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研究现状与分析
宜春学院学生参加民族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 宜春 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宜春 360 ) 30 0
[ 内容提要] 采 用文献 资料法 、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宜春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的开设现状 进行调查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普及和发展宜春学院民族 传统 体育 的对策 。
[ 关键 词] 民族 体育 活动 ;宜春学 院;制约因素 [ 中图分类号] G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0 0 505 .1 0 87 2 2 1 )0 —140
设置偏少 。 1 民族传统体育得了很大的成果,民
目前宜春学院开展民族传 统体育 的教材 内容各异, 有的 甚至没有教材。由于 教材缺乏 ,造成传授 理论内容 空虚 ,从 而难 以对 民族传统体育 从实践与理 论结合上更进一 步钻研 学习,影响教学质量,也无法使学生从科学理论上选择适合
。 .
族传统体育课程 的改革也加大 了力度 , 改革 了传统 民族传统 体育课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 拓展 了其 内容,使之成为富有生 气、深受学生喜 爱的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武术作为高校 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 的重 点内容 , 其参考教材的使用情况具有 定的代表性 ,我就此专 门进行 了详细的访 问,结果显示 , 目前宜春 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参考教材单 一, 有些课程还 存在无教材现象 。 这无疑会给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普及 与发 展制造障碍。 2 .宜春学院民族传统体 育课程开设 的概况 21 高校体育教师对开设 民族 传统体育课程 的看法 与 . 建议 为了了解制约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设的因素 , 我对 宜春 学院的一线体育老师进行了访谈, 结果显示 , 师资力量缺乏、 器材 设施不足 、 经费不足、教师缺乏进修的渠道以及学生 的 兴趣 爱好不够是制 约学校 民族传 统体育课程 开设 的最主要 因素。这表 明, 体育老师需要进一步的培训以提高其在 民族 传统体育教学方面的技能和经验, 财力物 力的更多支持也将 带动高校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蓬勃发展 , 而学 生的兴趣也有 待于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开发。 22 学生对开设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的看法 与想法 .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直 接受益者 , 学生参加活动 的积极性 和兴趣是对所开设内容的最好检验 。 学生认 同民族传统体育 课程有其 自 身特 有的健 身价值 , 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设 总体上持欢迎态度, 并对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的健身价值有充 分 的认可 。 作为接受方的学生不但接 受而且认 同民族传统体 育 ,这是 民族传 统体育在 高校顺利开展 的重要基 础。 3 。制约宜春学院 民族传统体 育课程开设 的因素 31 思想观念有待 改进 . 由于长期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 的影响, 宜春学院绝大多 数体育管理者及体育教师 习惯 了竞技体育项 目的教学模式 。 这是因为竞技体育项 目 教学与 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教学相 比, 方法固然好, 而且可借鉴 的手段较多, 不需要动太 多的脑筋 , 风险小, 省事又 省力 。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接受主体的学 生,对 民族传统体育虽然有足够的兴趣 爱好和 良好 的认知 , 却无法 左右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供给, 还只能处于被动 的接 受状态。再者 ,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种类繁多 ,其规范性 有待 进一步提高, 这也阻碍 了将 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 体育 教学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指传承和弘扬我国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以保护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为目的的体育教育内容。
目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本文将从教学现状和改革路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就教学现状而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普及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师资相对匮乏,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二是教材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教育部门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材和课程设置尚未做到精心编撰和细致考虑,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存在内容过时、重复、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三是教学手段和设施不完善。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践教学多以传统的面授教学为主,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施的支持,无法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和体验感。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升:一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计划,吸引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参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和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和标准化程度。
二是优化教材和课程设置。
完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材编撰制度,加强学科专家的参与和技术研发,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三是推进教学手段和设施的改革。
加大信息技术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进行线上教学和互动交流,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化体育教学设施和器材,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和体验。
四是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将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与实际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比赛、展览等形式,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参与度,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教材和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手段和设施改革,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是推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发展的关键路径。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和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作出更大的努力。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搏击.武术科学筇翼年磊雩期【民族传统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赵向晴刘、静(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大课问体育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展望,为在大课问体育活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实践创新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 研究现状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7—0081—03自上世纪末以来,在学校教育全匾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地方和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繁重,体育活动时间严重不足。
中小学牛部分身体指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对此中央明确提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每个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有人提出了“大课间”的改革思路,就是针对本校的特点.延长课间时间,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
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l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同。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f-:在回答记者提问“今后我国学校体育将会对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时,其中就指出在加强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要大力推进“大课问体育活动”,改革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形式。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开发大课间体育活动多元化教育功能的同时,较好地融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顺应新课改的第一培养目标,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问操相比。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
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
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自国家教育部于上世纪末推广大课问体育活动以来,大课闻体育活动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加。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搏击武术科学【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崔斌斌(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文章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现状的洞察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簿弱环节,提出了新的对策研究,并从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师资培养、教学内容和教法组织形式上加以阐述,以拓宽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武术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11—0082珈2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
1.2研究方法1.2.1访谈调查法专访了分管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系的有关负责人及老师。
1.2.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表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98%。
1.2.3文献资料法在电子阅览室查阅了大量的相关参考文献。
1.2.4数理统计法将调杳所得数据通过电脑进行了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据凋查资料显示,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已有较成熟的发展,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不仪规定了一定的教学实效,而且初步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
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武术套路、初级长拳、国际竞赛套路、形意拳、杨氏太极拳、八卦掌、劈挂拳、九节鞭等,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在调查访谈中也了解到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2.1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现有的师资力量仍显薄弱通过调查表明,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中武术专业教师有7人,其中武术套路5人,武术散打2人。
目前学校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一般均有一位教师从一年级一直教到毕业,专项实践中的拳术、器械、竞赛组织与裁判等都由一个教师来教,这样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涉及面广、内容多,除武术项目外还具有各类保健养生功法、导引气功、舞龙舞狮等。
从访谈中得知,师资力最水平高低,是直接影响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据_r解担任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师虽然能熟练掌握各项武术运动的教学内容或其特色的项目,但对一些传统保健养生功法方面的理论,技术技能传授方法的掌握仍显不足,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阻碍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与思考
成 ,并 试 图开始 从 民族 体育哲 学 、民族 文化 的角度 分析 民族体 育 的历史 和现实 意义 。随着人 类社 会 的 发展 和多 民族文 化 的相 互交融 和渗 透 ,少数 民族传 统体 育的功 能 已经 向着 多元 化的方 向发展 。它 已具 备 了多重 的社会 功能 和史学 价值 ,还具 有跨 文化性 和跨 民族性 。同时 ,也 说 明我 国少 数 民族传 统体育
已 逐 步 走 上 了完 善 发 展 的 轨 道 。
分 析法就 民族 传统体 育发 展缓慢 、许 多 民间体育 活
动 近 乎 消 亡 的 现 状 作 了基 本 的 概 述 。 并 分 析 了 这 种
状 况 的主要原 因 ,提 出要通 过 开发挖 掘各 民族 的传 统 体育 活动 、研究 其发 展方 向 、完善 传统体 育学科 建设 、规范竞 赛办 法及裁 判规 则 、借 助互联 网传播 等一 系列对策 ,改 善 中华 民族传 统体 育发展 缓慢 的
翕 霉疆撕 免
E 《 懿C L R S A t W : tU U E E RC {
调 与 慈 查 考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迪力夏提 ・ 买买提
【 摘 要】 文 通过 g 2 0 年 到2 O 年 中 国期 刊 网上发 表 的 有 关体 育现 状 和发 展 趋 势 的文 章进 行 研 究 分 本 e 04 l ' 07
在关 于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研 究 现 状 和 发 展 趋 势 的
5 篇文 章 中 ,在研 究 内容 方 面各有侧 重 。 “ 6 少数 民
族 体 育 历 史 研 究 ” 、 “ 数 民族 体 育 文 化 研 究 ” 、 少
( )民族 传统体 育的发展 对 策 五 提高对 民族 传统体 育重 要意 义 的认 识 ,给予 民
浅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
浅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摘要:运用文化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不断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持续研究,对于相关传统体育活动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将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中出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编排,并且在相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将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断改进,得出一套适应少数民族需要的开发方案。
关键词: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建设基金项目:辽宁科技学院课题,课题名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编号:LKJY202328)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在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前,我们需要对于一些几个名词的内涵有所了解,首先,民间体育是指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没有特定的组织形式或者特定的规章制度而进行的一些体育活动。
我们根据其特点,可将其分为传统性体育和非传统性体育。
其中传统体育是指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和将要创造的体育活动,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凝聚和传承,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形式。
民族体育和民俗体育是传统体育中的其中两种体育文化。
民族体育与民俗体育的区别在于民众,民族体育是由民众共同的心里素质所产生的,故而它反映和承载了民众共同的传统体育精神,它是各民族所继承与享受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体育文化。
而民俗体育是由不同的民众所创造融汇的,所以它是一种依附于民众生活的传统体育,它是有着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特点的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体育和民间体育可以称为“姐妹关系”,都属于传统体育,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民间体育与民族体育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民间体育并不完全等于民族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许多现代体育活动的沃土。
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都在自己特殊的条件下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传统民族文化少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因其具有的民族色彩和竞技性,在少数民族中经久不衰。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调查
缺乏优 秀传 统文 化 ,而是缺 少优 秀文化 的教 育 。 ”
现代体 育项 目为 主 ,而 民族传 统体 育项 目开展 的较 少 。即便是 民族传 统体 育项 目也 主要 是 以武术类 为 主 ,包 括太极 拳 、太极剑 、长 拳 。而其他 形式 的养
生 项 目却 开展 的很少 ,像 藤球 、毽球 、腰鼓 等传 统 项 目几 乎没有 学校 开展 。一些 外来 的体育 项 目,如
来说 课 程 发 展 呈 上 升 势 头 。
【 关 键 词 】 高校 ; 民族 传 统 体 育 ; 现 状
【 中图分类号 】G 8 5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4 1 6 ( 2 0 1 3 ) 0 4 — 0 0 7 4 — 0 3
一Hale Waihona Puke 、研究 目的 和意义
第 二 ,教学 内容及 项 目的设 置 情况 。经调研 发
现 :大连市 高校 体育课 程类 型基 本分 为必修 课 、必
【 收稿日期】2 0 1 3 — 0 3 — 2 2 【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 0 1 2 年度课题“ 高校创新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研究” ( 编号: 2 0 1 2 X J L X Z H D 0 0 7 ) 的研究
育 。诚 如学 者刘 三元 所说 的 : “ 长 久 以来 ,弘扬 民 族 文化 存在 着误 区 ,最 核 心 、最 根本 的是我 们不是
课 。因此 ,不 同类 型 的 民族传 统体 育课 程 的开 设便
受 到相 应 的制约 。一是 项 目设 置 明显落 后 。 目前 高 校开展 的体 育课 主要是 以大球 类 、小球类 、田径等
V0 1 . 11 No . 4 No v ., 2 01 3
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研究
Ke r srg l n es y n t n aio a so s s ei t; u jc; ur uu ywod : ua u i r t; ai a t dt n l p t ; p cay sbe t c r clm e r v i ol r i l i
民族传 统体 育 是 中华 民族传 统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建 国以来 , 和 政 府 十 分重 视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的 党 发展 ,9 2年 设 立 了 民族 形 式 体 育 运 动 委 员会 ;93 15 15
o h rt r e un v ri e t e h e ie st s’n to a r dto a p rsa h a e.we fn h tt e n t n r d t n ls o i ai n lta i n ls o t st e c s i d t a h a i a ta ii a p ts’c u s f 卜 i ol o o re o e i g i c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e,ta h n o e th se te l ie iis,a d c e i o r ’a sg me ti e i u l ifr n .T e n s mu h t o s l e c i g c ntn a x r me y d v r t s e n r d th u s si n n ss ro sy d fe e t h r a o s a e a ol ws: a n s fb sc t e re e s n r sf l o we k e so a i h o s,o s ur n g a n u c in,ir g lrt n r s a c r me,we kn s i b c e i o la d f n to re a i i e e r h fa u y a es
西北地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1前言 . 学 校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是 在 我 国 各 级 各 类 学 校 中开 展 的 具 有 浓郁 民族 传 统 特 色 的体 育 教 育 内容 , 于 继 承 和 弘 扬 我 国优 秀 对 的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 建 和 谐 的校 园体 育 文 化 , 进 学 生 身 构 促 心 的健 康 发展 和终 身 体 育 理 念 的形 成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但 是 , 近些年来 , 由于 高 校 体 育课 程 改 革 以及 民族 传 统体 育 自身 发 展 方 面 的 原 因 , 校 民族 传 统 体 育运 动 开展 状 况 却 并 不 能 够 令人 高
色, 没有 形 成课 程 规 范 。调 查 中还 发现 , 因而 , 从教 后的教 师对 民族传统体育接触面小 、 接触 的内容 少, 从而造成了学校民族 传统体 育项 目开展较 差; 此外 , 缺少 学 校的有力 支持 、 体育教 师 自身的科研和实践 能力薄弱 、 缺少 团 队协 作 努 力 等 也 是 影 响 西 北 地 区高 校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良好 发 展 的重 要 因素 。 23各 学 校 问 民族 传 统 体 育 运动 的开 展 状况 差 异 较 大 . 在 西 北 地 区高 校 民族 传统 体 育 运 动开 展 中 。绝 大部 分 高 校 依 然 保 持 原 来 的 体 育 项 目 , 部 分 学 校 增 加 了如 轮 滑 、 向 越 少 定 野等现代 项 目,对于 民族传统体 育项 目的开展各高校 差别很 大。如 : 在调查 中发现 ,/ 13的高校拥有武术俱乐部和武术队, 部 分高校定期参 加全 国大学生武术锦标 赛 , 此外 。 一些高校运 动
性 的提 出 了西 北 地 区普 通 高校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教 育 改 革 与发 展 的相 应 的对 策 ,为进 一 步促 进 高校 民 族传 统 体 育运 动 的健 康 发 展 , 进 高 校体 育教 育改 革服 务 。 推 关 键 词 : 通 高校 : 普 民族 传 统 体 育 ; 策 对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成因以及改进建议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成因以及改进建议摘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化之林的奇葩,更是现代竞技项目产生的沃土。
但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着人才匮乏,评价机制制约,文化、理念冲突等制约因素,为促进其社会化发展,改进路径是提供政策支持、建构学校传统体育课程,拓展节庆活动平台,在学校民族体育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相辅相成中走向繁荣。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状;成因;改进建议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179-01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为了让更多国民了解、掌握和热爱传统体育项目,国家规定自1982年起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个地方政府也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正从分散走向集中、从无序走向规范、从封闭走向开发,促进了如武术、气功、龙舟竞赛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蓬勃发展。
然而我国拥有近千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少项目由于保护不力和后继无人,数量正在逐年递减。
1990年出版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显示,全国977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汉族拥有301项,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一共拥有676项;时隔16年之后的2006年调研却发现,真正被传承的只有几十项。
除了武术、气功、太极拳、象棋、五禽戏、舞龙舞狮等较为流行以外,大部分民族传统项目正面临着销声匿迹的风险,而作为我国“国粹”的中华武术也在走下坡路,仅30%的学校在体育学科中开设了武术课程。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享受超高声誉的同时却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发展困境。
二、制约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剖析1、体育人才匮乏。
近年来过度注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的构建,而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我国目前虽然在理论建设上已初具雏形,建立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门类和框架,但是严重缺乏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实务人才,如专业教师、专业裁判、职业运动员、职业评论员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与实践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渠道也日益少见。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与实践,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是一个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由于各种原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很多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通过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与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1.2 问题意义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与实践研究正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与特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体育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藏式赛马、蒙古摔跤、侗族木球等。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既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又反映了民族智慧和劳动精神。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意义: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教育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目前,一些地区的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相关课程或活动,但规模相对较小,覆盖范围有限,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深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实践研究:通过深入调研和实践,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结合学校教育特点,制定可行的推广策略和方案,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推广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困难,如师资力量不足、场地设施匮乏、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也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失去本土特色的风险。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探索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关 键 词 :民族 传 统 体 育 ;学科 建 设
中 图分 类 号 : 8 16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2 l32 l】5 0 1 — 4 17 —87 (0 l0 — 12 0
1 研 究 背 景及 学科 建 设 必 要 性 综述
民族 传统体 育是 我国各族 人 民在 长期 的生产 和生 活 中形 成 的 , 集竞 技性 、 赏性 、 观 娱乐 性 于一体 的传 统体 育项 目. 少数 民族 传统体 育运 动以其 丰富 的文 化 内涵和 周 期性 、 民族性 、 众 性 的特点 , 群 融人 各 民族 的 日常生
活和精神世 界 . 开展少数 民族传 统体 育 , 于弘 扬各 民族 优 秀文 化 传统 , 展 少数 民族 传 统体 育 运 动 , 强各 对 发 增
善 民族传 统体 育项 目基地 . 国家体育 总局 和 国家 民委共 同制定 民族传 统体 育 基地 管 理 办法 , 期进 行 考核 评 定
比, 名全 国少 数 民族传统 体育 示 范基 地 . 命 因此 , 立 以 民族 体 育训 练基 地 为代 表 的 民族 体 育 区域 活 动 中 建 心, 充分 开展 少数 民族 体育 活动 , 掘少数 民族 传 统体 育 内涵 , 及提 高其 运 动技 术水 平 , 于 落实 党 的 民族 挖 普 对 政策 , 弘扬 民族 文化 , 进 民族 团结 , 一步 推动少数 民族体 育事业 的发 展 , 高少 数 民族 的身 体素 质 , 各 民 增 进 提 使 族 以健康 的体 魄 , 饱满 的精神状 态投 身于社会 主义现 代化建 设积极 的推 动作用 . 学科 建设是 实施 “ 教兴 国” 略的重要 举 措之 一 , 高校科 研 工 作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造 良好 的学 术环 科 战 是 创 境, 发挥学 科 的优 势是学校 科技进 步 的关 键 . 实践证 明学科建 设对科 学研究 和 人才 培养 有 重要作 用 . 随着 国家 和地 方对学 科建设 的重视 , 科技经 费 的投 入 明显 增大 , 给少数 民族地 区 民族 教 育事业 的迅速 发展 创 造 了 良机 . 因此 , 发挥 学科 的优势是提 高学校 的学术 水平 , 持学科 建设 持续发 展 的关键 . 保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乡镇 民族 传统体 育 的发 展 同样缓 慢 ,具 呈现 商 业 化趋 势 。 受 到经 济条 件 和传承 条件 的制 约 , 发展 项 目单 一 , 趋 向利 益化 。 乡镇体 育运 动环 境 简陋 , 造 成 群 众 仅能 因地 制宜 开展 一些要 求 不高 的 民族 传统 体 育项 目。再 加上 许 多项 目不受 重 视 , 没有传承, 濒 临 灭绝 . 造成 民族 传统 体育 在 乡镇 的普及 率较 低 。 在 市 场 经 济体制 下 ,一些 乡镇 将 民族传 统 体育 作 为一 种
现。 民族 传统体 育 特有 的民族 性 、 传 统性 是一个 国家
强大 和发展 不可 或缺 的精 神力量 。开展 民族传 统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育有利 于增 强 国家凝 聚力 ,有利 于 民族 团结 和 民族
精神 弘扬 。本文 通过对 中华 民族 传统体 育 的发 展现 状与存 在 问题进 行分 析 ,探 寻开 展 中华 民族传 统体
育 的新 思路 。
边 缘化 ,以老 年人 为代 表 的阶层 成为 民族 传 统体 育
发 展 的主 流 。 2 . 1 . 2 民族 传统 体 育在 乡镇 的发展 现状
1 民族 传 统 体 育 及 其 项 目
我 国民族传 统体育 指 以强身 健体 为 目的 ,在 中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制约因素及趋势研究
段, 缺乏 成 体 系 的概 念 、 范畴 、 题 和 研 究方 法 。在 林 匹克体 育项 目与 我 国传 统 体 育项 目在 技 术 、 则 命 规 专业 的学 科建设 、 源 招 收 方式 、 养 目标 、 程 设 与竞赛等方面的比较 , 生 培 课 忽视对 民族传统体 育内在价
收 稿 日期 :0 00 一0 2 1—3i
* 中南 民族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湖北省 民族类 院校构建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Y QIO 4 。 ( S O l) 作者简介 :  ̄( 9o) 男 , 潘 1 8一 , 讲师 ; 研究方 向: 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 。E ma : 36 3 q c r — i 7 0 5@q . o . l8 n
O份 , 1 0份 , 共 8 回收 有 效 问 卷 19 9 8年 国家 教 育 部颁 布新 修 订 的 高 校 本 科 专 院 校各 发 放 问 卷 2 4 有 17 业 目录 , 设 了 民族 传 统体 育专 业 , 设 有 3个专 业 1 7份 , 效 回收 率 为 8 . 。 增 并
、
我 国 高 校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专 业 发
传统体育专业规范》 中提 出 “ 培养具 备民族传统 体 展 的制 约 因素
1 学科理 论体 系比较 薄 弱 .
国家体 育 总 局 于 2 0 0 4年 下 发 的《 于进 一 步 关 才 ”相 关 院校都 依 此 制 订 该 专业 的 实 际培 养 目标 , 繁荣 发展体 育 社会 学科 的 意见 》使 民族 传统 体育 的 , , 促 进高 校 民族传统 体 育专业 的发展 。由 于该专业 起 研究 工 作 近年 来 得 到 了空 前 的发 展 。但 是 , 由于我 步 较晚 , 其学 科体 系 尚处 于建设 阶段 , 民族传 统体 育 国长期 以来 体 育工 作 的 重 心 一 直偏 向现 代 体 育 , 受
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山东省高校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fr t nte hl,h r dt n fl ot eo eid p nal cm n n adb g ot e h psi h ee .o h w o t aioa oks r n e et i l p sbcm ni esbe o p et ei s o n nt a ae nt ks e
扬 民族 文 化 的 重 要 性 。
关键词 : 民族 民间体育 ; 发展现状 ; 策研 究 ; 对 山东省 高校 中图分类号 :8 G 0—0 5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9— 80 2 l )3— 0 9— 2 A 10 94 (0 0 0 0 4 0
De eo m e to a iin lf l p rsi h n o g u ie st s v l p n ft d t a ok s o t n S a d n nv r i e r o i
o e s ls . A c r i g t h i a in,te u v ri e h u d f l w e a t a i a o c e s e e e t ; h t r e s c o d n ot e s u t t o h n e st ss o l o o t cu s u t n t i r a et v n s i i h l t i o n h
s eghntecnt co ahr a dt r t et cigadrsa h I ae o es a g e t r t nte os ut no t ce epai ahn er ;. d r f m t r ei hi h r i f e sn h cc e n e c , s r h tt c g e h
通过对 山东省 1 3所高校开展 的民族 民间体育 相关 的课 程 设置 、 教学 内容 、 资力量 、 馆状 况 等进 行系 统 的调研 , 影 师 场 就 响民族 民间体育 开展 的各种 因素进行 分析并 提出相应 的对策 , 以期 为民族传统体 育在 山东 省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
高校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高校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以及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高校体育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高校体育专业的现状1.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前,高校体育专业的设置相对较为全面,涵盖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休闲体育等多个方向。
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此外,一些高校还与社会体育组织和体育产业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 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高校体育专业的师资力量是保障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很多高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他们在体育教育、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等领域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高校体育专业也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涉及运动生理、运动训练、运动心理等多个领域,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3. 学科建设和社会认可高校体育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和期刊。
此外,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越来越多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健身产业等领域找到了就业机会。
二、高校体育专业的未来趋势1. 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随着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体育专业在未来将趋向多样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方向,还会涌现出更多与体育相关的专业,如体育管理、体育营销、体育产业等。
这将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选择,同时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 专业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未来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深入融合。
通过与社会体育组织和体育产业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校体育专业还可以加强毕业生的实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专业建设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校体育专业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宁夏师范学院体育学科建设现状与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展望
宁 夏 师 范 学 院 体 育 学 科 建 设 现 状 与 民族 体 育 项 目发 展 展 望
杨 学贵
( 宁夏 师范学 院 体育 系,宁夏 固原 76 0 ) 5 00
摘
要: 宁夏 师 范 学 院 地 处 我 国西 部 经 济 欠发 达地 区 , 体 育 学科 建设 存在 一 些 内、 其 外部 的 困难 . 取 文 献 采
学者 .
12 3 逻 辑 分析 法 ..
,
尤其 是在 经济 发 展相 对 滞 后 的西 部 地 区. 宁夏
师 范学 院 为 宁 夏 南 部 山 区 的 重 点 师 范 类 教 育 基 地, 学校 的办 学宗 旨是服 务 地 方 基础 教 育 事 业 . 学 校应 因地制 宜 , 据 自身条 件 扬 长避 短 , 根 以体 育 学
规律 .
中的各种 条件 , 好 宁夏 地 区高 质量 、 特 色 的师 办 有 范类 院 校 的体 育 事 业 . 面 就 如 何 做 好 西 部 地 区 下 偏远 地 方高 校 体 育 学 科 建 设 , 索 体 育 学 科 建 设 探 发展 规律 , 出其 中的不 足 和 优 势. 找 打造 宁夏 师 范 学 院体 育学 科 建 设 工 作 的 特 色 化 、 质 化 平 台 以 优 提升 宁夏 师 范学 院综 合办 学实 力 .
第3 2卷 第 3期
2 1 年 6月 01
宁夏师范学 院学报 ( 自然科学 )
Junl f i xaTah r U iesy( aua S i c ) ora o n i eces nvrt N trl c ne N g i e
Vo. No. 132 3
Jn 0 1 u .2 1
2 宁 夏 师 范 学 院体 育 学 科 建 设 现 状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西北大学
培养 面向现代 化 、 面向未来 , 、 、 德 智 体全面发展
的,能在 民族传统体育领域从 事教 学、运动训 练 、 学研 究及管理工作 的高层 次人才。 科
广西民族 大学 培养 坚持社会 主义方向 , 智体全面发展 , 德 适应
社会 需求,能够胜任 各级各类学校和部 门的民 族传统体 育学教 学、训练、科 学研 究及 管理工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的培养 目标 、 课程设置 、 培
养方式等 。
1 研 究方 法 . 2
1 . 文献 资料法 .1 2
通过 C K 等数据库查 阅关于 民族传 统体育相关 的研究 , NI
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 支撑 ;通过对招收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 究生 的部分高校的培养计划 、 教学大纲 、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
能在 体育教育和运动训 练领 域从 事教 学、 练、 训
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华 中师范大学 培养德 智体全 面发展 、适应社会 主义体育事业
发展 需要 的体育教 育、体 育管理 以及 运动训练 等领域的 高层次专门人 才。
22 民族 传统 体 育 专业 士研 究 生培 养 方式 现 状 .
教学文件的查阅, 为本研究提供现实基础。 1 .逻辑分析法 .2 2 本文依据对 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研究生 的培养 目标为逻辑起
沈阳体育学院 培养 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 、 德 智、 体、 美全 面发展 , 具有一 定的创 新能力 , 能在 民 族传 统体育领域从事教 学、 训练 、 科学研究及 管
调查结果 显示 ,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基本相同 , 仅少部分学校
作者简 介: 张军霞(9 4 ) 女, 16 一 , 副教授 。研 究方 向: 育教 育训练 学。 体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体育项 目,因此没有任何基 础,学 习起来相 当吃 力 ,上课无 精 打采 ,提不起 学习兴趣 ,经 常要求 打 篮 球 、踢 足 球 等 ,-反 映 了 体 育 教 育 在 小 学 、初 中 、高 中时 内容 单一 ,大多 以西方竞 技体育 项 目为
收 稿 日期 : 0 1 9 1 2 1- . 0 5
1 育教 学大纲 中 民族传 统体 育所 占比例低 .体
目 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内容多达二十余
项 ,其 中民族传 统体育仅 有武术 中 的散 打 、太极拳 等 ,占总量 的 1 % 左 右 。教 学 大 纲 是根 据 学 科 内 0 容体 系和教 学计 划要求 编写 的教 学指导 文件 ,是 编
余 小平 ,李率文2
(.武汉科技大学 体育课部 ,武汉 4 08 ;2 1 3 0 1 .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 院,武汉 4 07 ) 3 0 3
摘
要 :我 国高校体 育教学 中民族体育比例低 、教 材少、师资缺。以西方竞技体育项 目为主 的这 一现 状 ,
是 长期 以来形成的 ,改变这一现状 ,应进一步确立 民族传统体育在 高校 体育教 育 中的地位 ;利用假期 开展 民 族传统体育表演 ;宣扬 民族体育文化 ;加强项 目研 究和人 才培训 ;让更 多民族传统体 育项 目进 入 高校体 育运
动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 育;高校体 育教育 ;推广 ;建议 中图分 类号 :G 6 20 4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 0 (0 1 1 -1 1 2 625 9 2 1 )20 3 - 4 0
一
、
民族传统体 育的特 点
二 、高校体 育教 育中 民族传 统体 育的现 状
写教 材和进行 教 学工作 的主要依 据 ,还 是指 导学生 自学 和培 养 学 生 能 力 的纲 要 。20 02年 ,国家 体 育 总局 、教 育 部 在 新 教 学 大 纲 中 将 体 育 课 改 名 为 “ 育与健康 课 ” 体 ,强 调 学 生 掌 握 体 育 技 能 ,还 要 改善 和提高学 生 的身心健康 及适应 社会 的能 力 。而 我 国的 民族传 统体 育具有 多功能性 ,因此提 高 民族 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比例是新大纲的 需要 ,更是学 生身 心健康发 展 的需 要 。 2 .缺乏 系统 的 民族传 统体育 教材 在 高校 大 力 推 广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教 学 ,更 符 合 “ 以人 为本 、健 康第 一 ” 的指 导 思想 ,更 强 调学 生 的参与性 与兴 趣 爱好 。但 因缺 乏 系统 性 与连 续 性 , 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顺利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如大多 数 高校对 大一 学生 开设初级 三路长 拳 、简 化二 十 四 式 太极拳 、初 级剑术 、毽球 等传统 体育项 目,但 对 绝 大多数 学生 而言 ,之前没 有接触 过这些 民族传 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研究现状与分析
摘要:通过查阅近年来体育类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方面的论文,对学科性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整理,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课程;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02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教育部1997年大规模调整我国学科和专业之际所正式确立的归属于一级学科“体育学”之下的四个二级学科之一。
与其他三个学科相比,民族传统体育学具有鲜明的综合性。
因为它不仅包含着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的教育学和训练学理论与方法,而且需要借助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说该学科涵盖了其他三个二级学科的所有理论。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传统体育学是综合性极强的体育学科。
十多年来国内一些学者相继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其中许多观点和建议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建设、民族体育的生存形态问题、保护和发展问题等具有较深刻的积极意义,但也不乏宏观、空泛之论。
本课题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研究现状
从一般意义上说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传统体育,但从更有利于学科为人所知的角度做适度抽象,我们应该说,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类文化形态之一的民族传统体育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外部世界的关联。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与术语体系、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与特征、起源与演进、功能与价值、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战略、民族传统体育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与传播等等[1]。
通过查阅1997年至2010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体育学刊》刊载的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目前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性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关基础理论上。
(一)学科性质的研究
在学科性质方面,有代表性观点的有武冬(2006、从学科的角度全面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学——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本认识)提出的应该从学科角度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学进行更为深入细致地研究、鉴于目前实际情况,应该先完成武术学科的基本建设、注意从运动项目的具体形态入手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等建议。
倪依克(2003、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建设)提出的其学科任务和宗旨在于研究和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在实践中的理论问题和特殊规律,为民族
传统体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笔者认为,要明确一个学科的学科性质,往往要从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来体现。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民族传统体育学应归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因为它更多的从民族学、传统学、体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当前这三个学科当归入社会科学的范畴内。
周伟良先生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唯有全面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水平,充分揭示民族传统体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才能寄望于民族传统体育学不断提升其学科地位。
(二)培养目标的研究
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将原武术专业调整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并在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规范》中提出以“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可见,其专业定位大有3个方向:武术教学、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工作。
在研究结果中,有代表性观点的有徐伟军等(2000、面向21世纪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提出的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健康指导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养生体育及民间民俗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课程设置的研究
课程设置基本由科目内容、教学时数及时间顺序构成,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是课程设置的重要部分。
课程设置对于不同院校,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地域性、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场地、器材、师资等客观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课程设置的内容,但又需要相对稳定。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它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还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最根本的反映就是所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众多学者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基本上一致,都是由专业必修课、公共课、选修课构成,公共课主要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列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军事理论、形势教育、外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培养具备爱党、爱国情操和马列主义基本知识等思想素养、一定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2]。
专业必修课以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武术基础理论、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医学基础、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为主。
选修课各个学校各有特色,轮滑、形体训练、舞龙狮、书法等都有开设。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
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3]。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学者们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一致认同应该培养“一专多能”的专门人才或者复合人才,能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工作等。
有代表性观点的有杨维(2008、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研究)提出的严抓学生思想教育与规范化管理;调整教师知识结构,整合武术资源,编写适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材;以市场为导向,用人之所需,设置实用课程,培养新时代实用型人才;促进武术国际化发展与交流,拓宽招生与就业渠道,请进来,走出去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主观诱导性强,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
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出现大量的问卷调查的研究成果,如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研究领域,问卷调查的研究成果占该领域的百分之二十。
这些成果中普遍表现为作者在制定问卷时,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研究假设,有的问卷甚至带有很强的诱导性,从而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其最后得出结论的科学性显然受到影响。
(二)宏观、空泛之论占据一定比例,微观、深化的研究尚显不足
近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中有部分成果存在“高、大、空”的问题。
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我国民族传统
体育……研究”、“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等等。
这些文章大多是泛泛而论,谈一些普遍适用的东西,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除去普遍原则,便空无一物,缺少了民族传统体育相关领域的特殊性。
而我们最需要的微观领域和深入的理论分析的研究少之又少。
(三)个案研究事实陈述多,深入求证少
近年来,个案研究成果虽然不多,但我们也能看到它正逐年有所增长。
在有限的个案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1、研究者普遍局限于个案的描述,缺少从个案引申出发的论证过程,或对个案的实践鲜有深入的理论分析,探索其一般规律;2、全文大都是引证别人的东西,难觅自己的真知灼见。
三、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民族体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应用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一个时期,民族传统体育学应用研究将会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围绕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能否借此大放异彩将会成为突出的热点;2、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对体育的要求或体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农村体育、社区体育将成为第二的热点。
(二)国际合作研究将成为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合作是促进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向中国,认识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人也喜爱上了我国的民族
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国际化合作研究,在今后一个时期里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研究方法将趋于多样
近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地进步,其中还得益于其研究方法的多样。
人文社会学研究方法规范化、综合利用将成为研究方法的主流[4]。
首先,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如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其次,实证研究受到重视。
如个案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等等。
第三,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将成为今后重大课题研究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徐伟军.对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3]徐伟军,王晓军.面向21世纪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4]杨桦.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