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赏析

合集下载

《西厢记》点评

《西厢记》点评

《西厢记》点评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

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思想内容上看,《西厢记》大胆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反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束缚和压迫。

这种反封建的思想倾向,在当时社会是极具进步意义的,也符合人性的基本需求。

通过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作者向读者展示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使人们对自由、平等、真挚的爱情产生了更强烈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从艺术表现上看,《西厢记》的曲辞优美,语言生动,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作者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张生的痴情、崔莺莺的聪慧、红娘的机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西厢记》在情节设置上也独具匠心,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性。

作者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情节,如孙飞虎围寺、崔夫人赖婚、张生相思成疾、红娘传书递简等,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让读
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综上所述,《西厢记》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情节曲折的古代戏曲佳作。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欣赏。

同时,《西厢记》所倡导的自由爱情观念和反封建思想,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赏析西厢记是元代戏剧作品,作者是明代王实甫。

该剧是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素材,讲述了宫廷仕宦张生与李漫漫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经历。

西厢记以其优美的语言、唯美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戏曲艺术和主题思想三个方面对西厢记进行赏析。

故事情节西厢记以杨贵妃风月宫为背景,讲述了张生与李漫漫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开始,张生等待多时的李漫漫终于找到了他。

接着,张生通过千方百计与李漫漫私会,二人相识相爱。

然而,他们的幸福并未持久,张生因担任官职必须离开李漫漫,二人分离。

后来,张生被封为秀才,回到了杨贵妃的宫廷。

在宫中,张生偶遇了李漫漫,通过曲子和詞双方表白了相思,但是却无法再次私会。

最终,经过几番波折和阻挠,张生和李漫漫在蓬莱阁上重逢,他们的爱情终于得到了圆满。

整个剧情刻画了张生和李漫漫爱情的曲折与坎坷,也揭示了宫廷中贵妃与普通人之间的无法逾越的鸿沟。

戏曲艺术西厢记在戏曲艺术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它采用了对白与唱词的结合,以及以白描代白写的方法。

这种方法使得西厢记有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形象展示。

其次,西厢记采用了唱词折子选取的方式,使得唱词具有独立的完整性,可作为独立的诗词欣赏。

此外,该剧注重唱腔的抑扬顿挫和音律的变化,使得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也能体味到音乐的美妙。

主题思想西厢记主要刻画了爱情与宫廷世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张生和李漫漫的爱情因为宫廷的限制而备受阻挠,无法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杨贵妃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张生和李漫漫之间的差距变得无法逾越,这使得爱情的美丽与残酷在剧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此外,西厢记还揭示了爱情与理想之间的选择。

张生在蓬莱阁上面临着离开宫廷与李漫漫私奔的选择,他最终选择了留下,维护了自己的理想和责任。

通过这一选择,西厢记表达了对于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与思考。

总结西厢记是一部深情描绘了爱情和宫廷之间纷繁复杂的作品。

它通过唯美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张生与李漫漫之间的爱情和宫廷世界的冲突与矛盾。

王实甫西厢记全文赏析

王实甫西厢记全文赏析

王实甫西厢记全文赏析《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一部经典戏剧作品,以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描绘人物性格、情感冲突、社会背景等,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态。

以下是对《西厢记》的赏析,具体如下:一、故事背景与人物形象《西厢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唐朝,讲述了一个书生张生与相国千金莺莺的爱情故事。

张生赴京赶考,途中路过普救寺,偶遇美丽聪慧的莺莺,两人一见钟情。

然而,莺莺的母亲崔夫人却将她许配给郑恒,张生为了爱情,历经磨难,终于与莺莺结为夫妻。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张生是一个聪明才智、风度翩翩的书生,他对爱情执着追求,不畏艰难险阻。

莺莺则是一个美丽聪慧、温柔贤淑的女子,她对爱情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崔夫人则是一个守旧、势利眼的女性,她为了家族利益,将女儿许配给郑恒。

郑恒则是一个无才无德、贪婪好色的男子,他为了得到莺莺,不择手段。

二、情节结构与戏剧冲突《西厢记》的情节结构紧凑,戏剧冲突激烈。

故事中穿插了许多误会、巧合、误会消除等情节,使得故事更加曲折有趣。

例如,张生误以为莺莺已经许配给郑恒,而郑恒则误以为莺莺已经和张生私奔,这些误会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同时,《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也十分丰富。

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是主线,但其中还穿插了许多其他情节,如崔夫人与郑恒之间的矛盾、红娘与张生之间的误会等。

这些情节相互交织,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三、艺术手法与语言特点《西厢记》的艺术手法独特,语言特点鲜明。

王实甫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西厢记》的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诗意。

王实甫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得语言更加工整、优美。

四、主题思想与社会意义《西厢记》的主题思想是爱情与婚姻的自由。

它通过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西厢记》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弊端和不合理性。

它通过崔夫人将女儿许配给郑恒的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婚姻的束缚和无奈。

《西厢记》原文及鉴赏

《西厢记》原文及鉴赏

《西厢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厢记》原文及鉴赏【导语】:【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

《西厢记》鉴赏与评析

《西厢记》鉴赏与评析

《西厢记》鉴赏与评析王实甫是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家,《西厢记》是他的杰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美宏伟的大型喜剧。

这个剧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高峰之一。

《西厢记》通过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反封建礼教的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进步社会思想。

这在古代艺术作品中是不多见的,因此它被封建统治阶级斥为“淫书”,列为禁书。

今天我们阅读这部著作就要联系它的时代背景,体会它的进步意义。

《西厢记》在当时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和后世无数青年的喜爱。

流传几百年来,使王实甫名垂不朽,然而“金无足赤”,任何一部艺术作品很难说十全十美,阅读时需考虑剧本有无不足之处?诸如是不是杂有一些色情描写?在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有没有尚可推敲的地方……。

我们今天阅读它不能生吞活剥,不能为爱情而终日愁眉苦脸或者相互猜疑甚至勾心斗角。

围绕着《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而展开的有三对戏剧矛盾。

首先是老夫人和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

老夫人要把莺莺许配给当朝尚书之子郑恒为妻,不许外人窥视;而莺莺、张生不仅一见钟情,还在此后一连串或明或暗的交往中加深了解,互相爱慕,不顾封建家长的反对,坚持自愿结合的婚姻。

红娘则是积极帮助他们结合的人物。

这就在封建家长所积极维护的礼教与青年一代所全力追求的爱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构成一条贯穿全剧的主线。

老夫人作为相国遗孀、封建家长,在家庭内部有支配一切的权利。

她在跟莺莺、张生、红娘的矛盾冲突中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

但她虽则道貌岸然,却背信弃义、口不应心,为了维护封建礼教,不惜牺牲爱女纯洁的爱情和终身的幸福,严酷地设置了几乎难以跨越的障碍,从而激起了莺莺强烈的反感,和张生、红娘连成一气,一步步走向背叛她的道路。

在当时,剧作家如此大胆地处理这一对尖锐矛盾,无疑是对封建思想的极大震撼,也无怪会引起后世百年剧评家们的纷纭聚讼。

如何分析《西厢记》的戏剧性?

如何分析《西厢记》的戏剧性?

如何分析《西厢记》的戏剧性?
《西厢记》是中国元代戏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杂剧,以其浪漫唯美的风格和独特的戏剧性而著称。

下面是对《西厢记》戏剧性的分析:
1.精巧的剧情结构:《西厢记》的剧情结构精巧,情节紧密
连续。

它以李娘子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为核心,描绘了两位主人公经历阻碍和磨难、最终取得幸福的过程。

剧中设置了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转折和反转,如张生假冒僧人、李娘子绕墙而出等,增加了戏剧的悬念和吸引力。

2.鲜明的人物形象:《西厢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
象,各具特色和个性。

李娘子美丽纯洁,有着坚定的爱情观;张生聪明机智,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宋青书机智过人、李娘子的侍女玉环等等。

这些人物的性格以及之间的互动和矛盾,使剧情更具张力和戏剧性。

3.夸张的舞台表演:《西厢记》的舞台表演常常采用夸张、
华丽的手法,增加了剧情的戏剧性。

丰富的舞台设置、奇装异服以及精彩的歌舞场景,使表演更加生动活泼,吸引观众的目光和注意力。

4.浓厚的情感表达:《西厢记》以浓郁的情感表达闻名。


中展现了李娘子和张生之间纯真、坚贞的爱情,以及他们面对外界的压力和阻碍时的心理挣扎和情感抉择。

这些情感的真实展现,使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情感
的荡漾,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总而言之,《西厢记》在剧情结构、人物形象、舞台表演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体现了强烈的戏剧性。

它通过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展现了爱情与命运的冲突、个体追求幸福的艰辛和抉择,引起了观众对人生和爱情问题的思考。

这些特点使得《西厢记》成为中国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厢记各出大意及赏析

西厢记各出大意及赏析

西厢记各出大意及赏析第一本,楔子:崔相国过世,崔夫人携女儿护送灵柩至博陵安葬。

路途有阻,只好暂时将灵柩放在普救寺内,让已经与崔小姐订婚的未来女婿郑恒前来协助。

普救寺香火凋零,崔夫人心生伤感,唤女仆红娘陪同崔小姐散步。

第一本,第一折:张君瑞文才出众,无奈父母早亡,功名未遂。

张君瑞进京赶考,顺道前去拜访结拜兄弟杜君实。

过了蒲津到了城里,张君瑞在一家旅店里打听到附近的普救寺值得一访,便轻装前往。

在普救寺意外碰见崔家小姐崔莺莺,张生对其一见钟情。

为了能再见崔小姐,决定不惜放弃考取功名的机会,要搬进寺内居住读书。

第一本,第二折:张君瑞与寺院长老见面交流后,得到长老应允可以暂居寺中。

此时红娘奉崔夫人之命来唤长老前去崔夫人处议事,张君瑞请求前往,长老同意了。

红娘看穿张生心思,便用道德伦理的说辞教训了张生一番,要张君瑞循规蹈矩切忌害人害己。

第一本,第三折:张君瑞得知崔莺莺每夜都去后花园内烧香,便来到后花园,偷看崔小姐烧香。

张生为了引起崔小姐的注意,在墙角吟诗,崔莺莺也回作了一首诗而且对张心生好感。

漆黑月夜,崔莺莺由于担心被人发现而疑神疑鬼逃回房内,只留下张生一人独自惆怅。

第一本,第四折:二月十五日,崔家在普救寺做法事。

寺院长老请求崔夫人让张君瑞带斋追荐亡亲,谎称张是其亲戚,得到崔夫人应允。

张君瑞得以入内追荐亡亲,并暗地观望让他魂牵梦萦的崔家小姐。

第二本,第一折:叛将孙飞虎听闻崔莺莺的美貌便起了贼心,率领人马包围普救寺,想强抢其作为自己的压寨夫人。

大家束手无策时崔夫人无奈作出决定:谁能击退强盗便将女儿许配给他。

危难之中张君瑞主动请缨要承担此重责。

第二本,楔子:张君瑞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信请自己的结拜兄弟率兵前来援救,三日后杜元帅带兵打退了孙飞虎。

第二本,第二折:强敌已退,崔夫人让红娘请张君瑞赴宴,要答谢其救女之恩,张生与红娘交谈后,以为崔母真的要将崔小姐许配给自己,满心欢喜。

第二本,第三折:崔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经许配给郑恒为由拒绝了张生和盈盈的婚事,而让他们结为兄妹并承诺会厚赠金帛。

《西厢记》艺术特色赏析

《西厢记》艺术特色赏析

《西厢记》艺术特色赏析《西厢记》是中国古代四大戏剧之一,而这个剧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都是高超的。

苏州的艺术特色在于它有“慢郎中”、“书卷气”的情趣。

明代著名学者顾起元说:“吴人演剧,最有韵致。

…平、上、去、入诸声,随字转折,无不如意。

”在这里,我想说几点关于《西厢记》艺术特色的赏析。

第一,人物塑造上,人物心理刻画十分细腻,人物性格非常突出。

如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其突出的个性便是含蓄蕴藉。

《西厢记》虽然多处写到爱情主题,但人们不会感到作品的庸俗浅薄,因为作者所赋予的都是“闺情”,而非“男女之情”,并且这种恋爱在传统观念中被认为是卑贱的。

可以说,《西厢记》并没有受到“礼教”的束缚。

正因为如此,《西厢记》更能展示出封建社会“才子佳人”的婚姻悲喜剧。

如果说关汉卿笔下的张生具有某种性格上的内向,那么在马致远的《西厢记》里则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他的话语很多,笑声也时常响起,情感的表达也相当直率,看似粗犷,却很合乎生活逻辑,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接地气”吧。

而且《西厢记》的作者是“第一才子”,他将张生塑造成既幽默风趣,又有学问的谦谦君子形象,可谓“雅俗共赏”。

从中,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

曹雪芹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也非常出色。

一开始我们就见到他的幽默与机智,一旦进入正题,那些讽刺手法就毫不掩饰地显现出来。

比如说张生自恃清高的自私和虚伪,红娘对张生的利用和埋怨,崔老夫人的固执和偏见,老夫人对红娘的看法等等,每一次的矛盾冲突都有反抗的一方,都有“唱词”来表达。

另外,《西厢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影响也非常大。

它提倡“现世报”的思想,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写爱情故事,强调“情”是真正的美学。

它揭露了当时社会上的丑恶,也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同时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促进了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丰富了文学的创作。

除此之外,还有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冯梦龙编撰的《警世通言》、清初吴伟业的《圆圆曲》等,均是优秀的短篇小说集,艺术价值很高。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元代戏曲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戏剧之一。

它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对《西厢记》进行探讨。

一、思想内容1. 爱情观念《西厢记》以爱情为主题,展现了潘金莲和张生、红娘和张生之间的爱情纠葛。

在明清时期,封建礼教束缚严重,婚姻多是以门第和利益为主,而真正的爱情成为一种奢望。

《西厢记》通过潘金莲和张生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婚姻的束缚。

在戏剧中,潘金莲和张生的爱情表现得深沉而坚定,他们不顾一切地为爱情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梦想。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抨击,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纯真、真挚爱情的理解和呼吁。

2. 婚姻观念《西厢记》也涉及到婚姻观念的改变。

通过红娘为张生和红娘对潘金莲和张生的爱情进行支持和帮助,表达了对封建婚姻观念的批判。

在这部戏剧中,作者描绘了婚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呼吁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真实的爱情和婚姻。

3. 教育观念《西厢记》中还包含了对教育观念的批判。

红娘是一位开明而严谨的教育家,她创造了开放而丰富的教育环境,给予张生以全面的教育,培养他的才情和品德,为他的成才之路指明方向。

她也对潘金莲进行了开明的教育,帮助她自立自强,成为了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女性。

在戏剧中,红娘教育观念的提倡,对社会教育制度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追求和理念。

二、艺术特色1. 表现手法《西厢记》是一部情节曲折、情感细腻的戏剧作品,它运用了多种戏曲表现手法,如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使戏剧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彩。

特别是在对白方面,通过对话的设置和表达,将人物的个性和情感完美地展现出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2. 人物刻画在人物刻画方面,《西厢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情感表达,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西厢记文中场景赏析

西厢记文中场景赏析

西厢记文中场景赏析《西厢记》文中场景赏析。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戏曲文学的巅峰之作。

该剧以唐明皇时期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文中的场景描写是该剧的一大特色,通过对场景的精彩描绘,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西厢记》文中的场景进行赏析,探讨其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分析《西厢记》中的开篇场景。

剧中开篇的场景是在一座古老的庙宇中,一对年轻男女在这里相识相恋。

庙宇的古老建筑和静谧的氛围为这段爱情故事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浪漫。

庙宇的石阶、斗拱和翠绿的青藤萦绕在墙上,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古朴和宁静。

这个开篇的场景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调,让观众对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剧中的园林场景。

园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场景之一,而在《西厢记》中,园林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假山、流水、花木和小桥,这些景致为故事增添了一份浪漫和柔情。

园林中的情节多是男女主角相会、相恋、相思的地方,这些情节在园林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动人。

园林场景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具有画面感,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与主人公一同感受着爱情的甜蜜和煎熬。

除了庙宇和园林,剧中的书房场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书房是男女主角进行私下交流和倾诉的地方,也是他们心灵交流的场所。

书房中的情节往往是男女主角情感交流的高潮部分,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

书房内的摆设、书籍和文房四宝都为故事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和历史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场景外,剧中还有许多其他场景,如街巷、客栈、宫殿等,这些场景都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份真实感和历史感。

通过对这些场景的精彩描绘,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性格,更加投入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纠葛和人生百态。

总的来说,《西厢记》文中的场景赏析,不仅是对古典文学中场景描写的一次探讨,更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爱情故事的一次品味。

《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

《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

《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摘要: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王实甫《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越调·斗鹌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王实甫《西厢记》原文与翻译、赏析【越调·斗鹌鹑】云敛晴空,冰轮乍涌; 风扫残红,香阶乱拥; 离恨千端,闲愁万种。

夫人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他做了个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

【紫花儿序】则落得心儿里念想,口儿里闲题,则索向梦儿里相逢。

俺娘昨日个大开东阁,我则道怎生般炮凤烹龙?朦胧,可教我“翠袖殷勤捧玉钟”,却不道“主人情重”?只为那兄妹排连,因此上鱼水难同。

(红云) 姐姐,你看月阑,明日敢有风也? (旦云) 风月天边有,人间好事无。

【小桃红】人间看波,玉容深锁绣帏中,怕有人搬弄。

想嫦娥、西没东生有谁共?怨天公,裴航不作游仙梦。

这云似我罗帏数重,只恐怕嫦娥心动,因此上围住广寒宫。

(红做咳嗽科) (末云) 来了。

(做理琴科) (旦云) 这甚么响? (红发科) (旦唱)【天净沙】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珮玎咚?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冬敲响帘栊?【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莫不是疏竹潇潇曲槛中?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结丝桐。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 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 其声高,似清风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圣药王】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

我近书窗听咱。

(红云) 姐姐,你这里听,我瞧夫人一会便来。

(末云) 窗外有人,已定是小姐,我将弦改过,弹一曲,就歌一篇,名曰凤求凰。

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

(歌曰)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赏析

二、是其语言艺术的文采性。《西 厢记》之所以被称为“花间美人”, 就是因为语言上五色缤纷的艳丽姿采。 1、文辞华丽。如第三本第二折,通 过红娘之口描写莺莺之处:“[醉春风] 则见他钗蝉玉横斜,髻偏云乱挽。日 高犹自不明眸,畅好是懒,懒。”
2、丰富的修辞技巧。据《中国戏曲通史 统计,全剧运用的修辞手法达34种之多, 包括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 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如剧中第四本 第四折“[雁儿落]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 悄门掩清秋夜,疏刺刺林梢落叶风,昏惨 惨云际穿窗月。”这里“绿依依”、“静 悄悄”、“疏刺刺”、“昏惨惨”等迭字 词的运用对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增强环境 的渲染起了很大的作用。
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 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 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 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 爱情故事。《西厢记》表达了对封 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 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一、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 三、描摹景物、酝酿气氛 四、脚色的分配和结构的扩大
四、《西厢记》在主唱脚色的分 配和结构的扩大上,对杂剧体制也 有所革新和创造。元杂剧的通例是 一本四折,每折由一人独唱到底。 《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而且 部分地打破了一折由一人主唱的限 制。
《西厢记》的语言璀灿优美,为世 人所公认,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土,包 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 腕赞叹不已。它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 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 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 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 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 派”最杰出的代表。
《西厢记》文采灿然,却绝不是 堆砌词藻,雕字琢句得来的,全剧 自然、流利、通畅,绝无滞涩、雕 琢、造作的毛病,达到“清水出英 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不能不 令人叹服。

请结合作品分析

请结合作品分析

请结合作品分析《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

在《西厢记》中,两种冲突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制约:一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以老夫人为另一方的冲突,这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这构成了作品的辅线。

两条线索有主有次,并行交织,有力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得人物性格更为丰满生动。

2.《西厢记》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成功的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戏剧典型。

首先,作者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人物性格与戏剧冲突的完美统一。

其次,作者善于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惟妙惟肖,纤毫毕现,这样就大大开掘了人物隐秘奥妙的内心世界。

最后,作者还善于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3.《西厢记》的语言自然而华美,典雅而富丽,具有诗意浓郁,情趣盎然的独特风格。

作者善于把朴质活泼的民间口语和精炼隽永的诗词语言熔铸在一起,雅俗并行,本色而又有文采,生动活泼而又雅致清新;《西厢记》中有不少曲词善于渲染气氛,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西厢记》的人物语言也都是高度个性化和充分戏剧化的,完全切合戏剧角色的身份,地位,教养和性格。

4.《西厢记》对杂剧的体制也有所创新。

它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外加一个楔子的通例,是由五本二十折组成的大型连台杂剧。

它也打破了每折只能由一人主唱到底的成规,在必要时一折戏可轮番主唱,体制的革新,大大丰富了戏剧的艺术表现力。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崔莺莺相比较,有哪些变化,如何看待?1《牡丹亭》是继《西厢记》之后最著名的爱情剧。

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也都光辉照人,里面的女主角更是如此,但杜丽娘比起崔莺莺,在人物的性格等方面有了很多变化,她身上体现出更加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抗争精神。

2《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作为堂堂的相国小姐,举手投足都要恪守大家闺秀的礼仪规范,当她对张生产生爱情的时候,虽然有热情但作为名门闺秀,她又受过严格的封建教养,有时显得优柔寡断,言行不一,即她有对情的渴求,但很多时候这种情是犹豫再三,她身上同时体现了情的渴求和理的克制。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赏析•相关推荐西厢记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厢记赏析,以供查阅,快来看看吧!《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

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

要说到王西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厢。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

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

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

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经典戏剧《西厢记》赏析

经典戏剧《西厢记》赏析

经典戏剧《西厢记》赏析经典戏剧《西厢记》赏析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包括《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厢记》了。

《西厢记》原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的杰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美宏伟的大型喜剧。

周德清称赞《西厢记》“诸公已矣,后学莫及”。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戏曲史上都占有很重要地位,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高峰之一。

如果以单部作品而论,《西厢记》可以说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

它以五本的宏大规模来敷演一对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故事,不仅题材引人喜爱,而且人物能刻画得更丰满细致,情节能够表现得更曲折动人,再配以与浪漫的内容相称的秀丽优雅而又活泼的语言,自然有一种不同寻常的魅力。

《西厢记》主要讲的是书生张珙游学河中府,在古刹普救寺与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小姐相遇。

因一见倾心,借宿在崔氏眷属暂住的西厢院外僧房之中。

夜间莺莺花园烧香,强生隔墙吟诗,莺莺亦酬诗一首;张生继而藉崔府超度老相国时,追荐自己的父母,在法会上与与莺莺再度相见。

其间贼将孙飞虎为抢夺崔莺莺,兵围寺院,崔母求助于寺众,许诺能退贼兵者以莺莺相配;张生应下此诺并修书一封请惠明送至友人白马将军杜确处。

杜确率兵打败孙飞虎,普救寺兵围虽解但崔母却违约赖婚,命两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相思入病,侍女红娘遂教张生夜间在花园外弹琴,对莺莺诉说心曲。

红娘为莺莺、张生传书递简,莺莺瞒过红娘而“待月西厢下”,是夜张生依约到来,但莺莺毕竟囿于礼教,又被红娘看见,竟翻脸不认。

张生为此抑郁成疾,莺莺不禁内疚,以药方为名托红娘送去,当晚便由红娘送莺莺到张生房中。

月馀后,两人情事被崔母发觉,崔母大怒拷问红娘,红据理以争,认为崔老夫人不应悔婚,若不允婚只怕还有玷辱家门和治家不严的罪名,崔母只得允婚,但张生必须应举得官方能迎娶莺莺,两人因此长亭送别。

张生行至草桥,见莺莺追赶而来,醒后才知是梦境。

张生得中后欲与莺莺完婚,被当年曾经与莺莺订亲的崔母内侄郑恒阻挠,恰好白马将军携旨到达,为张生与莺莺主婚,郑恒羞愧自尽,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评论

《西厢记》评论

《西厢记》评论
《西厢记》是元曲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

小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是中国文学中最为著名和感人的爱情故事之一。

这部小说在描写爱情的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女性的无奈和苦闷,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不公。

小说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虽然是一本古典文学,但它读起来却不失现代的感觉。

小说的情节紧凑有趣,人物性格鲜明,使得读者能够很快地被小说所吸引,产生共鸣。

从文学角度来看,小说的描写手法非常独特,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却能够深情地描写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爱情,这种氛围和气氛带给人们的感觉非常的温馨而富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西厢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古代社会的了解,更是一部集情感、文化、艺术于一身的经典之作,它的阅读价值与文化价值都是无法忽视的。

西厢记赏析(5篇范文)

西厢记赏析(5篇范文)

西厢记赏析(5篇范文)第一篇:西厢记赏析《西厢记》赏析一个精彩的故事需要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来演绎,同样形象鲜明的人物也需要情节丰满的故事来提供展示的舞台,只有这两者达到一个统一,才能成就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

《西厢记》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它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

作品里描写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璨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士,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可以说是阐述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作品。

《西厢记》歌颂了青年男女为争取自由婚姻而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批判了由家长包办的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观念,揭露了封建礼教对自由幸福爱情的摧残,表现了“佳人配才子”和“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思想和感情。

它具有更鲜明的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色彩。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人。

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莺莺传》,讲述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

元代王实甫在此基础上把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塑造了一系列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于对男主人公张生的塑造,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

张生个性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前人评论张生的形象常用“志诚种”三个字来概括。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元曲四大名剧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千古绝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人性、婚姻伦理、女性觉醒、描写手法等几个方面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人性的描写《西厢记》中人性描写栩栩如生,塑造了一批真实可感的人物。

作者对主人公张生、崔莺莺、红娘等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刻画,表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

张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汉,不屈不挠,勇敢追寻自己的爱情;崔莺莺则是一个善良、聪明、美丽的女子,她追求真爱、自由和平等,表现出女性渴望自主人格的一面;红娘是一个乐观、机智、精明的女人,她为崔莺莺牵线搭桥,使得婚姻得以实现。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作者传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呼吁人们要珍惜真情、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二、婚姻伦理的探讨婚姻伦理是《西厢记》的热点话题之一。

该剧不仅对宋代婚姻制度进行了批判,还谴责了世俗的金钱观和权力观。

例如,剧中的崔莺莺不愿嫁给盛世华等富贵之家,而要嫁给自己爱的张生;张生和崔莺莺最终冲破了重重阻碍走到一起,表现了爱情的真谛和婚姻的美好。

通过这种婚姻伦理的探讨,作者明确表达了对于婚姻自由选择的倡导,呼吁对于婚姻的看法可以更加开放和包容,让每一个人都能够选择自己最想要的婚姻生活。

三、女性觉醒的表现在《西厢记》中,女性角色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相比较于其他传统剧作,本剧的女性角色具有独立的人格,追求真爱和自由。

例如崔莺莺,她拥有自己的理想和思想,在追求张生的同时,也要坚定维护自己的价值观;红娘则是一个机智精明的女性,充分展现了自身的能力和魅力。

这些女性角色的描绘,揭示了传统文化中所忽视的女性自主意识,呼吁男女平等,开创女性觉醒的新时代。

四、独特的艺术特色《西厢记》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尤其是对于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描写,体现了元曲文学的独特艺术特色。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使得剧中人物的情感充满张力;另外,剧中的情节发展也是自然流畅的,紧凑而不失温馨,唤起了人们的深深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文学赏析
内容摘要:
《西厢记》元代王实甫作。

故事描绘的是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

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它的曲词优美华丽,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一百种。

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

关键词:
艺术特色戏剧语言杰出戏作人物形象崔莺莺张生红娘
通过选修《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这门课程,我接触到了许久没有接触的古典文学。

有《西厢记》、《汉宫秋》、《牡丹亭》、《三国》、《儒林外史》、《桃花扇》、《三言两拍》等。

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都出自于此,这也足以证明了古典文学魅力之大。

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三国》、《水浒》、《西游记》以外,当属这部《西厢记》。

不仅因为在高中时期曾在语文课本上学习过留下了印象,在《红楼梦》中提到过这部戏剧,也因为老师的讲述绘声绘色以及作品本身不论是剧情还是语言上都很吸引我。

《西厢记》的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

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

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

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

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

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

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

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

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

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

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
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
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人物形象
戏剧中的人物虽不多,但是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十分丰满,个性十分鲜明:张生、崔莺莺、红娘等,都是我国古典戏曲中典型、成功的人物形象,有的甚至还在后世成为某种
类型人物的代称。

人物形象的丰满,主要是因为每一个人物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同
时又具有多重性。

作者不仅善于正面刻画人物,而且长于侧面描写,使人物性格丰富多彩,具有立体感。

同时,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得到了高度的结合,成功地表现了事件曲折复杂
的过程。

张生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的书生。

他执着的追求崔莺莺,对崔莺莺热烈诚挚而又矢志不渝。

张生在普救寺初见崔莺莺
便一见钟情,之后为了接近崔莺莺,将功成名就抛在脑后,毅然在普救寺住下。

在他追求
爱情的过程中,有时表现得很机灵,如请求附斋追荐,写信退贼等;但有时他又是憨厚的,甚至有些傻气和懦弱,如初见红娘他就详细地自报家门,对老夫人的赖婚和莺莺的赖简却
束手无策。

正是张生的这种憨气、傻气和他的风流才俊相得益彰,才使得人物形象才更显
饱满。

崔莺莺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又机灵。

作为一个相国小姐而能够
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主的婚姻。

同时,戏剧中也十分真实地表现了这位相国小姐在
反抗封建礼教过程中的动摇和矛盾。

正因为作品充分细致地表现了莺莺性格的复杂性,这
一形象才具有了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

在追求的过程中,她的心理始终是复杂矛盾的。

在红娘面前,一方面她想瞒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另一方面又借助红娘与张生互通衷曲。


于受思想性格特点和所处社会环境特点的制约,她在争取婚姻自由的道路上曲折而艰难,
从矛盾痛苦逐渐走向勇敢而坚定。

莺莺的复杂心理更加体现了戏剧的真实性,不仅让世人
看到一个为爱矛盾而又坚定的人物形象,也让后人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气。

红娘是我在《西厢记》中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她虽然是崔莺莺的丫鬟,但却有着小
姐所不曾有的胆量。

她在剧中是最光彩的人物,也是反封建礼教最为坚决、最无顾忌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生和
崔莺莺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

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
象征。

她的思想性格在撮合张生和崔莺莺二人婚事和抨击封建礼教中得到很好的展示。


了促成相国小姐和白衣秀才本来无望的婚事,她要蒙蔽威严而又多疑的老夫人,又要鼓励
软弱而常常不知所措的张生,同时还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心细如发、顾虑重重、敏感的莺莺;她对张生是热心坦率的,对小姐是忠诚大度的,而在与老夫人的斗争中,红娘虽是一个地
位卑贱的丫环,但她机灵、聪慧、勇敢,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

在这一整个过程中,作品
细腻地写出她的坚定、勇敢以及最终获得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在这一过程中所表
现出来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这样也就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

后来,她的名字也成为了爱情中牵线搭桥的中间人的代名词,足以见该作品的影响力之大。

二:戏剧语言
《西厢记》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文辞华美而富有个性,语言文雅绮丽,善于化用前
人的诗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语言是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的口语。


同的人物都有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特点,人物语言个性化,从语言中我们就能看出不同人
物的思想性格的特点。

在高中时曾学习过《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一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戏曲中的
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

这在《长亭送别》中尤为突出。

如:“【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
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作品融入了不少古代诗词的语句,其特有的语义、情味和表达
效果与剧中语境相契合,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

例如,【端正好】中的“碧云天,
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语句,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

作品不仅大量运用民间口语,吸收了不少的方言词和俗语、成语,而且善于将民间口语加工为富于文采的文学语言。

例如【滚绣球】一曲的语汇、语句都具
有民间口语的风格,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朗朗上口、通俗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文采,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艺术特色
在我看来,《西厢记》从情节安排和结构技巧上看,剧情曲折,结构巧妙合理。

全剧
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以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崔、张和
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为副线,二者相互交错、制约,极富戏剧性。

同时,在戏剧的体
制上它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并且打破了元剧一人主唱的通例。

这种突破与创新,对安排剧情、刻画人物,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该剧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者主要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塑造人物,如老夫人的
赖婚,张生的犯傻,莺莺的作假,红娘的泼辣等,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更加巧妙合理地
结合,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总的来说,我认为《西厢记》是非常成功的一部戏作,被后世传为元剧的杰作。

虽然我只是在选修课上浅识《西厢记》,但却通过老师的全面讲解以及查阅资料了
解了整个戏剧的由来创作以及戏剧本身的独特魅力。

透过《西厢记》,看到了元剧的辉煌,看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