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滁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滁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六、学制
四年,修业年限3~6年。
七、学位授予
教育学学士学位。

八、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课内总学分为142学分。其中 公共基础课:35学分;专业基础课:50 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 课:47学分。公共基础其他课程:5.5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6学分。总计: 173.5学分。

九、教学计划有关说明
(一)课内总学时为2545,其 中公共基础课568学时;专业 基础课975学时;公共选修课 160学时;专业选修课842学 时。

(二)专业选修课程的选课要求:
1、体育教学训练方向 ⑴每名学生在主项提高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 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8门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5~7学 学期,216学时,13.5学分)和副项提高课(田径、篮球、排 球、足球、体操、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8门课程,第5 学期,54学时,2.5学分)中分别限选1门课程,不得重复选 修。 ⑵其它理论课程,第四、第五学期开课,限选3~4门,6学分
。 2、社会体育方向课程:第四学期开课,限选2门,4学分。 3、体育保健康复方向课程:第六学期开课,限选2门,3学分
。 4、民族传统体育方向课程:第七学期开课,限选1门,2学分


5、无方向专业选修课程 ⑴理论课:第三~第七学期开课,限选5门,10
学分。 ⑵实践课:①球类(乒/羽)课程,第四学期开
课,1.5学分;为限选课程。 ②太极拳、软式排球、手球、散打、跆2门课程。 ③保健气功、拳击、定向运动等3门课程,第七 学期开课,1.5学分;每名学生限选1门课程。

(三)公共选修课:限选5~7门课程,10学分, 160学时。
(四)专业术科各类选修,每门课程一个小班 最低限报15人。各课程报名人数低于规定的低 限,该课程不开;学生应重选其它课程。如果 报名人数超过该规定报名数的上限(25人), 超出的人数达到最低限,可开设二个选修班, 达不到最低限,由开设课程的教研室决定。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2008级)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卫生健康教育、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健全的人格,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要求。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总体培养目标: 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试点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 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专业教育, 培养思想素质好、学科基础知识宽厚、专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胜任各类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经营开发、体育教学与训练、俱乐部管理和体育航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社会体育专业要求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 接受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经营管理、运动康复、体育休闲、航模制作的实际工作能力。

能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咨询指导、竞赛裁判或体育航模制作、研发等方面从事具体的各项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具备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健身指导和初、中级航空模型的制作工艺能力;3.掌握体育锻炼、健身、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8、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 能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训练、业余体育训练、竞赛组织、竞赛裁判等工作或体育航空模型科技活动指导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以下职业素养和能力:1. 精通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与技术水平。

2. 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熟悉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能够为学生安排科学且具有个性化的课程。

3. 具有体育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能够在教学、科研、训练、管理等方面全面展示自身带头作用。

4. 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具备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开展国际化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体育基础模块: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等课程。

2. 体育教育模块: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法学、体育教育学、中小学体育教育等课程。

3. 体育运动模块:团体项目训练、个人项目训练、运动技能评价等课程。

4. 实践教学模块:教师教育实践、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验、教育技术与网络课程设计等课程。

5. 其他模块:语文、英语等课程。

三、实践教学本专业实践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从思维层面到实际操作的全方位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育教学实践:学生将通过课堂辅导、校内教学实践、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全部环节中,从教育实践中增长经验、获得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 运动训练实践: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课程及专业实训、校内项目比赛、社会比赛、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增强综合素质。

3. 实验与研究: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教育实验、科学研究及课题等方式,能够深入研究体育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能够支持和推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为全面发展的个体提供知识和机会。

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简述

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简述

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简述1. 引言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和发展的体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培养优秀的人才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简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具有传统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2. 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在开始讨论人才培养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和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源自民族传统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历史和精神的体育活动形式。

它通常包括传统武术、民间舞蹈、传统体育游戏等。

民族传统体育与当代的现代体育相比,它更注重传统价值观念、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

3. 培养方案的目标和原则制定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应该明确培养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

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传统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个性化等。

4. 培养方案的内容(1)理论学习:培养者应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知识,包括文化背景、发展历史、技术要领等。

(2)实践训练:实践是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关键环节。

学生应该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包括动作技巧和身体素质的培养。

(3)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民族文化,因此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方案应该包括民族文化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5. 培养方案的实施(1)教育机构的角色: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应该由相关教育机构负责。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课程和师资力量。

(2)培训方法:培训方法应该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应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社会活动,增加实践经验。

(3)评估和认证:培养方案应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认证,以确保他们达到培养目标并获得相应的证书或资格。

6. 观点和理解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的培养方案,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人才,进一步推动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

2024年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2024年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六、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表
七、体育教育专业辅修教学计划表
八、教师教育选修课程表
九、主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课程简介:在研究和阐述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认识并理解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特别是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形态结构所产生的良好影响,并能从解剖学角度描述和分析简单的体育动作,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1
一、培养目标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师范性培养为核心,确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
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强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3.掌握一种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4.了解学校体育发展的改革与动态、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教学科研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中国篮联审定,《篮球竞赛规则》,光明日报出版社。
课程名称:排球
课程简介:讲授排球运动概述,技术和战术原理,组织竞赛方法,主要规则与裁判方法,学习并基本掌握排球运动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比赛方法。
使用教材: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李汝田,《排球》,山东大学出版社。

0910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

0910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送审稿)为加强高等学校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的建设工作,树立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质量观,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

本规范既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提供基本的指导性专业建设标准,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合理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依法实施专业评估的重要依据。

一、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概况(一)发展历程体育教育专业从诞生、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培养了大批体育教师和其他体育人才,为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追溯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要求各级学堂必须开设体育课程,拉开了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序幕。

1906年,针对当时体育教师的需求状况,清廷学部通令全国各省,于省城师范学堂“设五个月卒业之体操专修科,授以体操、游戏、教育、生理、教授等法,名额百人,以养成小学体操教习。

”标志着我国以培训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由此萌发。

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竞赛活动的增多和女子体育的兴起,体育专业教育有了更大的社会需求和发展空间。

1919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关于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均设体育专修科与体育讲习会训令》中,要求各高等师范学校“均宜斟酌情形量为筹设。

并……于设立研究科时特置体育研究科。

”此后,体育专业教育渐成规模。

在培养目标上,师范学校体育科以造就小学体育教员为目的;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系)则培养中等学校以上体育师资。

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与选修课并存,课程内容包括普通基础课程、教育课程、体育专业课程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背景下,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等要求。

在培养目标上,20世纪50年代对体育专业办学提出的要求是:为国家培养中等学校的体育师资,适当培养一批教练员和体育干部。

1963年教育部《体育专业专业计划草案》明确指出:必须全面扎实地学好并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和开展群众活动、业余训练的需要。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案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案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案1. 介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一门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学科。

该专业主要包括武术、传统民族体育和相关理论课程等。

学生可以通过培养,掌握中国传统体育的理论、技能和文化内涵,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2. 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在武术、传统民族体育、体育健身、教育、文化传媒等方面工作,或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推广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3. 培养课程1.武术技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2.传统民族体育:踢毽子、蹴鞠、抖空竹等。

3.相关理论: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社会体育学等。

4.文化素养: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中外文化比较等。

4. 培养方式该专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将传统的武术、传统民族体育融入现代体育技能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专项训练和理论课程的联系。

同时,学生在大学期间还将有机会参与国内外有关武术、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交流和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5.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武术、传统民族体育、健身、教育、文化传媒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推广工作,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同时,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跨文化素养,可以在其他行业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6. 总结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一门专注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学科,在实践中将中华文化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技能精湛的人才,为推广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204K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从2012年起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在学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健康指导等领域从事武术、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武术、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专业训练,掌握组织教学、训练、科研、裁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1.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理论体系,通晓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熟练掌握武术、体育养生或民族民间体育专项运动技术与教学、训练方法,并了解专业内其他专项的主要技术与技能;3.具有在武术、体育养生、民族民间领域进行教学、训练、表演与管理的基本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4.熟悉国家与本专业有关的体育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专业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6.掌握本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7.具备完善的人格和较高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体育学、历史学、中医学。

(二)主要课程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理论、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学概论、太极推手、综合格斗、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中医学基础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毕业论文、专业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表演等。

五、主要专业实验运动技能评定实验、运动技术诊断、运动心理测量等系列实验等。

六、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一)修业年限四年。

(二)学分144学分。

(三)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

八、课外实践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民族大小体育专业培养目标

民族大小体育专业培养目标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一、培养技能与理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民族传统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全面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技能和理论体系,具备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发展、研究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能力。

二、身体健康与素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的培养,通过科学的锻炼和训练,帮助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以适应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要求。

三、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强调创新和开放。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和技艺,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和文化发展趋势,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创新和改进,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

四、体育教育与推广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强调体育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推广素养。

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组织体育活动,掌握有效的推广策略和传播手段,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

五、体育科研与开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注重科研和开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备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开展田野调查、整理分析文献、实验验证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价值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六、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注重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将学习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世界各地的传统体育文化,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七、体育产业开发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产业开发和管理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制定市场推广策略和管理运营方案。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管理模式,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做好准备。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较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二、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坚定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生应该掌握较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本理论、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和体育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3.实践能力: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体育教育实践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能力: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5.综合素质:学生应该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并注重个人修养,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课程设置1.体育基础课程:体育人体科学、体育教育方法、体育心理学等。

2.专业课程:中学体育教育、幼儿体育教育、体育教学案例分析等。

3.综合素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语言文化修养、管理学基础等。

四、实践教学1.教育实习: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教育实习活动,了解实际教学环境和教学工作流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五、毕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学业,取得相应的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

六、培养模式本专业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七、培养质量保障学校将建立健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制定详细的办学计划和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学业辅导,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培养质量。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介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介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介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一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以及传统体育养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中的体育学类专业。

该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是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这个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在学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健康指导等领域从事武术、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项目主要包括武术套路、武术散打和中国式摔跤。

该专业的优势在于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此外,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武术、体育养生或1-2项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与教学、训练方法,并了解专业内其他专项的主要技术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对健康、休闲、竞技等多方面需求的变化,为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

同时,他们能够参与国内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武术进入奥运和市场开发,提升中国武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内容,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相关专家。

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模式单一、培养资源不足等,亟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三、培养模式本方案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即在传授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教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课程,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如民间舞蹈、武术、民间体育竞技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民族传统体育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进行实习实训,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

4.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篇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论文,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四、培养内容本方案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知识:包括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 民族传统体育实践能力:包括民间舞蹈、武术、民间体育竞技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3. 教学能力: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的教学能力。

4. 研究能力:包括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五、培养流程本方案的培养流程分为四个阶段:1. 基础阶段:学生在此阶段主要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拓展阶段:学生在此阶段主要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拓展知识和技能,如民间舞蹈、武术、民间体育竞技等。

3. 实践阶段:学生在此阶段主要参加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如民间舞蹈、武术、民间体育竞技等。

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2 . 3 新形式下的 民传本科生培养 目标 的变化 在多年的高等教育之后 ,我们的高校 培养人才 的 目标发生 了根本的变化 , 原先的国家栋 梁之才 的渴求 , 在教育现代化 的今 天, 已经 由研究生培 养所 代替 , 本科 教育成为大众教育 , 成为 职
业教育 , 高等级 的职业教育。 这些就使得高校 的本科教育 目标 的
中图分类 号 : G8 5
1 前 言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O 4 —5 6 4 3 ( 2 0 1 4 ) 0 1 —01 0 1 —0 3
向、 技击方 向和养生 方向 , 以及 民间体育 , 武术表演方 向( 专业 )
也在建设中 。全国第一 家武术表演专业 已在 2 0 1 1 年获批 , 在 上 海体育学院建立。
培养规格 、 课程及课时分配等主要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根据会议 中全 国民传专
毋庸置疑 , 专业 内涵的扩大给我们 的发展带来 了机会 , 同时 也使得培养学生的方式 和内容 、 标 准都发生 了相应的变化 , 要求 我们与时俱进 , 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专业特长 的, 有 复合能力
的, 有创新精神 的, 能服务于社会 的有用之才。 2 . 2 目前 关乎 民传本科生存的紧迫就 业形 势
人 才培养带来 了挑 战。 如何在教学计划 的指导下 , 完善我们 的专 业课程设 置 ,以培养 出符合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科未来
发展的人才储备 。 作 为人才培养 的关键环节—— 课程设置 , 对它 进 行相关的研究 就显得非 常重要 。
2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专 业 本 科 发展 的新 形 势 2 . 1 发 展 中 的 民族 传 统 体 育 专 业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传授武术套路和传统体育养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专项教学、训练、裁判以及指导群众养生健身能力,和崇武、尚德的课程,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养生方向的专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概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2009年9月修订)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2.理论要求:掌握武术套路与传统养生方法的基本理论。

3.技术要求:重点掌握竞赛套路和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套路,了解不同拳种的技术特点和风格;掌握气功“三调”、四种健身气功功法及传统气功功法等。

4.教学训练等要求:应具有从事武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管理能力。

裁判要求:达到武术套路二级裁判水平;健身气功五段位。

5.科研等要求:了解科研方法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查阅、收集信息资料,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具有相应的自学能力。

(四)课程类别:040205C05。

(五)学时与学分:648学时,27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武术套路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第一节武术的概念知识点:武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武术定义第二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知识点:武术的三个特点、武术的价值功能第三节武术的内容与分类知识点:运动形式的分类、套路练习形式分类、拳术、器械的名词解释和运动特点第二章武术套路的教学与训练第一节套路教学的原则和特点知识点:武术教学的一般规律、武术教学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套路教学的阶段与教学步骤知识点:阶段的划分、套路动作的组成和动作要素、教学步骤实施和主要任务第三节教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点:语言法、直观法的作用和内容;练习法及其主要形式;完整与分解教学区别点和内在联系;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步骤第四节儿童、青少年武术训练与训练的基本方向知识点:基本方向的意义、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训练阶段的划分第五节套路训练的组织与实施知识点:训练的组织形式和内容、训练的要求和方法第六节心理训练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知识点:心理训练概念、心理训练的任务、竞赛心理训练调节和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七节刀、枪、剑、棍的技法知识点:刀、枪、剑、棍的形成与发展、棍的各种称谓和种类;刀、枪、剑、棍术的特点、方法、棍术技法的基本要点第三章武术套路编创与图解知识第一节创编套路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套路的组成、创编的原则第二节创编的程序和方法知识点:创编的步骤、创编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武术技术图解的一般方法知识点:图解概念;一般方法的内容第四节武术技术图解的学习方法知识点:看图学练和速记的方法和步骤第四章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宽与精结合,充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志趣、爱好和潜能。

并向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钥匙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能力,向宽口径、厚基础的方向发展;术科各专业则注重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保持和加强运动技术上的精、专特色。

“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 的改革思路,充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指导思想
.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根据中国教育发展的总体形势,注意淡化专业,强化课程;压缩学时,减轻课业负担,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多技能的专业人才,具有科学性、规范性。

.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需要专业人才为背景,以学校、训练、科研相结合的教案训练体制为切入点,根据海南师范大学的发展特点,借鉴体育专业院校教育改革经验,转变观念,调整教案计划,并相应调整专业教育内容,课程和体系设置等。

本次修订培养方案立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对于大量涉及和掌握今后就业的知识、技能及择业的本领,在教案计划中设置了大量的实用性学科课程和社会实践内容,使人才培养规格得到调整和提高,制定适合“多样性、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 根据教育教案的基本规律,贯彻全面发展原则、多样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原则。

向宽口径、厚基础的方向发展;术科各专业则注意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保持和加强运动技术上的精、专特色。

“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分类分层培养,使培养方案体现学校特色和创造性。

. 在教案内容的安排上更加注重基础性、弹性、适应性,具体体现在:
()突出通用性课程,开设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与拓展课程相结合等模块,注重形成学生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专业课程设置上强调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注重反映了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变化的要求,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较系统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有较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素养 ,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能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案、训练、科研以及文化传承工作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 基本规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关精神,本专业学生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代表”重要思
三个想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
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业务培养本专业学生应较全面地掌握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
1 / 8
能,具备组织教案、训练、科研、竞赛、裁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①掌握运动技术学科、运动人体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②掌握一般运动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③具有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案、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④熟悉我国体育工作、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发展动态。

⑤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有关本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身心素质方面
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节的基础知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规律,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规律。

发展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
. 基本学制为年。

. 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年,最长不得超过年。

四、培养模式
以“二分三强”基本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积极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分三强”的内涵
重新界定为“课程分块,方向分流;强化学科专业基础,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增强专业应用优势和就业竞争能
力” 。

.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基本培养模式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专业方向与拓展教育。

大体在第一、二学年进行通识教育和学科专业基础教育,并增加主修专项培养,第三、四年进行专业方向与拓展教育。

.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自主发展模式
()本科双学位、双专业普修培养模式()学科专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大体在第一、二学年进行学科专业基础教育。

. 一本一专双专业普修培养模式重点学科专业教育。

大体在第一、二学年进行学科专业基础教育。

五、毕业要求
. 学分要求修完本专业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不能互相替代。

提前修满学分规定学分者可提前毕业,四年修不满规定学分者,可推迟年毕业。

.毕业条件
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且所得学分结构符合要求。

六、获得学士学位条件
教育学学士。

修满应修学分,符合《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若干规定》者授予学士学位。

学生修满另一学科专业的双学位课程学分并完成该专业的毕业论文,符合双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学校颁发双学士学位证书;学生修满辅修课程的学分,符合《海南师范大学辅修专业管理办法》者,颁发辅修专业证书。

七、时间安排
四学年教育教案基本时间安排表
2 / 8
八、课程设置
3 / 8
(二)课程安排
.通识教育课程安排表(学分)
()必修课(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案计划安排: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影片或电视节目;考察少管所、戒毒所、旁听法庭审判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案计划安排: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影片及电视节目等。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实践教案计划安排:开展大学生辩论赛、组织社会实践专题考察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案计划安排:组织学科专题学术报告会、社会实践专
题考察等。

()选修课(学分)(从全校公选课程中选修)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学分)
.专业方向课程与拓展课程(学分)
.实践课程安排表(必修课)(学分)
九、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辅修专科专业培养方案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其它专业学生设置)辅修专科培养方案必修课(学分)
.双学位、双专业辅修培养方案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其它专业学生设置)辅修双学位、双专业培养方案必修课(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理论课实

(践)课
学分周学时
建议修
读学期
考核方式开课单位备注
运动生理学考试
体育学院修满学分,符合相关规定者,可授予海南师范大学本辅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
体育保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考试
武术理论基础考试
中国武术史考试
养生功法考试
武术散打考试
武术套路考查
龙狮运动训练考查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考试
传统体育养生学考查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查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周
小计
审定人:刀舛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