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一课时)A 卷

班级:

姓名:

编写:段佳英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城市化及城市化的标志和意义是什么。

2. 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3. 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

【自主学习】一.城市化的定义、标志

1. 城市化又叫

,是指 和 在空间上 、 转变为

的过程。

2. 城市化的标志是 1.

,2 .

3.

。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

重要指标是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2. 表现: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3.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合作探究】三.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发展阶段特点

城市化阶段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 下,

缓慢

缓慢

各功能用地混杂布 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

较高

迅速

交通拥挤、环境恶

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

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

化、逆城市化等

随堂练习:1.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A. 城市人口数量

B.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C. 城市面积的大小

D. 城市职能的重要性

2.在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

①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②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

③城市景观转变为乡村景观④区域文化特色得到强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3.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中城市化进程为( )

A.a—c—d—b

B.b-c-d-a

C.c-b-d-a

D.a-d-b-c

读下面四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4.关于图中四个国家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巴西、印度城市化开始时间早,英国、美国城市化开始时间晚

B.2000 年英国、美国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巴西、印度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C.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

D.2000 年印度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未来城市化发展速度会加快

5.2000 年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C.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中心区人口迅速增长

D.农村、小城镇得到发展,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二课时)A卷

班级:姓名:编写:段佳英【学习目标】1.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2.了解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特点

合作探究:看图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

三.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2、中国现阶段城市化的特点

环境生态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担仍不容乐观

与经济发展关系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的一个首要问题。

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读下面四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4.关于图中四个国家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巴西、印度城市化开始时间早,英国、美国城市化开始时间晚

B.2000 年英国、美国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巴西、印度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C.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

D.2000 年印度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未来城市化发展速度会加快

5.2000 年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C.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中心区人口迅速增长

D.农村、小城镇得到发展,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安徽高考)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列问题。(1)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