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试验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时限速断保护没有限时元件,只有包括本身继电器 固有的动作时间〈0.06~0.1秒〉,所以动作是迅速的。限 时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间一般为0.5~0.6秒〈有时为1秒〉。 它的动作范围通常是被保护线路靠近末端的一部分。 当这部分短路时,保护安装处母线上的残余电压还有 相当的数值,对无故障部分设备的运行影响较小,所 以一般以0.5秒切除还是允许的。这是速断保护的主要 优点。
2、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⑴、由于过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最大负荷电流整定 的,它的保护范围总是伸长到相邻的下一段线路。 为了获得选择性,保护的动作时间必须按阶梯原则 来整定。这样,如果线路段较多,则越靠近电源的 保护,动作时间越长,这是过流保护在原理上存在 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可以提高电流整定值 的方法,即将动作电流按躲过被保护线路外部短路 时最大可能的短路电流来整定,使保护范围预先限 制在线路的一定区域上,也就是保护范围不超过被 保护线路之外,因而在时间上就不需要与下一段线 路相配合,这样就可以作成瞬动保护。这种按躲过 被保护线路外部短路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以保 证保护有选择的动作,就叫做电流速断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讲义
第一部分 继电保护原理 第二部分 继电保护逻辑校验方法
(一)简述继电保护的发展史
电磁型继电器:
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 1901年:出现了感应型过电流继电器 1908年:提出了电流差动原理 1910年:应用了方向性电流保护 1927年:出现了利用高压输电线上高频载波电流传送
如果K2点故障,而保护6或断路器QF6拒动,保护5动将断路器QF5 断开,故障切除,这种情况虽然是越级跳闸,但却是尽量缩小了停电范 围,限制了故障的发展,因而也认为是有选择性动作。
对三段式电流保护的评价
⑴、选择性
无时限速断保护是依靠选择动作电流的方法来获 得选择性的,而限时速断保护则同时依靠选择动作电 流和动作时间来获得选择性。所以,在原理上它们 用于多电源和较复杂的网络上都能保证动作的选择 性。这是速断保护的优点。
A2
K1 B
K2
1
C
D
按照选择性的要求,希望能保护本线路全长。
电流速断保护(简称:电流Ⅰ段)
按照选择性的要求,希望能保护本线路全长

A2
K1 B
K2
1
C
D
但是,保护2无法区分 K1 点与 K2 点的短路电流(电 流大小几乎一样) ,因此,保护2的电流速断保护按 躲过相邻下一条线路(K2)出口处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 短路电流来进行整定。
2、比较两侧电流相位的变化
如图所示,线路正常运行或外部短路时,被保护线 路两侧电流相位相反,而保护区内部短路时,被保护线 路两侧电流相位相同.
二、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 任何一套保护都是由三部分组成:
1、测量部分: 对输入量与整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给出“是”、 “非”性质的逻辑信号,判断保护是否应该起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1、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 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距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 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 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 (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逻辑部分:根据测量部分逻辑状态,使保护按一定逻辑关系工作。 3、执行部分:根据逻辑部分传送的信号,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承担的任务。
输入信号 测量
逻辑
部分
部分
整定值
执行 输出信号 部分
2、继电保护装置一般有三大部分组成:测量部分、逻 辑部分、执行部分 。
一是测量部分,其作用是测量被保护对象的工 作状态的一个或几个电气量;二是逻辑部分,其作 用是根据测量元件输出量的大小、性质、组合方式 或出现次序,判断被保护对象的工作状态,以决定 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动作;三是执行部分,其作用是 根据逻辑部分所在出的判断,执行保护装置任务 (给出信号、跳闸或不动作)。
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 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 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 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 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容许 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
利用故障前后某些突变的物理量的变化,当突变量达到一定 值时,启动逻辑控制环节,发出相应的跳闸脉冲或信号
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一般都能够满足要求,但用在长 距离重负荷的线路上,则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当相邻 线路的阻抗很大时〈如长线路、带电抗器或变压器的 线路等〉,过电流保护作为下一元件的后备保护,灵敏 度也往往不够。
4、可靠性。所谓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就是在它的保 护范围内发生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不应该由于 它本身有缺陷而拒绝动作;而在发生其它任何不应由 它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一般来说工作原 理和结构都简单的保护装置,可靠性都比较高。 现代的继电保护装置,一般能同时满足选择性和快 速性的要求,但有时这两个要求不能同时满足,可保 证选择性,牺牲一点快速性对整个系统有利。
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间一般比较长,特别是靠近 电源的保护,有时可长达几秒,这是它的主要缺点。
3、灵敏性。继电保护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对设计规定 要求动作的故障及异常状态能够可靠地动作的能力。 故障时通人装置的故障量和给定的装置起动值之比, 称为继电保护的灵敏系数。它要求不但在最大运行方 式下三相短路时能可靠动作,而且在最小运行方式下 和经过较大的过渡电阻的两相短路时也能可靠动作。 继电保护愈灵敏,愈能可靠地反应于要求动作的故障 或异常状态;但同时,也愈易于在非要求动作的其他 情况下产生误动,因而与选择性有矛盾。
输电线的继电保护
一、反应相间短路故障的电流(或经低电压闭锁)保 护
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原理 过电流保护通常是指其动作电流按躲开此线路
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一种保护。它在正常运行时 不应起动,而在电网发生故障时,由于电流的增大 而动作,在一般情况下,它不仅能保护本线路的全 长,而且也能保护相邻线路的全长,以起到后备保 护的作用。
90年代以来,它在我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将成 为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型式;将成为电力系统继 电保护的未来!
总结:
1、继电保护发展过程: 电磁式-----晶体管式-----微型计算机式
2、静态保护装置: 从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开始,统称为静态保
护装置; 经历三代:第一代:晶体管式继电保护 第二代:集成电路式继电保护 第三代:80年代软硬件较成熟时
和比较输电线两端功率或相位的高频保护 1929年:出现了距离保护 50年代:出现了利用微波传送和比较输电线两端故障
电气量的微波保护 又过20年后:出现了利用光纤通道的继电保护
晶体管式继电保护:
本世纪50年代初,随着半导体晶体管的发展开 始出现!
又称之为:电子式静态保护装置。
70年代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在我国大量采 用的时期,满足了当时电力系统向超高压,大容量方
向发展的需要。
微型计算机式继电保护(简称微机保护):
本世纪60年代末,提出用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 保护的设想,由此对继电保护计算机算法进行研 究,为微机保护的发展奠定的理论基础发;
70年代后半期,比较完善的微机保护样机开始
投入到电力系统中试运行;
80年代微机保护在硬件结构和软件技术方面 已趋于成熟,在一些国家得到推广应用;
三、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性能要求有可靠性、选 择性、快速性、灵敏性。这些要求之间,有的相辅 相成,有的是相互制约,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条件, 分别地进行协调。
1、选择性。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只 将故障设备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保证无故 障设备继续运行,保护装置这样动作就叫做有选择 性。如图所示:
⑵、为了保证选择性,在相邻线路出口时短路时,电 流速断保护不应该起动,因此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 电流可按大于本线路未端短路时流过保护的最大短 路电流来整定
电流速断保护(简称:电流Ⅰ段) (1)工作原理:反应于短路电流的幅值增大而瞬
时动作的电流保护(电流大于某个数值时,立即动 作)。
以保护2为例予以说明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选择性: 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保证停电范围小。
在图示网络中,当线路L1上K1点故障,保护1、2动作跳开断路器QF1、 QF2 ,动作有选择性;当线路L4上K2点发生短路时,保护6动作跳开断 路器QF6,将L4切除,继电保护的这种动作是有选择性的,若保护5 动 作于将QF5断开,这种动作是无选择性的。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结构上可以分为三部分:
信息获取与初步加工; 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逻辑加工、决断; 决断结果的执行;
微机保护与常规保护的区别:中间部分
常规保护是靠模拟电路的构成来实现的,即用模拟电 路实现各种电量的加、减、乘、除和延时与逻辑组合等要 求;
微机保护是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值(包括逻辑)运算来实 现上述功能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上的数字和逻辑运算是 通过软件进行的,即这些运算要通过预先按一定的规则( 语言)制定的计算程序进行的,也就是说,微机保护是由 “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硬件是实现继电保护 功能的基础,而继电保护原理是直接由软件,即由计算程 序来实现的,程序的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的原理。程序的好 坏、正确与错误都直接影响着保护性能的优劣、正确或错 误。
I. 利用电流的增加,可构成电流速断、过电流等保护; II. 利用电网电压改变,可构成低电压或过电压保护。 III. 根据故障前后非电气量的变化构成保护,如变压器的瓦斯保
护和过温保护。 IV. 利用阻抗降低,可构成距离保护等。
U↓ I↑
Z↓
例如:反应电流增大构成的过电流保护;反应电压 降低构成的低电压保护;反应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变化构成的距离保护;同时反应被保护元件两端 电气量的快速保护,如差动保护、高频保护等; 反应不对称或异常运行时出现的判据,如负序或 零序分量的保护启动元件;反应非电气量的保护, 如瓦斯保护和压力及温度保护等。
灵敏度
速断保护的灵敏度〈保护范围〉受系统运行方式改变 的影响较大,当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很大时,它的保护 范围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对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当 被保护线路的阻抗与保护安装处至电源之间的系统综 合阻抗相比很小时,例如短线路,它的保护范围有时 能降到零。对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当相邻线路阻抗很 小时,它的灵敏度往往也达不到要求〈小于1.25〉。电 流电压联锁速断的灵敏度虽然较高,但当出现比整定 计算更小的运行方式时,保护方式可能无选择动作, 以上就是速断保护的主要缺点。
(保证选择性和可靠性,牺牲一定的灵敏性,获得速动性)
3、限时电流速断(带时电流速断)及三段式过电流保护
⑴、由于无时限电流速断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其 保护范围以外的故障必须由另外的保护来切除。为此, 考虑增设第二套电流速断保护,它的动作范围应包括 线路全长,而且必须伸长到下一段线路。为获得动作 的选择性,第二套速断必须带有一定的时限,以便和 下一段线路保护相配合。时间的大小与保护范围延伸 的程度有关。为使这一时间尽量缩短,通常是使它的 保护范围不超越下一段无时限电流速断的保护范围, 这样,它的整定时间只要取得比无时限速断大一个时 间级差△t(一般取0.5秒),所以叫做限时电流速断。 限时电流速断的保护范围,包括本线路的全部和下段 线路的一部分。要求在最小运行方式下本线路末端发 生两相短路时,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必要时可适 当降低动作电流,时间大1.5△t个差。
3.辅助保护—为了补充主保护某种保护性能的不足(如 方向元件的死区)或加速切除某部分故障而装设的简 单保护,例如无时限电流速断。
2、快速性。继电保护快速性是指继电保护应以允许的 可能最快速度动作于断路器跳闸,以断开故障或中 止异常状态发展。继电保护快速动作可以减轻故障 元件的损坏程度,提高线路故障后自动重合闸的成 功率,并特别有利于故障后的电力系统同步运行的 稳定性。快速切除线路与母线的短路故障,是提高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最重要手段。
1.主保护—反应被保护元件自身故障并以尽可能短的时 限切除被保护区域内故障。
2.后备保护—应在主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切除故障。 后备保护可分为远后备和近后备两种形式:
① 远后备—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由相邻设备 或线路的保护实现后备。
② 近后备—对每个被保护设备(或元件)上装设分别起 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作用的独立的两套保护,当主保护 拒绝动作时,由本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实现后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