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_三本新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题目:设计XXX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设备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应用过去所学的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设计要求如下:(1)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工艺分析、工艺路线安排、定位、夹紧以及工艺尺寸的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初步具备设计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2)培养学生熟悉并应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二、设计题目设计XXX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设备(详见零件图)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包括编制工艺规程、设计夹具及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三部分内容。
原始资料:零件图样年产量:4000件备品率:4% 加工废品率:1%(1)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规程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①零件工艺分析。
抄画零件图,熟悉零件的技术要求,找出加工表面的成型方法。
②确定毛坯。
选择毛坯制造方法,确定毛坯余量,画出毛坯图。
③拟定工艺路线。
确定加工方法,选择加工基准,安排加工顺序,划分加工阶段,选取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④进行工艺计算,填写工艺文件。
计算加工余量、工序尺寸,选择、计算切削用量,确定加工工时,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及机械加工工序卡。
(2)夹具设计。
夹具设计主要进行下面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夹具方案的确定。
根据工序内容的要求,确定定位元件,选择夹紧方式,布置对刀、导引件,设计夹具体。
②夹具总体设计。
绘制夹具结构草图、绘制夹具总装图,拆画夹具体零件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目:设计CA6140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学生姓名0 一二年二月第一部分零件分析及毛坯图绘制1、零件的作用拨叉零件主要用在操纵机构中,比如改变车床滑移齿轮的位置,实现变速;或者应用于控制离合器的啮合、断开的机构中,从而控制横向或纵向进给。
拨叉应用于机床变速机构中如下图:变速操纵机构1――拨叉;2――曲柄;3――凸轮;4――轴;5――杠杆;6――轴;7――螺钉轴2的双联滑移齿轮和轴3上的三联滑移齿轮用一个手柄操纵。
变速手柄每转一转,变换全部6种转速,故手柄共有均布的6个位置。
变速手柄装在主轴箱的前壁上,通过链传动轴4。
轴4上装有盘形凸轮3和曲柄2。
凸轮3上有一条封闭的曲线槽,由两段不同半径的圆弧和直线组成。
凸轮上有1-6个变速位置,如图所示。
位置1.2.3使杠杆5上端的滚子处于凸轮槽曲线的大半径圆弧处。
杠杆5竟拔叉6将轴2上的双联滑移齿轮移向左端位置。
位置 4.5.6则将双联滑移齿轮向右端位置。
曲柄2随轴4转动,带动拔叉,拔动轴III上的三联齿轮,使它位于左、中、右三个位置。
顺次转动手柄,就可使俩个滑移齿轮的位置实现六种组合,使轴III得到6种转速。
拨叉在纵、横向进给机构中的应用:上图所示为纵、横向机动进给操纵机构的结构原理图。
、6--手柄2、21--销轴3--手柄座4、9--球头销5、7、23--轴8--弹簧销10、15--拨叉轴11、20--杠杆12--连杆13、22--凸轮14、18、19--圆销16、17--拨叉当需要纵向进给时,扳动手柄1向左或向右,使手柄1绕销轴2左、右摆动,手柄座3下端的开口槽拨动轴5上的球头销4左、右移动,轴5左端的开口槽推、拉杠杆11,使连杆12左右移动,连杆12左端通过销子推、拉凸轮13转动,凸轮13上的曲线槽通过销子14使拨叉16向里或向外移动,从而带动离合器M8,使之与轴XX H上的两个空套齿轮中的一个的端面齿啮合,实现向左或向右的纵向机动进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
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1、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零件图样、生产纲领和生产条件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
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和完成某一道工序机床夹具设计,并撰写说明书。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
2)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
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1套。
3)设计夹具一套,绘制夹具装配图1张。
4)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应像在工厂接受实际设计任务一样,认真对待课程设计,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和进度,认真地、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2)课程设计是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因此学生应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姓名:学号设计题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
通过给定设计题目,初步掌握分析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工程技术设计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题目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详见零件图)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一)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三)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2.选择定位基准。
3.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4.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5.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四)填写工艺文件1.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一套))(五)编写设计说明书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一)通过本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锻炼:1.能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基本理论和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学会使用手册及图标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用途,做到熟练运用。
3.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内容,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设计资料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二)在规定时间内应完成以下任务:1.零件图、毛坯图绘制(A3图纸各一张)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一套(规格A2图纸一张)3.设计说明书一份(规格A4竖版)4.设计资料装订格式:(1)设计说明书封面(见设计说明书封面样板)(2)设计任务书(3)目录(4)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部分(5)总结五.课程设计的时间课程设计一周时间集中安排,为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附件:零件图(一套),每人一题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2010 年月日教研室主任: 2010 年月日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装备制造工程分院。
4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1)1.托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1.1零件的分析 (2)1.1.1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2)1.1.2平面加工 (3)1.1.3孔及螺纹孔的加工 (3)1.2 工艺规程设计 (4)1.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1.2.2基准面的选择 (5)1.2.3制订工艺路线 (5)1.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7)1.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2.设计装S刀片75°偏头外圆车刀 (15)2.1选择刀片夹固结构 (15)2.2选择刀片材料 (15)2.3选择车刀合理角度 (15)2.4选择切削用量 (15)2.5选择刀片型号和尺寸 (16)2.5.1选择刀片有无中心固定孔 (16)2.5.2选择刀片形状 (16)2.5.3选择刀片精度等级 (16)2.5.4选择刀片边长内切圆直径d(或刀片边长L) (16)2.5.5选择刀片厚度S (16)2.5.6选择刀尖圆半径rε (17)2.5.7选择刀片切屑槽型式和尺寸 (17)2.6确定刀垫型号和尺寸 (17)2.7计算刀槽角度可转位车刀几何角度、刀片几何角度和刀槽几何角度之间的关系 (17)2.7.1刀杆主偏角 (17)2.7.2刀槽刃倾角λsg (18)2.7.3刀槽前角 (18)α (18)2.7.4验算车刀后角′ (19)2.7.5刀杆副偏角Krgα′ (19)2.7.6检验车刀副后角o2.8选择刀杆材料和尺寸 (21)2.8.1.选择刀杆材料 (21)2.8.2.选择刀杆尺寸 (21)2.9.绘制工作图 (21)2.9.1.杠杆式75°硬质合金可转位偏头外圆车刀 (21)2.9.2. 杠杆式75°硬质合金可转位偏头外圆车刀刀杆 (22)结论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前言本文工艺规程通过对托架进行分析,在给定的生产条件下,总结实际生产经验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由多个加工工艺方案优选制定出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底板座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内容:⒈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⒉毛坯图1张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⒋机械加工工序卡片8张⒌夹具设计装配图1张⒍夹具体主要零件图1张⒎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目录序言-----------------------------------------------一、分析零件图纸并确定其生产类型--------------------二、选择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四、工序设计----------------------------------------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六、工艺过程卡和加工工序卡--------------------------七、夹具设计---------------------------------------- 设计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底板座架工艺与工装设计摘要:本设计对底板座架的各个加工难点、生产类型进行了分析,针对零件的结构特点进行毛坯设计、对其工艺过程进行了设计。
为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各个加工工序的工装夹具,对十字孔加工的夹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它座架零件的加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底板座架工艺工装夹具设计序言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在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和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作者:————————————————————————————————日期:项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实训任务内容:1、绘制零件的二维图并完整地标注尺寸1张2、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1张3、零件加工工序卡1套4、设计说明书1份设计说明书撰写要求:说明书重点要对工艺方案进行论证和分析,充分表达制订过程中考虑各种问题的出发点和最后的数据以及有关的计算和说明。
具体应有以下几部分内容:零件的分析、工艺路线的制订、加工余量的确定与工序尺寸计算、切削用量的确定。
时间安排1:准备设计资料、熟悉零件图,绘制零件(图纸、CAD图)。
2:确定工艺路线,撰写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和工序卡片(图纸及工艺文件)。
3:编写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
图1 离合器齿轮零件图一、设计目的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该教学环节的实施,应使学生在机械绘图、机械制造工艺、夹具设计等方面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系统性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机床装备应用的基本技能,加强对机械制造技术的认识,熟悉机械零件的从毛坯到成品的生产过程,具备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类加工技术的中等应用型人才的能力。
二、设计步骤学生在接到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任务书后必须明确题意,然后进行下列工作。
1.分析零件图样,明确零件的结构形状,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2.根据零件图样,分析零件的工艺特点及主要加工表面和主要技术要求3.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从而初步认识本零件工艺安排的基本倾向,即工序分散还是集中,所需要设备,工装是采用通用的还是专用的。
4.选择毛坯其程序如下:(1)确定毛坯基本性质,即选择铸件、锻件还是型材等;(2)确定毛坯形状;(3)规定毛坯精度等级;(4)确定毛坯余量(查表法);(5)给出毛坯技术要求;(6)绘制零件-毛坯综合图(存盘并出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档,它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对如何编写一份成功的任务书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什么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是指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针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一份指导性文档。
这份文档通常由教师或教学组织机构编写,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发布。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本课程设计目的、任务要求、设计流程、废品处理等内容。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的重要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非常重要。
首先,任务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的要求和目标。
其次,任务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以达到课程要求的目标。
再次,任务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机械制造行业的实际运作流程和问题,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识和理解。
三、如何编写一份成功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 设计任务书的目的。
任务书的目的应该是清晰明确的,描述任务书旨在何处,有何内容,帮助学生完成有何任务,如何建造所需项目或部件。
2. 描述任务要求。
任务要求应包括学生所需完成的各项操作流程和基本要求,如零件尺寸和公差、加工表面粗糙度等。
3. 规定时间限制。
良好的时间限制可有助于进行任务,让学生做好时间管理,按期完成任务。
4. 提供其它支持。
任务书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或指引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例如图纸、框架或代码等资料。
5. 明确废品处理方式。
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废品,因此任务书应该明确废品处理方式,以便学生在日后所需操作时更加谨慎。
四、结论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任务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份文件,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1、设计题目: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材料为45钢)。
2、生产类型: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3、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1)毛坯图1张。
(2)零件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若干份。
(5)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具体内容1、根据零件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2、计算零件的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3、确定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4、确实各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其定位基准;5、拟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选定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6、确实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17、填写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8、撰写设计说明书;三、上交内容装订顺序(零件图和毛皮图为A3图纸)1、封面;2、目录;3、任务书;4、说明书;5、参考文献目录;6、附件(零件图、毛坯图、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7、结束语;吉首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院系: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班级: 2013机械姓名:周平指导教师:吴顺兴3目录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3、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4、工序设计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6、夹具设计7、毛坯图8、零件图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410、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11、设计心得12、参考文献5前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设计制造基础课程以及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并进行有关的生产实训中,并进行有关的生产实训,关于此次的设计,是我们能够综合的运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技能去解题和设计,输出轴零件的设计,这种的工艺设计,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巩固知识,为以后的工作需求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6零件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零件的结构特点及作用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在机械设计中主要作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传动扭矩。
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
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它主要的作用是用来支撑传动的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7圆锥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组成,轴的长度小于5的为短轴,大于20的为细长轴,大多数的位于两者之间。
本次课程设计的零件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体、轴肩、螺纹、螺尾的退刀槽还有砂轮的越界槽以及键槽等组成。
轴肩一般只得是安装在轴上的零件的轴向位置,各个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备时有一个准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掉外圆和车螺纹时能够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用于传递扭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2、零件的工艺分析传动轴的毛坯,该材料属于优质的碳素钢,经过热处理(淬火以及高温回火),最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具有有较高深度的塑性、韧性。
一般在工业上都用于机床主轴,机床主轴机床齿轮类零件。
3、零件的生产类型零件的生产类型是指在企业中,生产化程度的分类,他对工艺规程的制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生产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这时对于完全不同的生产类型就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其中生产类型是按零件年生产纲领和产品的特征来决定的。
依设计的表格可知,Q-200件/年,综合生产的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3%和5%。
代入下列的公式:8N=Qm(1+a%)(1+b%)式中N——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Q——产品的年产量(台,辆/车):每台(辆)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台,辆/车)a%备品率,一般取2%~4%b%废品率,一般取0.3%~0.5%计算得:N=Qm(1+a%)(1+b%)=200x1(1+0.3%)(1+0.5%)=207件/年传动轴的重量的估算值为1.31Kg,[45钢,密度7085kg/m,长度215mm,最大直径,400mm] M=(π/4)*[(30)*32+(35)*33+(30)*46+(25)*38+(20)20]*7.85*10*(20*5.2+25*4.8)*7.85*10)=1.31kg9查表1-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书),该轴属于轻型机械类零件,根据生产的纲领(200件/年)及零件类型(j=轻型机械),由附表2可以查的可知,传动轴的生产为小批量的生产:名称结果生产纲领200件/年生产类型小批量生产工艺特征(1)毛坯采用自由锻造,精度低,余量大(2)加工设备采用通用机床(3)工艺装备采用通用夹具或组合夹具、通用刀具、使用量具、标准附件(4)工艺文件需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过程卡片(5)加工采用划线、试刀、试切等方法保证尺寸,生产效率低,要求操作工人技术成熟。
10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1、选择毛坯45钢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传动轴的毛坯,该材料属于优质的碳素钢,经过热处理(淬火以及高温回火),最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具有有较高深度的塑性、韧性。
这些材料经过调质处理后材料表面的硬度可以达到220~240HBS,轴类毛坯,常用的是棒状材料,根据实际的生产要求,毛坯的锻造方式也有所不同,一种是自由锻还有一种为模锻两种,毛坯在经过加热锻造以后,可以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均匀的分布,从而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弯的能力等机械性能。
同时在选材的时候,可以选择形状与大小与零件比较的接近,这样可以节约材料,可以减少切削的加工的劳动量,降低生产的成本。
在锻造件时,并非也是精度越高越好,也要从生产的成本的考虑,考虑到生产成本为最低的目的。
当批量较小时,毛坯的进精度较低时,锻件的精度,不需要要求太高,适量就可以的,一般采用的是自由锻造生产。
根据传动的制造材料(45钢)查表5可以却定,毛坯类型可采用型材或则锻造件,现在在本次实验中用的是锻件,毛坯采用的是自由的锻造法。
112、确定加工的余量、毛坯尺寸公差(1)、公差等级由参考文献(1)查的改动;该锻件的公差尺寸等级IT13—15级,加工余量等级为普通级,IT等级为15级,MA为普通级。
(2)、锻件质量根据计算可得机械加工后零件质量为传动轴的质量估计值为1.3Kg.由此可以初步的计算出机械加工前所用的毛坯质量为2.5Kg确定传动轴毛坯的余量根据阶梯轴的自由锻造机械加工余量公式(D<65mm时,计算,L<300mm时,按300mm计算),传动轴锻件余12计算如下:A=0.26L0D0.5=0.26x300*0.2x650.5=6.56mm取整数7mm(π/4)*47*222=3.0Kg(3)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通过上面的计算已知毛坯和零件的质量,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S=由于该传动轴零件材料是45钢,是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65%的碳素钢,故该锻件的材质系数属M13(5)零件表面的粗糙度由零件图可知,该图除B表面的粗糙度为0.3μm外,其它各个表面的粗糙度均大于等于0.8μm,螺纹的表面粗糙度为3.2μm3、确顶机械的加工余量根据锻件的质量,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形状的复杂系数查表5-9,有此查的单边余量在厚度方向3.4mm,水平方向3.5mm.不妨锻件的外边余量为3.5mm,各轴向尺寸的单边余量亦为3.5mm4、确定毛坯尺寸传动轴毛坯锻件尺寸零件尺寸单边加工余量锻件尺寸145、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锻件尺寸极限偏差根据锻件尺寸极限偏差根据156、设计毛坯图零件毛坯图如此所示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路线161、定位基准的选择合理的选择定位基准,对于保证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该传动轴的几个主要的配合表面(N、M)及轴肩面(Q-P)对基准A-B均有径向的圆跳动和段面面跳动的要求,它又是实心轴,所以应选择两端的中心孔为基准,运用双顶端装夹法,以保证零件的技术要求。
(1)传动轴零件的精基准传动轴类零件加工,以轴两端的中心孔为基准,以轴的设计基准为中心线7、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17(1)轴类零件的外圆的加工方法对于中小型的铸铁和锻件,首先可以进行粗车,这时的工件的精度可以达到IT10-IT12,表面的粗糙度Ra值可12.5μm~25μm,粗车可切除毛坯的大部分的余量,对经过粗车的工件,采用半精车可以大到IT9~IT10级的精度,表面的粗糙度Ra值可6.3μm~12.5μm,对于中等精度的表面的预加工工序,精车也可以作为最后的加工工序,精车可以大到IT7~IT8级的精度,表面的粗糙度Ra值可3.2μm~1.6μm.(2)键槽的加工方法键槽是轴类零件上常见的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是普通的平键,应用最广,通常在普通的立式机床上用的键槽铣刀加工。
(2)主要的加工方法18大多数的轴都是回转体,主要采用的是车削和外圆磨削成形,如果传动轴的公差等级较高,故一般在车削之后,还需要磨削,。
故在表面加工成形时加工方案可为:粗车→半粗车→磨削2、制定工艺路线(1)划分加工路线转动轴主要的表面加工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第二阶段,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的外圆)各个阶段划分以热处理为界。
(3)安排加工工序①遵循“先基准后其它”的原则,首先加工工件基准—钻中心孔及车表面的外圆19②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③遵循“先主后次”的原则,先加工主表面-车外圆各个表面,后加工次表面—铣键槽和加工各个小槽。
④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先加工左右端面,再加工各个台阶。
(2)初步拟定工艺路线定位基准面中心孔应在粗加工之前加工,在工件调质之后和磨削之前需要个安排一次修研中心孔的工序,调质之后修研中心孔为消除中心孔的热处理变形和氧化皮,磨削前修研中心孔是为了提高定位基准面的精度而减少圆柱表面的精度值。
在拟定轴的工艺过程时,在考虑加工的表面的同时,还要考虑次要的表面加工,从初车到半精车最后精车达到图样规定的尺寸,同事还要加工各退刀槽、倒角和螺纹:三个键槽应该在半精车后以及磨削之前铣削加工出来,这样可以保证铣键槽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基准,又可以避免精磨之后铣键槽时破坏已精加工的外表面。
20工序Ⅰ:锻件Ø62处处圆面以及右端而定位,初车左端面,粗车Ø60轴外圆以及台阶面,以左端面(基准)和粗车之后Ø60外圆定位,粗车右面,并以右端面为基准,加工Ø60外圆以右的各个台阶面,钻中心孔。
以Ø40处外圆以及右端定位,粗车左端面,以左端面为基准,粗车Ø40外圆以左的各个台阶面的外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