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资料(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考试题型
1、简答题(6*5)
2、诗词鉴赏(25*1)
3、论述题(25*1)
4、应用文写作(20*1)
1、简答题
1、“财大”的校风、校训极其意义
校风:求实创新
①这既是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形成的传统,又是财大人永恒的追求。体现为注重实干、追求实效、内聚实力、外树形象、抢抓机遇、超常发展。
“求实”是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一切立足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刻苦学习,追求真知,追求真理,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理想彼岸扎实前行。
“创新”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倡导革故鼎新,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工作,创造性地研究,创造性地学习。通过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模式、创新的方法,培育创造性的人才,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②“求实创新”的校风是云南财经大学历久弥新的办学传统与永恒追求。“求实”即讲求实际,追求真理。倡导师生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对待工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术,以诚心向学的精神对待学业,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追求真理。“创新”意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目新,又日新”。倡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追求卓越,培育创造性人才,产生创新性成果。
校训:好学笃行,厚德致远。
意义:校训是学校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提炼出来的,寓意深刻,对学生具有告诫、警示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各项事务的指导性纲领。
①校训倡导诚心向学、知行统一,在学习知识和传承文化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和超越;它指向理想信念的确立、意志的铸就和道德情操的涵养,德厚而天宽地阔,志存高远,学行共长。
“好学笃行,以成天下英才;厚德致远,可载千秋伟业。”“好学笃行、厚德致远”的校训要求学生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谐地与他人共处;要求学生诚心向学,在学习知识、传承文化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和超越。
②“好学笃行,厚德致远”为云南财经大学校训。《礼记》云:“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易经》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校训取诸义而用之,倡导学生诚心向学,勤于实践,知行统一,
学行共长,激励学生涵养大德,容载万物,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校歌是学校的重要文化标识之一,是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歌、校赋的内容构成要素一般是对其学校的校风、校训等校园文化精神形象化的表达。
从古至今,歌唱等艺术形式,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用这些方式来表达校风、校训,容易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我们的校歌(歌词)把校风、校训、云财精神融为一体。“求实创新,铸就腾飞的翅膀,自强不息,赢来了桃李芬芳。爱国爱校有理想,经世济民作栋梁,敢为人先图发展,长风万里送云帆。”历史、现实、理想浑然一气。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复咏唱,体现出高昂、豪迈的精神气质和永不停滞的理想追求。
2.、赋、比、兴,重章叠句
赋:就是说通过事物本身的讲述,塑造形象,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简言之,赋是直接叙事或抒情。铺陈是它的显明特点。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变化,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直陈其事。
比:就是说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塑造形象,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简言之,比喻就是打比方。《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有暗喻,如“我心非石,不可转也”(《邶风·柏舟》);有借喻,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
兴:一般称为起兴。就是说由别的事物引起联想,引出正文。简言之,兴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有时和正意有关,有时无关,有时有情调上的联系,有时只是从韵脚上引出下文。如《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重章叠句:(1)在诗歌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有回还往复的表达效果和一唱三叹的音乐美。(2)在《诗经》中,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开始于《诗经》,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例如:《诗经•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3、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诗中有画”。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常常依托自然之景、生活场景的形状、性质、特点等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借自然之景、生活场景的形状、性质、特点等,对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起到渲染、铺垫、象征等
的作用。例、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是王维的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也即艺术审美效果)它是指王维在诗中,常采用绘画构图的原理或手法来写景状物,即注重描述景物(含人物)的空间位置状态、动态及其具体性、以及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等,这样就使诗中的景物较为具体和生动形象,较容易诱发读者相关的联想、想象,在大脑中浮现出相应的三维的画面感。
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古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有广、狭二义。就广义而言,其文体范围不仅包括记言、记事、抒情、写景、论说、杂感以及经传史书之类的散体文,而且包括赋体文和骈体文。从狭义来说,散文即指散体文,又称“古文”。以散行单句为主,不重排偶,不拘韵律,不雕章琢句、铺采摛文,不着意堆砌典故,可以说是散体文在体式上的主要特征。具体特征如下:
首先,在句式上,散体文的基本特征是散行单句,并不特意追求排偶;虽也讲究文句的整饬,或用排偶,但仅作点缀而已。从整体上看,是以散行单句为主的。其次,在语言上,散体文并不特别讲究平仄和声律,不受韵律的约束。在散文发展的早期阶段,如先秦散文中,虽有韵律不分的现象,但随着散体文的发展成熟,韵散不再相杂。于是散文与韵文判然划境,自成一体。就语言文采而言,散体文崇尚质朴平易。
再次,在表现手法上,散体文以叙事说理为主,不以铺陈描绘为能事。虽也往往融史入文,以古鉴今
5、《论语》中“仁、义、礼、智、信”的内涵
6、汉乐府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优秀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