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15级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2006-2008级浙江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2006-2008级浙江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91566027d3240c8447efef.png)
2006-2008级浙江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仅供参考,应以正式印刷版为准;方案在实施时可能会有调整,请在网上关注更新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识、大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五大模块课程,主要掌握现代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接受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重点掌握几类基本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3、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基本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5、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神经与行为科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教学特色课程全英文教育课程:医学生理学全科医学双语教学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外科学总论原版外文教材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研究型课程:生理科学实验自学型课程:医学综合课程Ⅰ讨论型课程:人体形态学实验计划学制5+2年最低毕业学分275(本科220)+5.5+4+2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医学硕士学位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5学分修读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神经与行为科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统计学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8121490 病原生物学(甲) 4 春夏18121500 医学免疫学(甲) 2.5 秋神经与行为科学 2 冬18121200 基础医学导论 4 秋冬18121050 基础医学各论1 4 春夏18121060 基础医学各论2 4 秋冬18121210 基础医学各论3 4 春夏18121230 基础医学各论4 4 秋冬18120700 医学统计学 2 秋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一.本科阶段课程220+4+5.5学分1.通识课程48+5.5学分(1)思政类5门11.5+2学分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秋冬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春夏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秋冬、春夏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秋冬、春夏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2)军体类 5.5+ 3.5学分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1ef63240b4e767f5acfced0.png)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从事生物生产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设计、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培养要求培养学生能够将工程原理与设计应用于生物系统中,解决与生物生产和加工相关的工程问题,改善生物生产手段和生物生长环境,控制生物生长过程和生物物料的加工过程,设计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物系统。
学生主要学习工程技术、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在生物生产、加工工程领域内从事教学、设计、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工程技术、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设计与生物生产相关的环境、装备和工程设施及生物加工过程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善于与生物学家进行交流;4.了解国内外生物系统工程领域的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5.具备在生物生产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教学、设计、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生物系统传输过程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生物系统模拟生物物料学自动控制理论生物系统工程原理生物系统设计技术生物生产系统机器人 3S技术与精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特色课程原版教材的课程:生物生产系统机器人生物系统工程原理双语教学的课程:生物生产系统机器人生物系统工程原理生物环境工程研究型课程: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3S技术与精细农业计划学制四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短学期选修课程一览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掌握现代物理、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技术知识,能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知识,接受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食品保藏加工以及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06e8e62f60ddccdb38a018.png)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毕业生适宜到中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适合到企事业的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也可以继续更高学位的学习。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品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品质和获取各方面知识的能力。
3、系统掌握生物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了解国际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参阅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外文文献。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和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6、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7、具有健全的心理和生理素质,能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真理,经得起成功和失败的考验,与社会和他人有较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有一定的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及良好的表达能力。
8、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二、主干学科生物学三、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安全教育、读书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素质拓展、专业实践(含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入学毕业教育、专业实习(第二学期开展1周植物学和1周动物学野外实习,计1学分)、毕业实习(含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自主创新学习。
五、修业年限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六、授予学位授予理学学士七、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 183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介绍
![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2cc97e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9.png)
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介绍生物科学专业介绍一、生物科学专业概述: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生物学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生物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从就业方向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也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就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另外,生物科学专业的科技含量要求较高,因此对于这个学科的学生来说,选择继续深造对于以后从事专业的科学研究也是有必要的。
社会上有一种误解“生物科学专业不好就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生物科学近几年的全国就业率在85%-90%,属于较高水平,当然,学校之间也存在差异。
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在内的985高校的生物科学的就业情况是很好的,大部分选择了在国内外读研。
一些之前盲目开设生物学专业的高校,师资、科研等跟不上,其毕业生就业肯定会遇到更多困难。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时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过硬才是最重要的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也是增强竞争优势的方法。
生物科学技术一直是政府所支持的重点产业领域,包括克隆在内的尖端研究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所进行的,所以相关生物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一直以来都是趋向于良好发展。
浙大西湖大学培养方案 生物
![浙大西湖大学培养方案 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10d06c1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b.png)
浙大西湖大学培养方案生物生物是研究生命存在形式、生命运动规律、生物过程机制的一个理科专业。
生物科学是现代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基础科学之一,包括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仿生学五大分支,分别在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分子等层面上,诠释起源、进化、发育、衰老、代谢、遗传、免疫、疾病等生物过程的运动机制。
就生命运动的研究模式而言,生物科学可分为纯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三大领域。
培养方案:侧重培养从化学角度探索生命存在形式及过程机制的研究素质,同时注重生命科学各分支(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酶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的平衡。
生物致力于培养适应新世纪生命科学探索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掌握先进的实验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能胜任生物过程分子机制研究工作的理论人才与生物科学教育人才。
未来可在生物医药、轻工、化工、食品、环保等相关企业从事生产或者销售等工作;也可在商检局、海关、食品、药品检验所等从事检测与诊断等工作;通过进一步深造,可在高校、高等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从事科研与开发工作。
生物的前身是1958年由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其它生物科学类研究所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创办、1972年调入我校的“生物物理化学”专业,1976年以“工业生化”专业招生,1977年更名为“生物化学”专业。
1998年执行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时将“生物化学”专业改设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设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学博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三个理学硕士点。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4f935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71.png)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审美情趣,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受到严格科学思维训练,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国家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农畜产品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各类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和食品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从事监督执法、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及相关方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生物技术研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3.掌握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4.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以及开展创新实验的初步能力;5.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外研究前沿和最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8.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生物学、医学、农学。
四、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仪器分析。
五、实践环节(一)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工程训练、仿真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浙大培养方案
![浙大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0f21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0.png)
浙大培养方案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是我国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培养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设置浙大拥有全日制本科专业102个,涵盖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2. 基础教育浙大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培养,开设了大量的基础必修课程,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业教育浙大强调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在选修课方面,学生可以选择专门的专业课程,深入学习相关方向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科研、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全人教育浙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设置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一系列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学科背景和思维广度。
此外,学校还提供了各种校园活动、社团组织、体育运动等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5. 国际交流浙大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学校与多个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申请参加交换生项目、暑期学校、国际会议等,增加国际视野和体验不同的学术环境。
总的来说,浙江大学的培养方案力求全面、个性化和国际化。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提供了多种途径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773422e2bd960590c677af.png)
g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5 2.0-1.0 一 秋冬 2.5 2.0-1.0 一 春夏 2.5 2.0-1.0 二 秋冬,春夏 4.0 3.0-2.0 三 秋冬,春夏 +1.0 0.0-2.0 一 +1.0 0.0-2.0 二、三、四
U (2)军体类
5.5+3 学分
ian ers 大类培养面向
g i 学生在入学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归属专业所在学院(系)管理。理学类(生
t 命、环境与地学)共有 10 个专业教育培养通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不同专业领域的成才发展需求。
U y 理学类(生命、环境与地学)培养主要面向的专业是:
n 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0 2.0-0.0 一 秋冬 2.0 2.0-0.0 一 秋冬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类课程)
(5)通识选修课程
13 学分
Z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组课程、科学技术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
he 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其中,人文社科组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
Zh 4.0 4.0-0.0 一 春夏 e1.5 0.0-3.0 一 春夏 j4.0 4.0-0.0 一 春夏 i1.5 1.0-1.0 一 夏 an 4.0 4.0-0.0 二 秋冬 g 1.5 0.0-3.0 二 秋冬
2.5 2.0-1.0 二 春夏
University University (2014 年6 月26 日修订)
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Z 课程号
课程名称
he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45fd4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8.png)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适应生物技术领域发展需求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生物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生物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生物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2. 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工程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3. 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设计、操作和管理生物工程领域的实验室和生产线;4. 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和信息技术水平,能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5.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合作环境中开展研究和项目实施。
二、培养内容1.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2. 生物学基础课程: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3. 工程学基础课程:包括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化学工程原理、生物反应工程等;4. 生物工程核心课程:包括生物工程导论、生物工程实验技术、生物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传感与仪器等;5.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生物能源工程、生物计算和模拟等。
三、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科研实践:通过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5. 学科竞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培养要求1. 学分要求:学生需修满规定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2. 实践要求:学生需完成一定量的实验、实习和实训活动,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3. 科研要求: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撰写科技论文;4. 学业要求:学生需完成毕业论文,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5. 综合素质要求:学生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4e8ed30f242336c1fb95e06.png)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含基地班)人才培养方案(级与二年实行大类培养,不分专业,进入三年级后依据兴趣与前两年学习情况编入不同专业学习。
生物科学既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又是当今蓬勃发展的热门学科。
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生物科学正从分子、细胞、个体和群体等不同层次上综合运用现代技术系统地研究生命的奥秘。
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正成为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广的学科之一,其研究成果为人类的健康与发展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与变革带来了深远影响。
生物科学的发展将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专业是整合动物学专业(1946年)、植物学专业(1946年)、植物生理学专业(1980年)、细胞生物学专业(1980年)、生物化学专业(1980年)等本科专业而建成的综合性理科专业。
兰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是国家“国家生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之一(199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千人计划”1人,“外专千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兰州大学“萃英”特聘教授10人,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共2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8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
历经多年的建设,目前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在“211”、“985”工程建设资金的支持下,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习基地等教学实验实习平台,利用学院雄厚的师资队伍,已经培养出一批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国家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该专业分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班(基地班)和生物科学班。
同时,该专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即兰州大学“萃英学院”(萃英生物班)学习,在学期间或毕业后将被选送国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深造。
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生物医学专业四年课程设计
![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生物医学专业四年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40981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2.png)
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生物医学专业四年课程设计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生物医学专业四年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具备扎
实的生物医学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该专业着眼于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医学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
下面将介绍该专业四年的课程设计。
一、一年级课程设计
该年级主要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建立生物医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体系。
主要包括生物学基础课程、化学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基础课程、细胞生物学等。
此外,还将学习医学信息学、医学统计学等相关课程,为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二年级课程设计
该年级将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医学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病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药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
同时,该年级还将开设医学英语、科学论文写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和科学写作能力。
三、三年级课程设计
该年级将进一步开展专业实践课程。
主要包括实验技术课程、临床实践课程、医学影像诊断课程等。
此外,该年级还将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学课程,培养学生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技术能力。
四、四年级课程设计
该年级将重点开展综合实践课程。
主要包括科研实践课程、产业实践课程等。
通过这些实践课程,学生将全面掌握生物医学专业的核
心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医疗产业和生物医药企业等领域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以上是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生物医学专业四年课程设计的概要介绍。
该专业课程设置全面、专业性强、实践性突出,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平台,为培养高素质的生物医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2016浙大生命科学学院主修专业确认细则
![2016浙大生命科学学院主修专业确认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8f2798db0c22590102029d3a.png)
2015级生命科学学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细则2015级生命科学学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由本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小组负责进行。
按照浙大发本【2010】128 号《浙江大学本科学生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实施办法》执行。
一、生命科学学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小组组长:分管教育教学副院长成员:分管本科生思想工作副书记、各系主任、教育教学科成员相关、团委书记等二、各专业接收要求1. 类内学生:当申请人数低于第一轮容量时,申请学生都作为预接受学生;申请人数超过第一轮容量时,各专业可预接受的人数控制在第一轮容量以内。
超过第一轮容量时,按以下条件筛选:A.学分每学期不低于25分;B.所有课程平均绩点不低于3.5;C.英语成绩不低于80分;D.前置课程修读要求:微积分Ⅰ、微积分Ⅱ。
2. 跨类学生:择优接受第二轮容量以内学生。
筛选条件如下:A.学分每学期不低于25分;B.英语成绩不低于80分;C.前置课程修读要求:微积分Ⅰ、微积分Ⅱ。
成绩特别优异,可以不论前置课程。
以上类内、类外学生确认主修专业如超专业容量,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面试。
面试成绩占40%。
成绩要素按照如下排序:累计平均学分绩点、总学分、累计高等级评价课程门数。
综合绩点=累计平均绩点×60%+面试成绩×40%三、主修专业确认容量安排:生物科学专业:第一轮容量24+10三位一体第二轮容量 3 名生物技术专业:第一轮容量12+8三位一体第二轮容量 2 名生态学专业:第一轮容量18名第二轮容量 2 名竺可桢学院学生,不占专业容量。
四、主修专业确认工作的程序1. 学生本人在学校规定时间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中递交申请,并提交浙江大学本科生主修专业确认申请自荐表(附件) ;2. 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小组审核;3. 组织对每位申请学生的面谈或面试环节;4.申请人数超过容量的专业进行筛选,必要时进行面试;5. 确认结果予以公示;6. 上报学校。
本细则由本院教育教学科负责解释。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6f3c01b7360b4c2e3f64bc.png)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知学院)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好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食品、环保、农业、生物制药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产业经营及其它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各方面的能力的总体要求: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接受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3、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2、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1、具备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3、较好的掌握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达到国家教育部基本要求。
7、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等五大板块。
浙江大学 竺可桢学院大类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 竺可桢学院大类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6eab2fa5e9856a5612605f.png)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大类培养方案大类培养特色:以“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实施哲学思想教育、数理能力训练、等方面本科全程培养的卓越教育计划,为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精神俱佳,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奠定坚实基础。
1.特别培养。
每年从全校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单独编班,因材施教,特殊培养。
2.荣誉课程计划。
实施课程内容精、深、通的研究性教学,强化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数理、人文社科基础的培养,打好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优秀人才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荣誉项目计划。
实施国家、省、校院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开展广泛的跨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胆识,激励成长,开阔视野。
4.卓越讲座计划。
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开设人文、社科、高科技学科前沿等讲座,了解和接触传统经典与现代科技前沿,开拓学生视野。
5.实行专业导师制。
根据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专业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
6.引进竞争机制。
前期实行“滚动制”培养,根据学业等综合表现进行分流培养和择优递补。
后期实行荣誉学生认定制度,根据学生的学业、荣誉课程、荣誉项目等综合情况,认定浙江大学荣誉学生。
大类培养面向:(含本大类包括的专业及所在院、系名称)竺可桢学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宽、专、交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强化学科知识基础、多种思维方式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学生在修读相应大类课程的基础上,可在全校自主确认主修专业。
混合班:理学部:本科专业所依托的一级或二级学科1.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2.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3.统计学数学4.物理学物理学5.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学6.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7.大气科学大气科学8.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地理学9.心理学心理学10.应用心理学心理学11.化学化学12.应用化学化学工学部: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工程3.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4.工业工程工业工程5.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6.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8.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电路与系统9.自动化(电气)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10.系统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电气工程11.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力学12.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水利工程13.过程装备与控制机械工程及自动化14.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技术15.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16.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17.工程力学力学1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信息学部:1.信息工程(光电)光学工程2.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3.信息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4.自动化(信息)控制科学与工程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7.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仪器科学与技术8.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生命环境学部:1.生物科学生物学2.生物技术生物学3.生物信息学生物学4.生物系统工程农业工程5.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6.环境科学环境工程7.资源环境科学农业资源利用8.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资源利用9.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10.应用生物科学(理学学位)园艺学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生物学11.应用生物科学(农学学位)园艺学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生物学12.动物医学兽医学13.动物科学畜牧学水产学医学部:1.基础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2.预防医学(五年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临床医学临床医学4.口腔医学口腔医学5.药学药学6.药物制剂药学7.中药学中药学人文社科实验班:人文学部:1.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2.古典文献中国语言文学3.编辑出版学中国语言文学4.历史学历史学5.博物馆学博物馆学考古学6.哲学哲学7.新闻学新闻学8.广播电视新闻新闻学传播学9.广告学传播学10.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2.金融学应用经济学3.财政学应用经济学4.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经济学5.电子商务(经济)应用经济学6.法学法学7.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学8.教育学教育学9.教育技术学教育学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11.工商管理工商管理12.会计学工商管理13.财务管理工商管理14.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15.旅游管理工商管理16.农林经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17.电子商务(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18.物流管理工商管理19.行政管理公共管理20.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管理21.土地资源管理公共管理22.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公共管理23.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24.社会学社会学25.国际政治政治学公共管理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课程模块课程类别培养内容学分要求通识课程模块思政类强调思想品德、身心素质教育,强化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11.5+2军体类 5.5+3外语类9计算机类5通识教育实践1人文社科类15.5学分。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974d6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9.png)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物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前沿学科,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如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在定位方面,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
例如,一些综合性大学可以侧重于培养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为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输送力量;而一些地方院校则可以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当地生物产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一)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构建学生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石,应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课程。
数学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为学生后续学习生物统计学等课程提供数学工具;物理课程如大学物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理过程;化学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是学习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生物学课程则应涵盖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核心课程,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有全面的了解。
(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体现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的关键,应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个体和群体水平的生命过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应包括实验课程、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实验课程应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课程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毕业实习则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一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
浙大15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浙大15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aa020314791711cc7917c8.png)
江
70190041 70190071
大 70190091 学70190101
70190111
肿瘤内科实习 肿瘤外科实习 眼科实习 肛肠外科实习 整形外科实习 烧伤外科实习 风湿科实习
4.个性课程
12 学分
0.5 +2
五
0.5 +2
18197130 医学心理学
江 大
10.5 学分
18120590 卫生学 73120070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
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0 1.5-1.0 二 春 2.0 1.5-1.0 二 春 2.0 1.5-1.0 二 夏 1.5 1.5-0.0 三 春
浙
73120120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U (6)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n (7)掌握中国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iversity (8)熟悉国家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3.技能要求
浙
江 (1)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系统 、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
浙 江 大 学
18121060 基础医学各论Ⅱ
Z U 18121210 基础医学各论Ⅲ he ni 72120050 生理科学实验 j v 72120270 比较人体形态学Ⅱ i e 18188310 医学综合课程Ⅰ
浙大15级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
![浙大15级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a8cc025f0e7cd1842536cb.png)
浙江大学Z he ji a ngU ni ve r s it y浙江大学Z he ji an g Un iv er s i ty浙江大学Z he ji an gUn i2015级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和农业科学知识,掌握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行业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现代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学以及其他主要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作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调研与防治等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训练,具有针对有害生物开展调查研究、预测预报、技术开发、检验检疫和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基础,较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的能力;2.掌握生物科学和现代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农业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检疫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基础昆虫学 基础植物病理学 应用昆虫学 应用植物病理学 农药学等计划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6+4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 植物生产类说明 辅修专业:28 学分。
修读标注“*”的课程。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42+6学分见应用生物科学类(农学)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2.大类课程 23学分见应用生物科学类(农学)培养方案中的大类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e 16121901 生物农业及生物技术
r 16122170 生物农业及生物技术实验
s (2)实践教学环节
9 学分
i 课程号
课程名称
ty 16188110 认知实习
2.0 0.0-4.0 二 春夏 2.0 1.5-1.0 二 春夏 2.0 1.5-1.0 三 秋 4.0 3.0-2.0 三 秋冬 3.0 2.0-1.0 三 秋冬 2.0 0.0-4.0 三 秋冬 2.0 1.5-1.0 三 冬 2.0 2.0-0.0 三 冬 2.0 1.5-1.0 三 冬 2.0 2.0-0.0 三 春 2.5 2.0-1.0 三 春夏 4.0 2.0-2.0 三 春夏 2.0 0.0-4.0 三 春夏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0 +2
一短
16188271 科研能力训练
6.0 +12
四 秋冬
16189081 农艺实践
2.0 +4
四 秋冬
(3)毕业论文(设计)
10 学分
Z从四冬学期开始
he 课程号
课程名称
j 16189160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0.0 +15
四 春夏
浙 江
大 2015 级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现代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等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国
浙 际视野,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技能,德 江 Zh 智体美全面发展,能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和我国农业现代化,成长为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 e 质创新型卓越农科拔尖人才。 大学 jia 毕业要求 n 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应用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并通过科学素养培养、实 g 践技能强化训练与相关业务的学习,形成能在农业生物领域从事技术与设计、应用与开发、经营与管理、
i 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浙江 ver 专业主干课程
s 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 生物化学 遗传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生物物理 大学 ity 与仪器分析 生物农业与生物技术 核技术农业应用
计划学制 4 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6+4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植物生产类
Zhej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i 1.通识课程
42+6 学分
ang 见应用生物科学类(农学)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2.大类课程
23 学分
U 见应用生物科学类(农学)培养方案 中的大 类课程 。
niversity 3.专业课程
80 学分
(1)必修课程
浙61 学分
ia 4.个性课程
15 学分
ng (1)学生可根据自己意愿和兴趣修读本专业推荐的专业选修课程,也可跨大类自主选择修
读其他大类的大类课程或跨专业自主 修读其 他专业 的专业 课程 。
U (2)学生境内外交流学习的课程、学分 所转换 的课程 、学 分。 n (3)学生修读的各类综合性的分析类系 列课程 、工程 设计 类系列 课程, 以及各 类具有 专业 iversity 与学科特色的科研实践、人文成果、工程设计成果、学科成果等创新创造类系列课程。
Zh 4.0 3.0-2.0 二 秋冬 ej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i3.0 3.0-0.0 二 春夏 an 2.5 1.5-2.0 二 春夏 g 4.0 2.0-2.0 二 春夏
浙 江 大 学
16122150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Z U 16590110 免疫学及应用技术
he ni 16590020 生物信息学
浙
16195540 16195990
江
16121420 16195591
大 16120121
学16121521
5.第二课堂
环境生物学 生物科学进展 现代农业科学进展 农药学 发育生物学 园艺产品营养与功能学
+4 学分
Zhejiang
浙 江 大 学
2.0 2.0-0.0 三 秋
1.0 1.0-0.0 三 秋 1.0 1.0-0.0 三 冬
1)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号课程源自称061B0030 概率论
江 20 学分 大
171B0020 动物学及实验(乙) 061B0200 线性代数
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5 1.5-0.0 二 秋 2.0 1.5-1.0 二 秋 2.5 2.0-1.0 二 秋冬
浙
071B0051 生物化学(甲) 071B0061 生物化学实验(甲)
课程号 071B0031 16121430 16121530 16121540 16121800
浙 课程名称
江 生态学及实验(甲)
现代园艺学概论 现代农业与管理
大
农业生物安全 植物保护学概论
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4.0 3.0-2.0 二 春夏 1.0 1.0-0.0 三 秋 1.5 1.5-0.0 三 秋 2.0 2.0-0.0 三 秋 1.0 1.0-0.0 三 秋
j v 16121450 遗传学
i e 16121891 生物物理与仪器分析
a r 16122160 生物物理与仪器分析实验
n s 16120301 生物制品学
g it 16121490 核技术农业应用
U y 16121500 农产品辐射技术与工艺
n 16121510 科技论文写作与专业英语
i 16121160 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
江
071B0091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 071B0101 植物学及实验(甲)
大
2)专业必修课程
学课程号
课程名称
16121032 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16121480 应用微生物学及实验
41 学分
16121881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4.0 4.0-0.0 二 秋冬 2.0 0.0-4.0 二 秋冬 4.0 3.0-2.0 二 秋冬
Zh 3.0 2.5-1.0 三 春夏 e2.0 2.0-0.0 三 夏 jiang 2.0 2.0-0.0 三 夏
University
University
Zhejiang University
i e 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的能力; a r 2.掌握应用生物科学和现代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并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
n s 及较强的调查研究、应用开发、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g it 3.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应用生物科学
U y 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n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
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能力。专业顶层设计定位于“宽专结合、精深相融 、契合社会”,特色为“厚基础、强
Z U 实践、凸创新、彰个性、融国际”,旨在培养有志于在国内外深造的毕业生。 he ni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j v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基础,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