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专业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学专业

一、保险学专业国内外发展态势

(一)保险学专业国外发展态势

1.保险学专业国外发展现状

保险在国外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对保险学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深入的研究,很多大学也纷纷开办了保险专业。国外保险学科有两种模式:一是与金融学结合的金融保险模式,二是与数学结合的保险精算模式。前者注重宏观金融、保险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其教学和科研的重点从整体角度关注金融保险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后者注重保险风险管理及概率的厘定、风险管理及其规律。

尽管西方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程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亦有共同点,例如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通识教育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面向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加与对经济和社会做贡献两者的结合。西方高校的金融保险学专业特别强调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作为培养的目标提出来。

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都认同本科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因此,它们的教学计划都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即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这当然也会反映在金融学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中。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会要求金融系学生在头两年里学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的基础课程,甚至还需要学习文学、写作、数学、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课程部分和金融学、保险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由经济学类、金融类、保险类、会计类、管理类及市场营销类等课程组成。这样的教育模式强调基础和能力的培养,辅以良好的教学,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国外高等学校金融、保险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大体上都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进人专业课学习之前,一般均有十分严密的前导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在修学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比如,在学习金融、保险学课程前,一般都要求学生修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习公司理财课程之前,学生一般都要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课程修学完毕;学习金融工程之前,必须学完投资学等,这

既能保证每门课的授课质量和教学要求的严格贯彻,又能指导学生在种类繁多的课程中进行选择。(2)专业课程设置十分丰富多采。国外高校在金融、保险学课程的设置上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专业必修课一般只有3到4门。尽管课程的命名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货币经济学、保险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几个方面。而专业选修课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保险学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长设置。这些课程有的紧密联系实际,有的紧紧扣住金融学前沿理论的进展,有的课程国际化色彩浓厚,都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益。(3)国外高校金融、保险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该课程应该涵盖的金融、保险学理论和知识点,这一点对于保证保险学本科生完整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但是与每一门专业课程所具备的广度相比,其所涉及的有关理论的深度则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课程紧紧围绕现代金融、保险学前沿理论。(4)在国外高校所有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中,都十分强调实践环节。最为简单的就是强调通过课程作业,包括作文、小课题、案例分析等,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还会安排金融和统计软件的学习和练习,案例研究,学生讲述,乃至社会调查等。比之课堂讲授,这些方式的优点都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

(二)保险专业国内发展态势

中国保险业从1865年产生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保险最初在中国产生是伴随着外国侵略势力、以“舶来品”的形式出现的,并由此激发了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发展。一直到解放前,民族保险业的发展是在外国资本保险和官僚资本保险的夹缝中求生存。解放之后,尤其是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保险业得到长足的发展。1958年到改革开放前,国内保险业务全部停办,造成保险业极大的损失。

1980年,中国正式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在1980至1986年间,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国有保险公司垄断经营全国的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虽然从4.6亿元增长到45.8亿元,提高了近十倍,但这一时期,保险业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意志,其经营不能被看作是一种企业行为,而只能算是一种政府行为。这时既无从谈论保险产业问题,甚至很少有人理解甚至接触保险,从1986年起,中国保险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伴随着保险业的起步和发展,我国的保险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国从1959年商业保险停办到1980年恢复,20年一直没有保险专业教育。1983年被认为是新时期保险教育的开端,当时,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辽宁

大学等高校分别受中国人民保险公司320万元资助而成立保险专业,与此同时,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也有了保险教育。但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开办保险学专业的学校数量较少。二十多年来保险学专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为保险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截至2006年,全国已经有50多所高校开办了保险本科专业。在已开办保险专业的高校中,其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概况如下:

1、人才培养模式

在目前已经开办了保险专业的高校中,其人才培养模式分成了以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和武汉大学为代表的几种保险教育模式(分别简称为“西财模式”、“南开模式”和“武大模式”。见表一)由于办学历史、资源禀赋等条件各不相同,这几种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表一典型保险教育模式比较

2、课程设置

目前全国保险专业高校所开设的课程可划分为五类:一类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数学、外语、计算机及其应用、应用统计、会计等。二是基本理论,如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哲学、法学等。三是专业基础理论,如保险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风险管理学、国际金融学等。四是保险专业课,如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再保险、利息理论等。五是保险经营管理与监管,如保险经营、保险管理、保险营销和保险监管等。

二、地方财经类院校保险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