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南北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

合集下载

五代以前山水画风格演变

五代以前山水画风格演变

五代以前山水画的风格演变摘要虽然中国人历来对大自然饱含亲近之感,但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和表现对象,却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

早期的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技法还比较稚拙。

从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始,山水画家开始有能力用写实的手法描绘真实的自然。

初唐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推动青绿山水走向成熟,中唐以后水墨山水画开始勃兴,晚唐五代时期,水墨山水画得到长足发展,迎来了墨彩焕然、笔墨相济的全盛时代。

关键词:山水画青绿重彩水墨笔墨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农业民族,自古崇尚天人合一,亲近自然,在艺术史上,表现自然风光的山水画起源很早,在先秦时期已见诸文献,现存最早描绘自然山水的作品是两汉画像砖石。

与同期的人物画一样,这些山水画也追求运动、速度,线条飞扬灵动,有较强的装饰意味,物象的比例、结构、空间、构图还不是很讲究,做不到“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其特点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只是粗略地符合视觉经验,还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山水画。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滥觞虽然中国人历来对大自然饱含亲近之感,但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和表现对象,却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

东晋以前,人物是绘画的主要内容,山水只是附属,仅用于点明环境,烘托气氛,是人物的陪衬。

山水画的产生和发展,是魏晋自由、洒脱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士人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体价值,成为主流的评判标准。

文人士大夫尤其钟爱山水自然,吟啸林泉、纵神驰情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水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论述中国山水画从五代到元代的发展变化。

论述中国山水画从五代到元代的发展变化。

论述中国山水画从五代到元代的发展变化。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崇尚。

自唐代中期开始,山水画逐渐成为主要的艺术流派,并在五代、宋、元等时期达到了高峰。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山水画从五代到元代的发展变化。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文化多元,这样的时代背景对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是董源和郭熙。

董源是五代时期的画家,他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董源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自然中神秘的力量,令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敬畏。

郭熙则是北宋早期的画家,擅长描绘人物,他的画作注重线条的表现,形象生动,富有气势。

郭熙的山水画也兼具风景和人物,更加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现。

五代时期山水画在表现自然景观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现。

随着宋朝的建立,山水画进入了士大夫文化的主流,形成了“广阔,典丽,韵古,清丽”的绘画风格。

北宋山水画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以王希孟、巨然为代表,他们以风景深阔、色彩的渲染和气韵生动为特色,被称作“南宋山水”;另一派以范宽、郭熙为代表,他们侧重于意境和情感的表现,构图简洁,色彩清新,被称作“北宋山水”。

两派山水画各有千秋,风格各异,但都以华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出对自然风景的崇尚和对生命力的追求。

到了元代,山水画进入了又一个高峰,文化的多元性为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为深刻的内涵。

元代的山水画家,如黄公望、王蒙、吴道子等人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演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元代的山水画着重于气势恢宏,用笔厚重、豪放、奔放,构图巧妙,使人震撼和敬仰。

元代山水画在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上,更加强调个性和自我表达,表现出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山水画从五代到元代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中国人对自然风景的贪恋,对生命力的崇敬和人文精神的刻苦追求。

五代山水画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现,宋代山水画注重风景的韵律和艺术表现形式,而元代山水画更加强调个性和自我表达。

论述宋朝南北山水画的异同

论述宋朝南北山水画的异同

一.论述宋朝南北山水画的异同宋朝的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进展的顶峰,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

宋朝绘画运用多彩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制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

宋朝的山水画在绘画艺术上有着许多重要的创作。

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乐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尽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北宋统一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割裂和隔膜,在一段时刻内维持着相对安宁的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进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显现空前未有的繁荣。

宋初100余年间大体遵循五代绘画传统。

院体花鸟画以黄家富贵体为标准,道释画中以吴家样阻碍最大,山水画以院外画家成绩最高宋朝山水画取得了空前的的进展。

李成,范宽,许道宁,燕文贵等山水画画家。

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

与北宋山水画相较,南宋山水画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显现了新的转变。

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是后来被称为“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他们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所创新,将北宋雄浑壮阔的全景式描述演化为南宋精致简练,“水墨苍劲”的诗意挥洒。

在山水画从北宋风格向南宋风格的转变中,李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南宋的山水画风格事实上是以李唐个人的风格为基础的。

二.主张:反对追求的宋朝,力主“作画贵有”,以为运笔技术书画同法;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大体功与实践技术,克服“墨戏”的陋习;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郁,韵味转变增强;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取得深化,涵盖更为普遍。

阻碍阻碍阻碍阻碍:赵氏通过批评“近世”、提倡“”,从而确立了艺术思维的。

作为价值学原那么,赵孟頫既保护了的人格趣味,又了的游戏态度;作为原那么,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类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在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

五代时期中国山水画格局的影响

五代时期中国山水画格局的影响

五代时期中国⼭⽔画格局的影响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画派,特别是荆浩的《匡庐图》的出现,在⼭⽔画发展技法上,突破了隋唐之后⼭⽔画⼤多数局限于勾填和有勾⽆皴的画法,打开了注重皴法的⽔墨⼭⽔画的法门,这是中国⼭⽔画⾃形成以来第⼀次重⼤的变⾰和创新。

后来经过董源和巨然等的努⼒,使皴法更加丰富多样和成熟,从⽽确⽴了中国式⼭⽔画的独特的表现⽅法。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画派,在表现技法上,⼜创⽴了能够体现南⽅⼭⽔特点的“披⿇皴”。

这种由董源创⽴的“披⿇皴”技法,对后世影响极⼤。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明代"吴门画派"的沈周、⽂徵明,"淞江画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僧"(弘仁、⼋⼤、⽯溪、⽯涛),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

整个清代三百年的⼭⽔画,也⼏乎全都笼罩于“披⿇皴”的表现形式之下,继承者甚多,董源可谓是江南⼭⽔画派的开⼭⿐祖。

以董、巨为代表的南⽅⼭⽔画派的影响是深远的,其⼭⽔画艺术为后世的艺术家们继承发展。

北⽅的荆浩以雄强之势影响深远,著有《笔法记》⼀书。

提出“⽓、韵、思、景、笔、墨六要”,对“六法”有所发展,关仝是荆浩的继承⼈,以江南平淡⽔墨风格影响久远。

巨然继承了董源的⾐钵。

他们⼀直影响到后来各个时代,以⾄发展成南北宗说。

所以,五代时期的⼭⽔画是中国绘画技法乃⾄理论步⼊成熟时期,⼭⽔画在中国五代时的变化是最⼤的,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个飞跃。

⼭⽔被作为⽣息的环境加以描绘,创⽴了真实⽣动的北⽅峻岭和秀丽婉约的江南⼭川两⼤⼭⽔画体系。

"荆关董巨"四⼤家的出现,成为中国⼭⽔画发展史的⾥程碑事件。

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画派,开创了⼤⼭⼤⽔的构图,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画派,则长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景⾊,体现风⾬明晦的变化。

五代山水画

五代山水画

五代美术一、五代花鸟画“黄家富贵”“徐熙野逸”1、黄筌,西蜀最著名的宫庭画家。

师刁光胤,又吸取山水画家李昇、人物龙水画家孙位之长,“全该六法,远过三师”。

《写生珍禽图》。

擅长花竹翎毛,也能画人物佛道、山水,是一位技艺全能的画家,对宋代宫庭花鸟画风有重大影响。

黄氏承继唐代花鸟画风,所画多为宫庭中的奇禽名花,其画极细的线条勾勒,施以柔丽的色彩,线色相融,几乎不见勾勒的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题材与手法)。

2、徐熙,院外花鸟画大师。

《雪竹图》。

他的画与诸黄注重用色的风格不同,注重“落墨”,徐铉评其落墨为格。

不拘泥于精勾细描,信笔抒写,注重表现,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色晕淡细碎为功”《梦溪笔谈》:“国初……诸黄画花妙在傅色……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

”题材“寒芦荒草,水鸟野凫,自得天趣。

”二、五代山水画的杰出人物有四人——荆关董巨,则为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五代山水画的成熟与发展,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体验自然,形成了南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两大流派,北方以荆浩与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及巨然为代表。

1.荆浩,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水,有较深的认识与感受。

他所画的山水多是北方的大山大水,构图都取全景式,气势宏阔。

他在《笔法记》中最早对从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拓展,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代表作《匡庐图》。

2.关仝,荆浩的弟子,刻意力学,卒得其法,有出蓝之誉。

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

传世有《关山行旅图》,其山水景物浑融,特别善于表现北方山水峻伟荒寒的景色,被称为“关家山水”3.董源,像王维一样兼长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尤以后者著称,表达的景致平淡闲远,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情趣。

画面抒情自然。

他创造了用披麻皴与密密麻麻的点子皴,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独特手法。

成功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远近层次与湿润的特质,成为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三家山水名词解释

三家山水名词解释

情感表达
三家山水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笔 墨表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使画
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04
三家山水与其他山水画的比较
与南宗山水的比较
南宗山水:南宗山水画派以表现江南山水景色为主,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画面多 呈现平淡、清新的风格。三家山水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以及对山石、树木等细 节的刻画,与南宗山水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明显差异。
总结词
风格与手法差异
详细描述
三家山水与其他流派的山水画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存在差异。虽然各流派在艺术追求和审 美取向上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在具体表现手法和风格上各有特点。
05
三家山水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和价值
三家山水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
推动现代艺术创新
三家山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灵感,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三家山水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家山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 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寄情 于山水,以山水画表达内心情感。
唐宋时期
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三家山水逐渐发 展成熟,成为文人墨客表达个人情感 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三家山水的演变
风格演变
三家山水在发展过程中,风格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写实风格 ,逐渐发展为写意风格,强调笔墨情趣和个人风格。
强调个性
三家山水在构图上注重个性表现, 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展现出各自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笔墨特点
用笔灵活多变
三家山水的用笔灵活多变 ,时而粗犷豪放,时而细 腻入微,表现出山水的气 势和神韵。
墨色丰富
三家山水善于运用墨色的 变化,通过浓淡干湿的墨 色表现自然山水的层次感 和质感。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的南北差异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的南北差异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的南北差异作者:李敏鑫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3期摘要:山水画是我们中华民族优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硕怪异的技法理论。

由唐朝后期开始,中国政治动荡,战乱频繁,军阀割据,导致了南北地域上的隔离,在这种情形下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向南迁徙,促进了南方绘画艺术的迅速发展。

随着北方画派的创建,南方文人受其影响,创建了南方画派,自此以后我国形成为了南北分明的山水画。

以南北山水画派的代表荆浩、关仝等为例,对南北派山水画家们因地域风景的差异而在画面表现上相互分歧的技法特色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理环境;技法分析;南北差异1、山水技法南北差异的形成唐朝末年、五代到宋初,中国政局处于不稳定的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局势战乱,这个时期由于地方割据政权的大量存在,导致了南北方地域上的隔离,北方相继涌现了后唐、后梁等政权轮番执政,而南方则出现了吴越、吴一系列的地方割据势力。

在这种战乱的背景下,仍然没有阻挡中国画向前发展的步伐。

在我国的绘画历史上,由于南北地域地貌的不同,绘画风格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中国山水画。

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以秦岭——淮河为尺度。

秦淮以南,山体多以平缓的山丘为主,植被葱茏,气候温润多雨。

山川的轮廓柔和,并且风景多烟云变换,基于南方的环境条件,南方常见荷叶皴、披麻皴等皴法,在山水画的表现上以温雅、清润的作品占多数。

在南方山水画派中,董源、巨然等在绘画表现方式上多以南方地区秀美的风景为主,而龚贤则多以南京清凉山的景色为表现主题。

由此形成了秀丽、温柔的南方画派。

而北方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山脉众多,山石的轮廓刚劲有力,所以多以斧劈皴、折带皴表现山体的转折面。

在北方山水画派中,被称为“三家山水”的关仝、李成、范宽三者共同表现的是北方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坚凝山体。

因此形成水墨苍劲的北方山水画派。

由于南北画派的绘画特点不同,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笔墨技法特点。

2、山水技法南北差异的分析(1)南方笔法分析。

两大门派大对比:北方山水画派与南方有何差异?

两大门派大对比:北方山水画派与南方有何差异?

两大门派大对比:北方山水画派与南方有何差异?本文导读:五代十国时期,很多画家在技法风格上向两大方向发展:工笔设色用笔更加多变,色调比唐代有所丰富;水墨除了变形发展以外,还出现了水墨大写意。

山水画在此时的变化是最大的,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一个飞跃,山水被作为环境艺术加以描绘。

"荆关董巨"四大家的出现,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里程碑。

首先,我们来说说北方山水画派。

北派是由五代时期后梁画家荆浩开创的,他的经典著作《笔法记》,对山水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北方山水画派的出现和兴起开创了独特的构图形式,善于描绘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

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和范宽的"雄杰",被称为"三家山水",而三家又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荆浩,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是他们共同的特色。

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作品有:荆浩的《匡庐图》、《雪景山水图》,关仝作品《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李成所作《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作品。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表现的是江南一带的丘陵坡峦,尤以南京一带的风景为依据。

南方的地域特征是山峦平缓,连绵不绝,草木丰茂,境界辽阔。

这些特征,决定了南方派山水画构图、布景上平远的特色。

在表现技法上,董源创立了能够体现南方山水特点的"披麻皴",对后世影响极大,"元四家"、明代"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淞江画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四僧"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作品有: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作品。

从南北山水画派开山鼻祖代表作看两大画派的区别

从南北山水画派开山鼻祖代表作看两大画派的区别

从南北山水画派开山鼻祖代表作看两大画派的区别五代山水画承唐启宋,开创了南北两派,他们各自依据不同生活环境的地形水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山水画巨作。

我以南北山水画派的的各自代表人物来分析两大画派的艺术特色和技法,以便更加深刻了解两大画派的不同与差别。

主要以对北方山水画派的始祖荆浩的《匡庐图》和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董源的《潇湘图》的分析,来概括两派的区别。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北方山水画派的荆浩的《匡庐图》。

顾名思义,匡庐指的就是江西九江的庐山。

但是荆浩是否去过庐山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与看法,不过这不影响我们分析他的名作《匡庐图》,荆浩唐末为躲避战乱隐居于太行山中,对自然山水谙熟于心,他多以全景画北方山水,《匡庐图》就是全景式山水图,纵长185、8cm,横106、8cm,整个气势雄伟夺人,各个细小的部位都刻画的非常精致。

主峰高居画面上半部,峥嵘逶迤,秀拔欲动,魏然屹立,其余的重岩叠如君臣揖拜,起到了衬托主峰的作用,山间有飞瀑如练,扶摇而落,桥边院落富丽明亮,下来是一叶扁舟游荡在一泓涧水上。

在笔墨表现上,作为外行人,不胜了解,但是看整副画,可以看到,中间画山石,石面纹理很清晰,层层推进的样子山石质感凸显出来,非常厚重,坚实,用专业的手法说是用了小斧劈还有解索的笔法,整体的看起墨色很好看,层层晕染,浓淡相宜。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黑白的对比,专业说法,那一抹“飞瀑”使用的手法是“挤白”。

整个图给人的感受就是大气磅礴。

而南方山水画派董源的《潇湘图》是另外一番景色。

董源生活在南方,山水景色与北方大不相同,一般是地势起伏平缓,水草丰美,气候湿润,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高耸的大山,而多为平缓连绵的江南丘陵,江湖水泽,山村鱼舍。

画面苍润幽雅,水分充盈给人以湿润宜人的感觉。

《潇湘图》是平原式构图,该图以花青运墨花山石,不作任何奇峰峭壁,一律是长山复岭,远树茂林,江水浩淼,一派平淡悠远,苍茫浑厚之气。

可以看到在右下方用笔画了一块汀渚,还有细细的芦苇,对面有一个沙坡,坡上有两个人站着,尽头有五个人站着演奏,江上漂有一个小舟,小舟上有六个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风格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风格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风格研究山水画是中华文化之魂,自唐宋至今,历经千年不衰。

虽然古代山水画存在较为显著的风格差异,但是可以说,山水画的独特韵味却从来没有流失过。

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风格特点鲜明,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史有着重要影响。

一、魏晋时期山水画的特点从魏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来看,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讲究意境与心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不仅注重画面技巧,物理形态的表现,更重视注意意境的营造,重在表达画家心境。

因此,画家往往会运用各种笔墨,各种绘画手法以及意向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2.强调写意和抒情魏晋时期山水画讲究气质写意,强调用线条勾勒出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抒发画家的情感感受。

跟唐代的写实山水画不同,魏晋山水画更加追求情趣和意境。

同时,魏晋山水画也十分注重运用自然影像表现人文思想情感等深刻的意蕴。

3.风格多样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在表现方式上具备较多样化的特点。

在风格上,不拘泥于唐代君子画的严谨,而是以豪放不羁著称,同时又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形式多变。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中,有不少代表作品,这些作品都代表了这个时期山水画的特点,最具代表性、最有名的三幅代表作品分别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王翚的《山水图》、张旭的《字行间山水》。

1.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描述的是汉代文学家曹植赋《洛神赋》的情形,画面中的洛神玉貌仙姿,面带微笑,气质清新雅致,刻画精细入微。

山水明媚,笔力轻盈流畅,用笔清新,色彩明快。

2.王翚的《山水图》《山水图》是王翚的代表作之一,冷峻高峭的山岭浑成一体,极具曲练之势。

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它突破常规,采用极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极具想象空间的画面。

3.张旭的《字行间山水》《字行间山水》是张旭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山水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

画面构思独特,布局大胆,运笔潇洒。

音律悠扬,配以粗狂的草书字体,将意境和感觉同时传达给观者。

两宋的山水画在风格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两宋的山水画在风格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两宋的山水画在风格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五代宋初是一个山水画的高峰。

后人把这一时期的画分为南北两派。

北方画风以荆浩、关同、李成、范宽为代表,多画北方石质山,雄伟俊厚,石质坚凝,风骨峭拔,长松巨木,飞泉流水,手法上多用线条勾出山石轮廓,然后用坚硬的“钉头”、“雨点”、“短条”皴之,形成斧劈皴、折带皴。

南方画风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多画江南土质山,平淡天真,轻烟淡峦,平沙浅渚,洲汀掩映,气象温润,手法上山骨隐现多用柔和线条润媚点子,形成披麻皴、荷叶皴。

北宋前期多沿袭这两种风格。

这两种风格都主张师法自然,从山林中得到灵感。

北宋中后期,院体花鸟画得到很大发展,山水画的发展相对停滞。

其中的亮点是米氏父子开创的“米氏云山”,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还有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是关于山水画理论的经典。

南宋的山水画得到意外的发展,其代表画家是李唐、马远、夏圭,总体风格上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刚而猛。

(那个时代的画连我这样的外行都能辨认出。

)手法上用刚性线条勾出山石的轮廓,再以大斧劈皴法横扫。

这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

北方沦陷之后,痛失家国的宋人再也无法忍了,爱国的情绪汹涌而激烈。

许多的诗人、画家不顾柔弱之躯奔赴前线。

整个时代的内容是爱国,风格是豪纵义愤。

在岳飞是“笑谈渴饮匈奴血”,在陆游是“孤剑床头铿有声”,在辛弃疾是“醉里挑灯看剑”,这些艺术正是南宋志士们内心急躁不安的情绪和刚强不折的精神的外化。

在那些刚而猛的作品以外,他们的笔下也有一些隐逸的题材,如《清溪渔隐图》、《寒江独钓图》等。

这正是南宋爱国画家激烈情绪的另一面。

当急切的爱不能实现时,便可能产生恨;极端的热情遭到挫损时,便可能产生冷漠。

从艺术上讲,马、夏把李唐开创的刚劲、简练、局部取景的画风发展到了更高的巅峰。

到了元代初年,赵孟頫起来反对近世,抵制南宋画风,提倡唐人的自信奔放。

其实这种提倡只是一种追慕,唐人飞扬的神采再也没有真正回到过中国人的脸上。

那时的文人已经落入了社会的底层,隐逸是社会性的。

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风格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风格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风格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随着政治的动荡和文化的多元,山水画风格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和变化,呈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围绕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风格的特点和演变进行探讨。

一、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之一。

在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渐渐从工具性图像,向艺术性图像转化。

具有趋于意境化和风景中的文学化特征。

画家们更加注重表现意境,而非形态和绘画技法。

尤其擅长表现主观情感和抒发自我,追求“意境与情感的结合”。

山水画的意境表现比较明显,一方面呈现出了山水自然景观的气度悠远和永恒美,另一方面却又富有灵动的想象力。

同时,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在构图和形态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传统的山水画通常会利用轮廓的变化来表现画面中的景色和气氛变化。

而在南北朝时期,画家们更加注重画面构图和色彩的运用,这种新的表现手法更加符合艺术的审美表现和美学理念,更富团体感和生命力。

总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艺术风格是他们时代特有的,充分表达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状况和心态。

二、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风格的演变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北齐至北周阶段(550年至581年),和隋代至唐代阶段(581年至907年)。

北齐至北周阶段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分裂趋向,在画风上不仅有景物的刻画,而且还会加入情感和主观性的表现。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与以前的盛唐时期的山水画相比较,大都较为前卫和谨慎。

隋代至唐代阶段是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重要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的山水画在构图和意境上有了更大的突破,画家们不断寻求新的艺术表现方法。

画家们逐渐新开了一类小景和通景的表现方式,这体现了画家在造型上的大胆和创新。

同时在使用绘图材料、着色、墨影、山水构图及绘制形象上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

三、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风格的文化内涵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风格在造型、构图、技法等方面的演变是其文化内涵的反映。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和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和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和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山水画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开始从传统的表现形式中脱离出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和变革。

一、画家思想的变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思想呈现出明显的转变。

以前的绘画注重的是形式的写实,追求精细和细腻的描绘,而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更加强调意境和表现力。

他们开始追求笔墨的自由和灵动,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自己的主观感受中。

例如,王羲之认为:“意气之动必六出乎笔墨之间”,强调了笔墨的重要性。

二、山水画的构图变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构图也出现了较大的变革。

以前的山水画多以平视角度表现,画家往往侧身远观,追求场景的广阔和辽远感。

而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尝试更加主观的视角,通过剪裁和截断画面来突出重点,使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

这种构图方式为后来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三、墨色的运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们善于运用墨色,给予山水画更多的表现力。

他们对墨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墨色成为表现主体和情感的手段。

他们运用的墨色多以淡墨和重墨区别明显,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质感。

同时,他们还善于利用水墨的渗透性和模糊性,在画面中创造出奇特而独特的意境。

四、意境的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们开始强调山水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其中尤以“追求幽邃”为主要特点。

画家们力求通过表现自然风景的幽深和宁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境界。

他们致力于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通过山水画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五、文人气质的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和变革还与文人气质的兴起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文人画家们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山水画作品,并且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观念融入到画中。

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境界。

他们常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境界,通过画作表达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

中国美术史南北风格差异及例子

中国美术史南北风格差异及例子

中国美术史南北风格差异及例子
中国美术史中南北风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创作题材、表现技巧、意境气氛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南北风格的具体例子:
1. 宋代南北山水画风格差异:
- 南方山水画追求意境的营造,注意表达感情和自然意蕴。

代表作家有南方的范宽和南宋四家(李嵩、傅山、赵伯温、黄公望)。

- 北方山水画则注重对于景物的形态描绘,尤其是远近关系
和透视法的运用。

代表作家有北宋的郭熙和李唐、冯梦龙等。

2. 元明时期南北绘画差异:
- 元代南方绘画注重写意,追求禅意、寓意,主张虚实结合,用墨多而重。

代表人物有杨万里、夏圭等。

- 明代北方绘画注重直观写实,更加重视对于形象的忠实表达,运用色彩丰富。

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徵明等。

3. 清代南北绘画差异:
- 清代南方绘画借鉴了明代南方画风的特点,但在表现手法
和创新上有所突破。

代表人物有唐伯虎、郑燮等。

- 清代北方绘画强调对现实的描摹,对于人物和景物的刻画
力求逼真。

代表人物有石涛、高克恭等。

这些例子只是中国美术史南北风格差异的一部分,南北方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借鉴也是存在的,因此在具体艺术作品中可能会有南北风格的交融。

此外,以上例子也只是一些代表性的作家,实际上南北美术风格差异还存在更多方面的差异与特点。

浅谈中国南、北派山水画的地域风格

浅谈中国南、北派山水画的地域风格

浅谈中国南、北派山水画的地域风格作者:***来源:《书画世界》2020年第02期关键词:山水画;地理成因;风格差异;艺术共性;意境“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的中国山水画,它的成因是什么?风格有什么差异?我们应该从中汲取什么艺术养分?这些是笔者作为一个国粹艺术的践行者与后来人想探究的。

一、影响南北山水画风格差异的地理气候因素以秦岭-淮河为界,此界以南山体较为平缓,常年湿润,多植被;而北方山体较为陡峭,起伏较大,四季分明。

这种地域差异影响了山水画的发展走向。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石质山,岩体在热胀冷缩的物理作用下易风化,故北方山体大多棱角分明,表面粗糙,在视觉上给人以斧劈一般的感觉。

而秦岭-淮河以南,常年高温多雨,气候湿润,多土质山,山体受雨水冲刷,风化剥蚀缓慢,因此山体平缓,起伏较小,造成了南方地貌圆润、柔和的视觉效果。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出名的地域,如江南、塞北、中原、关中、河西、西域、嶺南等。

从古代国画的语境上讲,北派在唐宋以前指以中原、关中为核心地域的绘画风格,在唐宋以后指以现在的北京为核心地域的绘画风格;南派则是指以江南、岭南为核心地域的绘画风格。

南北山水画风格既有艺术上的差异,也有文化上的差异。

这既有地域上的成因,也有文化上的成因。

北方山川面貌粗犷,历史厚重,视野开阔,气候寒冷,北方人性格相对冷静大气;而南方山清水秀,山川密布,沟壑纵横,气候温润,南方人性格细腻,心思缜密。

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到画作里。

太行、王屋山、终南山与江南的秀美山水赋予了古典山水画家不同的艺术禀赋。

虽然他们笔下的山水是心中的“神似”的山水,但地理的烙印是实实在在的。

阳刚的立轴与柔美的长卷,秋风落叶与杨柳青青,这些不是艺术差异,而是天地的性格。

它决定了人的性格,决定了艺术的风格。

中国南北山水画的不同笔墨

中国南北山水画的不同笔墨

在我 国的绘 画历史上 , 由于南北地域不 同, 绘画风格也大 不相 同 , 尤其是 中国山水画 。南北环境的不 同 , 对 山水画有很 大的影响 , 这种影 响甚至是不 自觉的 , 直到进入现代 社会 , 我 国南北 山水 画在笔 墨风格上仍然有相 当大 的区别 。 当代中国南方山水画 中国南方 , 在地理方位上通常被定 义为秦岭淮河以南。 秦 淮 以南 的地区缓坡 圆峰较 多, 气候 相对北方湿润 , 植 被常年郁 郁葱葱 , 景色十分秀丽。基于南方的大的环境条件 , 南方多见 披麻 、 荷 叶等皴法 , 在 山水 画面上 以淡 墨清润 , 温雅轻岚 的作 品较 多。在南方较为著名 的山水 画派 中 , 董源 、 巨然等在题材 上 以南方 秀丽 的景色为 主,黄公望所表现 的一 般是富春山一 带 的景色 , 倪云林对太 湖景色的表 现独 具一格 , 龚贤涉及的多 是南京清凉 山一带风景 。南方地 区江 、 浙、 沪从 古至今都是 中 国艺术 的重要地 区, 有蔚 为深厚的文化 底蕴 , 再 加上江浙沪地 区经济实力 的一 向雄厚 , 自然 早就 了南 方鲜 明的艺术 风格 。 南 方 山水 画对笔 墨、 气韵以及 文化底 蕴更 加看 重。 上世纪后半夜 以来 , 南方山水 画对 中国 2 0世纪 中国画的整个 发展都产生 了 极其深刻 的影 响, 给 中国传统山水 画的发展指明 了新 的方 向。 在南 方山水花牌 中 , 潘 天寿先生对人 物 、 山水 、 花 鸟 的分 科 有 定强调 , 着重临摹 、 写生 、 创作 的基本课 程 , 倡 导山水画作应 该与古文学及诗学等 国学课程相互融合 ,形成 山水画深厚 的 文化底蕴 。 8 5 学潮 之后 , 南方 以浙江为首的 山水 画群体在新 的时代 环境下受 到了西方艺术思潮 的严峻 冲击 。 在 这一 过程 中 , 南方 画家们对西方艺术也进行 了积极 的吸取 ,一定 程度 上促进 了 南方 山水 画的发展 。 与此同时 , 南方 山水 画家还对艺术主体 的 意识积极做 出探索 。 从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南方 山水画家们 开始注重 自我价值 的追求 ,更多 的是倾 向于中国画语言本体 和传统笔 墨韵 味的探求 。这一 时期 比较 引人关 注的年轻山水 画家 除 了寿觉生 、 何加林 、 张捷 外 , 还包括林海 钟 、 郑力、 张伟

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与山水画

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与山水画

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与山水画隋唐五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艺术风格绚丽多彩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绘画艺术达到新的高峰,山水画更是达到了非凡的成就。

隋唐时期,绘画的发展得盛极一时,为中国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山水画更是成为了一个新的高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与山水画。

最初的山水画起源于隋唐时期隋朝(581-61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但辉煌的王朝。

隋唐时期,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

这个时期的绘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技含量,而在当时的绘画艺术中,山水画是以波澜壮阔、尺幅巨大著称的。

隋唐时期的山水画对具体的山水环境进行了充分地考察,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地域特色,还表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文化背景。

在当时的绘画作品中,山水画往往被作为背景或描绘细节的手段,其所表现的山水被人们当成是一种景观。

山水画在唐代达到顶峰唐代(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文化和艺术魅力的时期之一,而在唐代绘画中,山水画更是成为了其代表性艺术形式之一。

唐代山水画以表现“神韵”为巅峰,将风景加上情感,使唐代山水画成为了一种浪漫的艺术表现形式。

唐代山水画的基本构成元素有水、山、云、树、人和动物等,在技法表达方面则以法度自制、疏泼自在为特点。

唐代山水画尤为注重文化主题,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之中。

唐代山水画中的昆仑和其他印象序列工具,巧妙的表达了唐代文化中序列意识形态的特点。

这种序列构成和印象表达的方式,是由中国古代文化形成的特有的描绘方式。

五代绘画再度展现山水画的艺术魅力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灭亡后,从907到960年间的五个短暂年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北宋,而在这段短暂的时间内,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却一直沿袭着唐代的基础。

五代绘画家们在唐代山水画的基础上发挥了各自的才能,表现了更多元化的艺术方式。

五代山水画在笔墨、色彩、构图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其艺术价值也有了不同的层次和创新。

五代南方山水画之艺术形态与美感意义

五代南方山水画之艺术形态与美感意义

试论五代南方山水画之艺术形态与美感意义摘要:笔者从艺术形式淡墨与人的淡泊心理的关系入手,探讨五代南方山水画风格特征及美感意境。

而董源作为南方山水画之代表人物备受文人画家所推崇。

其绘画方式和观念也进一步促进儒禅精神境界的结合。

本文是就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南方山水;风格特征;美感情趣;儒禅精神体现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56-02一、社会现状以及文化背景五代是世俗画向文人画过渡的时期,伴随着朝代的更迭,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状况和审美情趣也随之发生变化。

山水、自然风光便成为文人士大夫居住,游玩的环境,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从而将整个社会牧歌化,理想化,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性的心理和观念。

同时在士大夫中出现了一种社会性的退避“隐逸”,并使与之相关的山水诗画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上也有了更深层的区别。

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由科举进入仕途。

于是,溪壑丘山,乡野村居便成为他们荣华富贵、亭阁楼榭的一种心理上的慰藉,一种情感上的追忆。

在五代,王维的山水画已发生深刻的影响。

他的水墨山水“灭文章,散五彩”,同样以超脱自然、简淡而清闲为境界。

正是在此种淡泊的韵味中,王维个人的全幅生命划入无言而又自足、素朴而又逍遥的纯粹世界。

而董源的情调正是如此。

如董源后人已指出其“水墨类王维”,这说明了五代南方山水画风格都是在继承唐人水墨画上的发展,也说明了水墨能表现多种技法,这些技法很适合表现他们的心境,其中能表现一种以一切本空为世界观、以自然适意为人生哲学、以清净解脱为生活情趣的精神系统。

董源正是将这种审美观念及美感情趣表现在他的山水画中。

二、五代南方山水画风格特征及美感意境董源(?—962)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活动于南唐中后期,曾任“北苑使”,故画史称其为董北苑。

董源是一位画艺十分全面的画家,其山水画取江南山水温润和雅之姿,“树石幽润,峰峦清深,得山之神气,天睦浪漫,意趣高古”他的山水画能够将水墨与着色相互融合起来,所用长线条皴法与苔点,将南方山水的蕴藉萦纡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教育
100
■ 顾慧
浅析五代南北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
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在山水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阶段开始形成南、北两派各具特色的山水,南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
北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他们为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做出了巨大贡献,将五代时期山水画水平发展到了极致,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派 北派 山水画 艺术风格
内容摘要:关键词:传统山水画在中晚唐时期已经逐步走向独立,到五代时期更是以迅猛之势发展,并且贡献突出,成为山水画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在继承隋唐画家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形成了独具艺术特色的绘画风格,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这些山水画家中尤以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最为有名,成就最为突出,并逐渐开始形成南、北两种不同的风貌,其山水画风格具有诸多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同的笔墨技法
笔墨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艺术语言,一方面,作为描述中国画形成规律的一个对立范畴,笔墨典型地表达了中国画画理的阴阳辩证观念;另一方面,作为东方艺术的主流,笔墨是我们对自然万物充满智慧的创作性阐释,是一种有意味的追求审美价值的情感活动。

因此,笔墨在山水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南北方地域的差异,山体的轮廓、肌理都是不一样的,地貌的区别使南北画家在笔墨趣味上产生了较大差异。

北方山势地貌具有坚毅稳定的特征,所以北方画家的笔墨风格趋向雄强刚劲;而南方地貌则给人以松弛灵动的感觉,南方画家的笔墨风格则趋向柔和温润。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用自己的笔墨语言阐释了南北方山水风格的差异。

北方画家用笔苍劲有力、干枯有道,画面线条遒劲挺拔。

以荆浩、关仝为例,荆浩所画的山水画线条直断中藏曲折,运笔方式干枯劲道,使线条具有峻厚中见生辣的美感。

这种用笔方式的表现,使画面体现出了古拙刚毅的气质。

从其作品《匡庐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树木、山体的用笔都十分肯定,大多是长线条,曲折处以短线相间,长短线条交相呼应,整个画面给人以苍古有力的感觉。

关仝用笔厚壮老辣,墨色丰富。

我们可以从其作品《秋山晚翠图》中看
出,画中树木线条长短相间而富于顿挫,大多是枯木不见树叶,这样更能使树木表现出老硬、干枯的质感,山石主要也是用短促而顿挫的线条,尤其是着重表现的轮廓线用劲利的线条勾出,体现出了山石粗糙且凹凸不平的质感,整幅画面峰峦峻厚,墨色富于变化,笔墨表现刚劲方折,力道从生。

相反,南方画家则用笔温润,墨色多变。

南方山石秀丽清新,画面气息浓郁滋润,笔墨清幽萧雅,呈现出一派清丽婉约的气质。

南方画家的杰出代表董源、巨然将这一特点表现得十分到位,笔法简约淡雅,墨色苍润古朴。

董源用笔以中线条为主,略带侧锋,用线的组合穿插表现山石,线条有干、涩、毛、虚的变化,以曲线为主要特征,具有一种圆浑纯朴的美感,与江南温润的山水相一致。

在他的笔墨修饰下,南方山水变得山骨柔厚、体脉婉转。

《龙宿郊名图》是董源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用笔随意、线条柔和,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山的阴阳向背、高低远近,体现了董源笔墨的特点。

巨然的笔墨表现也具有曲线和圆形的气质,这种阴柔、圆和的曲线使南方的山水体现出舒缓秀雅的特征。

以其作品《秋山问道图》为例,画面笔墨圆润简朴,山的凹处用笔多而浓,山的凸处用笔少而淡,山头光滑的卵石墨色柔和,树干勾染而出,树叶用墨色点簇而成,画面清淡,墨色和笔触皆整洁有序、秀润在骨,苍郁华润而不露外强之气。

总体来说,北方荆浩、关仝的山水画用笔比较刚劲、坚定和明确,把山石的质感、量感和凝重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远观其势、近取其质的特征,让人不由想起北方人豪爽、硬朗的个性。

南方山水所画山石则以疏松、轻淡、随意的笔触表现,山石轮廓隐而不显,若有若无,骨体温润,树木则用笔草草点缀而成,近看几乎看不出具体物象,画面意境开阔,体现了南方山水的柔和、清丽,犹如南方人温和柔顺的性格特征。

二、不同的“气”“韵”
气韵最先是被用来品评人物,特指人的精神气质和仪表风尚。

南北朝时期,气韵被运用到美术领域,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论,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法,从此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与批评的原则与标准。

事实上,气韵包含了两层含义,“气”与“韵”的概念是不同的,“气”是骨气,主要是形成阳刚之美;“韵”是风韵,主要是形成阴柔之美。

北方山水的特色体现的正是阳刚之气,因此“气”的内涵与北方风骨是一致的。

北方的山水画家非常注重写实,所表现的题材多为北方的大山大水,追求一种宏伟阔远、气势磅礴的感觉。

北方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在于“气”,一种阳刚之气、一种坚忍不拔的骨气和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北方的山水画可以称为绘画中的气势派,所画山水千沟万壑、结构严谨,画家注重写生的真实体验,所以将北方山水的“大气”表现得恰如其分。

南方山水体现的是一种阴柔之韵,“韵”的本质与南方的柔美完美结合。

南方的山水画家表现的多为一丘一壑的写意山水,不求形似,追求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感表现。

南方山水的精神内涵在于“韵”,一种阴柔之韵、一种柔情似水的情韵和一种扑朔迷离的神韵,我们可以从南方的山水画中看出这种“韵”的本质。

除此之外,南方的山水还强调笔情墨趣、水色交融,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绘画中的墨韵派。

韵决定了画面的美丑、雅俗、格调、情趣等,南方画家在画面中表现出的淡然素雅之感正是这种“韵”的体现。

三、不同的构图
北方山水以其崇山峻岭、俊伟荒寒的壮丽而著名,而南方山水则以其烟雾溟濛、林木清幽的田园风格而著称。

南北山水各具特色,其不同点不仅体现在笔墨及气韵表现上,也体现在不同的构图与经营
美术学ART EDUCATION
位置上,这些都可以从荆浩、关仝、董源的代表作品中窥见一斑。

北方山水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就是荆浩的《匡庐图》和关仝的《关山行旅图》,这两幅作品将北方山水画的特征表现得恰到好处。

荆浩的《匡庐图》用全景式的构图描绘了庐山的景色。

整个画面大至群峰林立,小到行人舟楫,屋宇陈设都面面俱到。

这种大而全的取景方式令作品囊天括地、包罗万象。

关仝的《关山行旅图》,主体是画面上方一座巍峨耸立的主峰,后有朦胧的远山,前面一道河流呈“之”字形蜿蜒而下,两岸是比较低矮的山峦树丛,近处堤岸上是百姓人家、野店荒村,以人物活动点缀其间,画面不仅具有北方幽僻荒寒的气氛,更增添了些许生活气息。

从这两幅代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荆浩、关仝所表现的北方山水构图巍峨、深远的特征,采取了层峦叠嶂的空间处理,开创了全景式的山水构图风貌。

画家将不同角度和方位观察感受得来的景物、树丛、峰峦、村舍、路径、人物等,由近及远巧妙地安排在竖轴空间中,从而形成大山林立的雄伟气概。

虽然画面内容多而繁复,但画面主次、疏密、虚实处理井然有序,将这种全景式的构图表现得充实而饱满。

相对而言,南方山水的构图形式与
北方相比,没有那么包罗万象,只取全景
中的一片,着重表现一丘一壑的感觉。


源的《潇湘图》则是最好的说明,画中是
依山俯江之景,两重山峦占据了画面的大
部分,山顶是圆厚的矾头,山下的平地渐
趋舒缓,溪流温婉曲折,水面开阔,山麓
绿树中间穿插百姓人家。

近处山的对岸,
有一队人从岸边一直排列至水中,更有
划船、嬉戏等人物活动穿插其间,江南
景色尽收眼底。

南方山水构图虽没有北
方重峦叠嶂的丰富,但整个画面视野开
阔、江水纵横,这正是南方山水的真实写
照。

南方的另一代表画家巨然虽不像董源
那样采用横构图,但是和北方画家描绘山
势雄伟繁复的景致相比,其构图形式还是
有所不同的,给人的感觉单纯、简朴了很
多。

构图朴实、平中求奇是巨然山水画构
图的特色。

结语
五代时期的山水画成就突出、影响
深远,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通过他们特有
的写生经历和对山水画执著的追求,创造
出了合理的构图、丰富的笔墨以及深渺的
意境,这些都使他们在山水画的表现上更
胜一筹。

尤以荆、关、董、巨成就最为突
出,深受世人推崇。

荆浩、关仝和董源、
巨然分别被尊称为山水画的北宗和南宗之
祖,体现了五代山水的辉煌成就。

这一时
期的山水画无论是在笔墨技法上还是构图
表现上都进行了革新,更重要的是和前代
的青绿、泼墨山水相比,引起了山水画审
美情致和审美精神的内在变革。

因此,无
论是北方山水的雄伟峻峭还是南方山水的
绵柔婉转,都体现了五代山水的傲人功
绩,为后人所称道。

参考文献:
[1]刘岩松.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张同标.北派山水画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6.
[3]葛路.中国画论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9.
[4]周伟.中国美术简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8.
[5]邵洛羊.中国山水画技法[M].上海:上海画报
出版社,2003.
[6]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
笔墨[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7]彭莱.一片江南[M]. 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3.
[8]汤哲明.范山模水[M]. 上海:上海画报出版
社,2003.
作者系徐州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轩蕾)
101
2012 · 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