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棵老槐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那棵老槐树

夏全发

前几年回老家翼城开化村,路过村子西门外那棵老槐树时,发现原先的老树枝衰败了,仅剩下几枝枯老的枝桠。但树的老根却仍然活着,并且重新发出一丛茂密的新枝。当我再次回老家路过老槐树的时候,只见那丛新枝更加郁郁葱葱,几乎把老槐树都包裹起来了。此时此刻,不由我对那棵老槐树陷入深情的回忆与久远的遐想。

老槐树究竟是哪朝哪代何年何月何人所栽,已经无从考证,反正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它就是这个样子。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老槐树便不失时机地带来浓浓春意,嫩绿嫩绿的树芽便挂满枝枝桠桠,显得生机勃勃;夏天来了,老槐树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浓密的叶子把周围劈天盖地遮了个严严实实,最诱人的还是那开得白花花的槐花儿,散发着一袭沁入心扉的清香;到了秋天,老槐树则是另一番景象:一嘟噜一嘟噜地挂满槐豆儿,引得我们这些顽皮馋嘴的孩子流满口水,谁知道好不容易爬上去,摘下几颗填进口中,一股苦涩难咽的味道令人苦不堪言;冬天来了,老槐树满满当当变黄了的叶子竟然一夜之间被凛冽的北风吹落尽光,虽然显得光秃秃的,但它却巍然屹立于村头,用它那几个人都围不过来的树身,给路人避风遮寒,给村人带来坚强和安详的温馨!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的诗句,仿佛就是对我们村那棵老槐树景象的生动写照!

老槐树是我们村的“消息树”。树下几乎成了村民们纳凉、闲谈、议事、聚汇,乃至传播信息的场所!村里发生了什麽趣闻逸事,哪家筹办红白喜事,哪家儿女金榜题名,谁个儿孙孝顺,谁个媳妇生儿育女,又是哪个光棍娶亲,谁们寡妇偷了汉子,乃至谁家的老黄牛老母猪老绵羊生了个崽,都要在老槐树下说长论短传得沸沸扬扬……

老槐树是我们村的“故事树”。老槐树植根于西门外一个偌大的泊池旁,每逢下雨时差不多村子里的水,都流进那个泊池里,供老槐树尽情地汲允着无穷无尽的池水。树借水势,水借树势,相映成辉,这或许是老槐树根系发达枝叶茂盛的主要原因。每逢夏天,村里的老少爷们脱得一丝不挂,在泊池里尽兴游泳洗澡后,便横竖斜躺于老槐树下,讲述着与女人有关的风流韵事!而到了秋季,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则成群结伙地来到泊池边,无拘无束尽情地洗衣洗被褥。女

人们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放浪形骸,或诉说着心中的秘密,或明目张胆张扬着偷汉子的故事。此时,老槐树上的蝉声、水池子里的蛙声和女人们的嬉闹声,几乎把整个村子都荡漾在欢乐之中…..

老槐树是我们村的“历史树”。为何村名叫“开化”?记得刚上小学时,郭姓老师指名道姓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信口答曰:原先村里多数是田、刘、张几大姓人家,光绪年间从山东等地逃荒来到村里的移民渐渐多了起来,本地土著居民就想开导这些外来户,故取名开化村。或许我那幼稚的回答不无道理?反正历史上我们村就是个遐迩闻名的历史名村,人口最多时竟达5000余口。村里建有宏门寺、玉皇庙、三大牌楼、四大圈门及许多祠堂、家庙、豪宅、大院。村里在清康熙年间居然有个叫田文镜的人进士及第,雍正年间做了当朝一品宰相。

老槐树是我们村的“文脉树”。我们村不仅历史上出过宰相、县官及众多举人、贡生、秀才,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年间,文脉薪火一脉相传,文人学士层出不穷。子弟们年年高考金榜题名,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教授、作家、学者享誉内外,博士、硕士、学士层出不穷!

我的童年就是在老槐树的护佑和庇荫下渐渐长大的。后来,我去镇里的完小和中学读书,一去竟然数年。当我再次和老槐树亲近的时候,已是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岁月。因为无学可上,无书可读,我只得返乡务农。刚刚回到村里,刚刚扛起锄头,刚刚和乡亲们一起下地干活的时候,我除了体力的不适应,最难忍受的是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感到眼前一片迷茫!

那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深深陷入一片“红色海洋”之中;那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被极度的个人崇拜和迷信阴影笼罩着:无论早晚,上工前大家都要在老槐树下,集体预祝“老人家”万寿无疆,都要在老槐树下早请示晚汇报,都要在老槐树下“斗私批修”,都要在老槐树下背诵语录,都要在老槐树下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我自然也不能免俗!或许正是这些频繁的“庸俗化”的活动,反倒使我无时不刻地与老槐树更加亲近更加难分难解起来!突兀间,我被老槐树那郁郁葱葱苍劲挺拔不屈不挠活力四射的精神所感染所鼓舞:于是,我振作起精神,和父老乡亲们投入改天换地的农业劳动之中!

春天,我和乡亲们一起扶犁播种;夏天,我和乡亲们一起挥镰割麦;秋天,我和乡亲们一起摘棉收秋;冬天,我和乡亲们一起修整农田……劳动之余,我手不释卷,沉醉于书的海洋,居然做起了作家梦!由于我的突出表现,于上个世纪

六十年代末,被推荐上了县立五七大学读书。三年后,我有幸被县建筑公司招工参加了工作。从此,我告别了亲人,告别了故乡,告别了老槐树!

10年后,当我再次与老槐树亲近的时候,已经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那时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忙季节我都要从县城回到村里,帮助父母和弟弟耕种责任田。“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每每这时,当我身居那绿油油的庄稼田地波涛万顷的滚滚麦浪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三中全会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威力!每每这时,当我伫立于老槐树那遮天蔽日的树荫下,映入眼帘的已不再是“队长敲钟,社员上工”式的“大呼隆”、“一窝蜂”了!人们在老槐树下谈论的已不再是“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穷困岁月,过上自由自在丰衣足食的日子!

又一个10年后,我从县委通讯组调到行署乡镇企业局工作。由于职业和家庭的原因,我每每回到翼城,总要回到家乡回到老槐树身旁,问一问父老乡亲在农村第二次改革大潮中开了哪些致富门路……当我置身于一个个挂满枝头累累果实的果园时,当我站立在老槐树下放眼那一座座新屋大厦耸立于大街小巷时,我为我的父老乡亲们“腰包鼓了”以及“盖新房、娶新娘”的美满生活而自豪!

30年后,因为侄儿的亲事我回老家结结实实住了几日。当我走街穿巷漫步转悠的时候,当我再次徘徊于老槐树下的时候,竟然找不见我曾经熟悉的友人和邻居们的门户了。尤其使我感到惊喜的是,村里许许多多年轻小伙儿和漂亮姑娘家,已迈出家门走向山南海北四处打工创业赚钱。他们不仅眼界开阔脑瓜儿活泛了钱袋子丰满了,更为可喜的是他们的婚姻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巨变,一个个从四面八方引领着外地新媳妇或新女婿回到家乡回到老槐树下筑起爱巢做着美丽的家乡梦!

今年春节,弟弟带着子孙们来临汾看望我们,当问起老槐树的年龄时,他告诉我县里给那棵老槐树已经挂上名老古树的牌子,经评估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大约是明朝末年栽下的。这准确与否无从考证,但总算了却了我一桩心事。“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顾炎武和郑燮这几句名垂千古的诗句,不恰好见证与描述了我和我们村的那棵老槐树之间的情感历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