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及答案.docx
《鸿门宴》 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3、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4、认识“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中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分析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和影响。
2、难点(1)理解“鸿门宴”上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微妙的政治局势。
(2)探讨“鸿门宴”对楚汉相争结局的影响。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作品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表 10 篇,书 8 篇,共 52 万余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表是大事年表,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人物传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首举义旗,各地纷纷响应。
刘邦和项羽也在这时崛起。
刘邦率先入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颇得民心。
项羽随后入关,驻军鸿门。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导言《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常引用的故事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汉朝,由秦朝统治者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策划。
本文将介绍该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提供一份优质的导学案,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鸿门宴》。
一、背景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定都咸阳,建都后经过数年的改革,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
但秦朝皇室近亲之间的权力斗争依然存在,秦始皇驾崩后,由太子胡亥继位。
胡亥身边的丞相赵高和大将军扶苏相互倾轧,胡亥感到很难控制局面,因此他先后杀死了两位太监,用“反间计”终于除掉了赵高,但扶苏却成了潜在的威胁。
二、过程在这个背景下,胡亥决定对扶苏进行狙击。
“鸿门宴”是胡亥实施狙击的主要手段。
胡亥邀请同样受到太监迫害的扶苏前来宴会,表示要对他大事商谈。
扶苏这时正处于灰心丧气的状态,又得到消息称自己的亲戚和盟友都已被秦国认定为叛逆,于是决定前往宴会寻求再次制定国家大计的机会。
扶苏到达鸿门后,才发现胡亥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他手下的亲信也已遭到清剿。
扶苏感到危急,但已回天无力。
在举行了几轮酒令后,胡亥意图杀害扶苏,但属下却对扶苏下手失败。
这时,正在鸿门外守候的长安市民发现了异常的情况,扶苏感到时机已到,率领亲信冲到对面的韩国大营,此时的韩将项羽正好在,他马上批准将扶苏收留,并联合楚、赵等国的势力,展开了抗秦的斗争。
三、影响“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经典案例之一,揭示了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形势急转直下的压力和挫折,以及个人情感的干扰。
此外,它还表达了古代中国推翻暴政的意志和民众依靠团结反抗的决心,为整个历史乃至社会手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导学案为了深入学习历史上的“鸿门宴”,学生需要对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进行全面的探索。
以下是一份导学案,帮助学生理解《鸿门宴》。
《鸿门宴》复习学案及答案.doc
《鸿门宴》复习学案及答案复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把握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识记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默写名句,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3、理解并翻译句子,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皆为龙虎,成五采距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二、一词多义1、为①客何为者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窃为大王不取也③我为鱼肉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为击破沛公军⑤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何辞为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⑧军中无以为乐2、因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不如因而厚遇之。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因合纳斗盆。
陈陈相因因遗策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3、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目似瞑,意暇甚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4、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举兵伐徐,逐灭之戌卒叫,函谷举举贤任能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杀人如不能举举世无双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哙拜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释义1.沛公军霸上。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吾得兄事之。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1《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1.了解历史背景《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项羽和刘邦在鸿门宴上分裂,最终导致刘邦取得胜利。
在这之前,秦朝统一了中国六百多年,实行集权政治,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造成了民怨沸腾,为刘邦等一些异姓诸侯反秦造反提供了可能。
2.分析主要人物《鸿门宴》中有很多主要人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刘邦和项羽。
刘邦是汉朝创始人之一,他的能力和胆识让他在战乱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了天下。
项羽是秦末著名将领,他声威赫赫,曾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但由于个人贪欲和权力欲望,导致他走向败亡。
3.分析主要内容《鸿门宴》的主要内容是项羽和刘邦的对峙,以及鸿门宴上的争斗和分裂。
在这次鸿门宴中,项羽逼迫刘邦自刎,但刘邦却制造了混乱,并在混乱中逃脱险境。
他之后组织了联盟,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历史事件展现了人类野心和争斗的一面,也反映了个人命运和历史走向的不确定性。
4.反思历史意义《鸿门宴》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兴起,正式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
它也表明了人类的野心和争斗,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保持谦卑和自律,不能走上导致灾难和破坏的道路。
5.学习现实启示从《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现实启示。
首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要学会反思历史,分析历史的发展规律,从中得到经验和启示。
其次,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自律,远离贪婪和权力欲望。
最后,我们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共赢,保持和平和稳定,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资料:1.《史记·项羽本纪》2.《汉书·高帝纪》3.吕思清.西汉人物故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代表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个历史事件告诫人们不要为了狭窄的利益而忘记大局,不要被野心和欲望所冲昏头脑,更不要走向灾难和毁灭。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3)四、中心思想 (5)五、读文感知 (6)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8)一、学习目标理解历史事件,把握其中的人物性格与权谋策略,从而提升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其次,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学习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如何通过情节的紧凑安排来吸引读者。
最后,我们还应从中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如何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鸿门宴》发生的历史时期是___________,发生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势力之间。
2.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先进入____________,项羽对此不满,因此设宴。
3.鸿门宴的重要人物包括刘邦、项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4.项羽和范增原本计划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但他们的计划被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所阻止。
二、选择题1.鸿门宴上,刘邦的态度是()A.傲慢无礼B.谦虚低调C.暴躁易怒D.胆小怕事2.鸿门宴中,项羽对刘邦的态度是()A.尊重友好B.轻视嘲笑C.畏惧退缩D.热情款待3.鸿门宴的结果是()A.刘邦被杀B.项羽被杀C.刘邦成功逃脱D.项羽成功逃脱三、简答题1.请简述鸿门宴的起因和背景。
2.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四、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以下《鸿门宴》中的文言文片段,回答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1.请解释文中“戮力”的含义。
2.刘邦在鸿门宴上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三、全文翻译《鸿门宴》译文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导学案及答案解析
(3)我为鱼肉,何辞为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2)道芷阳间行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4)拔剑撞而破之
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大王来何操 (2)我持白璧一双
(3)沛公安在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范增起,出,召项庄 D.张良出,要项伯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 ③乃令张良留谢④哙拜谢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中,“为”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五)研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一词多义
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因:(1)不如因善遇之
(2)其意常在沛公也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且:(1)若属皆且为所虏 (3)因击沛公于坐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与:(1)臣请入,与之同命
2.关于“楚汉之争”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定稿)【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基础积累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 )酒郤( )鲰( )生玉玦( )目眦()跽( ) 戮()力参乘( )( ) 刀俎()啖()樊哙()二、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籍何以至此( )(2)得复见将军于此()(3)亚父者,范增也()(4)若属皆且为所虏()(5)大王来何操()(6)我持白璧一双 ( )(7)沛公安在(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此其志不在小(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杀人,臣活之(5)吾得兄事之(6)籍吏民,封府库(7)常以身翼蔽沛公5、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3、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
2、难点(1)理解“鸿门宴”上各方的复杂关系和人物的微妙心理。
(2)探究刘、项胜败的原因。
三、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表 10 篇,书 8 篇,共52 万余字。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首举义旗,各地纷纷响应。
刘邦和项羽也起兵反秦。
刘邦率军攻破武关,抢先进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随后率诸侯军入关。
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先入关中,项羽对此极为不满。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大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得知后,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谢罪,于是有了“鸿门宴”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沛公欲王关中()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军霸上()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好为大言()鲰生说我曰()当是时()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吾得兄事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完整版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着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最新《鸿门宴》教案答案打印版.doc
《鸿门宴》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1 注音欲王wàng关中飨xiǎng士卒为wèi击破沛公军崤xiáo山好hào美姬jī鲰zōu生说shuì我孰与君少长zhǎng 奉卮zhī酒为寿从百余骑jì戮lù力而攻秦范增数shuó目项王樊哙kuài举所佩玉玦jué交戟jǐ之卫士瞋chēn目目眦zì尽裂按剑而跽jì沛公之参乘shèng 赐之彘zhì肩切而啖dàn之如恐不胜shēng 人方为刀俎zǔ何辞为wéi 道芷zhǐ阳2 根据标题和情节发展,本文可分为宴前、宴中和宴后三个部分,请将每个部分分出若干小情节并分别拟出小标题。
示例:第一段:1、无伤告密2、范增说羽明确:1、宴前(开端、发展)(1-2):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私约、项王许诺2、宴中(高潮)(3-4):沛公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3、宴后(结局)(5-7):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父破斗、沛公除奸二文言知识1 解释下面的重点词语。
(1)劝说(2)一向(3)到(4)逃离(5)固( 本来)不如也(6)秦时与臣游( 交往) (7)所以( ……的原因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偏义复词,进入)与非常也。
2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1)言①说,动词②话,名词(2)幸①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动词②幸亏,特意,副词(3)当①正当……时候,介词②对等,比得上,动词3 指出并解释下面个句中的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的意思)(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4 指出并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现象。
(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情况今义:副词,很、非常)(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5 指出并解释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鸿门宴》 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3、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4、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2、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理解“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
后发愤著书,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书 8 篇,表 10 篇,共 52 万余字。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文本解读1、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范增说项羽曰()好为大者()鲰生说我曰()沛公奉卮酒为寿()数目项王()戮力而攻秦()(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吾得兄事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2、文言句式(1)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①此天子气也。
()②沛公军霸上。
()③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④籍何以至此?()⑤大王来何操?()⑥沛公安在?()(2)翻译下列句子。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鸿门宴导学案及答案.docx
鸿门宴导学案及答案.docx《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分析项羽,刘邦的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及细节描写,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 91 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 130 篇,含本纪 12 篇、年表 10 篇,书 8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公元前 206 年 12 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3、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刀俎()啖()樊哙()【课堂学习】一、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鸿门宴学案及其答案-超详细!.doc
《鸿门宴》学案答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 、积累课文 1-2 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 1-2 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掌握“为” 、“之”的用法。
【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学习过程】【背景介绍】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 206 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预习检测】1、司马迁 ( 前145 —前90?) :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后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130 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分析项羽,刘邦的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及细节描写,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 91 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 130 篇,含本纪 12 篇、年表 10 篇,书 8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公元前 206 年 12 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3、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刀俎()啖()樊哙()【课堂学习】一、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距关,毋内诸侯( 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指出下面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3、划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在空白处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籍何以至此3、得复见将军于此4、亚父者,范增也5、若属皆且为所虏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5、翻译下面句子。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4)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结合注解翻译全文二、整体把握全文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1-2 )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 3-4 )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 5-7 )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三、合作探究,分析思考以下1第一、二段各叙了几件事些事件情的展开和展起什么作用2、宴中“ 王、伯向坐,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良西向侍”,明了什么3、三、四两段是文重点,情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可概括“三起三落”,指出。
4、良献礼,羽、范增二人度何不同四、合分析:1、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本文除了运用言描写、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3、如何价羽个人物【堂达】(一)、指出下面加点的意和用法。
1、与樊、夏侯、靳、信等四人持盾步走2、道芷阳行3、沛公已去,至中4、拔撞而破之(二)、指出下列句子的型。
1、大王来何操2、我持白璧一双3、沛公安在4、如今人刀俎,我肉(三)、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意思。
1、公我献之2、相去四十里3、沛公置4、度我至中,公乃入5、沛公不杯杓(四)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分是什么(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2)庄拔起舞。
伯亦拔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3)如今人方刀俎,我肉(4)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五)把下面的句子翻成代。
1、大行不,大礼不辞小。
如今人方刀俎,我肉,何辞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拓展阅读】项羽何以输给刘邦易中天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
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
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
那么,究竟是哪些个人因素造就了刘邦和项羽全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呢身世魅力相差悬殊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很多人觉得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
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项羽早年追随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一带。
不过破落,那也还是贵族,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
总的来说,项羽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
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叫楼烦,两军对垒的时候,刘邦就让这个楼烦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楼顶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连连射死了好多位项羽的兵将。
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出来以后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调头就跑,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出来了。
所以项羽这个人的个人魅力是没的说。
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
那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本事还是司马迁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喜欢酒色就是他的本事。
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
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
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刘邦和项羽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
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的心态来证明。
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
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
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
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
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把些西都不放在眼里了,个人是不可以小看的。
但羽听不去,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羽自己是怎么做的呢子,室,屠咸阳⋯⋯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上的是 4 个字:城无。
就是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个城里面就没有活口了,那肯定是女儿童都在屠之列了,而且羽一把火掉了秦王朝的皇,做是不得人心的,羽完全不筋,就么做了。
做完以后,有人就出来羽,咸阳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称皇称帝的,定都咸阳。
但是,个候秦的皇已被羽光了,也没地方住了,羽又一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
于是就了的:“富而不,如衣夜行。
”什么叫做衣夜行呢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咕隆的晚上走,看得呢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去,个叫做衣——“衣夜行”、“衣” 两个成就是从儿出来的。
那么,我再来看看他在挫折面前的表,是刘邦和羽不同的第二点。
在失面前,刘邦冷静沉着,羽狂暴浮躁。
楚争当中有么一件事情,就是两于峙状的候,羽攻刘邦久攻不下,就在前架起了一口大,把刘邦的父刘太公五花大地推到了前,然后喊,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了!刘邦怎么呢他不不慢地,呵呵,老弟,忘了,我两个在王手下的候有个什么定呢咱是兄弟,咱既然是兄弟的,我爸就是你爸。
你要是打算把咱的爸爸煮了,忘了哥哥留碗肉喝!羽没法:下不了手。
上羽个候已出了一个下策:你跟人家打仗打不,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里去煮,是种流氓手段,而羽本身是一个族,一个族使用流氓手段,就是下策,何况你的手就是个流氓,你一个族使用流氓手段来付流氓,你付得了所以我想,当的个情况,一定是羽一肚子囊气,而刘邦是一副嬉皮笑的神情——我是流氓我怕——从心理上你羽没有人家刘邦。
当然,羽个人物的形象很具美性,很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没有用啊!在挫折面前,羽表出来的是心浮气躁,而不是定自若,由此可以明羽不是一个好的。
以上的是做事,再做人。
在做人方面,刘邦和羽有什么区呢刘邦豁达大度,羽气量狭窄,是他两人的第三点不同。
刘邦个人你看他没文化,你看他大老粗,但他的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肯豁得出去。
刘邦年的候不是当泗水亭当上面派他一个任,就是他押送一批犯人到某个地方去。
刘邦押着些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跑掉一个,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跑掉一个,走到半路上,刘邦一算,跑了几个了,想想等走到目的地,恐怕犯人就跑光了。
你刘邦怎么刘邦是下酒肉些囚犯大吃大喝一,然后用把捆他的子都解开,,你在干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
果怎么呢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留下来的人,我干脆跟着你干吧。
是刘邦能豁得出去,我:“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
凡是成大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能豁得出去的。
到了楚争的最后关,刘邦的已打到了楚国境内,准和羽在垓下会,信按兵不,彭越按兵不,英布也按兵不。
刘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是不动身。
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
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现在他独当一面。
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南下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
刘邦说,好,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胜利以后什么什么地方给谁,什么什么地方给谁,给了给了,都给他们,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