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司法考试卷一司法制度考点: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审判制度
简述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
简述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宪法权威原则:司法活动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依法行使审判权,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2.独立公正原则:司法独立,法官只受法律约束,在审判活动中应当公正、客观、中立。
3.罪刑法定原则:任何人的罪刑都必须有法律依据,不能以任意方式对待。
4.人权保障原则: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确保审判公正、合法。
5.公开透明原则:审判过程应当公开进行,拒绝非法干涉,确保司法活动的透明性。
6.速裁公正原则:审判案件应当及时进行,尽快作出判决,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7.审判权与检察权分立原则: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在职责、权限和行使方式上相互独立。
8.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司法机关以法律为依据,按照独立的法律法规进行审判活动。
这些原则是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准则,确保司法活动公正、合法、依法进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论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论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无论是身份、地位、性别、种族等因素都不应该影响司法判决。
2. 公开审判原则:这个原则是指法院审判的程序应该公开进行,所有人都有权知道案件的审理进程和判决结果。
公开审判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和透明的认识。
3. 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这个原则是指法官必须独立于政治和经济力量的影响,客观公正地对待案件,忠实履行法律职责,不受外部压力和干扰。
4. “有罪推定”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应被视为“有罪推定”,即在未被证明无罪或者证据不足之前,被认定为有罪。
这个原则是保障社会安全和法律权益的基础。
5. 司法公正、效率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审判中要求尽力保障公正和效率的双重要求,即确保审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也要尽量保证审理的足够迅速和及时。
以上几个原则是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它们是保证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
稳定的基础。
试论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试论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试论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审判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是保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法律公正合理地实施司法职能。
首先,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以法治精神为指导,贯彻宪法和法律,强调公正性。
司法实践中,要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公开,尊重当事人权利,推行客观司法,努力消除或减少歧视性,保护当事人的主观权利。
同时,司法行政机关应本着公正、客观、公平的原则,行使其职权,实施司法职能,维护司法公正。
其次,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以公正为本。
司法实践中,应当坚持审判公正,将公正作为司法工作的最高原则,确保每一件审判案件的公正性,每一个当事人的公平,每一次裁判的正确性。
此外,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以司法保障为目标,以保护社会公正正义、实现司法公正为目标,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
司法实践中,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各方的合法权益,消除歧视现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秩序,实现法治社会建设。
总之,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以法治精神为指导、以公正为本、以司法保障为目标,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实施司法职能,促进法律公正合理地实施。
审判制度规定
审判制度概述审判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一系列规定和程序,以确保公正和公正地审理案件。
审判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正义。
本文将探讨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组成部分以及它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实施方式。
基本原则公正公正是审判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法官和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不受外界压力和干扰,客观、中立地处理案件。
公正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公正的审判,并享受到法律的保护。
公开公开也是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公开审判确保了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和公众的监督权。
公开审判对于维护司法独立和防止滥用权力非常重要。
快速快速审判是保障司法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则。
它意味着案件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得到审判,并及时作出裁决。
快速审判可以保护被告人的权利,并防止以拖延战术来削弱对方的合法权益。
组成部分法官与法院法官是审判制度中的核心人物。
他们负责主持庭审、依法进行判决,并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审理。
法官应具备独立、中立的品质,以便能够客观地处理案件。
法院是审判制度的实施机构。
它提供了审理案件的场所和设施,负责组织庭审,接受当事人的申诉和上诉。
法院在司法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事人权利保障审判制度保障当事人在司法程序中的一系列权利,以确保公正和公平的审判。
这些权利包括: - 被告人有权知晓起诉指控的内容和证据; - 被告人有权辩护,并提供证据进行自我辩护; - 当事人有权尽早获得诉讼决定,并进行上诉; - 被判有罪的人有权申请上诉或请求复议。
证据和法律适用审判制度依靠证据和法律来做出裁决。
证据包括书证、物证和口证等,通过证据来证明事实和认定责任。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适用的法律法规来判断和裁决。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审判制度的基石。
它要求法院以法律为依据来行使审判权,保证司法活动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国际审判制度的实施方式英美法系英美法系是由英国传统法律体系发展而来的一种法律体系。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基础,法官通过解释和适用先例来作出裁决。
2002-2012年司法考试法律职业道德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
2002-2012年司法考试法律职业道德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2012年)45.关于司法、司法制度的特征和内容,下列哪一表述不能成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包括司法规范体系、司法组织体系、司法制度体系、司法人员管理体系B.法院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纠纷解决主体,表明司法的被动性特点已逐渐被普遍性特点所替代C.解决纠纷是司法的主要功能,它构成司法制度产生的基础、决定运作的主要内容和直接任务,也是其他功能发挥的先决条件D.“分权学说”作为西方国家一项宪法原则,进入实践层面后,司法的概念逐步呈现技术性、程序性特征【答案】B【考点】司法、司法制度的特征和内容【解析】本题考核司法、司法制度的特征和内容。
选项B说法不能成立。
法律适用活动的惯常机制是“不告不理”,司法程序的启动离不开权利人或特定机构的提请或诉求,但司法者从来都不能主动发动一个诉讼,因为这与司法权的性质相悖。
所以,从性质上来说,司法依旧是具有被动性的特点。
选项B说法不能成立。
46.关于法律职业道德的理解,下列哪一说法不能成立??()A.法律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更强的公平正义象征和社会感召作用B.法律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相比,具有更强的约束性C.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多以纪律规范形式体现,具有更强的操作性D.法律职业道德通过严格程序实现,具有更强的外在强制性【答案】D【考点】法律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
选项D说法不能成立。
很法律相比较,道德只是用于自律的,是对自己内心的约束。
在实践中,只有选择合适的内化途径和适当的内化方法才能够使法律职业者将法律职业道德融进法律职业精神中。
所以,法律职业道德的实现,既包括外在监督,也包括法律职业者的自律其并非通过严格程序来实现,而且其不具有强制性,而是法律职业的有关机构有责任地促进法律职业内环境的建设,从而极大促进法律职业者的道德内化。
47.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主管机关就3个职业在诉讼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出台了一系列规定。
审判制度_参考模板
审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强化证据制度:中国法律规定了 严格的证据制度,强调证据的真 实性和合法性。在审判过程中, 法官需要对证据进行严格审查和 判断,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
1
2
在中国,审判机关为人民法院, 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根据中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 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 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
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3
各级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 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
3
审判程序
审判程序
审判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所遵循的程序和步骤。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审判程序 包括以下阶段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国审判制度积极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鼓励当事 人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避免诉讼带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法院可 以组织调解,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调解,以减轻法院的负担,提高纠纷解 决的效率
审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涉外审判中的国际法适用
在涉外审判中,中国法院根据国际法和国 际惯例审理案件,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同时,中国法院也积极推动国际司法合作 和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法院的合 作关系,共同推动国际司法公正和发展
众对审判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审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之,中国审判制度在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审判制度也将会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以更好 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 除了上述内容外,中国审判制度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和亮点。以下是其中一些
2017年司法考试卷一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
第⼀节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司法的概念和特征司法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历来是以解决社会冲突为⼰任的,它与社会冲突相伴相随。
在近代的司法从⾏政等制度中分离出来之前,“司法”远⾮⼀种独⽴的解纷形态和制度,我们能够发现不同形式的“司法”:它可能是民间性的调解、仲裁活动,也可能是以国家暴⼒强制为后盾的官⽅⾏为。
只要有社会冲突存在,即便是在古代社会,司法(作为⼀种制度或习惯规则)也必然成为社会架构中的⼀个组件,因为任何社会都离不开解决纠纷的⼿段。
法⼈类学的研究表明,初民社会中即已存在各种形态的处理纷争的程序,这些纷争,⼩到诽谤和侮辱,⼤到偷窃、诱拐⼈妻、乱伦、强*、杀⼈等,⽆不依循着某些带有共性且各具个性的司法原则和程序,并且都毫⽆例外地具备⼀种合法地⾏使⼈⾝强制的社会权威机构——法院。
①近代的司法最初是⼀个政治学或法学概念。
在1657年和1660年,乔治·劳森发表了两部重要政治著作,提出了政府职能的三重划分。
“国家有三种权⼒,或者说有三层权⼒。
第⼀是⽴法。
第⼆是司法。
第三是执⾏。
”②受约翰·洛克的分权理论的影响,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如果司法权不同⽴法权和⾏政权分⽴,⾃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法权合⽽为⼀,则将对公民的⽣命和⾃由施⾏专断的权⼒,因为法官就是⽴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政权合⽽为⼀,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量。
”“如果同⼀个⼈或是……同⼀个机关⾏使这三种权⼒,即制定法律权、执⾏公共决策权和裁判私⼈犯罪或争讼权,则⼀切便都完了。
”①他将裁判权作为与政府其他两种职能同等的职能,并强调司法独⽴,主张以权制权,指出任何政权都有腐化的趋势,使分权学说成为西⽅国家的⼀项普遍性的宪法原则。
在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建⽴以后,按照⽴法权、⾏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的宪政原则,以根据法律解决纠纷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权成为独⽴的国家权⼒。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一个科学系统,既包括体制机制运行体系,也包括理念文化等丰富内容。
关于我国司法制度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一46题)(A)我国司法制度主要由四个方面的体系构成:司法规范体系、司法组织体系、司法制度体系、司法文化体系(B)司法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审判组织体系、律师组织体系、公证组织体系(C)人民调解制度和死刑复核制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司法解释制度和案例指导制度是中外通行的司法制度(D)各项司法制度既是司法机关职责分工、履行职能的依据和标准,也是监督和规范司法行为的基本规则2 司法活动的公开性是体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面,要求司法程序的每一阶段和步骤都应以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看得见的方式进行。
据此,按照有关文件和规定精神,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45题)(A)除依法不在互联网公布的裁判文书外,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均应在互联网公布(B)检察院应通过互联网、电话、邮件、检察窗口等方式向社会提供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服务(C)监狱狱务因特殊需要不属于司法公开的范围(D)律师作为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制作的代理词、辩护词等法律文书应向社会公开3 关于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如何理解司法效率,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2014年卷一46题)(A)司法效率包括司法的时间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司法活动的成本效率(B)在遵守审理期限义务上,对法官职业适德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应力求在审限内尽快完成职责(C)法官采取程序性措施时,应严格依法并考虑效率方面的代价(D)法官应恪守中立,不主动督促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完成诉讼活动4 关于法律职业道德的理解。
下列哪一说法不能成立?(2012年卷一46题)(A)法律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更强的公平正义象征和社会感召作用(B)法律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相比,具有更强的约束性(C)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多以纪律规范形式体现,具有更强的操作性(D)法律职业道德通过严格程序实现,具有更强的外在强制性5 关于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2010年卷一49题)(A)为了客观、中立、公正地进行事实判断、解决纷争,在组织技术上,司法机关只服从法律,不受上级机关、行政机关的干涉(B)根据检察权统一行使原则,我国各级检察机关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特点是在行使职权、执行职务时实行“上命下从”:每个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的活动是检察机关全部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均需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C)法律职业以法官、检察官、律师为代表,法律职业之间具备同质性而无行业属性,因此多数国家规定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须通过专门培养和训练(D)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基本纲领和基本要求。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模拟试卷1.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下列哪一项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 )。
(A)公开审判(B)检察监督(C)两审终审(D)回避2 甲是县检察院民行科的检察员,其职责是对同级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进行检查监督,提起抗诉,其下列哪些行为违背民事诉讼法?( )(A)甲经常旁听同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错误不大的当庭指出,错误严重的提起抗诉(B)甲只是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并对执行工作实行法律监督(C)甲对同级人民法院的法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行为,也进行监督(D)甲只对同级人民法院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法律监督3 外国法院对中国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法院对该国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 ( )(A)同等原则(B)平等原则(C)对等原则(D)相对原则4 撤诉是当事人的一种处分行为,当事人撤诉,人民法院准许的,意味着( )(A)当事人对自己实体权利的处分,而没有对诉讼权利进行处分(B)当事人放弃了自己的诉讼权利,但并不意味着同时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实体权利(C)当事人放弃了自己的诉讼权利,同时也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实体权利(D)不是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而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权利的处分5 根据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原则,检察机关可以 ( )(A)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进行法律监督,而不能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B)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而不能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进行法律监督(C)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进行法律监督(D)对法官的审判行为进行监督,而不可以对法院和当事人的诉讼活动进行监督6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未经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法院裁判的根据。
该规定体现了( )(A)辩论原则(B)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C)处分原则(D)自愿原则7 民事诉讼中,原告申请撤诉,如果该行为有可能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就可以裁定不准予撤诉。
论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论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一、引言审判制度是一个国家司法体系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和司法公正。
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公平、公正、高效的司法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以期对我国的司法体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独立公正原则2.1 审判独立原则审判独立是我国审判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
司法独立旨在保证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受任何的干扰和压力,只依据法律来裁判案件,从而保证司法的公正。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做到公正、中立,不受任何利益的影响。
2.2 公正审理原则公正审理是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公正审理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公平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偏不倚地根据事实和法律来判决案件。
审判过程中,法官必须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当事人的辩护权,确保案件的公正裁决。
2.3 民主决策原则民主决策是我国审判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我国的审判制度中,决策权归属于全体法官,通过合议、决策的方式来确定案件的裁决结果。
这种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机制,保证了审判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法律平等原则3.1 法律效力平等原则法律平等原则是我国审判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
法律的效力对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普通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在审判过程中,法官必须依法行事,不偏袒一方,公正地对待双方当事人。
3.2 法律适用平等原则法律适用平等原则是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法律的适用必须是公正、合理的,法官应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客观公正地进行判断和决策。
同样的法律适用于同样的情况,法院在不同案件中不能因为当事人身份、社会地位等因素而有所偏袒或歧视。
3.3 法律保障平等原则法律保障平等原则是我国审判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
法律保障平等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偏不倚地对待双方当事人。
国家司法考试卷三(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三(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合议庭的组成不可以是下列哪一种形式?( )A.三名陪审员B.一名陪审员,两名审判员C.两名陪审员,一名审判员D.三名审判员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9条第1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知识模块: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2.合议制与独任制相对应,下列不能适用独任制审理民事案件的法院有( )。
A.省高级人民法院B.市甲区人民法院C.县人民法院D.镇人民法庭正确答案:A解析: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以实行合议庭制度为原则,以实行独任制度为例外,仅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实行独任制:(1)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2)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案件除外)。
又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7条的规定,只有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院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第一审案件。
知识模块: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3.诉讼中审判人员的回避和书记员的回避,分别由谁决定?( )A.人民法院院长;审判长B.审判长;审判员C.审判委员会;审判长D.审判委员会;人民法院院长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6条的规定:“院长担任审判长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知识模块: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4.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本案一审审判员甲是当事人乙的父亲,而甲并未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未申请乙回避。
二审法院应如何处理本案?( )A.视为当事人放弃申请回避的权利,继续审理B.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C.裁定中止诉讼D.报上级人民法院处理正确答案:B解析:《民诉解释》第325条规定:“下列情形,可以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严重违反法定程序:(一)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二)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的;(三)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的;(四)违法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一司法制度考点:审判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一司法制度考点:审判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一、审判制度的概念和特征审判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使用法律,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诉事件的制度,包括审判机关的性质、任务、职权、组织体系、活动原则和工作制度,审判组织、审级制度、审判方式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从主体角度理解,审判制度也可称为法院制度。
因为诉讼、审判的核心地位,审判制度成为一国主要的司法制度,审判最直接鲜明地反映了司法的本质特性。
从历看,审判制度经历了持续发展、完善的过程;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审判制度与其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相适合而各有特点。
我国的审判制度由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法官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实行了规定,涉及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设置、审判组织、审判原则、审判程序等方面内容,从而保障审判活动的顺利实行,规范法院的司法行为。
我国审判制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第3条第3款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所以,人民法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受其监督。
这体现了我国审判制度的政治性、人民性特征。
(2)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为此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均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人民法院统一设立并独立行使审判权体现了我国审判制度的统一性、单一性特征。
(3)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确立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审判原则、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审判原则以及人民陪审员制度、法院调解制度、死刑复核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原则和制度。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哪些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
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正确答案:C解析:依照《宪法》第126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某些机关可以以合法形式进行干预,如人大行使监督权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
因此C选项的说法不正确,本题的答案为C项。
知识模块: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2.关于司法的特征,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的司法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一样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B.司法的终局性仅就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而言,人民检察院的决定并不具有此特征C.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上诉、申诉、审判监督等纠错机制体制集中体现了司法的公正性特征D.在我国,司法的独立性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正确答案:B解析: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与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均具有终局性,就人民检察院而言,其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和对于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和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嫌疑人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诉讼活动即可终结,因此也具有终局性,故B项错误。
知识模块: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3.下列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哪项?( )A.执业律师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B.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C.行政诉讼被告不得申请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D.人民陪审员由法院院长提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正确答案:D解析:《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下列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除外:(1)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案件。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关于司法功能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0年卷一47题)(A)司法具有解决纠纷、调整社会关系的直接功能和解释、补充法律及形成公共政策、秩序维持、文化支持等间接功能(B)司法要求司法活动的公开性、裁判人员的中立性、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司法过程的参与性、司法活动的合法性、案件处理的正确性(C)我国晋代刘颂认为应该严格区分君臣在实现司法公正方面的职责(D)英国哲学家培根强调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一次不公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
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2 随着法院案件受理制度改革的落实,当事人诉权得到进一步保障。
关于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的理解和执行。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一47题)(A)立案登记制有助于实现司法效率,更有助于强化司法的应然功能(B)对当事人提交的起诉状存在的欠缺和错误,法院应主动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内容(C)如不能当场判定起诉是否符合规定,法院应接收起诉状。
并口头告知当事人注意接听电话通知(D)对法院既不立案也不做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投诉,但不可向上一级法院起诉3 关于法律职业道德,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2013年卷一45题)(A)基于法律和法律职业的特殊性,法律职业人员被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具有高于其他职业的职业道德品行(B)互相尊重、相互配合为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检察官、律师尊重法官的领导地位,在法庭上听从法官的指挥(C)选择合适的内化途径和适当的内化方法,才能使法律职业人员将法律职业道德规范融进法律职业精神中(D)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提高法律职业人员道德认识、陶冶法律职业人员道德情感、养成法律职业人员道德习惯等4 关于我国司法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一46题)(A)我国实行两审终审、人民陪审员、审判公开等审判制度,促进实现审判活动科学化、规范化(B)基层法院除审判案件外,还处理不需要开庭审判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但不能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C)我国实行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等检察制度,实现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D)检察官独立不同于“除了法律没有上司”的法官独立,要受到“检察一体化”的限制5 张法官与所承办案件当事人的代理律师系某业务培训班同学,偶有来往,为此张法官向院长申请回避,经综合考虑院长未予批准。
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审判制度考点解读
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审判制度考点解读我国的 ___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了在刑事审判、民事审判和行政审判中都需要遵循的主要审判和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 ___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规定, ___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这一原则体现了审判的独立性。
为了尊重当事人诉权和体现法院的中立性,我国法律规定:未经控诉一方提起控诉,法院不得自行主动对案件进行裁判;法院审理案件的范围(诉讼内容与标的)由当事人确定,法院无权变更、撤销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案件在审理中,法院只能按照当事人提出的诉讼事实和主张进行审理,对超过当事人诉讼主张的部分不得主动审理。
在我国诉讼制度中,审理形式一般采取直接言词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可再分为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均以发现真实为主要目的。
直接原则也称直接审理原则,要求参加审判的法官必须亲自参加证据审查、亲自聆听法庭辩论。
这一原则强调审理法官与判决法官的一体化。
言词原则也称言词审理原则,要求当事人等在法庭上须用言词形式开展质证辩论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公开原则、辩论原则和直接原则实施的必要条件。
直接言词原则反映了我国审判活动的亲历性。
及时审判原则具有保障人权、促进诉讼进行、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价值。
我国法律要求 ___及时审理案件,提高办案效率。
这一原则体现了审判的效率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保护人权是我国宪法中非常重要的法律理念,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充分体现了这一重要理念,较好地处理了惩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关系,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第2条,突出保障基本人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多项具体规定中贯彻这一原则。
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遏制了刑讯 ___的发生,能有效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证公民的诉讼权利。
审判制度是由国家确立的` ___进行审判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程序,即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应该遵守的规程和准则,包括审判组织和审判活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审判的基本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贯穿于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并对审判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根据宪法和三大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活动除了必须遵循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遵循审判活动的特有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不告不理原则、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审判及时原则。
集中审理原则等。
一、不告不理原则不告不理,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就不能进行审判。
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不得启动审判程序,即原告的起诉是法院启动审判程序的先决条件;二是法院审判的范围应与原告起诉的范围相一致,法院不得对原告未提出诉讼请求的事项进行审判。
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是审判中立的根本要求,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告不理原则是现代各国诉讼法所普遍确立或实际执行的一项重要审判原则。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但从其有关规定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和自诉人提起的自诉,人民法院不得主动进行审判;对公诉和自诉没有指控的罪行和人员,人民法院也不得进行审判。
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也没有明确规定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但从其具体规定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原告的起诉,人民法院便不能立案受理,更不能进行审判;对不属于原告诉讼请求的事项,人民法院也不得进行审理和判决。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换言之,对上诉请求之外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应当进行审查处理,即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二、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均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长期以来,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一般都认为我国审判独立是指法院独立审判,而不包括法官独立审判。
原因在于,有人认为法官独立审判是西方国家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有人认为我国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无法实行法官独立审判;还有人认为法官独立审判,不符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等等。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审判(3篇)
第1篇一、引言审判,作为国家司法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我国法律规定,审判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公正、公开、公平。
本文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审判的基本原则、程序、类型以及审判机关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审判的基本原则1.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审判工作的灵魂,要求审判机关和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坚持客观、公正,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依法作出公正的裁决。
2. 公开原则公开原则要求审判活动公开进行,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了解审判过程,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审判的透明度。
3.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审判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对当事人平等对待,确保各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4. 独立原则独立原则要求审判机关和审判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 依法原则依法原则要求审判机关和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案件审理的合法性。
三、审判程序1. 审判前的准备工作审判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立案、起诉、答辩、举证、质证等环节。
2. 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审判程序的核心环节,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评议等环节。
3. 裁判裁判是审判程序的最后阶段,包括判决、裁定和决定等。
4. 执行执行是审判程序的最后一步,包括强制执行和自愿履行等。
四、审判类型1. 刑事审判刑事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应当受到何种刑罚进行审理和裁决的活动。
2. 民事审判民事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纠纷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的活动。
3. 行政审判行政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对行政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的活动。
4. 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进行再审、提审或者抗诉的活动。
五、审判机关1. 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公民合法权益。
2. 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对犯罪行为提起公诉。
中国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国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审判制度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也是诉讼活动的重要法定原则。
审判活动依法公开进行,是我国现行法律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基本要求。
以下是xx制度为您搜集整理的《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供参考。
【审判制度】审判制度就是法院制度,包括法院的设置、法官、审判组织和活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一) 人民法院的组织和职权根据现行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其组织体系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各级各类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统一接受最高人民法院的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根据行政区划设置,专门法院根据需要设置。
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自治县人民法院、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法院,其职权主要有:(1) 审判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的第一审案件,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于所受理的案件,认为案情重大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法院审判。
(2) 处理不需要开庭审判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
(3) 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为便利人民诉讼,由基层人民法院设若干人民法庭,作为派出机构,但人民法庭不是一个审级。
其职权是审理一般民事和轻微刑事案件,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法制宣传,处理人民来信,接待人民来访。
它的判决和裁定就是基层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
中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在中央直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辖市和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其职权主要有:(1) 审判下列案件:① 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国人犯罪或者我国公民侵犯外国人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是重大的涉外案件,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指令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司法考试卷一司法制度考点: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审判制度
二、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审判制度
我国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了在刑事审判、民事审判和行政审判中都需要遵循的主要审判制度和基本原则。
1.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审判独立原则。
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这一原则体现了审判的独立性。
不告不理原则。
为了尊重当事人诉权和体现法院的中立性,我国法律规定:未经控诉一方提起控诉,法院不得自行主动对案件进行裁判;法院审理案件的范围(诉讼内容与标的)由当事人确定,法院无权变更、撤销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案件在审理中,法院只能按照当事人提出的诉讼事实和主张进行审理,对超过当事人诉讼主张的部分不得
主动审理。
直接言词原则。
在我国诉讼制度中,审理形式一般采取直接言词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可再分为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均以发现真实为主要目的。
直接原则也称直接审理原则,要求参加审判的法官必须亲自参加证据审查、亲自聆听法庭辩论。
这一原则强调审理法官与判决法官的一体化。
言词原则也称言词审理原则,要求当事人等在法庭上须用言词形式开展质证辩论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公开原则、辩论原则和直接原则实施的必要条件。
直接言词原则反映了我国审判活动的亲历性。
及时审判原则。
及时审判原则具有保障人权、促进诉讼进行、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价值。
我国法律要求人民法院及时审理案件,提高办案效率。
这一原则体现了审判的效率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保护人权是我国宪法中非常重要的法律理念,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充分体现了这一重要理念,较好地处理了惩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关系,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第2条,突出保障基本人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多项具体规定中贯彻这一原则。
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遏制了刑讯逼供的发生,能有效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证公民的诉讼权利。
2.主要审判制度。
审判制度是由国家确立的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程序,即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应该遵守的规程和准则,包括审判组织和审判活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建立和实施审判制度旨在实
现审判活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以保证审判公正,提高审判效率。
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的主要审判制度有两审终审制度、审判公开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审判监督制度等。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即告终结的法律制度。
审判公开制度,是指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法院审判案件应当公开进行,除休庭评议这个程序是秘密进行的以外,其他审判程序,包括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和宣告判决,均公开进行。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陪审制度的一种类型。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法律规定的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共同进行审判的一项制度。
审判监督制度,又称再审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依法重新审判的一种特殊审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