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必修3)
第
单元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第
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纲展示
考点透析
自主学习
热点聚焦
易错分析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见附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 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 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 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 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 所仅有。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书典 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 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呈现 多民族文化色彩。
1.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 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 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 的骄傲。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知识点,中 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材料中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体现了中华 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即一容性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 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 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借鉴、 吸收,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单元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第
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纲展示
考点透析
自主学习
热点聚焦
易错分析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见附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 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 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 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 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 所仅有。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书典 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 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呈现 多民族文化色彩。
1.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 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 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 的骄傲。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知识点,中 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材料中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体现了中华 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即一容性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 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 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借鉴、 吸收,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高考政治 (必修ⅲ)一轮复习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①成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不同区域的文化之间
区域性 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 着各自的特色。③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
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5
误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 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注意: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 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中华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 的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汉字的承载、
史书典籍的传承和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②③④正确。
①说法错误,故选D。
[答案]D
8
4.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的认
域特征。
3
(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 既_渐__趋__融__合__,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作出了_重__要__贡献。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_共__性__,又有各自的民族_特__性__。它们都是 中华文化宝库中的_瑰__宝__,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3.06我们的中华文化
5.×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 化的共性。 6.× 地理环境是文化性质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经 济、政治的性质决定文化的性质。 7.× 会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而不会渐趋同一、融 合统一、特色消失。 8.×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 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 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9.×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 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知考纲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明方向 1.把握重点知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 的包容性 2.关注焦点问题:(1)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两岸文 化交流;(3)“一带一路”有关文化领域的知识 3.强化重点题型:原因类选择题、评析说明类主观题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几个注意点 (1)认为“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整合而成”是错误的。各 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 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整合”说法错 误。 (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关系。 (3)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
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考向一 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征,增强考 生文化自信1.[2017· 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 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 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 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 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梳
备
理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 的理解
考 典
高
题
分 频
考
精 练
点
透
析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
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效
名 师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
,又
本 课
导
纠
航 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错
笔
本
记
课 知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
识 概
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 瑰宝 , 都
堂 巩
基 流 程上来说明中华文化 典籍
固
的特征。②包容 演
础
练
知 长 的特点
识
性是中华文化源
梳 理
高 频 考 点 透 析
博 侧重从横向角度,即
大 精
从文化的内涵上来说
深 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主要是文学 艺术和科学 技术
备
远流长和博大精 考
典
深的重要原因。
题 精
③二者相互影响, 练
相互促进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导
纠
航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错 笔
本
记
课 知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识
随
概 览
(1) 汉字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
堂 巩 固
基
础 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演 练
知
识 梳 理
(2)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备 考
典
高 频
【误区警示】
备
理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 的理解
考 典
高
题
分 频
考
精 练
点
透
析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
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效
名 师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
,又
本 课
导
纠
航 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错
笔
本
记
课 知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
识 概
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 瑰宝 , 都
堂 巩
基 流 程上来说明中华文化 典籍
固
的特征。②包容 演
础
练
知 长 的特点
识
性是中华文化源
梳 理
高 频 考 点 透 析
博 侧重从横向角度,即
大 精
从文化的内涵上来说
深 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主要是文学 艺术和科学 技术
备
远流长和博大精 考
典
深的重要原因。
题 精
③二者相互影响, 练
相互促进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导
纠
航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错 笔
本
记
课 知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识
随
概 览
(1) 汉字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
堂 巩 固
基
础 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演 练
知
识 梳 理
(2)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备 考
典
高 频
【误区警示】
广西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林A 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项。
解析 答答案案
-8-
12345
3.(2013·课标全国Ⅱ)《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
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
“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
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
五年真题统计 高考频次坐标
灿烂 的中 华文 化
③中华文化的 包容性 ④中国各民族 对中华文化的 贡献
2016 江苏 22 2015 福建 30
1.从知识的考查看,高考高频考点依次是:中华文化博大精
命题 视角
深的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从试题的考查类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涉及较少; 通常通过史书典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素材考查获取
12345
-12-
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 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解析 本题要求说明异国小镇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首先, 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角度回答;然后,联系材料说明商业贸易推 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最后,说明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 响。
阅读材料,谈谈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12345
-10-
答案 紫砂壶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器物之美体现了中国人的 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借 紫砂之妙可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 信。 解析 本题考查紫砂壶的文化价值。通过阅读材料,从紫砂壶的器 型、镌刻内容的寓意、实用性与艺术性统一、外事活动中的作用 等方面进行分析,考生可以结合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 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与传播,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知识点阐释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2020届高考政治[必修3]总复习精品课件:3.6我们的中华文化
主干回扣 ·夯基础 核心探究 ·研考点 易错清零 ·排查练 热点聚焦 ·面对面
课时跟踪检测
政治(RJ)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侧 重 点 不 区同 别 见 证 不 同
联系
侧重于从纵向、从动 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 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 文化的特点
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 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 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主干回扣 ·夯基础 核心探究 ·研考点 易错清零 ·排查练 热点聚焦 ·面对面
课时跟踪检测
政治(RJ)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 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在中华文化 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 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文化
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 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 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 概 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 念 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 式、心理状态、精神面 区 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 别征
特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 征 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区域文化
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 内,在历史发展中形 成的特定文化内涵, 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 精神文化或遗存物构 成这一地区的文化中 心,经过一定的开发 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 特点的文化
主干回扣 ·夯基础 核心探究 ·研考点 易错清零 ·排查练 热点聚焦 ·面对面
课时跟踪检测
政治(RJ)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 风格鲜明而独特。 ②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 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 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020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答案】 D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强调中华文化能够与外来文化和睦相处。
点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 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可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 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 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自文化的 积极成分。
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
和
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
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各具特色的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各
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又有各自民族的
。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和
,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
和强大的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
【答案】 B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表现在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点评:从内容上看,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但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还可以通过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 【典例】 揭阳文化包括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揭西 客家文化。但同为潮汕方言,榕城、揭东、普宁和惠来等都存在差 异,榕城人不一定能听懂惠来人在说什么。这说明( )。
【典例】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 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 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强调中华文化能够与外来文化和睦相处。
点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 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可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 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 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自文化的 积极成分。
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
和
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
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各具特色的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各
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又有各自民族的
。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和
,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
和强大的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
【答案】 B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表现在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点评:从内容上看,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但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还可以通过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 【典例】 揭阳文化包括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揭西 客家文化。但同为潮汕方言,榕城、揭东、普宁和惠来等都存在差 异,榕城人不一定能听懂惠来人在说什么。这说明( )。
【典例】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 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 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三人教版政治通用总复习课件:3.3.1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件(46张)
考点考情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5年1考)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年1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年0考)
考题统计 2017·卷ⅡT18 2017·卷ⅢT39(3)
(2017·全国Ⅱ卷,18)某社区有汉、回、白、彝、傣等二十多个民 族居住。每逢民族节日,各族群众都一起欢庆,“同过民族节,众 筹百家宴”。在泼水节大家到民族团结广场相互泼水祈福,在火把 节组织篝火晚会一起载歌载舞,在开斋节一起吃馓子、油香……该 社区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 华文化情有独钟。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属于原因类试题。结合材 料 中的 “他 们与中 国很早以 前就有通 商交往 ”“迷上 了中华文 化”“挂灯笼、贴福字”等信息,我们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的特 点等角度组织答案。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②体育盛会是文化传播的
重要手段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
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 [②错误,体育盛会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③错误,社 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题目中,杭州将传统而又富有底蕴的中 华文化与现代而又充满魅力的人工智能在舞台上完美融合,展示了 一个快速发展、科技担当、海纳百川的当代杭州风貌。这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 重要因素。①④入选。选 D。]
3.(2018·江苏单科,34(1)节选)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 1928 年起 每年 2 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 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 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 全球调查报告 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 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 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命题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解题指导:正确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 角度
(纵向)的角度来说的 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
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
区 侧重点
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
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
别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旨在考查调动和运 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内容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北方文 化与江南文化各有特点,突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A、 C、D 三项都与材料无关,因此答案选 B 项。
度的首要标志
Hale Waihona Puke 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
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而不是汉字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不选。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 志,而不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首要标志,④说法错误。①③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14·山东高考)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 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 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 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 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提示 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 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 与特殊性的关系。
2020年高考文化生活政治复习课件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共35张PPT)
原
因 外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思考:
科学技术 有什么作 用?中华 文化中的 科学技术 有何特点? 地位如何?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Βιβλιοθήκη 春秋-西汉东汉-东晋
南北朝-北 宋初
北宋-明中期
农学
地理
火药
印刷术 造纸术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曾经的我们C位出道
发展 殷商 春秋
秦
时期 时期 战国
文化 思想
天命 神权、 敬德 保民
诸子 促进统 蜂起、 一的民 百家 族文化 争鸣 发展
影响 作用
对早期 文化产 生深刻 影响
形成古 代中华 文化思 想的雏 形
具有 划时 代意 义
历程 萌芽期 雏形期 划时代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点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 文化发展的独立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点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 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简单相加。 6、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 福生活的决定力量。 点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 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 决定力量。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二: 史书典籍 (1)地位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共50张PPT)
(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 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 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 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 量之源。 (6)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 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 化传统之中。
巧学增分·能力提升 易错提醒 易错点1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 征 【提醒】 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 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 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 文化内容丰富。
【训练1】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 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 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题眼突破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 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 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 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 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 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 融入、借鉴等。
真题演练 命题角度1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3.(2014·天津)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 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 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 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 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 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ppt课件
2.为什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 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ppt课件
3.怎样做
重塑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随着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
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
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
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而不是 文字。
③文字和汉字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中华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不是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3)文化衰落并不决定国家衰落。 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文化衰落不利于国家的发 展。所以,文化衰落会加剧国家衰落,国家的衰落必然导致文化 的衰落,国家的衰落决定文化的衰落。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 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 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4)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 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 入、借鉴等。
ppt课件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 奋斗密切相关。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 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 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为什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 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ppt课件
3.怎样做
重塑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随着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
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
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
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而不是 文字。
③文字和汉字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中华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不是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3)文化衰落并不决定国家衰落。 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文化衰落不利于国家的发 展。所以,文化衰落会加剧国家衰落,国家的衰落必然导致文化 的衰落,国家的衰落决定文化的衰落。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 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 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4)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 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 入、借鉴等。
ppt课件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 奋斗密切相关。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 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 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我们的中华文化
固 要肃立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恭祭孔子诞辰。这显示出( ) 聚
根
热
源
A.传统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的价值
点
基
权
础 回
B.儒家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威 预
扣
测
C.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切
【解析】 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共同祭孔,
脉
课
搏 考
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
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切
脉
课
搏
时
考
提
点
升
通
练
关
菜单
高三总复习·思想政治
固
知识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聚
根
热
源
点
基 础
[基础梳理]
权 威
回
预
扣
测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切
(2)汉字、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
脉
课
搏 证。
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切
A.①②
B.②③
脉
课
搏 考
C.①④
D.③④
时 提
点
升
通
练
关
菜单
高三总复习·思想政治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华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固
聚
根 源
共同构成丰厚广博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
热 点
基
权
础 回
化的丰富色彩,因此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代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课本:熟悉文学艺术的相关知识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注意汉字的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隶书、楷书等。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
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注解:24史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明末4千多
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学案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A 6B 7B 8B 9C 10A
1.(1)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 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 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②汉字文 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 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创新;③文 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 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 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 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 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 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 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是融合而非趋同!注意:区域文化虽有明显的区 域性,但都融汇了多种文化元素。
【2014山东卷】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 的桥梁纽带。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 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 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 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 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 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 《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 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 力。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史书典
籍也体现了中
●源远流长是从时间和动态的角度,概括中华华文文化化博的大精
特征,表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深的特点(独
特性)
①文(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读关键词:区域、文化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TheguidingideologyshouldbeguidedbyDengXiaoping'stheory, theimportant thoughtof"threerepresents" andthespiritofthe16thCPCNational CongressandthethirdPlenarysessionofthe16thCPCCentral Committee.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是从空间和静态的角度,概括出中华文化的
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泛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对比文学艺 术与传统文
艺的区别!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 TheguidingideologyshouldbeguidedbyDengXiaoping'stheory, theimportant thoughtof"threerepresents" andthespiritofthe16thCPCNational CongressandthethirdPlenarysessionofthe16thCPCCentral Committee. 满弓刀。”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这描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这体现了 ①我国古代文学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我国古代文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③文学具有反映人们精神世界的作用 ④文学对政治、军事具有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 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 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 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0分)
13(1)“和而不同”文化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的一个重要原因。儒学能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中医药 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均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②发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我们尊重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 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遵循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在中外文化交 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 荣。③发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新。中华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促进不 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 的过程。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参考答案】①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文 TheguidingideologyshouldbeguidedbyDengXiaoping'stheory, theimportant thoughtof"threerepresents" andthespiritofthe16thCPCNational CongressandthethirdPlenarysessionofthe16thCPCCentral Committee. 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对点练习】
★“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反映了中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注意汉字的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隶书、楷书等。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
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注解:24史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明末4千多
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学案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A 6B 7B 8B 9C 10A
1.(1)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 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 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②汉字文 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 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创新;③文 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 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 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 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 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 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 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是融合而非趋同!注意:区域文化虽有明显的区 域性,但都融汇了多种文化元素。
【2014山东卷】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 的桥梁纽带。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 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 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 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 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 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 《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 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 力。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史书典
籍也体现了中
●源远流长是从时间和动态的角度,概括中华华文文化化博的大精
特征,表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深的特点(独
特性)
①文(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读关键词:区域、文化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TheguidingideologyshouldbeguidedbyDengXiaoping'stheory, theimportant thoughtof"threerepresents" andthespiritofthe16thCPCNational CongressandthethirdPlenarysessionofthe16thCPCCentral Committee.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是从空间和静态的角度,概括出中华文化的
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泛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对比文学艺 术与传统文
艺的区别!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 TheguidingideologyshouldbeguidedbyDengXiaoping'stheory, theimportant thoughtof"threerepresents" andthespiritofthe16thCPCNational CongressandthethirdPlenarysessionofthe16thCPCCentral Committee. 满弓刀。”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这描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这体现了 ①我国古代文学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我国古代文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③文学具有反映人们精神世界的作用 ④文学对政治、军事具有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 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 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 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0分)
13(1)“和而不同”文化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的一个重要原因。儒学能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中医药 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均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②发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我们尊重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 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遵循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在中外文化交 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 荣。③发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新。中华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促进不 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 的过程。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be guided by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piri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参考答案】①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文 TheguidingideologyshouldbeguidedbyDengXiaoping'stheory, theimportant thoughtof"threerepresents" andthespiritofthe16thCPCNational CongressandthethirdPlenarysessionofthe16thCPCCentral Committee. 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对点练习】
★“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反映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