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安全学原理(二)

安全学原理(二)

第七节 大安全观
一、大安全观的含义及其树立的必要性
1.含义:人们习惯将安全技术称为安全。如果将以 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 安全领域,就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 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 全意识,这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
一、大安全观的含义及其树立的必要性 2、(为什么)树立大安全观的必要性:
四、安全价值的观念性 • 开发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


人才开发——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 术人才; 智力开发——引进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安全技术和 安全设施;
• 信息观念——信息是生产力,安全信息是预防 事故的重要手段,。当不安全的信息及时传递 时,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三节 安全观的确立依据及其价值 所在
(1)安全观受世界观所主导
• 人生观、价值观与安全观共同构成世界观的主 要内涵; • 怎么把握安全观与人生观、价值观间的关系; •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安全观是人生观的基本目标
• 从生命的角度审视,安全观是人生观的最基本 目标; • 人生目标的最基本目的就是生存,安全、舒适 与健康是基本需求与要求;
二、安全的规律



侠义安全规律,是指某一领域系统中的安 全规律,如生产安全规律、交通安全规律; 广义安全规律,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 的安全规律,即大安全的普遍规律。 安全具有:
• 生存规律; • 构成规律; • 发展变化规律

生存规律——指安全具有与自然界的生态规律和 社会的发展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
四、安全价值的观念性
• 市场观念——正常的市场经济应该是产品供大于求, 即买方市场,人们对产品的采购有众多选择,此时就 有产品的安全性要求,且越来越高,就会失去市场。 • 竞争观念——企业的安全状况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 竞争中标的机会。 • 服务观念——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安 定团结,是为提高企业效益服务,为企业员工幸福服 务,为发展生产力服务。 • 素质观念——搞好安全,就必须提高企业各级人员、 各个方面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主要有5个方面:领导素 质,职工素质,工艺设备素质,产品本身的素质,安 全素质,企业的管理素质。

安全学原理 第3章 安全认识论

安全学原理 第3章  安全认识论

• 事故的复杂性
– 指事故的发生取决于人、物和环境,因此具有极大的 复杂性。
3.4 事故模式理论
– 事故模式理论:说明事故的发生 、发展过程和 后果的理论。 – 目的: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 析及事故预防。 – 也可以说事故致因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做 的逻辑抽象和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 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 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研究的指导
改进确定危险线索的方法 提高对不常见危险线索的识别和记忆
四、轨迹交叉理论
– 轨迹交叉论的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 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 和物(包括环境)两大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 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 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于人体 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 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 结果。 – 轨迹交叉理论反映了绝大多数事故的情况。在实际生 产过程中,只有少量的事故仅仅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 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绝大多数的事故是与二者同时 相关的。例如:日本劳动省通过对50万起工伤事故调 查发现,只有约4%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而 只有约9%的事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无关。
• 它研究的是人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人与危险之间的 反馈与控制问题,没有涉及机械及其周围环境的运行 过程。 • 瑟利模型适用于描述危险局面出现得较慢,如不及时 改正则有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
3、安德森模型
系统理论的指导意义: 对事故调查的指导
事故前系统是否出现过异常
对事故预防的指导
对于机械,系统理论主张增进其性能的可靠性,减少其 性能的不稳定性,并设置危险时给出警告信号功能 。 对于操作者,系统理论所关注的是如何提高他们对危险 的识别及反应能力。

第三章系统安全管理《安全学原理》

第三章系统安全管理《安全学原理》
第三章系统安全管理《安全学原理》
第八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1 OHSMS标准背景知识
(一)、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健康安全 1、国际贸易的要求
世界各国均需希望能在相同成本下参与竞争,发达国家特别在意 第三世界国家使用廉价的童工,恶劣的生产环境,闭隔的厂房下 生产的低成本产品,从而使竞争不平等。
第三章系统安全管理《安全学原理》
第三章系统安全管理《安全学原理》
第六节 安全决策
二、安全决策的概念
对于作为一种安全活动过程的决策的内涵,人们在理解 上是不完全一致的,但大多数人比较赞同下列表述:
安全决策,就是决定安全对策;科学安全决策是指
人们针对特定的安全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拟 定各种安全行动方案,并从中做出满意的选择,以较好 地达到安全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三章系统安全管理《安全学原理》
第六节 安全决策
二、安全决策的概念
(5)安全决策总是要考虑到实施过程中情况的不断变化, 还要考虑到实现安全目标之后的社会效果。没有应变方 案和不考虑社会效果的安全决策,至少是不完全的安全 决策,更谈不上是科学的安全决策。
(6)安全决策是指科学安全决策和民主安全决策。而不是 指任意的一种安全决定。为此在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中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并尽量集中职工和集体的智 慧。#
第八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的现代化 联合企业为强化自己的社会关注力和控制损失的需要,开始建立 自律性的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并逐步形成了比较 完善的体系。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中提出: 各国不应由于法规和标准差异而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贸 易,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
2、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需要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
01 安全认识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安全认识论的定义与背景
安全认识论是研究人类对安全现象的 认识过程与规律的科学
安全认识论的背景
• 安全现象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 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 研究人类对安全现象的认识过程, 如感知、认知、思维等 • 揭示安全认识的发展规律,以提 高人类的安全认识和应对能力
03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对安全管理的启示与价值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为安全管理 提供理论支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 理为安全教育提供理论 指导,培养安全素养术创新提供 理论支持,促进安全科
学技术的发展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03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关系与融合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关联性
01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研究对象相同,都是安全现象
02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研究内容互补,安全认识论关注人类对安全现象的认识过程,安全学原理关注安全现象的发 生、发展、预防和控制规律
03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实践应用相互支持,安全认识论为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安全学原理为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方 法
03 随着人们对安全需求的提高,对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研究效果提出了新的挑战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新方法, 提高安全认识 论与安全学原 理的研究效果
01
拓展研究领域, 关注新型安全 现象,提高安 全认识论与安 全学原理的适
应性
02
加强实践应用, 提高安全认识 论与安全学原 理对安全管理 的支持力度
安全认识论的核心观点与理论框架
安全认识论的核心观点

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

器优于人的方面有:操作速度快,精度高,能高 倍放大和进行高阶运算。人的操作活动适宜的放 大率在 1 ∶ 1 ~ 4 ∶ 1 之间,机器的放大倍数则 可达 10 个数量级。人一般只能完成两阶内的运 算,而计算机的运算阶数可达几百阶,甚至更高。 机器能量大,能同时完成各种操作,且能保持较 高的效率和准确度,不存在单调和疲劳,感受和 反应能力较高,抗不利环境能力强,信息传递能 力强,记忆速度和保持能力强,可进行短暂的储 存记忆等。人优于机器的方面有:人的可靠度高, 能进行归纳、推理和判断,并能形成概念和创造 方法,人的某些感官目前优于机器,人的学习、 适应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强。人的情感、意识 与个性是人的最大特点,人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和 能动性,这是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三、人机相互匹配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劳动越来越多地 为各种机器所代替。例如,各类机械取代了人的手 脚,检测仪器代替了人的感官,计算机部分地代替 了人的大脑。用机器代替人,既减轻了人的劳动强 度,有利于安全健康,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 1 .人与机器功能特征的比较 • 人与机器各有自身的特点,在人机环境系统中,如 何使人机分工合理,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佳效率 的发挥,这是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人与机 器的功能特征可归纳为九个方面进行比较,如表 23-1 所示。
二、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 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 能性。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从能量与 人的伤害间的联系所给以的定义。如果从发生事故的角度,也可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看 作为,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 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 全行为或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 决策水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 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正 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 织与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 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又是 。预防为主"方针落 实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生产组织者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才能。

安全学原理-第三章

安全学原理-第三章

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既为必然,就有规律可 循。必然性来自因果性,深入探查 、了解事故因素关系, 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发生事故提 供依据。应用概率理论,收集尽可能多的事故案例进行统 计分析,就可以从总体上找出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宏观 安全决策奠定基础,为改进安全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做到 “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墨菲定律)
(三)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然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即 所谓隐患或潜在危险是早就存在,只是未被发现或未受到 重视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条件成熟,就会显现而 酿成事故。 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 事故一经发生,就成为过去。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完 全相同的事故不会再次显现。然而没有真正地了解事故发 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消除这些原因,就会再次出 现类似的事故 。应当致力于消除这种事故的再现性。
事故的偶然性还表现在事故是否产生后果(人员伤亡, 物质损失),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难以预测的。反 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 事故的偶然性决定了要完全杜绝事故发生是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事故的因果性决定了事故的必然性。
事故是一系列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事故因 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事故或迟或早必然要发生。其 随机性仅表现在何时、何地、因什么意外事件触发产生而 已。 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因果连锁,就消 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发生。
6 二次事故
二次事故是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 所谓外部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与本系统无直 接关联的事件。 二次事故可以说是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源,绝大多数重、 特大事故主要是由于事故引发了二次事故造成的。
7 非工作事故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
目录
• 安全认识论 • 安全学原理 • 安全意识与安全文化 •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 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安全认识论
安全认识论的定义
安全认识论是一种研究安全意识的哲学理论,它探讨人们对安全的认识、理解和感 知,以及这些认识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露等风险。
在气候变化领域,研究重点是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社 会和经济的影响,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前沿研究涉及多个 领域,包括网络安全、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 新兴领域的安全问题。
在恐怖主义领域,研究重点是分析恐怖主义的根 源和特点,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活 动。
安全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01
预防措施
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风险发 生的可能性。
培训与演练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03
02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预案,提 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监督与检查
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和检 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04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实践案例
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安全问题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旨在为解决 实际安全问题提供指导。
安全学原理强调对安全问题的 全面认识和分析,包括危险源 识别、风险评估、安全管理等 方面的研究。
安全学原理具有跨学科性质, 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 程技术和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 的知识。
安全学原理的构成要素
危险源识别
研究如何识别和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危险 因素。
充分考虑安全性。
预防性原则

安全学原理——第三章 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学原理——第三章 事故致因理论

课后复习及课下预习内容
复习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预习第二节,了解事故频发倾向论的主要观点、事故遭遇倾向论的 新发展等知识点。
2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理论体系的发展史
➢ 第一阶段:20世纪20-50年代。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 内在倾向,而工厂中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4.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的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 的事件的连锁: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4.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可用多米诺骨牌原理来阐述,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在一定顺 序下发生的结果。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按因果顺序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 事故发生的过程如下图。
遗传 环境
人的 缺点
M
P
H
事故
D
伤亡
A
4.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 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 • 人的缺点—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所造成,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使物产
起因物0 物1
现象1
接触
伤亡

物2
现象2
接触
伤亡

3.起因物与施害物
(起因物1) 空气 压缩机
(起因物2) 储气罐内 壁油膜
自 燃
施害物1 CO
高 压 风

施害物2
凿采 岩场 机 CO 排污 风染 口
中毒二人 +
抢救者四人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PPT精品文档23页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PPT精品文档23页

二、安全科学的定义与性质
• (一)、安全科学的定义 • 1、库尔曼阐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所使
用的技术危害作用绝对的最小化,或至少使这种 危害作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为实现这个目标, 安全科学的特定功能是获取及总结有关知识,并 将有关发现和获取的知识引入到安全工程中来。 这些知识包括应用技术系统的安全状况和安全设 计,以及预防技术系统内固有危险的各种可能性。
• 5、现在的定义: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 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 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 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 及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 和知识体系。
二、安全科学的定义与性质
(二)安全科学基本特征
• 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即从本质上达到 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适化。
• 2.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一家农药厂发 生甲基异氰酸脂毒物泄漏事故,导致2800多人死 亡,5万人双目失明, 15万人终身残废,2.5万人 中毒。
• 3.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 者”号在进行第10次飞行时,从发射架上升70多 秒后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 片,坠入大西洋,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造成了 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惨剧。这是美国进行25次载 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发生在空中的大灾难。
一、安全与安全科学—科学的产生
• 由于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不可 分性和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危害性,安全一 直是人们重视的话题,也是世界各国迫切 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尤其是近几十年 来,由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日益自动化, 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日见频发。
• 另外,传统的安全工作方法由于不善于掌握事故 发生的内在规律和对事故发生的预测,很难适应 现代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其结果是 在世界各国的工业生产中不断发生灾难性的重大 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种安全工作与现代化生产不相适应的严重情况, 迫使从事安全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去寻 求一种对系统的安全性可以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能够对事故的发生进行预测的新的安全工作方法; 以便事先给有关人员提出警示,及时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减少或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科学正 是在这种新形势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学 科。

安全学原理——第八章 事故应急救援

安全学原理——第八章 事故应急救援

4.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
9、后勤保障组织 职责:提供设施、物资保障。 构成:主要涉及计划部门、交通部门、电力、通讯、市政、民政 部门、物资供应企业等。 10、应急救援技术支持体系 职责:信息支持、队伍建设、购置设备、聘请专家。 构成:信息技术支持体系、现场救援技术支持体系、专家库系统。 11、信息发布中心 职责:发布信息、紧急公告。 构成:由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等组成。
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目的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目的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目的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 故的处理能力,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对 策,为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而制定的行动 计划。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最终目标是:将 紧急事故局部化,并尽可能地消除,防止事 故扩大到附近的其他设施,最大程度地保护 人员、财产的安全。
4.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
4、消防与抢险 职责:协同作战、快速救援。 构成:由消防队、专业抢险队、有关工程建设单位的工程抢险队、 军队防化兵和工程兵等组成。 设立:具有安全事故隐患的企业,均应建立本单位的应急救援组 织机构。 5、监测组织 职责:环境监测、划定区域。 构成:由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军队防化侦察分队、气象部 门等组成。
4.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
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应预先 明确在应急救援中承担相应任务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比较典 型的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机构构成包括: 1、应急救援中心 职责:统筹救援、召集代表、后勤保障。 构成:通讯设备、危险品数据库、救援物资数据库、设施示意、 测量仪器、防护及救援设备、职工名单表、关键岗位人员信息、 地方政府和紧急机构地址和联系方式、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标 准手册。 设立:设立在危险最小的位置,必要时建立后备应急救援中心。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 中的不幸状态。
2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 Causation Theories)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根据美国一份被称为“匹兹伯格调 查”的报告,1909年美国全国的工业 死亡事故高达3万起,一些工厂的百万 工时死亡率达到150一200人。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的资 料,在20世纪初的4年间,该公司的 2200名职工中竟有1600人在事故中受 到过伤害。
24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 ⑴由于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造成瓦斯 局部积聚; ⑵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又未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⑶电雷管存放不当,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引脚线,引起雷管爆炸 (即点火源),导致此次事故。
18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图1 事故发生原因的层次顺序 19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间接原因大致分为6类: 1. 技术的原因 2. 教育的原因 3. 身体的原因 4. 精神的原因 5. 管理的原因 6. 社会及历史原因
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哪个更重要?
即使去掉直接原因,只要间接原因还存在,也无法防止 再产生新的直接原因。所以,作为最根本的对策,应当追 溯到二次原因以至基础原因,并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出现了高速飞机、雷达和 各种自动化机械等。为防止和减少飞机飞行事故而兴起的 事故判定技术及人机工程等,对后来的工业事故预防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事故判定技术(Critical lncident Technique)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

安全学原理ppt课件

安全学原理ppt课件

03 安全学原理的应用
工业安全
工业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学原理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包括 预防机械伤害、电气安全、危险化学品管 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措施。
介绍如何运用安全学原理进行安全生产管 理,如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开展安全培训 、实施安全检查等。
事故预防与控制
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
阐述如何运用安全学原理进行事故预防与 控制,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隐患 排查与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存在的问题。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意识培养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重 要性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安全行为倡导
鼓励员工遵守安全规定、积极参与安 全活动,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信息传播
通过内部通讯、宣传栏等方式,传播 安全信息、分享安全经验,促进安全 文化的建设。
安全激励机制
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 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的安全 积极性。
事故调查与处理
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找出事故原因,明确责任,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安全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信息化管理
智能化预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 据、云计算等,实现安全管理的信息 化,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和预警能力。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分 析和挖掘,实现安全风险的智能预警 和预测,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风险。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政策
组织对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 原则,明确了组织对安全的承
诺和期望。
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负责安全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 员配置,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 实施。
安全制度与程序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和 操作程序,规范员工的行为和 操作。

01《安全学原理》

01《安全学原理》

三是工伤事故是职工在执行工作职责中发生的事故。其时间和场
合只限于企业职工在工作中因工致伤致死的范围,其他时间和场合发生 的事故,不在工伤事故范围之中。因此,凡是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 合因工作原因所遭受的人身损害,就是工伤事故。
22
第一章 安全总论
第一节 事故(Accident)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界定:
23
第一章 安全总论
五、事故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 事故发生频率= 事故发生次数 / 活动进行时间
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
24
第一章 安全总论
海因里希(W. H. Heinrich)法则示意图:
严重伤害事故 轻微伤害事故 没有伤害事故
1
29
300 7000…000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12
第一章 安全总论
起重伤害事故
13
第一章 安全总论
起重伤害事故
14
第一章 安全总论
I put the photo here in hopes it may keep someone else from repeating what I did. What I did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Cowboying" in the construction trades. Yes, I'll be the first to admit, it was a dumb thing to do. Thank God I lived to tell about it. The accident happened on October 6, 1988 on the shoreline of Lake Ray Hubbard near Dallas, Texas. I had about thirty-five years of operating experience. I just got too confident. I thought I could go racing down a slopped embankment without rolling the machine. I had always thought that if a machine ever started to roll that I could hang on to something and not be thrown off of the machine. Boy, was I ever wrong. It happened so fast, I was on the ground before I knew what was happening. Prior to falling off of the machine, I grabbed at everything I could and couldn't find a thing to hold on to.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安培课件)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安培课件)
➢ 10、能量转移理论:1961年吉布森提出,1966年哈顿引 申
20
➢ 11、1965年科罗敦(Kolodner)在安全定量化的论文中 介绍了FTA;
➢ 12、1972年威格尔斯沃思(Wigglessworth)提出了以 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 13、1974年劳伦斯(Lawrence)根据威格尔斯沃思的事 故理论,提出了扰动促成事故理论,即P理论 (Perturbation Occurs),此后又提出了适用于复杂自 然条件、连续作业情况下的矿山以人失误为主因的理论, 在南非金矿试用。
是,制造厂家必须对其产品引起的事故完全负责。
17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 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设备、工艺和产品越来越复 杂。战略武器的研制、宇宙 开发和核电站建设等使得作 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标志的 复杂巨系统相继问世。这些 复杂巨系统往往由数以千、 万计的元件、部件组成,元 件、部件之间关系非常复杂。
➢ 14、1983年瑞典工作环境基金会对1969年瑟利提出的人 行为系统模型提出了一个修改模型,即WEF模型
➢ 15、1991年安德森提出了瑟利模型的修改系列模型 ➢ 16、1998年,Abdul.Raouf提出了多因素学说
21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 (1)连锁型:各因素彼此互为因果,互为连锁导致事故发生。 • (2)多因致果型(集中型):各种原因同一时间的共同发生 • (3)复合型:连锁、集中、交叉、复合造成事故
事故致因理论
Accident Causation Theories
1
第一节 事故及其基本特征
(the property of accident)
一、事故及其影响因素

精选安全学原理讲义ppt79页

精选安全学原理讲义ppt79页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第三章 安全观第四章 安全认识论第五章 安全方法论第六章 安全生理和心理分析 第七章 安全社会原理第八章 安全经济原理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安全的重要性 一组数据: 1、1984年1月19日,墨西哥城的天然气泄漏爆炸,导致452人死亡。 2、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毒物泄漏事故,导致2800多人死亡,12.5万人中毒。 3、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火灾,导致100多人死亡。 4、2002年,烟台海难事故。 5、2003年,四川井喷事故。 6、一系列的煤矿事故等。 由此可见,安全的重要性,对人类本身来说,安全就是生命。
第一节 安全问题及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2、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
两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监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类企业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这时期安全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劳动保护方面的,即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机构,在50年代仅有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卫生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以及煤炭科学研究院下设的部分研究室等有限的几个科研部门,科研人员不超过千人。 70年代末至今,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得到加强。自1980年开始,每年开展全国安全月活动,为加强劳动保护干部的继续工程教育和生产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各省、市劳动部门已普遍建立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大的工业企业还建立了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室。到1983年全国建成安全类科研机构Leabharlann 1个,研究人员发展到4000余人。
第二章 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
一、安全问题1、工业、矿山灾害2、交通运输事故3、化学污染问题4、大气污染问题5、核灾害6、航天航空工业灾害二、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国外安全科学发展的历程德国于1863年建立的威斯特优利亚采矿联合保险基金会;各国大学设立安全工程专业; 国际上盛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安全学原理——第五章 事故调查与统计分析

安全学原理——第五章 事故调查与统计分析

1.事故报告主体
➢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
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
➢ 《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生产活动或者经营活动的基
本单元,既包括企业法人,也包括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个人 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等其他生产经营主体。也就是说,只要有 生产活动的或经营活动的,都是生产经营单位。
✓ 其他负有报告责任的人员:通常是指对安全生产、作业负有组织、监管职责 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当班人员、带班领导等
✓ 现场有关人员:事故当事人死亡又没有其他工作人员时,任何首先发现事故 的人都负有立即报告事故的义务
3.事故报告时限及程序
➢ 首次报告时限:单位负责人接到现场有关人员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 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监(煤监)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 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报告。
1.事故调查基本方法
➢ 基于过程模型的调查方法
2)事件与原因因素图表分析法(events and causal factors charting and analysis, ECFC/EC-FA)
第 5 章 事故调查与统计分析
本章重点
了解事故调查程序、方法 掌握事故调查报告组成及要求 熟练掌握伤亡事故统计及分析技术
1 事故调查概述 2 事故报告
3 事故调查的组织与调查程序
目录
Contents
4 事故调查的方法与技术 5 事故调查报告的组成与要求
6 事故预防理论与方法
1
事故调查概述
3、准备阶段 (1)事故原因分析 (2)事故定性 (3)责任分析 (4)责任追究 (5)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6)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4.处理阶段 (1)调查报告提交与批复 (2)调查报告公布 (3)档案管理 (4)评估核查

第二章安全观_安全学原理.

第二章安全观_安全学原理.

(三)、安全中的量变与质变 哲学中的量变与质变,在安全科学中表现为流变与突 变。 统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流变与突变的相对性。 离开了流变,就无所谓突变; 离开了突变,流变也无从谈起。 2.流变与突变的层次性 在不同物质层次上,流变和突变有具体表现形式。 低层次的突变,高层次可能属于流变。 例如 : 人体某一器官的损伤 , 针对小区域来说 , 是一 次突变,对整个人体而言,是综合功能的流变。 3.流变与突变的相互转化

(3)安全观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保障; 人的自我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 安全与人生价值 (4)生命价值是安全观的核心 生命的价值是人们对人的一生为自己和社会所创造的物 质和精神财富的一种肯定;而安全最主要内涵就是“以人 为本”,就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顺利的延续,从而实现人的 生命价值。 安全即命。因此,安全是围绕着生命价值而运动的,即生 命价值是安全的核心,上升到观念范畴,也可以说,生命价值 观是安全观的核心。
第2章 安全观 Outlook on Safety
第1节 引言
安全观 指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 所形成的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 即对安全的作用、地位、价值等的看法 不同历史时代、不同职业、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安全观也不 同; 安全观受行为主体(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安全观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安全观受世界观所主导 人生观、价值观与安全观等共同构成世界观的主要内涵; 怎么把握安全观与人生观、价值观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 (2)安全观是人生观的基本目标: 从生命的角度审视; 人生目标的最基本目的就是生存,安全、舒适与健康是基本 需求与要求;
O
冒顶 OA段:刚掘出新巷道 变形速度递减段 AB段:稳定段 BD 段:围岩压力等条件 变化,变形速度加快, 发生冒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2
水俣病事件
1953 - 1956 年 , 日 本 熊 本 县
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含汞
废水,使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
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1991 年 , 日 本 环 境 厅 公 布 的 中 毒
病 人 仍 有 2248 人 , 其 中 1004 人 死
亡。
.
23
水俣病 肢端感 觉麻木 (左) 和中心 性视野 缩小
从动植物灭绝速度看,就鸟类而言,在1600~1900年
这300年间,平均每4年灭绝一种,进入20世纪以后,每年
灭绝一种,现在是每天灭绝一种。
.
14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八大公害事件
.
15
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日到5日,比利时马 斯河谷工业区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 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 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 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 60多人丧生,许多牲畜死亡。
病症。
.
26
痛痛病发病.地区分布图
27
.
28
• 四日哮喘病事件
• 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 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 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 疾病聚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 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 环境问题。
.
29
米糠油事件
1968年,在日本北九州一带,由 于鸡和人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 继 而 有 13000 多 人 开 始 眼 皮 发 肿 , 手 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 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
龙卷风
.
火山喷发
5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 几组图片
黄河水灾
在2000年内决口成灾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水灾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111
7年黄河决口淹死百余万人。1642年黄河决口,水淹开封城,全城37万人中有34万人淹死。
1933年黄河决口54处,受灾面积1·1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0多万,死1·8万人。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3)工业时代,人类利用技术开发资源、制造机器,可 以说技术无处不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同时 也伴随着新的灾难。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更是喜忧掺半。
2006.8.18广州钛白粉厂. 有毒液体-四氯化钛泄漏
12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事故现场,化学品在空气中形成白色气体向城市上空飘散
.
13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 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1)环境安全问题
从化学污染角度来看,化学工业的诞生,大大促进了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给人类环境带来 了巨大的破坏,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侵蚀了土壤。
例如:
2005年6月2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揭密 “死亡名单”》,因为水环境的日益恶化,水源屡遭污染, 全国各地制造出数个“癌症村”。
.
9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 几组图片
.
10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2)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为了满足自我基本安全生存条 件的需要,学会了利用大自然并尽可能逃避各种灾难,形 成了最基本的安全观,但同样,由于利用的资源有限,产 生的安全问题大多数来自于自然。
生产方式:手工作坊 无大的灾害
.
11
.
17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18
.
19
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光化学烟雾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 年 10 月 下 旬 , 美 国 的 宾
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大雾弥漫,
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
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
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
头 痛 胸 闷 、 呕 吐 、 腹 泻 。 17 人 死
.
3
1.1安全的概念及其特征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 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 ➢ 安全在人类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 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1.1.2 安全的概念及其属性
➢ 安全的含义 ➢ 安全度 ➢ 安全的属性
1.1.3 安全的基本特征
.
4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 几组图片
主动但有局限性 工业革命以后 ➢ 系统安全认识阶段
采用系统的观点 二战时期 ➢ 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动态的观点 目前
.
8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 安全在人类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远古的的石器时代 ,生产力极为低下,改造自然
的能力较低,而安全问题也主要来自于自然,比如水灾、 野兽侵袭等,人被动地依附于自然。
亡。
.
20
伦敦烟雾事件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
大的烟雾事件。1952年12月那一次,
伦敦大雾,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
硫无法散去。迫使所有飞机停飞,汽
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困难。烟
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
内有4000 多人死 亡 , 两个 月内 又 有

8000多人死去。
.
21
伦敦烟雾事件
.
16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 年 夏 季 , 洛 杉 矶 市 250 万 辆 汽车燃烧的1100吨汽油所产生的碳氢 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气体,在太阳紫 外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了浅 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 头疼。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 发生该类事件,分别有400多人死亡 和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安全学原理
.
1
主要内容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事故致因理论 第3章 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 第4章 防止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 第5章 企业安全管理 第6章 安全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第7章 现代安全管理 第8章 安全经济原理 第9章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
总体概括 认识基础
.
2
第1章 绪论
1.1安全的概念及其特征 1.2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1.3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1.4安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复习题
.
6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 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
(1)事物的发展方向
➢ 自然流向:自身的动力作用,按自然状态发展 ➢ 人为流向:在自然状态发展的同时加入了人为因

(2)安全问题的感受对象 人
.
7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3)对安全认识的四个阶段 ➢ 无知的安全认识阶段
被动 工业革命以前 ➢ 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
(右)
.
24
汞污染引起的胎儿性水俣病患者
胎儿性水俣病发笑症
(3岁开始)
.
25
骨痛病事件
1955 - 1972 年 , 日 本 富 山 县 的 一 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 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 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 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出现了骨骼严重 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