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教学设计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教学设计

《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史实的分析,学会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所体现的观点,并能归纳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理解上述历史事件中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及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更加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知道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的四次调整,理解四次调整中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及产生的影响。

2、难点:学会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并能归纳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由此导入新课。

师:,《东方红》歌颂的是谁?

生:毛泽东

师: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的是谁?

生:邓小平

师: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农村又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复习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

一、土地改革

师:课件展示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节选,提问:从该法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私有)

师:从为地主种地,到成为土地的主人,种自己的地,土地改革带来了哪些影响?

生:1、彻底消灭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2、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论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主要 是 以 国 内外 市 场 为导 向 , 以 提 高 经济 效 益 为 中 心 , 对 当地 农业 的支 柱 产业 和 主 导 产 品实 行 区 域 化 布局 、 专 业化生 产 、 一 体化经 营 、 社 会化服 务 、 企 业化 管理 , 把 产 、 供 、 销 , 农 、 工 、 贸 , 经 、 科 、 教 紧密 结合 起 来 , 形成一 条龙 的经 营体制 , 使 农业 经济进 人 了一个
农业 的发 展模式 , 解 决 不 了 中 国农业 的根 本 问题 。
要想 使 中国农 业摆脱 目前 的困境 , 持 续 向前 发展 , 必
须要 通过农业 自身 的制度 创新 和技术 创新来 实现农 业经济 的增 长 与 现代 化 的改 造 。 当前 , 在 家 庭 联产
难 以进城 的特殊 背景下形成 的 , 是 在地方行政 和银 行
贷款 的大力 支持下 发展起来 的 , 这种个 别地方 的城 市 化模式 , 其他地方不应盲 目仿 效。 在城 市化 道路上 , 城
镇化这种“ 星 星之火” 很难成为“ 燎原之势” 。
.
2
在 家庭联 产承
包责 任 制 的 基础 上
, 加快土地
境 , 摆脱 目前 的不利局 面 , 惟 有将传统农业 转变为 现 代 化农业 才是 中 国农业 持续 发展 的根本 出路 。
现代 化农业 不仅是 用大 量资本投 人 和 现代农业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知识链接]

1、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冬——1952年底。

(2)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三亿多人口强烈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3)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皆为私有)

(5)历程: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6)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务,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运动。

(1)时间:1953年——1956年。

(2)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方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工人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

(5)历程:从1953年春,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穿凿列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政府回忆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 新时期 包责任制 (包干到户)
1978年底
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给我们的启示:
•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客观经济规 律。 • 2、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 3、农业政策的制定要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实行惠农政 策。
中考练兵: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 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领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 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 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
• 虽然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确立了国家主 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但是, 1958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广泛开展起来。 •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 化程度高。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 •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民公社被乡人民政府取代。
安徽凤阳小岗村订立“分田到户”字据
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

八下历史 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八下历史 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性质:私有制
私有制
促进了生源自文库力的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
时间:1953-1956
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工业化 的需要;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需求
内容: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所有制性质:私有制
私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原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
观的经济规律
内容: 一大二公(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办公办食堂
土地所有制性质:公有制
公有制
影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1978年
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所有制性质:公有制
公有制
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农民收入提高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

1、1950—52,土改:地主土地私有→农私;作用:利于完成民革,积极性,但是,小农不利工业化。

2、1953—56,三改:农业合作化运动;农私→公有;作用:生产力增长,积极性,但是,有利于工业化。

3、1958—78,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作用:挫伤民革,积极性。

4、1978—农改=家联、乡企、非农产业,废除公社;作用:利于调动积极性。新中国城市生产关系的调整:

1、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建社义性质的国企;作用:人民政府掌握经济命脉,利于巩权,恢经。

2、建国初,合理调整工商业;作用:利于国计民生。

3、建国初,工矿企业民主改革;作用:确定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4、三改中,对资义工商业的社改;作用:私→公,标志社义制度的建立。

5、11届3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大大生产力。

高考材答提问归类:

一、变化类:变化前后的内容都要表达

二、趋势类:看提示语,数据增减趋势,恶化衰退、兴起超过进一步更

三、特征类:古、政、经、思、民族、外交;世界史:十国际关,民族解放,社义史

四、经济类:农业原因:政局、政策、前代、工具、水利。工业原因:1、2工

业革命。商业原因:农工为基础,时空扩大。

五、变化原因类:内外;主次:根直

六、评价类:积消;正面,反面,正反面

七、目的类:直接,间接=根目

八、启示类:经验、认识、启发、结论、建议:来自于史实

近两年已考大题的专题(成绵1、2、3,上年川、全高考)不考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赶英超美平常事,踏翻地球顶破天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个米粒煮一锅 ,一个玉米运一车 高粱杆上安电线,坐着瓜皮过黄河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 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典型例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城市 B、农村 C、国有企业 D、政府机关 2、1979年,中国北方有一个农民家庭正在召开一次重要 的家庭会议,他们商量的内容可能涉及了(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做法 B、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
新中国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
• 土地改革: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的 土地所有制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农业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 • 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制度创新上的 伟大变革,伟大的转折
党和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则: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
翻英
地超
球美
顶平
破常
天事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
一个米粒煮一锅 ,一个玉米运一车 高粱杆上安电线,坐着瓜皮过黄河
冲云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 得月亮弯了腰.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祝您成功!
率有20﹪,60年代森林覆盖率仅为9 ﹪。造 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激增 B、大规模商业D性开采
C、无计划盲目垦荒 D、“大跃进”运动中的破坏
抉凤阳择地—多—不1打8粮个,红
手…磙 只 不…印子见见的如一凤新生果住阳娘死就女进村文逃出凤干书荒嫁阳部:。,。坐 牢杀头,其他农户 保—证—把凤他阳们花的鼓小词孩 养到18岁。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地改革的必要性
1、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 解脱出来,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 展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所以 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
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历史的回音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2020中考复习建国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变化

2020中考复习建国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变化
1.土地改革1950年开始:废除了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开始) 建立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
3.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 特点是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
总结归纳: 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的 政策有:
1.土地改革(1950年开始) 2.农业合作化(1953年开始
3.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
土地 改革
农业社 会主义 改造
人民公 社化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1950 195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53 1956
废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 为农民土地 所有制
将小农所 有转化为 集体所有
影响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 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
三大改造 时期
农业合作 化1953年 开始
变农民私 有为国家 公有
十年探 人民公社
索时期
化1958年 开始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公有制 公有制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 业发展……
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出 现经济困难……
1958
一大 二公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1.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私有制

2.1953-1956年,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土地私有为公有

3.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4.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农民拥有使用权。

2.近代时期中国政府名称变化

晚清政府(1840—1912),中华民国政府(1912—1949),这期间由于政治中心和掌握实际权力的政治派别不同,又分为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结束於1912年3月12日),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3.中国近现代史分期

近代(1840--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5.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1919年5月——1921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1924年——1927年:国民大革命

1927年7月——1937年7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

1946年6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

现代(1949-至今)

1.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开始三大改造)

2.1956-1965,十年建设时期(1956,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8-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

4.中共领导军队名称变化

1924-1927, 国民革命军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
安徽凤阳小岗村订立“分田到户”字据
-
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
合作化
建设社会 人民公社化
主义探索
运动
时期
1958年
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 社会主义公有制
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更大规模的合作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 新时期 包责任制
(包干到户)
1978年底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 社会主义公有制
村经济的发展
分田(农民获得
-
土地使用权)
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给我们的启示: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复习提示:
• 注意把新中国历次土地生产关系的调整与俄国农奴制改 革、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 罗斯福新政当中的农业措施等相关知识对比学习。把握 “农业政策的制定要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实行惠农政策”
-
wk.baidu.com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
• 虽然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确立了国家主 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但是, 1958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广泛开展起来。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八单元主题探究12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或调整教学课件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八单元主题探究12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或调整教学课件

情境设计 材料 1978年夏秋之际, 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以万里为第一书记的中共安徽省委做出把土地借给农民 耕种、不向农民征统购粮的决策①。这一决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仅战胜了特大旱灾,还引发凤阳县等地 一些社队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②。与此同时,其他地方的农民也实行类似改革。1980年5月,邓小平在一 次谈话中明确支持农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指出这种做法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③。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 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包产到户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发展社会 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④。至此,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 开来。
主题探究12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 变革或调整
主题解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或调整,这些变革或调整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产生 了不同影响。第一次是土地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第二 次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第 三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第四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部编版:八下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部编版:八下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一、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1950—1952)

(1)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 (1953—1957年)

(1)原因:土改以后,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集体土地公有制)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意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1978年)

(1)原因: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2)形式: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共同经营的农村经济管理格局。

(3)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吃“大锅饭”等。

(4)核心:“一大二公”(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实行平均主义,刮“共产风”),实行土地公有制。

(5)评价: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严重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使农村生产停滞不前。

如何区分现代史上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如何区分现代史上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如何区分现代史上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

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学生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很容易概念混淆。所以我以课堂实例来谈谈对这四次调整的区分。

这四次调整牵涉到: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情分析:这四件事中,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容易区分,但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念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学生最困惑的地方就是“都是合作,都是集体化,到底哪里不一样?”这是我本次分析的重点和难点。这个分析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能让初二的学生对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个清晰的了解。

环节一:图说历史

图一:图

二:图

三:图四:

问题1:请说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问题2:请将这四件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问题3:如果让你在这四件事中找出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事,是哪一个?

问题4:你这么区分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5:土地改革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设计目的:一个是要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另一个是让学生掌握四件事中只有土地改革是土地私有,其他都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过渡:土地改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但是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土地的公有制。哪件事实现土地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环节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PK:

一看加入方式:

材料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材料二:人民公社:不需要申请,不需要任何加入手续,只要具有村中户口即为成员,不入便被打入“另册”,一经加入无法退出。

建国后党和国家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建国后党和国家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一、土地改革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特点:采取经济上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核心内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农业合作化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核心内容: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结果: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最好的组织形式。

原因: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核心内容: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级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全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经济文化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水平的矛盾.
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北京)
当前任务: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
不 怕 做 不 到 ’ 就 怕 想 不 到
人 有 多 大 胆 ’ ’ 地 有 多 大 产
1、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是在 C A、1956年 B、1957年 C、1958年 D、1959年 2、从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 困难时期,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延安整风运动 D C、大生产运动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 3、据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 率有20﹪,60年代森林覆盖率仅为9 ﹪。造 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A、人口数量激增 B、大规模商业性开采 C、无计划盲目垦荒 D、“大跃进”运动中的破坏
新中国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 作社,确立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 的一次严重失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制度创新上的伟大变
1、建国后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 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法律法规是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第一个五年计划 D 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 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改 善农民生活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 了身,成为土地主人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的改革首先开 始于 B A、城市 B、农村 C、国有企业 D、政府机 关
C 2、1979年,中国北方有一个农民家庭正在召开 一次重要的家庭会议,他们商量的内容可能涉 及了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A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 3、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情况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 B、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C、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
土源自文库改革的必要性
1、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 解脱出来,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 展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所以 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
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凤阳地多不打粮, 抉择 —— 18 个红
磙子一住就逃荒。 手印的生死文书: 只见凤阳女出嫁, …… 如果村干部坐 不见新娘进凤阳。 牢杀头,其他农户 —— 凤阳花鼓词 保证把他们的小孩 养到18岁。
历史的回音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个米粒煮一锅 ,一个玉米运一车 高粱杆上安电线,坐着瓜皮过黄河
,
.
.
踏 翻 地 球 顶 破 天
赶 英 超 美 平 常 事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 冲云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 得月亮弯了腰.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 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是什么?为 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几 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针对这次运动的完成,你有何 感想?
1、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的标志是 B A、土改的完成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 C、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新中国的 成立 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 A、家庭承包土地 B、农业互助组 D C、人民公社 D、农业生产合作社 3、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土地 A、从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总路线(1958)的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执行过程: 片面强调“多”、“快” 3、主要标志: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4、恶果: 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国 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5、教训: 不能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片面强调高指标和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 的政策?
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 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 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还根据全国解 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 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从 1950年冬天开始,有组织的分期分批进行。
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 “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 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 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 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 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 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 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 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 年增长了2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