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名:***
学号:********
年级:2010级
班级:六班
指导老师:张文杰徐金明李玉岐
林永亮王佩菁
实习日期:2012.06.18-06.29
2012年07 月10 日
目录
第1章概述 (2)
第2章地层岩性 (4)
2.1 概述 (4)
2.2 地层岩性描述 (4)
第3章地质构造 (5)
3.1 概述 (5)
3.2 节理与断层 (5)
3.3 褶曲 (8)
第4章地质作用 (9)
4.1 西湖成因 (9)
4.2 第四纪冰川 (9)
第5章其它 (11)
5.1 罗盘使用方法 (11)
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11)
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12)
5.4 地质专题学习 (12)
第6章节理产状的玫瑰花图制作 (14)
第7章结束语 (17)
第1章概述
本次杭州地区地质实习全系共分为24个组,
6月25日下午来到杭州,先是安排好住宿,主要为第二天实习做准备。
6月26日实习开始,我们去了宝石山,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路线被缩短,先是路过白沙泉,简单说了白沙泉的成因,然后来到紫云洞,在紫云洞里先是介绍紫云洞成因,然后大家观察了岩石的裂隙,了解是什么力在起主导作用;接下来就是关于罗盘的使用,我们选择了靠近洞口的一组岩石进行测量,虽然过程中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不过结果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然后我们来到了初云台,在避雨的同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旁边一块馒头状的岩石,分析了他的成因,然后介绍了三种西湖的成因;等雨势渐小,我们又向下一站进发——保俶塔,作为最后一站,很多人都已经很累了,但大家还是坚持走了过去途中我们经过传说中的一线天,介绍了一线天的形成,最后到达保俶塔,这一天的实习算是结束了。
6月27日路线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从棋盘山开始的路程不得不缩短,我们的第一站改为了水乐洞—龙井—九溪十八涧—钱塘江;我们观察了水乐洞,了解了不同的岩石,与第一天的火山岩做出对比,观察水乐洞的岩石,了解龙井的形成,以及溪涧的地质作用,九溪十八涧的形成,最后是钱塘江,说明的之江的形成,为何叫之江以及钱塘潮的原因,途中最主要的是在九溪十八涧,当然其中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了解了其中的成因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溪涧又有了另一番意味,途中我们还刚巧看到有滑坡,老师也顺带说了滑坡的一些东西,了解滑坡的原因等。
6月28日路程较近,在浙大的老和山,在上山之前我们先是参观了浙大的模型试验基地,介绍实验仪器的主要用途,然后在山上主要测量裂隙,绘制裂隙产状玫瑰图;然后接近中午我们的测量也进行到底,完成了这三天的测量实习。
我们组是第二十三组,组员:徐志晖,江林,陈益贵,桑成生,江林,杨恒山,郑春楠。指导老师:张文杰。
第2章地层岩性
2.1 概述
杭州的地层简述: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
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组和吉安组;
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
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
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垩系(K)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第3章地质构造
3.1 概述
总结实习地点的地质构造及其主要特点。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
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节理
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3.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