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目标1.了解小红军的故事,感受其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勇于战胜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力。
2.聚焦语言文本,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对于情感的表达作用,并进一步感受到语言的美和奥妙,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倔强”这一主题的故事情节。
2.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人物的心理和人物性格。
2.学生能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教学内容教学准备黑板、粉笔、PPT、电子教案、书本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小红军”的标题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标题,大约知道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什么。
然后,通过PPT或讲解,介绍“倔强”的主题,让学生对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自读让学生在课前自己阅读《小红军》这篇文章,让学生先自己领会文章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全班阅读请两名学生依次朗读整篇文章,让整个班级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和表现方法。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释。
学生注意听,认真思考。
语文分析在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提问学生如下问题: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些情节?3.文章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什么?4.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5.文章所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亮点?通过问题的提问,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本质。
文本对话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文本对话。
每个小组有两人,一个扮演小红军,一个扮演妈妈。
小红军要告诉妈妈自己要当红军,妈妈要阻拦小红军。
学生们要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让小组之间分享和讨论。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小红军》中所反映的倔强品质是否值得学习和表扬,让孩子们在讨论中自由发挥,让孩子们在自由选择、互相辩论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自信自主的品质。
课堂总结通过课堂讨论,总结整个课程的内容。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1、少年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认3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少年那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充满无限希望的精神风貌。
4、通过阅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为少年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红通通”、“万仞高山”、“翱翔”、“乳虎、“刀刃”,让学生有形象的感受。
教学难点:感悟少年的精神风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①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上课之前,老师要让大家猜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谜底:人)是啊!刚才谜语中所提到的“早上到中午”这一段时间是人的一生之中最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时刻。
而少年更是早上六七点钟的太阳,那么蓬勃,富有朝气。
(板书课题)2、指名读课题。
用自豪的语气读“我是的少年!”3、师相机板书。
那么自信、那么自豪的少年,连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都称赞不已,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少年》二、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文,正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这首诗中,作者说少年像什么?”(二)、感悟课文。
1、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原来诗人一共运用了七个结构相似的比喻句形成一首诗,把我们比作是——引读。
2、诗人想表达的感情远远不止这些,他想赞美咱们少年的哪些美好品质呢?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同桌互相谈一谈。
三、交流展示:指名畅谈感悟,自由探讨四、归纳总结:师相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出少年拥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敢、自信、有冲劲、有希望的美好品质。
五、当堂训练:1、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诗中的情感。
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
3、书写生字。
②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诗人通过新奇的想像、丰富的语言为少年谱写了一曲美好的赞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是啊!我们是自信的、充满希望的,让我们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
鄂教版四下语文教案
鄂教版四下语文教案【篇一: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1 少年教学目标:1. 认识“仞、茁、翱”三个汉字,学会“冈、源”等八个生字。
2. 随课文理解:万仞、茁壮、翱翔、英秀等词语。
3. 读懂诗,知道诗中将少年比喻成什么?为了突出少年的那些特点。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作为少年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奋发自强的信念,让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意、激发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读熟诗句,做好预习工作。
教师:生字卡片、挂图、生词板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你们知道,你们现在正处于什么时期吗?(少年)少年时期是最值得我们羡慕的,想知道我们羡慕你们什么吗?用一首诗告诉你们吧。
板书课题:少年二、检查预习情况:1. 认读生字、生词。
2. 指名读诗句。
3. 学生交流从诗中了解了些什么?三、整体感知课文:1. 汇报你读懂和不明白的地方。
2. 释疑:3. 梳理诗的内容。
作者说少年像什么?板书:太阳(高山的)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四、读熟整首诗:五、学写生字:1. 再次认读生字:2. 范写“鹰”,提示被包部分笔画多,要写紧凑。
3. 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听写词语:山冈源泉小鹰飞翔2. 读诗:二、思考与讨论:1. 作者说少年像什么?太阳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2.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是为了突出少年的什么特点?3. 讨论、梳理学生的发言:三、指导朗读、背诵。
1. 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看你有什么感受?2. 你为什么会有自豪感,你在读诗时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3. 背诵。
四、拓展:1. 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写几句。
2. 交流你的小练笔:五、学写生字:乳撞磨刃板书:太阳源泉(高山)小少年像树小鹰乳虎英秀(人中)??2 小松树教学目标:1.会认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语文教案)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鄂教版四班级语文下册教案凭借课文,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的情感,体会课文美丽的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一起看看鄂教版四班级语文下册教案!欢送查阅!鄂教版四班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的情感,体会课文美丽的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重点是引导同学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拟人手法的奇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难点是让同学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预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有关荷兰及其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引导同学按由中心到四周的挨次观看课文插图,边观看边指导。
(1)这幅图的中心局部有些什么景物(成群的奶牛、成群的骏马、洁白的羊群、碧绿的草原、清清的河水……)(2)从这些景物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牧场)(3)图的四周有些什么景物(远处直立着很多大风车,近处有一大片颜色明丽的郁金香……)(4)从景物特点看,你猜想这个牧场会在哪个国家(荷兰)(5)用自己的话或许描述一下这幅画的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过渡: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乡下,感受了我国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今日,我们将要走出国门,到欧洲西部被誉称为“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二、了解荷兰1.同学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阅读本课“资料袋〞中的材料,为学习课文做预备。
2.老师小结:大家瞧,这就是荷兰。
(随即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荷兰概貌)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地势低,是世界出名的低地国。
荷兰的首都是阿姆斯特丹,这是一个以“水〞著称的秀丽城市。
荷兰人民不仅宠爱鲜花,还出口大量花卉,因此,荷兰被称为“欧洲的大花园〞。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变幻多彩的地球》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变幻多彩的地球》教案教案标题:《变幻多彩的地球》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科目:语文教材版本:鄂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变化。
2. 掌握地球的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3. 能够描述地球的变化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变化。
2. 地球的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1. 教材《变幻多彩的地球》2. 板书工具准备:黑板或白板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和讨论(15分钟)1. 通过展示教材《变幻多彩的地球》的封面和教材目录,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
2. 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有哪些部分?地球会经历哪些变化?3. 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的认识和观察。
4. 邀请学生和他们的组员一起讨论地球的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三、学习交流(20分钟)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变幻多彩的地球》第一节,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自己分享对地球的认识和观察。
3. 教师板书地球的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并引导学生记忆。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地球变化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2.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分享,提出自己对地球变化和自然现象的解释和观点。
五、小结(5分钟)教师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课本教材为基础,撰写一篇关于地球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变化。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积极思考和分享对地球的认识和观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地球变化和自然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与句子;
•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小红军的艰辛经历。
2.能力目标:
•能够听懂、表达与讨论课文内容;
•能够发现并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能够通过学习课文,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英雄、爱国爱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小红军的艰辛经历。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发现课文中的深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观看红军小沙皮短片,并讨论片段中红军的生活,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倔强的小红军”。
2. 学习文本(30分钟)
•学生自读课文,并标注生词和短语。
•教师讲解课文的重点句子和词汇,并解释其意义。
3. 合作学习(25分钟)
•分组将课文内容进行串讲,并讨论其中的深层次意义,例如红军为什么要革命,要走长征,小红军的倔强和勇气等。
4. 情感体验(20分钟)
•听英雄事迹故事,并情感体验小红军的坚韧和勇气。
5. 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思考:做一个勇敢的人,需要有哪些品德?
四、课后作业
•思考红军的坚韧和勇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勇敢的人呢?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教案,通过课堂的教学与组间的讨论学习,学生们能够对红军长征的历史与小红军的坚韧勇气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在情感上培养尊重英雄、爱国爱党的情感。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兰的风车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兰的风车一、教学目标1.了解荷兰的风车,掌握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和理解相关的课文;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荷兰的风车及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1.阅读和理解相关的课文;2.理解荷兰的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荷兰的风车及其作用;2.理解荷兰的风车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设备;2.教学课件;3.PPT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Step 1: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荷兰风车的介绍视频,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阅读相关的课文,有预习的效果。
Step 2: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设备,播放荷兰的风车相关视频。
•引导学生谈谈对荷兰的风车的印象,简单介绍荷兰的风车及其作用。
Step 3:新课讲解•展示PPT幻灯片,详细讲解荷兰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和理解。
Step 4:课堂练习•让学生阅读相关的课文,理解小故事中提到的荷兰的风车的作用。
•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讲述,或者让学生简单的写出自己理解的荷兰的风车的作用。
Step 5:作业布置作业内容可以为:•回家后,查找更多的资料介绍荷兰的风车。
•为荷兰的风车写一篇小作文,表达对其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课堂讲解与课外阅读的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荷兰的风车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加深了对荷兰的风车的认识;•通过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让学生能够用笔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2篇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看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戏曲文化,了解京剧艺术;(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文中台词。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京剧艺术。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体验;(2)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音、语调朗读文中台词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具;2.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课文教材;3. 相关资料和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让学生观看相关京剧表演片段视频,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 谈论学生对京剧的认识,了解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程度。
(二)新课讲解1. 展示《看戏》课文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讲解《看戏》课文的背景知识,介绍京剧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3. 教师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角色进行学生详细阅读,并进行角色分析和角色扮演。
(三)讨论与分析1. 学生就课文中的情节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京剧中各个角色的特点和形象。
(四)练习与表演1.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分角色进行课文台词的朗读。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表演,可以按照课文内容编写续写剧本,进行现场表演。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指出表演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意见。
2. 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讲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拓展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形式的戏曲,如豫剧、黄梅戏等,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用文字或图片记录自己对京剧的观察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看戏》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讲解课文内容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体验。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吆喝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吆喝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课本: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一单元“带着问题去看世界”课题:《夜访吴老师》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朗读全文,了解夜访吴老师的故事内容和情节;(2)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效果;(3)懂得追问、探究、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4)懂得用正确方法提出问题,用正确方法解决问题;(5)能够自主组织语言,谈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和答案。
2.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懂得追问问题,勇于探究问题,发现问题之美;(2)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答案。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效果;2.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用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问学生:“你们发现身边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课桌椅子不太合适,课堂有些嘈杂……”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反思后回答:“可以组织活动、提出建议、向老师反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2.阅读课文(30分钟)先向学生介绍“夜访吴老师”这个故事。
让学生读一遍课文,分组合作回答以下问题:(1)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2)主人公因什么而去访问吴老师?(3)通过读这个故事,我们能学到什么?回答完问题后,学生可以互相补充。
3.朗读、理解课文(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故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2)为什么主人公想去见吴老师?让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答案。
4.对话、讨论问题(10分钟)教师随机出一道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讨论,搜集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进行提炼,保证答案的完整和准确。
例如:“我们学校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5.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课学习的内容、方法和目标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吆喝》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吆喝》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吆喝的特点,感受吆喝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模仿、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感受吆喝的魅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吆喝的特点。
(2)运用吆喝的技巧进行表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吆喝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吆喝的魅力。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听过的吆喝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原因。
5.感受吆喝的魅力(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吆喝的特点。
(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吆喝,感受吆喝的魅力。
6.表演吆喝(1)教师分组,每组选一个吆喝主题,进行表演。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7.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仿写一段吆喝,展示自己的吆喝才能。
2.拓展作业:(1)收集生活中的吆喝声,分析其特点。
(2)编写一篇关于吆喝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吆喝的韵味和情感。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吆喝声的特点和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吆喝声的特点和魅力。
2.品词析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如“一声吆喝,半个南京”。
2.感受吆喝声背后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相关吆喝声的音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吆喝声,让学生初步感受吆喝的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对吆喝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三、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句,如“一声吆喝,半个南京”。
2.学生讨论比喻句的妙处,体会吆喝声的魅力。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拟声词,如“嘀嘀嗒嗒”、“呜啦呜啦”。
4.学生模仿拟声词,感受吆喝声的生动形象。
四、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活细节,如卖糖葫芦的老爷爷、卖豆腐的阿姨等。
2.学生讨论这些生活细节对吆喝声的影响,感受吆喝声背后的生活气息。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地域特色,如南京的吆喝声、北京的吆喝声等。
4.学生探讨地域特色对吆喝声的影响,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底蕴。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搜集不同地区的吆喝声,进行比较分析。
3.以“我听到的吆喝声”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吆喝》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吆喝声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同时,关注课文中的生活细节和地域特色,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底蕴。
2023年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
2023年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这篇课离孩子们生活很近,默读预习之后,我让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不做任何限制,让学生忠于最真实的阅读感受。
大多数学生能说出文中写了多种吆喝,如卖花的、卖馄饨的、买硬面饽饽的、卖烤白薯的等。
我就顺势追问:这么多的吆喝,作者是怎样做到娓娓道来一点也不芜杂的呢?一些学生就明白了老师问题的意图,说是因为__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我故作惊讶:“是吗?请从文中找出一句依据来!”一部分学生先找到了找到第四自然段,我就让这些同学按顺序说出要喝的内容,学生就很快做到了整体把握了__。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轻松上路应该是激活语文课堂的基础吧。
然后,我想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吆喝。
我放手让学生品味那些吆喝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感情。
学生也能结合相关语句说出广告语言简洁、音韵和谐、突出商品特点、抓住了顾客的心理等。
但孩子们大都没有设身处地去感受作者回忆这些吆喝时满含的情感。
我就延续了开始的问题:这么多的吆喝,作者娓娓道来一点也不芜杂,如果作者反感吆喝,还能这样如数家珍吗?孩子们好像明白了,但却没有同学主动来谈。
我举出“喝了蜜的大柿子”这一句,问同学们:“吆喝的是什么商品?”——“柿子。
”“柿子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喝了蜜!”这吆喝才七个字,语言相当的.简洁,既道出了所卖的商品,又传神形象的道出商品的特质——甜的像喝了蜜,不经意间就勾起了人的购买欲望,这样的吆喝没有今天商家促销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在简约中显示的是悠远散淡的意味。
显示了作者对那种简单吆喝的留恋。
我想这下大家该受到启发了吧?可我环顾四周,还是没有同学起来谈。
我有些着急,看来我的启发有些“高处不胜寒”,那就让学生读一下?从最简单的入手吧,读!我要求学生读相关段落,从中标志作者感情的词语,很多同学比较被动地默读思考,过了一会儿才有学生举手表示找到了,诸如“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的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中的“讲究”“好嗓子”等词语看出作者对吆喝的欣赏;“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中的“精彩”也看出作者的喜爱情感……虽然最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我总觉得一点遗憾。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通用参考教案模板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通用参考教案模板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挑选,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推敲,精心设计而肯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海上日出》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知道句子,进而知道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知道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进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知道句子,进而知道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结合图片让学生知道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进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浏览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连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动身,去观赏海上日出的奇迹!(三)讲读课文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2、那作者是看了一第二天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常常看日出)讲读第二、三自然段1、让我们来观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
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进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进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谁来说一说?)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风景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何?(由于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
为何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由于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爱好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83页精品)【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少年教学目标:1、会读“仞、茁、翱”, 学会“冈”等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3、品读重点词句, 能从不同的比喻中体会出少年的各种特点, 体会少年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精神面貌, 并从中受到感染.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感悟诗人从不同角度所赞美的少年的精神风貌.教学难点:想象诗歌中描写的事物与少年的联系, 结合生活实际, 体会作为少年的自豪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 熟读课文, 理解文中少年所具有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爆竹声中一岁除”, 当我们过完令人兴奋的春节和轻松愉快的寒假, 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望来上学时, 你闻到春的气息了吗?请你用一个好词或一个好句来描绘春天.2、这些词和句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呢?(出示“朝气蓬勃、勃勃生机、意气风发”等词卡)3、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就是春天!朝气蓬勃、勃勃生机、意气风发的春天!今天我们来一起品味现代诗人臧克家的《少年》!像春天一样的少年!(板书:少年)二、初读课文.1、快快打开书, 自由读读这首属于我们自己的诗!2、谁能大胆地站起来, 准确地读给同学们听?(每节一名同学读, 读的时候, 老师及时纠正字音)3、(出示词卡“山冈、万仞高山、刀刃、嫩绿、茁壮、翱翔、猛冲猛撞、英秀)指名读、齐读这些卡片, 比较“仞”和“刃”, 理解“翱翔”和“茁壮”.翱翔:在空中盘旋地飞.茁壮:(年轻人、孩子、动植物)强壮;健壮.4、汇报你读懂和不懂的地方.5、释疑.三、品读课文.1、默读全诗, 整体感知.(1)下面, 我们再读书, 要静心默读.看看作者将少年比作了什么?生默读后回答.(2)太阳、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 这些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2、重点指导学生读懂第一节.(1)看着你们灿烂的笑脸, 听着你们充满朝气的声音, 我仿佛见到一轮红日正冒出山冈, 就像诗人写到的那样——(指名读诗的第一节)(2)读了这一节, 你有什么感受呢?①引导学生从“六七点钟”体会新的一天的来临, 充满了幻想, 充满, 希望.②用换词的方式将“冒”换成“升”让学生感受“冒”的一种蓬勃向上的力.③在品析词句的基础上, 指导朗读.用生生互评、教师点拨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出少年的朝气蓬勃.(3)在这样的一个早晨, 当你自信地站在镜子面前, 你会对自己说——(很有节奏地指名说)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一起读读第一节.教师小结:老师真羡慕你们!真是“朝气蓬勃”!(4)指导背诵.(5)告知学生, 在“少年——”这一句式中, 破折号是语气的延续, 表达了作者深情的呼唤, 感情非常真挚.四、学习生字.1、再次认读生字.2、指名组词.3、指导学生书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背诵课文, 体会作者对少年的喜爱、赞美之情.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红彤彤、源泉、嫩绿、茁壮成长、翱翔、英秀、希望、乳汁、撞击、磨损、刀刃、未来.2、指名读课文.3、有感情背诵第一小节.二、小组合作, 学习其他部分.1、带着这种感情, 把后面的几节好好读一读.读完后, 把你最欣赏的一节读给你的小组伙伴听听, 并说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师巡视、倾听、指导)2、全班交流.指导学生抓重点词体会.第二节抓“万仞”“源泉…‘哗哗”, 引导学生从“万仞”的高和“源泉”的生生不息来体会那种奋勇向前的冲劲.第三节抓“嫩绿”“茁壮”, 领略其中蕴涵的勃勃生机.第四节抓“小鹰…翱翔”, 谈谈自己远大的志向.第五节抓“乳虎”“猛冲猛撞”, 感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毫无畏惧和斗志昂扬.第六节抓“刚磨好的刀刃”, 用刀刃的锋利无比来引导学生理解锐气十足的亮光.3、听着你们的朗读, 我的脑海不禁涌现出——(开火车读、齐读词卡:朝气蓬勃、奋勇向前、勃勃生机、志向远大、斗志昂扬、锐气十足)4、从你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 骨子里透出的自信, 老师发现——其实, 你们就是这充满生命力、气血旺盛、活泼可爱、毫无畏惧, 具有进取精神的少年!不信, 把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 一齐读读看!5、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你为什么会有自豪感?你在读时想到了什么, 请说说你的想法.6、再次指导朗读.7、指导生按照板书进行背诵.三、小结.好一群“人中的英秀, 未来的希望”!难怪从古到今, 许多文人学者都在赞美你们.不仅有臧克家, 著名的革命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也这样写道:“老年人如夕照, 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 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 少年人如春前之草……”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昵?试着说一说, 写一写吧!(此时可渗透“语文乐园(一)”中的名言.)板书设计:太阳朝气蓬勃源泉奋勇向前1、少年小树勃勃生机人中的英秀小鹰志向远大未来的希望乳虎斗志昂扬刀刃锐气十足2、小松树教学目标:1、学会6个字, 会认4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 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结合实际体会“只有长得高, 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难点:扣住关键词句读懂小松树能长成这片森林中最高一棵树的原因, 感悟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 读通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一、唱歌曲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小松树》, 学生齐唱.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理清课文层次.1、自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按小松树的成长过程将课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幼小的小松树渴望长高.第二部分:(3-6):“长高了许多”的小松树所看到的美景.第三部分:(7-10):一两年后, 小松树看到了更广的天空, 更远的森林.第四部分:(11):小松树明白了“只有长得更高, 才能望得更远”的道理.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看到了什么?画出有关内容.4、练习复述课文.三、学习生字生词.1、自由读课文, 学习生字、生词.2、交流学习心得.3、练习书写生字.四、学习1-2自然段.1、指名读, 知道了什么?2、感情练读, 评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只有长得更高, 才能望得更远.”这句话.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刚剐长出的小松树是那么——(生:嫩), 那么——(生:矮), 就连龙骨草也长得比他——(生:高得多), 他巴不得——(生:一下就长高), 了解龙骨草的——(生:后面有什么).2、有感情地齐读第1—2自然段.二、读中品味.1、自由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 读完后想一想, 与刚长出时相比, 小松树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指导朗读.(1)小松树的样子变了, 越长越高.(相机朗读有关内容)(2)小松树看到的景物变了, 他看得越来越远.①“现在他看到了苍翠的蕨草……他现在看到的只不过是湛蓝湛蓝的一小块.”A、教师朗读句子, 学生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B、你能用彩笔描绘出这时的小松树所看到的情景吗?(学生画图, 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评议.)C、师:刚长出的小松树, 看到的只有龙骨草, 一两个月后, 他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物, 是因为他——(生:长高了许多), 这让他多么——(生:兴奋、高兴).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②“一年, 两年, 越往高处长, 天空就越宽广, 越辽阔.”“这时, 他望见……还是森林.森林, 森林……”A、自由朗读句子,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松树看到的情景是怎样的.B、读一读, 比一比, 说说哪一句好, 为什么?望得更远, 还是森林, 森林, 森林……望得更远, 还是森林.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变化:从开始的“看”到后来“眺望、望见、望过去……”说明松树在长高.4、小松树在成长, 变得越来越高, 看得越来越远, 但小松树有一点没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思考, 用“——”在书中作上记号.(1)学生默读课文, 独立思考, 教师巡视点拨.(2)全班交流:小松树的想法没有变, 具体表现在——①小松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投有变.出示句子:“他还像从前那样, 看着, 寻思着:‘树后面又有些什么呢?…“那么, 森林后面还有什么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疑问的语气, 表现小松树的好奇.②小松树盼望快点长高的迫切心情没有变.“一个月, 两个月, 他看哪, 想啊, 长啊.终于长高了许多.”“他看哪看, 想啊想, 巴不得一下就长得更高更高!”激发想象:小松树会想些什么呢?抓住莺点词“巴不得…”“一下就”体会小松树盼望快点长高的迫切想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小松树迫切的心情.小松树看到了这些, 虽然很高兴, 但并不满足.”“然而, 他还要往高处长, 不停留.”指名读句子, 说说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不满足、不停留”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指导有感情地朗读.5、梳理小结:从小松树成长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你明白了小松树为什么能“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吗?(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正是由于小松树总想知道“后面有些什么?”总是巴不得一下子长得更高, “不满足.不停留”, 所以他才能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6.小松树已经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想象一下, 这时小松树望见了什么?三、拓展训练.1、小松树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 明白了——(生齐读:只有长得更高, 才能望得更远.)2、果你是小松树, 请你自豪地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3、背古诗《登鹳雀楼》, 说说这首诗中的哪两句与小松树明白的道理是差不多的.4、在高处, 我们的确能看到更远处的事物.你从这个简单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想到了什么?5、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6、师生共同梳理文章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按小松树的成长阶段, 分组分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2、小松树(龙骨草)后面有什么呢?长高了许多(树)后面又有些什么呢?长得更快了(森林)后面还有什么呢?不停地往上长只有长得更高, 才能望得更远.3、小溪流的歌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 永不停步的精神.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 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理清文章脉络.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2、揭题, 布置预习.(1)自由读课文, 划出生字词, 读准字音.(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轮读课文, 正音.(2)认读词语, 说说意思.(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分段指导.4、阅读课文1—3自然段.(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 读读划划.(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其余思考: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3)自读第2自然段, 并思考课后2.A、指名读, 问:这是什么段式?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出示有关动词, 认读: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 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C、齐读第2自然段.(4)指名读第3自然段, 回答课后1(1).读了这一段, 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齐读第3自然段.(5)指名读1—3自然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阅读课文二、三段, 指导感情朗读.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 不断进取, 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读第1段.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 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二、阅读课文2、3两段.1、默读第2段, 思考课后1(2).2、读后讨论.(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2)指名分角色读, 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为什么?(响亮有力, 意志坚强)(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4)指导读对话.3、齐读第9自然段.(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 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 冲向海洋)(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三、总结全文, 问:学了课文, 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 永不停息, 为人们做有益的事.)板书:3、小溪流的歌不分日夜不知疲倦冲古诗诵读《游园不值》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 体会诗歌的意境, 了解诗歌的意思,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3、欣赏美丽的春景,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 导入新课春天到了, 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 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 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 尽情说说)今天, 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二、检查预习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 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 能读好古诗.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 反复朗读古诗(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 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3、教师示范读书, 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 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5、指名学生读书, 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 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 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 不要紧, 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 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四、感受情境, 语言描绘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 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 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2、学生分组交流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 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4、教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 诗人慕名前来观赏, 但是却没有敲开门, 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 作者的眼前一亮, 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 开的是那样鲜艳, 那样旺盛, 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 展开想象, 诵读全诗1、诗人不是画家, 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2、在整首诗中, 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为什么?3、再次诵读古诗, 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4、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 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六、适当扩展, 学习古诗过渡:刚才, 我们一边读书, 一边揣摩;一边读书, 一边体会, 不仅学懂了古诗, 而且还把这首诗读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1、请大家看材料——《绝句》, 这也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小诗.2、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 反复练习读古诗, 看谁用最段是时间就能够把古诗学会!(学生自学古诗)3、大家读书真认真!下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 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小伙伴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大家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合成小组, 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咱们一起共同学习、交流.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5、检查学习效果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 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学习成果, 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汇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互相补充、评价, 理解古诗的意思, 读好古诗.6、现在谁能把这首读出感情了?学生诵读《绝句》7、教师总结:看来同学真的是无比的聪明, 一块合作就学会了古诗.在诗歌的百花园中, 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 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 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8、放录像, 学生欣赏9、现在, 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如果你认为古诗不足以表达出你此刻的感受, 也可以说说你心中最想说的话.10.师总结: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 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 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韵——诗歌朗诵会》.板书: 游园不值出色满园红杏出墙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语文乐园(一)训练目的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词语中有一些音或者形的变化.特别是词语接龙.三、习作部分注意启发学生写真实的生活.课时量:4课时训练过程第一课时一、我来试试读一读, 说一说.1、让学生复习背过的有关的成语, 再让学生独立读这些词语,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自己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有利于学生背诵.2、引导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 如, “人来人往”“往XXX”“XXXX”.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心这样的词语, 多积累这样的成语.3、结合本次练习,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动物成语、花草成语等, 开展语文活动, 给学生提供学成语、用成语的机会, 进一步激发积累成语的兴趣, 使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写一写、背一背.1、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年之计在于春.2、花有重开时, 人无再少年.3、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第二课时一、“读一读”安排的是读短文《鹏程万里》.阅读短文, 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短文主要鲲鹏与晏雀志向与能力的不同, 作者希望同学们学习燕雀的高远.1、学生充分地读, 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感慨, 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完短文, 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 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 也可以谈对作者感慨的理解;可以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谈, 也可以从自身的体验方面谈, 更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二、探究与发现这次学习主要是学习拟人句1、太阳出来了, 太阳向着她微笑.月亮出来了, 月亮也向着她微笑.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 照样字也写一些2、森力后面还是森林, 再望过去, 还是森林, 望得更远, 还是森林, 森林, .....那么, 森林后面还有什么呢.?很明显, 这个句子要注意, “还是”“还是”的连接作用.第三课时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一个话题分正、反两方阐述完全不同的看法.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选择一个设和自己的职务.可以用书中的话题, 也可以由学生确定话题, 使争论的话题更有针对性, 更能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2选定话题后,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准备材料.参加辩论前, 各方要充分交流每个人的看法, 梳理材料, 达成共识后分配任务, 或推选辩论主要代表.3辩论的时候, 要求学生不仅要阐明自己的观点, 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 适时抓住对方发言的漏洞进行反驳.不能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4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 辩论不仅要讲“理”, 还要讲“礼”, 培养学生文明的语言习惯.第四课时习作: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 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1导入, 如, 讲许多生活中应该拒绝的事情, , 让学生知道, 真实的表达, 发表不同看法, 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2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通过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从中选择值得写一写的自己的拒绝.只要是“自己说不”都可以.如, 无论多小的发现, 只要是自己的, 都有价值, 都可以写.这样, 学生就能打开思路, 就能愉快地表达.值得注意的是, 习作一定要“把说不的过程写清楚”.这一点应作为评价这次习作的重要标准.4、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 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 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 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 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读课题, 这是一封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 通过预习你们对巴金了解多少呢2、过渡:从介绍中, 我们知道了巴金爷爷是一位享誉文坛、著作很多的著名作家.在2005字是“真”, 表里如一;一个字是“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生.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巨匠, 你知道他写作的动力是什么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注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二、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浓浓的爱1、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 而是我有感情, 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 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1)指名读;齐读;默读, 用一个字来概括巴金爷爷写作的真正动力是什么?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2、过渡:巴金爷爷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无限的爱, 对自己的同胞有着无限的爱, 对家乡的孩子们更有着无限的爱, 这种深深的爱都融入了字里行间.让我们来读一、二两段.3、指名读第1、2自然段, 做到正确、流利.4、再次默读1、2自然段, 静静地读, 细细地品, 画出能体会到巴金爷爷对孩子的爱的地方, 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1)学生默读、思考.2)边交流边有感情朗读:家乡的孩子们, 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①如何理解“温暖”?为何“温暖”?(结合学生回答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爱, 感受巴金爷爷一颗心存感激的心, 并将这种感受读出来.)②可自然过渡到前一句话:我数了数, 一共40封,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 争先恐后, 讲个不停, 好不热闹!(一个身体不好的87岁的老人, 喜欢这种热闹吗?巴金爷爷喜欢吗?)……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
最新鄂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优质教案 全册合集(1-8单元)
最新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合集(1-8单元)最新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少年优质教案知识与技能:1、学会八个汉字“源、嫩、翔、乳、撞、磨、刃、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少年形象。
4、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试着仿写。
过程与方法:采用插图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融入其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用具:磁带一盒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上课之前,老师要让大家猜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谜底:人)是啊!刚才谜语中所提到的“早上到中午”这一段时间是人的一生之中最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时刻。
而少年更是早上六七点钟的太阳,那么蓬勃,富有朝气。
(板书课题)2、指名读课题。
用自豪的语气读“我是的少年!”3、师相机板书。
那么自信、那么自豪的少年,连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都称赞不已,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少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文,正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这首诗中,作者说少年像什么?”三、感悟课文。
1、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原来诗人一共运用了七个结构相似的比喻句形成一首诗,把我们比作是——引读。
2、诗人想表达的感情远远不止这些,他想赞美咱们少年的哪些美好品质呢?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同桌互相谈一谈。
3、指名畅谈感悟,自由探讨,师相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出少年拥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敢、自信、有冲劲、有希望的美好品质。
4、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诗中的情感。
四、写字指导:1、注意“鹰、刃”的写法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阅读有关少年的书籍。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兰的风车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兰的风车我设计这个课时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荷兰的风车,了解荷兰的风车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荷兰风车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能够用汉语描述荷兰风车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手工制作体验荷兰风车的魅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荷兰风车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用汉语描述荷兰风车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能够通过手工制作体验荷兰风车的魅力。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手工制作材料。
多媒体教具包括图片、视频等,手工制作材料包括彩纸、剪刀、胶水等。
一、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展示荷兰风车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荷兰风车,并询问学生对荷兰风车的了解。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新课导入(10分钟)我会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荷兰风车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引导学生用汉语描述荷兰风车的特点和作用。
三、实践活动(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荷兰风车。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荷兰风车。
四、展示和分享(5分钟)每组学生将自己的荷兰风车展示给大家,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荷兰风车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能够用汉语描述荷兰风车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能够通过手工制作体验荷兰风车的魅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对荷兰风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用汉语描述荷兰风车的特点和作用,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体验荷兰风车的魅力。
但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剪刀和胶水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强练习。
我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例如让学生了解荷兰的其他文化特色,或者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其他国家的特色建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2. 新课导入的讲解内容:我详细准备了关于荷兰风车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讲解,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荷兰风车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3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4篇)
2023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4篇)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课文简说】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的生活会怎样?3.在诗人刘章的笔下,搭石是怎样的呢?二、初感课文1.自读课文,交流:课文中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逐节指读课文,梳理课文,知道课文中描写了人们“摆搭石、整搭石、走搭石、让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情景。
并结合教学生字新词。
三、指导书写1.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2.临写。
3.检查巩固。
四、课外拓展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二、初步感知——寻找美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细地读读课文。
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三、品读体味——欣赏美(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浪淘沙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提高诵读理解、鉴赏词的能力。
2.能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提高欣赏评价词的能力。
3.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培养集体协作精神。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
2.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诵读本诗,体味词人悲凉的家国兴亡感。
背诵全词。
素质(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浓厚兴趣。
2.体会词人亡国后的凄凉心境。
懂得珍惜美好时光,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诵读品味诗歌的内蕴2.诗歌中的白描手法教学方法朗诵法——品鉴联想法——陶冶法——探究法能力训练任务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2.学生介绍李煜生平及作品,了解创作背景。
3.根据诗歌内容演绎诗意。
4.概括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参考资料1.《中国古代诗歌选》2.《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魅力探微》二、教学设计第一阶段:导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今天就来看看这位薄命君王的绝代词——《浪淘沙》第二阶段: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1、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2、请阅读【题解】3、补充介绍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也是末位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别号有: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
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位儿子。
】他的父亲李璟,被世称为中主。
李煜25岁即位南唐国君。
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975年,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被北宋所灭,李煜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被解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浪淘沙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提高诵读理解、鉴赏词的能力。
2.能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提高欣赏评价词的能力。
3.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培养集体协作精神。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
2.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诵读本诗,体味词人悲凉的家国兴亡感。
背诵全词。
素质(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浓厚兴趣。
2.体会词人亡国后的凄凉心境。
懂得珍惜美好时光,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诵读品味诗歌的内蕴2.诗歌中的白描手法教学方法朗诵法——品鉴联想法——陶冶法——探究法能力训练任务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2.学生介绍李煜生平及作品,了解创作背景。
3.根据诗歌内容演绎诗意。
4.概括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参考资料1.《中国古代诗歌选》2.《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魅力探微》二、教学设计第一阶段:导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今天就来看看这位薄命君王的绝代词——《浪淘沙》第二阶段: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1、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2、请阅读【题解】3、补充介绍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也是末位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别号有: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
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位儿子。
】他的父亲李璟,被世称为中主。
李煜25岁即位南唐国君。
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975年,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被北宋所灭,李煜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被解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而死。
【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
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濡染了世界的种种骄奢糜华,使他在人生得意的青春年华,发出了“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的感慨。
于是他坐拥佳人,疏于治国。
然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宋朝的铁骑终踏破了他的美梦。
归为臣虏,朝夕以泪洗面。
曾经俊雅飘逸,风流倜傥的南唐后主,进入了人生最暗淡的时光。
从一代帝王沦为臣虏。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
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即《相见欢》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尤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炼,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可以说,从的帝王到阶下囚,这一人生的大起大落成就了李煜。
【那首《虞美人》(之二)是后主被宋太祖毒害的导火线。
宋太祖为了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句疑心他暗中图谋报复,准备异动。
已经存心要杀他了,到了这年的七月七正是后主的生日,开了一个纪念会,大作其乐,声震云霄。
太宗觉得他太放肆了,立刻令楚王元佐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还说:“李词虽写得好,只能算个翰林学士,哪能当一国之主?他若能以写词的功夫治理国家怎会成为我的俘虏啊!”4、《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创作背景。
《浪淘沙》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下面我们就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第三阶段:朗读诗词,体会情感。
1、听录音,注意节奏、语气。
2、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译文:悲哀的往事实在难以排遣。
苔藓长满秋风庭院,任它朱帘不卷,反正没有人来。
已是国破家亡了,从前做皇帝的一切都埋没在蒿莱之中。
晚凉天静,满天月色,想见远方的金陵,那些过去属于我的宫殿的影子,还照在秦淮河的清波里,只是人去殿空!】第四阶段:赏析(思想内容)此词为亡国后的伤感、沉痛之作。
(表达了亡国之君难遣的悲哀和寂寞。
)分上下两片。
1、朗读上片,思考:透过上片的哪些语句,你知道了词人整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具有怎样的心绪呢?交流、明确:——“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
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
《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
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
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
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
室内也是死气沉沉。
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
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
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
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
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
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
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
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上片着眼于白天的景和情。
第一句中前半句写回忆往事,不觉悲又心生,所有往事化为满腔愁怨。
一个“堪”字,一个“只”字,只能剩下,实际是只留下。
后半句“对景难排”中所对之“景”并非乐景,所排的也不过就是“哀”。
身为囚犯,度日如年。
触景生情,悲情无法消解。
“秋风庭院藓侵阶”动静交织,为“对景”作注解。
秋风阵阵,凉意渐浓,归思顿生。
而身锁庭院之中,因少人探访,至于藓侵台阶,门帘终日无人卷起。
写景寥寥几句话,抒情隐于所绘之景,但人物的悲喜之情表露无遗。
】过渡:词人白天面对着冷清、萧索的环境孤独寂寞、愁苦不堪,那么,夜间他又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态呢?2、朗读下片,说说词人夜间的难堪表现。
说说词的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
交流、明确: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方式是回忆往事。
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
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非吾土”。
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
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
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
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时光的一副强心剂。
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痛苦。
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光。
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
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
【下片落笔于夜间的感受。
先前也曾腰悬宝剑,豪气冲天。
而现在自己去国离家,身为囚犯,宝剑早已不知失落何方;英雄气概也早已随衰草无处寻踪。
夜晚凉意袭人,满天无云,一轮明月高悬碧空。
同在月华笼罩下的金陵的旧时宫阙,此时已是人去楼空,秦淮河水仍然在无语流淌着。
】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暗伤亡国之意。
同在月华笼罩下的金陵的旧时宫阙,此时已是人去楼空,秦淮河水仍然在无语流淌着。
3、阅读【赏析】内容,加深理解。
4、小结:(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首词主要写亡国之后的伤感和沉痛,层次、线索很清晰。
以白天生活难堪和晚间生活难堪统括被俘后的艰难岁月和悲愁心情。
第五阶段:总结艺术特色(1)直抒胸臆,不加雕饰。
起句辟空而来,直抒胸臆,道出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哀心情。
作者在词中直泻胸臆,各有侧重。
有哀愁:“往事堪哀,对景难排。
”有哀怨:“终日谁来;”有哀叹:”金锁沈埋,壮气蒿莱。
”全词感情深沉,哀绪不断。
(2)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生动如画,形象鲜明。
(3)白描手法,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
而遣词准确、洗练。
“秋风庭院藓侵阶”“秋凉天净月华开”【景中有寄寓:“庭院藓侵阶;珠帘闲不卷”比喻生活凄凉寂寞。
“天净月华开”,“玉棂瑶殿影,空照秦淮”。
表示怀愁脉脉难断。
景中有对照:过去住处是玉楼瑶殿,现在住得是小院藓阶;过去通宵寻乐秦淮,现在整日珠帘不卷。
】第六阶段:诵读;背诵。
第七阶段:作业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其应怎样评价?2、词的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板书浪淘沙哀愁:对景难排——沉郁悲凉白天哀怨:终日谁来——荒凉冷清夜晚哀叹:空照秦淮教学后记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清明教学目标:1、认识1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学生背,教师顺势板书二、一读——解诗题1、指名读课题——清明2、了解有关清明的习俗3、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三、二读——悟诗情1、学生字。
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交流。
3、全班交流:1) 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原因。
并重点指导朗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 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
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三读诵诗韵1、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