升华:天然药物中得某些固体成分在受热低于其熔点得温
度下,不经液态直接成为气态,经冷却后又成为固态,从而与 天然药物组织分离得性质提取有效成分得方法。
产生得焦油状物质难以除去,有时还会有成分分解等。
▪ 提示:本法由于升华不完全,效率低,有时还伴随成分得分
解现象等缺点,故较少采用。实验室中主要用于有效成分 得纯化与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铅不彻底。
③阳离子交换树脂脱铅:脱铅快而彻底,但分离生物碱
时,因生物碱阳离子也能与阳离子交换树脂发生离子交 换,故易造成生物碱损失,而且脱铅后的树脂再生也较 困难。
复习思考题
1.沉淀法按所用沉淀剂不同可分为哪几种? 各沉淀法可用哪些成分的分离?
②如沉淀为杂质,则可弃去;如沉淀为所要成分,则需
进行脱铅处理。
脱铅的方法:
①通入硫化氢气体:脱铅彻底,但脱铅后溶液偏酸性,
对某些遇酸不稳定成分要慎重,同时必须通入空气或二 氧化碳将溶液中剩余的硫化氢驱除干净,以免它在处理 溶液时参加反应。新生态的硫化铅多为胶体沉淀,能吸 附药液中的有效成分,要注意用溶剂处理回收。
第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
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提取方法与技术 第二节 分离精制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第二节 分离精制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系统溶剂分离法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三、沉淀法 四、结晶与重结晶法 五、透析法 六、分馏法 七、色谱法
铅盐沉水(或碱水),让 欲分离成分生成盐溶解于酸水(或碱水)中,然后再 加适量碱水(或酸水),使其恢复为原来结构,形成 沉淀而析出,最后经离心或利用与水不相混溶的有 机溶剂将其萃取分出。
适用范围:酸性、碱性或酸碱两性化合物的分离。 特点:沉淀反应可逆。 提示:
①生物碱的分离 ②结构中含有 -COOH或Ar-OH的化合物的分离 ③具有内酯结构的化合物的分离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调节pH
酸、碱、两性成分
调节pH——改变分子存在状态——改变溶解度
A.酸/碱法(酸提取碱沉淀法):生物碱的提取、纯化 B.碱/酸法(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蒽醌等酚性成分
3 铅盐沉淀法
利用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能与
许多物质生成难溶的铅盐或络盐沉淀而分离的方法。
操作技术:通常将天然药物的水或醇提取液先加 入醋酸铅水溶液,静置后滤出沉淀。再将沉淀悬 浮于新溶剂中,通以硫化氢气体,使铅离子转为 不溶性硫化铅而沉淀除去。
适用范围: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和羧基的成分 以及某些大分子中性成分等。 特点:碱式醋酸铅的沉淀范围比中性醋酸铅更广。
水溶性生物碱与其它生物碱;
③胆甾醇能和甾体皂苷沉淀,可使其与三萜皂苷分离; ④水提取醇沉淀法,于水提浓缩液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
达 80% 以上,可使多糖(淀粉、黏液质、树胶、果胶 等)、蛋白质沉淀。
⑤醇提取水沉淀法,于醇提取浓缩液中加入10倍量以上
水,可沉淀亲脂性成分。
⑥明胶能沉淀鞣质,可用于分离或除去鞣质等。
提示:
①中性醋酸铅能与含有羧基及邻二酚羟基的酚酸类成分
产生沉淀,如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黏液质、树胶、 酸性树脂、酸性皂苷、鞣质、部分黄酮苷、蒽醌苷、香 豆素苷和某些色素(花色苷)等。碱式醋酸铅沉淀的范 围更广,除上述物质外,还能沉淀某些大分子中性成分, 如中性皂苷、糖类、某些异黄酮及碱性较弱的生物碱等。
的提取、纯化
C. 调节pH至等电点,沉淀蛋白质
醇提物浸膏(B) 稀酸水提取 酸水提取液 ( BH+ ) 碱化 碱水液 (水溶性杂质) 沉淀 (B) 药渣 (脂溶性杂质)
H
+
B
OH-
BH+
A.酸/碱法(酸提取碱沉淀法) ——生物碱的提取、纯化
HA
OH-
H+
A-
药材(HA) 碱水提取 药渣 (脂溶性杂质)
学习目标:
1. 掌握沉淀分离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2. 熟悉常用沉淀分离法的类型和各种沉淀法的 应用。
三、沉淀法***
概念:是指在天然药物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
或溶剂,使某些成分生成沉淀从溶液中析出, 从而获得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依据加 入试剂或溶剂不同,分为:
酸碱沉淀法
试剂沉淀法
碱水提取液 (A- ) 酸化 酸水液 (水溶性杂质)
沉淀 (HA)
B.碱/酸法(碱提取酸沉淀法) ——黄酮、蒽醌等酚性成分的提取、纯化
2 试剂沉淀法
是利用某些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淀的性质,或利
用某些成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加入特 定试剂或溶剂,使生成沉淀而与其他成分达到分离的 方法。
The End
操作技术:在提取液中加入某些特定试剂,使欲 分离成分与加入的试剂生成沉淀或因溶解度降低 面而沉淀析出,待沉淀完全后,滤过即得。 适用范围:能与某些试剂产生沉淀或在不同溶剂 中溶解度有差异的化学成分的分离。 特点:沉淀反应可逆或不可逆。
提示*** :
①生物碱沉淀试剂分离生物碱; ②雷氏铵盐能与水溶性生物碱类生成沉淀,可用于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