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 莱辛

合集下载

西方文论第八章新古典和蒙2

西方文论第八章新古典和蒙2

二.杨格的天才论 1


爱德华· 杨格(l683—1765),是英国启蒙主义 时期的诗人,感伤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 文论著作有《记独创性的写作》(1759)。他提 倡独创性,反对新古典主义,主张艺术家摆脱 各种清规戒律,自由地描写感情和欲念,宣扬 创作自由,形成了以天才论为中心的文艺理论。 杨格极力反对摹仿古人,提倡独创性。 由提倡独创性,杨格很自然地引向天才论。 他盛赞天才是独创性作品成长的阳光。
二.杨格的天才论 2

杨格认为有两种天才,他赞扬成熟的天才。 “有两种天才.一种早期的,一种晚期的。或 者分别叫他们为幼稚的与成熟的。一个成熟的 天才出自自然之手……他健全而成熟。莎士比 亚的天才就属于这种类型。相反,斯威夫特在 关口处绊了一跤,两膝无力地走向成名。他的 天才是幼稚的。这种天才像婴儿一样需要抚育, 否则就无所成就。学问就是它的保姆和教师。”
二、卡尔洛· 哥尔多尼戏剧改革理论



哥尔多尼在意大利举起了改革喜剧的大旗。改 革的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是,用正派的、光荣的喜剧代替笑剧。 其二是,取消喜剧中传统运用的假面具。其三 是改革后的喜剧一定要写性格的主题。 其四是提倡即兴表演 。
一、维柯的文论2


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神的时代——符号或神圣语言 英雄的时代——象征的、譬喻的或英雄的语言 人的时代——人的通信的普通语言,


维柯运用这种历史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而阐 述了诗的性质和起源。他认为,诗起源于原始 人的无知和想像力的创造。 他又阐明了诗的性质——感性的、想象的、情 感的、个别事物的、形象的摹仿。
第七节 意大利启蒙主义文论

一、维柯的文论 贾巴蒂斯塔· 维柯(1668——1744),意大利 法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美学家。生于意 大利南部,终生都生活在外国统治下。他学识 渊博,很有独到见解,著有《关于各民族的共 同性质的新科学的原则》(简称《新科学》), 这是一部关于古代文化史的理论著作,其中探 讨了诗的产生、诗的思维方式等重大文艺美学 问题,也成为了一部美学和文艺学的名著。

莱辛的诗化理论名词解释

莱辛的诗化理论名词解释

莱辛的诗化理论名词解释在文学创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诗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

而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莱辛的诗化理论。

1. 莱辛:弗朗兹·莱辛(Franz Lezzi)是一位德国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他生于19世纪初,在其诗学著作中提出了一种关于诗化的理论,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化(Poetization):在莱辛的理论中,诗化指的是将现实世界转化为艺术形式的过程,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和情感提升至更高层次。

通过诗化,文学作品得以超越日常生活的平庸,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

3. 物体(Object):在莱辛的诗化理论中,物体指的是作品中所描绘的人、事、物。

莱辛认为,物体是诗化的基本元素,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和表现,将这些物体转化为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

4. 意象(Image):意象也是莱辛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作品中呈现出的感觉、感受和情感。

莱辛认为,通过意象的描绘,作品可以表达出深刻的内在体验,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5. 语言(Language):在莱辛的理论中,语言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莱辛认为,诗化是通过语言的运用来实现的。

语言的运用可以将物体和意象进行艺术性的加工,使之成为文学作品中的精华。

6. 艺术性(Artistry):艺术性是莱辛诗化理论的核心要素。

莱辛认为,艺术性是通过语言的处理和方式来展现的,它是诗化的关键之所在。

艺术性包括作品的形式美、内容意蕴以及情感的表现等方面。

通过对莱辛的诗化理论进行解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核心概念。

诗化的过程使得作品能够超越现实,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在诗化的加工下,平凡的事物和情感被提升至更高的艺术层次,激发读者对于作品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在诗化的过程中,作家需要通过对物体和意象的描绘,充分运用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将其转化为作品的核心内容。

此外,艺术性的展现也是诗化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形式美和内容意蕴的赋予,作品才能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史一、名词解释(4*5分)二、简答题(4*10分)三、论述题(2*20分)一、名词解释1、柏拉图——理式万事万物有一个本源,这个本源就是理式,理式最初是起源于神的,是由神创造出各类事物的共相。

2、文艺复兴主要指古希腊罗马古典学术的复活和再生,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的人文科学(如修辞学、哲学等)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来取代神学。

它看似是复兴古典学术,实际上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

最早是意大利艺术家提出的,取得成就也是意大利最高。

3、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先驱们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这是继文艺复兴以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主义文艺理论是欧洲当时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新文艺的呼唤,它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思想成果。

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4、叔本华——生命意志叔本华把生命意志归结为追求生存的意志,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和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即生存下去永不满足的欲求。

要想摆脱痛苦,最根本的就是要否定生命意志,使人的认识从意志服务、充当意志的工具的关系中解脱出来。

根本彻底的解脱只有死亡,而暂时的解脱只有通过艺术。

5、尼采——权力意志尼采的权力意志认为一切事物除了追求生存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追求力量的强大、权力扩张、追求优势求和自身超越,认为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增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哲学。

6、精神分析——原型或原始意象集体无意识和族类记忆,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原型”或“原始意象”。

荣格认为原型的最初形式是人们对于某种情境所作出的反应,当这种情境反复出现,就逐渐印刻在人们的心理结构中。

在遇到同样的情境时,人们就会做出相同的心理反应,这种特定的心理模式就构成了原型。

所有原型加起来就构成了集体无意识。

艺术作品就是通过原型和原始意象来表现集体无意识的。

7、本雅明——“灵韵”说“灵韵”的概念是作为艺术品和艺术复制品的对立特性提出来的,本雅明认为,艺术作品原则上是可以复制的,但是技术复制是现代社会的新产物,对原来的艺术品有伤害,它伤害的就是艺术作品所特有的“灵韵”。

西方文论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名词解释1.莱辛的诗画界限论莱辛认为,造形艺术和诗歌,它们有异中之同,即都要模仿自然;也有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就存在形式说,诗是一种时间艺术,画是一种空间艺术,诗的表现范围要比画广,画适宜于表现美,诗就模仿的媒介说,诗用人为的符号,即时间中动作发则除了美其他丑、怪、悲、喜、滑稽等均能表现。

2.出的声音;画用自然的符号,即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和色彩。

3.就模仿的对象说,诗描绘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即动作;画描绘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即物体。

4.就追求的效果说,诗求其真,再现人的动作的复杂冲突;画求其美,即姿态和表情上的静穆或静穆的伟大。

上述诗画各自的特殊规律是相互不能超越的,否则就会招致失败,但这些规律也不是绝对的。

2.三一律所谓“三一律”,指行动的单一性、时间的单一性和空间的单一性,它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是作家必须遵守的铁律,来自16世纪《诗学》的意大利注释家之手。

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只有单一的空间与单一的时间和行动相适应,才能使观众信服。

三一律对此后的戏剧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鲍姆加登的“理性类比”概念“理性类比”是“美学之父” 鲍姆加登于1739年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用“理肯定了感性的东西,其内容包括:感性洞察力,即洞察相同之点的能力;感性敏锐性,即洞察差别性类比”的能力;感性记忆;想像力;感性判断;对类似情况的观察;特殊感觉力。

“理性类比”反映了鲍姆加登把纯粹认识论的美学转到艺术和艺术理论的美学。

4.黑格尔的情境?情节?情致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题,并且提出和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

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

5.尼采的日神、酒神论尼采认为悲剧是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至深本质的二元冲突中产生的,日神和酒神是二元对立的两种冲动或精神。

日神代表着对生命个体的肯定,酒神代表着对生命本原的肯定;日神代表梦的形象世界,酒神代表醉的现实世界;体现日神精神的艺术是造型艺术和史诗,体现酒神精神的艺术是音乐和抒情诗。

西方文论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题答案

西方文论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题答案

1.贺拉斯:古罗马早期文艺理论家《诗艺》文学语言——合式原则观:人物形象塑造——类型说观:作家要有判断力观。

在题材方面喜选旧题材。

2.布瓦洛:法国古典主义代表:《讽刺诗集》,《书简集》,《诗的艺术》三一律观:主张人物性格的定型化和类型化:重视喜剧真实性。

3.华兹华斯:英国消极浪漫主义代表《抒情歌谣集序言》,诗歌题材原田园生活,语言应该日常口语,写诗要特注重想象和幻想。

4.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代表《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重文献《克伦威尔》。

体现文理思想:(1)原始诗,代《创世纪》“淳朴”(2)古代诗,代《荷马史诗》“单纯”(3)戏剧“真实”5.福柯:法国重要思想家,《疯癫与文明》、《事物的秩序—人文科学的考古》、《规戒与惩罚—监狱的诞生》、《性史》考古学和乐谱学的哲学观;话语权力观。

6.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学理论家、《诗学》;模仿说;悲剧论;净化说;过失说。

7.莱辛《汉堡剧评》、《拉奥孔》探讨绘画与诗歌区别诗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包孕性倾刻;诗用人工符号,绘画用自然符号。

8.康德: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与批判》。

判断力—规定判断力和反思判断力。

游戏说。

9.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代表《词语的复活》《学术错误态》陌生化观10.(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悲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进行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怖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11.(布瓦洛)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文论学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的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

强调戏剧创作要严格遵守一天之内、一个地点、一条线索的所谓规律。

三一律反映了法国君主专制时期一切服从理性,一切要有法规的政治需要,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审美要求。

12.(雨果)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即崇高与滑稽,优美与丑怪的对立统一。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我西方文论选读复习资料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

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

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理论依据。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

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

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

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

(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

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

西方文论论文

西方文论论文

试论莱辛《拉奥孔》的主要文论思想摘要:莱辛的《拉奥孔》是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西方近代美学著作,副标题为《论画与诗的界限》。

他以雕像群“拉奥孔”为题,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比较了诗与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但同时又有着不可分离的美学视角,对两者都有不同角度的思考。

关键词:莱辛拉奥孔诗与画美学思想莱辛是德国杰出的戏剧家、文论家、美学家、哲学家。

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职业作家。

是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批判古典主义文艺观,倡导具有启蒙精神和民主色彩的新兴阶级文学观。

而莱辛的《拉奥孔》是启蒙文论的里程碑。

拉奥孔雕像表现的是特洛伊城的祭司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大蛇绞住时痛苦挣扎的场景。

莱辛就这一雕塑作品和维吉尔史诗《伊尼特》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发现了几个不同点。

莱辛不同意温克尔曼对此所说的“希腊杰作有一种普遍和主要的特点,这便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古典文艺之最高理想即“静穆”,认为史诗和雕像处理的不同来自不同的摹仿媒介、题材、审美感受。

他结合许多例证,写了《拉奥孔》,阐释了他的诗与画不同的观点,文中对诗画特征的描述和两者区别的分析成为西方美学史上诗画理论的经典作,文中的理论意义和美学价值十分丰富。

莱辛在《拉奥孔》中,清楚地划分了诗与画的界限。

莱辛认为,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属于空间艺术,受空间规律的支配;是属于时间艺术,受时间规律的支配。

所以他从媒介、模仿的对象以及审美的效果三方面来探讨了诗与画的界限。

第一,两者的媒介不同。

在莱辛看来,绘画是用线条和色彩等“自然的符号”来完成某种空间中的形体,诗所使用的是声音和语言等“人为的符号”,在时间的关系中叙述事物。

第二,两者的题材不同,绘画由于是一种空间艺术,因而它适合于表现空间中的一个或一组对象,适合于表现看得见的静态的物体,它的主要目地在于追求物体美;诗是时间艺术,适合于表现在时间维度上承续的动作,适合于表现动态的事物,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动作或行为描写反映事物的动态美。

西方文论_笔记摘抄(3篇)

西方文论_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导言西方文论,又称西方文学理论,是西方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对文学现象进行理论探讨的产物。

它起源于古希腊,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个时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西方文论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摘抄和解读。

二、古希腊时期1. 柏拉图:《理想国》摘抄:诗人只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只是对现实的扭曲,而不是真实的反映。

解读:柏拉图认为诗人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是对现实的扭曲,而非真实。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西方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关于文学本质的讨论。

2. 亚里士多德:《诗学》摘抄:悲剧是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通过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解读: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悲剧理论,认为悲剧通过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净化心灵。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西方文论提供了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依据。

三、中世纪时期1. 奥古斯丁:《忏悔录》摘抄: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解读:奥古斯丁认为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宗教价值,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2. 阿尔贝蒂:《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解读:阿尔贝蒂认为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模仿性,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1. 布尔乔亚:《论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解读:布尔乔亚认为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创造性,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产生了影响。

2.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摘抄:戏剧是一种揭示人性的艺术,通过戏剧可以展示人类的善恶。

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强调了戏剧在揭示人性方面的作用。

西方文论重点知识(2014)

西方文论重点知识(2014)

一、基础知识1.按照福柯的知识型概念的视角,我们可以把西方文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次重要的“转向”:希腊时代的“人学转向”,中世纪的“神学转向”,17世纪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认识论转向”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语言论转向”。

2.《诗学》是西方第一部从理论内容到理论形态都比较完整的美学、文论专著,深刻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

3.“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柏拉图哲学和美学的核心。

4.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在《理想国》里论述了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

5.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六要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

6.贺拉斯《诗艺》,西方文论史上第一部诗人论诗的著作。

7.在西方文论史上,正式提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并加以系统讨论的,是朗吉弩斯。

8.普罗提诺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创立者,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直接源头。

9.圣·奥古斯丁是欧洲中世纪初期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基督教神学的早期重要代表,号称“教会之父”。

10.圣·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11.在《致斯加拉亲王书》,但丁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四义说”,即诗有字面义、讽喻义、道德义、神秘义。

简言之就是字面义与寓言义或神秘义。

12.锡德尼的代表性论著是《为诗辩护》。

13.理性主义在17世纪时的旗手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主义。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14.德莱顿:他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理论主张的文艺批评家,第一次对乔叟以来的许多英国著名作家作了分析和批评,被称为英国文学批评之父。

15.布瓦洛: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

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是《诗的艺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16.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原则”,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主要包括人性论和自然神论。

17.卢梭提倡“回到自然”,开浪漫主义风气之先,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之父”。

18.维柯是近代社会科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新科学》。

西方文论莱辛

西方文论莱辛

浅谈莱辛的《拉奥孔》莱辛,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戏剧家、美学家。

在戏剧表演风格上,他主张将诗的表现激情与画的美的表现力结合起来,这种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美学着作《拉奥孔》中,对画与诗的界限及两者和美的关系的论述上。

拉奥孔是1506年在罗马发掘出来的一座雕像,它是据希腊传说而雕刻出来的。

在特洛伊之战中,拉奥孔是特洛伊的司祭,因劝阻特洛伊人把木马搬入城而激怒了偏爱希腊人的海神,海神于是派两条大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绞死。

雕像拉奥孔刻画的是一位老人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大蛇绞住时痛苦挣扎的场景。

《拉奥孔》通过分析,比较诗与雕像在表现上的不同,论证造型艺术与诗的界限,即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界限,得出画更适合于表现美的结论。

莱辛把文艺看作模仿自然的行为,而自然有动态与静态之分。

诗只宜于写动态,而画只宜于写静态。

模仿自然就要服从自然规律,诗与画的界限就是一条自然规律。

画作为空间艺术适合表现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作为时间艺术,宜于表现时间承继的“动作”,即画(造型艺术)更适合表现美尤其是物体美,而诗(语言艺术)更适合表现动作的连贯和美的效果。

莱辛不仅将“事”、“情”和“物”、“形”分别开来,而且还将它们与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

莱辛指出,“诗和画,固然都是摹仿的艺术,但是二者用来摹仿的媒介或手段却完全不同。

绘画运用在空间中的形状和颜色,而诗运用在时间中明确发出的声音。

绘画描绘物体,通过物体,以暗示的方式,去描绘运动。

诗描绘运动,通过运动,以暗示的方式,去描绘物体。

画适合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诗适合于表现动作或事情。

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模仿人的品质,而在于模仿某个行动。

《拉奥孔》的第一章便抛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刻里不哀号,而在诗里却哀号?雕塑的人物面孔只表现出一种轻微的叹息,而诗中描写的是人物在垂死挣扎时因痛苦而产生的面目扭曲的丑状便会使人产生极不愉快的感觉。

且在史诗中我们能够想象到他们四肢肌肉扭曲的场面,而在雕塑中,肢体有衣服遮蔽,虽然表现出痛感但他们的形象仍然是完美。

西方文论整合版

西方文论整合版

西方文论整合版西方文论绪论一.西方文论1、定义“文论”主要指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就是文学实践得概括、总结与对文学发展得希望与预言,反过来它又指导与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

“西方文论”就是西方对文艺现象与规律得认识与瞧法。

文学理论涉及作品、宇宙、作家、读者等文学得四要素。

2、西方文论与哲学、美学得联系西方文论得主要来源:哲学家;作家;专门得文学批评家与哲学得联系: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出自哲学家得理论体系,依托一定得哲学思想。

与美学得联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得关系。

二.西方对文学本质得瞧法模仿说模仿说就是西方文论中占主导地位得学说。

模仿就是指两项事物及其对应关系。

模仿:艺术模仿现实世界表现说文学艺术本质上就是艺术家内心世界得外化,就是她们得感受、思想、情感得共同体现,就是艺术家激情下得创造。

强调艺术家得主观能动性。

“诗只不过就是诗人思想情感得载体”——华兹华斯形式论形式论认为艺术得本质在于它得特殊得存在方式,在于它得审美特性。

康德“美在形式”瓦尔德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三.西方文艺理论得发展概况古代:(分古希腊与古罗马两部分)古希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艺对话录》《诗学》古罗马:贺拉斯《诗艺》古典主义及“寓教于乐”;朗吉纳斯《论崇高》中世纪:文艺理论也成为神学得附庸。

奥古斯丁《忏悔录》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锡德尼《为诗一辩》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

布瓦洛《诗得艺术》就是古典主义得法典。

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论得主要目得就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功利性。

代表:狄德罗、莱辛、歌德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艺理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

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

浪漫主义文论:主要就是一些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得宣言。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雨果《克伦威尔》序;史达尔夫人《论文学》。

现实主义文论:主要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为主。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左拉;托尔斯泰《艺术论》;别林斯基;泰纳(种族、环境、时代) 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阐释学;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新历史主义。

西方文论重点知识(2014)

西方文论重点知识(2014)

一、基础知识1.按照福柯的知识型概念的视角,我们可以把西方文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次重要的“转向”:希腊时代的“人学转向”,中世纪的“神学转向”,17世纪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认识论转向”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语言论转向”。

2.《诗学》是西方第一部从理论内容到理论形态都比较完整的美学、文论专著,深刻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

3.“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柏拉图哲学和美学的核心。

4.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在《理想国》里论述了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

5.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六要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

6.贺拉斯《诗艺》,西方文论史上第一部诗人论诗的著作。

7.在西方文论史上,正式提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并加以系统讨论的,是朗吉弩斯。

8.普罗提诺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创立者,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直接源头。

9.圣·奥古斯丁是欧洲中世纪初期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基督教神学的早期重要代表,号称“教会之父”。

10.圣·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11.在《致斯加拉亲王书》,但丁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四义说”,即诗有字面义、讽喻义、道德义、神秘义。

简言之就是字面义与寓言义或神秘义。

12.锡德尼的代表性论著是《为诗辩护》。

13.理性主义在17世纪时的旗手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主义。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14.德莱顿:他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理论主张的文艺批评家,第一次对乔叟以来的许多英国著名作家作了分析和批评,被称为英国文学批评之父。

15.布瓦洛: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

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是《诗的艺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16.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原则”,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主要包括人性论和自然神论。

17.卢梭提倡“回到自然”,开浪漫主义风气之先,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之父”。

18.维柯是近代社会科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新科学》。

西方文论及解释、简答、论述分析及答案(1)

西方文论及解释、简答、论述分析及答案(1)

西⽅⽂论及解释、简答、论述分析及答案(1)1.贺拉斯:古罗马早期⽂艺理论家《诗艺》⽂学语⾔——合式原则观:⼈物形象塑造——类型说观:作家要有判断⼒观。

在题材⽅⾯喜选旧题材。

2.布⽡洛:法国古典主义代表:《讽刺诗集》,《书简集》,《诗的艺术》三⼀律观:主张⼈物性格的定型化和类型化:重视喜剧真实性。

3.华兹华斯:英国消极浪漫主义代表《抒情歌谣集序⾔》,诗歌题材原⽥园⽣活,语⾔应该⽇常⼝语,写诗要特注重想象和幻想。

4.⾬果:法国浪漫主义代表《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重⽂献《克伦威尔》。

体现⽂理思想:(1)原始诗,代《创世纪》“淳朴”(2)古代诗,代《荷马史诗》“单纯”(3)戏剧“真实”5.福柯:法国重要思想家,《疯癫与⽂明》、《事物的秩序—⼈⽂科学的考古》、《规戒与惩罚—监狱的诞⽣》、《性史》考古学和乐谱学的哲学观;话语权⼒观。

6.亚⾥⼠多德:古希腊⽂学理论家、《诗学》;模仿说;悲剧论;净化说;过失说。

7.莱⾟《汉堡剧评》、《拉奥孔》探讨绘画与诗歌区别诗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包孕性倾刻;诗⽤⼈⼯符号,绘画⽤⾃然符号。

8.康德: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与批判》。

判断⼒—规定判断⼒和反思判断⼒。

游戏说。

9.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论代表《词语的复活》《学术错误态》陌⽣化观10.(亚⾥⼠多德)悲剧:是对于⼀个严肃、完整、有⼀定长度的⾏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具有各种悦⽿之⾳,分别在悲剧的各部分使⽤;摹仿⽅式是借⼈物的动作进⾏表达,⽽不是采⽤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怖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11.(布⽡洛)三⼀律:法国古典主义⽂论学布⽡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的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

强调戏剧创作要严格遵守⼀天之内、⼀个地点、⼀条线索的所谓规律。

三⼀律反映了法国君主专制时期⼀切服从理性,⼀切要有法规的政治需要,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审美要求。

12.(⾬果)美丑对照原则:是⾬果美学思想的核⼼所在,即崇⾼与滑稽,优美与丑怪的对⽴统⼀。

西方文论——精选推荐

西方文论——精选推荐

一.填空1、贺拉斯古典主义的奠基者,代表作《诗艺》。

2、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3、贺拉斯“寓教于乐”理论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和认识教育作用的关系。

4、四义说”是但丁提出的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这四义分别指的是语言的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和寓言义。

5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体裁的两次论争,一是围绕“悲喜混杂剧”展开的。

一是围绕“传奇体”展开的。

6、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文论家是的布瓦洛,反映他古典主义理论的主要著作是《诗的艺术》。

7、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和纲领。

8、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

9、艺术发展的三种类型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象征性艺术。

10、斯丹达尔的《莱辛与莎士比亚》被视为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论著,他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第一部成熟的作品。

11、庞德的意象派诗论;意象是庞德理论的核心内容。

12、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是公认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

13、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基本命题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的《美学》是他的艺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14、歌德第一次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

二、名词解释1.摹仿说:摹仿说是古希腊早期流行的观点,是古希腊人对文艺与现实关系的朴素表达与概括,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摹仿。

柏拉图接过“摹仿说”,以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式对其进行了改造。

柏拉图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2、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西方文论重点(1)

西方文论重点(1)

西方文学理论一、选择/判断1.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艺术模仿论2.《伊安篇》中指出,诗人创作依靠的是灵感,即神灵感发或凭附3.《斐德若篇》指出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仪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爱情的迷狂4.柏拉图:凡高明的诗人,无论诗人在史诗或抒情方面,都不是凭借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灵感,有神力凭附着5.柏拉图认为,诗人在神灵凭附的迷狂中,可以领会真理并宣示真理,不靠模仿、记忆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6.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7.悲剧冲突根源于主角的过失8.中世纪文学: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9.世界美和神性美构成了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核心;物质美、世界美低于神性美,即上帝之美,神性美是美的本体10.卡斯特尔维屈罗首次提出三一律11.布瓦洛是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代言人12.布瓦洛以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指导,遵循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理论,总结了法国文学,尤其是悲喜剧,系统地制定了鲜明地新古典主义美学——文艺批评理论13.但丁倡导建立意大利民族语言14.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三一律15.屈雷顿“英国文学批评之父”16.严肃剧的题材是市民生活17.莱辛著作《拉奥孔》(又名《画与诗的界限》)18.《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政治倾向的戏剧”19.《判断力批判》讨论的是美学问题20.美的理想包括“审美的规格理念”以及“理性理念”21.歌德首次提出“世界文学”22.四个逻辑范畴:量的范畴、质的范畴、关系的范畴、模态(样式)的范畴23.黑格尔被恩格斯誉为“所有时代中最有学问的人物之一”24.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理念内容和感性显现的统一体,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5.德国浪漫主义的特征:浓厚的基督色彩26.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是耶拿浪漫派精神领袖27.海涅“镜子说”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28.《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与纲领29.华兹华斯“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30.雨果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31.巴尔扎克和左拉是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32.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33.左拉完善了文学上的自然主义艺术思潮34.詹姆斯注意到小说叙述的两种模式:戏剧法和图画法35.别林斯基被列宁誉为“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先驱”之一36.别林斯基“艺术对于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用形象思来维”37.别林斯基“在一位具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38.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二、名词解释1.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为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用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西方文学理论》 文献资料 5.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L5.2莱辛——其他文献引述

《西方文学理论》 文献资料 5.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L5.2莱辛——其他文献引述

文献资料库:其他文献引述===================================================================== 其他文献引述:一,鲍桑葵论莱辛(1)莱辛对批评的观点在实用的批评家与哲学的批评家之间,在艺术的立法者与美的研究者之间,莱辛(1729—1781)采取的是中庸的立场。

为了证明毫不批判地从传统接受的艺术公式是无用的,为了用能够洞彻古典世界与浪漫主义世界共同人性根源的鲜活观察力,来取代这些艺术公式,他做了比任何人都要多的工作。

不过,毕竟他还是信任规那么的,他将批评家当作诗人的向导。

他以为,荷马和索佛勒里斯的作品中包含了诗歌的真正法那么,这种法那么在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也有说明。

由于反对天才时期无形式的风气,他似乎没有把批评界规那么的服从与艺术形式方面的实际训练区别开来。

因此,他始终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即使从思想内容方面看,他应当划入近代批评界,但从他的思想目的来看,他依旧坚持先前的观点。

为了在开始的时候就弄清楚这一重要问题,我们有必要引用一下他的?汉堡剧评?(1767—1768),这几乎是他最后一部真正的美学著作。

在最后一章里,他对自己做出了估计。

“我不是演员,也不是诗人。

我的朋友常常善意地称我为诗人,那是因为他们误解我的缘故。

我写过几部剧本,但是不应该因此得出错误的结论。

并不是每一个拿着画笔乱抹乱描的人都是画家。

我刚开始写剧本的时候,正是人们乐于把兴趣和灵敏误解为天才的时候。

我也知道,我后来的几部戏剧之所以勉强过得去完全是由于批评界的缘故。

我认为,那种凭借自己的力量连续不断地涌出清洁泉水的生命之泉,在我身上是不存在的。

只有在压力泵的作用下,我才能挤出一点东西。

如果当初我没有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他人的财富,没有学会在他人的火炉旁取暖,没有学会借助艺术透镜来增强自己的视力,我将会多么贫苦、多么寒冷、多么近视11阿!所以,当我听到有人对批评界心存不满的时候,我总会生出不安或惭愧。

西方文论选读-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选读-名词解释

高教自考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题一1.诗画界限论(莱辛的)莱辛认为,造形艺术和诗歌,它们有异中之同,即都要模仿自然;也有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就存在形式说,诗是一种时间艺术,画是一种空间艺术,诗的表现范围要比画广,画适宜于表现美,诗则除了美其他丑、怪、悲、喜、滑稽等均能表现。

2.就模仿的媒介说,诗用人为的符号,即时间中动作发出的声音;画用自然的符号,即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和色彩。

3.就模仿的对象说,诗描绘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即动作;画描绘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即物体。

4.就追求的效果说,诗求其真,再现人的动作的复杂冲突;画求其美,即姿态和表情上的静穆或静穆的伟大。

上述诗画各自的特殊规律是相互不能超越的,否则就会招致失败,但这些规律也不是绝对的。

关键词:诗画---同:模仿自然不同:诗—时间艺术--表现范围广--美、丑均能表现--人为的符号(动作发出的声音)画—空间艺术--表现范围窄--适宜于表现美----自然的符号(形状和色彩)诗—动作(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求其真--动作的复杂冲突画—物体(空间中并列的事物)--求其美--姿态和表情上的静穆2.三一律所谓“三一律”,指行动的单一性、时间的单一性和空间的单一性,它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是作家必须遵守的铁律,来自16世纪《诗学》的意大利注释家之手。

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只有单一的空间与单一的时间和行动相适应,才能使观众信服。

三一律对此后的戏剧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鲍姆加登的“理性类比”概念“理性类比”是“美学之父” 鲍姆加登于1739年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用“理性类比”肯定了感性的东西,其内容包括:感性洞察力,即洞察相同之点的能力;感性敏锐性,即洞察差别的能力;感性记忆;想像力;感性判断;对类似情况的观察;特殊感觉力。

“理性类比”反映了鲍姆加登把纯粹认识论的美学转到艺术和艺术理论的美学。

【鲍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又译鲍姆嘉通。

【西方文论】悲剧理论各时代归纳

【西方文论】悲剧理论各时代归纳

古代文论一.古希腊时期: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祀,题材大都取自神话。

⑴古希腊最有名的悲剧诗人有三位: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⑵希腊悲剧的主题常涉及命运,“诗人们往往以命运来解释他们无法理解和解决的矛盾和困难”.1)柏拉图从政治家的角度出发,贬低“模仿的诗”。

他认为它们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败坏人心,培养人们的…感伤癖‟和…哀怜癖‟。

”这种癖好一旦养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就不能用理性去克服,因此他把诗人逐出了理想国。

2)第一个为悲剧下定义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写道,“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a. 他认为每一悲剧必含有六种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

b. 情节最重要,性格次之。

在一出悲剧中,表演的目的不是为了刻画性格,而是为了表现行动才附带表现性格。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中心说”.c. 亚里士多德认为好的情节应具备四个特征:第一,完整性;第二,有一定长度:以太阳的一周为限。

后来的法国古典主义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一律”中的“时间整一律”,并把它当作一条普遍的、永恒的创作准则严格地遵守。

第三,一致性(部分与整体);第四,普遍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诗偏重于写一般(普遍性),而历史则偏重于写个别(特殊事件)。

d. 好的情节还应包括三大成分:突转、发现和苦难。

“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使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发现”是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苦难”是毁灭或痛苦的行为,如死亡、受伤等。

e. 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失说”。

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

悲剧人物应如常人一样或高于常人,他因犯错而由顺境转入逆境。

f. 在悲剧的效果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净化说”,即悲剧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5.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5.2莱辛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5.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5.2莱辛

莱辛莱辛〔Lessing,1729—1781〕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之一,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是德国第一位不朽的戏剧家,也是社会、戏剧、宗教评论家和美学家。

莱辛出生于萨克森的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是神学家。

他少年时自学希腊文、拉丁文、希伯莱文等古代语言,1746年9月l日莱辛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后改学医学,但他的主要兴趣在文学、哲学和数学上,并非常热爱戏剧,立志要做“德国莫里哀〞。

他的父母以他“不务正业〞为由停止对他在经济上的支援,莱辛只能在柏林卖文为生,成为德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靠写作维持生活的职业作家。

在此后12年里,他为了生计在柏林、维滕贝格、莱比锡之间不断奔波,出版季刊?戏剧文库?,编辑?德意志万有文库?,与友人合办?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杂志,出版了有关诗歌、寓言、剧本和评论的六卷本?文集?。

此外还翻译了英、法思想家的戏剧理论著作。

1766年出版著名美学著作?拉奥孔,或称画与诗的界限?, 1767年4月,莱辛应邀到汉堡任“民族剧院〞的艺术参谋,他针对第一年演出的52出戏写了104篇评论,1769年辑成?汉堡剧评?出版。

德国启蒙主义运动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民族。

莱辛的文艺理论反映了这个要求,并且具有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鲜明的战斗性、创造性。

他明确主张建立德国的民族文学,以反映德国的政治问题和市民生活。

为此,他主张从古典作品中总结归纳出新的原理,使德国文学有所依从,从而摆脱拟古主义的桎梏,开拓古典现实主义道路。

莱辛在?拉奥孔?中讨论了诗和画的界限问题,其主旨在于肃清新古典主义美学的影响,纠正当时屈黎希派提倡描绘体诗的偏向,其中包含了他和温克尔曼关于古典艺术特点的论争。

他把人的动作提到首位,建立了美学中人本主义的理想。

莱辛从比拟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处理,论证诗和造型艺术的区别,并归纳出关于诗和造型艺术的根本原那么。

拉奥孔〔Laokoon〕是1506年在罗马开掘出来的一座雕像,描绘的是一位老人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两条大蛇绞住时痛苦挣扎的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莱辛的《拉奥孔》
莱辛,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戏剧家、美学家。

在戏剧表演风格上,他主张将诗的表现激情与画的美的表现力结合起来,这种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美学著作《拉奥孔》中,对画与诗的界限及两者和美的关系的论述上。

拉奥孔是1506年在罗马发掘出来的一座雕像,它是据希腊传说而雕刻出来的。

在特洛伊之战中,拉奥孔是特洛伊的司祭,因劝阻特洛伊人把木马搬入城而激怒了偏爱希腊人的海神,海神于是派两条大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绞死。

雕像拉奥孔刻画的是一位老人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大蛇绞住时痛苦挣扎的场景。

《拉奥孔》通过分析,比较诗与雕像在表现上的不同,论证造型艺术与诗的界限,即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界限,得出画更适合于表现美的结论。

莱辛把文艺看作模仿自然的行为,而自然有动态与静态之分。

诗只宜于写动态,而画只宜于写静态。

模仿自然就要服从自然规律,诗与画的界限就是一条自然规律。

画作为空间艺术适合表现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作为时间艺术,宜于表现时间承继的“动作”,即画(造型艺术)更适合表现美尤其是物体美,而诗(语言艺术)更适合表现动作的连贯和美的效果。

莱辛不仅将“事”、“情”和“物”、“形”分别开来,而且还将它们与时间和
空间结合起来。

莱辛指出,“诗和画,固然都是摹仿的艺术,但是二者用来摹仿
的媒介或手段却完全不同。

绘画运用在空间中的形状和颜色,而诗运用在时间中明确发出的声音。

绘画描绘物体,通过物体,以暗示的方式,去描绘运动。

诗描绘运动,通过运动,以暗示的方式,去描绘物体。

画适合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诗适合于表现动作或事情。

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模仿人的品质,而在于模仿某个行动。

《拉奥孔》的第一章便抛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刻里不哀号,而在诗里却哀号?
雕塑的人物面孔只表现出一种轻微的叹息,而诗中描写的是人物在垂死挣扎时因痛苦而产生的面目扭曲的丑状便会使人产生极不愉快的感觉。

且在史诗中我们能够想象到他们四肢肌肉扭曲的场面,而在雕塑中,肢体有衣服遮蔽,虽然表现出痛感但他们的形象仍然是完美。

莱辛的《拉奥孔》中展现的不是死气沉沉的画,他打破了文克尔曼推崇的静穆的美。

文克尔曼认为最高的美是不关涉情感和动作的纯精神境界,超于物外。

文克尔曼将美等同于完善,美是超脱物质的欲念的,是对神的摹仿,向着神的升华。

莱辛打破了西方的理论界奉为金科玉律“诗画的一致性”,指出诗和画的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