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及文言文复习资料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第四篇练习题一、填空题:1、毛泽东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父亲叫______________,母亲在娘家叫_____________。
毛泽东八岁开始在本地小学堂读书,到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同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_________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这期间,他读了一本书,叫______________,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3、毛泽东十六岁时到了_________县的一所新式学堂。
后来在一个高小教员的介绍你,来到长沙,进了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在那里呆了半年。
4、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的报纸是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主编的。
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政见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后来他参加了____________领导的革命军,他一共当了_______年兵,后来进了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在那里只住了一个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很讨厌。
5、毛泽东后来进了省立第一中学,他读了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所以在那里待了六个月就退学了。
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___________________去看书。
后来他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这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______________,他和几位朋友成立的一个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时候,他的思想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思想的大杂烩。
6、一九一八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__________把他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___________,让毛泽东做了____________;在这里,他遇见并爱上了__________,思想上赞同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9.斯诺同红军骑行兵在甘肃骑了好几天的马,为什么斯诺发出了“我觉 得不是马在侍候我,而是我在侍候马”的感慨,请结合骑兵营营长的行 为谈一谈,并分析以他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第十篇 第一章) ①原因: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 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 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②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 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
2.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联系作品,简述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 ①人物的言谈举止;②通过访谈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的生 活,探究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③细致地呈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客 观真实地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领袖风采。
3.简述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年轻领导人的采访反映出中国当时怎样的面貌。 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 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 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 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 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14.为什么说陕西苏区吴起镇工人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 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第七篇 第二章) 对吴起镇这些工人来说,不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原始简单,但他们对每 天两小时的读书写字、政治课、剧团非常重视,他们认真地参加在运动、 文化、卫生、墙报、提高效率方面举行的个人或团体的比赛,尽管奖品 很可怜。这就是陕西苏区这个“工业中心”的年轻气氛。
8.毛泽东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为什么会受到党中央的批评?(第四篇 第五章) 因为秋收起义的纲领没有得到中央委员会批准,以及第一军遭受严重损 失,而且从城市观点来看,这个运动好像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中央委 员会明确地批评了他。 9.毛泽东认为红军长征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第四篇 第六章) 原因: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苏维埃人民的基本构成分子的技巧、勇 气、决心,以及超人的忍耐力与革命的热情;③革命干部的异常干练、 英勇而忠实。
《红星照耀中国》高频重要知识点考点资料复习
《红星照耀中国》高频重要知识点考点资料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红星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众参加的,造旧世界反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一、选择题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红军长征)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八上期中复习——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解题:“红星”指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下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意思是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下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红星,不仅照耀中国西北,而且必将照耀整个中国。
作者: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用名:《西行漫记》(出版需要)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1、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主要讲述了作者斯诺带着世人皆问的诸如“中国共产党人是什么样的人?领导人是谁?共产党日常生活如何?红军兵力多少?红军为何能抗击长达九年之久的军事联合力量?苏维埃是怎样的?共产主义运动如何?民族统一战线是什么?”等等一系列未解之谜,怀着冒险的心情,打了几针疫苗预防针,只身带着一封给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介绍信和一些笔记本、两架照相机、二十四卷胶片等新闻记者必备的装备就出发了,准备深入红区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等秘密。
2、去西安的慢车午夜从北京登上火车——到达郑州(换乘陇海路车)——到达西安府(经过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
在西安府,先拜访了杨虎城将军(简单经历介绍),之后又访问了陕西省邵力子主席(简单经历介绍)。
3、汉代青铜斯诺住在西安府的某旅馆里等待一位叫王牧师(王化人)的来访安排。
王牧师把斯诺介绍給当时在西安做张学良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邓发同志(简单经历介绍)。
一行人在西安城外的汉朝古城遗址见面,并安排斯诺去陕北的路程。
同时,本小节中比较详细介绍张学良的为人及其人生经历,也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秘密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4、通过红色大门黎明离开西安府——渭河——宗蒲县——洛川(见到西北窑洞)——延安,越过倆军之间的无人地带进入苏区,跟随的只有一个带路的骡夫,负责把斯诺及其简单的行李送到红军的第一个前哨,斯诺终于闯进了红色大门。
刘龙火先生接待并安排斯诺如何进入安塞。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1、遭白匪追逐主要讲述了斯诺在进入安塞途中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后由赤卫队卞队长口述得知),同时也介绍了国民党通过“民团(即白匪)”(犹如保甲制度)这一组织来对地方进行统治和镇压的政策。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内容概况]《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经过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地写满了14个笔记本。
1936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为“REDSTAROVERCHINA”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人物涉及的相关故事]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第一个采访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著作《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
作品意义: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篇目:《去红都的道路》《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又是白色世界》主要内容概括:①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②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③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④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版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版《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历程和英勇斗争,弘扬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知识点整理版:一、作品背景1.《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写的作品。
2.作品创作时间为2024年,内容主要涵盖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成立100周年的历程。
二、作品内容1.故事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斗争。
3.故事情节:通过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
4.故事结构:作品由多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涵盖一段具体的历史时期或主题,通过时间线的推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和成就。
三、作品亮点1.历史真实性:《红星照耀中国》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
2.感人故事:作品中描写了许多感人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命运,通过这些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3.独特的叙事手法:作品运用鲜明的艺术手法,如对话、描写、叙事等,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4.深刻的思想内涵:作品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伟大成就,弘扬了社会主义理念和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作品对当代中国的意义1.历史的镜鉴:《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2.激励人心的力量:作品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斗争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导读汇总与复习资料大全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导读汇总与复习资料大全《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导读精典版【作家:埃德加·斯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1日—1972年2月15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作为欧美几家报社的驻华记者来到中国。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曾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通过地下组织“偷渡”到了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1936年10月回到西安。
1937年回到北平时,他掌握了大量关于红军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他先根据采访经历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通讯报道,引起了巨大轰动。
后来,这些报道汇编成一本书,即《红星照耀中国》。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首发,大受欢迎。
但在国内,无论是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还是国民党统治区,想公开发行这本书都是不可能的。
在得到斯诺的允许后,一群有志之士共同完成了此书的引进工作,以“复社”的名义翻译和发行了此书的中译本。
斯诺对原著文字做了少量增删,又补充了大量图片,并为中译本写了序言。
为了躲避反动势力的封杀,中译本取了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名字:《西行漫记》。
1941年,斯诺接受《纽约先驱论坛报》的任务,去东南亚和印度采访,离开了中国。
在他回到美国之后,他仍然向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
他说:“从根本上说,真理、公正和正义属于中国人民的事业。
”斯诺一生热爱中国,为此他长期受到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国政府的敌视。
新中国建立后,他在美国被限制了行动自由,甚至不允许他发表作品。
斯诺先生被迫迁居瑞士,却仍被禁止前往中国。
直到1960年6月,他才终于再次踏上中国大地。
其后,他又致力于搭建中美之间的桥梁,他说:“前途是艰险的,但桥梁能够架起,而且最后必将架起。
”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美国《生活》杂志发表了斯诺的最后一篇“独家内幕新闻”。
中考语文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章节解读与训练10.战争与和平(学生版)
《红星照耀中国》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章节解读与训练10.战争与和平一.章节总述该篇包含再谈马、“红小鬼”、实践中的统一战线、关于朱德四个部分,讲述了代表中国希望的中国少年们的耐心、勤劳、聪明,及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革命领导人朱德的领导才能与个人魅力等内容。
二. 思维导图三.内容概括1.斯诺回预旺堡路上对红军防空演习及骑兵队的见闻感受,记述了有关红军骑兵的一些事情, 接下来是一些与红军小战士有关的事迹,包括一位红军小战士向季邦如何参加红军、红军如何帮助他们家人,少先队员的英勇事迹, 他们的精神状态等。
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
2.讲述斯诺从军队活动的日记中了解到苏区红军是如何努力从实践中扩大统一战线的策略,以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进行抗日。
3.重点叙述了朱德同志的事迹, 包括他对红军的杰出领导、他夫人的情况、他对部下的爱护、天性极端温和又十分负责任、喜欢读书, 然后是朱德的一些早年经历以及如何参加革命工作, 以及他与毛泽东的合作:朱、毛的联合不是相互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四.章节分述1、再谈马主要简述了斯诺回预旺堡路上对红军防空演习及骑兵队的见闻感受。
(1)红军在韦州县得红城子进行修正和“巩固”新区,甘肃南部得马鸿逵国军部下一整个师向红军投诚。
(2)红军转移路上逼真的防空演习。
(3)对回汉骑兵队高超缜密得战术得赞叹和对骑兵得敬意。
2、“红小鬼”主要简述来斯诺对少年先锋队“红小鬼”的访谈及其对他们得总结、评价。
(1)福建漳州一位十五岁红军号手得故事,“山西娃娃”得故事,十五岁瘦少年“宣传员”得故事,十四岁上海无线电学生的故事,李克农通讯员“向季邦”纠正自己名字的故事。
尽管他们来历弄不清楚,但他们的故事流传很多,从他们身上斯诺更加深刻认识到他们参加红军的原因和目的。
(2)少年先锋队: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苏区有约四万人,每一个驻军地都有一个“模范连”,年龄约十二岁至十七岁,来自各地。
红星照耀中国(复习材料)
红星照耀中国〔复习材料〕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 文中的“大迁移” 是指〔 D 〕A、国民____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 文中的“武装宣传” 是指〔 C 〕A、国民____军出师北伐,扩大了____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权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____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拓了____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行全世界。
2023 年是红军长征成功〔 D 〕A、 51 周年B、 61 周年C、 71 周年D、 81 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究、发现、勇气和害怕、成功和狂喜、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____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成认失败。
”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A、五____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5. 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展的这场军事____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非常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降临的世界反斗争一边。
”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____” 是指〔 B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二、简答题1 、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红星照耀中国最全资料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资料埃德加·斯诺,美国人,1928年来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
1933,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
1936年,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名进入延安采访的外国记者,采写、发表了大量的关于陕北苏区、中国共产党、红军的报道。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当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反响。
1938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更名《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几十年来畅销不衰。
斯诺毕生致力中美友好,成为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并在新中国建立后几次来华访问。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所以当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人物形象】斯诺: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
去西安的慢车一天午夜,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当时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并在那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汉代青铜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但是除了这封介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斯诺安排坐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去红区。
因为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
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邓发。
【人物形象】邓发:热情活泼、勇敢大胆。
通过红色的大门斯诺岔入一条据说是商贩偷运货物出入苏区的山道进入了无人地带,最后顺利到达延安附近的一个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大门。
名著阅读_《红星照耀我国》复习资料(全)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资料【阅读提要】《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从1937年初版至今,历经时间淘洗,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衰减过,是弘扬长征精神最权威的纪实文学作品,呈现出经典作品的别样光芒。
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刚刚30岁的斯诺是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
毛泽东主席以博大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
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 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从而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
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
因此,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新闻界,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全书共12篇,分别为: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内容涵盖了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等,全面地重现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多家上驻华记者、通讯员,兼任过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
1936年,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到达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他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阝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并与毛泽东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北京大学内,即前燕京大学的校园里。
二、作品概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强且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众多中国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以及与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三、思维导图红星照耀中国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共产党及红军的生存、发展靠什么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过程共产党领袖人物的信仰及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四、人物形象人物人物形象相关情节毛泽东成长时期:富有反抗精神,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好学进取,有恒心和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成熟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果决有魄力;感情深邃,爱军爱民。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
《红星照耀中国》及文言文复习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讨论主题:1.埃德加斯诺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踏上了前往苏区之旅。
你对其中哪些问题感兴趣?这种开篇方式,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2.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却又非常的兴奋?3.“汉代青铜”有什么含义?(有点难)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讨论主题:1.《西行漫记》中的“白匪”是指什么人?2.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如何?第三篇在保安讨论主题:1.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2.斯诺眼中的红军剧社是什么样的?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讨论主题:1.请简述毛泽东1936年以前的生平,进一步感受毛泽东形象。
2.红军的11 项纪律有哪些?第五篇长征讨论主题:1.请简要概括你说了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书中用列数字的方式来概括长征,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2.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第六篇红星在西北讨论主题:1.西北大荒灾发生原因是什么?荒灾的情状如何?2.红军为什么能在陕西苏区得到发展?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1.“吴起镇”工业什么状况?3.朱作其说“这些人花在唱歌上的时间太多了”,反映了吴起镇人民什么样的生活状况?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讨论主题:1.斯诺对彭德怀是什么印象?2.红军战士的生活是怎样的?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讨论主题:1.中国的阶级斗争是什么情形?2.声名赫赫的徐海东给斯诺什么印象?第十篇战争与和平讨论主题:1.请谈谈斯诺笔下的“红小鬼”。
2.斯诺为什么说: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都把毛泽东与朱德看作是一个人?第十一篇回到保安讨论主题:1.保安人民的生活状态如何?2.“苏维埃”三个字来源于俄语音译,那么俄国对中国苏维埃有什么影响?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讨论主题: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动机是什么?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2.双十二事变那天,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电中央政府、全国人民,提交给总司令的“救国要求”是什么?9.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九年级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每章简介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
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
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
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
着生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第八章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
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
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
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同红军在一起(续)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
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战争与和平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最新部编版语文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名著专题复习之★★★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但当时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后来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几乎用了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做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红星照耀中国》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这也使它成为享有盛誉的文学作品。
考点:“红星照耀中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主要内容】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讨论主题:
1.埃德加斯诺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踏上了前往苏区之旅。
你对其中哪些问题感兴趣?这种开篇方式,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2.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却又非常的兴奋?
3.“汉代青铜”有什么含义?(有点难)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讨论主题:
1.《西行漫记》中的“白匪”是指什么人?
2.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如何?
第三篇在保安
讨论主题:
1.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2.斯诺眼中的红军剧社是什么样的?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讨论主题:
1.请简述毛泽东1936年以前的生平,进一步感受毛泽东形象。
2.红军的11 项纪律有哪些?
第五篇长征
讨论主题:
1.请简要概括你说了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书中用列数字的方式来概括长征,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2.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讨论主题:
1.西北大荒灾发生原因是什么?荒灾的情状如何?
2.红军为什么能在陕西苏区得到发展?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1.“吴起镇”工业什么状况?
3.朱作其说“这些人花在唱歌上的时间太多了”,反映了吴起镇人民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讨论主题:
1.斯诺对彭德怀是什么印象?
2.红军战士的生活是怎样的?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讨论主题:
1.中国的阶级斗争是什么情形?
2.声名赫赫的徐海东给斯诺什么印象?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讨论主题:
1.请谈谈斯诺笔下的“红小鬼”。
2.斯诺为什么说: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都把毛泽东与朱德看作是一个人?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讨论主题:
1.保安人民的生活状态如何?
2.“苏维埃”三个字来源于俄语音译,那么俄国对中国苏维埃有什么影响?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讨论主题: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动机是什么?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双十二事变那天,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电中央政府、全国人民,提交给总司令的“救国要求”是什么?
9.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
..()倒影。
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一、在括号内解释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二、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俱.()..()。
青.()林翠.()竹,四时
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
()颓.(),沉鳞
..()竞.()跃.(),实.()
是欲界
..()..()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一、在括号内解释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二、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
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一、在括号内解释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二、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