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_赵伟
国外农业发展对比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发展对比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外农业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研究国外农业发展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首先,国外农业注重科技创新。
许多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上投入巨大。
例如,他们在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方面不断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了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这对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中国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引入更多的先进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国外农业注重农民职业培训和支持。
许多国家提供农民职业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和保险等支持政策,保障农民的收入和利益。
中国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三,国外农业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监管措施,确保农产品达到高品质和可靠的安全标准。
中国应该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完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
最后,国外农业注重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一些国家实施了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有机农业、水资源管理、土壤保护等,实现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中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总之,通过研究国外农业发展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中国的农业发展的启示。
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农业科技创新、农民职业培训和支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国也应该根据自身国情,制定适合本国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全球变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与适应策略
全球变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与适应策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变暖现象越来越严重。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农业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直接影响中国的生态与经济发展,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尤为明显。
第一部分:全球变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中国的农业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球变暖将对中国的农业带来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全球变暖将导致中国的气候变化。
高温、干旱、洪涝灾害、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这些变化会影响到土壤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全球变暖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如水质变化,海洋生态系统崩溃,细菌感染增加等。
农业生产需要的土地和水源将会变得更加稀缺,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种植业。
同时,许多地区的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也会增加,如冬灾、夏旱、地震等,对最终的产品品质和产量造成了巨大影响。
第二部分:适应策略因此,中国需要采取适应策略来应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农业影响。
首先,中国需要加强气象预报能力,预测和识别极端天气现象,从而及时避免或减少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其次,中国需要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以便全面做好防范和预防工作,同时对于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也要采取灾后重建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和资产。
除此之外,中国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例如,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种植技术等,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资源使用的效率。
结语全球变暖不仅对中国的气候和环境造成了影响,对于中国的农业和民众生产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适应全球变暖,采取有效的适应策略,是中国农业未来的关键。
只有通过协作和创新,我们才能在此过程中迎接挑战,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环境,使中国的农业发展成为一项可持续的经济战略。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异常,降雨频率和降水量都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而我国东南部地区在雨季的长时间存在,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土地退化以及水稻产量降低。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也会对我国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持续性的干旱、暴雨和台风等,这些自然灾害也会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区域的改变,导致地域重心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二、面临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应对策略面对气候的变化,相应的策略也在不断地优化和调整中。
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研,推出新型的白鸽米、逆境耐性的作物等,以缓解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另一方面,提高耐旱水稻、抗病虫害的品种,能够应对变化的气候和环境。
在水稻种植方面,推广以种植、喷雾散水、田间管理、生态救灾、区域管理为主的模式,培育水稻的品质,达到一定的商业效益,创造高品质、特色化、集约化、高效率的水稻生产产业。
在农业生产中,科学化的管理和技术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现代技术、农业机器和气象预测等科学技术,农民们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使农业生产的效益、精简度和生产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防止生产不足和投资回收不佳的趋势。
另外,对于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们也应该采取相关方法,如推广具有耐旱逆境的杂草和耐旱的植物等,使秸秆和草原等逆境的绿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促进林下种植体系的形成,从而加强林下种植的效果,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使农业生产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最后,对于防治和抵御自然灾害,政府和农民家庭以及产业链的相关机构和团体都要加强对防治自然灾害的掌握和应对,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三、结论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深远的,面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国外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和政策及我国借鉴
国外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和政策及我国借鉴作者:于洁来源:《人间》2016年第10期摘要:随着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其对世界各国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一些发达国家先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政策来指导自己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更应当出台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和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所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气候变化;法律政策;经验借鉴中图分类号:D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24-01一、外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和政策(一)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和政策。
作为一个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集团,2015年2月25日,欧盟委员提出60%的全球减排长期目标和至少减排40%的自身贡献目标,欧盟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和政策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在法律方面,除了欧盟加入的国际条约和本身的基础条约以外,还有许多专门立法。
但是这些专门立法大多是针对影响气候变化的能源方面,如关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立法,其具有目标明确、实施保障力度强等特点。
除此之外欧盟还有提高能源效率的立法。
2.在政策方面,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主要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形成了很多政策和措施。
目前,欧盟已经进入了排放交易体系的第三个阶段,即2013年至2020年,其较之前的最大变化体现在配额的分配方式上。
(二)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和政策。
美国也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且作为唯一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其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进程备受国际的关注。
2009年,奥巴马总统对气候变化问题显示出了一种积极强硬的态度,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1.在法律方面,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标志着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上的重要一步。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利用这些机遇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1. 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气候变化导致了更频繁和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干旱、台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和农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 气候变暖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了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变化,以及害虫和病虫害的增加。
农业生产受到了直接的损失。
3. 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使得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尤其是在干旱地区。
农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二、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机遇1. 科技创新:气候变化催生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如节水灌溉技术、耐旱抗病虫害品种的研发等。
科技创新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抗灾能力。
2. 农业多样化发展:气候变化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可以根据气候变化的情况选择适应性更强的农作物。
多元化的种植模式能够减轻农业生产的风险,并提供更多的财源。
3. 产业链整合:气候变化让农民和农业企业意识到合作和整合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三、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 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如节水灌溉、有机农业等。
同时,政府还应提供农业保险、贷款以及培训等支持,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 技术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重点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如耐旱、耐高温的作物品种改良,以及精准农业技术等。
同时,提供农民培训,提高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3.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灌溉水利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雨水收集等,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依赖,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策略中国与美国的对比
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策略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策略:中国与美国的对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农业面临着巨大的适应和减缓的压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中国与美国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与美国在农业领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策略方面的对比。
一、适应策略比较1. 科技创新中国:中国农业部门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
例如,借助农业信息技术和无人机遥感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精准农业管理,以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美国:美国一直以来在农业科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利用基因改良和遗传育种等技术手段,美国农业生产更加耐旱、耐病虫害,并能够适应更严峻的气候环境。
2. 水资源管理中国:中国积极开展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工作,通过建设灌溉基础设施和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缓解因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问题。
此外,中国还加强农业水土保持,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以保护水资源,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美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再利用等手段,美国农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环境,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 多样化农作物品种中国:中国注重多样化的农作物品种培育,通过选育抗旱、抗病虫害、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美国:美国农业也致力于培育适应性更强的农作物品种,抵御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通过基因改良和遗传改良等技术手段,美国种植了许多高产、耐旱、耐热的作物品种。
二、减缓策略比较1.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制定了相应的减排目标,并积极采取行动。
例如,推动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农业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美国:美国也将减排作为重要议题,实施能源转型和碳减排政策。
通过推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能源效率改进等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大国,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适应对策。
一、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气候极端条件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影响了中国的农业。
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都对农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高,因此农业的减产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抗旱技术和建设农业水利设施等,控制和减少农业减产。
二、气候变化对中国能源需求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导致能源需求呈现出巨大的增长趋势,这不仅会导致短缺现象,还会增加中国的能源成本和对国外能源的依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促进清洁能源的政策和措施,例如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建设清洁化煤发电和核电站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将有助于增加中国能源的供应,并降低对外依赖。
三、气候变化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也会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气候极端情况下,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和台风等,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外,高温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会影响公共健康和生产力。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措施,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气候适应措施,如海绵城市建设、绿地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也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合适的政策和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然而,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更多的合作和协调,以确保中国的经济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全球环境中取得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影响也开始逐渐扩散到农业领域。
作为中国这样农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我们应该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不仅会导致全球气温的升高,还会引起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
这些气候事件,如洪水、干旱、台风等,都会对我国农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使得某些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且品质下降。
例如,盛产于我国北方的春小麦,越来越难以在足够低温的气候下生长,导致产量显著下降。
其次,极端气候事件会对农作物产生直接的破坏。
洪水会淹没农田,造成严重的农作物损失。
而干旱则会使得农作物缺乏水分,从而无法正常生长。
2008年中国大面积的冰雹灾害,就对我国南方的一些农作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最后,气候变化还会对农业的渔业产生影响。
海洋水温和酸度升高会影响海洋中的生态系统,使得鱼类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从而对我国的渔业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针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我们要从多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影响,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要加强气象预测的能力,预测出可能造成极端气候事件的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来保障农业。
例如,我们可以建立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及时预测出可能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并通过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来对农业进行管理和处理。
其次,我们要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立起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率,降低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从而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生产力。
再次,我们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农业的适应能力。
采用多元化种植方式,培育耐旱、抗洪的新品种,来使农作物更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最后,我们还要通过政策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对农业保险谋求包括洪水、干旱等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的保障;加大对新品种和科技的支持,帮助农业更快地适应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中国与美国农业的适应策略
气候变化中国与美国农业的适应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中国和美国两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影响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农业领域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采取的适应策略,并分析其中的相似与差异。
一、中国农业的适应策略1. 科技创新中国农业部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通过提高耐旱、耐寒、耐热的新品种研发,优化施肥技术,推广节水灌溉等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帮助农民灵活调整种植和施肥时间。
2. 调整农业结构随着气候变暖,中国将逐渐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向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转变,以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此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与集约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3. 水资源管理中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致力于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如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方式,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的保护与管理,确保农业用水的可持续性。
二、美国农业的适应策略1. 多元化种植肆虐的干旱、洪涝和极端天气事件给美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美国农民通过增加多样化的作物种植来降低风险,不再依赖于单一作物。
这种多元化种植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的适应性,还能促进土壤保持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水资源管理美国注重改善水资源管理,积极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制定相关政策。
此外,美国在农业用水方面建立了水资源权益交易市场,通过让农民之间的水资源交易,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系统的适应能力。
3. 精细化农业管理美国农业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实现了精细化农业管理。
农民可以根据不同地块的特点和需求,精确调整水肥管理、施药时间和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适应性。
三、相似与差异中国与美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但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经验与启示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的经验,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1. 政策引领:中国致力于推行绿色发展战略,将应对气候变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法规,包括降低碳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
这些政策为中国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建立《巴黎协定》等国际气候合作机制。
中国主动履行国际责任,通过国际合作分享自身的应对经验和技术,携手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暖挑战。
3. 能源结构转型:中国在能源领域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通过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国实现了能源结构的转型,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4. 节能减排:中国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推动各个行业和层面的节能改造。
例如,在工业部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交通领域,推广节能型车辆和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燃油消耗和碳排放。
5. 生态保护与恢复:中国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通过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增加了碳汇和生态系统的韧性。
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还能帮助吸收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从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首先,政策引领是关键。
政府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政策及法规,激励企业和个人参与低碳转型。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是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途径。
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协作,共同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
第三,能源结构转型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
发展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
第四,节能减排是每个行业和每个人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国外农业环境政策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 的环 境外交政 策 ,如 美国和 日本 ,对 推动全球 环境 保 2 1 健全农业可持续发 展环 境政策 的法 规体系 .
II4 环境政策要做 到先进性与现 实性相结合 既要体现 ,, 环境保护 的发展方 向,又要 考虑本国实 际和经济 承受能力 。 这一 点在环境 标准制 定方面表现尤 其突 出 。 目前 发达 国家 由于其 强大 的经济实力和 科技水 平,在 环境标准 和保 护质 量方 面走在前 面是无可质 疑的 ,但 以此 标准来要 求发 展 中
维普资讯
—
本 刊
国外农业环境政策措施 及对我国的启示
程
1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政策 的形成及落 实措施 1 1 国外农业环境保 护政 策的指导思 想 . 国家和地 区的环境 因素在 一定时期 内是相 对稳 定的 ,如 大 境变化 的因素也保 持相对 稳定 ,如化 学物质 在土壤 中 的残 留等 ,因此在分析 这些 因素基础上 形成 的环 境政策 也应 该 保持相对 稳定 ,在 这些 因素没有发 生较大变 化之前 不要 轻 易更改地 区环境政 策 。如 欧盟在实施 环境 政策 中已经连 续 持了环境 政策 的稳 定性和连 续性 ,又不 断根据变化 的国际 和区域形势进行调整 。
国家 是不现 实的。发展 中 国家 的环 境 问题只能 是随着 经济 发展逐 步解决 , 目前发达 国家在 农产 品贸易方 面 以过 高的 绿色壁垒来限制发展中 国家的产 品出 1有 失公平 。 3 1 2 国外 围绕农业环境政策落实的具体保障措施 . I2 I 通过 改变农 业生产方 式来 改变农业环境 .. 这 是保护 和治理 农业环 境的一项 根本措施 。过去 农业环 境 问题 的产
世纪 7 O年 代 以来 ,联合 国在 环境 保 护方 面举 行 了多次 会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化不仅对中国农作物生长、水资源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还对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经济稳定构成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适应对策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困境。
首先,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作物生长产生直接影响。
气温的上升导致干旱和高温事件频繁发生,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们应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进灌溉设施,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并提高用水效率。
同时,通过选育耐旱、耐高温的新品种,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加强对作物的科学管理,提高抗旱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其次,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的利用造成了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速度加快,一些地区水资源供应受到威胁。
此外,极端降雨和干旱交替也会造成水资源的不稳定。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雨水收集和灌溉系统,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保护。
同时,改善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农业耕地的抗旱能力。
第三,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气温上升导致了冻土融化和山区植被减少,进而引发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推行生态农业和可持续耕种方式。
此外,加大森林植被恢复和保护力度,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为农业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最后,针对气候变化对农民生计和国家经济稳定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经济和政策措施来应对。
鼓励农民转型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
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产业扶持,提高他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同时,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降低农民的经济风险。
总之,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通过采取适应对策,我们可以有效化解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农民和科研机构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确保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经济稳定。
农业气候变化适应与中国农业发展
农业气候变化适应与中国农业发展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全球各地的农民都面临着适应新气候条件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也面临着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压力。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中国必须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农业气候变化适应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和作物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地区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也不尽相同。
因此,制定具体针对性的政策和技术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北方农区,冬小麦是主要作物之一,而气候变暖导致春季来临更早,容易引发麦蚜虫等虫害的爆发。
农业部门可以制定提前播种的政策,以确保作物生长期与气候变化相适应。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抗虫病的农药来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
其次,农业气候变化适应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
科技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
通过研发耐旱、耐寒、耐病虫害的新品种,可以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农业的生产能力。
此外,加强技术的推广与扩散也尤为重要。
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和适应能力。
因此,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推动农业技术在各地的推广和应用,使更多农民受益。
第三,农业气候变化适应需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要面对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不利气候因素带来的挑战。
因此,提高农民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组织可以组织技能培训,培养农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技能和知识,如如何选择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此外,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和农业技术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农民做出正确的决策,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总之,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通过制定具体政策和技术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以及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带来的挑战,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启示与警示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启示与警示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与警示。
首先,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向中国农业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国外农业国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机械化等,推动农业生产体系的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并在现代科技农业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其次,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警示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在现代农业的推动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农药残留等。
因此,中国农业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标准,积极推进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
此外,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还告诉中国农业,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国外农业国家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了农业价值链的延伸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中国农业面临着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中国农业应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
同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还提示中国农业应加强农村土地制度。
国外农业国家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制度的推行,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
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也亟待,建立健全土地产权制度,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个体经营户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综上所述,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与警示。
应对气候变化对未来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的问题和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对未来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的问题和挑战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尤为显著。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中国农田耕作、粮食产量以及生态环境已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应对这些影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上升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气温的升高,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例如,在高温条件下,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速度加快,导致生长期缩短,进而降低产量。
此外,高温还会导致土壤水分流失加剧,增加农田用水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的压力。
其次,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干旱和洪涝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干旱造成缺水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而洪涝则会引发农田退化和作物病虫害的泛滥。
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应对这些灾害、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气候变化还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对较高的温度、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使得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这不仅影响到种植作物的产量,也会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紊乱。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链条,其中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循环者等多种关键生物。
一旦这个链条受到破坏,将会对生态平衡和农作物生产产生长期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农业必须加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农业技术的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改进农作物的育种、改进耕作技术以及提高作物抗逆性,可以帮助农业生产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其次,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节水农业技术和水资源保护,可以缓解农业面临的水资源压力。
另外,合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综合利用,可以降低干旱和洪涝对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产业影响及应对策略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产业影响及应对策略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健康,还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中国农业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产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产业的影响1. 气候灾害频发,影响农业生产气候灾害如洪涝、干旱、冰雹、冻害等气候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灾害性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天气变化草率,很难预测,因此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和影响难以避免。
例如,2010年的山东泰安洪水灾害,给当地农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农民的种植农作物的大量耕地被毁坏,一部分保险赔款却未能及时赔偿。
2.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降低产量和质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气候变化早已经开始影响农业的生长条件、生产地区、生长季节、产量和质量。
据统计,中国约有43%的国土用于农业生产,如果气候在变化的环境下持续下去,将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否定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江南地区因为连续的暴雨和水灾,导致大量田地被淹,影响水稻的种植,进而影响全国的粮食生产。
3. 气候变化重构农业资源结构,影响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气候变化使得农业生产的资源和条件发生改变,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也是全球产业结构和规划的变化。
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区和农业产业的生产结构、资源利用、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
比如,新疆荒漠化地带开始利用人工降雨技术,改变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产业结构,为新疆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应对策略目前,世界各国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头戏。
而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过程中,中国农业也不断优化策略,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
1. 促进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随着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剧,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实际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适应策略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
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适应策略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适应策略: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气候异常现象频繁发生,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干旱是最为严重且普遍的气候灾害之一,严重威胁到全球农作物的生长与产量。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挑战,提高农作物对旱情的适应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旱情农业适应策略以及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的方法。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极其严重地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首先,干旱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减少,从而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其次,干旱还会引发高温和太阳光辐射过度,使农作物缺乏水分的同时也面临着光合作用功能的下降,从而降低了光合效率和产量。
此外,干旱还会加剧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加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使农作物生长异常进而减产。
由此可见,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面的。
二、旱情农业适应策略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干旱气候,农业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适应策略,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首先,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是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的关键。
通过合理安排灌溉时机、量化灌水量和管理灌溉设施,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确保农作物在关键生长期获得足够的水分供应。
其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例如,滴灌、喷灌等精确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蒸发,提高灌溉利用率,从而降低水资源消耗。
此外,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如保持土壤覆盖、增加有机质含量等,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轻旱情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的良种选择、合理轮作、适时施肥等也是有效的抗旱策略。
三、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的方法除了旱情农业适应策略,科学家们还在致力于研究提高农作物自身抗旱能力的方法。
一方面,培育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新品种是关键之一。
通过选择或转基因技术改良,培育出耐旱性更强的农作物品种,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维持较高的生长产量,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
南美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措施
南美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措施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问题。
南美洲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地之一,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南美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适应措施。
首先,南美洲气候变化带来了显著的降水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
长期的干旱和暴雨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给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干旱期间,农作物面临水分短缺,导致减产甚至歉收。
而在暴雨期间,雨水过多会造成洪涝灾害,农作物被淹没或者受到水浸,同样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因此,针对南美洲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和极端天气事件变化,农民可以采取一些适应措施。
例如,引入节水灌溉技术以应对干旱,提前预警洪涝和提高排水系统以减轻洪灾影响。
其次,南美洲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温度升高和频繁的极端温度事件。
气温升高会加快农作物的生长,但过高的温度也会对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高温会导致水分蒸发加快,导致植物水分的缺乏,并使得土壤更加干燥。
此外,高温还会引发农作物的病虫害等生物灾害。
因此,在南美洲这样的气候变化严重的地区,农民应该引入适应性作物,培养抗旱和耐高温的品种,以应对高温的影响。
同时,加强农田的防风、遮阳与温室覆盖等措施也可控制和调节温度,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另外,南美洲气候变化还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不合理的耕作和过度利用土地会加剧土壤侵蚀,导致土地的贫瘠化。
同时,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变化也影响了水资源的供应。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推广可持续农业方法,如有机耕作和轮作,以减少土壤侵蚀和保护土地资源。
此外,加强水资源管理,包括建设水库和引进节水技术,确保农业生产能够持续进行。
在南美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
面对这一问题,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都需要共同努力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政府可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监管,鼓励农民采取适应措施。
科研机构可以加大气候变化与农业的研究力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农业与气候变化中国与美国的适应与减缓
农业与气候变化中国与美国的适应与减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农业国家,其在农业与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方面的经验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美国在农业领域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以期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农业适应与气候变化1. 抗灾性农作物的推广随着气候变化,各地的灾害频发,如干旱、洪涝、虫害等。
中国和美国都积极推广抗灾性农作物的种植,以提高农作物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抗灾性农作物通过选择和繁育具有耐旱、耐涝、抗虫等优良性状的品种,减轻了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2. 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是农业的重要要素,然而气候变化导致了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可利用性下降。
中国和美国通过实施水资源管理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美国利用先进的滴灌、喷灌技术,实现了精确浇灌和减少水分的损失。
3. 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和美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
通过研发和应用新的种植技术和农业管理方法,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精准施肥和病虫害监测,有助于提高农作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农业减缓气候变化1. 温室气体减排与碳汇管理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和美国都致力于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中国大力推广沼气发电和生物质能利用,减少了农田和畜禽养殖业的甲烷排放。
美国则通过改良农业管理实践,促进土壤碳汇的形成和气候调节。
2. 农田土壤管理与碳捕捉农田土壤作为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和美国都在推广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如有机肥的运用、耕作方式的调整等,以提高土壤碳储量和固碳能力。
3. 农林渔结合与生态农业发展农业与林业、渔业的综合发展是农业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和美国都在推动农林渔结合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合理布局农田、林地和水域,促进种养农业与林业、渔业的融合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和碳汇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Agriculture2013.11(总415)基金项目:本文得到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适应对策”资助。
摘要: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农业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产业。
通过对欧盟、美国及澳大利亚在农业领域对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研究分析,提出对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国外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笮赵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而农业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产业。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农业自然资源、粮食安全等方面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农业与农村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指出,适应是指为降低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对实际的或预计的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而提出的倡议和采取的措施[1]。
适应政策与行动可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使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更是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与公众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气候变化形势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温度升高、降水变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增加、冰雪面积减少等方面。
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74℃。
在一系列SRES 排放情景下,预估未来20年全球温度将以每10年增加大约0.2℃的速率变暖。
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几乎确定的是,整个21世纪全球日温度极暖事件的出现频率和幅度将会增加,而极冷事件将会减少。
大多数陆地地区暖期或热浪的持续时间、频率和/或强度很可能会增加,极端事件将对与气候关系密切的行业(如农业和粮食安全等)产生更大的影响[2]。
气候变化对农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危及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面临严峻的挑战。
许多国家制定相应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措施,增强农业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1.欧盟为提高欧盟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对能力,欧盟于2009年发布《适应气候变化白皮书:面向一个欧洲的行动框架》。
行动框架制定欧盟及其成员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其中在农业适应方面,主要包括使水土资源的利用更加可持续性,给予农民必要技能以适应气候变化,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加大对气候和农业研究等。
行动框架确保成员国把气候变化适应措施与水管理措施纳入到2007—2013年农村发展国家战略与规划中,并且考虑把适应气候变化整合到农村发展3大政策措施轴心目标74--World Agriculture2013.11(总415)中(提高农业竞争力、改善环境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给予可持续农业生产充分的支持。
对农场适应措施的适用性进行检验,除此之外也应检验地区层面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适用性。
利用农场咨询系统(Farm Advisory System)传播信息和鼓励采用有利于适应气候变化的农场管理新方法和新技术。
检验农场咨询系统,以加强适应气候变化新技术的培训、认知和采用[3]。
2012年,欧盟发布FACCE-JPI(欧洲农业、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合作规划倡议)战略研究议程。
为欧盟农业、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跨学科和创新性研究设立战略规划重点,以保障粮食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
战略研究议程设立5大核心研究主题,其中包括适应气候变化。
适应气候变化这一研究主题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整个食物链(包括市场影响)适应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异性的不断增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调整区域生产体系,使其适应气候变化;通过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方法改良品种,培育适应环境的新品种;对病虫害实施监测,开发气候监测的作物与动物保护系统;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用水管理体系;使食物加工、零售及市场等适应气候变化。
由于气候变化,欧洲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面临多重压力,需考虑欧洲区域环境的多样性,在一系列相关联尺度范围内,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水土管理方法。
动植物育种是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
保护动植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制定新的育种目标,使品种适应大气中CO2浓度的提高,培育抗非生物胁迫(如高温、水分亏缺、盐渍)和抗生物胁迫(如病虫害发生)品种,开发先进的基础设施以用于动植物育种[4]。
2.美国2010年,美农部发布2010—2015财年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 fy2010—2015),把适应气候变化列为其规划目标之一。
美国农业部将实施一系列研究,从而有助于气候变化政策和适应策略的决策。
同时,研究也有助于开发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和技术,利用推广网络使农牧民和土地所有者获得这些适应措施和技术。
美国农业部将同联邦合作伙伴、州政府、地方政府等进行以下方面的合作:对研究与监测项目进行投资,以提高对气候变化对作物、生态系统等影响的认知度。
开发国家监测系统、决策支持工具及适应策略与技术,以利于社区、农业生产者和自然资源管理者适应气候变化。
战略规划将加大对动植物研究力度,培育适应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的新品种[5]。
美国农业部于2011年发布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声明(Policy Statement on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作为美国农业部一项部门法规,声明表示应在政策制定和计划制定中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如何适应这种影响,把气候变化适应计划和行动整合到美国农业部的项目、政策和运行中。
通过适应计划,美国农业部将开发、实施、评估气候风险最小化行动方案,并开拓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新机遇。
通过评估现有项目和政策等,美国农业部各部门应分析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本部门完成职责能力及影响政策、计划和运行目标,以此来确定气候变化对部门职责的潜在影响,以及持续评估和提高应对当今和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美国农业部各部门承担长期规划时,应考虑到潜在气候变化影响,进行科学研究优先领域的设立[6]。
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于2007年发布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框架(National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Framework),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框架表示应为农民提供有效的适应行动,以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适应行动方案大力支持研究,以提高在国家、部门和地区层面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了解。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和农业脆弱性评价,以及了解适应气候变化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
此外,适应行动还包括提高农业体系与区域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
把气候变化纳入到国家资源管理、农村支持和调整及研发政策和项目中。
开发决策支持工具,对适应措施进行试点,并鼓励实施气候变化适应措施[7]。
澳大利亚农业未来(Australia’s Farming Future)是由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的一项倡议(2008—2012),由澳大利亚农林渔业部执行。
其目的是帮助初级生产者适应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提高生产力。
倡议包括气候变化研究计划、农场准备计划、气候变化调整计划、过渡期收入支持计划等。
农场准备计划帮助生产者开发技能和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调整计划帮助处于资金困难的农民以减缓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过渡期收入支持计划与气候变化调整计划相关联,对处于资金严重不足的农民提供短期收入支持和培训机会,使农民适应气候变化[8]。
75--World Agriculture2013.11(总415)气候变化研究计划为研究项目和农场示范行动提供资金,开发气候变化适应管理措施和技术,推广农场气候变化适应技术。
计划中的示范项目通过模型和农场示范行动进行适应措施检验。
该计划投资1150万澳元(1澳元约合5.88元人民币,2013)用于适应气候变化研究项目,例如气候变化适应作物国家研究项目,该项目将评估小麦和高粱不同品种气候变化适应的遗传性状,鉴定耐高温高粱遗传材料和耐高温、耐高CO2浓度小麦遗传材料。
又如澳大利亚南部畜牧业气候变化适应项目,该项目研究澳大利亚南部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检验在农场层面和畜牧业层面上气候变化适应措施与策略。
此外,项目也将围绕目前的生产系统如何适应气候变化,解决关键行业问题。
三、国外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对中国的启示1.大力支持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研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使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是各个国家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识别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开发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都需要农业科研的大力支撑。
国外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在这个领域加大研究支持力度,加强跨学科和创新性研究,增加对农业适应项目的资金支持。
如欧盟支持农业、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跨学科和创新性研究,澳大利亚通过气候变化研究计划支持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研究项目。
中国在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应加大对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重点领域和项目的资金投入,特别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性研究和创新性研究项目。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适应性研究,促进适应技术研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把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到国家政策与规划中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美国、欧盟等都将适应行动纳入到国家和地区政策框架中,并着力强化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与农村的不利影响。
如欧盟在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框架中,鼓励成员国确保气候适应措施纳入农村发展战略与规划中,美国农业部把气候变化适应计划和行动整合到其政策、项目和运行中。
中国在制定农村发展政策时,应把适应气候变化与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把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农村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中。
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制定并落实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措施。
3.加大对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推广,鼓励农民采取适应措施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宣传,让农民了解适应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
如欧盟利用农场咨询系统宣传和鼓励采用适应气候变化新技术,美国利用推广网络进行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和技术推广。
为使中国农民更好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需通过加强对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培训、宣传和引导示范,加大农民对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和技术的认知度。
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快健全农业适应技术推广体系,鼓励农民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农田管理措施,从而减轻气候变化影响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参考文献[1]IPCC.气候变化2007:综合报告。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组的报告[EB/OL].http://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4/syr/ar4_syr_cn.pdf.[2]IPCC.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决策者摘要[EB/OL].https://www.ipcc-wg1.unibe.ch/srex/downloads/SREX_SPM_Chinese.pdf.[3]EU.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towards a European frame-work for action[EB/OL].(2009).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OM:2009:0147:FIN:EN:PDF.[4]EU.FACCE-JPI Strategic Research Agenda[EB/OL].(2012)./file/1240.[5]USDA.Strategic Plan FY2010-2015[EB/OL].(2010).http:///sp2010/sp2010.pdf.[6]USDA.Policy statement on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EB/OL].(2011)./climatechange/Down-loads/impacts-adaptation/adaptation-statement.pdf.[7]Austrilia,national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framework[EB/OL].(2009)..au/sites/cli-matechange/files/documents/03_2013/nccaf.pdf.[8]Australia’s farming future[EB/OL]..au/climatechange/australias-farming-future.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