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危害与防范 近三年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危害与防范近三年上市公司财务欺
诈案例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造成的危害比非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危害大得多。如何有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阐释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建议。【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危害;防范一、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含义及其特征在汉语中,“欺诈”一词是指用奸诈的手段欺瞒他人骗取好处。在英语中欺诈(Cheat)是骗取、欺骗、哄骗的意思。《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38条注释:“欺诈行为是指意欲诱导对方犯错误,并因此从对方的损失中获益的行为”。所谓财务欺诈,是一个组织整体或某些个人在进行财务活动时为获得自身利益而采用不当手段欺骗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故意行为。从行为主体上看,财务欺诈的主体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公司财务欺诈是企业欺诈的一种,虽然公司财务欺诈是通过财务人员这样的具体的自然人实施的,但欺诈行为的主体是公司,体现了公司集体的意志。为此,以笔者之见,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上市公司为谋求公司自身利益而在财务报告中采取蓄意错报、瞒报或误导等手段,故意制造虚假财务信息以欺骗财务报告使用人的组织性行为。上市公司不同于非上市企业,在财务欺诈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一)动机上具有更大的复杂性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与一般欺诈行为一样,主观动机上都具有故意性。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动机既不同于一般性欺诈行为,也不同于非上市企业的财务欺诈行为。对非上市企业来讲,进行财务欺诈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偷逃税款,或为了增加企业领导者
的个人业绩。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动机则除了个别的是为了偷逃税款,或出于公司领导个人业绩需要外,主要还体现在为了达到上市筹资需要条件、达到配股和增发等再融资条件、避免遭到“P”、“T”或退市,以及美化公司业绩、抬高公司股价等。这种财务欺诈多与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有关,是在公司高层管理者授意或者指使下进行的财务欺诈。(二)手段上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由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方能报出,并且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机制要比非上市企业严厉得多,上市公司为了增强其财务欺诈被发现的难度,就会采用更加隐蔽的手段,以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发现成本,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发现概率,达到骗取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的目的。比如,有的通过各种手段多计收入和收益、少计费用和成本,虚增盈利能力;有的通过各种手段多计资产或所有者权益、少计负债,虚增公司价值;有的通过不按规定披露信息,削弱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有的通过任意改变会计政策来稳定收益,误导投资者等。(三)类型上具有全面性欺诈按表现形式划分,有作为性欺诈和不作为性欺诈两种。所谓作为性欺诈是指用积极的行动实施的欺诈行为,是欺诈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所谓不作为性欺诈,则是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而构成的欺诈行为。许多欺诈行为主体可能发生的欺诈,主要体现为作为性欺诈,有些则体现为不作为性欺诈,也有的两者可能兼而有之。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包括作为性欺诈和不作为性欺诈。比如,上市公司采用多计资产、收入、收益和所有者权益,或少计负债、费用和成本等造假的手段进行财务欺诈就是作为性欺诈。而对按规定应当予以披露的信息不予披露或不及时、不充分和不完整披露,则属不作为性欺诈。无论是作为性财务欺诈还是不作为性财务欺诈,都会对财务信息使用人(含潜在的使用人)产生误导,进而可能造成损失。(四)结果上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是一种公共信息,使用者既涉及公司管理层、国家税务机关、证券管理委员会、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也涉及社会广大潜在的投资人等。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与非上市企业相比,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更加广泛。由此推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引起
的危害在范围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程度上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可能很大)。我们很难知道有多少潜在的信息使用人,更难以预见各个信息使用人利用财务信息做何决策。可见,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在结果上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二、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危害分析(一)对投资人、债权人的危害财务欺诈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主要靠欺骗他人并从他人的损失中获益。投资者受到蒙蔽,依据其欺诈性财务信息可能做出错误性决策,最终遭受损失。债权人受到蒙蔽,依据其欺诈性财务信息错误判断其偿债能力,不及时收回账款或继续扩大其债权,一旦上市公司无力偿还债务,则会加大债权人账款坏账的风险。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对投资人、债权人的危害往往是巨大的。如美国的“安然”“世通”等,对成千上万的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我国的“银广厦”、“郑百文”、“东南融通”等事件,也使许多投资人遭受损失,甚至破产。(二)对上市公司自身的危害由于财务欺诈一般是通过会计确认、伪造会计"s:.youhaodu.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资料来操作的,这样就会使公司自身的财务核算资料失真,使公司管理者难以准确判断经营状况,并使公司经营状况陷入恶性循环。如提前确认收入或者递延确认费用,虽然虚增了利润,欺骗了投资人,但也为公司后期留下了潜亏,需由以后各期慢慢消化;同时,公司管理高层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得不在已经虚假的财务成果上确定不符实际的更高的目标,以显示公司持续发展。目标定得越来越高,实现的难度越来越大,上市公司便不得不采取更严重的财务欺诈。日积月累,财务欺诈所造成的假象也便愈加严重。随着政府监管、社会审计监督力度的增强和投资人对财务"s:.pinhecha.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信息识别能力的不断提高,任何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都不可能永久。而财务欺诈丑闻一旦暴露,对公司的打击便会是致命的。(三)对资本市场运行的危害资本市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而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严重破坏了这样的“三公”原则,对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而完善有序的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
障。因此,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对资本市场产生的危害具有很大的广泛性,会进而破坏市场经济的整体运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也会对整个"s:.ib19.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社会的信用基础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