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城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园区城市设计初探
前言
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有效推动产业集聚,形成协同效应的工业发展模式,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历过工业发展的初期原始积累阶段,人们意识到粗放式发展道路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工业区的发展要求,单一的效益价值导向已经后继乏力,工业园区的空间形象不再是其附属品,特色鲜明统一的园区形象同样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与企业竞争的闪光点。
侧重于物质空间形象指导的城市设计更青睐于一个城市的重点地段以及特色地段,对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棕色”地段似乎重视不够,而缺乏整体空间形象指导的工业园区一旦建成,其建设改造的不可逆性以及环境恢复的艰巨性必将阻碍工业园区的发展。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温州市龙湾工业园区这个项目抛砖引玉探寻工业园区城市设计之路。
工业园区城市设计的特点
工业园区具有很强的功能导向性,其开发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生产,以功能设计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决定了其不同于城市其他功能片区的城市设计特点。
用地功能
作为效率与功能的场所,工业园区本质上是一种用于产业投机
和资本运作的空间载体,是各地政府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区域特色经济,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企业、产品、原材料市场、专业营销队伍等产业链聚集地。
一般较大型工业企业用地包括生产区、办公区、研发区、仓储区、附属区、宿舍区等功能区块,其中生产功能为主导功能,占用地50%以上。不同工业类型的企业其功能布局方式及地块大小规模也各异,均以简洁流畅的功能布局为目的,要求分区明晰、结构简单、布局合理。
环境景观
工业景观物质要素包括工业设施、工业厂房、办公建筑、环境小品等,工业园区应营造宜人、优美、时尚、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景观品质,体现工业社会技术美的烙印。各企业内部环境景观塑造可结合自身工艺特点,融合各自企业文化,通过高大的厂房、简洁的立面、超长的体量、通透的长廊、高耸的水塔、转动的设备、轰鸣的机器共同构成了一道道工业风景。
道路交通
工业园区以追求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为目标,多依托区域性对外交通干道和交通节点布置,以降低运输成本。工业园区交通路网多以“井”字形方格网布局为主,形成几何型城市肌理。同时工业区的交通特性衍生出不同的道路景观设计与景观要素的差异,有效的交通分离组织和与其相适应的空间引导成为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
建筑风貌
工业建筑遵从“形式服从功能”的现代建筑设计原则,以简洁明快、凝重大气为特色。工业类型的不同,其建筑肌理也不同,不同地段工业建筑风貌同时还应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温州市龙湾滨海工业园区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
龙湾滨海工业园区位于温州沿海产业带北部、工业北组团内,发展以先进机械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其所在的永强片区位于温州一级发展轴-沿海工业走廊上,是温州未来的发展重点,也是温州未来城市形象的展示地之一。为改善龙湾滨海工业园区投资与就业环境及提升园区品位,并使其成为空间形象鲜明、生态环境和谐、运作有序高效,并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园区,园区组织编制了该总体城市设计。
设计思路
从温州整体城市特色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出发、结合园区自身及周边环境景观资源条件,挖掘其潜在的特色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园区的空间形象定位,重点针对城市特色的主要要素分别制定规划要点,通过构建园区空间框架、构筑园区景观风貌和空间体系、完善绿地系统建设等具体专项逐一落实,达到顺应弘扬城市特色、表现强化园区特色的目的。
基地概况
设计范围
园区北临永强国际机场、南接滨海居住一区,西靠滨海新区起步建设区。规划设计范围北至通海大道,南至滨海六路,西至滨海三道,东至经五支路,总用地面积为298.04hm2。
交通条件
园区交通条件优越,对外交通联系便利。园区北侧是温州永强机场,西侧是滨海大道快速路,区内交通主干道滨海三道、通海大道、明珠路纵横贯穿基地。
自然条件
园区西侧为大罗山山脉,是温州成为“山水城市”形象建设的核心素材,是温州市一系列视线走廊的对景,城市未来的“绿心”和“绿楔”。园区东侧为东海海岸,区内河网纵横,滨水资源丰富。
空间形象定位
龙湾工业园区的空间特色定位为:
山水的城市空间背景——满城水色半城山
新型工业园区的统一-形象特征
多元化的功能空间――功能特征
五、规划方案概述
空间框架结构
以突出新型工业园区特色及划分特色鲜明的组团,规划确定“一带、两心、两轴、三片”的“工”字型整体空间框架结构。
一带:以滨海塘河及其两侧滨水公共绿地为滨水休闲带。
两心:绿化中心—工业主题公园,为工业园区主要公共中心绿
地。
公共中心—科技广场,为科研用地主要综合服务、集会中心。
两轴:以通海三道与明珠路作为城市空间发展主轴,引导两侧城市功能的开发与建设。
三区:以用地功能为基础,同时考虑不同区块的景观特征及其空间格局和肌理形态将园区分为三个风貌片区。
公共空间系统
园区公共空间结构以水为带、以路为轴串联各个绿地广场等空间节点形成“心、带、轴、点”多层次的公共空间体系。
心:即工业主题公园和科技广场。
带:即滨海塘河与下横河滨水景观休闲带。
轴:即滨海三道形象展示景观主轴、明珠路特色风貌景观主轴、通海大道特色风貌景观次轴、滨海五道城市公建景观次轴。
点:即各地块内部公共空间节点。
视觉景观系统
视觉景观系统设计以突出片区自然环境特质为原则,依托规划道路、河流形成相互交织的主要道路视线通廊和主要水系视线通廊。设计主要考虑东西向的山水通廊,地块划分时将短边朝向东西向,大型地块则通过地块内部的步行或车行通道划分通廊,整体达到显山露水的景观效果。
交通景观系统
本次设计将园区道路分为交通景观型道路、一般交通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