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与幼儿养育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一、蒙学的起源和发展蒙学是中国古代一种普及于民间的、以教育儿童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方式。
它起源于汉代,经唐代发展至盛行于明清时期。
在蒙学中,教师使用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古代读物,让学生通过朗读、默写和背诵等方式学习基础知识。
二、蒙学的基本特点1. 以家庭为单位蒙学是基于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
在古代中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亲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会教授一些基础的读写算术,而刻意的教育则需要请专门的先生。
2. 按年龄段授课蒙学按照年龄段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这与现代学前教育中按照儿童发展阶段分类教育是一致的。
在蒙学中,学生分为蒙童、幼童、小童、大童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3. 重视口耳相传蒙学中的教育方式注重口头传授,在学生的记忆力聚焦,利于记忆和理解。
课文结构简单易懂,富有韵律美感,有助于吸收。
4. 教学内容单一古代的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受教育者只需学习一些简单的课文。
三、蒙学的启示1. 家庭教育重要性蒙学注重家庭教育,体现了“家庭是儿童第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
家长应该适时引导孩子学习,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尊重和帮助家人。
2. 年龄逐级分类教育蒙学按年龄段分类教育,这与现代学前教育中按照儿童发展阶段分类教育是一致的。
孩子从小学会分辨自己的年龄阶段,逐步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为孩子选择适当的书籍、游戏和其他教育资源。
3. 口头传授是个好办法蒙学中的口头传授,在学生的记忆力聚焦,利于记忆和理解。
现代学前教育中,一些诗歌、童谣等的口头传授,能够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4. 把教材内容控制在适当范围古代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受教育者只需学习一些简单的课文。
现代学前教育中,也需要开展适合儿童的简单、易于掌握的教育活动,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四、结论尽管蒙学已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的地方。
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
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咱都知道,孩子的教育那可是头等大事!特别是幼儿时期,这就像给小树苗扎根呢,根扎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以后能长多高多壮。
说起幼儿教育,咱就不得不聊聊传统蒙学啦。
传统蒙学啊,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以前的小孩都得学。
我还记得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他家的小娃娃才四五岁,正摇头晃脑地背着《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那模样可爱极了,奶声奶气的,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朋友笑着说,这孩子自从开始学《三字经》,说话都变得有条理了,有时候还能冒出几句让人惊讶的道理来。
咱就拿《三字经》来说吧,它可不光是简单的文字堆砌。
里面有好多历史故事、道德规范,用简单易懂的话讲给孩子听。
比如说“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这就是告诉孩子要孝顺父母,小小的黄香才九岁,就知道给父亲暖被窝,多贴心啊!这可比咱们成天在孩子耳边唠叨“要孝顺”有用多了。
孩子通过这些故事,自己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还有《百家姓》,虽说只是罗列了各种姓氏,但这能让孩子早早地对咱们国家丰富的姓氏文化有个了解。
说不定哪天,孩子在幼儿园跟小伙伴说起自己的姓氏,还能讲讲姓氏背后的故事,多有面子!再说说《千字文》,那文采,真是没得说。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短短几句话,就把天地宇宙描绘得那么宏大。
孩子多读这样的文字,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能不强吗?传统蒙学可不只是让孩子背背书那么简单。
它更注重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习惯。
比如说,要懂礼貌、守规矩、尊敬长辈。
这些在现代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我曾经在幼儿园观察过一段时间,发现那些接触过传统蒙学的孩子,在和小伙伴相处的时候,更懂得分享和谦让。
有一次,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其中一个学过传统蒙学的孩子就说:“融四岁,能让梨。
咱们也要互相谦让。
”然后就主动把自己手里的玩具让给了别的小朋友。
这一幕真的让我很感动。
当然啦,传统蒙学也不是说拿来就能直接用的。
对蒙学的认识和收获
对蒙学的认识和收获蒙学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教育方式,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蒙学的价值和收获。
蒙学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蒙学的教学方法强调让孩子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蒙学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参与蒙学教育后,对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乐于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蒙学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蒙学的教学环境通常是开放和自由的,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通过与其他孩子的互动,孩子们学会了倾听、沟通、合作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参与蒙学教育后,与其他孩子的交流更加积极和融洽,他们能够主动地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和合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交关系,这对于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蒙学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蒙学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语言、数学、自然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参与蒙学教育后,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还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如艺术、体育等。
这得益于蒙学教育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多元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蒙学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
蒙学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责任感和公平正义观念,蒙学教育能够塑造孩子们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参与蒙学教育后,对待他人更加友善和关爱,对待学习更加认真和负责,他们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对蒙学经典教育的认识
对蒙学经典教育的认识
蒙学经典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幼儿教育领域。
蒙学经典教育起源于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是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和发现来促进他们的成长。
蒙学经典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
教师在这种教育方法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的传授者。
通过为儿童提供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蒙学经典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儿童在蒙学经典教育的环境中学会自己穿衣、整理物品、做饭等日常生活技能,培养独立和自信。
同时,通过与其他儿童合作、分享和交流,他们逐渐学会了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与他人建立关系。
蒙学经典教育也注重儿童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语言、运动、艺术和情感等方面。
通过提供各种活动和材料,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在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在这种教育方法中,儿童的学习将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指导,以促进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潜力。
总的来说,蒙学经典教育是一种关注儿童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
它通过提供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和资源,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综合素养。
这种教育方法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他们建立坚实的学习基础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传统蒙学启蒙教育作用
传统蒙学启蒙教育作用蒙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教育方式,对于启蒙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蒙学教育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通过教授儿童基本的礼仪、道德、文化知识和技能来启蒙教育儿童,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智慧。
蒙学启蒙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传统蒙学启蒙教育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蒙学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品德。
在蒙学教育中,儿童不仅学习到了基本的礼仪和道德规范,还通过故事、诗词等方式了解古代先贤的品德典范,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这对于儿童的品德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品格。
其次,传统蒙学启蒙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蒙学教育注重启蒙,通过教授儿童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培养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传统蒙学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
蒙学教育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蒙学教育中,儿童通过诵读经典、学习古人的智慧,激发了他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传统蒙学启蒙教育在培养儿童的品德、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传统蒙学启蒙教育的作用,将其有益的教育理念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儿童受益。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蒙学,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教育传统之一,它不仅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学前教育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建议。
首先,蒙学强调诗歌传授。
古代国家实行典教,认为文学和音乐经典是接受教育的重点。
古代的教育方法多以诗歌的形式传授,特别是中国古代的“三百篇”、“千古百家”以及“文选”等诗歌语文。
以古人的《诗经》为例,它侧重野兽的教育原则,不仅表达了古代的思想情感,还具有浓郁的人类性,所以古人把它用在学前教育中更加合理。
其次,蒙学重视实践。
古代实践教育主要表现在教学环节中,其重要性也不可低估。
古代学前教育认为,实践是最好的考试和教学结果,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
孩子们可以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经验来引导和指导孩子们,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世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蒙学注重言传身教,古代蒙学认为,古老的言传身教比单纯的语言更有效。
现代学前教育也表示赞同,用多种方式,以有趣的方式,传授孩子知识,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孩子们可以通过相应的展示和表演,获得学习的全方位体验,而不是单纯依靠灌输。
总之,中国古代蒙学具有以上主要特点,它不仅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为学前教育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基础。
现代学前教育应把这些传统纳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把它们用到重要的地方,以古为鉴,促进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做出新的贡献。
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
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内容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生接受正规教育,开启智慧之门的第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教育好比人生大厦的基础,基础打的牢不牢固与否,以及打成什么样的基础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来如何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传统蒙学经历了两多千的提炼,是倍受儿童喜爱的启蒙教材。
对于幼儿形成良好思想道德、树立远大志向、增长幼儿的知识及拓展幼儿的思维,有较强的辅助作用。
展开传统蒙学是为了更好的促动幼儿教育的发展,在幼儿教育阶段,展开传统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导向发展“蒙学”即启蒙之学,亦称“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
蒙学基于一个朴素而基本的预设,即教育能够去除蒙蔽,恢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教人懂得如何做人。
传统蒙学,融大道理于易懂,汇为人处世于通俗,且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备道德启蒙、习惯培养,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等教育功能;对于养成尊老爱幼的美德、奋发向上的意志,很有协助。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即使是远离幼儿之后,我们也一直保有早年的生活经验,并成为塑造我们性格和气质的关键要素;即使我们没有察知,在意识上遗忘了,它依然强有力地被保留在潜意识里,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一个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
既而幼儿教育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开端,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影响着幼儿个人与社会的美好未来。
从而幼儿教育需要良好的精神氛围和人际关系及社会环境,需要成人更多的关怀、接纳、尊重、激励,需要更高标准的教育水准及教育模式。
培根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
所以,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养成一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终身享受它的利息。
”一个人一旦养成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反之则终身受害。
蒙学读物幼儿教育论文【论文】
蒙学读物幼儿教育论文一、中国古代蒙学读物的相关阐释蒙学又称蒙养教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启蒙教育,主要是指对那些处于幼稚、蒙昧状态的幼儿进行的教育。
蒙学读物,就是为实施蒙学教学而编成的读本。
蒙学读物又称为蒙书、小儿书、古代幼儿读物、蒙学教材等。
我国古代一直重视蒙学读物的编写,早在周秦时期就已编写了很多有影响的蒙学读物。
西周时,有人编写了《史籀篇》,这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幼儿识字课本。
西汉时期,以史游所作的《急就篇》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宋元明清时期的蒙学读物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编写的经验,并且开始出现分类编写的现象,使蒙学读物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孙培青在《中国教育史》中,将蒙学读物按其内容的侧重点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识字教育类读物,如《百家姓》、《千字文》等,主要目的是:教儿童识字并掌握文字工具,综合介绍一些基本知识。
第二类是伦理道德教育类读物,侧重于向幼儿传授伦理道德知识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准则,如《弟子规》、《小儿语》等。
第三类是历史教育类读物,这类读物有的简述历史的发展,有的介绍历史人物的嘉言善行或历史典故,既向幼儿传授历史知识,又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并且逐联押韵,顺口流畅,便于记诵,如姚广柞的《广蒙求》、萧良有的《龙文鞭影》、程登吉的《幼学琼林》。
第四类是诗歌教育类读物,如清编的《五言千家诗》、《小学千家诗》、孙沫的《唐诗三百首》等,选择适合幼儿的诗词歌赋供他们学习,对幼儿进行文辞和美感教育。
第五类是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教育类读物,不仅涉及天文、地理、草木、器具、鸟兽、人事、建筑等,还包括农工商各行各业的实用技艺、实际知识和生活常识在内的各种“杂字”。
蒙学读物对常识的讲解大多浅显易懂,贴近幼儿生活。
如方逢辰的《名物蒙求》、欧阳修的《州名急就章》。
在上述各类蒙学读物中,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流传最为广泛,一般合称为“三、百、千”。
二、蒙学读物的价值精髓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虽然大部分蒙学读物的价值观念体现了它所处的时代特征,但其中不乏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念,这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
蒙学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
蒙学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在中国教育史上,蒙学教育是一种经典的启蒙教育方式。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形式,蒙学教育在培养儿童基本素养、道德修养以及人格塑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蒙学教育的起源、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探讨蒙学教育的经典之处。
一、蒙学教育的起源蒙学教育起源于古代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以蒙牛字为基础的蒙学教育。
这是一种由父辈传承给后代的教育方式,通过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礼仪,培养儿童的品行和智慧。
蒙学教育注重启蒙,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并通过古诗词、经典故事等方式,使其接受文化的熏陶。
二、蒙学教育的内容蒙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典文化、礼仪道德和艺术技能三个方面。
经典文化是蒙学教育的核心,这包括了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同时也包括了一些古代文人的作品,如《古文观止》等。
蒙学教育强调的不仅仅是识字,更注重的是对于文字背后的含义和价值的理解。
礼仪道德方面,蒙学教育要求孩子们要知晓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懂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并遵守公德。
此外,蒙学教育还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技能,如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以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蒙学教育的影响蒙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蒙学教育强调的是儒家的礼仪道德,使得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得以推广和传承。
其次,蒙学教育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培养出了众多的文人雅士。
这些文人通过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审美观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蒙学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使得家庭成为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总结起来,蒙学教育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经典教育方式,通过对经典文化、礼仪道德和艺术技能的传授,对儿童的人格塑造和智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学教育的经典之处在于其重视儒家思想的传承、对文化的培养以及对人格的塑造,对于后世的教育影响深远。
尽管现代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蒙学教育的宝贵经验仍然值得借鉴和传承。
蒙学经典对幼儿品德启蒙的现代价值
蒙学经典对幼儿品德启蒙的现代价值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
蒙学经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品德启蒙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蒙学经典对幼儿品德启蒙的现代价值是什么呢?蒙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可以作为幼儿品德启蒙的有效工具。
《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作品,其中所蕴涵的丰富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对于幼儿的品德启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让幼儿接触这些经典著作,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蒙学经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为现代幼儿教育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这些经典中所蕴含的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正是现代社会急需弘扬的优秀品质。
通过深入研究蒙学经典,可以为现代幼儿品德启蒙教育提供可贵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
蒙学经典对幼儿的情感和认知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些经典著作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式,促进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寓意,可以拓展幼儿的认知广度和深度,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蒙学经典中所倡导的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等传统美德,与当代社会所追求的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及人际关系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人际适应和情感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我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蒙学经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对幼儿品德启蒙的现代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与现代教育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教育有着高度契合性。
积极挖掘和传承蒙学经典,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弘扬。
蒙学经典对幼儿品德启蒙的现代价值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从古代“蒙学”谈当代儿童教育
教 学 模 式 是 直 接影 响学 生英 语学 习 效 果 的 一个 因 素 。 传 统
科 学 先 进 的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来 讲 授 英 语 知识 , 并 通 过 自我 研 究 和 反 思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发 现 问 题 , 寻 找解 决 方 案 。 教 师 要 树 立 终 身学 习的观念 , 不断地 丰富充实 自己, 从 而 促 进 自身 专 业 化 的
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 。 让学 生参与到教学 过程 中, 以 学 生 为
反馈 , 通过收集学 生对其教学 的反馈意见 . 根 据 学 生 的不 同 需
要 来 改 善 自己 的教 学方 式 , 不 断 地 改 善 教 师 的作 业 评 价 模 式 和 考试方式 , 采 用 先 进 的教 学 理 念 来 指 导 英 语 教 学 。 其次 , 教 师 可
用 越 来 越 小 。 本 文 通 过 对 中 国古 代 蒙 学 教 育 的 重 心 以及 两 个 突 出特 点 的 论 述 , 提 出 当代 儿 童教 育 若 要 长 远 发 展 须 从 中 国 古 代 传 统 蒙 学教育里汲取精华的观点。 关键词 : 蒙学; 儿童教育; 传 统 教 育 、
经
从古代“ 蒙学’ ’ 谈 当代儿童教 育
孔 德 通
( 江 西师 范大 学教 育 学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2 2 )
摘 要: 中 华 文 明 绵 延 两 千 多年 , 其 儿 童教 育 起 到 了基 础 性 的作 用 。 当代 儿 童 教 育 出现 了各 种 各 样 的 问 题 , 其 培 养 人 生 良好 习 惯 的 作
定 了早 期 教 育 的最 佳 效 果 。朱 熹 认 为 : “ 蒙养弗端 , 长益浮迷 ” ,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古代的早教:“蒙学”,教育从娃娃抓起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古代的早教:“蒙学”,教育从娃娃抓起前言随着大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基本衣食住行之后,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还有精神层面的提高,秉承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观念,各种早教班啊,兴趣班啊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已经仅仅存在故事书上了。
很多孩子都开始羡慕以前的小孩子,觉得他们的生活那么无忧无虑,虽然没用现在的高科技但是可以天天玩闹,如果你真的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早教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
古代的早教:蒙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的早教有一个专有的名字,“蒙学”,和小学以及大学并列,取自开蒙之意,古代的蒙学历史非常的久远,从原始社会事情就开始了。
据《白虎通》卷一记载,“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
但是这个阶段的早教课程并不存在文艺性,更类似于一种原始的本能,大人们教给小孩子的并不是文化礼仪,而是教导他们这个东西可以吃,这个东西不能吃,行为类似于动物的原始本能,教导的内容是一些生存的本能,教导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已。
等到了奴隶社会,大家的衣食住行有了一定的保证,礼法和国学开始出现,人们除了活下去也有了别的需要学的内容。
西周的统治者就非常的在乎幼儿的教育,甚至开办了古代的一个幼儿教育场所“孺子室”,专门就是为了教导周天朝的皇子还有宗师子弟,这就是最早的幼儿园的雏形了。
《礼记·内则第十二》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在周王朝的时候,人们对孩童的教育就已经提上了日程,在孩子刚开始吃饭的时候就教导他们使用右手,可以说是最早的教育了。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早教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一些拐去,孟母三迁的典故让人们意识到了环境对孩子的教育的影响,是早教史上的一大进步。
但正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先贤圣人,而且这些圣人无论是不是真的早慧,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都成为了“神童”,春秋时间的早教虽然盛行,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为了培养成一个神童,这显然违背了早教的初衷。
蒙学对启蒙教育的意义
蒙学对启蒙教育的意义蒙学,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启蒙教育方式,对于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蒙学是通过教师口传心授的方式,让儿童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教育,培养品德和学识。
蒙学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人格,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蒙学对启蒙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儿童的品德。
在蒙学教育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修养。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等美德,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蒙学对启蒙教育的意义还在于引导儿童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蒙学教育强调“启蒙”二字,即要在儿童最初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会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同时,蒙学教育也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蒙学对启蒙教育的意义还在于促进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蒙学教育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其中,形成了一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儿童不仅能够在家庭中接受父母的教育,还能够在社会环境中接受师长和长辈的教育,形成了全方位的教育体系,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总的来说,蒙学对启蒙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人格,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促进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蒙学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蒙学作为一种传统的启蒙教育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当代教育中加以重视和借鉴。
蒙学对启蒙教育的作用
蒙学对启蒙教育的作用蒙学,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启蒙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蒙学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的形式,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就接受基础的教育,培养品德和学识。
蒙学对启蒙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蒙学对启蒙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孩子的品德。
在蒙学教育中,孩子们不仅学习文字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和道德规范。
蒙学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教导他们要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等。
这些品德观念的灌输,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心地善良、行为端正。
其次,蒙学对启蒙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孩子的学识。
蒙学教育注重对儿童进行基础知识的灌输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蒙学教育中,孩子们学习识字、识数、识物,同时也学习基础的礼仪知识和社交技巧。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再次,蒙学对启蒙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蒙学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蒙学教育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还会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这些训练,使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灵活和独立地思考问题,更好地解决各种困难和挑战。
总之,蒙学对启蒙教育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品德和学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蒙学教育的精髓,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蒙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启蒙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现代教育中加以借鉴和发扬。
传统蒙学幼儿教育价值
传统蒙学幼儿教育价值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备受重视,各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
然而,我们不应忽视传统蒙学在幼儿教育中所蕴含的宝贵价值。
传统蒙学,作为我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岁月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传统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
蒙学经典中,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强调了仁爱、孝顺、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通过诵读和讲解这些经典,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熏陶,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例如,“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讲述了黄香九岁时就懂得为父母暖被窝的孝顺故事,能够激发幼儿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孝心。
又如“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教导幼儿要诚实守信,不说谎、不骗人。
这些道德教育,为幼儿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今后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奠定了基础。
传统蒙学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蒙学读物大多语言简练、韵律优美,易于诵读和记忆。
幼儿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还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比如《千字文》,它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了对仗工整、文采斐然的文章,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幼儿在诵读时,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词汇和句式,从而提高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此外,蒙学经典中的故事和寓言,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让他们能够在讲述和交流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传统蒙学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蒙学教育中,强调学习的勤奋和坚持。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这些故事激励幼儿在学习中要有刻苦的精神。
同时,蒙学还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如“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教导幼儿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
这种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早期引导,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浅谈蒙学读物如何融入幼儿教育
浅谈蒙学读物如何融入幼儿教育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以认知、观察、实践和体验为主要手段,适合于幼儿阶段的儿童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蒙学读物则是帮助幼儿学习蒙学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掌握蒙学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促进幼儿优秀人格的养成。
一、蒙学读物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1.1 帮助幼儿认识世界。
蒙学读物具有生动的图文和趣味性的故事,可以让幼儿轻松愉快地认识世界,了解自然和社会。
这有助于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幼儿自我认知和探索,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
1.2 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蒙学读物中丰富多彩的图画和情节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提供了很好的话题和素材,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习惯性口吃、话少的幼儿,阅读蒙学读物可以有效增加其词汇量,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加强幼儿和周围的沟通和互动。
1.3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蒙学读物是一种既有趣味性又充满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通过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故事,引导他们从事阅读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1.4 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蒙学读物可以通过情节展开、人物塑造、故事发展等方式来启发幼儿的思考,在保证道德教育的前提下,引导幼儿思考我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我应该怎么做才能睿智、聪明、和睦?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加强幼儿的道德修养。
1.5 帮助幼儿提高认字能力和读写能力。
蒙学读物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而且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寻常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认字能力和读写能力。
通过阅读蒙学读物,幼儿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汉字、生字和词汇,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可以善于借助蒙学读物中的故事情节练习幼儿的书写能力。
二、如何将蒙学读物融入幼儿教育中2.1 融入课堂教学。
蒙学读物应该被融入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每周或每月安排一到两次的阅读活动,教育孩子发掘角色感悟、加深情感体验,同时指导幼儿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掌握蒙学读物中的知识点和教育思想。
蒙学启蒙教育适用
蒙学启蒙教育适用蒙学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从孩子出生开始,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蒙学启蒙教育适用于3-6岁的幼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感能力等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蒙学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蒙学启蒙教育适用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在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事物充满疑惑。
蒙学启蒙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事物的认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树叶上的蚂蚁等自然现象,让孩子学会用心观察,用心思考,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
其次,蒙学启蒙教育适用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在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他们开始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蒙学启蒙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启蒙活动,帮助孩子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语言描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比如,通过讲故事、说笑话、唱儿歌等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最后,蒙学启蒙教育适用于幼儿的情感能力培养。
在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情感世界开始得到了丰富和多样的发展,他们开始能够感受到周围人和事物带给他们的情感。
蒙学启蒙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活动,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比如,通过情感交流游戏、情感表达绘画等活动,让孩子学会用心感受、用心表达,从而促进他们的情感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蒙学启蒙教育适用于3-6岁的幼儿,它通过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重视蒙学启蒙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希望通过蒙学启蒙教育,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迎接美好的未来。
传统蒙学幼儿教育价值
传统蒙学幼儿教育价值摘要:幼儿的发展,实际上无法与环境和教育分开。
一般来说,环境与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并非机械实行,而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原因来实现。
蒙学教材之中名物常识、道德、礼仪类内容还有行文特点,对于幼儿的认知、社会性发展、语言水平发展协助很大。
关键词:蒙学;幼儿教育;价值学前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对于语言把握的准确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高。
蒙学读物的编写最初是为了协助儿童识字,所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蒙学教材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1 蒙学教材之中的常识类知识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协调幼儿的认知发展不但需要的是知识丰富多样,同时更重要的是浅显易懂的基础性知识经验。
对于幼儿来说,常识性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于幼儿来说,蒙学教材之中广泛且普遍通识性的常识知识在经过了上百千年的历史实践检验之后,具有着基础性的特点。
这些常识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协调,比如《三字经》为例,其中常识内容包括十进制计数法, “三光”、“四季”、“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数学、天文、地理、农业、艺术等各力一面知识,内容丰富且兼顾实用性。
如表1 所示。
这些蕴藏于蒙学教材之中的常识,准确而又简单,辅之以朗朗上口的韵文形式,只需要老师在讲解和表现的时候注意方式与方法,即使对于蒙童来说,也是极为容易能够接受的。
从知识表现与讲解形式的角度考虑,常识知识的普及需要特别注意逻辑性,比如以《三字经》中的常识知识为例,以方位、情感、音律等逻辑特征将相对庞杂的常识知识实行分类。
再比如《千字文》中则将“四季”表述为—“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不但指出四季名称,也指出了四季按顺序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
由以上能够看出,蒙学读物中的常识知识,不但单纯展示了概念,也介绍了种属类别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千字文》等蒙学中后期的作品之中还强调了人与物之间的主客体关系。
2蒙学教材的道德礼仪内容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一般来说,对世界的理解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幼儿需要使用或者是改组自己的理解来作用到客体身上,然后发展和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自然、社会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荃信 陕西教育学院教育系
提要
• 一、蒙学及其现实意义 • 二、 蒙学的基本内容 • 三、蒙学在当前幼儿养育中的作用
一、蒙学及其现实意义
• 1、 什么是蒙学 • 2、 蒙学的基本精神 • 3、 蒙学的现实意义
• 1、 什么是蒙学 • 蒙,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之义。注云:“童蒙之来求 我,欲决所惑也。” • 所谓蒙学,即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 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 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 2、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
• 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 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 伦理规范; • 并且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 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 3、传统蒙学的主要任务,是熏陶蒙童 的气质,培养蒙童的性情,辅成蒙童的 材品。 • 教授一定的文化知识,比如识字、历史 知识、语言知识、科技知识,但最核心 的则是伦理道德。
• • • •
5、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弘扬中华文化 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新型的高素质新一代
二、 蒙学经典基本内容简介
• (一)发展史
• 中国的蒙学历史悠久,其教育内容主要 为识字、写字、识物、明理和懂德。
– 中国古代的蒙学课本是从字书发轫的。早在 周代就有了供学童识字、习字用的字书。
– 著录于史册的最早的蒙学课本,是《史籀 篇》,据传作者是周宣王时的太史。
• 4、四是注重哲理性、文学性、知识性有机结合。 • 蒙学教材中将生活、生产知识,地理、历史知识,文化 知识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实用性强。 • 像《千字文》中的“治本于农,务兹稼樯,叔栽南亩,我 艺黍稷”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列入其中。 • 《三字经》包含的内容就更加广泛,有关于学习阶段的 论述;有关于生产生活论述“稻梁菽,麦黍稷,此 六谷 ,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 有关于经典的介绍与评价,既简要,又适中。特别是对 中华五千年历史的阐释,不到三百字,不但做到了“考 世系,知始终”,而且将之间的要人要事都做了简明的 论述,可以说是一部系统而微小的“纲鉴”,可以说它 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 [1]童蒙,即初入学的儿童。蒙学,《辞海》 的解释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 育的学校。 • 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
• 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 经》、《百家姓》、《四书》等。 • 学制,没有固定年限。 • 教法: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
• [2]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教 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 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蒙学文献。 •
• 4、蒙学的重要影响 • 基础性、广泛性、社会性 • 启蒙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所有的教 育都是从启蒙教育开始的。 金字塔的塔 基。 • 启蒙教育涉及最广泛的对象,即使单纯 从数量上讲,也是覆盖面最广的一个层 级的教育。
•
启蒙教育的影响,不仅限于进学读书的蒙 童,而且扩展到了全社会最广泛的阶层。
• 宋 朱熹:“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 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学,然后 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弟者“ • “小学是事,入事君、事父兄等事,大学是发明此事 之理,就上面讲究所以事君、事父兄等事是如何。小 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大学之道,知之深而 行之大者也。” • 小学乃是“作圣之基”,“故学圣人之道,必自小学 始,否则虽欲勉焉而进于大学,犹作室而无基也。成 也难矣。”
•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 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 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 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
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礼义浃洽,聪 明日开矣。 • ——[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训蒙大意 示教读刘伯颂等》
二、 蒙学的基本内容
• 2、蒙学典籍的分类:中国古代、近代的蒙学书籍门类繁多,涉 面甚广。按其教育作用,大致可分为五类 • 一、以识字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为主者。主要有《开蒙要训》、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文字蒙求》和“杂字” 书。 • 二、以伦理道德教育和处世哲学教育为主者。主要有《弟子规》、 《朱子家训》、《性理字训》、《小儿语》、《续小儿语》、 《女儿经》等。 • 三、以历史、社会、自然常识教育为主者。主要有《蒙求》、 《兔园册》、《幼学琼林》等。 • 四、以传授语词知识、典故知识和声律知识为主者。主要有《增 广贤文》、《书言故事》、《声律启蒙》、《龙文鞭影》、《蒙 养图说》等。 • 五、以优秀诗文选本陶冶初学者性情、培养其诗文读写兴趣者。 主要有《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文章正 宗》、《文章轨范》、《古文观止》等。
• 所谓的事,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是指孝悌忠信, 是指事亲敬长,是指洒扫应对进退,是指父子 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朋友之交、长幼 之序、心术之要、威仪之则、衣服之制和饮食 之节
• 只要按照要求,依照规范,把事亲敬长、待人 接物的礼节掌握了,就完成了小学阶段的教学 任务,完成了从事这种教育应尽的义务。
• 2、 知识教学与品德培养密切结合。 • 蒙学教材虽有大致分工,各有侧重,比如有的侧重识字、有的侧重 知识积累,有的侧重写作训练,有的侧重道德教化等,但品德培养, 则是贯穿于所有蒙学教材的。 • 而且,在知识教学与品德培养两者间,能够各有侧重又相互照应,较 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育人的关系。 • 比如《三字经》和《千字文》。如《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开宗明义地传圣人道,教化的作 用非常明显。《千字文》在传授各种知识的同时,仍然没有忽视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朱熹所辑《小学》在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中占 有重要 地位。元代理学家许衡给儿子信: “《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自汝孩 提,便令讲习,望于此有得,他书虽不治,无 憾也。我生平长处,在信此数书,汝当继我长 处,笃信而好之也。” • 凡四卷六类,其中立教、明伦、敬身为全书的 纲目。还有外篇嘉言、善行等。
• 宋代学者吕大临说“小学之教,艺也,行也; 大学之教,道也,德也。礼乐射御书数,艺也; 孝友睦邻任恤,行也;自致知至于修身,德也。 所以治天下国家,道也。古之教者,学不躐等, 必由小学,然后进于大学。自学者言之,不至 于大学所止则不进;自成德者言之,不尽乎小 学之事则不成。” • 元代许衡“先 之以小学者,所以立大学之基 本;进之于大学者,所以收小学之成功也。” • 清代陆桴亭:“小学之设,是教人由之;大学 之教,乃使人知之。”
三、蒙学在当前幼儿养育中 的借鉴
• 循天性,养人性
– 养身体——健康体魄 – 养人格——良好态度 – 养能力——良好习惯
• 除误区,—— 小学化
– 森严纪律 – 急教知识:作业多-认字、写字; – 异化技能:特长班-绘画、书法、钢琴、小提琴等;
• • •
• • • •
(一)可借鉴之处 1、 顺应天性,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之以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 非道也。——《中庸》 行为举止,生活习惯, 品德修养: “孝”,幼儿“爱护自己身心健康”,让父母放心。然后才是听从父母 教诲。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 承。” 又比如诚信教育。所谓诚,就是不欺诳;所谓信,就是不虚假。《礼记· 典礼 上》中说:“幼子常规毋诳。”元人陈浩释为:“常示之以不可欺诳,所以习 其诚。”
• 《弟子规》原称《训蒙文》,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山西绛州人, 生活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训蒙文》皆为三言, 全文共1080字,通篇围绕《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展 开,共由五部分组成,从居家、事亲、出行、尊师、待人、接物、 勤学等方面对青少年的德行做了比较具体的训诲。稍后,山西平 阳儒生贾存仁又对《训蒙文》做了一些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 传世。由于内容平实,文字易懂,自清代中叶以降,此文流播极 广,影响至大,被称为“便于诵读讲解而皆切于实行”的蒙学上 乘教材,私塾、义塾率多用之。 •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 读物。 •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 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 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 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 本务邦国自宁
•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 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 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 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 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 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 先于《弟子规》成文500多年前,南宋大学者、理学 家宋熹写过一篇启蒙读物《童蒙须知》,其《序》文 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 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 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其正文 便是对上列条目的具体陈说。人们一般认为,《弟子 规》是从《童蒙须知》演变而来的。
– 秦代李斯等人编写的《苍颉》七章、《爰历》 六章、《博学》七章,文字多取于《史籀篇》
பைடு நூலகம்
历代经典
童蒙须知(南宋)&朱熹 • 童子礼(明)&屠羲英 • 小学日程(清)&陈瑚 • 白鹿洞书院学规(南宋)&朱熹 • 程董二先生学则(南宋)&程端蒙董铢 • 家塾常仪(南宋)&真德秀 • 洞学十戒(明)&高贲亨 • 童蒙训(南宋)&吕本中 • 少仪外传(南宋)&吕祖谦 • 小学· 嘉言(南宋)&朱熹 • 初学备忘(清)&张履祥 • 仪小径(清)&李因笃 • 塾课发蒙· 文式五则(清)&张行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