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采用landmark地震解释软件对***地区L1100-L1500进行了地震层位***层解释、断层解释,**层的地震反射特征为******,断层(发育、较发育),**地区内断层均为正断层,平面上,可分为三个条带,整体呈北北西向展布。晚期断层较少,多呈继承性发育,平面分布特征分带性明显。**层位平面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特征。在**井附近界面埋藏最浅,在**井(或地区)最深。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习到了**,对地震资料物探解释的认识。
关键词:安达区块;层位解释;断层解释;平面特征
目录
第1章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1)
1.1层位解释 (1)
1.2断层解释 (1)
1.3 综合分析 (1)
第2章 ***地区**层地震解释 (1)
2.1***地区区域地质特征 (1)
2.2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1)
2.3 层位及断层精细解释 (1)
第3章断裂及构造特征分析 (4)
3.1 断裂特征 (4)
3.2 构造特征 (5)
学习心得与体会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第1章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1.1层位解释
1.2断层解释
1.3 综合分析
第2章 ***地区**层地震解释
2.1***地区区域地质特征
2.2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2.3 层位及断层精细解释
2.3.1层位解释
为提高层位解释精度,在解释过程中,力求准确追踪每一个相位,严格按照反射波的产状解释,减小解释线的波动幅度。增加测网解释密度,此次精细解释采用的是1×1CDP测网解释密度。充分利用工作站灵活多样的显示功能和处理手段,进行反射层的对比追踪。
1、局部放大,用于解释小断层及了解地层产状的局部变化。
2、整体缩小,用于解释大断层及了解地层产状的整体变化。
3、用过井任意线标定层位,使用横穿构造的任意线检查解释结果,了解构造的可靠程度。
4、多窗口多剖面对比解释,多窗口同时显示相邻剖面,对比解释、追踪杂乱反射,有利于复杂断块的解释[7]。
在盆地形成的不同阶段,不论在构造形成环境、地层沉积背景等诸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受地层埋深、地层物质组成、断裂发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现在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和反射品质也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目的层,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对比方法,达到既提高效率又保证质量的目的。
T06、T1、T2层位对比:
这三个反射层位,在地震剖面上特征稳定、清晰,横向连续追踪性强,可以通过定义种子点、种子线(骨干剖面或任意线),采用面积追踪完成全三维解释。自动追踪对比后,再以一定网格测线或任意线进行翻阅检查,对于断层发育区或资料稍差的地方,可以在底图上采用删除局部数据,重新设定种子线,采用手工与自动追踪相结合的方法补充和修改,对比结果准确、可靠。
2.3.2 断层解释
对于研究区内各目的层的断层解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力求精细准确。
1、剖面直接解释。在大多数情况下,断层在地震剖面上反映清晰:反射波组的错断,断面波的出现,反射结构的突变,同相轴的扭曲、分叉、合并等现象非常明显,可以直接画出断层的轨迹。
2、用瞬时相位技术解决断点粘合问题。在地震剖面上解释断层,有时断点不清,断层两侧地层的连续性很好,并且两侧地层的产状也基本一致,看不出有断层存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层断轴不断。但根据钻井分层标定结果以及断层组合的区域走向,相连两个层并不是同一地质层位,需要有一条断层,但在常规剖面上很难解释,断点的位置很难确定,这时就要借助于瞬时相位剖面。通过提取反射波另外的一种属性,即相位属性可以比较直观地解释断层,因为不同的岩性组合有不同的反射相位角,就是利用这样一种特性,原来在振幅剖面上,反映不清的信息可在瞬时相位剖面上显现出来,从而准确确定断层位置。
3、解释主断层时充分利用水平切片和面块切片。在水平时间或面块切片上,主要断层两侧的地层产状、倾角以及岩性都会有较大的变化,它们的地震反射特征也会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可以根据同相轴的振幅、频率、连续性以及延伸方向等的变化较好地识别出大断层,有助于构造解释。
4、形成相干数据体,了解断层展布规律。相干数据体是三维地震相干性的估计值,断层附近的地震道通常与相邻道具有不同的地震特征,从而会出现局部的道与道之间的相干性的突变,在相干数据体切片上,就能得到断层面附近有规律的低相干值,这些低相干值能真正反映出断裂的展布规律。因此,用相干数据体在解释之前可以了解工区内断层展布规律,在解释之后可检查断层的合理性。
5、断裂展布法解释区域构造形态。断裂展布法就是用浅、中、深特征相对比较明显的若干个反射层位来确定断层的位置。在工作站上解释时,给每一条断层规定和相邻断层差别明显的颜色和标定符号,这种做法有利于在另一个方向的剖面上找到各个断层的相应位置,然后对每条断层的断面都要像层面一样逐点闭合,并且对联络线也要像对主测线一样认真解释。用这种方法解释,走向和主测线方向相近的断层不被漏掉,断点位置更准确,断层组合更加可靠[8]。
2.3.3断层的组合
图2-3 T2标准层沿层相干体切片与断层多边形叠合图
第3章断裂及构造特征分析
3.1 断裂特征
4.2.1 断层分布
断层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构造发育的特点。从断层叠合图(见图4-1)、构造叠合图(见图4-2)以及各层构造图特征可以看出,本区断层的发
育不论纵向上还是横向上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纵向上T
2、T
2-2
反射层具有断层
数量多,断距相对较大,而浅层T
1-T
06
反射层断层数量较少,断距较小的特点;横
向上区内主要发育有近SN、NW、NE向等三组断层,且断层主要发育在向斜两翼的构造带上,断层带特征明显。本次共解释延伸长度大于1km,断层420条,各断层要素详见表4-1,本区断层具有如下特点:
1、断层均为正断层,表现形式多样,断层断面相对较陡,在60~70°。中浅层断层主要表现为地堑式组合(见图4-4),在工区东部发育有阶梯正断层组合(见图4-3)。
2、平面上断层走向多为近SN、NW、NE向分布,少数为近EW向。
3、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本次解释研究结果,区内的断层即具继承性发育特点,又具多期发育特点,从而使断层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下面就断层分布、规模、类型及成因、活动的特征、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从各层构造图表现出的断层特点看,本区T
2及T
2-2
反射层断层最发育,其中T
2
标准层发育断层396条,而T
2-2反射层发育断层327条(表4-1),由T
2
往上,各反射
层断层数量逐渐减少,其中T
06
反射层构造图上大小断层共38条,断层分布相对较少。断层主要呈近SN向、NW向和NE向,少量呈EW向。较主要的断层有ADLP330号断层、ADLP209号断层、ADLP328号断层、ADLP32号断层和ADLP250号断层,这些断层是影响该区构造发育的主要断层,断层的发育对中浅层局部断块构造的形成起控制作用。
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对于浅层延伸长度大于1km的断层进行详细解释,并对其进行了编号,编号断层为420条,在编号的420条断层中,NE向的断层70条,占总数的16.7%;NW向断层123条,占总数的30.8%;近EW向的断层36条,占总数的8.8%;近SN向断层191条,占总数的43.7%,由此可见,区内发育了多组断层,其中以近SN向、NW向、NE向的断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