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基本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有哪些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有哪些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有哪些数学可以训练你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当然最重要的是与自己能在社会上生活有关,你想找到好的工作,基本都是和数学都是有关系的。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的分数单位是1/2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 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
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χ=9:18。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概念、定义、公式)汇总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概念、定义、公式)汇总1.秒针是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等于60秒。
3.2时等于120分。
可以想象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当需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使用毫米(mm)作为单位。
5.1厘米等于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也会使用分米(dm)作为单位。
9.1分米等于10厘米。
10.1米等于10分米。
11.通常使用千米(km)作为单位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等于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研究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等于3000米。
可以想象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等于5千米。
可以想象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通常使用吨(t)作为单位来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等于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使用吨作为单位。
22.我们研究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23.在笔算加法中,应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在笔算减法中,应当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27.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当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三年级数学认识直线与曲线

三年级数学认识直线与曲线直线与曲线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在三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认识直线和曲线的特点和区别。
本文将从直线和曲线的定义、性质、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直线的认识直线是由无数个点连续排列而成的,它没有弯曲和拐角,可以延伸到无限远。
直线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直线没有长度,只有方向。
当我们用直尺或者其他直线工具来绘制直线时,它可以延长到任意远的距离。
2. 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顺着直线一直相连,形成的线段也是直线。
3. 直线的宽度可以忽略不计,我们通常用一条细长的线段表示直线。
直线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桌子、椅子的边缘就是直线;笔直的道路、电线杆、铁轨等也是直线的例子。
二、曲线的认识曲线与直线不同,它具有弯曲和转弯的特点,形状可以各异。
曲线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曲线由一系列相邻的点连在一起形成。
2. 曲线的形状不同,可以是弯曲的、圆滑的、波浪形的等各种形式。
3. 曲线的长度是有限的,我们通常用弧长来衡量曲线的长度。
曲线在自然界、艺术作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树枝的形状、江河的弯曲路径、波浪的起伏等都是曲线的例子。
三、直线与曲线的区别直线和曲线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1. 形状不同:直线是笔直的,没有弯曲和转弯的部分;曲线具有弯曲和转弯的形状。
2. 延伸性不同:直线可以无限延伸,没有固定的长度;曲线的长度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延长。
3. 直线的特殊性:直线是所有曲线中最简单、最特殊的一种。
所有其他形状都可以通过直线进行构造和描述。
四、直线与曲线的实际应用直线和曲线在日常生活中和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 地理学:地图中的道路、河流等都可以用直线和曲线来表示,帮助我们了解地理环境。
2. 艺术: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常常使用曲线来表达柔和和流动的感觉,而直线则常被用于表达坚硬和稳定的感觉。
3. 建筑学:建筑设计中使用直线来构建建筑物的框架和结构,而曲线则可以用于设计独特的形状和装饰。
三年级数学集合知识要点

三年级数学集合知识要点
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表示一组对象的总和。
在三年级数学中,集合的知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物体或数字组成的整体。
集合中的每个物体或数字称为元素。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一个元素可以属于一个集合,也可以不属于一个集合。
属于关系用“∈”表示,不属于关系用“∉”表示。
3. 集合的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
4. 集合的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现象。
5. 集合的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不讲顺序,即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不论元素顺序如何,都表示同一个集合。
6. 集合的表示方法:可以用大括号、小括号、逗号等符号来表示集合,如{1,2,3}、(1,2,3)、1,2,3等。
7. 子集的概念:如果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那么这个集合就称为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8. 空集的概念: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空集是所有集合的子集。
9. 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等基本运算。
并集表示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交集表示同时属于两个集合的元素,差集表示属于第一个集合但不属于第二个集合的元素。
通过掌握以上知识要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如下:1. 数字与数的概念:- 数的概念:理解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概念。
- 数的顺序:通过数线、数列等形式来理解数的顺序关系。
- 数字的认读与写写:认读并正确写出各类数字。
2. 加减法:- 加法:掌握加法的概念,通过操作实际对象和计算器等进行简单加法运算。
- 减法:掌握减法的概念,通过操作实际对象和计算器等进行简单减法运算。
- 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器等进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 单位与长度:- 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并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
- 长度的比较: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掌握长度的大小关系。
- 长度的换算:通过计算和解题,掌握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4. 钱币与购物:- 认识常见的人民币面值,并能正确读写。
- 认识常见的货币符号,如¥。
- 进行购物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找零的概念。
5. 二位数与三位数:-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的概念和特征,能正确读写二位数。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二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二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 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的概念和特征,能正确读写三位数。
- 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6. 分数的认识:- 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平均分的计算。
- 半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半分之一。
- 分数的比较: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的一些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及基本概念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计算薄弱点(可老师、家长怎么抓1、填空题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估算的填空题,如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
2、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3、时间算法要清楚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60分进1时,不够时1小时作60分。
4、两位数加减法口诀个位减不过时,要从十位借,借一当十。
从十位借,要打借条,也就是退位点一定要标记。
十位上被借走了1,计算十位时一定要记得减去这个1。
三年级数学基本概念【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认识和书写0-1000之间的整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 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进行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乘法和除法:认识乘法和除法的符号,进行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4. 同类数据的收集和表示:认识各种物品和图形的属性,进行分类和归纳,并进行数量的比较。
5. 长度和重量:认识长度和重量的单位,进行长度和重量的测量,进行长度和重量的比较。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教材和学校的教学计划可能会有所不同,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学习。
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进一步掌握加法和减法认识乘法和除法基本概念

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进一步掌握加法和减法认识乘法和除法基本概念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学生们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符号。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掌握这些概念的具体应用和计算方法。
一、加法的认识和应用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符号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运算方式之一。
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生们将会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例子的结合,全面认识和应用加法。
1. 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的运算。
在数学中,加法用"+"符号表示。
例如,4 + 3 = 7,表示将4和3相加得到7。
2. 加法的实际应用加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购物时计算物品的价格总和、统计学生的人数,以及计算不同时间段的总时长等等。
通过实际应用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概念。
二、减法的认识和应用减法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另一种基本运算方式。
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生们将会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1. 减法的基本概念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在数学中,减法用"-"符号表示。
例如,9 - 5 = 4,表示从9中减去5得到4。
2. 减法的实际应用减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际应用场景。
例如,计算找零金额、计算时间差等等。
通过实际应用的例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减法并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乘法的认识和应用乘法是数学中另一种重要的运算方式,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生们将会学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1. 乘法的基本概念乘法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字相乘得到积的运算。
在数学中,乘法使用"×"符号或者省略符号表示。
例如,3 × 4 = 12 或者 3(4) = 12,表示将3和4相乘得到12。
2. 乘法的实际应用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际应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一、测量。
1.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 1 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个小格,每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1 厘米 = 10 毫米。
3. 10 厘米的长度就是 1 分米,1 分米 = 10 厘米;1 米 = 10 分米。
4. 1000 米 = 1 千米 1 公里 = 1000 米。
5. 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kg)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做单位。
6. 1 千克 = 1000 克 1 吨 = 1000 千克。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 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三、四边形。
1. 有 4 条直的边和 4 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 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 正方形的特点:有 4 个直角,4 条边相等。
5.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四、有余数的除法。
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被除数 = 商×除数 + 余数。
五、时、分、秒。
1. 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 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 时针走 1 大格是 1 时;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走 1 大格是 5 分;秒针走1 小格是 1 秒,走 1 大格是 5 秒。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全册)基础知识概念

三年级数学(全册)基础知识概念一、千克和克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常用(大型台秤、电子秤、体重秤、盘秤、杆秤、小型台秤)来秤。
2)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常用(小型电子秤、天平)3)“克”质量单位,又叫重量单位。
4)“千克”与“克”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1000克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长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长),短边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3)(长+宽)X2=长方形的周长(二)正方形1)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边长X4=正方形的周长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什么叫平移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就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什么叫旋转旋转:是指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就叫做(旋转)。
3)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
四、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2)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线上面是分子,分数线下面是分母。
3)如果分子是1,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值越大。
4)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表示。
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
五、关系量(一)路程、速度、时间1)路程=速度X时间2)速度=路程÷时间3)时间=路程÷速度(二)总价、单价、数量1)总价=单价X数量2)单价=总价÷数量3)数量=总价÷单价(三)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六、千米和吨1)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秒的认识1.计堂很短的时间用秒作单位。
2.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1时=60分,1分=60秒。
时间的计算计算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及易错探析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易错探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先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加(减)个位数U易错点:①笔算D才数位没有对齐a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口算:把儿百儿十肴作儿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a2,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②笔算加法时,无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应向前一位进I t③笔算退位减法时,要记得减去退的1,举例探析:判断对错:匠底%&督金三位数加、减法估算将要算的数肴成与其最接近的整百薮或几百几十敛再进彳亍计算;探析:①相同数位没有对齐;②十位满十没有向百位进1;③百位上数没有减1。
正确式子应为:辱薛廖励善勤睇圈i@a®asi ffi保加滞第三单元考点梳理及易错探析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富米、分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粘确时,逋常用毫米作单位,2.直尺上每1厘米长度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3.10厘米的长度是1分米,1分来=10厘米,10个1分来的长度是1米,1表=10分表。
千米的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1千米=1000米吨的认识1.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弦,通常用吨(t)作单位.〉1吨=1000千克2…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易错探析易错点:①用尺子测堕长度时操作错误,0刻度线没有对齐。
②非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举例探析:①判断:L cm D(x)探析:0刻度线没有对齐,实际长度比2cm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必背公式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必背公式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时间单位: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开始时刻+时间=结束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结束时刻-时间=开始时刻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 )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60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一圈是(12时),走两圈是(24时),正好是(一日)。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
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小时)。
4、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钟)。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加法法则: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笔算多位数减法法则: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加法的验算方法:加数+加数=和(1)和-加数=另一个加数(2)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减法的验算方法:被减数-减数=差(1)差+减数=被减数(2)被减数-差=减数0加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
第三单元测量(一)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作单位。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一拃(zha)长大约是1分米,一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一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二)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
三年级数学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数学是一种重要的学科,对于孩子们的发展和日常生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而在数学的学习中,乘法和除法是两个基本且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本文将讨论三年级学生应当掌握的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
一、乘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乘法是一种快速计算大量相同数量的有效方式。
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乘法可以理解为“加法的快捷方式”,即多个数相加的简便表示。
1.1 乘法的基本概念在学习乘法之前,三年级的孩子们首先要明确乘法的基本概念。
乘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于计算两个或更多数量的总和。
乘法中的数字被称为“因数”,相乘的结果被称为“积”。
例如,2 × 3 = 6。
在这个例子中,2和3是因数,6是积。
1.2 乘法的运算方法在学习乘法的运算方法时,三年级的孩子们需要从简单的情况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首先,他们应该学习乘法表,掌握基础的乘法事实。
接着,他们可以使用适当的乘法算法解决乘法运算问题,例如列竖式或使用快速计算技巧。
同时,孩子们还要学会将乘法与加法和减法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乘法运算的本质。
在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当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以确保孩子们熟练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除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用于将一个数(被除数)平均分成几等份,或将一个数(被除数)分别减去同一个数(除数)的几次。
2.1 除法的基本概念三年级的孩子们需要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于确定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多少次,或者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组。
在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是三个重要的概念。
被除数是要被分割或减去的数,除数是用于分割被除数的数,商是除法运算的结果。
例如,12 ÷3 = 4。
在这个例子中,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2.2 除法的运算方法在学习除法的运算方法时,三年级的孩子们首先需要掌握基础的除法事实。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一共有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2、验算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第三单元统计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4、填写数据并核对.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3.几个个特殊数:25×4=100 ,125×8=100025×8=200 ,125×4=500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第五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周长.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 )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已知面积求宽:宽=面积÷长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周长÷4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地砖的块数=房间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房间的面积÷地砖的块数房间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块数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平方米变成平方分米加上2个0,平方分米变成平方米去掉2个0,平方米变成平方厘米加上4个0,平方厘米变成平方米去掉4个0,平方分米变成平方厘米加上2个0,平方厘米变成平方分米去掉2个0,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第六单元年月日(一)年月日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2.一年当中1、3、5、7、8、10、12 这7 个月是31天,4、6、9、11这 4 个月是30天.3.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平年与闰年大月、小月天数是相同的,只有二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4.季度: 一年分为四个季度,每3个月为1个季度,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6.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二)24时计时法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必须加上大概的时间段词语(如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大概的时间段词语.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变成24时计时法,就是把原来的数加上12. 比如,下午3时→3+12=15时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变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4、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5、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6、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天(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1分=60秒60秒=1分1时=60分60分=1时一天=24小时一周=7天1:00 = 早上1时2:00 = 早上2时3:00 = 早上3时4:00 = 早上4时5:00 = 早上5时6:00 = 早上6时7:00 = 上午7时8:00 = 上午8时9:00 =上午9时10:00 =上午10时11:00 = 上午11时12:00 = 中午12时13:00=下午1时14:00=下午2时15:00=下午3时16:00=下午4时17:00=下午5时18:00=下午6时19:00=晚上7时20:00=晚上8时21:00=晚上9时22:00=晚上10时23:00=晚上11时24:00=深夜12时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2、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钱时,整数部分表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小数表示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小数表示几分.3、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字就叫几位小数.4、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二位小数来表示.5.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6.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第八单元*搭配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要有序地思考问题,这样搭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数字排列,先用一个数开头排出种数,再乘以数字的个数(0除外).*物品搭配用不同种类的数量相乘就等于搭配的种数.*每两个人或两个队比赛一场,比赛的场数从1开始加,加到比人数小1的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1、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一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一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3、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也就是半天。
4、1小时=60分1分=60秒5、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经过时间+ 开始时刻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6、口算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或将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7、口算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可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8、笔算加减法: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若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或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9、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可以把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或整百数,再计算,由于是估算的,别忘了用“≈”。
估算方法:利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即1、2、3、4等数舍去,原位归0;5、6、7、8、9等数向前一位进1,原位归0,解决问题要根据实际估算。
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11、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2、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减法: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2)被减数中间有0,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而十位上是0,要从百位退1,返回到十位上是10个十,再借给个位一个十,十位还剩9个十。
1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就是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5、口算乘法:计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时,只要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转化乘表内乘法),再看因数末尾中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必背知识点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必背知识点一、加法运算1. 加法的定义: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2. 加法的性质:- 交换律:a + b = b + a-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零元素:a + 0 = 0 + a = a- 负元素:a + (-a) = (-a) + a = 0二、减法运算1. 减法的定义: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性质:- 减法的运算法则:a - b = a + (-b)- 减法的性质和加法类似。
三、乘法运算1.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2. 乘法的性质:- 交换律:a × b = b × a-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零元素:a × 0 = 0 × a = 0- 单位元素:a × 1 = 1 × a = a四、除法运算1. 除法的定义: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2. 除法的性质:- 除法的运算法则:a ÷ b = a × 1/b (其中,b不等于0)- 除法的性质和乘法类似。
五、数的大小比较1. 大于、小于和等于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数a和b,当a大于b时,记作a > b;当a小于b时,记作a < b;当a等于b 时,记作a = b。
2. 数的大小比较的性质:- 反对称性:a > b 则 b < a- 传递性:若 a > b,b > c,则 a > c- 严格的线性性质: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数a和b,有且只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成立:a > b, a = b, a < b六、数的整除和倍数1. 整除的定义:若存在整数c,使得a = b × c,则称a能被b整除,记作b|a(其中,b不等于0)。
三年级数学集合的定义

三年级数学集合的定义
在数学中,集合是一个基本概念。
它指的是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等表示。
集合里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
的元素。
一个集合可以由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来表示。
例如,一个包含几个元素的集合可以这样表示:{1,2,3},{苹果,香蕉,橙子}等。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数集、点集等。
有限集是指元素个数是有限个的集合,例如{1,2,3}就是一个包含三个元素的有限集。
无限集是指元
素个数是无限多的集合,例如所有自然数的集合N就是无限集。
数集是指
元素是数的集合,例如{1,2,3}就是一个数集。
点集是指元素是点的集合,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的集合就是一个点集。
此外,集合还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如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确定性是指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这个给定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这个给定集合的元素。
互异性是指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任何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
无序性是指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中关于集合的基本定义和概念。
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数学老师。
小学三年级数学核心知识总结理解和运用整数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核心知识总结理解和运用整数的概念小学三年级数学核心知识总结:理解和运用整数的概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是他们学习的基础。
而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核心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至关重要。
其中,理解和运用整数的概念是一个关键的内容。
本文将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核心知识进行总结,特别是关于整数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一、整数的概念整数是指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集合。
在数轴上,可以用正数、负数和零来表示。
正整数表示往右移动,负整数表示往左移动,而零则表示原点。
例如,在数轴上,1表示向右移动一个单位,-1表示向左移动一个单位,0代表原点。
在小学三年级,我们需要理解整数的这一基本概念。
二、整数的运用1. 整数的比较在数学中,比较整数大小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整数的绝对值来确定大小。
例如,|-3| = 3,|2| = 2,所以-3比2小。
同时,我们需要了解相等的整数,即它们的绝对值相同。
2. 整数的加减运算整数加法的规则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将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将绝对值较大的数减去绝对值较小的数。
例如,5 + (-3) = 2;-4 + (-2) = -6。
整数减法的规则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例如,7 - 4= 7 + (-4) = 3。
3.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整数的乘法规则是: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
例如,6 × 3 = 18,-4 × (-2) = 8。
整数的除法规则是:同号相除为正,异号相除为负。
例如,12 ÷ 3= 4,-9 ÷ (-3) = 3。
三、整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除了理解和运用整数的概念,我们还需要学会将整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际应用:1. 温度计是整数的应用之一。
通过整数,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当前的气温是上升还是下降。
2. 银行账户也是整数的应用之一。
如果我们的账户里有存款,那么我们的存款会是正数;如果我们欠银行钱,那么我们的存款会是负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乘法
1、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例:12的3倍,等于3个12相加的和。
3、笔算乘法时要注意:
1)计算竖式时,要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边
2)相同数位对齐, 3)从个位乘起
4)乘到哪位就把得数写在哪位的正下方,有进位不要忘记加进位,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如果因数相乘的积中有0,要用0来占位。
4、 2 3
× 3
3个3是9
3个20是60
注意:0乘任何数都得0.(n个0相加以后还得0)
4、发现规律
99×2= 99×6=
99×3= 99×7=
99×4= 99×8=
99×5= 99×9=
第二部分千米的认识和长度单位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1毫米的大概是一枚硬币的厚度 1厘米大概是指甲盖的宽度 1分米大概是
手掌1拃的长度
1米大概是两手臂伸开的距离 1千米大概是绕200米操场跑5圈的长度
3、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第三部分除法
1、除法的意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除法是
乘法的逆运算。
2、除法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3、例:假如4÷2=2,读作4除以2等于2,也读作2除4等于2,除和除以是
相反的过程
4、130÷3=40,表示把12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十是40
5、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试商,初商写在最高位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边,哪一位上有余数,就与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注意,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6、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2、检验除法算式是否正确(验算):
1)看商的位置是否正确, 2)余数﹤除数, 3)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7、被除数中有0的除法: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商中间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余下的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用0占位。
7、
第四部分解决问题
步骤:认真审题,找到题目中数量关系,然后画出线段图,列式解答
逆推问题:从一道题的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推,逐步的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就是逆推法。
(关键是清楚事情的发展顺序)
差额等分(移多补少)
求移动的数
方法一:(大数—小数)÷2 = 移动的数
方法二: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小的数=移动的数,或大的数—平均数=大数应给数
第五部分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画一个点作为角的顶点,在这个点上沿着一个方向画一条射线,然后在这个点上沿另一个方向再画一条射线
3、注意: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的,且角的两条边要相较于同一个点
第六部分长、正方形
5、长方形的特点:
6、正方形的特点:
1)对边相等, 2)四个角都是直角 1)四条边都相等, 2)四个角都是直角。
8、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9、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1)周长=(长+宽)×2 2)长=周长÷2-宽 3)宽=周长÷2-长
10、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1)周长=边长×4 2)边长=周长÷4
第七部分24时计时法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2、1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1天走两圈,也就是24小时。
4、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
5、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
6、普通计时法:通常用数字0-12表示,在时间上前加上限制词,例:上午9
时下午3时晚上10时
7、24时计时法:通常用数字0-24表示,在时间前不加限制词,例:9时 15时
22时
8、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从凌晨0:00到下午13:00前,普通计
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只需要把普通计时法的限制词去掉。
13: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对应时间相差12小时,普通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
9、计算同一天时间经过时,要把两个时间化成同一种计时法,再做减法求差
10、计算不在同一天的时间经过时,要分段计算,前一天的24时就是第二天
的0时,把经过的时间分为前一天的经过和第二天经过的两段时间。
第八部分数学百花园
1、等量代换
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可以得出:两个完全相等的量可以互相替换,这就是等量代换,他是解数学题时常用的方法
注意(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作为中间量)
2、合理搭配
如果遇到两种事物搭配组合的问题,比如说上衣配裤子,可以用图示法把两种事物表示出来,然后按照顺序把要组合的事物两两相连。
如果遇到类似选择路线的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用列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