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质地貌原理 常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练习
【高考冲刺】2020年高考地理内力作用和地貌、板块、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关系
【高考冲刺】2020年高考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板块、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关系内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
成为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主力军,对地壳物质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也是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
地球的内力作用(一)力的来源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能等。
由地球内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地球的内力作用。
大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大洋底部海岭、海盆、海沟等地形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二)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以及地震。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或大地构造运动,是指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物质变位的一种运动。
例如,海侵、海退、隆起和拗陷,等等。
根据地壳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壳物质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即沿着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进行运动,叫水平运动。
它主要是由于地球水平方向作用力引起的,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移动,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挤压力和引张力,产生褶皱和断裂构造。
我国的昆仑山、祁连山等以及世界上许多山脉,就是通过挤压褶皱而形成的。
所以,有人将水平运动称造山运动。
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缓慢的升降运动称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通常表现为大规模隆起和相邻地区拗陷,引起地势起伏或海陆变迁,故有人将垂直运动称造陆运动。
水平和垂直运动虽有区别,但实际在时空上常有联系。
2.岩浆活动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释放可能表现为岩浆活动。
地球内部热能累积到一定程度,变为灼热的岩浆产生巨大压力,它冲破地壳薄弱常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物包括气体、熔岩、火山灰等,通过火山口喷出,其中大部分火山物质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火山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提升专练内力作用及构造地貌课件
(2020·南京二模)下图为某地地表地层分布简图,读图,回答 8、9 题。
8.沿 MN 一线的地质剖面图最可能是( C )
第17页
9.该地的地层侵蚀面形成于( C )
A.a 之前,f 之后
B.a 之后,b 之前
C.e 之后,f 之前
D.f 之后,h 之前
解析 第 8 题,图中可以看出岩层 a 处最老,向两侧逐渐变新,可判
第21页
12.施工中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是( B )
A.甲、戊
B.乙、戊
C.乙、丙
D.甲、丙
13.该区域( B )
A.甲处岩石由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B.乙处地层形成年代早于戊断层
C.丁地位于背斜顶部受侵蚀成谷
D.在内力作用下发生过四次褶皱
第22页
解析 第 12 题,覆盖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说明冲洪积层是含水层, 是透水层。据材料“穿过溶洞发育(尤其是地下暗河)的地段、厚层含 水砂砾石层或与地表水连通的较大断裂破碎带等极易发生突水事故” 分析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不易发生突水事故;乙处为石灰岩,易受 水溶蚀,且距冲洪积层较近,易发生突水事故;丙处为砂岩,没有含 水层,不易发生突水事故;戊处位于断层处,且地表有冲洪积层,易 发生突水事故。故选 B 项。第 13 题,甲处岩石为花岗岩,由岩浆冷却凝固 作用形成,排除 A 项;图示无法判断该地的褶皱状况,排除 C、D 两项;乙 处地层紧邻花岗岩,但没有变质岩,可能是变质岩由于断层错位造成缺 失,故乙处地层形成年代早于戊断层,B 项正确。故选 B 项。
第24页
14.平顶山群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B )
A.地壳沉降接纳泥沙的沉积
B.多处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C.地壳大规模抬升遭受剥蚀
高考知识点总结 地质(一)内力作用和构造地貌
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1、内力作用及能量来源(1)概念:能量来自地球内部,能够引起地表形态、地壳的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力作用。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①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穹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如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②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如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2)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如火山地貌、五大连池3、三大类岩石的比较(1)岩浆岩①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由于凝结时间长,矿物结晶明显,如花岗岩。
②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如玄武岩,流纹岩。
(2)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有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3)变质岩: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重新结晶或有片理构造,如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在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并回到地球内部。
5、地壳运动过程的分析(1)根据岩层性质根据岩层,尤其是沉积岩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二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貌形态精讲课件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 变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不断侵蚀河 岸和河底,形成峡谷、河曲等地 貌形态。河流的侵蚀作用还使得 河流搬运能力增强,将侵蚀产物
搬运到下游。
河流的堆积作用
当河流流速减缓时,侵蚀产物会 沉积下来,形成河漫滩、三角洲 等地貌形态。河流的堆积作用还 使得地壳物质不断积累,形成新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也可以影响地貌 形态,如土地利用、采矿、 城市化等。
地貌形态的识别方法
01
02
03
04
地面观察
通过实地观察地貌形态,分析 其特征和形成原因。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地表地 貌形态信息,进行地貌形态分
析和研究。
地质勘探
历史地理研究
通过地质勘探了解地下的地质 构造和岩层性质,推断地貌形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的升降、折叠、断裂等 现象,是内力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 够形成山脉、海沟、裂谷等地貌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是指岩浆的生成、流动和冷却过 程。岩浆活动能够形成火山、岩浆岩等地 貌形态。
地震
变质作用
地震是指地壳快速震动的一种现象。地震 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形成断裂带等地貌形态。
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是指地表物质在外力作用下被移动、输 运和沉积的过程。水流、风和冰川等都是常见的 搬运力量。
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搬 运和磨蚀的过程。常见的侵蚀方式有水力侵蚀、 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等。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地表物质在外力作用下被沉积下来 的过程。沉积物可以来自原地,也可以通过搬运 作用从其他地方带到沉积地。沉积方式包括机械 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等。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6-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带答案解析】
6-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知识系统考点精讲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褶皱构造的判读1.剖面图解读: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弯曲。
2.岩层新老关系判读: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误区】不能通过地貌(山地、谷地)形态判断褶皱构造类型。
背斜向上拱起成山地,向斜向下弯曲成谷地。
(内力作用)但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容易发生地形导致,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
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地下水储藏,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洼,易汇集形成地下水。
水库坝址选择点物质坚实,基础牢固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岩层中含有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
【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避开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
(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月考)大约在800万年前,冰川融水带着泥土通过贝拉库勒河注入太平洋,在出海口遇到太平洋地热温泉,冰川泥被温泉扰动像沸水那样翻滚在百丈冰层之下。
百万年后,在海底形成了约40英亩(1英亩约等于4046平方米)细如雾、柔似棉的冰川泥,这是加拿大独有的美容护肤品原料。
但是加拿大至今只允许2家企业开采冰川泥,并限制采挖的数量。
读加拿大冰川泥分布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课后巩固1.贝拉库勒河出海口多温泉的原因是地处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2.贝拉库勒河河口天然淤泥泥质细腻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顶托作用B.冰川搬运作用强C.河口流速较慢D.河口沼泽沉降强【答案】1.B 2.C【解析】1.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美洲的西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均属于消亡边界,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多温泉,B正确。
高考地理地质地貌部分知识点
地质地貌1.内力作用:营造地区表面的主导力,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岩浆活动:岩浆存在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
产生火山;产生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下侵入过程中冷却凝固,花岗岩,发红,致密,可用于建材),喷出岩(岩浆在火山喷发出地表后冷却凝固,玄武岩,黑色,有气孔)。
变质作用:发生在地下,不直接作用于地表。
高温高压条件下(如板块交界处,岩浆侵入的周边)。
变质岩(大理石、玉、板岩等,大理石比较致密,常用于建材)。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断裂带,褶皱山;垂直运动:地势起伏变化,海陆变迁。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趋向于平缓。
常见的外力:风(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冰川(高山高原)、海浪(海边)等。
风化作用:花岗岩球状风化;土壤最初是岩石风化壳,后来被外力改变,植被对土壤的形成作用很大。
侵蚀作用:风力:风蚀蘑菇;流水:峡谷、瀑布、凹岸;海浪:海蚀穴,海蚀柱;冰川:北美五大湖,北欧曲折的海岸线。
搬运作用:外力作用过程,不直接形成地貌。
堆积作用:风:沙丘,黄土高原本身的形成是风力堆积;水: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海浪:沙滩。
黄土高原:本身的形成:风力堆积;现在的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我国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流水作用明显,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
在地上的石峰石林,是流水侵蚀形成;地下暗河溶洞,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溶洞中的石笋等,是流水沉积形成。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画个图背一下。
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花岗岩,发红,致密,建材),喷出岩(玄武岩,黑色,气孔)。
沉积岩: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化石在沉积岩中。
石灰岩、页岩、砾岩等。
变质岩: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作用形成(大理石、玉、板岩等,有些可作为建材)。
所有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岩浆直接形成的只能是岩浆岩。
4.山:背斜向斜与断层:看岩层弯曲,中间与两边的新老,不要看表面起伏。
背斜:储油,挖隧道,采石;向斜:储水;断层(注意区分地堑地垒):泉水出露。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内力作用和地质构造
(2018•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2018•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 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 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2~3题。
5、判断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是由于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层谷、断层崖、断 块山等。
1、看图例、比例尺 2、看岩层新老关系、弯曲方向、岩层断裂状况进而确定地质构造 3、看岩层受力情况和外力作用状况 4、看岩层是否缺失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 6、分析地形类型及成因 7、根据地质构造特点进行找矿、找水 8、工程建设选址
2.导致该区域分异为 X 区和 Y 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3.X 区和 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2019•江西八校联考)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 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 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 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 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 断。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回答4~6 题。
花岗岩 玄武岩
花岗岩是坚固、 美观的建筑材
料
矿物结晶颗粒 较大,致密
矿物结晶不明
--
显,有的有流
纹或气泡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 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内力作用与地貌
石灰岩是建筑材 料和化工原料
变质岩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 件下,使原来的成分结构 发生改变而成新岩石(变 质作用)
片理构造、 重结晶明显
石英岩、 片麻岩 板岩 、 大理岩
大理岩和石英岩 是建筑材料
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 1.判断地质构造及地貌 ● 【解题方法指导】(1)褶皱判断①岩层新老关系:例如: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
方法 从岩层新 中心岩层较老
中心岩层较新
老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一、知识回顾:内力作用与地貌(褶皱与断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油、气埋藏
背
隧道选址
斜
顶部宜建采石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 地下水储藏,有“自流井” 岩层下凹,易汇水 斜
泉、湖分布,河谷发育 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
● ④距离法--距海岭越近岩石越年轻,越远岩石越老。海岭处岩石为岩浆喷 出形成,喷出岩形成后板块张烈往两侧拉张,海岭处岩浆喷出则继续形成 新的岩石。
● ⑤化石法--据岩层中含有的化石对应的生物出现的地质时期分析。化石对 应生物级别越低岩石越古老。
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 3、在垂直剖面图中和水平剖面图中判断地壳运动的形成过程
三、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 1.判断地质构造及地貌 ● (3)根据岩层埋藏深度判断 ● 【解题方法指导】 ● 如图所示:判断③处的地貌,重点在理解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
垂直距离),用地形剖面线上各点的海拔减去其地下垂直对应的己知沉200 积岩埋藏深度,即为该沉积岩顶部的实际海拔高200度,得到该岩层在剖 面图上的实际位置及形态,可m 400知处③为背斜山。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一、知识讲解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不同的内力作用会使岩层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和变形,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貌,考生只需掌握各内力作用对岩层、地貌造成的影响,就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
例如,岩层地壳运动中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褶皱中的背斜向上弯曲,多形成山地;褶皱中的向斜向下弯曲,多形成谷地。
5.根据地貌及岩层剖面特征判断内力作用的类型要求考生能在辨析各内力作用对地貌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所给图片或材料信息,判读出岩层的地质构造,进而确定内力作用的类型。
如下图,图1山体岩层清晰,岩层向上弯曲明显,应为背斜构造形成的山地,属于地壳运动中的水平挤压运动造成的;图2山体呈锥形,且山顶凹陷呈圆形,为典型的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
6.地质构造类型的判读地质构造指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和变形,包括背斜、向斜、地堑、地垒等,考生需分清地质构造与地貌无关,地质构造仅与岩层的弯曲和变形有关,地貌指地表的起伏变化。
如右图中,a处岩层向上弯曲,其地质构造为背斜,但其地表甲为谷地;b处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为向斜,但其地表乙为山地;丙为断层构造等。
二、高考经典试题1.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下题。
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解析根据此地位于北纬38.5°,东经106°附近,且有黄河流经,可推知是银川平原,①地为贺兰山,地势较高,无法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A项错。
2020版高考地理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2 4专题突破篇专题四 地质作用与地形
][专题分析岩石的形成及相要注意掌握热点区域地形特征、在复习应考中,断层构造的特点和成互转化、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等。
在复习褶皱、熟悉流水因时,学会根据岩层弯曲形态、新老关系区别背斜和向斜,地貌、风力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特点。
考向一内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1.板块边界与地貌.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3.根据地层相互关系判断地壳运动过程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1)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如下图中①→②→③→④,年代越来越老。
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2)岩层强烈褶皱所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而不判断背斜和向斜就需要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致,这种情况下,能只看岩层形态。
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地(3)或者是当地一开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也可能是当时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等地壳隆起后,始有沉积作用,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4)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
是因为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则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蚀。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下图中⑤晚于所有沉积岩。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2)()层是.二叠系C D.第四系.石炭系.志留系A B(1)A][答案(2)A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1)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质地貌原理常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练习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常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质结构以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3 题。
1.据图可推测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浩大荒漠B.冷湿沼泽C.暖和浅海D.长寒苔原2.图中山地在地质结构上属于()A.背斜成山 B .向斜成山 C .块状山地 D .地堑3.对于甲、乙、丙、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B.丙、丁生成的地质环境同样C.丙、丁是优秀的建筑和装修资料D.乙受热变为丙答案重点原理1.地壳物质循环2.板块结构理论3.地质结构以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达成 1~2 题。
1.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结构是()A.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2.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堆积岩D.变质岩答案以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表示图”。
读图回答3~ 4 题。
3.据图剖析该地域地壳演化过程,由早到晚,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堆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B.褶皱—断层—岩浆侵入C.断层—岩浆侵入—堆积D.堆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堆积4.图示地域,易发生岩体滑动的地域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分析第 3 题,读图剖析可知,该地的堆积岩发生断裂,花岗岩侵入了堆积岩和断层。
所以判断该地第一形成堆积岩,而后发生地壳运动致使岩层断裂产生断层,而后发生岩浆侵入活动,最后在乙、丁处出现堆积,形成堆积物。
故答案选 D 项。
第 4 题,有滑动面、坡度陡、下方缺少支撑物的地域易发生滑坡。
甲处岩层坡度较陡,与乙交界处没有支撑物体,拥有可以使岩石滑动的断层面,最易发生滑坡,故答案选A。
(2018 ·安徽皖江名校结盟联考)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邻近地域进行观察,绘制出该地区的等高线图。
读图达成5~7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第1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
第1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解析:本题组以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和美国西海岸被 湖泊所占据的圣安地列斯断层景观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地 质构造图的判读、地形形态的形成过程、内外力作用对地 表形态的影响。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第 3 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岩层的形成顺序是③②④①, A 错误;⑤位于岩浆岩和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可能是变质 岩,B 错误;河流出现在①形成之后,C 错误;T1、T2 位于断层的上升岩块,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D 正 确。故选 D。第 4 题,由材料知,圣安地列斯断层位于美
第1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1.形成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 C.岩浆活动和外力作用 D.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 2.根据海底黑烟囱的形成原理,可推测海底黑烟囱 主要分布在( ) ①大洋内部 ②大洋边缘 ③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④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1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1.若涨落潮优势转换界向东偏移,其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东亚季风增强 D.长江上游修建水利枢纽 2.长江河口崇明等岛屿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岛、九段沙 B.崇明岛、九段沙、长兴岛或横沙岛 C.九段沙、长兴岛或横沙岛、崇明岛 D.九段沙、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岛
第1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2.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 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 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 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 正确。水平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 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 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 D 错误。故选 A。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趋势专题 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高考文综地理常考点,内外力作用与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高考文综地理常考点,内外力作用与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地质构造的判断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重要考点。
以特殊地貌景观图、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貌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是高考命题的趋势。
现在学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内容,迎接高考挑战。
一、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内力作用表现及影响(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形成地表形态粗毛坯。
2.地质构造及其应用(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不易侵蚀常形成山③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的统称。
特别注意:“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图所示。
3.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1)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分别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③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板块的相对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④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⑤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貌
地表形态
箭头方向表示岩 层由老变新
地形倒置
(一)褶皱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向斜槽部受压力 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褶皱 背斜 向斜
岩层老关系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地表形态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一)褶皱
背斜和向斜构造的判断
褶皱应用——寻找资源
向斜:地下水 背斜:天然气、石油
天然气
石油
地下水
(一)褶皱 褶皱应用——工程建设
向斜:聚水——修建大坝 背斜:天然拱形、稳定且不易储水——开挖隧道
石油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a~e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
老到新,若图中d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褶皱
断层
倾斜弯曲
断裂错开
岩层的变形和变位—— 地质构造
(一)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 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一)褶皱
褶皱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中间向上隆起 中间向下凹陷
岩层新老关系
地表形态
地形倒置
(一)褶皱
褶皱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中间向上隆起 中间向下凹陷
岩层新老关系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地壳运动
岩层受水平方向 上挤压力或张力
发生水平或垂直 方向变形或变位
岩层受到挤压
岩层被拉伸
考点二: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 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 块体,即板块。
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 圈之上,一直处于缓慢 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 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浩瀚沙漠B.冷湿沼泽
C.温暖浅海D.长寒苔原
2.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块状山地 D.地堑
3.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
B.丙、丁生成的地质环境相同
C.丙、丁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D.乙受热变成丙
答案 1.C 2.C 3.A
关键原理
1.地壳物质循环
2.板块构造理论
3.地质构造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1~2题。
1.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2.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 1.A 2.D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由早到晚,叙述正确的是( )
A.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B.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D.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4.图示地区,易发生岩体滑动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3.D 4.A
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沉积岩发生断裂,花岗岩侵入了沉积岩和断层。
因此判断该地首先形成沉积岩,然后发生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产生断层,然后发生岩浆侵入活动,最后在乙、丁处出现沉积,形成沉积物。
故答案选D项。
第4题,有滑动面、坡度陡、下方缺乏支撑物的地区易发生滑坡。
甲处岩层坡度较陡,与乙交界处没有支撑物体,具有可以使岩石滑动的断层面,最易发生滑坡,故答案选A。
(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甲处最可能是( )
A.堰塞湖B.断块山
C.火山口D.鞍部
6.如果图中甲处积水成湖,则水深最大可能是( )
A.25米B.50米
C.85米D.155米
7.图中最高处岩石特性,可能为( )
A.层理构造B.含有气孔
C.颗粒粗大D.含有化石
答案 5.C 6.C 7.B
2017年3月27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
完成8~9题。
8.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9.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的( )
A.地壳B.地核
C.岩石圈D.软流层
答案8.D 9.D
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组成的岩石,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区的岩盐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11.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盐丘形成顺序为T2-T1-T3 B.图中岩盐层的年龄较新
C.油气不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D.盐丘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
答案10.D 11.D
解析第10题,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岩层层理构造明显,这是沉积岩的最重要特征,故选D。
第11题,读图,首先形成岩层堆积T2,然后受到内力作用,挤压弯曲形成T3,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最后裂开,地下岩盐向上流动,形成T1,故A、B错误,D对。
T3是一个储油构造背斜,故可能有油气资源,C错。
(2018·河北衡水中学一调)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B处地貌为( )
A.断块山 B.火山 C.背斜山 D.向斜山
13.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
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
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
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答案12.D 13.B
解析第12题,根据岩层新老关系,B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海拔较两侧高,为向斜山,故选D。
第13题,B处为向斜构造,开采煤炭容易发生透水事故,A错。
D处两侧岩石较新,为背斜构造,适宜修建隧道,B对。
该地岩层含有大量煤炭,主要为沉积岩,C错。
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D错。
故选B。
(2018·安徽五校联考)《日本沉没》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中提到日本地震火山会接连爆发,80%的国土沉没,8 000万的日本人无家可归。
当然一切都是日本人的臆想,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公布的研究结果宣称,日本的沉没或将成为现实。
据此完成14~15题。
14.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推测日本沉没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B.日本列岛逐渐向海沟俯冲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岩层下沉
D.亚欧板块内部断裂下沉
15.下列有关日本火山地震描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新西兰和日本一样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多火山地震
②日本列岛大致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呈东北—西南走向
③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更大
④日本火山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
⑤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③⑤
答案14.B 15.C
解析第14题,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日本列岛位于大陆板块,随着地壳运动,日本列岛将逐渐向海沟俯冲,从而导致日本沉没,故答案选B项。
第15题,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两地都多火山地震,①错误;板块作用边界呈东北西南走向,因此日本列岛也呈东北-西南走向,②正确;地震的震源深度越浅,危害越大,因此,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小,③错误;日本火山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④正确;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但是会增强大气逆辐射,⑤错误,故答案选C项。
16.(2018·辽宁丹东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
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仅在一些支流上游兴建了水利工程。
波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中下游河段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
根据材料说出图示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判断理由。
答案地壳运动:多褶皱山、地震频繁;岩浆活动:有火山分布;变质作用:有大理岩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