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花艺术中的文化观与艺术观
——浅谈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冯珞
(东纯花艺学校高级讲师、林大教授)
摘要: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是园林艺术中的一个奇葩,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了用采摘来的花草寄情,佩戴装饰的记述。插花是人们对美及自然的爱好及追求,当插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及文化活动后,受到不同时期文化思潮及审美观念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插花艺术风格及特点,也是在这种文化观及艺术审美理念的影响下,不断地吸收、完善、总结最终升华到具有独特艺术理论及技艺的一门艺术形式。它包融了深邃的艺术内涵及思想,而对其艺术理念及思想内涵的深入思考和挖掘,对弘扬、发展及创新传统插花艺术,有着十分必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插花文化观艺术观审美
一、传统插花中的文化观与艺术观
插花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是人们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说到底是一种精神追求。因此,在插花艺术的活动中必然会反映出作者对自然、艺术、人生及社会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借助于插花艺术的形式,通过艺术的构思、造型,意境的表达折射出作者对生活、艺术、自然及传统文化的理解,而在这些传统文化中,即包含了老庄、魏晋玄学留给后人的“自然”、“清幽”、“虚静”、“无为”、“反朴归真”、“复归于朴”的思想,也包含了儒道诸家的“天人合一”观,同时还兼有释家清净恬淡,“物我合一”,“梵我和一”,淡泊清幽,超凡脱俗的人生哲理,如诗如画般的“禅思”、“禅趣”,自然、凝练、含蓄的艺术手法,以及幽深旷邈的意境。就其艺术的内容讲,它所追求的是“初发芙蓉”的美,同时又不失“错彩镂金”的富丽。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及审美意识。插花中或清幽、含蓄、隐喻的意境表达,或雍容、华贵、富丽的造型以及和谐、多姿的色彩,精巧的配饰及陈设,无一不在演示着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精神。插花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的美,还要能取其形、求其意、悟其道。花传形外意,意生花内情。这意境当使人心襟豁然、萧然忘羁,于是艺术的神韵便油然而生。它升华了,达到了一种‘事外有远致,花中多远音’的气象,这气象即是一种不滞于物的自由自在的精神,这精神使人超然于物外,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愉悦。
中国式的插花艺术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沿革过程中,说到底是历代的文人、士大夫们赋予了它思想、形式和灵魂,因此,今人在插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间地在吸收、传承、沿革着传统文化的艺术观和文化观,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理念给了它骨血与灵魂,而诗歌、绘画、造园艺术等则给了它外形与肉身。老庄、魏晋玄学中自然、无为、清幽的意趣以及禅宗的将自然融入于人的内心世界的人生境界、审美情趣沿展着这一传统艺术观和文化观。正是这种文化观及艺术观影响了插花艺术的艺术思维和意境的表达。“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精神,才能启示艺术境界的灵感”。(宗白华·《艺境》[1]
二、传统插花艺术的特质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形式上则更多地借助于中国绘画、诗歌、造园艺术、盆景艺术等的理念及手法,它所追求的美是自然的美、线条的美、意境的美、含蓄的美、简练的美和与环境整体和谐的美。
2.1“自然”是中国式插花艺术的核心
同绘画艺术一样,中国式的插花艺术强调的是“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艺术美。这样的艺术审美情趣要求创作者在其艺术创作中,在技法的运用上因材取势,顺应自然,繁简结合,虚实相生,错落有致。在技法的运用中不留痕迹,不造作,不仅能够很好地展现自然的情态,还要求达到“悟对通神”的艺术效果,能很好地体现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魅力。同时,中国人的自然观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崇拜和表现,它还有更深层面的意识。老庄思想把推崇自然的情趣上升至遵从自然的境界,并提升到哲学的范畴,从而达到“道”的高度来认识。自魏晋以来,唐、宋、明、清各代文人、士大夫们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儒禅哲学的熏陶,在对自然的认识上有着中华民族精深的哲理。老庄的“自然”、“无为”思想影响了魏晋时期一大批文人雅士的林下风流,对园林的追求以“自然”、“本真”为尚。他们心目中享受的是“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的自然美景,而禅宗更是把道家的自然观吸纳、充实嬗变到释家的思想体系中,把“自然”落实到人的心境,强调将外化的自然美景内化到人的心性之中,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这种“自然”的意识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对插花艺术的直接影响就是:人们认为可以通过插花这样一种形式达到与自然的交流,感悟自然的魅力、感悟人生。上升到精神的界面就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于是禅的落实到心性的自然观在插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悟。所以说,插花艺术在完美地完成了从外在的“自然”到心性的“自然”的过程中,也完美地诠释了老庄思想的“自然”、“无为”,禅理的“自然”心性。
自然之好,插花之趣处处与人们感怀抒情,追求美好的生活品质以及恬静的心境、精神上的超然物外密切相连,在这中间,表露出的则是人们对自然本真及人生境界的追求,对艺术、对生活的炽爱,,对融入自然后的超悟。洋溢着的则是悠然自得、“反朴归真”、“复归于朴”、萧然忘羁的情怀。
2.2意境美是中国式插花的灵魂
意境的表达使得插花艺术有了灵魂和根基,意境美的创造强化了中国插花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功能。
对意境的认识自古就有,伍蠡甫先生在《中国画论研究》中谈到从东汉的王充到六朝的陆机、刘勰,已经对意境的某些内容提出了一些看法,但“境界”、“境”一词却是受到佛教的影响至唐代才出现的。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有了“言不尽意”的哲学命题,以及“悟对通神”、“迁想妙得”的绘画构思论。“意境”的提出始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一书,在《诗格》中正式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宋代文人梅尧臣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3]。苏轼也有“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4]。那么,“意”到底是什么?宗白华先生在其《艺境》中提出了五种境界。其中在对艺术境界的论述时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观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葛兆光先生在其《禅宗与中国文化》中写到:“所谓‘意’,其实正是诗画中蕴含的作者的丰富情感、哲理与联想。”“说穿了,就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中,由于直觉的观照与冥想,使提取的印象包孕了丰富的情感、哲理与联想。”[5]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重“形”尚“意”,但在两者之间则是喻“意”为先。这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画的理念是一致的。
插花是人们抒情达意,寻求心灵的愉悦及寄托的方式。人们以花传情,借花寓意,用花明志,给予花太多的内涵和情感,而这些都要通过花的喻意及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来传递。凡花必有意。插花是用来传递情感的,这情感通过插花含蓄的喻意、精巧的构思、得以表达。