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师说》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师说》答案
【篇一:《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1)】
t>一、选择题(共36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师之....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
c.作《师说》以贻之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贻笑大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圣人之所以为圣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8. 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c)..
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
a.全相同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
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d.或师焉,或不焉
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c)..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2. 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b )..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
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
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
精神。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


代著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倡导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的理论,对于
开创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拨正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

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8.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0.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三、翻译下列句子(共20分)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分)
12.不拘于时,学于余(2分)
1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分)
1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
高二语文周周练(一)参考答案
1、a.(无:无论)
2、d.(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有专门学问的人;从而:古义是两个词,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小
学:古义是两个词,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是一个名词,指学制的
初级阶段)
3、b.(b句和例句中的“师”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a
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c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d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 4、c.(b项中的“也”都是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a,介词,跟/介词,对于;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代词,他;d,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
5、c.(文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6、d.(出人:超出一般的人)
7、b.(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
大概;c,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8、c.(师道:从师的风尚;则: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所以:??的
原因/用来??的,??的凭借;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9、b.(b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是介词结构后置句,c是定语
后置句,d是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10、d.(这个对比,目的在于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
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三、翻译下列句子(共20分)
11.不通晓句读,不解除迷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 句
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注
意这两句的句式特点:宾语前置)(3分)
12.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注意两个“于”的用法,一个表被动,一个是介词“向”。

)(2分)
13.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者,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判断)(3分)
14.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在我之前出生)
还是比我小(在我之后出生)呢?(3分)
15.因此无论贵贱,无论年长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分)
16.他和他年龄差不多,学问知识相似,(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3分)
17.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懂得道理有
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

(3分)
18、b 19、d 20、d 21、c 22、a 23、c。

24、d
六、选作题答案: 1.(用来------的,------的凭借)(通“授”,教授) 2、(------的原因)
3、(表修饰)4.(表转折) 5.(表并列) 6.(意动用法,以之为师)7.(动词,学习) 8.(从师) 9.(意动用法,以-
----为耻)(动词,学习)10.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推测的
语气词)11.(名词,圣人)(形容词,圣明)(名词,愚人)(形容词,愚笨) 12.(有的)(通“否”) 13.(因此,所以)(无论)14.(意动用法,感到羞耻)15.(竟)16.(这些人)17.(赞许)18.(相当于“于“ )(知道,懂得)(助词,表停顿)19.(一定)(比)20.(赠送)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

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略
7.而、者、其、也、矣、乎、夫、所 8.c 9.a 10.b 11.d 12.b13.b
14.d
15.①只要水势大,那么凡属能够浮起来的物体,无论大少都会浮起来。

②只要求语言能表达意思,就怀疑会导致不要文采,这种怀疑是不
对的。

③然而,外在的装饰也不能轻视,只是不要把它摆在首要位
置就可以了。

16.①均强调文章内容决定形式、重于形式,即意在辞先;并讲求文
章的实用性。

②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论证手法。

【跟踪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而耻学于师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a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贻:da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o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u,阿谀,奉承.
二.填空题;
5.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卒谥“____”,作品集有
《___________》。


【篇二:《师说》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t>1.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对自身“”。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
参考答案: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篇三:《师说》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这篇课文论述了从师之道。

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
论点的,第二、三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二、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

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
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

三、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
鉴作用。

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参考答案:
第一段开篇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

紧接着正面概述教师的职能和
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然后转而论述从师的必要性,无师不
能解惑;最后正面论述择师的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为师,并归
纳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段评述
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从师的必要。

第三段举历史事
例正面论述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二、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对比论证的手法重点理解
第二段的内容,第二段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参考答案:
这一段用了三组正反对比的事实作论据。

第一组,古之圣人与今之
众人对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第二组,对其
子于对其身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于其身,耻学于师。

第三组,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对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
反面现象中阐明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生以现代观念总结作者从师为学的进步意义,并就课文第三段谈自
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

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掖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
作用。

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以能者为师,也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