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吾峰镇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吾峰镇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契机,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为形成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努力并取得显著成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关键发展期的内在需求,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难点问题都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的对象

1、政府及其相关负责人员

2、当地的乡镇企业

3、当地村民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访问相关村民,访问相关企业职工。

2实地考察:走访相关企业、基地和农户,了解运作流程与发展情况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三农”现状极其重要性

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三农”问题成为影响全国大局的关键问题之一。这是因为没有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没有农民的真正脱贫致富,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认清“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主要表现是探求解决方法措施的先决条件。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落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无一不凸现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目前中国社会的诸多不和谐现象,比如经济循环不顺畅、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等,都与棘手的“三农”问题交织在一起。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

当前,在农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方式造成农业效益低,从而使农民收入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价格低、效益低,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

弱质产业;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差距过大,农村的公共设施严重滞后于城镇,农村债务繁重,农村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使得农民不合理负担进一步加重;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人口过多、素质过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农民负担过重,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的权益不断受到侵害,等等。

(二)“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

农村改革从家庭承包责任制起步,到推动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等一系列改革使一个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告别了贫困,解决了温饱,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然而从现阶段看,我国农业、农民、农村存在的问题依然严重,城乡间的差距继续在拉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规模化、信息化、技术资本化的工业与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劳动生产率仍然十分低下的农业形成鲜明的反差.其次,高楼鳞次栉比、面貌日新月异的大中城镇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面貌依旧的广大落后农村形成鲜明反差。最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城镇居民与收入低水平徘徊的农民形成鲜明的反差.城乡的巨大反差表明城乡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和谐。

毋庸置疑,城乡反差如此之大的社会绝不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城乡统筹的思路下,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的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的全方位和谐,最终实现全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跳出就“三农"论“三农”的传统思维模式,而要把“三农"问题放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去考虑,努力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体制方面去寻找化解“三农”问题的途径。

1、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机会;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也不能仅停留在通过传统工业来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初级阶段,而要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企业从“传统工业部门”向“现代化工业部门"的切换.

2、加快建设小城镇步伐

小城镇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是农村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小城镇比较适合物质资本较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较快地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这正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捷径之一。因此,国家应在制定财

政税收、信贷等宏观政策时,多考虑中小城镇的发展。

3、加快农民市民化

为了维护好农民利益,需要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政府应从以下两方面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使农村富裕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城农民不仅应有就业的平等权,而且应尽快享受与城市市民统一的福利待遇.

4、改革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

目前,三农问题的很多方面是由于基层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带来的.这就要求改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为此,一要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二要下决心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政府运作成本;三要改革乡镇现行体制,实行村民自治;四要标本兼治,加快农村税费改革进程,依法从分配上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关系,从而改善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为农村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以便更好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维护农民在土地转移中的资产收益权

国家一定要严格控制非农占用耕地,务必使人均耕地在0。 8亩的国际警戒线以上;改变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在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时,提高对农民的补偿;改善农民同开发商土地使用关系,使农民以土地参与开发项目,长期享受经营开发所带来的收益。

6、把农民素质的提高作为头等大事

在当代中国,农民文化素质、经营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衰,决定着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决定着农民能否在现代化都市中立足。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就是要把提高农民素质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只有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最终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变为现实。这是因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四、结尾

通过深入才溪镇调查,走访农村,参加座谈会等等,我学到了许多,也成长了不少。我更深刻地了解到,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但实践也同等重要,理论联系实际才是真正学到知识。通过仔细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和村民交流,我了解到了才溪镇的一些实际情况,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回来后经过认真整理材料,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希望自己提出建议能对才溪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所帮助,为建设经济更加发展的国家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同时自己以后会多找机会去深入农村调查实践.

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经验,历代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