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所有易错题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所有易错题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所有易错题

因式分解易错题

一.填空题

1.已知31=+

a a ,则

221a a +的值是 。 2.分解因式:2212a b ab -+-= .

3. 若16)3(22+-+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等于_____。

4.()22)3(__6+=++x x x , ()22)3(9___-=++x x 。

5. 若229y k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

6.若6,422=+=+y x y x 则=xy ___。

二.选择题

1.在△ABC 中,三边a 、b 、c 满足010616222=++--bc ab c b a ,求证:a+c=2b

代数式a 3b 2-21a 2b 3, 2

1a 3b 4+a 4b 3,a 4b 2-a 2b 4的公因式是( ) A 、a 3b 2 B 、a 2b 2 C 、a 2b 3 D 、a 3b 3

2.把16-x 4分解因式,其结果是( )

A 、(2-x)4

B 、(4+x 2)( 4-x 2)

C 、(4+x 2)(2+x)(2-x)

D 、(2+x)3(2-x)

3.若9a 2+6(k -3)a +1是完全平方式,则 k 的值是( )

A 、±4

B 、±2

C 、3

D 、4或2

4.把x 2-y 2-2y -1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x +y +1)(x -y -1)

B .(x +y -1)(x -y -1)

C .(x +y -1)(x +y +1)

D .(x -y +1)(x +y +1)

5.分解因式:222x xy y x y -++-的结果是( )

A.()()1x y x y --+

B.()()1x y x y --- C.()()1x y x y +-+

D.()()1x y x y +-- 6.若22)32(9-=++x kx mx ,则m ,k 的值分别是( )

A 、m=—2,k=6,

B 、m=2,k=12,

C 、m=—4,k=—12、

D m=4,k=12

7.下列名式:4422222222,)()(,,,y x y x y x y x y x --+---+--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三.解答题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x 2(x-y)+(y-x)

(2)(X-1)(X+3)+4

(3)x 3+4x 2+4x

(4)22)2(4)2(25x y y x ---

(5)22414y xy x +--

(6)x x -5

(7)811824+-x x

(8)12a 2b(x -y)-4ab(y -x)

(9)3y 3-6y 2+3y (10)(x

-2)2-x +2

(11)a 2(x -2a)2-a(x -2a)2 (12)25m

2-10mn +n 2

(13)(x -1)2(3x -2)+(2-3x)

四.代数式求值

1.已知3

12=

-y x ,2=xy ,求 43342y x y x -的值。

2.若22(4)25x a x +++是完全平方式,求a 的值。

3.已知1,2,x y xy -==求32232x y x y xy -+的值。

4.已知a+b=2,求

221122a ab b ++的值。

5.已知22144

0,4a b a b +-++=求22a b +的值。

6.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条边长,当 b 2 +2ab = c 2+2ac 时,试判断△ABC 属于哪一类三角形

7.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满足a 2+b 2+c 2-ab -bc -ca=0。探索△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8.已知:,012

=-+a a

(1)求222a a +的值;

(2)求1999223++a a 的值。

五.完成平方公式: (1)

24

11m m +- (2) 229124b ab a +- (3) 22492416n n m m ++

(10) 14422++ab b a (11) 361236+-x x (12) ()()25102+---b a b a

六.分组分解法:

(1) 2222c b ab a -++ (2) 16922-+-y y x

(3) 224

1n m m -+

-

七.试说明

对于任意自然数n ,22)5()7(--+n n 都能被动24整除。

2010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11电磁感应

第11单元电磁感应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感应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等规律。 本单元涉及到的基本方法,要求能够从空间想象的角度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画图的方法将题目中所叙述的电磁感应现象表示出来。能够将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直流电路的问题;能够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解决电磁感应问题;会用图象表示电磁感应的物理过程,也能够识别电磁感应问题的图像。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概念理解不准确;空间想象出现错误;运用楞次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操作步骤不规范;不会运用图像法来研究处理,综合运用电路知识时将等效电路图画错。 例1在图11-1中,CDEF为闭合线圈,AB为电阻丝。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下滑动时,线圈CDEF中的感应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电源的哪一端是正极? 【错解分析】错解:当变阻器的滑动头在最上端时,电阻丝AB因被短路而无电流通过。由此可知,滑动头下移时,流过AB中的电流是增加的。当线圈CDEF中的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由楞次定律可知AB中逐渐增加的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再由右手定则可知,AB中的电流方向是从A流向B,从而判定电源的上端为正极。 楞次定律中“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所述的“磁通量”是指穿过线圈内部磁感线的条数,因此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位置一般应该选在线圈的内部。 【正确解答】 当线圈CDEF中的感应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它在线圈内部产生磁感强度方向应是“×”,AB中增强的电流在线圈内部产生的磁感强度方向是“·”,所以,AB中电流的方向是由B流向A,故电源的下端为正极。 【小结】 同学们往往认为力学中有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忽略了电学中也有选择研究对象的问题。学习中应该注意这些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 例2长为a宽为b的矩形线圈,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的OO′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旋转,设t= 0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则此时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分别是[ ]

人教版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若a b +=1ab =,则33a b ab -的值为( ) A .± B . C .±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原式进行变形,3322 ()()()a b ab ab a b ab a b a b -=-=+-,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 变形22()()4a b a b ab -=+-求得a-b 的值,从而求解. 【详解】 解:∵3322 ()()()a b ab ab a b ab a b a b -=-=+- ∴33)a b b ab a =-- 又∵22()()4a b a b ab -=+- ∴22()414a b -=-?= ∴2a b -=± ∴33(2)a b ab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因式分解及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应用,掌握公式结构灵活变形是解题关键. 2.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 ). A .()x a b ax bx -=- B .()()222111x y x x y -+=-++ C .()()2111x x x -=+- D .()ax bx c x a b c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作答.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详解】 解:A 、是整式的乘法运算,故选项错误; B 、右边不是积的形式,故选项错误; C 、x 2-1=(x+1)(x-1),正确; D 、等式不成立,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 熟练地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明确因式分解的结果应是整式的积的形式.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易错题(含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易错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易错题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5 ㎝、2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D )
A.7 ㎝
B.9 ㎝
C.12 ㎝或者 9 ㎝
D.12 ㎝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及等腰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腰三
角形两腰相等,
因此只能是:5cm,5cm,2cm.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 40°,则它的底角是(D)
A.40° B.50°
C.60°
D.40°或 70°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①当 40°是顶角时,底角就是 70°;
②40°就是一个底角.
3.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 6cm、8cm、10cm,则最长边上的高是(D)
A.2.4cm
B.3cm
C.4cm
D. 4.8cm
提示:设最长边上的高为
1 .6.8 1 .10.h
2
2
h,由题意可得△ ABC 是直角三角形,利用面积相等求,即
解得 h=4.8
3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30 ,腰长为 6,则其底边上的高是3 或
3.
0
解:①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如图 1,∵∠ABD=30°
11 ∴AD= 2 AB= 2 ×6=3,
∵AB=AC,
1
1
∴∠ABC=∠ACB= 2 ∠BAD= 2 (90°-30°)=30°,
∴∠ABD=∠ABC,
∴底边上的高 AE=AD=3;
②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图 2,∵∠ABD=30°
∴∠A=90°-30°=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底边上的高为
3 ×6=3 2
3
综上所述,底边上的高是
3
3 或
3
5.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B)的交点. A.三个内角平分线 B.三边垂直平分线 C.三条中线 D.三条高 考查的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归纳为:点 到点距离相等,为垂直平分线上的点】还有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

八年级初二数学下学期二次根式单元 易错题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若01x <<=( ). A . 2 x B .2x - C .2x - D .2x 2.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3= C =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已知x 1x 2,则x?2+x ?2等于( ) A .8 B .9 C .10 D .11 5.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6 23 212 6()b a b a b a ---?= B .(3xy )2÷(xy )=3xy C = D .2x ?3x 5=6x 6 6.下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 A B C D 7.= a 、x 、y 是 两两不同的实数,则22 22 3x xy y x xy y +--+的值是( ) A .3 B . 13 C .2 D . 53 8.已知实数x ,y 满足(x y )=2008,则3x 2-2y 2+3x -3y -2007 的值为( ) A .-2008 B .2008 C .-1 D .1 9.已知实数x 、y 满足2y =,则yx 值是( ) A .﹣2 B .4 C .﹣4 D .无法确定 10.230x -=成立的x 的值为( ) A .-2 B .3 C .-2或3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1.将2 (3)(0)3a a a a -<-化简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m = 20161 -,则m 3﹣m 2﹣2017m +2015=_____. 13.定义:对非负实数x “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f x z , 即:当n 为非负整数时,如果11 22 n x n -<+≤,则()f x n =z . 如:(0)(0.48)0f f ==z z ,(0.64)(1.49)1f f ==z z ,(4)(3.68)4f f ==z z , 试解决下列问题: ①(3)f =z __________;②2(33)f +=z __________; ③2 2 2 2 2 2 (11)(22) (22)(33) (33)(44) f f f f f f + + + +?++?++?+z z z z z z 2 2 (20172017)(20182018) f f + =+?+z z __________. 14.如果表示a 、b 的实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化简|a ﹣b |+2()a b +的结果是_____. 15.已知实数m 、n 、p 满足等式 33352m n m n m n p m n p -+--+----,则p =__________. 16.已知x ,y 为实数,y 22991 x x -+-+求5x +6y 的值________. 17.若a 、b 为实数,且b 2211a a -+-+4,则a+b =_____. 18.下列各式:2521+n 2b 0.1y 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_____(填序号) 19.2121=-+3232 =+4343 =+20202324320202019+++++……=___________. 20.已知23x =243x x --的值为_______. 三、解答题 21.计算:

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7热学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七单元:热学 令狐文艳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微观的分子动理论部分,一是宏观的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其中分子动理论部分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和物体的内能等概念,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物体内能变化的规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包括热力学温度、理想气体和气体状态参量等有关的概念,以及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过程的特点及规律(包括公式和图象两种描述方法)。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是理想化的模型方法,其中在分子动理论中将微观分子的形状视为理想的球体,这是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对微观量进行估算的基础;在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将实际中的气体视为分子没有实际体积且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想气体,从而使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以大大的简化。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较为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理解不到位,导致这些微观量及规律与宏观的温度、物体的体积之间关系不能建立起正确的关系。

对于宏观的气体状态的分析,学生的问题通常表现在对气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方面存在着困难,由此导致对气体状态规律应用出现错误;另外,本单元中涉及到用图象法描述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对于p—V,p—T,V—T图的理解,一些学生只观注图象的形状,不能很好地理解图象上的点、线、斜率等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从图象上分析气体温度变化(内能变化)、体积变化(做功情况)时出现错误,从而导致利用图像分析气体内能变化等问题时的困难。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错解分析】错解一:因为温度低,动能就小,所以内能就小,所以应选A 而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所以速率也小。所以应选B。 错解三:由加速运动的规律我们了解到,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初速和加速度与时间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肯定越来越快再由动能公式

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有( ) ①x 2﹣16=(x +4)(x ﹣4);②x 2+3x ﹣16=x (x +3)﹣16;③(x +4)(x ﹣4)=x 2﹣16;④x 2+x =x (x +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①x 2-16=(x+4)(x-4),是因式分解; ②x 2+3x-16=x (x+3)-16,不是因式分解; ③(x+4)(x-4)=x 2-16,是整式乘法; ④x 2+x =x (x +1)),是因式分解. 故选B . 2.若()()21553x kx x x --=-+,则k 的值为( ) A .-2 B .2 C .8 D .-8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十字相乘法化简()()253215x x x x -+=--,即可求出k 的值. 【详解】 ∵()()253215x x x x -+=-- ∴2k -=- 解得2k = 故答案为: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问题,掌握十字相乘法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x 3﹣x=x (x 2﹣1) B .x 2﹣1=(x+1)(x ﹣1) C .x 2﹣x+2=x (x ﹣1)+2 D .x 2+2x ﹣1=(x ﹣1)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公式法分解因式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

解. 解:A 、x 3﹣x=x (x 2﹣1)=x (x+1)(x ﹣1),故本选项错误; B 、x 2﹣1=(x+1)(x ﹣1),故本选项正确; C 、x 2﹣x+2=x (x ﹣1)+2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故本选项错误; D 、应为x 2﹣2x+1=(x ﹣1)2,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4.把代数式322363x x y xy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3)(3)x x y x y +- B .223(2)x x xy y -+ C .2(3)x x y - D .23()x x y - 【答案】D 【解析】 此多项式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再对余下的多项式进行观察,有3项,可采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 解答:解:322363x x y xy -+, =3x (x 2-2xy+y 2), =3x (x-y )2. 故选D . 5.已知12,23x y xy -==,则43342x y x y -的值为( ) A .23 B .2 C .83 D .16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因式分解以及积的乘方的逆用将43342x y x y -变形为(xy)3(2x-y),然后代入相关数值进 行计算即可. 【详解】 ∵12,23x y xy -==, ∴43342x y x y - =x 3y 3(2x-y) =(xy)3(2x-y) =23×13

初二数学下册易错题集

初二数学下册易错题集 ?(P18)如图,为了说明示意图中的平安大街与长安街市互相平行 的,在地图上量的角1等于90度,你能通过度量图中已标出的其他的角来验证这个结论吗?说出你的理由。 ?(p135)当x满足什么条件的时候,3x-1表示正整数。 ?(p135)某商店以每辆250元的进价购入200辆自行车,并以每 辆275元的价格销售,两个月后自行车的销售款已经超过这批自行车的进货款,这时至少已经售出多少辆自行车。

?(p134)根据下列条件求正整数x ?(p134)解下列不等式,并把他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p129)长跑比赛中,张华跑在前面,在离终点100m时他以每 秒4m的速度向终点冲刺,在他身后10m的李明需要以多块的速度同时开始冲刺,才能够在张华之前到达终点。

?(p129)一部电梯最大负荷为1000Kg,有12人共携带40kg的 东西乘电梯,他们的平均体重x应满足什么条件。 ?(p128)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p119)甲地到乙地全称是3.3千米,一段上坡,一段下坡,一 段平路,如果保持上坡每小时行3千米,平路每小时行4千米,下坡每小时行5千米,那么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51分钟,从乙地到甲地需要行驶53.4分钟,球从甲地到乙地时上坡,平路,下坡的路程各是多少。

?(p118)解方程: ?(p108)从甲地到乙地的路有一段上坡与一段平路,如果保持上 坡每小时走3千米,平路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每小时走5千米,那么从甲地到乙地需要54分钟,从乙地到甲地需要42分钟,甲地到乙地全程是多少。 ?(p108)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 15.5吨,5两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3;辆大车与5 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第二学期二次根式单元 易错题提高题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5﹣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为任意实数 B .0≤x≤5 C .x≥5 D .x≤5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B .2= C .(26= D == 3.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9=- B 3= C .(22= D 5=- 4.2= ) A .3 B .4 C .5 D .6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B = C 4= D 3=- 6.2的结果是( ) A .±3 B .﹣3 C .3 D .9 7.使式子 214x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2 B .x >﹣2 C .x >﹣2,且x ≠2 D .x≥﹣2,且x ≠2 8.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 B () 23=== C 3=== D 1== 9.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 . B C D 2- 10.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已知a ,b 是正整数,且满足是整数,则这样的有序数对(a ,b )共有____对. 12.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AC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 ,再以

对角线AE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EGH ,如此下去……. ⑴记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1a =,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 234,,,,n a a a a ,请求出234,,a a a 的值; ⑵根据以上规律写出n a 的表达式. 13.若a ,b ,c 是实数,且21416210a b c a b c ++=-+-+--,则 2b c +=________. 14.如果表示a 、b 的实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化简|a ﹣b |+2()a b +的结果是_____. 15.已知a 73+a 3+5a 2﹣4a ﹣6的值为_____. 16.120654010144152118+++235a b c +的形式(,,a b c 为正整数),则abc =______. 17.(623÷ =________________ . 18.已知:5+22可用含x 2=_____. 19.11882 . 20.若0xy >,则二次根式2y x - ________. 三、解答题 21.计算: (18322(2) )((25225382 +-+. 【答案】(1)52 【分析】 (1)先化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2)根据平方差公式化简,再化简、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4动量

第四单元: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动量、冲量、反冲等基本概念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冲量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一段时间的结果,动量是描述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某一时刻的状态量,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将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守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维的矢量运算方法,其中包括动量定理的应用和动量守定律的应用,由于力和动量均为矢量。因此,在应用动理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时要首先选取正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另外,理论上讲,只有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的动量才守恒,但对于某些具体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过程中,若系统所受的外力远小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内力,则也可视为系统的动量守恒,这是一种近似处理问题的方法。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力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一列方程就出错;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均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认识不清。对题目中所给出的速度值不加分析,盲目地套入公式,这也是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 例1 、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 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 D.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相互作用时间短,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间长。 【错解分析】错解:选B。 认为水泥地较草地坚硬,所以给杯子的作用力大,由动量定理I=△P,即F·t =△P,认为F大即△P,大,所以水泥地对杯子的作用力大,因此掉在水泥地上的动量改变量大,所以,容易破碎。 【正确解答】设玻璃杯下落高度为h。它们从h高度落地瞬间的 量变化快,所以掉在水泥地上杯子受到的合力大,冲力也大,所以杯子 所以掉在水泥地受到的合力大,地面给予杯子的冲击力也大,所以杯子易碎。正确答案应选C,D。 【小结】判断这一类问题,应从作用力大小判断入手,再由动量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所有易错题-----极为重要

初二数学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所有 易错题偏难题---非常经典 一.填空题 1.已知31=+ a a ,则 221a a +的值是 。 2.分解因式:2212a b ab -+-= . 3. 若16)3(22 +-+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等于_____。 4.()22)3(__6+=++x x x , ()22)3(9___-=++x x 。 5. 若2 29y k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 6.若6,422=+=+y x y x 则=xy ___。 二.选择题 1.在△ABC 中,三边a 、b 、c 满足010616222=++--bc ab c b a ,求证:a+c=2b 代数式a 3b 2-21a 2b 3, 2 1a 3b 4+a 4b 3,a 4b 2-a 2b 4的公因式是( ) A 、a 3b 2 B 、a 2b 2 C 、a 2b 3 D 、a 3b 3 2.把16-x 4分解因式,其结果是( ) A 、(2-x)4 B 、(4+x 2)( 4-x 2) C 、(4+x 2)(2+x)(2-x) D 、(2+x)3(2-x) 3.若9a 2+6(k -3)a +1是完全平方式,则 k 的值是( ) A 、±4 B 、±2 C 、3 D 、4或2 4.把x 2-y 2 -2y -1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x +y +1)(x -y -1) B .(x +y -1)(x -y -1) C .(x +y -1)(x +y +1) D .(x -y +1)(x +y +1) 5.分解因式:222x xy y x y -++-的结果是( ) A.()()1x y x y --+ B.()()1x y x y ---

初二数学上学期易错题集锦

初二数学上学期易错题集锦 1、当x= 时,分式14 -x 的值为整数.2、化简a a 3-为___________. 3、若分式4 422+--a a a 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a 的值是____________. 4、若代数式 11-+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5、若关于x 的方程 2 -32-1x x a x +=+的解为正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6、若=+=+>>a b a b ab b a b a -,06-,022则____________. 7、已知122 432+--=--+x B x A x x x ,其中A,B 为常数,则4A-B 的值为____________. 8、若b a b a +=-111,则3--b a a b 的值是____________. 9、如果x>y>0,那么x y x y -++11的值是___________.(填“正数或负数”) 10、若分式方程2 321-+=+-x x a x 有增根,则a 的值是____________. 11、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x m x x 无解,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 12、关于x 的方程223242 ax x x x +=--+无解,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 13、若221=42y +3y+7,则214y +6y-1 的值为___________. 14、若的值等于那么y x y x y xy x +-=+-,04422___________. 15、若分式x x x 24122-+-的值为正数,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6、若x x x x x 1-6110,求,且=+ <<的值是 . 17、已知实数211,,a-b 0,24c a b c c c ab -+=满足则的算术平方根是 . 18、若分式212x x m -+不论m 取何实数总有意义,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9、已知x x 2 320--=,那么代数式()x x x --+-11132的值是 . 20、当a <0,b <0时,-a +2ab -b 可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为 . 21、若x <y <0,则222y xy x +-+222y xy x ++= .

八年级初二数学下学期二次根式单元 易错题难题提优专项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3 B .x >-3 C .x≥-3 D .x≤-3 3. (2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B .3 C .6 D .3 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5.已知:x ,y 1,求x 2﹣y 2的值( ) A .1 B .2 C D . 6. a b =--则( ) A .0a b += B .0a b -= C .0ab = D .22 0a b += 7. 已知 4 4 2 2 0,24,180x y x y >+=++=、.则xy=( ) A .8 B .9 C .10 D .11 8.关于代数式1 2 a a + +,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当3a =-时,则1 2 a a ++的值为-4. ②若1 2 a a + +值为2 ,则a = ③若2a >-,则1 2 a a ++存在最小值且最小值为0. 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9.当4x = - 的值为( ) A .1 B C .2 D .3 10.若化简 2x ﹣5,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 x 为任意实数 B .1≤x ≤4 C .x ≥1 D . x ≤4 二、填空题

11.比较实数的大小 :(1) ______ ;(2 )1 4 _______12 12.若0a >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为________. 13.若a ,b ,c 是实数,且10a b c ++=,则 2b c +=________. 14. 3=,且01x << =______. 15.已知a a 3+5a 2﹣4a ﹣6的值为_____. 16. 化简二次根式_____. 17.已知|a ﹣2007 =a ,则a ﹣20072的值是_____. 18.已知1<x <2,1 71 x x + =- _____. 19 _____. 20.古希腊几何学家海伦和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都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公式,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 ,b ,c ,记 2 a b c p ++=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S =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 ,b ,c ,若4a =,5b =,7c =,则ABC 面积是_______. 三、解答题 21.计算及解方程组: (1 -1-) (2 ) 2 + (3)解方程组:25103 2x y x y x y -=?? +-?=?? 【答案】(1 )2 )7;(3)102x y =??=? . 【分析】 (1)首先化简绝对值,然后根据二次根式乘法、加减法法则运算即可; (2)首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化简,然后根据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运算即可; (3)首先将第二个方程化简,然后利用加减消元法即可求解.

高三试题解析高中物理易错题热学

热学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微观的分子动理论部分,一是宏观的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其中分子动理论部分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和物体的内能等概念,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物体内能变化的规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包括热力学温度、理想气体和气体状态参量等有关的概念,以及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过程的特点及规律(包括公式和图象两种描述方法)。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是理想化的模型方法,其中在分子动理论中将微观分子的形状视为理想的球体,这是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对微观量进行估算的基础;在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将实际中的气体视为分子没有实际体积且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想气体,从而使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以大大的简化。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较为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理解不到位,导致这些微观量及规律与宏观的温度、物体的体积之间关系不能建立起正确的关系。对于宏观的气体状态的分析,学生的问题通常表现在对气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方面存在着困难,由此导致对气体状态规律应用出现错误;另外,本单元中涉及到用图象法描述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对于p—V,p—T,V —T图的理解,一些学生只观注图象的形状,不能很好地理解图象上的点、线、斜率等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从图象上分析气体温度变化(内能变化)、体积变

化(做功情况)时出现错误,从而导致利用图像分析气体内能变化等问题时的困难。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错解分析】错解一:因为温度低,动能就小,所以内能就小,所以应选A 而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所以速率也小。所以应选B。 错解三:由加速运动的规律我们了解到,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初速和加速度与时间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肯定越来越快再由动能公式 错解一是没有全面考虑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温度低只表示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而不表示势能一定也小,也就是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一定也小,所以选项A是错的。 实际上因为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同,而动能不仅与速度有关,也与分子质量有关,单从一方面考虑问题是不够全面的,所以错解二选项B也是错的。 错解三的原因是混淆了微观分子无规则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差别。分子的平均动能只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而物体加速运动时,物体内所有分子

因式分解易错题和经典题型精选

因式分解易错题精选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30分) 1、若16)3(22+-+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等于_____。 2、22)(n x m x x -=++则m =____n =____ 3、232y x 与y x 612的公因式是_ 4、若n m y x -=))()((4222y x y x y x +-+,则m=_______,n=_________。 5、在多项式4224222294,4,,t s y x b a n m +-+--+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16)3(22+-+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_______。 7、_____))(2(2(_____)2++=++x x x x 8、已知,01200520042=+++++x x x x 则.________2006=x 9、若25)(162++-M b a 是完全平方式M=________。 10、()22)3(__6+=++x x x , ()2 2)3(9___-=++x x 11、若229y k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 12、若442-+x x 的值为0,则51232-+x x 的值是________。 13、若)15)(1(152-+=--x x ax x 则a =_____。 14、若6,422=+=+y x y x 则=xy ___。15、方程042 =+x x ,的解是________。

1、多项式))(())((x b x a ab b x x a a --+---的公因式是( ) A 、-a 、 B 、))((b x x a a --- C 、)(x a a - D 、)(a x a -- 2、若22)32(9-=++x kx mx ,则m ,k 的值分别是( ) A 、m=—2,k=6, B 、m=2,k=12, C 、m=—4,k=—12、 D m=4,k=12、 3、下列名式:4 422222222,)()(,,,y x y x y x y x y x --+---+--中能用平方差公 式分解因式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4、计算)10 11)(911()311)(211(2232---- 的值是( ) A 、21 B 、2011.,101.,201D C 5、1.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2)(x –2)=x 2-4(B )x 2-4+3x =(x +2)(x –2)+3x (C )x 2-3x -4=(x -4)(x +1)(D )x 2+2x -3=(x +1)2-4 6.分解多项式 bc c b a 2222+--时,分组正确的是……………………………( ) (A )()2()222bc c b a --- (B )bc c b a 2)(222+-- (C ))2()(222bc b c a --- (D ))2(222bc c b a -+- 7.当二次三项式 4x 2 +kx +25=0是完全平方式时,k 的值是…………………( ) (A )20 (B ) 10 (C )-20 (D )绝对值是20的数 8.二项式15++-n n x x 作因式分解的结果,合于要求的选项是………………………( ) (A ))(4n n x x x -+ (B )n x )(5x x - (C ))1)(1)(1(21-+++x x x x n (D ))1(41-+x x n 9.若 a =-4b ,则对a 的任何值多项式 a 2+3ab -4b 2 +2 的值………………( ) (A )总是2 (B )总是0 (C )总是1 (D )是不确定的值

高中物理高三试题解析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光学

第13单元:光学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棱镜、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法线、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透镜(凸、凹)的焦点及焦距、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谱、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电磁波谱、光电子、光子、光电效应、等基本概念,以及反射定律、折射定律、透镜成像公式、放大率计算式,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基本规律,还有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本单元涉及到的方法有:运用光路作图法理解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的成像原理,并能运用作图法解题;根据透镜成像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物象变化情况。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解题操作过程不规范导致计算错误;将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综合时概念不准确;不善于用光路图对动态过程作分析。 例1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里时传播方向如图13-l所示,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错解分析】错解: 如图13-2所示,α为入射角,β为折射角。 错解原因一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加分析地认定玻璃与空气总是上下接触的;二是对光的折射及其规律未吃透,将题设文字条件与图形条件结合起来的分析能力差。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题设文字条件是“从玻璃射入空气”,因此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再结合题设所给图形,可知CD为界面,AB为法线。 【正确解答】 如图 13-3所示,α′为入射角,β′折射角(CD左面为玻璃,右面为空气)。

【小结】 解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首先应对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呢?还是光线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作出判断。为了保证你每次做题时,能够不忘判断,建议同学们做光的折射题时,先画出光路图,标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向,在界面处标出哪一个是光密媒质,哪一个是光疏媒质。然后再解题。 例2 一束白光从玻璃里射入稀薄空气中,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3,求入射角为下列两种情况时,光线的折射角各为多少? (1)入射角为50° (2)入射角为30° 【错解分析】错解: r=30°3′ r=19°4′ 此解法中没有先分析判断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还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会不会发生全反射。而是死套公式,引起错误。 【正确解答】 光线由玻璃里射入空气中,是由光密媒质射入光疏媒质,其临界角为 由已知条件知,当i=50°时,i>A,所以光线将发生全反射,不能进入空气中。当i=30°时,i<A,光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 sinr=n·sini=1.53×sin30°=0.765 r= 49°54′ 【小结】 解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时,首先应做出判断: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还是光线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如是前者则i>r,如是后者则i<r。其次,如果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中,还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应再判断入射角是否大于临界角,明确有无折射现象。 例3如图13-4所示,放在空气中折射率为n的平行玻璃砖,表面M和N平行,P,Q两个面相互平行且与M,N垂直。一束光射到表面M上(光束不与M平行),则: [ ]

新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新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24(4)x x x x -+=-+ B .2()x xy x x x y ++=+ C .2()()()x x y y y x x y -+-=- D .244(2)(2)x x x x -+=+-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步骤:先提公因式,再用公式法分解即可求得答案.注意分解要彻底. 【详解】A. ()244x x x x -+=-- ,故A 选项错误; B. ()2 1x xy x x x y ++=++,故B 选项错误; C. ()()()2 x x y y y x x y -+-=- ,故C 选项正确; D. 244x x -+=(x-2)2,故D 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注意因式分解的步骤:先提公因式,再用公式法分解.注意分解要彻底. 2.已知4821-可以被在60~70之间的两个整数整除,则这两个数是( ) A .61、63 B .61、65 C .61、67 D .63、65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 24242412686421212121221121=+-=+++--,多次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可解得. 【详解】 解:原式()()24242121=+-, ()()()()()()() ()()24 12122412662412212121212 1212163652121=++-=+++-=??++ ∴这两个数是63,65. 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因式分解的应用,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高中物理易错题错误分析及正确解法

高中物理易错题错误分析及正确解法 第9单元稳恒电流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电流、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电阻、电压、电动势、内电阻、路端电压、电功、电功率等基本概念,以及电阻串并联的特点、欧姆定律、电阻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等规律。 本单元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运用电路分析法画出等效电路图,掌握电路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结构特点,进而分析能量分配关系是最重要的方法;注意理想化模型与非理想化模型的区别与联系;熟练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分析局部电路与整体电路的关系[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不对电路进行分析就照搬旧的解题套路乱套公式;逻辑推理时没有逐步展开,企图走“捷径”;造成思维“短路”;对含有电容器的问题忽略了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 例1 如图9-1所示,ε1=3V,r1=0.5Ω,R1=R2=5.5Ω,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距离d=1cm,当电键K接通时极板中的一个质量m=4×10-3g,电量为q=1.0×10-7C的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求:(1)K断开后,微粒向什么方向运动,加速度多大?(2)若电容为1000pF,K断开后,有多少电量的电荷流过R2?

在直流电路中,如果串联或并联了电容器应该注意,在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所以电阻不起降低电压作用(如R2),但电池、电容两端可能出现电势差,如果电容器与电路并联,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容器两端的充电电压不是电源电动势ε,而是路端电压U。 【正确解答】 (1)当K接通电路稳定时,等效电路图如图9-2所示。

【小结】 本题考查学生对电容器充放电物理过程定性了解程度,以及对充电完毕后电容所在支路的电流电压状态是否清楚。学生应该知道电容器充电时,随着电容器内部电场的建立,

因式分解易错题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辅导科目:数学学员姓名:年级:新九年级学科教师:王玉伟课时数: 3 第次课授课主题因式分解易错题 复习巩固提公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掌握因式分解易错题型及教学目标 做题技巧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5 年7 月日 10:00——12:00 教学内容

知识点一因式分解概念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 (也叫作分解因式)。例如:m2-n2= (m+n )(m-n) 注意: (1)分解要彻底 (2)最后结果只有小括号 (3)最后结果中多项式首项系数为正(例如:-3x^2+x=-x(3x-1) )

知识点二因式分解的方法 ⑴提公因式法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口诀:找准公因式,一次要提净;全家都搬走,留 1 把家守;提负要变号,变形看奇偶。 ⑵公式法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方法叫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a2 -b2=(a+b)(a-b) ;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 =(a±b) 2 ; (3))分组分解法:将多项式分组后能提公因式进行因式分解; 如: am an bm bn a(m n) b(m n) ( a b)( m n) 将多项式分组后能运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注意: 分组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x2 ( p q)x pq (x p)(x q) 形式的多项式,可以考虑用此种方法)(4)十字相乘法: 形如 方法:常数项拆成两个因数p和q ,这两数的和p q 为一次项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