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详细版

合集下载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一、目的本管理制度旨在明确企业安全管理中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分级、控制、报告和沟通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二、风险识别1. 定期识别:应定期进行风险识别,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风险识别,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实时更新。

2. 全面识别:应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全面风险识别,了解各种可能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3. 记录识别:对识别出的风险应建立风险记录表,记录风险的名称、类型、等级等信息。

三、风险评估1.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经济损失等。

2.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应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定量评估、定性评估等。

3. 对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四、风险分级1.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级,明确不同级别的风险界限。

2. 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应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五、风险控制1.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措施等。

2. 对重大风险应制定专项控制方案或应急预案。

3. 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六、风险报告1. 每季度应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管理工作情况,包括已识别的风险、评估结果、控制措施等。

2. 对重大风险应立即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

七、风险沟通1. 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通报和讨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对重大风险的防控工作应进行专题研讨,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八、风险审计1. 每年应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审计,检查各项管理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2. 对存在的不足之处应进行整改和提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完整版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完整版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完整版一、安全风险辨识1.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的责任制,明确安全风险辨识的主要责任人和辅助责任人。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工作计划,明确辨识的时间节点和辨识的对象。

4.对所辨识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发生的概率,并制定风险评估表。

5.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高风险的风险进行重点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6.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复评,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风险和变化的风险,并进行合理调整。

二、安全风险管控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控计划,明确管控的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确保管控措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可行性。

3.采用多层次的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隔离、技术防范和管理控制。

4.建立安全培训和宣传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建立安全巡逻和检查制度,定期对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巡逻。

6.将安全风险管控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将相关责任人的安全管理绩效与薪酬挂钩。

三、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建立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制,明确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和辅助责任人。

2.制定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计划,明确安全风险管理的时间节点和管理的对象。

3.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制度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安全通报等。

4.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和合作。

5.定期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追踪和评估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6.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安全风险管理的情况和工作成效,接受监督和检查。

7.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问题进行总结和整改,并建立相应的学习和改进机制。

通过建立完整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全面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针对高风险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同时,制度的建立也能够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流程,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范本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范本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2. 设备、设施、物料的安全管理;3. 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的安全管理;4.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三、职责1.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工作负总责;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4. 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工作。

四、安全风险辨识1. 安全风险辨识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辨识,不遗漏任何潜在的安全风险;(2)系统性:对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分析,明确风险因素、风险程度和风险后果;(3)动态性: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变化,及时更新安全风险辨识结果。

2. 安全风险辨识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对设备、设施、物料等进行检查,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3)专家评审法:邀请安全生产专家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控制措施。

五、安全风险评估1. 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2)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偏袒任何一方;(3)实用性:评估结果应具有可操作性,为安全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2.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1)风险矩阵法: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2)专家评分法:邀请安全生产专家对安全风险进行评分,确定风险等级。

六、安全风险控制1. 安全风险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2)有效性:确保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3)可操作性:控制措施应便于实施和监督。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岗位及外部合作单位,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施工、运营、管理、后勤等各个领域。

三、职责1.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负总责。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负责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的具体工作。

四、安全风险辨识1. 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2. 安全风险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作业环境:包括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作业过程等。

(2)人员:包括员工、外来人员等。

(3)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3. 安全风险辨识应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2)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3)专家咨询法:邀请有关专家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

五、安全风险评估1.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2. 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风险发生的后果。

(3)风险的可接受程度。

3. 风险评估应采用以下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3)专家咨询法。

六、安全风险管控1.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2. 风险管控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1)技术措施:包括设备设施改造、工艺流程优化等。

(2)管理措施: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3)培训措施:包括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

3. 对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七、应急处理1. 公司应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各类事故进行应急处置。

2. 当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及适用范围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企业的安全风险,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安全风险的业务、工作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设备、环境、职工等方面。

二、安全风险辨识方法1.风险调查针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进行调查问卷、访谈、现场勘查等方式,了解相关风险点和问题。

2.经验总结分析过去发生的安全事故和事故隐患,总结其中的共性和规律,作为经验教训进行风险评估。

3.专业评估运用专业人员、仪器设备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工艺、设备、环境等方面。

三、风险辨识评估流程1.确定辨识评估的目标和范围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明确本次辨识评估的目标和范围,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2.信息收集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勘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了解风险点和问题。

3.风险辨识和分析根据收集的信息,对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确定其可能的影响和概率。

4.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根据风险的影响和概率,评估其严重程度,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评估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培训等。

6.风险监控和反馈对已经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的风险问题。

四、风险评估的指标和方法1.风险的影响程度根据事故潜在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定义。

2.风险的可能性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因素的出现频率、事故相关的人员、设备等进行评估和定义。

3.影响和可能性的定量化分析运用统计学、概率论等方法,对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进行定量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五、风险管理的责任和措施1.责任划分清晰划分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责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2.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标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环境监测、设备维护等。

3.培训和教育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增强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模版一、制度目的为了全面控制和管理企业的安全风险,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的业务单位、所有员工及其他相关方。

三、定义和缩略语1. 安全风险:指可能对员工的人身安全或者企业财产造成损害的各种风险。

2. 辨识:指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3. 评估:指对已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级评价、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过程。

4. 分级管控:指根据风险等级和风险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管控管理。

四、辨识与评估的方法和程序1. 辨识方法(1) 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和汇报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内外部的风险信息;(2) 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活动、设备维护、人员管理等;(3) 对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政策法规、市场竞争、自然灾害等;(4) 进行风险评估工作的定期复查和更新。

2. 评估方法(1) 根据辨识出的风险,对其可能引发的损失后果和概率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2) 评估结果按照风险等级和风险影响程度进行分类;(3) 对高风险等级和重要风险影响程度的风险,给予重点关注和管控。

五、辨识与评估的责任与义务1. 各业务单位负责风险的辨识工作,包括收集和报告相关的风险信息。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风险的评估工作,制定评估标准和模型。

3.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配合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六、风险分级管控的措施与方法1. 风险分级(1) 将风险按照其可能引发的损失后果和概率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并划定风险等级;(2) 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级。

2. 风险管控措施(1) 高风险的风险管控:对高风险的风险,应采取重点关注和重点管控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管理、控制风险源、制定相应的新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培训和教育等;(2) 中风险的风险管控:对中风险的风险,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3) 低风险的风险管控:对低风险的风险,可以采取一些基本的风险管控措施。

安全风险辨识制度范本

安全风险辨识制度范本

安全风险辨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保障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企业应当树立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管理职责,落实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与职责第四条企业应当设立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负责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控制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和更新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监督实施情况;(二)组织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确定重大安全风险;(三)制定和实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监督措施的执行情况;(四)定期组织安全风险回顾和总结,持续改进安全风险管理。

第三章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第六条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针对生产、作业、设备、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第七条安全风险辨识应当采用多种方法,如现场观察、作业分析、事故案例分析等,确保风险因素的全面识别。

第八条安全风险评估应当根据风险因素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第九条对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并监督实施。

第四章安全风险控制与监督管理第十条企业应当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并监督实施。

第十一条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一)风险消除或替代;(二)风险隔离或减少;(三)制定应急预案;(四)安全培训和教育;(五)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和维护;(六)其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监督管理制度,对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五章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第十三条企业应当根据重大安全风险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流程等。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以及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损失,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的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的目的、范围、方法、流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全文字数超过1200字。

一、制度目的二、制度范围三、方法2.文献资料分析: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业经验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4.风险评估工具:使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对每个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

四、流程1.风险辨识计划编制:制定风险辨识的工作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方法和时间节点。

3.风险评估和排序:对辨识得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以便优先处理。

4.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5.风险控制效果监测:对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措施。

五、责任1.管理层责任:负责制定和推行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和权限。

2.部门责任:各部门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协助完成风险辨识工作,配合制定控制措施。

3.员工责任: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辨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配合执行相应控制措施。

4.安全部门责任:负责组织协调风险辨识工作,制定标准和方法,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六、制度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风险辨识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综上所述,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明确的目的、范围、方法、流程和责任,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管理各种安全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并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制度的评估和改进也能够不断提高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范本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范本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及相关部门。

三、职责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安全风险辨识工作的组织实施。

3. 员工有义务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并对发现的安全风险进行报告。

四、工作程序1. 安全风险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员工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辨识,确定安全风险。

(2)安全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对全公司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对各部门提交的安全风险进行汇总、分析。

2. 安全风险评价(1)各部门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全公司风险等级。

3. 安全风险控制(1)各部门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汇总、分析,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 安全风险监控(1)各部门定期对安全风险进行监控,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2)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监控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动态调整。

五、安全风险辨识要求1. 全面性:安全风险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

2. 持续性:安全风险辨识应定期进行,以适应公司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变化。

3. 科学性:安全风险辨识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辨识结果的准确性。

4. 动态性:安全风险辨识应关注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六、奖惩1. 对积极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工作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或隐瞒、谎报安全风险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公司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降低风险损失,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及员工活动场所。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公司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工作。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具体负责以下工作:(1)组织制定和修订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制度;(2)组织对公司各岗位、设备、设施等进行安全风险辨识;(3)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级;(4)制定和实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5)监督、检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以下工作:(1)组织本部门员工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活动;(2)对本部门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级;(3)制定和实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4)监督、检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流程1. 安全风险辨识(1)各部门根据本制度及实际情况,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计划;(2)组织员工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活动,包括岗位操作、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管理体系等方面;(3)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记录、分类。

2. 安全风险评估(1)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采用定性、定量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2)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3. 安全风险控制(1)针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2)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制定专项控制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实施时间、预期效果等;(3)对一般风险、低风险,制定常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处于受控状态。

4. 安全风险监控(1)各部门定期对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各部门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抽查;(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五、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未按规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工作,或未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追究相关责任。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本制度旨在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体系,确保组织的安全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

所有该制度中所提及的职责、流程和措施,均为确保组织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安全风险辨识2.1 安全风险辨识的目的安全风险辨识的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系统化的评估和分析,确定潜在的安全风险,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2.2 安全风险辨识的方法2.2.1 安全风险辨识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组织内部调查和评估- 外部安全专家咨询- 数据分析和统计- 安全演练和实验- 安全巡视和检查2.2.2 安全风险辨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确定,确保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安全风险管控3.1 安全风险评估3.1.1 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确定其对组织安全的潜在影响程度。

3.1.2 安全风险评估应根据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进行,确保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3.2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制定3.2.1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应基于辨识和评估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目标、控制措施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方式。

3.2.2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采用技术手段进行风险控制-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 开展持续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设立合理的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3.3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执行3.3.1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应按照制定的计划和程序进行执行。

3.3.2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抽查和检查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验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及时跟踪和处理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中的问题和隐患3.4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评估3.4.1 对已执行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定期评估,确定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4.2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收集和分析安全事件和事故的数据和情况- 跟踪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针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4.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的责任4.1 组织安全部门4.1.1 组织安全部门负责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企业内部的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岗位和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管理、后勤等各个环节。

三、安全风险辨识1. 风险辨识内容(1)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设施、原材料、产品等存在的潜在危险。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违规作业等。

(3)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等环节的不足。

2. 风险辨识方法(1)现场检查:通过现场巡查、抽查等方式,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安全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安全检查: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

(4)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风险评价1. 评价内容(1)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风险因素:分析导致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等。

2. 评价方法(1)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风险进行评估。

(2)风险矩阵法: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程度,将风险进行分类。

(3)事故树分析法: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评估风险。

五、安全风险控制1. 控制措施(1)消除风险:针对物的不安全状态,采取技术改造、更换设备等措施,消除风险。

(2)降低风险: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转移风险:通过购买保险、转包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4)控制风险: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确保风险处于受控状态。

2. 控制程序(1)制定安全风险控制计划:明确风险控制的目标、措施和责任。

(2)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按照计划执行,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监督和检查: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持续对公司范围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依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制定本制度。

2.术语与定义2.1危险有害因数:简称危害因素。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2.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2.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2.4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职责____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本公司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工作。

3.2安全办是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3.3各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按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安全风险。

4.2危险源的辨识4.2.1各部首先摸底排查部门的岗位和各岗位作业活动内容,工段填写《作业岗位清单》和《岗位作业内容清单》。

根据清单所涉及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以下方面:4.2.1.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公司管理和作业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开停车、抢修等)。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是指通过对企业的环境、设施、设备和人员的潜在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

第四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是企业的基本要求,所有员工都应遵守相关规定并将安全工作列入日常工作之中。

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第五条安全风险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潜在安全威胁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风险等级。

第六条安全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安全:包括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等对安全带来的影响。

2. 设施设备安全: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消防设备等对安全带来的影响。

3. 人员安全:包括员工的行为习惯、专业能力等对安全带来的影响。

4. 其他安全影响因素:包括相关法规政策、社会因素等对安全带来的影响。

第七条安全风险辨识的方法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调查:通过实地调研和查询相关资料,获取所需信息。

2. 分析:对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风险等级。

3. 评估:根据风险点和风险等级,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4. 建档:将辨识结果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

第八条安全风险辨识应由专人负责,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九条安全风险辨识的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通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安全风险管控第十条安全风险管控是指在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的过程。

第十一条安全风险管控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作程序、操作规范等。

2. 责任分工:确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3. 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仓储、运输、施工、维修等环节。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安全风险辨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2. 设立安全风险辨识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四、职责1. 安全风险辨识领导小组:(1)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2)组织、协调、监督各部门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3)对安全风险辨识结果进行审核、评估和整改;(4)对安全风险辨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2. 安全风险辨识办公室:(1)负责编制安全风险辨识计划,组织实施安全风险辨识工作;(2)对各部门上报的安全风险进行汇总、分析、评估;(3)对安全风险辨识结果进行跟踪、监督和整改;(4)对安全风险辨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

3. 各部门:(1)按照本制度要求,组织本部门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2)及时上报安全风险辨识结果;(3)配合安全风险辨识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

五、安全风险辨识程序1. 危害因素识别: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观察、询问等方式,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控性等方面。

3. 风险控制:针对评估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4. 风险告知:将识别出的危害因素、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人员和部门。

5. 风险跟踪: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六、安全风险辨识要求1. 全员参与:公司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共同保障公司安全生产。

2. 全面覆盖:安全风险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不留死角。

3. 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一、安全风险辨识1.1 概念理解安全风险辨识,顾名思义,就是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

这就像在迷雾中寻找方向,得时刻保持警惕。

很多时候,风险像藏在角落里的猫,悄无声息,但一旦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都知道,风险有很多种,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则需要深思熟虑,认真分析。

1.2 重要性安全风险辨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因此,辨识风险不仅是为了避免麻烦,更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就像俗话说的“防患于未然”,这绝不是空话。

二、安全管控措施2.1 制度建设在做好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企业可以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这就像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内部管理到位,才能在外部压力面前稳如泰山。

2.2 培训与演练此外,定期培训和演练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模拟演练,员工可以在“实战”中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应对能力。

这就像是打仗之前的操练,只有多练才能少犯错,才能在关键时刻把握住机会。

2.3 应急预案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当意外发生时,大家能迅速行动起来,做到心中有数。

就像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准备充分才能应对突发状况,避免损失。

三、风险评估与监控3.1 定期评估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企业应定期对已有的风险进行评估,了解新的潜在隐患。

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防止“老虎”的复出。

3.2 监控机制建立健全监控机制也是关键。

实时监控安全状况,确保任何风险都在掌控之中。

就像一个侦察兵,时刻关注周围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才能做到未雨绸缪。

四、总结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障企业稳步发展的基石。

每一个细节都不可忽视,每一项措施都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准备,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迎接挑战,稳步前行。

保持一颗警觉的心,时刻关注安全风险,才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终极秘笈。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范文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范文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的安全风险辨识与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的人员和资产安全,防备和削减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辨识和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职能部门,涵盖全部职能部门的安全风险辨识与管理工作。

三、管理标准1. 安全风险辨识1.1 职能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确保全面和精准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1.2 安全风险辨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检查、文件调阅、隐患排查、员工看法收集等,依据实际情况采纳合适的方法。

1.3 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应进行等级划分,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适时记录在安全风险辨识与管理系统中。

1.4 完成安全风险辨识后,职能部门应依据识别出的风险订立相应的风险掌控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2. 安全风险管理2.1 高风险事件应立刻上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并实施应急处理措施,直到风险得到掌控和除去。

2.2 中、低风险事件应由职能部门负责进行整改,确保风险得到掌控和除去。

2.3 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档案,对风险辨识的结果、风险掌控措施的实施和整改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定期评估与检查。

2.4 职能部门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订立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养。

2.5 全员参加,风险管理责任到人。

职能部门应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人,并落实到岗位责任书中。

3. 考核标准3.1 职能部门应订立风险辨识与管理的工作考核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辨识精准率、整改有效率、风险掌控措施落实情况等。

3.2 职能部门应定期进行自评,并自动接受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3.3 考核结果将作为影响职能部门绩效的紧要因素,对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将提出整改要求,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4 考核结果应适时向职能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以供给改进的参考看法。

四、附则4.1 职能部门应定期审查本制度,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模板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模板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所有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外部合作方。

三、定义安全风险辨识:指通过系统的方法,识别和分析可能导致事故或损失的不安全因素。

四、组织机构1. 安全部:负责安全风险辨识的组织、指导和监督。

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和控制。

五、风险辨识程序1. 定期辨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辨识。

2. 临时辨识:当工艺、设备、材料或工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立即进行风险辨识。

六、风险辨识内容1. 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的物理条件、工作设备、工作流程等。

2. 人员行为:包括员工的操作行为、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等。

3. 管理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七、风险评估1. 风险评估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

2. 评估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八、风险控制措施1. 工程技术措施:通过改进工艺、设备等降低风险。

2. 管理措施:通过制定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 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九、风险辨识记录1. 所有风险辨识活动应有详细记录,并由负责人签字确认。

2. 记录应包括辨识时间、参与人员、辨识内容、评估结果及控制措施等。

十、监督与检查1. 安全部应定期对风险辨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由安全部提出,并经公司管理层批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确保其符合公司的具体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本一: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1. 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定义2. 安全风险辨识2.1 辨识主体与责任2.2 辨识方法与工具2.3 辨识范围及内容2.4 辨识频率3. 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3.1 评估主体与责任3.2 评估方法与工具3.3 评估指标与等级划分3.4 评估频率4. 风险管控4.1 管控主体与责任4.2 管控策略与方法4.3 管控措施与实施4.4 管控效果评估5.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5.1 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 5.2 系统结构与功能5.3 数据采集与分析5.4 系统维护与改进6. 培训与意识普及6.1 培训计划与内容6.2 意识普及活动6.3 效果评估与改进7. 文件与纪录管理7.1 文件与纪录编号7.2 管理与保存7.3 审计与改进8. 监督与内审8.1 监督主体与责任8.2 内审主体与责任8.3 监督与内审程序8.4 监督与内审结果9. 附则9.1 文档更新与发布9.2 风险管理法律法规9.3 术语解释附件:(列出相关附件,如模板、记录表等)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法律。

2.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

3. 《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劳动领域的基本法律。

范本二: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1. 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定义2. 安全风险评估组织与职责2.1 评估主体2.2 评估责任2.3 专业评估机构2.4 评估人员与要素3. 评估方法与步骤3.1 评估方法选择3.2 评估步骤与流程3.3 评估数据收集与分析3.4 评估结果4. 风险等级划分4.1 等级划分标准4.2 风险等级评定4.3 风险等级表述与解读4.4 风险等级调整与更新5. 风险评估报告与处理5.1 评估报告内容与格式5.2 评估报告审核与确认5.3 评估报告使用与反馈5.4 风险处理计划编制与执行6. 风险监测与评估改进6.1 监测频率与方法6.2 监测报告与分析6.3 改进措施与效果6.4 评估差异分析与改进7. 文件与数据管理7.1 评估数据管理要求7.2 数据安全与保密7.3 文件记录与保存7.4 文档管理与变更8. 培训与意识普及8.1 评估培训需求分析8.2 培训计划与内容8.3 意识普及活动与效果8.4 评估培训与普及的改进9. 法律法规与术语解释9.1 风险评估相关法律法规9.2 术语解释与缩写表附件:(列出相关附件,如模板、记录表等)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法律。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完整版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完整版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完整版1.引言为了保护企业的安全和稳定运营,明确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制定本管理制度。

2.目标确保企业的信息和财产不受损失,保障员工和客户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3.原则(1)全员参与:所有员工都应积极参与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2)科学论证: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应以科学的方法进行,遵循科学的原则。

(3)预防为主:重点放在预防措施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动态管理: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应不断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随时调整措施。

4.方法(1)风险辨识: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调研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2)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管控措施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确定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4)管控监督:对制定的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实施。

(5)管控评估:定期对管控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5.管理制度(1)安全风险辨识工作责任制:公司设立安全风险辨识工作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和专家。

工作组负责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确定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并报告给公司高层。

(2)风险评估工作责任制:公司设立风险评估工作组,由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工作组负责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管控建议。

(3)管控措施制定责任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制定管控措施,并确定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4)管控监督责任制: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制定的管控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实施。

同时,公司设立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对全公司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

(5)管控评估工作责任制:公司设立管控评估工作组,负责定期对管控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工作组由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确定评估方法和指标。

6.管理流程(1)风险辨识梳理: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和分析,辨识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1550(管理制度范本系列)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详细版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详细版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总体目标要求、职责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2.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

各部门在安环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2.2 工作目标: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按要求实施开展,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2.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职责1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害因素清单;负责组织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2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识别风险点,组织实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确定重大危险源清单;3其他职能部门及车间负责本单位工作、作业活动的危害识别、评价与更新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安全环保部;4 承包商应对承包公司项目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安全环保部。

四、术语及管理要求4.1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4.2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是指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引自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4.3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蒸馏设备、装卸车作业、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危化品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

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

4.4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4.5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4.6风险分级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定为“红、橙、黄、蓝(深蓝、浅蓝)”四级。

4.7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

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

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

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

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

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4.8风险信息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4.9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4.10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五风险点辨识范围5.1 风险点识别范围辨识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5.2 风险点识别内容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

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六.风险评价方法6.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

如:(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采样分析、检尺、测温、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脱水排凝、人工加料(剂)、汽车装卸车、火车装卸车、成型包装、库房叉车转运、加热炉点火、机泵机组盘车、铁路槽车洗车、输煤机检查、清胶清聚合物、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

(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6.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1)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

(2)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

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构筑物等。

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

(3)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

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