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修改稿
初中艺术模块课程设计
初中艺术模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艺术基本概念,如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等,并能够识别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2. 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3. 培养学生通过艺术作品分析,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意图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学会从审美角度评价艺术作品,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艺术创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增强文化自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艺术模块课程,旨在通过艺术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
单元一:艺术基础概念教学内容: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等基本元素的认识,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艺术作品的构图原则。
教材章节:第一章 艺术的要素单元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学内容: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形式,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教材章节: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单元三:现代艺术鉴赏教学内容:现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以及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鉴赏。
教材章节:第三章 现代艺术单元四:艺术创作实践教学内容: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技巧,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艺术作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美术单元教案设计说明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风格及发展历程。
(2)掌握绘画、雕塑、工艺等基本技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学会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勇于创新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风格及发展历程。
(2)绘画、雕塑、工艺等基本技法的掌握。
(3)创作实践过程中的审美和创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美术基本技法的运用和创新。
(2)审美和创意能力的培养。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提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 新授(1)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风格及发展历程。
(2)演示绘画、雕塑、工艺等基本技法。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加深对美术的理解。
3. 实践(1)分组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勇于尝试新技法。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交流分享(1)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艺术课程教案
中学艺术课程教案艺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中学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中学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观和表现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自主创作并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在艺术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取得共同成果。
二、教学内容中学艺术课程的内容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形式,并且会涉及到不同的艺术时期和流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和安排,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 绘画:教学内容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不同绘画媒介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式。
通过学习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家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2. 音乐:教学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乐理知识、音乐欣赏和乐曲演奏等方面。
通过学习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家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3. 舞蹈:教学内容包括基本舞蹈技巧、舞蹈编排和舞蹈表演等方面。
通过学习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舞蹈作品,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4. 戏剧:教学内容包括戏剧基本知识、表演技巧和剧本创作等方面。
通过学习不同的戏剧形式和剧作家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中学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演示和操作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方式。
2. 合作学习法: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组成小组进行艺术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80301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修改稿
第二章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一、概述(一)界定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依据单元规划的结果,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的分析。
教材教法分析能明确单元教学材料结构、发掘单元育人价值,提炼单元核心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确定单元目标维度,是单元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
(二)依据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依据单元规划结果,结合教师经验,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
(三)任务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包含了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两个任务。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包含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四个部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包含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和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两个部分。
(四)方法1.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需从选用的教材内容、教学材料的处理与组成等方面入手,明确单元结构主线。
(2)发掘育人价值:需从“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三方面发掘单元中的艺术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
根据内容特征明确本单元育人价值挖掘的重点。
(3)分析单元核心内容:需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学习内容包含了核心内容和教学中的具体素材。
首先关联教学素材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梳理和分析内容素材,为确立学习目标做好基础准备。
其次结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明确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清学习内容主次,明确这些内容的学科学习价值。
(4)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需依据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须将自己的个人行为与能促进学生成就的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选择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充分呈现教学内容,并体现多样化和灵活性;其次是对学习的材料、设备、展示方式、教室空间等进行有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供多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合作分享 2.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在分析教学材料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单元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大致的学习经历。
180301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评价设计)修改稿
第六章单元评价设计一、概述(一)界定中学艺术学科单元评价设计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研组按照单元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与学习经历等角度,结合单元学习活动和单元作业,进行综合测定与评价。
单元评价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艺术核心能力的形成,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有效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二)原则1.全面性原则从单元整体出发,需要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既要关注教学目标落实的情况,又要重视学习经历的过程,艺术能力的整体发展,艺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2.过程性原则评价伴随学生学习活动的进程而进行。
在评价设计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若干过程性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差异性原则关注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自身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4.多样性原则运用多样化、灵活性的评价方式,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发简便、易行、有效的评价工具或评价平台,充分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提高艺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作用。
(三)分类1.按实施形式可分为随附性评价和独立性评价随附性评价要选择或组合某些活动或作业作为单元评价的观测点进行评价,穿插在单元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与学习过程、单元学习活动和单元作业产生依附关系,通过内容权重的设计最终形成单元评价学习结果。
随附性评价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独立性评价要单独设计评价活动,以试卷或测试的形式而实施,评价内容与目标要求必须非常明确,通常在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
采用独立性评价时,学生能进行充分和有针对性的准备,因此对学生水平潜力的测评比随附性评价有更好的体现。
2.按呈现形式可分为纸笔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纸笔评价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学生在艺术知识方面的学业成就,是一种比较客观、有效的实用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取得的学业成就,考查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艺术知识创造表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高中美术单元课程设计
高中美术单元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单元课程旨在通过高中美术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造力和观察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绘画技巧和艺术理论,包括色彩、构图、光影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和创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术基本概念: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绘画、雕塑、设计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2.绘画技巧:教授色彩、构图、光影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3.艺术理论:介绍一些艺术理论,如艺术史、艺术批评等,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发展和演变。
4.创作实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2.实践教学法: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观察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美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3.实验设备:提供绘画所需的画纸、画笔、颜料等实验设备,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评估本单元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作业:通过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绘画作品和创作实践,评估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180125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第四章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一、概述(一)界定单元学习活动是在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确立、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设计的基础上,以相互关联的、多样的艺术活动形式(视、听、画、演、创、采风、写生、考察等)为学生提供各种艺术体验的学习经历。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环节, 与单元作业与评价设计有着紧密的关系。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审美与实践的亲身体验和亲身经历。
(二)原则1.目标内容一致单元学习活动是单元学习重要的环节,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体现。
因此,单元学习活动的主题、内容与目标要符合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一致性。
2.审美实践一体单元学习活动具有审美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审美是艺术课程最基本的导向,艺术单元学习活动必须依托活动巩固学生所掌握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规律,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健康的、高品位的艺术趣味。
3.综合形式多样综合性是艺术单元学习活动重要的特点,艺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并非各门类艺术活动和各学科学习之间的简单拼凑,艺术学习活动要注重各艺术门类的独特性和共通性特点及其与生活、科学、人文等领域的联系。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艺术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健康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养。
4.鼓励合作分享单元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与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强调从综合审美的角度实现多元智能的开发,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单元学习活动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体现,因此,单元学习活动中要设计可供学生合作分享的环节。
(三)分类中学艺术学科单元学习活动设计需要重点研究的三类活动是:课堂活动、课外探究考察活动、校园主题创演活动。
课堂活动:在单元化教学中,课堂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关联的,有以欣赏为主,有以实践为主,学生活动的设计,则依据单元整体的安排和课堂教学的性质而区分。
围绕范例作品学习进行活动情景创设、互动交流活动,如小组交流讨论活动、主题作品集、虚拟小舞台、虚拟展厅、课堂拍卖会等。
美术初中教材第十三单元教学方案
美术初中教材第十三单元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包括对不同材料、工具和技法的理解与运用;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创作综合素质;3.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训练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不同绘画材料、工具和技法;2. 学习绘画基本构图和透视原理;3. 进行观察与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捕捉能力;4. 学习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并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2. 观看相关绘画作品,启发学生对绘画的主题和表现形式的思考。
步骤二:基础知识教学1. 介绍不同类型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2. 详细介绍绘画基本构图和透视原理,通过示例和案例分析进行讲解。
步骤三:观察与分析1.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鼓励他们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绘画作品的主题、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方面,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步骤四:实践与创作1. 给学生提供绘画素材和题材,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引导学生自由发挥,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实验和探索。
步骤五:展示与分享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以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示范演示法:通过演示正确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
3. 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开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创造性思维培养法:通过开放性的创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针对学生在观察与分析环节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对细节观察和主题理解的把握程度。
2. 创作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力等方面。
高中音乐大单元教研计划(3篇)
第1篇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音乐教育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本教研计划旨在通过大单元教学的方式,整合音乐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2.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音乐教育质量。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大单元教学内容与安排本次大单元教研计划以音乐史为主线,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音乐课时:4课时内容:中国古代音乐概述、古琴音乐、古筝音乐、古诗词歌曲等。
第二单元:西方古典音乐课时:4课时内容:西方古典音乐概述、巴洛克时期音乐、古典时期音乐、浪漫时期音乐等。
第三单元:近现代音乐课时:4课时内容:近现代音乐概述、印象派音乐、现代音乐、爵士乐等。
第四单元:音乐与生活课时:4课时内容:音乐与生活关系、音乐欣赏技巧、音乐创作与表演等。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需求。
(2)注重音乐史与音乐作品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音乐史和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4)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师培训与交流1. 教师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音乐史、音乐作品分析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音乐教育先进经验。
(3)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2. 教师交流(1)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讨论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初中音乐教研单元教案(3篇)
第1篇课题:《多彩的音乐世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能够识别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 能够识别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难点:1. 不同音乐风格之间的差异。
2. 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布置:音响设备、投影仪、音乐教材、多媒体课件。
2. 音乐作品: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不同风格的经典音乐,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听出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吗?为什么?”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古典音乐- 介绍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 分析古典音乐的特点:旋律优美、节奏严谨、和声丰富。
- 播放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特点。
2. 流行音乐- 介绍流行音乐的定义和发展。
- 分析流行音乐的特点:节奏感强、旋律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 播放流行音乐作品,如《Shape of You》,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特点。
3. 民族音乐- 介绍民族音乐的定义和发展。
- 分析民族音乐的特点:地域特色鲜明、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 播放民族音乐作品,如《茉莉花》,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特点。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音乐类型,进行讨论和研究。
2. 每组派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 强调音乐对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听、多欣赏、多感受音乐。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分析其特点。
初中大单元美术教案
初中大单元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水平。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装饰、建筑设计等。
2. 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如颜色、线条、形状、质感等。
3. 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如何通过美术来改善生活、表达情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美术作品,如广告、海报、装饰品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中美术的感悟和发现。
二、探究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分析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如颜色、线条、形状、质感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及其作用。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成功的美术作品,如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创意实践(20分钟)1. 教师提出创意任务:运用所学的美术元素,设计一件能改善生活的作品。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设计方案。
3.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作品,介绍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现象的关注程度。
2. 学生对美术元素的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创意实践中的表现,如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
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生活中美术的图片、视频等。
2. 教材、教具:用于展示和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师在案例分析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水平。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修改稿
第二章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一、概述(一)界定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依据单元规划的结果,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的分析。
教材教法分析能明确单元教学材料结构、发掘单元育人价值,提炼单元核心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确定单元目标维度,是单元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
(二)依据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依据单元规划结果,结合教师经验,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
(三)任务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包含了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两个任务。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包含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四个部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包含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和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两个部分。
(四)方法1.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需从选用的教材内容、教学材料的处理与组成等方面入手,明确单元结构主线。
(2)发掘育人价值:需从“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三方面发掘单元中的艺术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
根据内容特征明确本单元育人价值挖掘的重点。
(3)分析单元核心内容:需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学习内容包含了核心内容和教学中的具体素材。
首先关联教学素材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梳理和分析内容素材,为确立学习目标做好基础准备。
其次结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明确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清学习内容主次,明确这些内容的学科学习价值。
(4)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需依据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须将自己的个人行为与能促进学生成就的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选择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充分呈现教学内容,并体现多样化和灵活性;其次是对学习的材料、设备、展示方式、教室空间等进行有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供多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合作分享 2.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在分析教学材料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单元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大致的学习经历。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修改稿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修改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能够听、说、读、写,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学习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在交流中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阅读材料,如故事、文章、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拓展视野。
2. 话题选择: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如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环境保护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图片、问题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呈现:利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展示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目标词汇和句型。
3. 操练: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活动,如口语交际、填空、连线等,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巩固: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复习线索。
四、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作业、表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教材,如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人教版PEP英语等。
2. 多媒体资源: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实物教具:使用图片、卡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使用英语。
2. 交际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对话,培养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音乐初中教材第十五单元教学方案
音乐初中教材第十五单元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3.学习传统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4.启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与发展历程;2.中国传统音乐表演形式与技巧的学习;3.中国传统音乐杰出作品的欣赏与分析;4.学生参与传统音乐表演和创作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传统音乐表演现场和团体合作演奏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示范教学法:老师示范传统音乐表演技巧和演奏技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鉴赏和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4.实践性教学法:安排学生参与传统音乐表演和创作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节: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与发展历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究欲望。
2.讲解: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如以调式为基础、讲究音律、注重气韵等,同时概述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音乐、丝绸之路音乐、宫廷音乐等。
3.学习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搜索资料,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不同发展阶段,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和交流。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表演形式与技巧的学习1.导入:观看一段传统音乐表演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音乐家的表演形式,如舞台姿势、乐器演奏技巧等。
2.讲解:根据观看视频的内容,详细介绍传统音乐表演的形式和技巧,如器乐演奏技巧、唱腔表演技法等。
3.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表演,其中包括表演者、乐器演奏者等,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和学习传统音乐表演的技巧。
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杰出作品的欣赏与分析1.导入:播放一段知名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问学生对此音乐的感受。
2.讲解:详细解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演奏技巧、传达的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
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摘要:初中美术教学中,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需认真设计教学目标,站在单元的视角上构建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尊重学生中心地位,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思维潜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美术作品创作,拓展学生美术知识面,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新课改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关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带领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
单元化研究型教学应立足美术教材的单元化视角,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单元知识点,在课堂学习中具体研究美术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新时期,如何进行单元画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
一、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简介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这使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思想受到重视。
长时间以来,中学美术教材体现了“一课一教”的形式,很多学校一个星期仅仅设置一节美术课程,但在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只能初步接触简单的知识或完成作业,不能有效地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单元化研究型教学应该和学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活动相结合,引进多课时的学习活动,巧妙地落实教学改革。
单元化教学主要是把某一个主题单元思想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科学配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练习环节,保证学生知识掌握更为深入与系统,不断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形成单元教学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单元化研究型教学。
二、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一)三维目标对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来说,三维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应以三维目标为基础设计和组织美术教学活动。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教师应挑选具体的行为动词,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一方面应包含美术技能操作的过程,另一方面应包含处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可以说,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假如是新课改教学的核心特色。
中学美术单元课程设计案例
中学美术单元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美术作品的主题、风格、色彩、构图等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美术流派的特点,并分析其艺术价值。
3. 学生掌握绘画、雕塑等基本技法,并能够运用到创作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主题明确、构图合理的美术作品。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美术技法进行创作,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评价,提升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美术创作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艺术、尊重他人的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生活中的美。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学美术单元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不同美术流派,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学生特点: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创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表达和创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美术作品鉴赏:介绍课本中涉及的美术流派,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派等,分析各流派代表作品的主题、风格、色彩、构图等特点。
2. 美术技法学习:教授绘画、雕塑等基本技法,包括线条、色彩、光影、空间等方面的运用。
3.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创作。
创作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拼贴等。
4. 美术作品评价:学习如何从审美、技法、创意等角度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美术流派介绍及鉴赏(1课时)第二课时:绘画技法学习与实践(2课时)第三课时:雕塑技法学习与实践(2课时)第四课时:创作实践与评价(3课时)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1. 美术作品鉴赏:对应课本第二章“美术流派与作品鉴赏”。
【大单元教学】第四单元《艺术校园》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大 观 念
艺术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美化了我们的学习环境,更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的融入,校园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自我,展现个性。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的现代公民。
课堂展评
完成设计后,各组需派代表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设计理念、元素选择、色彩搭配及创意亮点等。其他同学可积极提问并给出建设性的反馈。通过互评环节,大家不仅可以相互学习,还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
最后,教师将对各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标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简洁性、识别性、艺术性及与校园文化的契合度等。同时,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5-12页可根据课时时间设定删除不要)
播放校园活动的视频,请学生说说看到了视频中的哪些场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节、读书节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布置教室,使之成为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馆”,展示学生过往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手工艺品等。通过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本单元学习的热情。)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创意之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更多的场合看到同学们设计的精彩作品,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勃勃生机和无限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一、概述(一)界定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结果的清晰、概括的陈述,是单元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必然的归宿,是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是基于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又是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和单元评价设计的依据。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能对整个单元教学设计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以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为起点,视学情出发,明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需求,围绕“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目标维度进行制定。
(三)分类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目标的分类是指学习水平的分类。
艺术学科学习水平的分类设计,一方面是根据艺术核心素养的多元视角和核心能力的多维度描述,充分反映艺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特点,同时参照布鲁姆的学习水平层次划分标准,以体现水平层次的递进关联。
其中,对应知识学习的水平层次划分为知道、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并与感受、领悟、鉴赏等艺术学习关键词加以关联;对应技能水平则划分为学会、表现两个层次,并与模仿、表达表演等艺术学习关键词加以关联,由此形成艺术学习五个相互关联、有机递进的水平层次。
同时,在知识技能学习水平层次之外,结合学科核心能力的描述,对艺术“学习经历”进行了具体明确的界定。
(四)方法1.学情分析的方法分析学情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况,又要联系单元学习的预期效果。
需要了解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的艺术技能与技巧,本单元需要学习的艺术基本要素、形式结构和技能技法,预测学生在完成本单元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学习困难,以及在学完本单元后的学习水平。
2.目标制定的方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要指向艺术学科“艺术语言”、“审美实践”、“艺术文化”三个层面的核心素养,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核心能力发展,与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形成的核心内容相一致,依据学科《基本要求》“学习内容与要求”中“具体要求”设计制定具体的学习水平要求。
3.目标表述的方法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结果。
行为主体指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指学生;行为动词,描述学习者达到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行为条件,指对学习者学习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情境或条件;行为结果即表现程度,指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4.重点难点确定的方法单元教学重点是在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解读的基础上,了解单元核心内容,明确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照《基本要求》中的具体要求提炼。
单元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本单元教学内容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二、规格与说明(一)流程图3.1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流程图说明: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起点,分析、设定学习预期。
制定单元目标:包括提炼重点难点、确定知识技能、明晰学习经历三个部分。
分解单元目标:将单元教学目标分解、细化为“课”的具体学习要求,与学习内容相匹配,厘清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一)属性表单元教学目标设计配有“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属性表”、“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工具表”和问题导向等工具,教师可结合“问题导向”进行思考,用勾选和填写的方式完成“属性表”。
表3.1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属性表附学科学习水平界定表目标分类学习水平水平描述行为动词举例知识与技能知道A认识艺术门类识别艺术元素了解艺术信息感受、回忆、了解、说出、识别、辨认、列举、描述理解B体验艺术风格区别艺术结构对比艺术形式体会、说明、比较、分类、想象、联想、区别、解释运用C鉴赏艺术作品联系艺术与其他领域分析艺术的共性特征掌握、分析、归纳、鉴赏、整合、组织、评价、联系学会B使用艺术工具与材料模仿艺术表达方式运用艺术技法接触、尝试、使用、临摹、模仿、演唱、演奏、编创熟练C再现或演绎艺术作品创作不同门类艺术作品创作综合性的艺术作品设计艺术活动表现、再现、制作、设计、表演、创编、编辑、拍摄、演绎学习经历在视、听、画、演、创的过程中, 投入艺术情感,积累艺术审美实践经验,运用艺术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培育艺术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形成艺术判断。
发展艺术的感受与鉴赏、合作与分享、创作与表现能力。
感知、积累、分享、交流、探究、合作、讨论、评议、说明中学艺术学科的学习水平分类基于本学科的特点设计。
在前期美术、音乐分科课程的基础上,中学艺术学科的知识水平划分为知道A、理解B、运用C三个水平层次;技能水平划分为学会B、熟练C两个层次。
说明:表格摘自《上海市高中艺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二)问题导向1. 分析学情(1)学生具备哪些本单元核心内容学习的基础?(2)完成本单元学习,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学习困难?是何原因形成的?(3)学完本单元后,学生会有怎样的学习水平表现?2.制定单元教学目标(1)是否明确本单元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从而提炼重点?(2)是否预测学生学习中普遍遇到的最大困难,从而采用有效方法加以突破?(3)是否已明确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水平?行为动词是否具体明确可测量?(4)是否挖掘本单元所特有的育人价值,从艺术情感、艺术态度和意愿、艺术判断角度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5)知识与技能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是否明确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方法与策略?(6)是否能有效提升学生“审美与实践”的核心能力?3.分解单元目标(1)是否能依据单元目标分解学习要求,形成具体化目标?(2)是否清楚单元目标与分解目标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三、建议(一)具体化目标撰写建议1. 关于单元教学目标的学习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单元教学目标指向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不能将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
2.关于单元教学目标的陈述单元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而不能含糊其词,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知识水平划分为知道、理解、运用三个水平层次,技能水平划分为学会、表现两个水平层次。
在知识技能的表述中,需梳理单元教学的基本艺术术语、艺术概念、艺术知识等艺术语言,提炼艺术技能技巧和艺术文化。
通常采用可观测、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行为结果的方式表述,如:了解+知识、分析+内容、学会+技能等;学习经历目标维度需包含学习过程、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指如何获得“知识、技能、核心能力”的经历与情感体验。
表3.4 教学目标水平分类行为动词举例表说明:该属性表为单元教学目标表述时参考的行为动词。
学习经历需充分了解学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明晰艺术学习的途径和方式,促进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需强化艺术情感、艺术判断、艺术态度、艺术实践,促进学生在艺术设计、策划、表达、表现、表演的运用和整合能力;需强化核心能力,即感受与鉴赏、合作与分享、创作与表现的不同水平表现,关注核心能力的发展,突显艺术审美与实践活动的体验。
3.关于单元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学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任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单元目标为依据,下位目标是为上位目标服务的。
结合“课”的设计,分解单元目标,将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要求,与具体的学习内容相匹配。
厘清各课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水平之间的关系,体现教学单元内各课学习要求之间的关联,促使单元目标的达成。
(二)重点难点确定及处理建议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由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单元教学重点来自于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对每一个学生是一致的。
应根据教材教法分析的核心内容,分析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寻找与本单元综合主题最关键的内容,选择一至二点作为单元的学习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依赖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是对单元教学重点的延伸和拓展。
难点的确定应不仅仅限于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积累,寻找一至二点进行突破。
处理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须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四、案例单元综合主题:运用艺术综合手段的特定主题创作课程单元:艺术内容、艺术创作教材内容: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挑战自然抗灾害《龙卷风》中造奇迹》1.分析学情影视题材在高一、高二年级均有涉及,学生已掌握关于影视制作的基本流程、电影技术的进步、电影的分类等,掌握影视作品中的音画关系、蒙太奇的分类与功能等,不过,灾难性题材尚未涉及。
【问题导向1-(1)】对高中生而言,都有观影经历,影视题材是较能吸引其关注的,学生普遍喜欢。
只是日常观影时,常常以娱乐为主,关注点大多在宏大场面、剧情、明星等,较少关注电影的技术与艺术;进行艺术表达时,思路开阔、手段多样,但缺少艺术表达的路径。
【问题导向1-(2)】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利用校园影院,组织学生在午休时完整观摩电影《龙卷风》。
在此基础上,经过课堂上的对比赏析、拍摄微电影等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了解影视作品的基本创作手法,大胆进行艺术创作,领悟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问题导向1-(3)】2.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为《龙卷风》,补充了电影《唐山大地震》、《灾难片特效合集》等相关资源,通过整合学习资源,从核心内容中提炼出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梳理学习材料与《基本要求》第二单元“艺术内容”、第五单元“艺术创作”的关系,明确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水平为知道(A)、技能的学习水平为学会(B)。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1.识别影视作品的基本创作手法,了解影片叙事架构方法,知道视觉特效拍摄、音响制作与编配的方法。
【问题导向2-(3)】2.模仿灾难电影的创作手法,学会使用手机、摄像机、电脑等进行自然灾害题材的微电影创作。
【问题导向2-(3)】3.在赏析灾难题材电影的过程中,采用比较、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和评议等方法【问题导向2-(5)】,评价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同题材影视作品,体会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艺术家创作表现的个性差异。
【问题导向2-(4)】4.在“灾难题材”微电影的构思、拍摄、交流、评价过程中【问题导向2-(5)】,能与同伴分享艺术经验与艺术感受,探索微电影中“技术+艺术”的表达,养成思辨能力,感悟生命的意义。
【问题导向2-(6)】5.在灾难片赏析、拍摄与制作的过程中【问题导向2-(5)】,能解释和评价技术发展对电影艺术表达的影响,能运用综合艺术手段进行表现自然灾害主题的微电影构思与创作。
【问题导向2-(6)】3.分解单元目标单元分解目标是指将本单元教学目标分解、细化为“课”的具体学习要求,与学习内容相匹配。
【问题导向3-(1)】单元目标与分解目标之间的关系,就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将单元目标分解在各课中落实,每个局部的完成标志着单元目标的整体达成。
【问题导向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