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浅谈税源管理存在的现状
税源管理制度问题整改
税源管理制度问题整改一、问题概述税源管理制度是对纳税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的体系,是保障税收征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税源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及时对税源管理制度进行整改。
二、问题分析1. 制度不够完善税源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
一些税收征管工作中使用的制度,过于笼统和抽象,导致实际操作中难以贯彻执行。
(2) 制度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征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原有的税源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3) 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
一些税源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导致工作推进困难。
2. 执行不到位虽然税源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 部门之间协调不畅。
由于税收征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密切,导致工作推进缓慢。
(2) 执行程序繁琐。
一些税源管理制度的执行程序过于繁琐,耗时耗力,影响了工作效率。
(3) 执行力度不够。
一些税源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法行为得以存在。
3. 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是税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但现实中存在着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1) 监督程序不完善。
一些监督程序存在不足,导致监督效果不佳。
(2) 监督手段不够多样。
监督手段单一,难以全面监督税收征管工作。
(3) 监督对象存在漏洞。
一些监督对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难以做到全面监督。
三、整改对策1. 完善税源管理制度为了解决税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1) 定期对税源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 完善税源管理制度的相关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
(3) 结合实际情况,对税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其科学性和操作性。
税源管理调研报告
税源管理调研报告调研背景税源管理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对个人或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
依法合规的税源管理是国家税收工作的基础,对于保障税收的公平、有效征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分析税源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为税收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通过在多个城市对税务局和企业进行访谈,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对税源管理进行综合分析。
调研结果1.税源管理现状根据调研发现,目前税源管理工作相对较为规范,大多数税务局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税源管理系统,能够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比对。
2.存在的问题尽管税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数据不一致性:不同税务局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调不足,导致税源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 数据采集难度:由于企业规模和纳税人数量的增加,税务部门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难度,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3.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统一数据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标准,加强各地税务局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提高税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 强化数据采集: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税务部门的工作负担。
- 加强培训和意识宣传:通过加强纳税人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纳税意识和法律意识,促使其主动遵守税收法规,减少管理成本和纳税争议。
结论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税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实现税收的公平、有效征收。
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培植了丰富的税源。
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使地方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现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
随着征、管、查三部门的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户”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情税”和“关系税”,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
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两少一多”现象: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研究的少,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依靠纳税户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指导征收的多。
若出现申报不实,偷、漏税等问题则由稽查部门去处理。
这样一来,在税源的管理上便出现了“空档”,管事与管户在一定程度上脱了节。
由于征、管、查之间始终处于磨合的状态,未达到统一和规范,导致税源管理的职能存在“缺位”现象。
办税大厅征收人员就表征税,被动接受纳税人的申报资料;税收管理员不能主动收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动情况;对税源控管乏力,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二)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
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土管、城建、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共享。
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机关科(股)室之间、上级局与下级局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
(三)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基层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多、人员少,机关管理人员多、一线税源管理人员少等不合理现象。
税源管理现状
税源管理现状一、税务登记管理目前,税务登记管理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和规范化。
企业在进行工商注册时必须进行税务登记,税务部门通过与工商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了税务登记的实时监控。
同时,税务部门还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实地核查等方式,确保税务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纳税申报管理纳税申报是税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目前,纳税申报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和电子化,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申报,提高了申报的便捷性和效率。
同时,税务部门还加强了对纳税申报的审核和监督,确保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税款征收管理税款征收是税源管理的核心环节。
目前,税款征收已经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税款可以直接划转到国库,提高了征收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税务部门还加强了对税款征收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征收。
四、税务稽查管理税务稽查是确保税收征管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税务部门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稽查体系,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等方式,对纳税人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
同时,还加强了对稽查结果的运用和管理,确保稽查工作的实效性。
五、税务核算管理税务核算是对税收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的重要环节。
目前,税务部门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核算体系,对各项税收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同时,还加强了对核算结果的运用和管理,为税收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六、税收优惠政策管理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为了鼓励某些产业或行为而采取的税收减免措施。
目前,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已经得到了加强和规范,税务部门对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申请条件、审批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优惠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管理。
七、税务风险管理税务风险管理是对企业涉税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的重要环节。
目前,税务部门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建立风险应对机制等方式,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
同时,还加强了对风险管理结果的运用和管理,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服务。
八、税务信息化建设税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税源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19-03-31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信息⽹络时代的发展,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纳税⼈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经营⽅式的多样化,使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和⼯作难度明显增加,给税收管理⼯作提出了更⾼的要求。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税源管理,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税收收⼊才能持续稳定增长。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纳税⼈纳税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税收管理的⼿段不断创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平⽇益提⾼,征管质量显著提升,但是纳税⼈税法遵从度并没有随征管质量的提⾼⽽同步提升,特别是⼀些地⽅⼩税源,如⼟地使⽤税、房产税、建筑营业税等,税源流失的问题⽐较普遍。
(⼆)纳税申报重“形式”轻“内容”。
⼀⽅⾯,由于考核更多关注的是纳税申报率,税务⼈员在申报受理中,往往更多注重的是纳税⼈是否申报,⾄于纳税申报是否准确真实,未加以考证。
另⼀⽅⾯,许多纳税⼈采取现⾦交易、账外经营,或采取销毁账证、虚假申报等,税务部门由于难以掌握纳税⼈的实际经营活动情况,从⽽⽆法确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对纳税⼈动态监控不够,纳税评估流于形式。
⼀⽅⾯税务管理平时⼯作中⼤部分时间在应付临时性和案头管理⼯作,真正下户了解纳税⼈⽣产经营情况、进⾏户籍巡查或纳税⼈动态监控很少。
另⼀⽅⾯纳税评估主要是就表审表,就企业报送的资料核对⽽核对,对企业动态数据了解⽆⼏,纳税评估成效甚微。
(四)内部管理与外部配合的关系处理不够协调。
主要表现为在税源管理上,还未形成真正的信息共享、内外联动的监控机制。
与⼯商、地税、技术监督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不健全,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未能充分发挥外部⼒量的作⽤,税源监管的社会化程度不⾼。
同时,与公、检、法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不够,打击⼒度不⼤,偷、逃税案件时有发⽣。
(五)对税源及税源监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
对已制定的各项税源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税源管理的全⾯性、规范性、实⽤性不强,在⽇常检查、税源调查、数据采集、预测分析、纳税服务等环节上,仍然处于粗放型、低标准层⾯上,甚⾄出现空⽩状态。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019-09-04【摘要】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作的基础,税源管理⼯作开展的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后⾯的整个税收征管的其他环节的正常稳步开展,其很⼤程度上也体现着整个税收征管⼯作的⽔平。
⽂章以税源管理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产⽣这些现状的原因,最终提出提升税源管理⽔平的对策。
【关键词】税源管理;税源监控;税务稽查;激励机制税源管理是保证实现税收职能的前提条件,做好税源管理⼯作不仅可以保证当地税收收⼊的及时⾜额⼊库,最⼤程度的降低企业和个⼈的偷税漏税,⽽且还能够创造公平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国家经济税收等宏观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提供基础性数据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税收职能,必须加强我国的税源管理。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税收分析⽅法较为单⼀⼀⽅⾯,对税源企业的税收征管⼯作是⼀项⾮常复杂的系统⼯程,其所涉及到的各⽅⾯因素⾮常多,⽽⽬前税源管理仅仅采⽤较为常见的算数平均法和简单的⽐例法等,⽅法选择上较为简单,且多采⽤定性分析为主很少采⽤定量分析⽅法。
另⼀⽅⾯,在税收预测主要采⽤传统的“基数+增减因素”法,导致税源预测管理与实际情况有⼀定的差距。
税源企业的纳税的基数主要是会计核算的应征数,漏掉了纳税企业应该缴纳⽽没有缴纳的那部分税款,其与企业实际的应纳税额是有差距的,尤其是统计数据的⽜鞭效益导致数据失真更严重。
增减因素的确定通常是对部分典型企业的调查⽽综合得出的,其准确性受到调查企业的影响较⼤。
2.税源监控内容不全⾯很多企业为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化,在申报纳税的过程中有时会故意隐瞒各种重要的信息,甚⾄有部分税源户会提供不真实的数据和报表,采取各种⼿段和⽅式故意少纳税的现象。
这些企业偷税漏税的⾏为很⼤程度上导致了纳税申报信息的失真,⽽税务机关在计算纳税额度的时候⼤部分依靠的是税源企业提供的各种财务报表和其他登记资料,对其⽇常经营变动资料掌握的⾮常少,加上税源企业⼈为地造成纳税信息的失真,使得纳税计算依据变得不可靠,带来国家税务机关⼯作的被动。
2019年浅谈税源管理存在的现状
浅谈税源管理存在的现状税源管理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的基础,是决定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
税源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新税收征管模式的深入实施,各级税务机关要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重点来抓,税源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为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税源管理领域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目前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税源监控不力,征管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在:税务部门在税源管理上力度不大,欠税清理力度弱化,对亏损企业不能及时核算其亏损额,所得税汇缴检查流于形式等;对于已纳入税源管理的户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税源底数不清;部分企业纳税意识淡薄,采取无证经营、隐蔽经营偷逃税款,有些经营户由公开办证经营,转入隐蔽无证经营等,造成漏征漏管。
二是税源监控在管理程序上出现缺位。
现行税收征管只是形式上完成了税务人员由管户到管事的转变,而没有从制度上限制征纳双方人员的违法行为。
新征管模式明确强调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税收管理的起点,在重视税务系统内部各环节监督制约的同时,忽视了调动税务人员加强税源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人员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只求不出错,不求有举措,只求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只求不被责任追究,不求有功创新和开拓进取。
三是监控手段落后,监控方法单调。
从我国目前税源监控的现状分析,不仅整个监控环节滞后、范围狭窄,而且方法比较单一,多侧重于对事后静态信息的分析、评价,对纳税人经营活动的全部信息进行事前、事中动态监督做得不够,没有形成纳税人、金融、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及相互制约机制。
税源监控方式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征管信息化仍处在初级阶段;国税、地税、工商、财政、海关、金融部门尚未联网,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所掌握的纳税人信息不能及时传递,无法准确、广泛、及时地获取纳税人的全部信息;纳税人识别号不够规范、统一,加重了税务机关共享税源信息的难度。
对当前税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与思考
对当前税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与思考税源管理是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最终落脚点。
为进一步抓住税收征管的核心,摸清实际税源底数,不断强化税收专业化管理,现对基层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以粗浅分析,以助于更好地推进基层税源管理工作。
一、税源管理工作现状目前,西峰区国税局共管辖纳税人12919户,其中企业纳税人3388 户,个体纳税人9531户。
按照税种划分,增值税纳税人12836户,其中一般纳税人 716户,小规模纳税人12120户。
主要分布在能源化工、电力销售、邮政电信、交通运输、成品油经销、酒类制造、农副食品经销、砖瓦建材制造、自来水、批发、零售等行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2952户,均为居民企业纳税人,主要分布在供热、酒类制造、农副食品经销、砖瓦建材制造、其他加工、零售、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行业;消费税纳税人 40户,主要分布在成品油生产、酒类销售、金银饰品销售等行业。
西峰区国税收入主要来源于能源化工、烟草、电力等行业,其中原油生产、石油化工、油田三产及油田劳务企业缴纳税收占总收入的 90.19 %,烟草和电力企业缴纳税收占5.26%,其它企业及个体税收占 4.55%。
全区年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 40户,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户。
近年来,全面推行了“重点税源重点管、一般税源行业管、小型税源属地管”点线面立体式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税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税源管理不精。
对办证户和新开业户的管理不平衡,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办证户管理、轻视新开业户管理,导致一些纳税户开业后长期不办证,造成税源流失。
日常工作中重视起征点以上纳税人管理、轻视起征点以下纳税人管理,户籍巡查不够,税源变动情况不明,造成不应有的漏征漏管等问题。
重视单个税源情况掌握、轻视整体税源的综合分析,“一户式”管理不到位,信息利用率不高,导致发生对纳税人的纳税信息资料掌握不及时,对税源的变动情况掌握不全面的问题。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成分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使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日益突出,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明显增加,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抓住税源管理这个核心,税收收入才能持续稳定增长,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严密监控税源应收尽收,因此,要始终将税源监控管理置于税收征管工作的突出地位,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一、当前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企业税法遵从度不高,纳税申报真实性差。
近年来,随着税收管理的手段不断创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征管质量显著提升,但是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并没有随征管质量的提高而同步提升,特别是一些重点税源行业,如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制种等,不按期申报以及申报不实的问题比较普遍。
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和制种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存在生产经营的不均衡性,建设、开发及生产周期长,取得收入时间相对集中,建筑企业在工程竣工决算后、房地产开发和制种企业在销售实现后,才集中申报缴纳税款,难以做到按期申报。
虽然近年来由于强化管理,不按期申报的现象有所减少,但申报不实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大量存在,税收违法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二)干部业务素质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税收征管需要。
一方面,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懂税收、懂财会、会评估、会分析、能查账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虽然全系统干部学历层次普遍较高,但科班出身、真正受过税收专业教育的干部比例很小。
另一方面,队伍结构失衡,全市地税系统干部平均年龄42岁,其中40岁以上干部占总人数60%以上,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队伍活力不够,后劲不足,缺乏昂扬朝气和蓬勃锐气。
另外,干部学习动力不足,知识更新速度较慢,部分干部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功利思想严重,满足于拿文凭考证书,而忽视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突出表现在全系统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人数不断增加,级别不断提高,但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差强人意。
浅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税收情况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的一种方式。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对税源的管理,推动税收征管水平的提升,实现税收目标的有效实施。
税源专业化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一些现状和挑战。
首先,税源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税收信息,税务机关难以实现对纳税人的全面管理。
其次,税源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税务机关在税源管理过程中面临着纳税人类型多样、业务复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频繁变化等问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再次,税源管理存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税务机关在税源管理方面的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导致税源管理能力不够强大。
最后,税源管理在操作性上存在一定困难。
税务机关需要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对税源进行管理,但现有的技术和工具仍有待完善。
面对税源管理的现状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信息共享与互通。
税务机关可以与其他相关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共享纳税人的信息,实现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互通,从而增强税源管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其次,加强税务机关的人员培训和专业化建设。
税务机关应加大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同时,可以建立专门的税源管理培训体系,通过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能素养。
再次,加强资源投入和协同合作。
政府可以增加税务机关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支持,从而使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税务机关可以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税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最后,加强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的建设。
税务机关应加大对税源管理的技术支持力度,推动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工具。
例如,可以建立税收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税源管理的精确度和预测准确性。
综上所述,税源专业化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一些现状和挑战。
浅析个体税源分类管理存在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个体税源分类管理存在的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税务机关认真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税收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税源监控,加强了税收行业管理,结合我县CTAIS税收征管系统和个体定税软件运行中对部分行业进行了分类征管,税收征管质量显著提高。
但是,从征管过程来看,还暴露出了一些工作职责不明,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和税负不公的现象。
笔者当前对个体税源分类管理存在的现状提出粗浅的对策,供大家商榷。
一、个体税源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现状1、税收管理员有管理职责而没有尽力、用心观察做好税源分析,造成税负不公的现象,仍有少量的税款流失。
由于起征点二次提高后,我县的个体纳税户数大幅度减少,对个体税收征管产生巨大影响。
同时,经营者又不建账,其营业额是否达到起征点。
税收管理员按照《征管法》及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和《十堰市个体工商业户税款核定管理办法》规定、《房县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核定操作办法》、《民主评税操作办法》,确定所调查的行业类别、要素数量、核定标准、调整系数等。
通过调查,把信息的采集数据,以电子定税测算为基础,采取保本倒算等8种核定方法的定税管理模式。
三年来,达到起征点双定户从197户增加到548户,月定税70773元到万元。
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征管的问题。
有极少的税收管理员,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不严格执法;采集数据不细心,不准确;管理工作有职责却没有尽力和尽心;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比如,某纳税人已是达点户,不必再调税了。
再者,不搞税源分析,税源分类管理,也没有与同行业、同地段相比较,从而造成税收征管税负不公的现象,有少量税款流失。
2、税收管理员工作不廉洁自律,“关系户”不能彻底铲除,还有一部分税款的流失。
由于税收管理员长期在基层工作,县城范围太小,无论怎样调岗、调动、轮岗进行换位,在我国根深蒂固“人情关系”味很足。
纳税人千方百计的找关系,托人情;而税务干部生活不是在“真空”,也食人间烟火。
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税源管理概述
二、当前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
1、税务登记方面违反税务登记管理行为的处罚条例缺乏可操作性。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纳税人不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的行为,“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缺乏工商部门反馈的资料和难以对企业发出“责令限期改正”的通知,当处罚以上违章行为时,往往被“责令限期改正”的规定“噎”住。
税务部门对此违章行为往往只能不了了之。
2、纳税申报方面(1)应申报而未申报、超过纳税期限申报、进行虚假申报、申报不全,填写不规范,少申报税费的种类现象凸显。
申报方式的多元化,一些网上申报的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的申报材料,一税一表,税种多,报表就多,单是增值税申报表就达5份之多,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更是一个主表9个附表,填写起来十分繁琐,在录入时不认真或操作技术生疏,造成申报数据错误,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对宏观税源的分析和把握。
(2)邮寄申报以邮局的挂号收条为准,纳税人信封里放了几张报表也说不清楚。
对税源管理现状的思考五篇
对税源管理现状的思考五篇第一篇:对税源管理现状的思考对税源管理现状的思考现行税源管理模式已经运行了三年,在“管户与管事”制度结合下,税源管理质量有较明显提高。
尤其是总局提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针以后,进一步明确了税源管理的岗位职能,使税源管理驶入良性发展轨道。
以存续年限的分类管理使税源管理针对性增强,纳税人控管率达到99%以上,宏观税负率创历史新高达到6.2%,税收弹性系数超过1.2,纳税服务多样化拓展了管理空间,税源监控手段得到加强和发展。
但目前税源管理在机制方面的不协调等矛盾随着管理的深化也愈加凸现,这些问题亟须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加以解决。
一、税源管理现状存在的矛盾(一)分类管理未尽到位。
在属地化基础上的分类管理将纳税人分成四类:A类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和重点税源;其余按照存续年限依次划为BC;少数企业因严重违法定位D类。
上述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根据标准进行合理划转,以利于管理。
但在近年中,很少有一年一调整的情况,基本上三年来未调整企业分类。
这里既有分类标准的确认问题,也有标准内不同类别纳税人的归集问题。
因为调整滞后,使得分类管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分类管理优势被弱化。
如规范了B、C类企业管理上调等级后,但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未能得到延续,前期管理部门会产生“白费劲”顾虑。
又如调整后怕对年度税收任务指标受影响,不想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一体化联动缺乏原动力。
一体化联动从前期运行的效果看并不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各环节没有原动力。
因这些职责是外加的,且没有严格的考核体系,目标不明显,各环节多顾及自身利益,而对另一环节考虑较少,也没有风险。
譬如,评估出税款,按金额应转稽查处理,但稽查入库并不解决评估提高税负率的要求,评估没有移交的积极性;稽查查处的问题对管理环节的问责,管理对稽查的漏洞进行问责等办法,真正落实得不多;对评估岗工作质量考核并没有因为评估产生重大漏洞承担责任,反之评估岗在分析疑点中,发现稽查工作的缺陷而追究责任的回馈也少见。
现阶段我国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建议
现阶段我国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建议税源管理贯穿于税收征收管理的全过程,是税收征管改革的重点内容。
自1997年以来,我国税收征管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从近几年强化管理的种种措施来看,我国的税收管理思路正在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税源管理愈发重要。
但现阶段税源管理的整体建设相对税收工作的发展而言还相对滞后,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思考。
现阶段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税源信息来源基础不扎实。
目前税务机关无专门机构和人员去收集和分析研究相关宏观经济信息,税务机关采用的宏观信息大多来源于统计部门定期公布的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和产业运行信息相对缺乏。
对于纳税人的税源管理依据更多地来自于微观主体所提供的信息,且主要来自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及其附报资料、企业财务会计报表。
鉴于纳税人会计核算水平和某些主观故意,其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可能存在问题。
(二)税源监控体系不严密。
在具体征管工作中,税务机关普遍存在“嫌难爱易”的心理:重视税源大户,忽视零散税源;重视一般纳税人,忽视小规模纳税人;重视征税户,忽视免税户;重视申报正常户,忽视申报异常户(零申报、负申报、低税负户);重视盈利企业,忽视亏损企业。
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漏征漏管现象严重,出现了大量的税源管理盲区。
而明确的监控岗位、具体监控要求和完善的信息流转规程的缺乏使税源监控停留在一个低水平、自由式的无序状态中,税收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三)税源信息分析功能不准确。
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查找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但信息分析职能尚无明确岗位负责,使税源管理缺少信息支持。
信息分析职能缺位,导致税源管理工作缺乏有力支撑,也导致预测功能失效。
从2003年到2006年的四年间,我国税收收入预期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之间差距较大。
目前的税源管理往往偏重于做“事后诸葛”,强调税收收入结果的分析,使得税源管理的实质变成了税收成果的盘点和总结,税源管理的目标被弱化。
税务部门在扩大培育税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税务部门在扩大培育税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税务部门在扩大培育税源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资源配置不合理:税务部门的资源可能主要用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那些实际上没有生产或者未能生产有效税收的企业却没有过多的关注,需要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工作效率。
2.业务拓展困难:税务部门通常只与纳税人发生直接关系,而在一些领域,纳税人可能无法准确了解相关法规,这些法律知识不仅对纳税人非常重要,对税务部门自身也非常重要。
3.信息收集不充分:税务部门可能只收集表面的信息,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对于特别复杂的纳税情况可能无法及时完整的掌握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
4.缺乏精度的信息处理技能:税务部门的数据处理往往依赖于一些人工计算和古老的软件系统,环节过于繁琐复杂,缺乏有效地质量控制手段。
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强税源管理是做好税收工作,确保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近年来国税系统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在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下,全面加强税源管理是国税机关基础工作中的基础,特别是针对在近年来涉税案件的查处过程中暴露出当前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以进一步强化税源基础监控管理,夯实征管基础。
一、当前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思想观念因循保守,税源管理“头重脚轻”。
在税源管理工作中,机械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
“重点税源重点管理”,而重点税源和重点户不相一致,重点户不一定是重点税源,而是税收征管工作中薄弱点或问题易发点的纳税企业。
将更多的征管力量和注意力都放在了纳税大户的重点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存在很大的隐患。
从我们近两年查处的涉税案件来看,作为重点税源重点管理的企业出现问题的很少,恰恰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收废、用废企业等均不是重点税源的重点企业利用农产品收购发票,废旧物资回收发票等大肆偷逃国家税款的犯罪活动居多。
其中大部分是征管基础不实,税源管理不到位、不全面所造成的后果。
(二)部门协调配合不力,税源管理“雾里看花”。
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工作最紧密的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只局限于信息的传递,而没有实现相互间的信息共享,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传递制度、工作分析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只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部门间协调配合的作用。
不能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各自的信息资源,解决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户数不相一致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纳税人不能及时纳入正常税源管理,导致漏征漏管户的存在;另一方面出现了许多非正常户,给偷逃税行为留有可能的空间。
浅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目前,税源专业化管理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税源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如税收政策研究、税源评估和预测、税务征管等,各个领域之间缺乏协调和整合。
其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足的问题。
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不够顺畅,征管工作中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税源管理的责任分工模糊,导致职责不明确和部门之间相互推诿。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改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首先,应建立健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论体系。
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系统、科学的税源管理理论框架,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交流和共享能力。
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实现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和共享。
同时,加强对税源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高预测和评估的准确性。
此外,应进一步明确税源管理的责任分工,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统一管理标准和流程,减少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
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习发达国家的税源管理经验,吸取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在国际税收规则、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合作,提高税源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综上所述,税源专业化管理在我国税收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改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我们应加强理论研究,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力,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税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浅析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林县地税局李英1994年实行新税制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税源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县一级以上税务机关大都已经建立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征收、管理、分析、稽查的运行管理机制,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采取了一些措施,相对减少了税收流失,增加税收收入。
但从现实情况看,税源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很多措施本身不够完善、严密,又缺乏相关配套措施,造成税源管理水平低下,税收流失严重,税源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一、我国税源管理已取得的主要成绩(一税源管理已上升到法律层面。
2001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明确增加了税源管理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加强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为税务机关从相关部门采集税源信息,全面掌握税源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税务机关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明确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加强了税务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传递;三是明确规定了纳税人必须持税务登记证方可开立账户,并将全部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依法查询纳税人开立账户的情况时,有关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强化了金融机构在税源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为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银行开户情况,控制税源打下了法律基础。
四是总局于2004年2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执行统一税务登记代码,为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建立国、地税之间信息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重点税源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国家税务总局从1999年起在全国国税系统开展重点税源监控工作。
明确了重点税源的确定标准和监管范围、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数据来源及分析应用,并建立起相应的监控数据库。
走访调研税源问题总结汇报
走访调研税源问题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我对税源问题进行了总结汇报,以供参考。
以下是我的调研结果和建议。
一、税源问题的现状与挑战:1.1 税收收入不稳定:税源的不稳定性是当前税源问题的主要特点之一。
由于经济形势的波动和行业间的竞争激烈,企业经营盈利水平出现起伏,税收收入也随之波动。
这给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2 税收漏税问题:一些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避税、逃税,导致实际税收与应纳税收之间出现较大偏差。
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降低了纳税人对税收法律的遵守性和对税收制度的信任度。
1.3 企业投诉频繁:税务部门在征管过程中,由于工作繁忙和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容易给纳税人带来不良体验,甚至引发纠纷和投诉。
这无疑对税源的稳定和税务部门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税源问题的原因分析:2.1 经济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而这些制造业的利润空间相对有限,难以为税务部门提供稳定的税源。
此外,一些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发展迅速,但缺乏相应的税收政策和规范,导致税源的漏洞。
2.2 基层税务部门执法力量不足:基层税务部门是税收征管的第一线,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和培训不到位等原因,容易出现征管工作中的疏漏和错误。
这不仅影响了税收征管的效果,也使得税源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3 信息化建设滞后: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虽然有所进展,但整体上仍然存在滞后的情况。
这导致了税务部门在实时监督和掌握税源的能力上有所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涉税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税源问题。
三、税源问题的解决思路:3.1 深化税制改革:通过加大税制改革力度,实施差异化税收政策,减轻传统制造业的税收负担,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为税务部门带来稳定的税源。
3.2 加强纳税人教育宣传:税务部门应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纳税人对税收制度的了解和遵守意识,增强其主动缴税的意愿,减少税源的漏税问题。
3.3 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加强对基层税务部门的培训和执法力量的配备,提高其税收征管的水平;同时加强税务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实现税收征管工作的协同。
浅议税源监控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本模板】
浅议税源监控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大辞典》认为,税源是每种税收的经济来源,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是税收最终的经济来源.税源是税收的来源和基础,税源监控的好坏是衡量税收征管质量的重要标志。
税源管理就是对来源于国民收入的税收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最终目的是税收收入最大化.税源监控是为掌握应征税款,从分类规范税务登记到分税种、税目掌握基本税源,并对税源的现状、发展及变化进行监督与控制的一种综合性的税收征管方法。
目前,税源监控与管理中存在税源监控管理的幅度不宽、深度不深、渠道不多、手段简单等不足的问题,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税源监控质量,已成为当前税收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日常税源监控管理的现实意义日常税源监控管理是控制税源底数、了解税源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纳税人基本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新的税收形式下,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一)加强税源监控管理是新的征管模式的内在要求。
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代表了先进的管理思想,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实现依法治税。
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新的征管模式在实际运行中难免会出现死角和空档,造成偷、逃税现象.1、实行新的征管模式后,取消了专管员管户制度,特别在农村出现了点多、线长、面广、税源零散、成分复杂的征管现象.加之农村征管力量较薄弱,经费紧张,交通不便等原因,税务管理人员很难经常性地深入到偏远地区进行税收检查,又由于部分纳税户还没有从传统的“保姆式”征管模式中解放出来,主动纳税意识不强,造成农村税源管理粗放,不乏存在漏征漏管户。
2、由于有的地方过分追求专业化分工,税务管理人员忙于内部管理与考核,对日常税源监控管理的重视程度却相对削弱,致使业务之间沟通与衔接不畅,监控岗位人力、物力匮乏,对重点企业了解不深不透,对改制企业情况掌握不及时,对异常申报企业检查不力,造成税源管理失控,使部分企业偷、逃、骗税有机可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税源管理存在的现状税源管理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的基础,是决定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
税源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新税收征管模式的深入实施,各级税务机关要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重点来抓,税源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为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税源管理领域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目前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税源监控不力,征管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在:税务部门在税源管理上力度不大,欠税清理力度弱化,对亏损企业不能及时核算其亏损额,所得税汇缴检查流于形式等;对于已纳入税源管理的户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税源底数不清;部分企业纳税意识淡薄,采取无证经营、隐蔽经营偷逃税款,有些经营户由公开办证经营,转入隐蔽无证经营等,造成漏征漏管。
二是税源监控在管理程序上出现缺位。
现行税收征管只是形式上完成了税务人员由管户到管事的转变,而没有从制度上限制征纳双方人员的违法行为。
新征管模式明确强调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税收管理的起点,在重视税务系统内部各环节监督制约的同时,忽视了调动税务人员加强税源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人员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只求不出错,不求有举措,只求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只求不被责任追究,不求有功创新和开拓进取。
三是监控手段落后,监控方法单调。
从我国目前税源监控的现状分析,不仅整个监控环节滞后、范围狭窄,而且方法比较单一,多侧重于对事后静态信息的分析、评价,对纳税人经营活动的全部信息进行事前、事中动态监督做得不够,没有形成纳税人、金融、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及相互制约机制。
税源监控方式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征管信息化仍处在初级阶段;国税、地税、工商、财政、海关、金融部门尚未联网,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所掌握的纳税人信息不能及时传递,无法准确、广泛、及时地获取纳税人的全部信息;纳税人识别号不够规范、统一,加重了税务机关共享税源信息的难度。
四是缺乏一套健全有效的税源监控运行机制和税源监控方法及指标体系。
对税源监控工作应由谁去做,做什么,采用什么手段做,有何具体要求和评判标准,税源监控指标如何设置得既科学合理,又便于操作,缺少一套规范的程序和运行机制。
二、对加强税源管理,实现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一是坚持属地原则,实施分类管理。
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采取税收管理员按区域包片管户和行业到组的办法,明确规定了管理员的管辖范围和主要职能及工作任务,即管理员要负责对税收征管责任区内纳税人的户籍管理、税基管理、税源管理进行按月调查分析、定期开展纳税评估、深入纳税户核实与监控经营状况等日常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着重抓好税源的监控和分析工作,对区域内纳税人实施划片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措施。
针对性地强化A类重点税源大户的监控,税收管理员对重点监控的税源户,要实时跟踪,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警戒指标、税源变化等情况。
严格加强B、C类纳税户和个体集贸市场税收的分类管理和监控。
现行税收计划体制给税源管理的真实性、积极性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
市场经济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企业变化莫测,税源日益隐蔽,而基层税务机关人手偏紧,事务繁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分类管理,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二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进税收管理精细化。
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遵循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强化税源管理、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
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管户责任制度,加强以户为单位的税源管理,通过税收管理员及时掌握纳税人各种涉税动态信息,全面掌握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首先,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要求,大力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使管理力量与税源管理的任务基本相匹配。
根据管理难度和个人管理能力来确定管理范围,要注意重点原则,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城市税源、纳税信誉等级差的税源的监控管理需要,对其他税源则进行风险管理,要抓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以实现总体管理效益最大化。
其次,要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
坚持税源管理重要事项集体研究制度、税收管理员下户报告制度、税源信息归档制度、定期轮岗等制度,建立执法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可考核的良性循环和持续改进机制。
三是建立上下联动的税源分析体系,实施全方位动态跟踪监控。
各级税务部门可依据职责不同,确立不同的目标,建立数据定期采集制度,并积极运用数理统计、经济税收指标来开展税收分析,增强对税源的动态监控。
首先,上级税务机关应侧重对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的宏观分析与监控。
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的成果,评估、指导、监督辖区内各单位税收征管工作的质量和分行业、重点纳税人的税负变动情况,开展数据分析工作,深入分析管理中的不足,定期发布税负情况,提出税负预警指标,指导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税源分析。
其次,基层税务机关负责本辖区内的税源分析监控和税源管理业务的具体组织与实施,侧重对影响本辖区行业税负的关键指标及其增减变化的分析监控,并制定税源分析的具体标准和方法;组织指导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开展以纳税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税源管理工作。
再次,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申报纳税、代扣代缴、综合经济指标、行业税负以及税务检查处理等各类动态情况的分析监控。
及时对照上级税务机关发布同行业税负及其预警标准,结合各方面的外部相关信息,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税源的动态监控和精细管理。
第四,税收管理员要定期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实地了解情况,掌握其产品、原料、库存、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基本状况和销售、成本、价格和利润等财务情况,及时取得动态监控数据,找出影响税负变化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纳税人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的纵向比对、同行业纳税人涉税指标的横向比对、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账面记录情况的账实比对,分析税负变化趋势,实现动态监控。
通过开展税源分析及动态监控,积极查找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寻找隐藏的、潜在的税源,实现税源管理由“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管理”的转变。
四是加强国地税的协作,强化户籍管理。
建立国地税联合办理证制度,全面掌握纳税人的户籍信息,是做好税源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全面开展税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一是严格做好开业、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工作,通过税务登记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管,加强对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
二是强化对正常纳税人、起征点以下的纳税人和代扣代缴单位的户籍信息管理。
三是定期开展年检和换证工作,摸清纳税户底数,全面核对、清理漏管户。
四是逐步实现政府部门间登记信息共享,解决登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五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提示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
六是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掌控纳税人资料的同时,督促税收管理员根据户籍管理信息定期开展实地巡查,核实登记事项的真实性,查找漏征漏管户,及时发现和掌握纳税人的变动情况。
对税务登记信息变更情况实施动态监控。
税源管理部门对税收管理员巡查面、巡查次数等指标定期进行考核。
七是坚持完善国税、地税协调配合机制,做好衔接工作。
八是将户籍信息分类归档,“一户式”存储,认真分析总结,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是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实施深度税源管理。
开展纳税评估是新时期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要以全面开展纳税评估为核心,不断挖掘税源管理的深度,减少漏征漏管,增加税收收入,有效防范征纳双方的税收风险,降低征纳成本,提高稽查部门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推动建设纳税信用体系乃至诚信社会进程。
要不断充实完善纳税评估“一户式”纳税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对纳税评估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可由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通过约谈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辅导,引导纳税人自行纠正,在纳税申报期限内的,根据税法有关规定免予处罚;超过申报纳税期限的,加收滞纳金。
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估方法,将税收财务指标分析和数量经济模型分析有机结合,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税收财务指标确定指标预警值,与被评估企业各指标值逐一比对,对企业申报数据的合理性做出评析,提出警示;借助数量经济模型估算企业应纳税额的总量,根据估算税额和企业实际缴纳税额的差值及差异率来筛选疑点对象。
不断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信息化预警系统,根据实践不断改进数量经济模型,以实施深度的税源管理。
六是大力推广税控装置,强化以票控税制度。
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税控装置的应用和发票管理。
推广应用税控装置是税务机关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经营原始信息,强化税源监控、堵塞税收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
要充分发挥发票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作用,以票控税,强化税源监控。
推广税控装置目的在于通过“票表比对”达到“以票控税”。
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在商业、服务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其他经省级政府确定适用的行业推行税控装置。
对安装、使用税控收款机的纳税人,要采取有效措施,监督用户完整录入每笔经营数据,逐笔打印税控发票,做好纳税人申报表填报数据与税控收款机用户卡所记录开票金额的比对,严格按规定办理申报受理、开票征税和用户卡清零解锁等事宜。
发票是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也是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的重要依据。
要加强发票管理,运用“以票控税”管理手段,强化税源监管。
要督促企业落实逐笔开具发票制度,强化发票“验旧购新”管理,落实发票限额限量供应措施。
同时努力实现管理机制创新。
要把对纳税人逐笔开具发票的制度要求,与鼓励消费者介入的“发票有奖”、“发票查询”(识别真伪)活动和全面取消手工发票的税控装置推广结合起来,逐步建立“逐笔开具发票,奖励索取发票,方便查询辨伪,推行机器开票”的发票管理新机制,做到税务监督、消费者监督和电子监督三管齐下,充分发挥发票控管税源作用。
七是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立交式监控管理。
要从建立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体系入手,按照“宏观、中观、微观”逐渐精细化的办法,通过税收与宏观经济税源分析,对税源全局或区域进行“宏观扫描”,通过分行业和分税种的分析,对税源进行中观剖析,通过对具体纳税户的评估,对税源进行微观的挖掘。
针对税源管理的覆盖面不够全面,科学性、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现实状况,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是强化税源管理的核心战略。
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就是要将税源管理的分析、评估和稽查三个不同环节统筹考虑,优化管理流程,在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构建信息共享、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