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作者:黄樾庭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3期摘要:本文从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出发,根据其当前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学者数量、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方向等角度,深入探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女性主义;女权主义自从女性主义在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被引入我国以后,就开始逐渐得到我国各个领域学者的关注,从而在政治、哲学、文学、社会以及历史学等领域中纷纷兴起了女性主义的研究思潮,但新闻传播学领域对其研究还较为稀少,因此,在新闻传播学中研究女性主义对整个新闻传播学领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女性主义其本质是一种西方的社会思潮,在20世纪的80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逐渐得到实施,关于国外女性主义的相关文学理论和艺术电影,便得到了我国文学艺术领域学者们的引进,到了1994年前后,关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也开始被纳入了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并迅速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研究地位。
女性主义又可以被称为女权主义,在中国大陆现有的新闻传播著作中,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的完整介绍向对较少,更多西方女性主义学派的介绍还是来源于社会学、文学以及哲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之中,由于女性主义自身并不是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因此在其逐渐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新闻传播学领域也出现了女性主义的多种流派分支,并提出不同的女性主义主张。
我国常见新闻传播领域的女性主义流派有:自由女性主义流派、激进女性主义流派、马克思女性主义流派、社会女权主义流派以及精神分析女权主义流派和后现代女性主义流派等[1]。
二、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的现状现阶段我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的研究著作相对较少,大多都是对于西方女性主义研究思想的移植,带有一定的启蒙性和实用性,由于女性主义在西方的整体语境下社会性别的概念建立在男女对立的基础上,普遍认为在社会的现实中,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以此来改变西方社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女性主义传播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女性主义传播
阴 赵卿燕
摘要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女性这个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从 1 8 世纪的毫无地位可言发展到如今的自强不 息。在新媒体时代,女性能够在更开放、更公平的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的思想,从而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也是 女人自己努力后的成果。
关键词院女性主义;思想流派;新媒体
一、新媒体环境下女权主义传播的形态
渊一冤以新媒体平台作为阵地 现如今随着科技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 于媒体行业,由于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事件的内容和发展 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女权主义极易在某一舆论热点出现时 以伴随性或者转折点的形式进行传播。像之前的自媒体姣 姣者“咪蒙”就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主义者,在她的自媒体里 发布的全都是为女性发声的文章,其中一篇较为火爆的文 章题目为《我离婚了,但我很高兴》充分展现了现当代女性 敢于为自己发声、不愿卑微地活着的心境。 渊二冤非主动尧无意识的传播 当我们在只知道职业的情况下去推测一个人的性别 时,我们会发现,对于秘书、打字员、老师、前台等职业,我 们会更倾向于认为是女性;而对于外企高层人员、教授、工 程师、IT 技术人员、司机等工作,我们则认为是男性的概率 更大。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认知,是因为我们对性别所对应 能力的认知往往受到了“刻板效应”的影响,比如女司机。 近年来,女司机一词对我们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它被视为 是“造成交通事故最多的人”。就以之前轰动全国的重庆公 交车坠江事件来说,2018 年 10 月 28 日上午,在重庆市万 州区公交车上,由于乘客与司机发生了争吵并双方互相殴 打导致公交车与对面小轿车相撞而坠入江中,从而造成 15 人死亡。在这个事情出现后,网上大部分的责怪言论都 对准小轿车,只因司机为一位女性,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 言与谩骂。比如“女司机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没看前方导致 与大巴相撞” “大巴和小轿车相撞的原因系女司机驾驶的 小轿车逆行”等,但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女司机没有任何过 错,大家仅仅是凭刻板印象而对女司机进行了判定。 无论是媒体还是群众,大家都认为女司机是在交通事 故中充当肇事者几率最大的一方,但通过调查,事实证明, 在现实生活中,男司机造成交通事故的比例远远大于女司 机。随着女性意识和集体黏度的提升,如今在微博等公共 平台上,常常也会出现一致的声音去批评一些男权言论。 渊三冤借助舆论事件进入公众议程 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女性会下意识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问题。
本文从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角色定位、性别歧视、性别暴力、女性形象塑造以及女性言论刻板印象等方面展开批判。
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揭示了其中的性别偏见和歧视。
结论部分指出了对于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的重要性,呼吁社会更多关注女性权益和平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改进和进步。
通过本文的讨论和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提高对这一重要议题的关注和认识。
【关键词】新闻报道、女性主义批判、性别角色、性别歧视、性别暴力、女性形象、刻板印象、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在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女性主义批判的兴起,旨在揭露和挑战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现象,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递和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渠道,其报道内容和角度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性别平等和女性地位的认知和态度。
针对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角色定位,女性主义批判表明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固有定位,呼吁媒体关注女性的多样性和个体性。
在性别歧视方面,新闻报道往往存在对女性的偏见和片面报道,忽视或歪曲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贡献。
性别暴力问题更是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存和发展,而新闻报道中对性别暴力的报道往往缺乏关注和深度,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揭露。
新闻报道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女性言论的刻板印象也是女性主义批判的重点对象。
对于女性主义批判的重要性,可以从改变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态度,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望未来,女性主义批判将继续推动媒体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促进社会对女性权利和地位的理解和尊重。
2. 正文2.1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角色定位批判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角色定位批判是女性主义批判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女性角色往往被定位为家庭主妇、美女、性对象等传统角色,忽略了她们的思想、能力和成就。
新闻传播中的性别意识与话语权探究
新闻传播中的性别意识与话语权探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意识觉醒,性别平等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新闻传播中的性别意识和话语权的探究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媒体报道的性别偏见、女性在新闻产业的地位以及新闻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等方面,探讨新闻传播中的性别意识与话语权。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媒体报道中的性别偏见。
新闻报道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诠释,但往往存在着性别偏见的问题。
在传统观念中,男性往往被认为更具权威和公信力,而女性则容易被贴上“情感化”、“家庭化”的标签。
这种偏见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女性政治家的行为常被关注于服装、外貌等细节,而非实质性的政治观点。
这不仅限制了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空间,也影响了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话语权。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女性在新闻产业的地位。
尽管当前女性在新闻从业人员中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加,但依然存在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许多女性记者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性别歧视和职业发展的挑战。
狭义上的“玻璃天花板”阻碍着女性的晋升,而广义上的性别认知束缚着女性在新闻生产中的话语权。
女性的经验和观点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播,以便真正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
此外,我们也需要关注新闻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工具,往往包含着非常微妙的性别暗示。
在叙述和表达方式上,经常会出现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形象化的描写。
例如,在报道女性领导者时,常常以“温柔”、“柔情”等词语来形容,而对于男性领导者则强调“坚定”、“果断”等性格特点。
这种用词方式本身就存在性别歧视的隐患,容易让读者对于性别角色有偏见和刻板印象。
为了改善新闻传播中的性别意识和话语权,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媒体机构应该加强自身对于性别平等的认知,审视自身在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关规范和制度,以提升性别敏感性和意识。
其次,媒体从业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意识,以便更好地传递公正、客观的信息,并重视女性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闻媒体,涉及到性别、权力、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也逐渐受到了重视,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
历史现状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那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思想解放的浪潮,人们开始深入地思考性别问题,并开始关注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议题。
在这个背景下,女性主义研究逐渐被引入到新闻传播学中,学者们开始探讨新闻传播对性别议题的影响,以及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形象。
在这一时期,女性主义研究主要集中在性别议题的探讨上,学者们关注性别在新闻媒体中的呈现形式、性别歧视现象等问题。
他们通过对新闻报道、媒体表达形式等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新闻传播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歧视现象。
这些研究为人们揭示了媒体在性别议题上的不公平处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女性主义研究也在新闻传播学中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推广。
在21世纪初,一大批女性主义研究的学者开始涌现,他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女性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
随着新闻传播学理论和方法论的不断深化,女性主义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
发展趋势在当代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就要求新闻传播学对性别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揭示新闻传播对性别平等的影响,推动媒体进行性别意识的反思和改变。
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新闻传播对性别议题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传播学界逐渐兴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女性在媒体和传播领域的地位和权益受到广泛关注,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地位逐渐得到肯定和认可。
通过对女性在媒体中的表现、女性受众的需求以及女性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女性在媒体和传播领域的处境和困境,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对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深入发展,为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不断努力。
【字数:234】1.2 研究意义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女性主义研究可以帮助揭示和解决传媒行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推动媒体从业者和决策者更加关注和尊重女性的权益。
女性主义研究有助于丰富传播学理论体系,为学界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促进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对女性主义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媒体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媒体传播的作用和效果。
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的发展和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性别平等、推动学科发展以及提升媒体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具有深远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女性主义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定位和影响,探讨在女性主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女性主义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通过对女性主义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对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中的女性主义研究做出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为推动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也逐渐兴起。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发展两个方面对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史现状中国女性主义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学术界引起关注。
那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女性问题也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女性主义研究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一些媒体学者开始关注媒体对性别话语的传播和影响。
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逐渐深入,学者们开始从传统观念和媒体表现两个方面对女性地位和形象进行分析与批判。
一些学者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关注媒体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表现,认为传媒是社会男权主义的传播者,女性在媒体中的形象往往是被男性主导的,这种形象不仅令女性陷入被动的地位,还存在很大的歧视性和刻板印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媒体的兴起,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女性开始有了更大的表达空间和权利,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呈现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互联网和社会媒体对女性话语的传播和影响,发现网络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影响比传统媒体更加深远和复杂,这使得女性主义研究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中有了更加广阔的研究空间。
二、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女性主义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媒体对女性形象的批判,而是更加关注女性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话语权和表达权。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会性别观念的变化,学者们开始更加关注女性话语和权利,呼吁媒体应该给予女性更多的表达空间和权利,使得女性的声音更多地被传播和听到。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将重点分析女性主义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作用、中国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演变、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
结论部分将强调中国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脉络,为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权益的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新闻传播学、女性主义、研究、历史现状、发展、作用、演变、现状、发展趋势、影响、重要性、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新闻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领域中,女性主义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女性主义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作用也日渐凸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性别观念逐渐被打破,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女性主义研究的兴起,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性别观念和女性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地位提供了新的视角。
随着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这一角度探讨和分析新闻传播中的性别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深入了解女性主义在中国大众传媒领域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分析女性主义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演变,可以更加细致地揭示中国女性主义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探讨中国女性主义研究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探讨女性主义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定位中国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是新闻传播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注女性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地位和权益的保护,并探讨女性在新闻报道中的形象与话语权。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两个方面对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进行探讨。
一、历史现状近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逐渐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就开始关注女性在媒体中的形象问题,并出现一些有关性别、媒体和审美等主题的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领域也逐渐扩大,研究方法也更加多元化。
例如,有学者通过研究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分析并揭示了媒体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在新闻报道领域中,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媒体对女性权益诉求的报导情况,以及对妇女议题的忽视和偏见。
然而,在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着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例如一些媒体经常强调女性的外貌、身材等方面,减轻或忽略其知识和能力。
而一些女性问题则被视为次要问题,缺乏相关报道。
因此,需要更多的女性主义研究,以促进性别话语的平衡和公正。
二、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也需要做出新的尝试和探索。
首先,应注重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除了传统的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还应探讨其他科学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
其次,需要更加注重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不仅可以验证女性主义研究中的观点,更可以揭示媒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第三,要提高女性主义研究的理论水平。
虽然在媒体中的性别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女性主义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发展并不充分。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性别话语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加深对性别关系的认识。
总之,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对于促进媒体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和推进社会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者关注并加入到女性主义研究中来,共同推进媒体的性别话语公正化。
《2024年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范文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其内容和形式对公众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批评,旨在探讨媒介内容中性别角色的呈现、性别歧视的存在以及其对女性形象和权益的影响。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媒介进行深入批评,以期促进媒介内容的公平、公正和多元化。
二、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在许多媒介内容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局限在传统的家庭角色或性对象中。
例如,在电视广告中,女性常常被描绘为家庭主妇或性感对象,缺乏独立自主的形象。
这种呈现方式不仅限制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也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
此外,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也缺乏深度和复杂性,往往成为男性角色的附属品。
这些媒介内容无疑对女性的自我认知和期待产生负面影响。
三、性别歧视在媒介中的表现除了对女性形象的呈现外,性别歧视在媒介中还表现为对女性话题的忽视和偏见。
在一些新闻报道和纪录片中,关于女性议题的内容往往被边缘化或淡化处理。
此外,一些媒体在报道社会事件时,往往从男性的角度出发,忽视女性的声音和需求。
这种性别歧视不仅剥夺了女性在媒介中的平等地位,也限制了公众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四、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批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批评旨在揭示媒介内容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并呼吁媒体从业者和社会大众共同关注和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媒体应更加关注女性话题,充分展现女性的多元角色和价值。
其次,媒体应摒弃性别刻板印象,为女性塑造更加独立、自主的形象。
此外,媒体还应关注女性的声音和需求,让女性在媒介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五、推动媒介公平、公正和多元化为了实现媒介内容的公平、公正和多元化,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媒体从业者应提高性别意识,自觉抵制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
其次,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和审查,确保其内容符合公平、公正和多元化的原则。
此外,公众也应提高对媒介内容的关注度,积极参与到媒介批评的活动中来。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的新闻传播学领域也逐渐备受重视。
女性主义研究关注的是新闻传播中的性别问题以及女性在媒体中的地位和形象,通过对女性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批判,以求改善女性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地位和权利。
本文试图对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历史现状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当时,中国的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新闻传播业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女性主义学者开始关注新闻传播中的性别问题,并试图通过学术研究和社会行动来关注和改善女性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开始关注媒体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问题。
他们通过对新闻报道、广告和娱乐节目等媒体内容的分析,揭示了女性在媒体中被边缘化和歧视的现实。
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对女性在新闻传播中地位和形象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的女性主义研究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学者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女性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地位、形象和权利等问题,为中国的女性主义研究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二、现状分析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由于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存在,媒体中仍然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的问题。
女性在新闻报道中往往被边缘化和歧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形象。
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的学术界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
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女性主义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体内容分析和女性形象研究等方面,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导致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的新闻传播学领域依然缺乏一定的话语权。
在学术期刊的编审和学术会议的组织中,女性主义研究往往被忽视或者边缘化,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和推广。
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初探
观赏者 ” 的位 置 上 . 性 的 魅 力 仿 佛 只 女
有在 满 足 男 性 欲 望 的 情 况 下 才 有 自 己 的价 值 。
合 新 时 代 女 性 不 断 变 化 的审 美 需 求 , 打 造出 与先前 “ 雄 式 ” 英 男性 截 然 不 同 的
花样 美 男 。而在 单 纯 面 向 男性 受众 的媒 体 中 , 少 出 现 阴柔 气 质 的 男 性 。 反 绝 相 它们 张 扬 的 是 男性 阳 刚魅 力 的 一面 。所
新 闻传播领域 中的 女性主 义初探 ■娄 婧 【 摘要 随着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入 ,
女性主 义研究 已深入到 诸 多社会 科 学 领 域。本文试用文本分析 的方法, 大 对
类 型 : 统 古 朴 型 女 性 ( 家 能 手 ) 浪 传 持 、 漫 型 女性 ( 男 人 呵 护 的 美 女 )现 代 型 受 、 女性 ( 事业 有 成 的单 身 白领 ) 。② 归 , 们 已不 满 足 几 千年 作 为 男性 的附 她 庸 品 , 要 由 外 到 内地 改 变 自己 . 取 而 争 与 男 性 同样 的地 位 。几 乎 与 中性 美 女 同 时 出 现 在 大 众 视 野 中 的 . 有 一 批 已以 还 日 、 明 星 为 主的 “ 样 美 男 ” 韩 花 。长 发 、 项
二 、 介 中 的女 性传 播 者 媒 媒 介 中 的 两 性 形 象 可 以 说 是 整 个 社 会 两 性 关 系 的 一 个 缩 影 , 性 在 传 媒 女
领 域仍 属 于 “ 势群 体 ” 联 合 国在 对 7 弱 。 0 个 国 家 的调 查 显 示 。/ 23国 家 的 传 播 学
链 、 丝 花 边 、 身 裤 不 再 是 女 性 的 专 蕾 紧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出现,为探讨媒体中的性别意识、女性形象塑造、女性话语权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通过对传媒中性别关系的分析和批判,女性主义研究有助于揭示媒体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偏见,促进媒体的性别平等意识,推动性别议题在公共领域的讨论和认知。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崛起,反映了学术界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精神的不断深化。
在大众传媒时代,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日益展现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深入探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对于推动性别平等、拓展传媒学研究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女性主义研究有助于揭示媒体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和表现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媒体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歧视现象。
通过研究媒体对女性的塑造,可以促进社会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推动性别意识的提升。
女性主义研究有助于揭示媒体内容对受众的影响,尤其是对女性受众的影响。
通过分析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和传播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媒体内容对女性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塑造作用,引发人们对媒体内容的批判性思考,提高受众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意识。
女性主义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学术界对性别议题的关注和研究,丰富了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论。
通过开展女性主义研究,可以推动学术界对性别议题的深入探讨,促进学科的多元发展和跨学科研究,为构建一个性别平等和包容的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1.3 研究目的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兴起,并在近年来逐渐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研究女性主义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是为了深入探讨新闻传播中的性别议题,揭示女性在媒体中的地位以及受到的性别歧视,从而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公平。
通过对女性主义研究的起步、发展、现状、挑战和展望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女性主义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提升女性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丰义
义运动 的第一个 高潮 。到 2 世 纪 6 O 0年代 , 女性主 义运 动再度 形成第二 次高潮 。第二次女 性 主义高潮 源于 美 同,} j 以很快 的速度传播 到北美和欧洲其他 国家。这 次
主 义的观点与方法 在新 闻传播学研 究领域 的 引入也 成 为不可避免 的趋势 。“ 性别 与传 播”话 题进入研究者 视 野最 早是在 17 9 7年 , 同《 闻与 大众传播 季刊》 美 新 在该 刊 当年年度索引 中开始 有了“ 少数群体 ” 这一分类 , 性 女 与黑人 、 裔等都 归入该类 别 。17 亚 9 8年 , 国传 播学 女 美 学者塔 奇曼与他人 主编 } 版 了《 f I 炉床与家庭 : 介 中的 媒 女性形象 》 论文集 , 标志 着女性 主义媒介研 究正 式成 为 传播学研究 的一个分 支。 我 圈女性主 义媒介研 究出现于 2 0世纪 8 0年代 , 并
化 为“ 主动地 ”暴 露女性 情欲 ”在 各种类 型的车展 中 , “ ;
女性主 义社会学 等等。
二 、 闻传 播 领 域 的 女 性 主 义 新
2 0世纪六 、 十年代 , 七 女性 主义作为一种 理论视 野 和批评方法 已经 日趋成 熟 , 逐步进入到 了与多学科 相互 融合的多元化发展 时代 。随着 新闻传播学 的发展 , 女性
在 人类文 明的历史进 程 中 ,性别 压迫是 不争 的事 实, 在强大 的男权话语 的支配下 , 广大女性处 于被歧视 , 被K l 的地位 , il 但从 未停止过 争取解 放 , 争取 平等权 利 的斗争 , 是女性 主义的思想在抗争 中应运而生 。 于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有一批女性学者开始关注妇女权利和性别平等的问题,并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在那个时期,女性主义研究被视为是新颖的、前沿的研究领域,并得到了学术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然而,在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陷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
这主要是由于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政治经济的转型,女性主义研究的资源得到了削减,并受到了来自社会保守势力的压力。
其次,女性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关注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女性主义研究主要着眼于对性别歧视的揭露和反抗,以及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在当今的多元社会中,性别问题已不再是唯一的关注点,女性主义研究不再局限于女性问题,而转向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向,包括性倾向、跨性别、种族歧视等问题。
尽管女性主义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限制,但是随着中国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化,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推进。
近年来,一批新兴的女性主义研究者开始脱颖而出,他们在女性媒体、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平台上开展了多样化的研究工作,不断探索和丰富女性主义研究内容,推动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发展和深化。
总的来说,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化,它正在逐渐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今后,关注性别、种族、性倾向等方面的女性主义研究将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有望为推动中国的性别平等和社会多元化发挥重要作用。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新闻报道分析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新闻报道分析新闻报道是传递信息、传播事实、呈现真实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报道过程中,不同的视角会给新闻内容赋予不同的意义和解读。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针对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探讨其中体现的性别偏见、刻板印象以及对女性权益的影响。
一、性别偏见的存在新闻报道中常出现的性别偏见是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关注焦点之一。
在许多报道中,女性常常被强调其外貌、家庭角色和感情。
例如,在政治新闻中,女性候选人的外貌或着装常成为焦点,而男性候选人更多地受关注其政策主张和才智。
这种性别偏见对女性的公平参与和表现评价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刻板印象与性别角色定型新闻报道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和角色定型往往深植于读者心中,并对社会产生持久影响。
例如,在体育新闻中,女性运动员的表现常被强调其外貌或性感程度,而忽视了她们的专业素养和成绩。
这种表现导致了女性运动员的社会认可度和薪酬待遇不及男性运动员。
三、对女性权益的影响新闻报道中的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不仅影响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也对女性权益的争取和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女性权益的报道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呼吁。
例如,在性别暴力事件中,新闻报道常常强调受害者的行为,而忽略了加害者的责任和社会对女性的保护义务。
这种报道方式使得整个社会对于性别暴力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加剧了受害者的困境。
四、改进报道的途径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改进新闻报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首先,媒体应该重视女性议题的报道和关注,平衡报道中的性别比重。
其次,报道中的评价和评论应基于事实和能力,而非性别。
此外,媒体机构可以加强对记者的性别平等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与敏感性。
最后,加强对女性权益的维护和保护的报道,促进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同和行动。
总结女性主义视角下对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揭示了其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刻板印象与对女性权益的影响。
通过改进报道的方式,我们可以推动社会对性别平等的关注与行动,实现媒体的公正和平衡。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在新闻报道中更好地反映和呈现女性的权益与价值。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女性地位的提升,人们开始关注媒体中对女性的呈现和对性别议题的关注。
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中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新闻传播中的性别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对于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推动社会性别平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起步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当时,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界开始兴起对于性别议题的关注,开始有学者开始关注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影响。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改革开放的早期阶段,对于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讨论逐渐升温,也促进了女性主义研究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萌芽。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女性主义研究逐渐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站稳脚跟。
学者们开始探讨女性在媒体报道中的形象塑造、话语权控制等议题,以及媒体对于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的传播方式。
更多的女性学者也加入到新闻传播学领域,为女性主义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视角。
通过对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起步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学术界的逐步认可和重视,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有更深远的影响力。
2.2 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历程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开始兴起女性解放运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女性主义的声音逐渐在学术领域中崭露头角。
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女性主义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期,女性主义理论逐渐被引入到新闻传播学的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主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就,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女性主义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
摘要:
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
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关键词:女性主义、新闻传播、女性形象、话语权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性别压迫是不争的事实,在强大的男权话语的支配下,广大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剥削的地位,但从未停止过争取解放,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于是女性主义的思想在抗争中应运而生。
一、女性主义的兴起
女性主义,又被译为“女子主义”、“女权主义”,是对英文“feminism”的意译。
西方的女性主义开始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经历过两次高潮。
早在十八世纪,女权思想就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孕育并发展起来。
1792年,英国记者和翻译家玛丽.沃尔夫斯通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女性主义理论著作《为女权辩护》,这本著作更加促使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妇女追求两性平等,争取政治权利,呼吁与男性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并使得这种思想很快传遍西方世界,从而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
这场妇女运动持续到20世纪初形成高潮,即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到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再度形成第二次高潮。
第二次女性主义高潮源于美国,并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到北美和欧洲其他国家。
这次女性主义运动除了反对传统的男女不平等,反对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性别压迫以外,还开始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
于是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出现了各色各样的女性主义流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视野和批评方法已经日趋成熟,逐步进入到了与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时代。
随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女性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引入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性别与传播”话题进入研究者视野最早是在1977年,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在该刊当年年度索引中开始有了“少数群体”这一分类,女性与黑人、亚裔等都
归入该类别。
1978年,美国传播学女学者塔奇曼与他人主编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集,标志着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正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派,如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历史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等等。
二、新闻传播领域的女性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视野和批评方法已经日趋成熟,逐步进入到了与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时代。
随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女性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引入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性别与传播”话题进入研究者视野最早是在1977年,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在该刊当年年度索引中开始有了“少数群体”这一分类,女性与黑人、亚裔等都归入该类别。
1978年,美国传播学女学者塔奇曼与他人主编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集,标志着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正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我国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引起业界的重视。
对于中国而言,女性主义是“欧美风雨”下的泊来品。
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女性主义被介绍到我国之后,一直作为一种边缘的,非主流的思想而存在,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得以提高,妇女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得到一定的保护,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思想并未深入人心。
受中国长期传统封建思想和如今商业化潮流的影响,在大众传播领域,妇女形象成为男性欲望化了的对象,带有明显的性歧视色彩。
在妇女形象外观嬗变的背后,居于主流地位的男权话语起着明显的支配作用。
三、中国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现状
女性,无论是在社会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非常的贡献,女性是半边天,是不可缺失的。
但在经济高速发展,商业潮流涌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大众传播领域中的女性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在大众传播领域,我们几乎时时刻刻都能够关注到女性的身影。
在形形色色
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中,在各种类型的商品广告中,在数不胜数的电视剧、女性杂志中,女性明星、女性受害者、女性害人者充斥着电视的荧屏,报纸的版面、杂志周刊的重要位置。
在各种广告和商业信息中, 女性往往都被描绘成消费者, 形象多为家庭主妇, 即使出现在工作场所也多为秘书或服务人员,几乎全是配角;在日益泛滥的娱乐新闻中,女明星的长相身体越来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被频繁评论,而这些女明星们似乎也越来越喜欢暴露自己的身体,喜欢穿低胸的礼服,喜欢被人争议罩杯是多大,是否隆过胸,她们不仅不反对男性的窥视,而且主动地展示。
有人指出,女性的身体还是被动地成为男性欲望的课题,变化的不过是把“被动”地“显现女性隐秘”,转化为“主动地”“暴露女性情欲”;在各种类型的车展中,也少不了女性的身影,年轻漂亮、裸露青春、出尽风头的车模,却犹如物品一般被人欣赏;而存在于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则多是以女受害者和女害人者的形象出现的,往往还会加上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以吸引受众,如《15岁少女情人节会网友遭轮奸》、《南充少女发帖揭发禽兽父亲强暴自己》等等。
综上所述,媒介中的女性几乎是处在被观赏的位置上的,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存在歧视、偏见,是被诋毁的。
媒介中的女性话语权
根据调查显示,媒体中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男性,处于媒介机构中上管理层的也是男性居多。
在中国,广电行业、报业以及通讯社中的男女性别比例大约为7:3,而传媒的领导层中女性的比例更加微乎其微。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媒体工作岗位,但这些女性大多从事的是主持、后期制作等工作,于是男性对媒介工业的控制是毋容置疑的。
福柯曾说“话语即是权力,权力通过话语而在文化机制中起作用”。
正是由于男性对媒介工业的长期控制,使得大众文化和大众传播中男性视点流行,使得女性长期处于“失语”的困境。
在大众传播的领域中,无处不存在温柔、漂亮、艳丽的女性,而这些都是根据男性的视点呈现出来的,女性则逐渐沦为男权的附属品、观赏品。
媒介中的女性定位
新中国刚成立时,就将“男女平等”写进了宪法,倡导女性解放,肯定女性
地位,保护女性权利。
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在大众传媒领域,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
女性形象的诋毁,女性话语权的缺失都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更为严重的是,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大众传播领域,女性逐渐被“物化”。
正如中国学者卜卫的研究表明,女性美被传统地界定为男性眼光中的性感尤物,女性被切割成“零件”,活在男性文化所主宰的审美活动中;而作为审美的主体,男性对女性容貌、身材的期待实质上形成了对女性的一种控制。
约翰·伯格在《看的方法》一书中针对广告中的女性提出了“被看的女人”这一观点:“男人看女人。
女人看着她们自己被看。
”这不仅决定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决定了女人和她们自己的关系。
因此,“被看”是女人的命运,“看”的动作归于男人。
显然,大众传媒中被异化的女性形象是为迎合男性口味和欣赏习惯及心理需求而设计的,而女性被客体化了。
中国大众媒介所作的种种,无疑是对“女性客体化”的推波助澜。
中央电视台研究室的负责人孙秋萍也曾指出,目前媒介对妇女的报道存在着边缘化、报摊化和泡沫化的现象。
总而言之,中国的大众传媒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仍是维护既有性别统治秩序、掩盖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系、麻痹和弱化女性的性别文化批判力,以使现存男性中心的文化和社会统治更为坚固和合理的角色。
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女性无疑仍是被摆在弱势的地位,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
只有摆脱了男性的影响,争取女性在媒介中的话语权,才能够使女性正确的认识自我,充分的表达自我;只有使媒体具有女性意识,塑造正面积极的女性形象,才能够使女性建构自身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被看的“他者”地位。
要改变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系,关键是要建立和谐两性的媒介世界。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女性在传媒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中如何争取自己的话语地位和平等地位仍然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