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台商投资区对泉州经济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建立台商投资区对泉州经济的影响
系别:经济系
年级专业:2009级金融保险
学号:200903023226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2012年4月20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正文 (1)
一、泉州经济的现状 (1)
二、建设台商投资区对泉州经济的影响 (2)
1、台商投资区经济增长极对泉州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 (2)
1.1依托港口建设规划持续影响泉州经济 (2)
1.2促进泉州技术知识经济的发展 (2)
1.3促进泉州服务性经济的发展 (2)
2、台商投资区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3)
2.1经济不稳定性 (3)
2.2政治不稳定性 (3)
三、如何规范发展台商投区 (4)
1.1以两岸经贸合作为基础,多层次、多力方位交流全面发展 (4)
1.2以经贸合作为主线,积极开发新功能 (4)
1.3建立外销与内需有机结合,较高层次的产业群体 (4)
1.4建立开放有序、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 (5)
参考文献 (5)
浅谈建立台商投资区对泉州经济的影响
摘要:当经济增长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就形成经济增长极。
增长极是具有强大的关联性、辐射性和带动性的经济单位。
泉州台商投资区作为泉州区域经济增长极,通过发挥其辐射作用和扩散效应,带动和拉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对泉州的经济产生重大积极的影响。
本文从泉州经济现状分析建设台商投资区的必要性;又从台商投资区对泉州经济的影响探讨了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对泉州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台商投资区;共同发展
前言
1996年泉州开始筹划建设台商投资区,2004年启动申报。
2009年5月,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明确提出要"新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
2010年3月,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泉州台商投资区正式挂牌。
随着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不断升温,最近3年来,海内外大项目纷纷落地生根。
投资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总体要求,先行先试,努力建设成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台合作交流示范区,力争至2015年全区经济总量跻身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前列。
投资区将构筑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的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绿色智能交通、风电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上市企业创业园、现代高端服务等五大百亿集群;积极推进秀涂码头“人工岛”建设,规划建设闽南地区最大的保税物流港区。
一、泉州的经济现状
泉州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走的是民营经济主导经济发展的道路,依靠区域内部的演化形成现
代经济发展的格局。
目前泉州地区的经济总量已经是福建省第一。
作为福建经济总量13连冠的城市,这
里是充满活力的营商创业热土,有活跃的民营经济,通达世界的泉商版图,优越的区位和强劲的购买力,
但是进一步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首先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
和边界限制;其次,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融资难、融资贵仍然困扰着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最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仍需加大力度。
这些问题制约着泉州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泉州接下
来的经济发展道路应当做到第一,加快产业调整,增加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鼓励政策,促进第三产业
的发展。
对于第二产业,则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调整,实现“集聚、提升、拓展”,提高泉州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
第二,发挥贸易优势,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制度,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市场环境可以让企业更专心发展。
第三,加快港城联动,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泉州经济发展了,
中心城区不发展是不行的。
提高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才能展现泉州做为大城市的面貌。
第四,
把泉州经济的发展放在海西战略的大局中。
海西战略已经提出并且开始实施了,泉州在海西战略中一定
要做先锋,不仅要发展自己也要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做到福建各地区经济发展共赢。
第五,加快转
变政府职能,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
现在搞市场经济,应该是让市场做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的协调因素,
政府应该退到幕后,只在适当的时候才插手经济发展。
泉州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很好,但是现在如果不进行改变,将会影响泉州未来的经济地位。
因此,
在泉州原有民营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台商投资区,引进台资和互补性产业,引进技术并建立具有知识内
生增长的机制,进行制度创新并确立长远发展的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加强闽台在金融、航运物流、旅游、文化方面的合作,建立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完整产业群,并最终为海峡两岸经济与市场一体化奠定牢固,能够使泉州经济发展能够更好更快。
二、建设台商投资区对泉州经济的影响
台投资区性质定位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泉州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支撑的生态型滨水城市新区和现代化港口保税物流工业区。
其城市职能包括:以新兴产业和高端生产服务业带动的城市创新中心;依托滨水岸线和湿地、水系、山体等自然资源构成的泉州湾东部生态休闲中心,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台商投资区的发展利用泉州中心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延伸和辐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开发、高效率运作,把投资区建设成海峡西岸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对台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以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极,争取到2020年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新经济发展高地,并成为中国最开放、最优惠、最高效、最具吸引力的台商投资区。
泉州台商投资区作为泉州区域经济增长极,通过发挥其辐射作用和扩散效应,带动和拉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对泉州的经济产生重大积极的影响。
1、台商投资区经济增长极对泉州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
1.1依托港口建设规划持续影响泉州经济
港口在促进地区经济联系和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秀涂港是台商投资区内的综合性运输港,位于泉州湾北岸,港区西侧与大坠岛相接,规划利用距离秀涂陆域约2公里的深水区,结合大坠岛建设岛式码头区,并通过引桥与秀涂港后区相连。
台商投资区经济增长极建设将依托港口发展经济做好规划,着手配套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推进泉州经济的发展做好长远规划。
2011年上半年,泉州台商投资区生产总值增长18.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充分证明台商投资区经济增长极对泉州经济的推动作用。
1.2促进泉州技术知识经济的发展
台商投资区的建设将大力引进“生产型、出口创汇型、技术先进型”工业项目,并且形成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各业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
准入产业包括新兴产业和轻工产业。
具体布局新材料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及轻工产业提升园。
其中新材料产业园发展以纳米材料系列、超导材料为主的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光电产业园以发展LED、光伏产业和数字微芯片等为主,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发展船用设备、发电设备和轨道机车等为主,轻工产业提升园主要是促进区域内现有的鞋业鞋材、纺织服装和工艺品等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要保持泉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拓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前的台商投资区正着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技术知识经济的形成:第一是从台商投资中重点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知识的积累和生产;其次是通过鼓励台资企业在泉州台商投资区设立研发中心。
泉州经济要走到中国区域经济的前列,知识经济的形成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但知识经济的规模化正是
目前泉州经济最缺乏的,技术的引进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环节,知识的自我再生能力才是经济优化的不断源泉。
从短期的效应来看,产业梯度转移所带来的技术引进和研发中心的建立是泉州经济发展后发优势最直接的体现,但是只有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新制度的提供才是知识内在增长的基础。
1.3促进泉州服务性经济的发展
泉州和台湾在金融、航运物流、旅游、文化等领域都可以开展广泛的合作。
目前准入产业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百崎湖周边、洛阳江沿岸和泉州湾海岸,突出其山、海、湖的自然优势,发展宜居、宜商的滨水区,具体布局文化产业区、台资企业营运中心、涉台金融服务中心和高端研发和文教产业区。
其中文化产业区以发展工业设计、会展、时尚设计、广告、创意设计、动漫制作、网络游戏、茶文化产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闽南美食文化产业等为主;台资企业营运中心以制造业营运中心、商贸物流业营运中心和信息咨询服务业为主;涉台金融服务中心以建设对台离岸金融市场以及对台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基地和新兴金融业态聚集基地为主;高端研发和文教产业区以各行业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共享平台、培训机构、试验基地等为主。
在两岸政治隔阂破除的情况下,泉州和台湾的航运物流的合作空间巨大,这也有助于台湾建设亚太航运中心的目标。
历史上泉州曾经是东方第一大港,将以海港城市为目标的发展计划,依靠12个十万吨级的秀涂港,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大力引进台湾长荣、阳明等海运集团进入泉州的港口建设和物流投资,实现泉州各港口到高雄、基隆等台湾港口的对接。
其次,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合作泉州和台湾也有比其他地方明显的优势,泉州和台湾两地不但景点众多,文化意义上的名胜古迹也非常多,如妈祖文化、关公信仰、郑成功文化等。
台商投资区的建设对泉州来说是一个好的机会,将改变泉州旅游环境,促进泉州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对泉州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
2、台商投资区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2.1经济不稳定性
当然台商投资区发展必然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并且这种波动远较相对封闭的国内经济激烈。
台商投资区属于经济范畴中的地理位置概念,区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中小型企业居多,经营以短期获利为目标,更增加了流动性。
其次,投资来源多元化,既有台资,也有港资、侨资、外资;资金、设备、生产基地既可向国内其它地区扩散,也可向更具比较优势的其它国家转移。
第三,投资计划的可变性大。
国际经济走势,产品市场波动,以及任何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均会导致投资计划的变更,引发不到资、中途撤资等行为。
最后,与国内产业关联度低,经济联系少。
因此,当前的台商投资区的建设仍然是产业层次较低、单纯出口加工型的开发区。
投资区的投资可变性,生产要素可转移性带来的经济波动性等是必然的经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投资区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2.2政治不稳定性
台商投资区也是个政治范畴中的地理位置概念,深受两岸政策的影响。
随着国内经济宏观调控措施的实行,国内融资环境进一步趋紧国家加强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内陆省份加快开发开放步伐,沿海开发区,包括台商投资区受政策调整的影响,政策趋于弱化,台资流向进一步扩散,台商投资区吸引台资的步伐
趋缓福建尽管具有人缘、血缘方面的优势,但由于台湾当局的“间接贸易”政策,使得彼此地理距离最近的地缘毫无优势可言,而且在运输成本上并不低于甚至高于国内其它沿海地区,只要“三通”未突破,福建的地缘“劣势”就会持续下去。
福建的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产业体系不全,交通不畅,市场潜力、行业配套、科技、人才支撑等方面落后于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发达省市,尽管是祖国大陆最早引进台资的地区,但近来逐步落后于广东、江苏等省市,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如何规范发展台商投资区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泉州区域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经济基础和资本积累,随着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和《发展规划》在泉州的落实,泉州台商投资区将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优惠政策,以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服务,集聚更多海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助力产业和区域发展。
泉州完全可以引进台资和利用台湾产业转移的契机,在台商投资区这个平台上,打造区域经济的中心地位。
未来台商投资区不仅是对过去的继承和延续,更需要突破与创新。
1.1以两岸经贸合作为基础,多层次、多力方位交流全面发展
当前就两岸本身而言,在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继续提高两岸经济依存度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和平
统一的社会政治基础,提高和增强两岸人民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增强台湾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认同感。
台商投资区作为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区域,已形成了一定的人员往来基础,目前主要是经济往来,今后
应努力创造条件,进一步营造开放、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广泛开展官方、民间、机构、个人
的不同层次、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的多方位交流合作,进而成为两岸人民亲善交往的窗口和基地。
在
台湾本岛未对祖国大陆做相对应的开放之前,国家可以在台商投资区这一特定区域实行特殊的两岸往来
人员管理办法。
1.2 以经贸合作为主线,积极开发新功能
尖端科技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是台湾培植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也是台湾唯一愿意
让出产业分工主导权的领域。
应在台商投资区内设立科技交流与研究开发基地,利用区内对海外及台湾
科技人员研究资金、设备、材料的特殊政策,开展实质性的科技交流与研究合作业务,成为两岸产学研
一体化的窗口和示范区,并要积极创造条件将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培育各具特色的台商投资区主导产
业和新经济增长点,通过互相渗透,不仅要实现台湾传统产业根移祖国大陆,更要实现台湾新兴产业根
植大陆的目的最后是综合支撑功能,要建立以多种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法律保障、仓储展示、口岸设施、邮电通信设施、房地产、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要功能的必要配套和支撑。
通过有机配合,整体
推进,形成以制造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投资区。
1.3 建立外销与内需有机结合,较高层次的产业群。
台商投资区是具备部分自由贸易特征的出口加工区,近十年来,在吸引台湾工业投资、出口创汇、
平衡国际收支、拓展对外贸易、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收到明显的经济效果。
要实现投资区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区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在优势互补和经济互利基础上,以国内市场
为依托,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加速与国内经济的融合,利用台湾的资金、国际营销网络、应用技术开发
经验,与祖国大陆的市场潜力、基础研究实力相结合,生长出一种新的复合优势,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外销与内需有机结合较高层次的产业群体。
1.4 建立开放有序、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
台商投资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效精简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在行政、司法、公用设施管理权等政府掌握政策主导权的范围,投资区管理部门可享有地方一级政府的行政职权进一步改革口岸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条块结合、开放、有序的管理模式,使之既适应于我国国情,又逐步与国际惯例相衔接在合理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下放项目的审批权限,对于以社会投资为主的竞争性行业和仅涉及区域的基础设施,应放弃投资领域、内销比例、股权比例的限制,给予外资、台资更大的选择余地。
参考文献
[1]彭明明,刘学华.东莞与昆山台资集群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珠江经济,2007(10):33—39
[2]郭芳,王中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的后发优势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10):15—18
[3]云立珍.新沙港建设对东莞经济的影响分析[J].建筑与电气,2012(9):10—11
[4]百度百科:台商投资区,/view/3359560.htm
[5]中国新闻网:泉州台商投资区,/tw/2011/06-08/3096286.shtml
[6]中国·泉州台商投资区/Default.aspx
[7]泉州网/gb/content/2012-03/23/content_3938464.htm
[8]人民网/h/2012/0129/c25408-181851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