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申报书万能模板(校级、省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项目申请书范文

×××大学校长基金自然科学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保护性

耕作下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动态规律研究申请人:蓝色多瑙河

单位:植物科技学院联系方

式:E-mail:

申请时间:2007 年12月5 日×××大学科技处二○○六年制填报说明1 、填写申请书前,请先查阅学校有关项目申请办法及规定。申请书各

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辨。外

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要注出全称。 2 、申请书为A3纸骑马装订。可自行加页。一式七份(至少一份为原件),由所在单位

审查签署具体意见后,报送到学校科技处。 3 、封面右上角项目编号由科技处填写,学科分类( 填写一级学科) 和申报学科代码由申请者填写。 4 、简表内容必须

逐项认真填写,一律用仿宋小四填写,凡出现“点击此处”是可供选择项,单击此处后选择所要填写内容。 5 、部分栏目填写要求:项目名称——应确切反映

研究内容和范围,最多不超过25 个汉字( 包括标点符号) 。基础研究——指以

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活动。应用

基础研究——指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以获取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目的

的研究。申请金额——以万元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注意小数点。起止

年月——起始时间从申请的次年 1 月算起。终止时间为完成年度的12 月。依托

实验室——系指研究项目将利用的实验室,仅填写校内重点实验室、院试验站或

外部场站等。参加单位数——指研究项目组主要成员所在单位数,包括主持单

位和合作单位( 合作者所在单位)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项目组主要成员——指

在项目组内对学术思想、技术路线的制订与理论分析及对项目的完成起重要作用

的人员。研究内容和意义——摘要与主题词应认真填写。成果形式按下列内容

填写:A:专著B:编著C:教材D:工具书E:参考书 F :古籍整

理G:论文H:研究报告I :调查报告J :新产品K:新技术、新工艺L :其他字号:小四号,字体:仿宋_GB2312。

一、简表

名称保护性耕作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动态规律研究

类别基础研究学科分类农学申报学科领域植物营养学

依托实验室植物科技学院农业试验站

姓名蓝色多瑙河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8年2 月12日职称讲师学位硕士其它2001年8月来校工作持所在单位植物科技学院

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硕士生其他参加单位数

4 2 2 3

姓年龄职称所在单位项目中的分工

目省去30 讲师植物科技学院

制定技术路线,布置及管理试验

并进行土壤及植株样品测定

组省去52 教授植物科技学院进行试验设计和理论分析省去30 讲师植物科技学院土壤及植株样品采集和制备成省去36 副教授植物科技学院土壤及植株样品测定员

申请经费4.00 万元起止年月2008 年 1 月--2010 年12 月

摘要:不超过300 字(概括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关健问题、标志性成果等)

棉花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保墒、增温和除草,防止土壤板结、流失,减少沙尘产生量,研

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养分利用效率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深松、地膜覆

盖播种等多项技术措施。本项研究拟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精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动态规律进行深入的

研究,为保护性耕作制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养分利用方面的有力依据。同时,通过

植株中微量养分积累的动态分析,可深入剖析保护性耕作下棉田土壤环境的变化以

及揭示耕作制度—土壤环境—养分吸收这一农业生产系统的连锁反应及动态规律,

为保护性耕作在棉花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指导当地的棉花生产和微肥合理施用。

主题 1. 主题词数量不多于三个; 2. 主题词之间空一格(英文用/ 分隔)。

中文保护性耕作棉花微量元素

英文Conservation tillage/Cotton /Micronutrients

二、立论依据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及其它措施,尽可能减少土

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

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

产及牧草的种植。在棉花生产过程中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相结合,即能达到保土保水的目的,又能符合当地农艺的要求。棉花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保墒、增温和除草,防止土壤板结、流失,减少沙尘产生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养分利用效率

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深松、地膜覆盖播种等多项技术措施。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十九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大量干旱半干旱草原

被开垦成农田,虽然获得了几十年不错的粮食产量,但是由于植被破坏、土地大量翻耕,土壤退化,20世纪30年代,干旱、贫瘠、细碎的裸露农田难以抵挡

大风的袭击,成千上万吨表土被刮走,沙尘遮天蔽日,酿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强沙尘暴天气)。“黑风暴”推动了人们对传统耕作方法的反思和对保土

保水新方法的探索。经过多年的研究,美国科学家确认是铧式犁翻耕破坏了土壤

结构和地表植被,使得土壤缺乏抵抗干旱和大风天气的能力。由此,逐步创立了以秸秆、残茬覆盖和免耕播种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并发展成为美国主流的耕作

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护性耕作逐步推广应用到70多个国家,据FAO统计,目前,全世界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达到1.69亿公顷,占世界总耕

地面积的11%。主要在旱作农业区小麦、大麦、玉米、苜蓿、豆类、油菜、棉

花、小杂粮等10多种作物的生产上应用。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澳大利亚应用面

积均已超过本国耕地面积的70%。2002年8月第二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

脑会议呼吁,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04年4月

16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机构《科学》周刊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认为,传统耕作导致的土壤有机质衰竭—土壤结构破坏—水分的入渗和储存减少—

风蚀水蚀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产量下降这一恶化过程是缓慢的,30~50年

才明朗化,但后果却是致命的,全世界必须更广泛地实行保护性耕作,否则,未

来20~50年就要面临严重的气候、土壤和粮食生产方面的问题。联合国粮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