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
摘要:
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

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关键词:女性主义、新闻传播、女性形象、话语权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性别压迫是不争的事实,在强大的男权话语的支配下,广大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剥削的地位,但从未停止过争取解放,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于是女性主义的思想在抗争中应运而生。

一、女性主义的兴起
女性主义,又被译为“女子主义”、“女权主义”,是对英文“feminism”的意译。

西方的女性主义开始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经历过两次高潮。

早在十八世纪,女权思想就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孕育并发展起来。

1792年,英国记者和翻译家玛丽.沃尔夫斯通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女性主义理论著作《为女权辩护》,这本著作更加促使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妇女追求两性平等,争取政治权利,呼吁与男性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并使得这种思想很快传遍西方世界,从而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

这场妇女运动持续到20世纪初形成高潮,即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到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再度形成第二次高潮。

第二次女性主义高潮源于美国,并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到北美和欧洲其他国家。

这次女性主义运动除了反对传统的男女不平等,反对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性别压迫以外,还开始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

于是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出现了各色各样的女性主义流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视野和批评方法已经日趋成熟,逐步进入到了与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时代。

随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女性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引入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性别与传播”话题进入研究者视野最早是在1977年,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在该刊当年年度索引中开始有了“少数群体”这一分类,女性与黑人、亚裔等都
归入该类别。

1978年,美国传播学女学者塔奇曼与他人主编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集,标志着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正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派,如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历史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等等。

二、新闻传播领域的女性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视野和批评方法已经日趋成熟,逐步进入到了与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时代。

随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女性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引入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性别与传播”话题进入研究者视野最早是在1977年,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在该刊当年年度索引中开始有了“少数群体”这一分类,女性与黑人、亚裔等都归入该类别。

1978年,美国传播学女学者塔奇曼与他人主编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集,标志着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正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我国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引起业界的重视。

对于中国而言,女性主义是“欧美风雨”下的泊来品。

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女性主义被介绍到我国之后,一直作为一种边缘的,非主流的思想而存在,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得以提高,妇女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得到一定的保护,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思想并未深入人心。

受中国长期传统封建思想和如今商业化潮流的影响,在大众传播领域,妇女形象成为男性欲望化了的对象,带有明显的性歧视色彩。

在妇女形象外观嬗变的背后,居于主流地位的男权话语起着明显的支配作用。

三、中国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现状
女性,无论是在社会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非常的贡献,女性是半边天,是不可缺失的。

但在经济高速发展,商业潮流涌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大众传播领域中的女性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在大众传播领域,我们几乎时时刻刻都能够关注到女性的身影。

在形形色色
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中,在各种类型的商品广告中,在数不胜数的电视剧、女性杂志中,女性明星、女性受害者、女性害人者充斥着电视的荧屏,报纸的版面、杂志周刊的重要位置。

在各种广告和商业信息中, 女性往往都被描绘成消费者, 形象多为家庭主妇, 即使出现在工作场所也多为秘书或服务人员,几乎全是配角;在日益泛滥的娱乐新闻中,女明星的长相身体越来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被频繁评论,而这些女明星们似乎也越来越喜欢暴露自己的身体,喜欢穿低胸的礼服,喜欢被人争议罩杯是多大,是否隆过胸,她们不仅不反对男性的窥视,而且主动地展示。

有人指出,女性的身体还是被动地成为男性欲望的课题,变化的不过是把“被动”地“显现女性隐秘”,转化为“主动地”“暴露女性情欲”;在各种类型的车展中,也少不了女性的身影,年轻漂亮、裸露青春、出尽风头的车模,却犹如物品一般被人欣赏;而存在于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则多是以女受害者和女害人者的形象出现的,往往还会加上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以吸引受众,如《15岁少女情人节会网友遭轮奸》、《南充少女发帖揭发禽兽父亲强暴自己》等等。

综上所述,媒介中的女性几乎是处在被观赏的位置上的,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存在歧视、偏见,是被诋毁的。

媒介中的女性话语权
根据调查显示,媒体中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男性,处于媒介机构中上管理层的也是男性居多。

在中国,广电行业、报业以及通讯社中的男女性别比例大约为7:3,而传媒的领导层中女性的比例更加微乎其微。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媒体工作岗位,但这些女性大多从事的是主持、后期制作等工作,于是男性对媒介工业的控制是毋容置疑的。

福柯曾说“话语即是权力,权力通过话语而在文化机制中起作用”。

正是由于男性对媒介工业的长期控制,使得大众文化和大众传播中男性视点流行,使得女性长期处于“失语”的困境。

在大众传播的领域中,无处不存在温柔、漂亮、艳丽的女性,而这些都是根据男性的视点呈现出来的,女性则逐渐沦为男权的附属品、观赏品。

媒介中的女性定位
新中国刚成立时,就将“男女平等”写进了宪法,倡导女性解放,肯定女性
地位,保护女性权利。

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在大众传媒领域,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

女性形象的诋毁,女性话语权的缺失都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更为严重的是,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大众传播领域,女性逐渐被“物化”。

正如中国学者卜卫的研究表明,女性美被传统地界定为男性眼光中的性感尤物,女性被切割成“零件”,活在男性文化所主宰的审美活动中;而作为审美的主体,男性对女性容貌、身材的期待实质上形成了对女性的一种控制。

约翰·伯格在《看的方法》一书中针对广告中的女性提出了“被看的女人”这一观点:“男人看女人。

女人看着她们自己被看。

”这不仅决定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决定了女人和她们自己的关系。

因此,“被看”是女人的命运,“看”的动作归于男人。

显然,大众传媒中被异化的女性形象是为迎合男性口味和欣赏习惯及心理需求而设计的,而女性被客体化了。

中国大众媒介所作的种种,无疑是对“女性客体化”的推波助澜。

中央电视台研究室的负责人孙秋萍也曾指出,目前媒介对妇女的报道存在着边缘化、报摊化和泡沫化的现象。

总而言之,中国的大众传媒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仍是维护既有性别统治秩序、掩盖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系、麻痹和弱化女性的性别文化批判力,以使现存男性中心的文化和社会统治更为坚固和合理的角色。

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女性无疑仍是被摆在弱势的地位,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

只有摆脱了男性的影响,争取女性在媒介中的话语权,才能够使女性正确的认识自我,充分的表达自我;只有使媒体具有女性意识,塑造正面积极的女性形象,才能够使女性建构自身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被看的“他者”地位。

要改变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系,关键是要建立和谐两性的媒介世界。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女性在传媒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中如何争取自己的话语地位和平等地位仍然任重而道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