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中学常见弱碱
中学常见弱碱中学常见弱碱弱碱是指溶液中含有碱性离子,而且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小于水的浓度(pH > 7),但是它们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中学中常见的弱碱有若干种,主要集中在金属氢氧化物和碳酸盐上。
一、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弱碱之一。
在常温常压下,常见的金属氢氧化物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铵(NH4OH)等。
在制备实验中,可以将它们加入水中逐滴搅拌,直到pH值达到需要的范围。
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在水中能迅速溶解,生成强碱性溶液。
一般情况下,该溶液可以作为实验室中的万能碱使用。
氢氧化钾虽然类似氢氧化钠,但却有着更高的溶解度和更强的碱性。
氢氧化铵的碱性通常比较弱,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以避免对实验产生影响。
二、碳酸盐碳酸盐是一类常见的弱碱,包括碳酸钙(CaCO3)、碳酸氢钠(NaHCO3)等。
它们通常用于调节水质,也可以在制药业中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碱性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有限,需要使用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来辅助溶解。
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珊瑚和贝壳等生物体内主要的结构成分。
碳酸氢钠可以用于烘焙,促进面团发酵,还可以用于消化不适的情况下作为饮品。
三、其他弱碱除了上述的金属氢氧化物和碳酸盐之外,中学常见的弱碱还包括氨气(NH3)和其衍生物,如甲胺(CH3NH2)、乙胺(C2H5NH2)等。
它们通常用于有机化学中,在制药和化妆品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氨气是一种无色气体,在水中能快速溶解,但其混合溶液的碱性却很弱。
甲胺和乙胺通常是以水合物的形式出现,具有强碱性,可以用于生产农药、染料、树脂等。
总之,中学常见的弱碱主要有金属氢氧化物、碳酸盐和其他弱碱。
它们在实验和制药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当我们选择使用这些弱碱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的pH值来进行选择。
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机智———氢氧化钠的性质趣味化实验
课程篇教学机智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碰撞出来的火花,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受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征、反思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机”是时机、机会之意。
“智”为智慧、智力之意,“机智”便是指在时机或机会上表现出的智慧。
而“教学机智”则是指在教学中有高度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敏捷、果断地处理问题,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而精确地给学生以引导、启示和教育,而化学创新实验便是教学机智的一种重要载体。
初中化学一线教师通常在教学活动中会不断反思并创新,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精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演示实验不同于其他任何实验,它是教师进行表演操作的实验,带有自己的感情和表情全身心投入地表演。
学生因其生动鲜明而具有深刻的印象,它不同于多媒体课件:容量大、速度快。
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学方法之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一、案例在复习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采用趣味化、一体化的演示实验能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演示实验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实验改进、实验创新都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
实验目的:通过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趣味化、综合化地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在系统地认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基础至善,锻炼了学科思维,提高了科学素养。
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三颈烧瓶、吸滤瓶、广口瓶、锥形瓶、风哨、注射器、导管、乳胶管、止水夹等;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无色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图:CuSO4溶液NaOH溶液CO2NaOH溶液稀盐酸风哨NaOH溶液和酚酞试液①②④实验操作: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向三颈烧瓶中注入30mL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3.打开止水夹①后立即关闭。
4.打开止水夹②④。
5.打开止水夹③。
实验现象:1.与三颈烧瓶相连的乳胶管变瘪。
氢氧化钠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氢氧化钠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作用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一、物质的制备(1)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可以快速制取氨气;(2)常用来制备一些难溶性碱,如:MgCl2 + NaOH === Mg(OH)2↓+ 2NaCl,FeCl3 + NaOH === Fe(OH)3↓+ 3NaCl二、物质的吸收(1)氢氧化钠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以及CO2等酸性气体,故在实验室中常做干燥剂,吸收实验室产生的SO2、Cl2等有毒残余气体,故其本身应密闭保存。
CO2 + 2NaOH === Na2CO3 + H2O,SO2 + 2NaOH === Na2SO3 + H2O(2)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三、物质的性质证明(1)证明Al、Si单质都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2)证明Al2O3、Al(OH)3是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用Al2O3、Al(OH)3分别于强酸和强碱反应,其中分别与强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Al(OH)3+ NaOH === 2NaAlO2 + 2H2O,(3)证明铵盐都能与碱反应,铵盐与碱共热有氨气产生。
(4)证明苯酚的酸性,在苯酚与水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震荡,溶液澄清。
C6H5OH + NaOH C6H5ONa + H2O四、物质的鉴别(1)鉴别NH4+:NH4+ + OH- NH3↑+ H2O,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鉴别Al3+:Al3++ 3OH-===Al(OH)3↓,,加入适量的NaOH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当NaOH 过量时沉淀溶解,Al(OH)3+ OH-===AlO2- + H2O,加入氨水沉淀不溶解。
初中中考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及答题描述技巧
初中中考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及答题描述技巧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壁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并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格式试剂的名词解释
格式试剂的名词解释在化学领域中,格式试剂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试剂,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和检测。
它们具有特定的组成和特性,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格式试剂的定义和分类格式试剂是指具有一定纯度和特殊用途的化学试剂,用于在实验中确定物质的性质、测定物质的含量或进行化学反应。
根据其用途和特性,格式试剂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1. 无机格式试剂:无机格式试剂主要由金属盐和无机酸、碱等组成。
例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常见的无机格式试剂,它们常用于酸碱中和反应、无机盐的合成和浓度测定等实验。
2. 有机格式试剂:有机格式试剂主要由有机化合物组成,例如,乙醇、甲苯、醚类化合物等。
它们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有机物性质的测定、鉴定和分离等实验。
3. 分析格式试剂:分析格式试剂主要用于分析化学实验中,用于检测和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例如,石墨烯、硫酸铜、硫酸铁等分析格式试剂,在化学分析中常用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质量分析等实验。
二、常见格式试剂及其应用1. 酸碱类格式试剂:酸碱类格式试剂是进行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时常用的试剂。
例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常用的酸碱类格式试剂,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于气体制备、酸碱溶液的中和及滴定实验等。
2. 氧化还原类格式试剂: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类反应。
而氧化还原类格式试剂则用于促使这一类反应的进行。
例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等常用的氧化还原类格式试剂,在实验中常用于酸化还原滴定、氧化反应的观察和分析等。
3. 水质检测类格式试剂:水质检测是环境科学和水文学中的重要内容。
而水质检测类格式试剂常用于对水中各种化学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例如,溴酸盐试剂、氨氮试剂等常用的水质检测类格式试剂,用于对水中物质的浓度和成分进行测定。
4. 有机合成类格式试剂: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领域。
而有机合成类格式试剂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进行和有机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例如,溴化钠、氢氧化钾等常用的有机合成类格式试剂,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试剂。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有下标的。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大全
初中化学实验大全化学实验是初中阶段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下面是初中化学实验大全,供学生参考。
1、酒精灯实验实验目的:学习酒精灯的运用方法及燃烧原理实验步骤:①在酒精灯上装入酒精,注意不要过多,以免引起火灾。
②点燃酒精灯,将两手指捏在一起,让火苗照射在手指缝隙中。
③感受火热,当酒精灯熄灭时,火苗也消失了。
实验原理:酒精灯是一种集中加热的方式,通过火焰燃烧酒精,将酒精的潜在能量转化成热能,使其周围的物体加热。
2、酸碱指示剂实验实验目的:学习酸碱指示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实验步骤:①将盘子中的红色琼脂溶液加入若干滴NaOH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②将盘子中的红色琼脂溶液加入若干滴HCl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度变化而呈现不同颜色的物质,可以用于检测化学反应中的酸碱特性。
3、化学反应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类型实验步骤:①将与氢氧化钠等量的硫酸铜溶液加入盛水的烧杯中。
②观察反应过程,发现了气泡、水的变化及产物的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化学反应是不同物质之间发生物化变化的过程。
在反应过程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或结合,形成新的物质。
4、溶解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化学中溶解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实验步骤:①将苏打粉在水中溶解,观察反应变化。
②将盐在水中溶解,观察反应变化。
实验原理:溶解是指固体、气体或液体在液体中变成透明、均匀的溶液,在溶解过程中通常有化学反应发生。
5、重量实验实验目的:学习物质的质量和密度的测量方法实验步骤:①使用小砝码和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②用密度管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天平测量。
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通过密度管来测量。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希望这些实验能够帮助到学习化学的中学生们,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更多的新奇事物。
6、电解实验实验目的:学习电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实验步骤:①将两片铜板分别插入含有一定浓度CuSO4溶液的两个杯子中。
氢氧化钠高中生物实验用途
氢氧化钠高中生物实验用途篇一:高中生物实验整理山东高考生物实验整理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了解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熟练掌握)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非还原糖。
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
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
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
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2+双缩脲试剂中的Cu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需要稀释)。
4、淀粉的鉴定:马铃薯匀浆。
五、实验试剂:1.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2.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3.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 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六、方法步骤:23七、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答: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中学化学中“蓝瓶子”实验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3 如果作用物是“ H一 , 、 O ”用其它碱或强碱弱酸盐应可以完成实验 。
4 、如果 是 “ H一 的作 用 , 么 N O O ” 那 a H的 浓度对 实验 结果 应有 影 响 。 5 、通过 实验 应 能寻 找 到 N O 的代用 品 。 aH
收稿 日期 :0 7 l一 1 20一 l 0
2 、关 于“ ’ N 的实验
a )称取 3 氯化钠 ( g 保证 N 的量为 00 m 1置于 20 l .5 o) 5 m 锥形瓶中 , 加入 10 l , 0 m 水 再加人 2 葡萄 g 糖使之溶解, 最后加入 0 2 .%亚甲蓝溶液数滴至溶液呈蓝色 , 塞上橡皮塞 , 用力振荡, 静置 3 分钟以上 0 不变 色 。加 热不 变 色 。
中学化 学 中“ 瓶子’ 蓝 ’ 实验的探 究性 实验教学
王 兴 高
( 黔西南 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贵州 兴义 52 0 ) 64 0
摘 要 :蓝瓶子” “ 实验是 中学化 学实验 中的一个重要 内容 , 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实验 , 、 生 在探 究中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开拓 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推进素质教育。 关健词 :蓝瓶子” “ 实验 ; 氢氧化钠 ; 代用品 ; 探究 文章 编号 :0 9- 6 3 2 0 ) 4 l9 - 3 中图分 类号 : 6— 10 - 0 7 (0 7 0 —0 1- 0 - 0 3
色的氧化态和无色的还原态。蓝色的氧化态亚 甲蓝可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的还原态亚甲蓝 , 还原态亚 甲蓝 又 可被空 气 中的 氧气 氧化 为蓝 色 的氧 化态亚 甲蓝 。
在教学 中 , 可引导 学 生分别 对 基 于还原 剂 葡萄糖 、 示剂 亚 甲蓝 、 化剂 氧气 及催 化剂 氢 氧化钠进 指 氧
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发表时间:2015-05-08T12:50:38.560Z 来源:《教育学》2015年7月总第80期供稿作者:刘卫卫[导读]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枯燥方式中走出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
刘卫卫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26540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中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平日教学时,通过预设一些有趣的实验,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在讲原电池一节时,可让学生提前搜集一些常见的电源,并让学生们思考为何电池能提供电能。
在讲有机物时,可以增补几个有趣的实验:酚酞试剂写字后喷洒氢氧化钠溶液变色、烧不坏的手帕等简单好玩的实验,这些实验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现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顺其自然地完成教学设计,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他们便迫不及待地主动去寻找答案。
可以说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形象鲜明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只有彻底摈弃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才是创造学习最佳境界的有效手段。
二、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枯燥方式中走出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以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1.实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在实验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的设计应该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方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观察现象;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液体加热,观察现象;将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后的固体晾干后放入烧杯中,再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反应原理。
2.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在实验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可能会回答:“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缺少了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是否还会发生?”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3.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效果通过实验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实验探究式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三、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反思与改进1.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反思在实验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总结教学中的得失,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家庭化学小实验的实施策略
中教学参考Z H O N (;M E H I W l fc J IA O X l E ( A N K A O-*2021年第4期(总第540期> ■实验教$初中家庭化学小实脸的实施策略房华袁文(普洱市普洱第二中学云南普洱665000)文章编号:1〇〇2-2201(2021)04^0052名2中图分类号:G 633.8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 过程中,学生常接触到的是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 验,这些实验能够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实 验技能,但却不能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造 成知识与生活脱节,更谈不上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和创新意识。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当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 到印证或者由生活中常见化学现象演绎出来时,学习者 就会自然而然对这些化学知识产生亲近感并产生兴 趣”[1]。
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家庭小实验, 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某 些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 于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课题选择人教版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共有53个演示 实验、18个探究实验、8个实验活动和5个课外活动。
教师在选取课题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贴近生活的、要学习的内容,并掌握其中的重难点,形成初步的知识 网络结构,降低了本课知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提高教 学效率和效果。
2.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高中化学知识零散而且难以理解,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一般是教师根据课本内容从前向后进行讲 解。
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一个问题,高中化学课本有些内 容是按照化学反应类别进行排列的,并不按照难易程度 排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学生难以理解的情 况。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教师理 清前后内容存在的逻辑联系,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顺 序,将教学内容从易到难排列,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提高了教学效果。
创设实验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对《氢氧化钠的性质》中实验的处理
学生猜想 : 变成 了碳 酸钠 。
问题 引导 : 请设计 实验证 明碳 酸钠 的存 在。
学 生方案 : 根 据碳 酸盐 的检验方 法 。 可 以加 入稀 盐
学生 : 是不是有其他物质先和稀盐酸反应 了呢?
教师 : 那么你认为是什么物质呢? 学生 : 是不是没有反应完的氢氧化钠 呢? 教师 :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 研究一下 氢氧化钠是不是 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学生 方案 1 :向装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的试管 中加
一
实验评 价 : 现象 有趣 , 利用气 体热胀 冷缩 的原理 使
鹌鹑蛋上下移动 。该实验可 以反复演示 。
方案 5 : 向试管 中注入少量乙醚 , 塞 上带有尖嘴玻璃 导管 的橡皮 塞 , 将试 管放 入热水 中, 在 玻璃导 管 的尖嘴 处点燃 , 此 时乙醚燃烧 , 然后将试 管放人冷水 中 , 火焰慢 慢 变小 , 此 时将氢 氧化钠 固体加 入冷水 中 , 火 焰立的热效应实验
化学演示 实验是配合 化学课堂教学 内容 , 由教师示
范操作 或个别 学生做 演示而 其他学 生观察 思考 的一种
实 验形式 。 是 中学化 学课堂 教学 中最生动 、 最有 效 的直 观教学 , 也是应用 最广泛的教学手段 。利 用演示实验进
实验评价 : 现象 明显 。 新颖 有趣 , 利用 乙醚的挥发性 可 以反复演示 。而且所 有的学 生都能 观察到 。
设计说 明 : 学生对演示 实验都抱有 浓厚的兴趣和好 奇心 , 渴望通过 实验观察到鲜明、 新奇的 实验现 象。而一
个成功的、 设 计 合 理 的 可视 性 极 强 的 实验 不 仅 可 以 满足
行 教学 时 , 一 定要关 注演示 实验 的可视性 , 如何 提高实 验的可视性 .让每位学 生都能 比较容 易地观察到实验 ,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物质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MgCO3溶解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不溶微溶【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 ,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填化学式).(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评价】(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
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
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是。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
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2、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必修1中学化学课本实验目的、现象、结论
必修1中学化学课本实验目的、现象、结论物质分散系P13 实验1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分别置于暗处,用平行光(可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照射,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探究溶液与胶体的性质。
实验现象:溶液中无光亮的通路。
胶体中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实验结论: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
P14 实验2在两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的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加入适量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的浑浊程度实验目的:探究胶体是否有吸附性实验现象:加入适量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后,烧杯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浑浊的水变得较澄清。
实验结论: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粒子并沉降。
物质分离提纯P18实验方案设计1从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分离回收这两种物质实验方案:将混合物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得到MnO2。
将滤液蒸发到大量晶体析出时,利用余热蒸干,得到KCl。
2提出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粉末实验方案:将混合物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100℃的沸水,充分搅拌至粉末恰好溶解为止,冷却结晶,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硝酸钾。
常见物质的检验P21实验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NH4Cl、(NH4) 2SO4溶液,再各加入2mL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实验目的:检验铵盐实验现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归纳NH4+ (铵盐)的检验方法:取样品少量(固体或溶液)放在试管中,加入强碱溶液混合后加热,若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证明该试样中含有NH4+。
实验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H4Cl、KCl溶液,再各滴加几滴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检验Cl-实验现象: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归纳Cl-的检验方法: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试样中含有Cl-。
中学阶段中考化学实验现象归纳
中学阶段化学实验现象归纳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2.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3.铜在氧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淡蓝色的火焰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生成白烟7.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学霸笔记请搜索微博:中考高考冲刺墙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10.汞(水银)在氧气中燃烧:二、分解反应:1.双氧水催化制氧气: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6.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8.高温煅烧石灰石:9.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8.加热碳酸氢铵:9.加热氧化汞: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10.加热碳酸氢钙: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三,氧化还原反应:1.氢气还原氧化铜: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2 .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气体遇空气变棕色10.银和浓硝酸: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棕色气体11.铜和浓硫酸: 、12.现象:铜逐渐溶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2.铜和硝酸银: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 1.铁和硫酸铜溶液: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2.锌和硫酸铜溶液: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3.铜和硝酸汞溶液:4.铜和硝酸银: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5.铁和氯化铁:现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6.铁和硝酸银: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7.锌和氯化亚铁: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1.氧化铁和稀盐酸: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2.氧化铁和稀硫酸: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3.氧化铜和稀盐酸: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3.氧化铜和稀硫酸:4.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5.氧化镁和稀硫酸:6..氣化丐和稀益酸:7.氧化铁和稀硝酸:8.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9.氧化铜和稀硝酸: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现象:无明显现象资料在微博搜索:考试必备君3.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4..氢氧化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5.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6.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5.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5)酸+碱-----盐+水1.盐酸和氢氧化钠:2.盐酸和氢氧化钾:3.盐酸和氢氧化铜: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4.盐酸和氢氧化钙:5.盐酸和氢氧化铁:6.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7.盐酸和氢氧化亚铁:8.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9.10..氧化铜和稀硫酸:11.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12.13..氧化镁和稀硫酸:14..氣化丐和稀益酸:15..氧化铁和稀硝酸:16.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17.氧化铜和稀硝酸:18.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4)酸性氧化物+碱19.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0.现象:无明显现象21.2.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2..氢氧化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3. 4.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24.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25.5.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26.(5)酸+碱-----益+水1.盐酸和氢氧化钠:27.2.盐酸和氢氧化钾:28.3.盐酸和氢氧化铜:29.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30.4.盐酸和氢氧化钙:31.盐酸和氢氧化铁:32.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33.6.盐酸和氢氧化亚铁:34.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35.36.7.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7.8.硫酸和氢氧化钠:38.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39.9.硫酸和氢氧化钾:40.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41.10.硫酸和氢氧化铜:42.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43.11.硫酸和氢氧化铁:44.12.硝酸和氢氧化钠:45.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46.13.硝酸和氢氧化铜:47.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48.14.硝酸和氢氧化钠:49.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50.15.硝酸和氢氧化钾: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51.16.硝酸和氢氧化镁:52.现象:白色沉淀溶解53.17.氨水和硫酸:54.(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55.56.1.稀盐酸和碳酸钙:57.现象:白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58. 2.稀盐酸和碳酸钠:59.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60.3.稀盐酸和碳酸氢钠61.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62.4.稀盐酸和碳酸镁:63.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64.22.氢氧化钠和硝酸铵:65.现象:有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66.23.氢氧化钠和硫酸铵:67.现象:有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68.(8)盐+盐-----两种新盐69.1.氯化钠和硝酸银:70.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71.2.硫酸钠和氯化钡:72.现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强酸的沉淀生成73.3.硝酸银和硫酸钠:74.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75.4.氯化钡和碳酸钠: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盐酸和硝酸,其实也溶于硫酸,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容易看出来76.5.氯化钙和碳酸钠: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中学生物实验中常用试剂的配制及作用
中学生物实验中常用试剂的配制及作用郑英皇湖南省沅陵县第七中学1.碘液配制:取2g碘化钾,溶解在5ml蒸馏水中,再加1g碘,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0ml。
溶液在光亮处容易变成紫色,必须保存在暗色玻璃瓶里。
作用:用来测定淀粉,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色的复合物。
2.斐林试剂配制: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是德国化学家斐林(Hermann von 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发明的。
斐林试剂斐林试剂A和斐林试剂B配制而成的。
斐林试剂A 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溶液,斐林试剂B是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5 g/mL 的溶液。
临用时斐林试剂A与斐林试剂B等量混合。
作用:鉴定还原性糖:C6H12O6、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如用于鉴定组织液中是否有还原性糖、糖尿病人尿成分分析、酶专一性探索等。
3.班氏尿糖定性试剂配制:173克柠檬酸钠和100克无水碳酸钠溶解于800毫升水中。
再取17.3克结晶硫酸铜溶解在100毫升水中,慢慢将此溶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最后用水稀释到1升,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作用:鉴定还原性糖,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与还原糖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使用原理同斐林试剂,都是二价铜离子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4.双缩脲试剂配制:双缩脲试剂(biuret reagent)是由双缩脲试剂A(NaOH)和双缩脲试剂B(CuSO4)两种试剂组成。
双缩脲试剂A的成分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水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成分是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1 g/mL的水溶液。
作用: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
也可用于鉴定多肽。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向2mL蛋白质溶液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大连市沙河口区第七十九中学姓名冯军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采用从已有经验和知识引出,通过实验观察进行归纳和比较,将知识的应用分散穿插与最后集中陈述相结合的方式出现。
本节内容实验较多、现象鲜明,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本节内容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一定难度,这又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增加感知实例,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并充分应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实验现象比较,从而认识碱的性质和用途。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的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对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中学生对于抓住知识的规律性来学习一类物质的性质,还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
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入手,尽可能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验,让学生能根据已知来主动探究未知,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对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有较深的认识。
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提高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2、会用氢氧化钠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认识强碱的腐蚀性。
[过程与方法]1、用氢氧化钠的性质并联系物理及生物知识,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认识规律的能力。
2、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
3、学会观察、实验、记录、探索、设计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以实验为载体,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重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氢氧化钠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课前准备:[教师]药品: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石蕊试液、酚酞试液、一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
仪器:试管、表面皿、点滴板、胶头滴管、气球、双孔橡皮塞、试管夹、酒精灯。
氢氧化钠溶液光合作用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光合作用实验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利用光能
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为了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
过程,我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光合作用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些水生植物,比如水蕨或者水藻。
2. 将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倒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这样可以观察
到气泡的产生。
3. 将水生植物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将容器放在阳光下。
4. 观察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了气泡,这
是氧气的产生,证明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实验原理:
在这个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起到了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水
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分解为氢氧气和氧气,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则吸收了产生的二氧化碳。
因此,在阳光的照射下,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则帮助植物持续进行光合作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在日常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这个实验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兴趣,也希望能够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一些启发。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片碱)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因另一名称caustic soda而在香港称为哥士的,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氢氧化钠是一种极常用的碱,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药品之一。
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涤液。
氢氧化钠放大图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英文别称:Sodium Hydrate、Caustic Soda、Lye(液态)分子量:40.01摩尔质量:40CASRN:1310-73-2EINECS 登录号:215-185-5密度:2.130克/厘米³熔点:318.4℃水溶性:极易溶于水溶液呈无色沸点:1390℃碱离解常数(Kb)= 3.0碱离解常数倒数对数(pKb)= -0.48致死量:40mg/kg中学鉴别氢氧化钠的方法:加入MgCl2,产生白色沉淀。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NaOH特性有强烈的腐蚀性,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但是,不能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会与酸性气体发生反应。
)且在空气中易潮解而液化(因吸水而溶解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热。
能使酚酞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属于强碱。
腐蚀铝性物质,不腐蚀塑料。
只需放在空气中数分钟,就会吸收水分,成为液态毒药。
其熔点为318.4℃。
除溶于水之外,氢氧化钠还易溶于乙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液氨。
其液体是一种无色,有涩味和滑腻感的液体。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可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2NaOH + CO2==== Na2CO3 + H2O钠(Na)与水反应(与水反应时,应用烧杯并在烧杯上加盖玻璃片,反应时钠块浮在水面上,熔成球状,游于水面,有“嘶嘶”的响声,并有生成物飞溅),生成强碱性NaOH 溶液NaOH晶体放大图片,并放出氢气。
固体NaOH中OH以O-H共价键结合,Na与OH以强离子键结合,溶于水其解离度近乎100%,故其水溶液呈强碱性,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或使PH试纸、紫色石蕊溶液等变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氧化钠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一、物质的制备
(1)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可以快速制取氨气;
(2)常用来制备一些难溶性碱,如:
MgCl2 + NaOH === Mg(OH)2↓+ 2NaCl,FeCl3 + NaOH === Fe(OH)3↓+ 3NaCl
二、物质的吸收
(1)氢氧化钠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以及CO2等酸性气体,故在实验室中常做干燥剂,吸收实验室产生的SO2、Cl2等有毒残余气体,故其本身应密闭保存。
CO2 + 2NaOH === Na2CO3 + H2O,SO2 + 2NaOH === Na2SO3 + H2O
(2)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三、物质的性质证明
(1)证明Al、Si单质都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2)证明Al2O3、Al(OH)3是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用Al2O3、Al(OH)3分别于强酸和强碱反应,其中分别与强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Al(OH)3+ NaOH === 2NaAlO2 + 2H2O,
(3)证明铵盐都能与碱反应,铵盐与碱共热有氨气产生。
(4)证明苯酚的酸性,在苯酚与水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震荡,溶液澄清。
C6H5OH + NaOH C6H5ONa + H2O
四、物质的鉴别
(1)鉴别NH4+:NH4+ + OH- NH3↑+ H2O,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鉴别Al3+:Al3++ 3OH-===Al(OH)3↓,,加入适量的NaOH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当NaOH 过量时沉淀溶解,Al(OH)3+ OH-===AlO2- + H2O,加入氨水沉淀不溶解。
(3)鉴别Fe2+:Fe2+ + 2OH-===Fe(OH)2↓,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现象为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鉴别Fe3+:Fe3+ + 3OH-===Fe(OH)3↓,产生红褐色沉淀。
(5)淀粉水解产物的检验:在淀粉溶液中先加稀硫酸(催化剂)微热后,再加NaOH 溶液中和到溶液显碱性后加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
【例题1】通过实验来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还原性的糖,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配成溶液②加热煮沸③加入碱液使溶液显碱性④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⑤加入几滴稀H2SO4⑥再加热
A. ①②⑤⑥④③
B. ①⑤②④⑥③
C. ①⑤②③④⑥
D. ①⑥④⑤③②
解析:淀粉在无机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可发生水解反应而产生葡萄糖。
要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的生成,应先加碱中和催化剂无机酸使之显碱性,然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加热,观察有无红色沉淀或银镜出现。
答案:C
点拨:用碘水检验淀粉时,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否则因发生
I2 + 2OH-===IO-+ I-+ H2O而使实验不能成功;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时,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必须预先用NaOH溶液将水解液中的催化剂H2SO4中和,并将溶液转化为碱性溶液。
【例题2】含8.0 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A.Na2S B.NaHS CNa2S和NaHS. D.NaOH和NaHS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H2S的性质及讨论型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由于不能确定H2S是否过量,因此需要讨论以下几种情况:由于n(NaOH)==0.2 mol,若NaOH全部转化为Na2S 时,m(Na2S) =×0.2 mol×78 g·mol-1 = 7.8 g,若NaOH全部转化成NaHS时,
m(NaH) =0.2 mol×56 g·mol-1 =11.2 g。
因为NaOH的质量为8.0g,而题中得无水物7.9g,7.8g<7.9g<8.0g,7.8g<7.9g<11.2 g,故该无水物可能为NaOH和Na2S的混合物,也可能为Na2S与NaHS的混合物,故本题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