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执著的美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执著的美丽》教案

执教时间:2009年4月27日执教班级:八(2)班执教教师:长桥蔡一鸣

教学目标:

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课题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袁隆平为梦想而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袁隆平“美丽”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课文中的图片,描绘图中的人物。

二、整体感知

1、他的美丽梦想是什么?

明确:梦想,从年少时被美景吸引想要学农开始到看到现实的贫瘠油然而生的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作为终生追求的梦想。

2、梳理袁隆平取得了哪些美丽的成就。

三、深入研读

1 、圈划相关语句,说一说袁隆平为什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

明确:痴:痴迷,专注于一件事情,心无杂念,投入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这是科学家特有的纯真和质朴。

(2)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水稻而运转。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明确:

A、新婚(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将实现梦想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杂交水稻不仅仅是他

的事业,更是他毕生的追求,并且甘愿为之奉献全部的人生,无怨无悔。

B、14000个稻穗:忘我的寻找,除了汗水与辛苦,还有就是永不放弃、坚如磐石的信念。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执著的精神力量促使他攻克了这个常人始终未能完成的难题。

(3)但作为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明确:百折不挠:遇到了哪些艰难挫折?比如客观存在的现实:落后、贫瘠和疮痍的农村,在饱经战乱和天灾后的中国广大农村,土地荒芜,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解决,尤其是六十年代那场饥荒,其惨状必定深深震撼了袁隆平的心;还有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和困难,这是科学规律,无法抗拒;更可怕地是人为的干扰和破坏,尤其是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对于科学界乃至中国都是一场浩劫。袁隆平也没有幸免。但这一切都没使他退却。他都坚忍下来了。

2、小结:美梦谁没有做过?或许我们也曾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过,但都因这样那样的理由放弃了。然后接着寻找下一个梦想。但是梦想往往高悬于人生金字塔的顶端,在通往它的道路上布满荆棘。袁隆平在追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层层阻碍。然而,他用一个科学家对梦想的执著和热忱,用他坚如磐石的信念和意志构架起这座金字塔的基石。终于攀登上了塔顶,实现了梦想。

3、永远执著中的“永远”体现在哪里?

明确: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淡泊名利,保持本色,勇攀高峰,乐于奉献。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再一次的诠释了科学家为追求梦想奉献一生的可敬可佩的精神。

四、解析课题

1、再看图片你觉得袁隆平美吗?他美在哪里(美丽的内涵)?

明确:心系人民的梦想很美;为民造福的行为很美;执著追梦的精神很美,淡泊名利的品质很美。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积累,正确掌握这些字词的音形意。

2、摘录课文中你认为与“美丽”最有关联的一段话,做简要评析。

3、写一个自己的“执著的美丽”的故事。(300字左右)

教学反思:感动自己再感动学生

其实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课文《永远执著的美丽》时,文中的人物,故事没有一样能引起我的一丁点感动,可以说当时我的内心连一点细小的波澜都没起。我当时就想,这样的文章,他描绘的人物故事离我们好远,我和很多学生一样,虽然知道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但是毕竟温饱问题对于从小生活在比较富裕地区的我们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基本上我们这两代人都没有体验过吃不饱饭是什么感觉,所以书本上说的功勋卓著的袁隆平对于我们来说好像离我们的生活特别遥远,与我们特别无关。而且就这篇课文来说,也不够生动,事例不够丰富,文笔也不够精彩。当时同组的老师们决定选择这篇文章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教这一篇我一点都不感冒的课文,但是既然选了,我还是得硬着头皮投入到备课过程中。课时开始的时候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直到有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一档纪录片,讲述的是国家航天局的一对科学家夫妻的故事。几十年来投身在国家的航天事业中,牺牲了个人的很多很多利益,就连结婚都是各请半天假去领证然后马上回各自的基地工作去了,后来他们的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由于疏于照看,不慎从楼梯滚落脑部受损,留下了一生的残疾。看完这个纪录片,说实话我是很感动的,我似乎明白了一点,那就是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和我们常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所研究的项目不仅仅是他们的工作,更是他们的生命,甚至甚于生命,他们用全部的人生,心无杂念的从事着他们的科研,不求功名利禄,有的只是对科学的向往和热爱。我觉得他们是最天真最纯洁的人。相反的如果是为了沽名钓誉,为了功名利禄而搞科研,是永远出不了真正的科技成果的。有了这样的感悟,再去看课文,再去查阅袁隆平的相关资料,我发现他也是这样一位痴迷于科学的令人无比敬佩的科学家。文中这样写道: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水稻而运转。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这一段文字虽然不长,但细心读来,文字背后的意义非常感人。首先我们注意到他投身到稻田中的时期正好是一个对一般人来说非常特殊的时期,那就是新婚,那本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当大部分人真享受着新婚燕尔的甜蜜时,袁隆平却带着他的妻子顶着酷暑行走在泥泞的田间,这不是对梦想的酷爱又会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么做的呢。研究杂交水稻不仅仅是他的事业,更是他毕生的追求,并且甘愿为之奉献全部的人生,无怨无悔。上段文字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14000。14000个稻穗,那是忘我的寻找,为了寻找一株可能存在,也可能穷其一生也找不到的雄性不孕株,他查遍了当地的所有农田,这其中,除了汗水与辛苦,还有就是永不放弃、坚如磐石的信念。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执著的精神力量促使他攻克了这个常人始终未能完成的难题。还有从所查阅到的资料上可以看到,他和当年的许多文人科学家一样,都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深重迫害,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没能磨灭他的理想也没能阻止他继续奋斗的步伐。这样纯真而又执著的科学家怎能不令人为之动容呢!

带着这份动容和敬佩,我踏进了课堂。我想,我的学生读这篇文章,可能大多会和我当时刚刚读课文的感受会一样,觉得平淡无奇、无动于衷吧。那么这节课,我的主要目标就是让他们深入了解袁隆平其人其事,读出文字背后的更多的信息,如果他们也能像我一样从不感冒到感动甚至敬佩,那这堂课就成功了。

不过想法总是简单而美好的,真正想要达到效果却没那么容易。教学设想也往往会有预设和生成的矛盾和冲突。比如我教学流程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部分的设计上就有了一些缺憾。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分别是1、圈划与“美丽”这个词有关的语句,通过这些语句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2、他的美丽梦想是什么?3、梳理袁隆平取得了哪些美丽的成就。其中有两个问题是课前作为预习问题已经让学生在书本上圈划过的。但是这一环节总共用时18分钟,用时过多,以至影响了最后一个环节没能充分展开。事后分析超时原因,发现主要问题是一、第一个问题的难度设计太高。“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要求太高,这一问题中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其一,写了什么,其二怎么写的。学生难以作答。二、圈划过细,不但花费时间多,而且也突出不了重点。如果在这两点上再好好斟酌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