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古代对电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古代对电磁的贡献”
[摘要]通过对我国古代对静电与静磁现象及其应用、雷电现象的描述,感受到:我国古代对物理学的研究,我们应该要去发掘、去重视它。
[关键词]静电现象;磁现象;雷电;中国古代
大部分人都熟知指南针的发明和沈括对磁偏角的论述,但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历数我国古代对电磁学的其他论述,笔者搜集并整理了一些有关方面的论述,以此来说明我国古代对电磁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静电与静磁现象及其应用
1、静电现象。
西晋张华《博物志》中:“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诧声。
”意思是:梳头时头发‘随梳’是因为摩擦后梳子与头发带有异种电荷,而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因摩擦后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有光’则是由于摩擦使物体带有大量静电形成高压而产生的放电现象。
另外唐代段成式在《西阳杂俎续集卷八》中这样写道“猫黑者,暗中逆循其毛,即若火星。
”这更清楚的描述了摩擦起电现象。
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中这样记述:“琥珀,唯以手心摩热者拾芥为真。
”就是说琥珀和手心摩擦后,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带电物体的重要性质之一。
2、静磁现象。
《三国志·吴书》载,吴人虞翻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过而不存,不亦宜乎!”,也就是说,琥珀跟毛皮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而磁石能够吸引曲针一类的东西(铁、钴、镍等金属)。
这又说明了古人对带电体和磁体性质的认识。
《管子·地数篇》中:“山中有磁石者,其下有铜金”,《吕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山海经》均有“磁石吸铁”的记载,如《淮南子》:“若以磁石之能连铁者,而求其引瓦则难矣!”、“及其于铜则不通。
”这是对磁性的具体描述。
另外,沈括记述“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悬缕为最善。
其法,取新纺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胺。
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
这是对指南针的制作及磁偏角的详细阐述,这比哥伦布的论述要早四百多年,是中国古人的骄傲啊!
3、电磁感应现象。
王充《论衡·乱龙篇》:“顿牟(玳瑁)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
他类肖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气性异殊,不能相感动也。
”王充认为,玳瑁与草芥,磁石与铁针,虽形质不同,但各属同类,同类则气性相通,相互感应。
此后,这种观点成为古代解释电磁现象的基本理论。
如晋代郭璞说:“慈石吸铁,玳瑁取芥,气有潜通,数亦冥会,物之相感,出乎意外。
”用“气”和“数”来解释此类电磁“相感” 现象。
这里指出了,虽然电有电的特性,磁有磁的性质,但二者是有联系的。
可惜这种观点当时无法用实验证实,被奥斯特和法拉第占了先机。
4、电磁应用。
在我国古代后魏的《水经注》等书中就提到了秦始皇为了防备刺客行刺,曾用磁石建筑阿房宫的北阀门,以阻止身带刀剑的刺客入内。
在磁现象早期应用方面,最光辉的成就是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这也是我国对人类所造出的巨大贡献。
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提出了磁力测量的方法,他指出:优良磁石出产在南方,磁性很强,能吸引三、四根铁针,使几根针首尾相连挂在磁石上。
磁性更强的磁石,能吸引十多根铁针,甚至能吸住一、二斤刀器。
陶弘景不仅提出了磁性有强弱(磁感应强度)之分,而且指出了测量方法。
这可能是世界上有关磁力测量的最早记载。
生产瓷器的釉水经磁石把铁屑清除后可使瓷洁白。
晋曹洪记载用枣核大的磁石吸出小儿误食的小铁针,磁化后的水可以治疗一些疾病,这在今天也是重要的保健用品。
二、雷电现象的描述
《淮南子·坠行训》:“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即雷电是阴阳两气对立的产物。
王充也持类似看法。
明代刘基(1311~1375)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
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可见,当时己有人认识到雷电是同一自然现象的不同表现。
尖端放电也是一种常见的电现象。
古代兵器多为长矛、剑、戟,而矛、戟锋刃尖利,常常可导致尖端放电发生,因这一现象多有记述。
如《汉书o西域记》中就有“元始中(公元3年)……矛端生火”,晋代《搜神记》中也有相同记述:“戟锋皆有火光,遥望如悬烛”。
避雷针是尖端放电的具体应用,我国古代采用各种措施防雷,如:古塔的尖顶多涂金属膜或鎏金,高大建筑物的瓦饰制成动物形状且冲天装设,都起到了避雷作用。
再如武当山主峰峰顶矗立着一座金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虽高耸于峰巅却从没有受过雷击。
金殿是一座全铜建筑,顶部设计十分精巧。
除脊饰之外,曲率均不太大,这样的脊饰就起到了避雷针作用。
每当雷雨时节,云层与金殿之间存在巨大电势差,通过脊饰放电产生电弧,电弧使空气急剧膨胀,电弧变形如硕大火球。
其时雷声惊天动地,闪电激绕如金蛇狂舞,硕大火球在金殿顶部激跃翻滚,蔚为壮观。
雷雨过后,金殿经过水与火的洗
炼,变得更为金光灿灿。
如此巧妙的避雷措施,令人叹为观止。
三、浅薄感受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很少提到中国古代对电磁学的贡献,学生在这方面了解得太少,不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果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提一提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树立青年一代的民族自豪感无疑是相当有用的。
我国古代对物理学的研究,我们应该要去发掘、去重视它。
从已有的资料看,中国古代在物理思想和物理知识应用方面,不但是在电磁学方面,在其他科学技术方面都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从十六、十七世纪以来,我国的近现代科学技术一直处于停滞落后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有待我们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