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拥有,尊重他人,懂得感恩。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教具:图片、课文卡片、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准备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安排教室环境,准备教学所需材料。
第二节导入新课1.初步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知主题。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第三节学习主体1.导读课文,让学生提前感受课文情境。
2.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句子。
3.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
4.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节拓展延伸1.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2.设计相关任务,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节课堂总结1.整合全文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主题。
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反思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1.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学生学习情况的表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教学反思,下节课改进策略。
五、拓展延伸1.给学生阅读相关故事,拓展对主题的理解。
2.引导学生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悟。
3.设计手工制作任务,丰富主题相关的课外活动。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的文档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进行教学计划的准备与实施。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篇一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0名,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强,具有良好的书写和预习习惯。
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但也有部分同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很不稳定。
本班的优生有5名同学,.他们在平时作业、测查中审题细心答题认真、能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答案准确。
中间生25名,这部分学生学生男同学较多,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所在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遇到课死记硬背的知识能应答,遇到独立阅读方面的知识,和拓展练习的题无从下手,。
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
学困生生有5人。
这些学生主要是智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差,十分粗心,记不住前边学后面忘,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
但我还是有信心,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复习内容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清贫》,课文主要讲述了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坚持清贫生活,以身作则,教育同志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志敏烈士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深入挖掘方志敏烈士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志敏烈士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方志敏烈士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4. 课文解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7.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清贫》2. 内容:(1)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生活(2)清贫精神的内涵(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答案:(1)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坚定信仰、严于律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方志敏烈士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内容简介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第12课,题目为《清贫》。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清贫与富贵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引导学生反思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1.2 教学目标1.认识与理解故事中清贫和富贵的含义。
2.提升学生对于正直、善良等美德的认知。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3 学情分析本课是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学生对于文字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锻炼。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2.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部分: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背诵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部分:导入新课1.热身活动:学生对清贫和富贵做简单定义。
2.介绍本课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阅读故事,导读重点内容。
2.分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3.分角色朗读故事剧情,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4.分析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第四部分:课堂互动1.学生就故事中的事件或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2.小组合作,设计情景剧表演,展示理解与表达能力。
第五部分:课堂总结1.整合课堂讨论内容,回顾故事主题。
2.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启示,展示个人领悟。
2.2 教学手段和技巧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3.教师引导问题式探讨,促进学生思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反思与调整3.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清贫》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美德与情感表达能力。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仍需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加强学生对于故事主题的理解与领悟。
3.2 教学调整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故事情节,提升学生情感共鸣的效果;同时,结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遭遇,通过描绘清贫的生活环境和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清贫中的美好品质。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没有经历过清贫,因此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和情感可能缺乏共鸣。
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美好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体验课文。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课堂朗读和模仿。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用于情境营造。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边读边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和语气。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教学难点: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结合历史背景,激情导入。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革命的征途上,无数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2.出示资料:方志敏烈士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狱中度过的。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直至英勇就义,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方志敏一面坚持对敌斗争,一面本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不朽文献。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清贫》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由单元导语导入,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合历史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①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做个标志。
②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识记情况。
结合形声字特点识记。
读准多音字“吓”字音,组词识记。
3.反馈交流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体现学习自主性,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比较好记。
多音字“吓”,联系生活语境组词辨析,印象深刻。
文章层次清晰,抓住“被俘”主要内容,教师稍加点拨,能够准确划分。
)三、再读课文,体会方志敏的精神品质。
1.阅读“学习提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品质。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情感描写时,仍需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此外,学生对贫困生活的认识有限,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拓展他们对贫困生活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乐观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主人公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乐观精神。
2.难点:感受主人公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主人公的乐观精神,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合作交流学习心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等,辅助教学。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情境导入:出示贫困山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儿童的生活。
提问:你们觉得贫困的生活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小男孩的生活环境。
教师出示课件,呈现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男孩的乐观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清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蕴含的寓意。
•提升学生对于贫困与富有的理解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领会文本中的含义和哲理。
•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体验。
•思考自己对于贫困和富有的看法。
3.教学准备
•课文《清贫》的复印件。
•课件或板书准备。
4.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出关于贫贱富贵的话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
•听读课文《清贫》,学生跟读。
第三步:课文理解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清贫》的主题和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传达的思想。
第四步:情感体验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对于不同财富状况的看法和态度。
第五步: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找出身边具有“清贫”精神的人或事例,并分享。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侧重于贫贱与富贵的不同价值观念。
通过对于《清贫》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对于贫困和富有的看法,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增强了对于贫困人群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故事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清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体会贫贱与富贵的价值。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清贫》这篇文章中的故事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贫困与富有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包括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2. 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
难点: 1. 通过故事的阐述,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财富的关系。
2. 帮助学生将情感融入对文章的理解中。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文章《清贫》的课件,图表等。
2.教学工具:黑板、笔、书籍等。
3.学生用品:笔、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与贫困有关的小故事或者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贫困与富有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学习《清贫》(15分钟)1.教师朗读文章《清贫》,学生跟读。
2.分段讲解文章的内容,询问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第三步:词语学习(10分钟)解释并讲解生词:清贫、盲人、善解人意、哽咽、勉励。
第四步:情感教育(10分钟)通过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贫穷与富有对一个人的影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第五步:阅读训练(15分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文章中的细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写读后感的作业,让学生总结这堂课的收获和感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清贫》中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贫困与富有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12.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清贫的书生因为生活窘迫,被迫卖掉了自己的朱文公《钗》。
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清贫与富贵之间的差异,以及穷人生活的不易。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能够表达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3.能够写出对清贫和富贵的感悟;4.能够体会书生的感受,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表达自己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
难点: 1. 能够体会书生的感受,换位思考; 2. 能够用文字表达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清贫》的标题,让学生谈谈对清贫这个词的理解,引出课文主题。
2.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清贫》,并在课后进行简短的小组讨论,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 课文赏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讨论清贫和富贵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不同境遇。
2. 读后感悟(15分钟)要求学生就清贫和富贵的话题展开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悟和观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1. 朗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写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文章或小故事,表达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文笔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清贫》这篇课文既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又能引发学生对清贫和富贵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珍惜现在的生活。
希望学生通过这堂课可以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同时也学会同情善待他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课文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展示了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如勤劳、节约、乐观等,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贫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面对具体案例时,可能对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缺乏深入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课文中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内容的感悟,特别是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
3.换位思考,体会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贫困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贫困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贫困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贫困意味着什么?贫困生活中是否只有艰辛和痛苦?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语音语调。
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文中的角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清贫》是革命传统名篇。
经手款项有数百万之巨的共产党大官身边却“一个铜板都没有”,表现了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美德,“清贫”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它超越了这篇文章本身。
正因为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现象,有兴“死于安逸”,所以更要发扬“清贫”的革命传统。
通过学习方志敏的《清贫》,我试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着种种考验,却始终矢志不移,固守清贫,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
教育学生更要牢记清贫的本色,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所在,也是廉洁教育的渗透点。
当然教学本文要有别于政治课教学,所以以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要他们理解方志民敏所处的时代,进而理解“清贫”的价值有一定的难度。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情况大相径庭,对与2班来说,学生学习习惯还在培养中,预习的效果可能会差些,所以教学重点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要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
6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课文理解障碍较少,但学生对于真正理解清贫,并传承这种中华美德可能会有隔靴搔痒之感,所以可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课文,体会对话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能感受到动作神态描写的好处;2.懂得甘于清贫是一种良好的为人为事为官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忆前文,提出目标同学们,在本单元《古诗三首》中,我们欣赏了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在诗歌里表现人物的作用;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感受到了动作、语言描写对于体悟毛主席内心的好处;在《军神》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其相应的动作描写给读者带来的强烈震撼。
《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略读,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呢?(一)能读懂对话对于体现人物品质的好处;(二)能理解动作动作、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三)能读懂方志敏同志所说的“清贫”的意思。
二、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一)出示对话: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手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二)小组讨论:你对哪句话最有感受?跟小组成员作一个分享。
1.关于方志敏的语言:(1)“哼”,表达了轻蔑。
(2)“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表示识破了小兵士们的把戏。
(3)“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一种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4)“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表达了方志敏同志对国军的蔑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清贫》这篇课文的大意,把握其中的主要内容。
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汇,并能正确使用。
3.掌握本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如描写人物、环境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反思贫困和富裕的含义。
情感目标1.通过《清贫》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与富裕,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清贫》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中心思想等。
2.多角度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例如老头、小男孩等。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寓意和人物内心变化。
2.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贫困与富裕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清贫》这篇课文的主题有所了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清贫》这篇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课文分析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清贫》这篇课文,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形象。
4. 语言运用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修改或补充,练习语言运用的能力。
5. 课后讨论让学生就文中的贫困与富裕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要传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贫困与富裕的含义,并通过《清贫》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帮助他们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12 清贫》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清贫的家庭,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生活状况,揭示了他们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主人公的品质。
但部分学生对贫困生活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引导让他们深入体会课文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学会感恩,努力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体会主人公的品质。
3.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贫困家庭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主人公的品质。
2. 呈现(5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语音、语调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语气、情感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课文中的情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课文所学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拓展(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是如何努力改变命运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清贫的故事,通过故事教育学生要珍惜生活,勤俭节约,不贪图虚荣。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理解困难,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勤俭节约的概念可能理解不深,需要通过课文故事来感受和领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俗语,并能解释其含义。
4.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成语和俗语的理解和解释。
3.课文故事所传达的勤俭节约思想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生字词和成语。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成语和俗语的解释资料。
4.相关案例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标题《清贫》,引导学生朗读标题,并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清贫?清贫好不好?”让学生对课文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对有疑问的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
阅读结束后,老师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并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清贫的故事?”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运用生字词编写一个关于清贫的小故事,并分享给大家。
4.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成语和俗语,引导学生解释其含义,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课文,内容是关于家庭的。
2. 提问:家庭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 教师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
五、朗读练习(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短文。
板书设计:清贫家庭父母教育感激作业设计:1. 生字词抄写:清贫、家庭、父母、教育、感激2. 课后作业: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入,通过小组讨论,大家对自己的家庭有了更深的认识。
2. 在朗读练习中,学生们的语音语调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力也增强了。
3. 对于课后作业,学生们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质量也较高。
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来课堂,让学生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家庭。
2. 组织一次关于家庭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关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方志敏在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时,坚定信念,保持清贫的故事。
课文通过方志敏的事迹,教育学生要学习他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文中一些词语和背景知识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革命先驱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志敏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难点:理解方志敏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以及课文中的相关背景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发音。
2.相关背景资料:教师准备关于方志敏的事迹和革命历程的资料,用于教学中的讲解和拓展。
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方志敏的事迹和革命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方志敏的精神。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跟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语音语调和重音,纠正发音。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纠正和指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清贫【教学目标】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
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
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
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
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
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
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清贫)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一曼在狱中坚守信仰、英勇斗争的故事。
通过对赵一曼同志精神的赞扬,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赵一曼的事迹。
但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内涵,如赵一曼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质等,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尚浅,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加深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赵一曼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赵一曼坚定的信仰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赵一曼的事迹。
2.难点:深刻理解赵一曼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质,以及课文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赵一曼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赵一曼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赵一曼事迹相关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赵一曼的精神。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赵一曼的事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阅读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赵一曼产生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清贫教学目标1.能认识“侈、筹、颇、苟、俘、袄、裆、瞎”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颇、苟、桩、俘、袄、掷、哼、骗、裆、瞎、挂”11个生字。
2.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于方志敏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
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何谓“清贫”?学生先尝试解释,然后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讨论,确定“清贫”的意思。
生:清贫:生活清寒贫苦。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指名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相机进行矫正。
(2)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生:课文写了方志敏被捕后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而毫无所获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侈、筹、颇、苟、俘、袄、裆、瞎”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11个生字“颇、苟、桩、俘、袄、掷、哼、骗、裆、瞎、挂”。
给这几个字组词。
(2)仿写,小组评价。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奢侈()筹()集一桩()趣事被俘()积蓄()矜()持不苟附答案:奢侈(chǐ)筹(chóu )集一桩(zhuāng)趣事被俘(fú)积蓄(xù)矜(jīn )持不苟二、比一比,再组词。
颇()苟()俘()颈()敬()浮()附答案:颇(颇丰)苟(苟且)俘(俘虏)颈(颈椎)敬(尊敬)浮(漂浮)三、把下面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达马没留神,脚一滑,掉到水里去了,绿娃大声呼喊:“救命呀!”()十月的一天,绿娃带着他的弟弟达马过独木桥。
()对岸住着解放军,他们听见喊声飞快地跑到河边,把外衣一脱,跳下水去。
()解放军叔叔不怕冷、不怕疼,一个劲儿跟急流搏斗,拼命朝达马那边游去,终于救起了小达马。
()河水冰冷刺骨,河里石头多,急流冲来,人站不住,身子就碰到石头上,疼得很。
附答案:(2)达马没留神,脚一滑,掉到水里去了,绿娃大声呼喊:“救命呀!”(1)十月的一天,绿娃带着他的弟弟达马过独木桥。
(3)对岸住着解放军,他们听见喊声飞快地跑到河边,把外衣一脱,跳下水去。
(5)解放军叔叔不怕冷、不怕疼,一个劲儿跟急流搏斗,拼命朝达马那边游去,终于救起了小达马。
(4)河水冰冷刺骨,河里石头多,急流冲来,人站不住,身子就碰到石头上,疼得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崇高精神。
2、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3、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于方志敏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清贫》。
二、介绍人物,讲述方志敏的故事。
1.讲述方志敏的故事。
学生讲述其收集的关于方志敏的资料。
2.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吃苦耐劳。
生:勇敢抗日。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想1、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要求:(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生:第1段“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生1:作为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
生2: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一生的写照。
“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对比深入理解甘于清贫其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学生谈不到的老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
这一对比说明了什么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说明了不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具备的美德。
生2: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的事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却“颇似奇迹”,“认为夸张”足以说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极力追求个人利益,而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2、第2段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
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进行品读,学生谈不到的,老师要适时点拨。
师:从方志敏被捕时的情景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满肚子热望”说明国民党兵认为从方志敏身上一定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因为方志敏当时是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在他们看来方志敏应该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样十分有钱。
但是事实是方志敏清贫一生,清廉一生。
生2:“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这传神的动作描写把国民党士兵贪婪丑恶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并且把这当作一件趣事来谈可以看出方志敏面对被捕毫不畏惧,这恰恰是对敌人强烈的嘲讽与蔑视。
这种胸襟和气度着实令人敬佩。
生3:敌人搜遍全身之后只发现了一块表和一支笔,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身上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
这一看似“有趣”的事实恰恰证明了方志敏清贫廉正的高尚情操。
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生:“表”和“笔”都是方志敏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说明方志敏心里想的只有革命事业。
3、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
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品读体会。
同时要不着痕迹的渗透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品质所起到的作用。
生1:面对凶恶贪婪的国民党士兵的要挟、威吓,方志敏微笑面对、从容应答,共产党员淡定伟岸的气度令人钦佩。
生2:敌人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细细地捏一遍”,这些动作描写形象的再现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
从中我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是啊!传神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把人物的性格、品质刻画的淋漓尽致。
那么国民党士兵从“满肚子热望”到“猜疑、不相信”,从“企望有新的发现”到“失望”直至“怀疑而惊异”这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生:国民党士兵情绪上的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
当最后确定方志敏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惊讶,恰恰说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4、第九段补叙内容。
师故事到第八自然段看似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补叙第九段内容呢?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故事以及生活实际去品读体会。
生:交待方志敏的全部家当只有“汗褂裤”和“带底的丝袜”,进一步说明方志敏的清贫。
生:这几件“汗褂裤”和“带底的丝袜”被保藏着,而且被方志敏是为“传家宝”。
这就是我们清贫一生,可敬可爱的共产党员啊!四、再谈清贫升华情感孩子们学习完这篇文章,此时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生1:清贫关键在清,这是一种人生信念。
生2:清贫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品德修养。
生3:清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
……五、拓展阅读提升认识孩子们,方志敏之所以能够一生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就是因为他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深爱着我们可爱的祖国。
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又是什么呢?生:他们拥有最宝贵的人生信仰—共产主义精神。
六、结束语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
这种革命气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同样需要它。
君不见,腐败高官纷纷落马,究其原因,哪一个不是因为生活腐化堕落而造成的;哪一个不是因为丢掉了甘于清贫的气节而走向自我毁灭的?古今概莫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骗()坞()侈()矜()偏()呜()移()怜()附答案:骗(行骗)坞(深山坞)侈(奢侈)矜(矜持)偏(偏向)呜(呜呜哭)移(转移)怜(可怜)二、解词。
1、齿冷:2、奢侈:3、矜持不苟:附答案:1、齿冷:耻笑。
2、奢侈:过分花钱追求享受。
3、矜持不苟:庄重严谨,一点不马虎。
三、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遗著有《可爱的中国》和《狱中纪实》等。
附答案:本文选自(《可爱的中国》),作者(方志敏),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遗著有《可爱的中国》和《狱中纪实》等。
板书设计:12 清贫积蓄身无分文共忠矜持不苟产于分舍己为公党革财产少得可怜员命清贫的的美精总战胜困难的地方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