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知识内涵 1、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124页) 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 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2、诗歌形象鉴赏的类型
诗歌 形象
技法解密:
1.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有:
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 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 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 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描写是从侧面来衬托人 物的。
一系列动作的刻画,既表现了琵琶女娴熟的 弹奏技艺,也表现了琵琶女弹奏时错综复杂 的心理感受,一个天涯歌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例3.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 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的动作(细节描写)。恰如其 分地刻画了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堪 ,百 无聊赖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
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七律《贫女》中虽句句是写贫女, 其实句句是为不得志的贫士而写,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 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二、鉴赏指导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思路指导: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 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 心来写。
课前检查
(1)《蜀道难》中诗人先是极写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 而动,写出了水石激荡,深谷鸣雷的场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技艺学成后,

”突出其技艺高超,

”突出其艳压群芳,衬托手法巧
妙。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
(1)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案 (一)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 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 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二)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 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 的性格特点。 解析 该题要求答出诗人的性格,并结合首联概括、分析。首联下句 最能体现诗人的性格,尤其是关键词“那因”表达的反问语气,同时 它还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典故,此时“旷达” 性格呼之欲出,分析时主要解释此联意思,也可结合典故分析。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 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 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 能任意拔高。
• 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125页):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技法解密:
2.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
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 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 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词,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游子形象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
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少女形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
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士形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
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妇形象
身姿轻盈的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像二月的豆寇花一样娇美。 春风中走遍了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所见女子都不如她漂亮。

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与人物 、人物 与环境 之间相 互关系 的具体 事件构 成。

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 体感知 小说的 起点。 命题者 在为小 说命题 时,也必 定以情 节为出 发点,从整体 上设置 理解小 说内容 的试题 。通常 从情节 梳理、 情节作 用两方 面设题 考查。
【知识积累·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离别诗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边塞诗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 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 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 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 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
文言字词:甫、视事、贷。
常识:六艺、封邑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译文:将士们手挽强弓,踏着秋日的衰草纵马疾驰而去。
因为突厥军队正在大肆侵犯边境,所以将士们才马不停 蹄地赶往龙城参战。
战斗的气氛笼罩了整个荒原,太阳都快落山了,可是战 斗还在激烈地进行。
长风猛烈,金鼓作响,白露清冷,打湿铁衣。(战斗终 于取得了胜利,将士们奉命留下来驻守南庭。)
天荒地老,四下里边声起伏,长此以往,将士们的思乡 情结随之油然而生,他们不时伫立南望,盼望着回到 自己的家乡。
荒野中飞蓬随风飘转不定,天空上一队秋雁结队飞过。
傍晚时分,天空中云层骤起,似乎和荒原融为了一色, 一会儿整个荒原全部笼罩在了纷纷大雪之中。
战士们思归情切,禁不住对着刀环哭泣起来。
知识回顾
诉衷情 陆 游
3、 人物形象:
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 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 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 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 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 的态度。
4、 课本回顾
例1.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 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 124页
事物形象
刻画的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自己)
景物形象
知识理解
结合课本知识填空。 《 琵 琶 行 》 一 诗 中 的 客 观 人 物 形 象 是 _ _琵_ _琶_女_ _ _ , 其 形 象 特 征 是 ___年__老__色__衰__、__沦__落__江__湖____。主观人物形象是_作__者__(白__居__易__)__,其形 象特征是__怀__才__不__遇__、___沦__落__江__湖___、_忧__愁__痛__苦__。
• 【课堂小结1·分析Biblioteka Baidu路】
• (1)读懂诗歌——主旨(四看)
• (2)鉴赏的依据——人物(肖像、 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 (3)鉴赏的角度——所写人物的 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课堂小结2·鉴赏方法】
(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 态、心理等。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 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 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例2.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 裳后六幺”。
译文: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 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 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鉴赏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 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尽管兄弟情谊颇深,乐观旷达的苏轼却不作儿 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的诗句。颔联劝勉,上句勉励子由要不辞辛苦,“凌风雪”写出了路 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子由要不辱使命,要让契丹国王认识仁德之国派 出的使臣,不要失大国风范。颈联嘱咐,上句要身居沙漠的子由,时 时回望故国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 山色应该是杭州之景。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代指子由,这不仅因为 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 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契丹每 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这首诗以送别为题, 写出了苏轼对弟弟子由出使契丹的复杂心理,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 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2)该诗除了塑造诗人自身形象外,还塑造了另外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 塑造了一个与自己兄弟情深,不畏艰辛、富有才华、热爱国家、 堪当大任的使者形象。
课堂小结
一、诗歌形象鉴赏的类型 二、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技法解密 三、规范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 要素之 一,是叙 事作品 中表现 人物之 间相互 关系的 一系列 生活事 件的发 展过程 。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 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
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形象抒发
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 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
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 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 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 国无门的感慨。
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
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 戍守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
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 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
课堂练习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 总说)
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 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 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 (具体说明) 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