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题

合集下载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同步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二高中地理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同步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二高中地理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同步练习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1.C 2.A第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

第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3.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古代南方行船、北方骑马是地域文化B.内蒙古地区的蒙古包属于地域文化C.用手抓饭是印度的地域文化之一D.我国古代徽州人的保守心理不是地域文化解析:3.A 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域文化既有物质文化方面的体现,也有精神文化方面的体现,但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方面,①错误;东亚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水稻也是该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亚洲逐渐形成了“稻米文化”,②正确;地域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地域范围与其重要性没有关系,③错误;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其变化是渐进的,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④正确。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选择题读日本东京城市规划示意图,回答1~2题。

1.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A.天人合一的思想B.皇权的至高无上C.民主与法制精神D.城市格局历史的悠久2.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历史因素D.环境因素解析:第1题,从历史上看,皇权的至高无上使皇宫位于市中心的位置。

第2题,从日本东京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可以看出东京的中心仍然是皇宫,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显然是对历史的继承,受历史因素的影响较大。

答案:1.B 2.C(2019·南宁高一期中)下图为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这两种建筑景观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A.气候差异B.地域文化差异C.地形差异D.经济差异4.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附近区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其形成因素为()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自然因素解析:第3题,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实用价值较低,故受气候、地形和经济影响小。

故选B。

第4题,北京市为我国的古都,且目前为我国的首都,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北京市的市中心为紫禁城、天安门广场,成为我国的政治中心而不是中心商务区。

故选A。

答案:3.B 4.A着力挖掘,营造城市特色,追求特色之美,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特色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均高于一般城市。

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华民族雍容恢宏、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西安的古朴B.桂林的灵秀C.苏杭的神秘D.拉萨的奇逸解析:第5题,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练习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练习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单选题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图1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图2为北宋都城东京复原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早期,导致东京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高度集聚B.商业繁荣发达C.水陆交通便利D.文化底蕴深厚2.东京城皇城居中呈中轴线对称布局,这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特征是()A.尊敬老人,长幼有序B.结构封闭,安全舒适C.坐北朝南,顺应自然D.皇权至上,尊卑有序3.梯田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耕地的主要形式,经过多年的水稻种植后,当地土壤发生的变化是()A.红壤改变成水稻土B.黑土改变成水稻土C.土壤肥力下降明显D.土壤颜色变成红色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

小明去宏村旅游感受本地的文化,下图为宏村旅游线路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图中最能体现宏村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是()A.平原B.村落水系C.公路D.古树5.村中有承志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这些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A.御外凝内的精神B.长幼有序的文化C.顺应自然的智慧D.朴实的耕读文化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打造一片9.8平方千米的城市绿心。

绿心不只是单纯的绿地,也是通州的市民活动中心。

下图示意通州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北京规划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城市化水平B.扩大城市规模C.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D.美化城市环境7.城市绿心除绿地外,还可以规划()A.青少年交流区、图书馆等B.大型医院C.商贸中心D.大学城8.下列能正确反映一个地区文化特点的是()A.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的房子五彩缤纷B.意大利弗罗伦萨粉墙黛瓦C.福建永定土楼黄橙交织D.老北京四合院淡雅朴素,天人合一下图为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示意。

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训练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训练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多喜辣,素有“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饮食习惯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

据此完成第1~2题。

1.由材料分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B.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完全不同的C.某地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会影响自然环境2.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湖南等地居民喜辣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这些地区是我国的高温地区,居民吃辣可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B.有助于防止高湿期间人们出现消化液分泌少、肠胃蠕动减弱现象C.有助于防止凉季高湿期间人们患风湿病、腰肌痛等,辣椒的生产量大2.D1题,文化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人文社会环境在文化形成中;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有相似之处;环境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

第2题,湖南气候潮湿,吃辣椒可祛湿气、助消化,缓解胸腹冷痛,增强食欲。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

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种植水稻、棉花,属于旱作农业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4.B3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首先,由于正午太,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

第4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不种植水稻。

读下图,完成第5~6题。

5.传统民居可以反映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C.北京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6.我国的建筑物一般都“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6.B5题,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均一,适宜开凿窑洞;北京四合院主要受传统文化影响;云南竹楼主要是为适应当地终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习题答案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习题答案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为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这两种建筑景观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A.气候差异B.地域文化差异C.地形差异D.经济差异2.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附近区域是政治中心,其形成因素为()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自然因素1题,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故选B项。

第2题,北京市为我国的古都,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北京市的市中心为紫禁城、天安门广场等,因此成为政治中心而不是中心商务区。

故选A项。

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多兴建于明末至民国时期,现存1800多座,为多层建筑,墙体厚实坚固。

更楼(下图)高耸挺立,视野开阔,用于村与村之间的联系,是碉楼中数量较少的一种类型。

据此完成3~4题。

3.除居住外,修建开平碉楼兼备的功能还有()A.旅游和商业B.供水和通信C.防洪和防匪D.防风和御浪4.更楼适宜建在()A.村庄中央B.村口山岗C.村后洼地D.水井附近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洪涝多发,且历史上社会动荡不安。

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和财富,人们修建碉楼居住,能够起到防洪和防匪的作用。

第4题,更楼的作用是用于村与村之间的联系,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因此建在村口山岗上较合适。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6.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5题,“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A项正确;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不同,B项错误;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法国巴黎市中心是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布局,C项错误;北京的城市布局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与苏州不同,D项错误。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2章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同步练习新(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2章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同步练习新(含答案)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选择题营造特色城市,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西安的古朴B.桂林的灵秀C.苏杭的神秘D.拉萨的奇逸3.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世界上大致形成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宗教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等五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

下列属于文化型城市的是()A.苏黎世、香港B.布鲁塞尔、火奴鲁鲁C.威尼斯、戛纳D.威尼斯、日内瓦【答案】1.C 2.A 3.C【解析】第1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第2题,西安的风格古朴,苏杭的风格灵秀,桂林的风格奇逸,拉萨的风格神秘。

第3题,政治型城市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瑞士的日内瓦等;经济型城市如苏黎世、香港等;文化型城市如威尼斯、戛纳等;宗教型城市如耶路撒冷、麦加等;旅游型城市如火奴鲁鲁、桂林、北戴河等。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这说明()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5.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①—吊脚楼②—蒙古包③—窑洞④—四合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4.B 5.C【解析】第4题,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题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题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题一、单选题1.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他们对人口或城市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关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B.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C.从“四海为家”到安土重迁D.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 )①城镇交通网的结构②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③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④城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⑤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⑥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A.①④B.②⑥C.③⑤D.④⑤3.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①外向性②开放性③内向性④封闭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

房顶又是晒场。

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

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土掌房的效果类似于()A.内蒙蒙古包B.陕西窑洞C.傣族竹楼D.客家族土楼5.土掌房反应的气候特点()A.湿冷B.湿热C.干旱少雨D.干热篁岭是位于江西婺源的古村落。

该村落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上,当地居民自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

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的丰收成果就会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迹的“篁岭晒秋”。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语言和文字B) 饮食与服饰C) 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D) 生活习惯2、以下哪种景观是典型的文化景观?A)长江大桥B)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C) 丽江古城D) 青海湖3、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显著的文化景观是()。

A. 各少数民族的服饰B. 布达拉宫C. 庐山瀑布D. 紫禁城4、在城乡景观的对比中,城市景观相比乡村景观最突出的特点是()。

A. 人口密度大B. 建筑集中C. 信息交流频繁D. 种植业发达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A. 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B.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布局C. 民间节日的庆典活动D. 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型建筑材料6、在以下城市中,哪个城市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形成了独特的城乡景观?A. 北京B. 苏州C. 成都D. 深圳7、下列哪种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风格影响最大?A、农业文化B、工业文化C、海洋文化D、手工业文化8、典型的城市景观是:A、乡村小道B、河流C、街区D、田野9、题干: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体现?A.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反映了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化B. 中国苏州的园林体现了中国文人隐逸文化C. 日本京都的明治神宫展现了日本对皇权的崇拜D.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体现了地中海文明 10、题干:以下哪个不是城乡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A. 自然环境B. 经济发展水平C. 历史文化传统D. 政治制度1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城乡景观的形成完全不受地域文化的影响B. 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影响有限C. 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影响范围广、程度深D. 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形成无影响12、下列哪项不属于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A. 传统节日庆典活动B. 地方特色手工艺品C. 城市交通规划D. 当地美食文化13、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对城乡景观的影响?A、同一地区内不同社区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几乎一致B、同一地区内不同社区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各具特色C、不同地区的建筑物完全相同D、不同地区的建筑物风格完全不同14、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正面和负面的方面,在城乡景观中,下列哪一项通常被认为是负面的影响?A、植被的不断增加B、城市公园的扩建C、农田被建设成为居民区D、河岸自然湿地的保护1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选项:A. 传统的民宅建筑风格B. 城市绿化的植物选择C. 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形态D. 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16、在对城乡景观进行规划时,以下哪项做法最有利于保护和发扬地域文化?选项:A. 按照现代化标准,全面改建传统建筑B. 引进国际流行建筑风格,消除地域特色C. 以保护历史建筑为核心,发扬传统工艺D.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增加现代元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人教版地理(2019)必修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2019)必修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习题含答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选择题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2.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下图为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造成这两种建筑景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 )A.气候差异B.地域文化差异C.地形差异D.经济差异4.在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附近区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其形成因素为( )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自然因素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四幅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四幅剪纸作品中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6.关于图中地域景观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正确的是()A.①—顺应自然B.②—中西融合C.③—御外凝内D.④—江南文化7.下列叙述能正确反映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特征的是()①南方的居民夏天睡竹床,东北农村房屋使用双层玻璃②溜冰是北方人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游泳是南方人喜好和擅长的运动项目③彝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泼水节④新疆人到国内的其他地方后说普通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示意云南南部哀牢山区哈尼族“山林—村寨—梯田—河流”四点一线的空间模式。

哈尼族“蘑菇房”以石垫基,以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铺茅草。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专项训练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专项训练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乡村和城镇专项训练(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1.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并排列在一起,垒原木时一般都垫上苔藓。

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连着房门均修建一间门斗。

研究表明,木刻楞有调节温度、水分和平衡情绪的作用,冬暖夏凉,被誉为“长寿木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木刻楞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可能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住宅( )A.鄂伦春族B.彝族C.维吾尔族D.高山族(2)在木刻楞建造过程中,垒原木时在原木间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 )A.填充绿色植被,覆盖墙面,增加建筑美感B.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可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C.通过苔藓吸收湿气,提高室内湿度D.利用苔藓特殊生物性状,起到防虫防蛀作用(3)木刻楞一般会连着房门修建门斗,门斗的主要作用是( )A.可在其中设置信报箱、送奶箱,有利于提高住宅公共服务性能B.使住宅的立面造型更加富于变化,便于人们识别C.起到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D.可以增加室内空间,增加阳光射入2.玉米楼子是马千台村传统的储粮建筑,但因其结构上的缺陷,防护效果不佳。

近年来该村引进了新型玉米仓。

新型玉米仓为钢骨架,下面铺设钢板网,四周围着很细密的钢丝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和传统玉米楼子相比,新型玉米仓( )A.通风、防雨效果显著B.防鼠、防虫害效果显著C.可以减少玉米水分损失D.能大大提高玉米的存放量(2)新型玉米仓的宽度在不同地区有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降水量B.风力大小C.玉米产量D.地形起伏(3)马千台村最可能位于我国(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3.读云南省某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 )A.竹楼这种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B.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C.竹楼记录了当地人的意识形态D.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2)图中的景观中没有( )A.地质地貌景观B.水文地理景观C.生物景观D.气象气候景观4.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方言岛是指某种外来方言被本地方言包围而形成的方言地域。

天津话是天津市老城区及其周边居民平常使用的方言,已有600多年历史,属于皖北语,老城区及其周边也由此成为天津话方言岛(见下图),近年来该方言岛内使用天津话的人越来越少。

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天津话方言岛形成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A.海河泛滥B.史上移民C.京冀融合D.漕运兴起2.近年来该方言岛内使用天津话的人数减少,主要是由于()A.老城区拆迁B.天津话难学C.外来人口冲击D.京冀方言迁入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甲图为土墙平顶屋,乙图为砖墙斜顶屋。

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导致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温C.降水D.河流4.两地民居所在地区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为我国西部地区,耕地资源丰富B.乙地为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发达C.甲地处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D.乙地位于东北地区,森林面积广阔“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随田散布。

下图为成都平原上的林盘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5.“川西林盘”随田散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方便取水B.土地破碎C.保护隐私D.便于劳作6.“川西林盘”中林木能够()①防风固沙②调节微气候③美化环境④提供建材及燃料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民族特色是桑巴舞和探戈舞的文化圈()A.太平洋文化圈B.非洲文化圈C.拉丁美洲文化圈D.西欧文化圈2021年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内蒙古代表团全团会议上,一名头戴“小鹿”样式,实为“狍头帽”的鄂伦春族全国人大代表在网络走红。

过去鄂伦春族是以狩猎为生的民族,长期的游猎方式和森林生活使鄂伦春族选择便于搭盖的“斜仁柱”。

搭盖“斜仁柱”不用钉也不用绳,只用天然树杈。

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斜仁柱”的覆盖物,春至夏初覆盖桦皮,夏季覆盖芦苇帘子,冬季覆盖兽皮。

2.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检测

2.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检测
1.林盘这种聚落形式最主要的优点( )
A.规模较小,节省耕地资源B.水渠密布,交通便利
C.接近农田,便于生产劳动D.林竹掩映,利于安全防御
2.林盘中树林和竹林所具有的生态功能( )
A.林木掩映,保证了居民生活的私密性
B.降低林盘中的气温,调节微气候
C.提供燃料、竹具、水果
D.营造田(空)、林(虚)、宅(实)的空间变化意境
(1)从气温角度分析海草房聚落布局紧凑的有利影响。
(2)推测在海草房向阳面一般种植的植物(自然带)类型及其高度特征,并说明理由。
(3)从海草房的结构特点,说明其能够保存较好的原因。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合掌屋”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民宅建筑,位于日本本州岛歧阜县大野郡白川乡(136°54’23”E,36°16’18”N)荻町,这里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村中有条庄川河从南向北流过。建筑无任何钢筋水泥,全部为木材。屋顶由茅草(主要有稻草等)覆盖而成,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且屋顶设计成60°锐角的正三角形,造型好像人的双手合掌一般,“合掌屋”由此得名。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D.常绿针叶林
11.为适应当地气候,清晖园园内的整体布局应该是( )
A.前高后低,前疏后密B.前高后低,前密后疏
C.前低后高,前疏后密D.前低后高,前密后疏
12.与其他岭南园林一样,清晖园内的建筑也呈现出布局紧密,集中分布的特点。形成这样的布局的原因不包括( )
①游船数量明显减少,水面更加平静安全②游客数量大幅减少,水面的清澈度提高
③受疫情的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迅速恶化④全球变暖,运河水温接近临近海域水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综合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他们对人口或城市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关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B.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C.从“四海为家”到安土重迁D.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 )
①城镇交通网的结构②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③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④城
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⑤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⑥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①④B.②⑥C.③⑤D.④⑤
3.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
①外向性②开放性③内向性④封闭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

房顶又是晒场。

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

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土掌房的效果类似于()
A.内蒙蒙古包B.陕西窑洞C.傣族竹楼D.客家族土楼5.土掌房反应的气候特点()
A.湿冷B.湿热C.干旱少雨D.干热
篁岭是位于江西婺源的古村落。

该村落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上,当地居民自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

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的丰收成果就会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迹的“篁岭晒秋”。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6.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光照充足B.地形崎岖
C.河网密布D.动植物资源丰富
7.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此时到这里旅游,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是()
A.防寒衣物B.防晒物品
C.防雨物品D.薄衣短衫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图为“东南丘陵梯田、珠三角基塘农业”景观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表述不属于“地域文化”的特性是()
A.特定的地域性B.相对的稳定性
C.综合性D.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9.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有()
①建筑风格②生活水平高低③宗教信仰④消费习惯⑤习俗⑥教育水平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10.“东南丘陵梯田、珠三角基塘农业”反映出两地()
A.地形地势不同B.主要作物不同C.植被状况不同D.生产规模不同位于新疆的特克斯县,因其建筑和街道呈现完整又正规的八卦形状而得名“八卦城”,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

读新疆特克斯县城道路及河流位置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1.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

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A.河谷平坦,利于筑城B.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12.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A.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B.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
C.河流远离,未穿城区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

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座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

读安徽宏村实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
14.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A.春季多风B.夏季炎热C.秋季多雨D.冬季寒冷
15.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不包括
A.收集雨水B.增强遮阴C.防范火灾D.增加美感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

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

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

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

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材料二客家先民从西晋永嘉之乱起,开始陆续从中原向南方迁徒,福建永定是客家人的聚集地。

永定境内崇山峻岭,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永定”意为永远平定(缘于“明成化十四年”,流贼钟三等啸聚溪南,巡抚奏折置县镇之”)。

(1)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方式又与________因素有关。

(2)结合材料,说明客家人迁入永定后建筑土楼的原因。

(3)这种居住方式说明了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当地建筑传统的土楼。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7.读“山西省老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

欧美民居与我国的四合院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这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1.C
2.B
3.D
4.B
5.C
6.B
7.C
8.D
9.C
10.A
11.A
12.B
13.C
14.B
15.A
16.(1)安全防卫功能自然环境技术水平
(2)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土楼可防御外敌或者猛兽入侵;永定多山地,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当时建筑材料匮乏,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

(3)客家人由于数代不断南迁,形成家族内部极强的凝聚力,只有家族内部的紧密团结才能使其在新的居住地生存下来。

其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4)赞同。

理由:不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相较于现代建筑,土楼节能(冬暖夏
凉)环保(土楼废弃的土、木材不会污染环境)。

不赞同。

理由:土楼早期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已经丧失;土楼大聚居特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

17.(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降水较多
(4)没有围墙。

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